企业APP移动应用平台用户市场研究报告.docx
《企业APP移动应用平台用户市场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APP移动应用平台用户市场研究报告.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企业APP移动应用平台用户市场研究报告
2016年企业APP移动应用平台用户应用市场研究报告
概述5
1.范围和说明6
2.主要发现和结论7
3.国内市场研究综述9
1.1.国内市场的现状9
1.1.1.从应用开发转向平台建设9
1.1.2.从单一的开发平台向全生命周期迈进9
1.1.3.单一应用入口向门户转变10
1.2.国外市场的差异点说明10
4.企业移动应用平台平台介绍12
1.3.企业移动应用平台背景12
1.4.企业移动应用平台定义和基础功能14
1.5.企业移动应用平台优势15
1.6.面向的对象和使用现状16
1.6.1.群体一:
开发者16
1.6.2.群体二,管理者17
5.评测对象以及评分方法18
1.7.评测对象的选取18
1.8.评测内容和权重分配18
1.8.1.企业移动应用产品的评测内容和评测方法18
1.8.2.厂商的评测内容和评测方法20
6.评测分析22
1.9.IBM(Worklight\Fiberlink)22
1.9.1.企业移动应用产品介绍22
1.9.2.评测分析23
1.9.3.总结24
1.10.SAP(SMP\SMS)25
1.10.1.企业移动应用产品介绍25
1.10.2.评测分析25
1.10.3.总结27
1.11.烽火星空(ExMobi\MobileArk)28
1.11.1.企业移动应用产品介绍28
1.11.2.评测分析29
1.11.3.总结31
1.12.正益无线(AppCan)31
1.12.1.企业移动应用产品介绍32
1.12.2.评测分析32
1.12.3.总结33
1.13.用友(iUAPMobile)34
1.13.1.企业移动应用产品介绍34
1.13.2.评测分析35
1.13.3.总结37
7.企业移动应用平台选型指导38
8.附录1,企业应用分类39
9.附录3:
英文解释和说明40
概述
IT行业内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其他主题能够像移动化这样快速地演变成一个商业焦点。
如今,移动信息化浪潮的来临,促使越来越多的企业着手进行企业移动化。
根据Gartner对CIO的调查,在2015年,61%的受访者计划在未来三年内提升自身的移动化能力,48%的人相信在他们完成采用新型的移动化解决方案后他们将成为行业的领导者。
移动设备和移动应用正在改变企业与员工、客户之间的互动方式。
而企业后台系统的异构性,不易对接、移动OS的多样性,各个平台应用程序开发的复杂性造成企业在开发、实施、管理、维护上的诸多困难,需要为此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所以,企业的移动化过程中需要一个移动信息化的承载平台,移动信息化研究中心将其定义为企业移动应用平台(企业移动应用平台)。
这个承载平台解决开发、实施、管理和维护的四大问题,以确保他们能够适配和整合移动设备、移动应用;同时,在性能和扩展性上也能够提供足够的能力,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预算、业务目标和移动化战略来掌握平台的演讲速度。
由于移动化已变成了企业当前或者是将来的信息化核心战略,企业移动应用平台将成为IT基础设施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
考虑到企业移动应用平台所提供的解决方案、技术构架和核心功能都存在诸多差异、市场中该企业移动应用产品的厂商种类较多(企业移动应用平台供应商的背景各不相同——有创新性公司、有传统软件公司以及一些硬件设备厂商等),同时他们的企业移动应用产品战略不同。
在这样一个复杂的背景下,最终导致企业无从选择,很难下决定选择哪个厂家的企业移动应用平台。
1.范围和说明
本报告分析的范围局限于中国市场
为了全面评测企业移动应用平台,帮助企业选择好厂商,移动信息化研究中心以用户体验为基础,制定出相应的一级指标,分别是:
企业移动应用产品功能(有十项一级指标)、厂商能力(四个大类)。
对市场中的五款主流的企业移动应用平台(企业移动应用平台)分别予以评测。
这五款企业移动应用平台分别是:
IBM、SAP、烽火星空、正益无线、用友iUAP。
通过专家用户的体验评测,本报告得出了综合得分以及分指标得分的评测结果。
同时,在评测过程中,移动信息化研究中心基于以上几大指标对所评测的四个企业移动应用平台(企业移动应用平台)进行分析,指出用户体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基于用户体验的改善建议。
2.主要发现和结论
●企业CIO在做出企业移动应用平台的采购决议之前,无法正确评估企业所处在的环境下,无法通过对自身的分析来衡量哪一个企业移动应用平台企业移动应用产品适合企业自身。
因此存在盲目的去采购相应的企业移动应用平台企业移动应用产品。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快移动应用的进程并积极的企业移动化的解决方案,他们必须考虑的是哪些应用应当首先实现移动化,以确保应用程序体系架构与之高度适配。
因此企业需要注意选择企业移动应用平台不是一味的追求低成本支出。
●后PC时代的到来,移动信息化还只是刚刚开始,桌面并不会很快消失,因为多数员工仍处于一个相对固定的办公场所,对于他们来说笔记本电脑和传统终端仍然是最佳的选择。
同时会有员工外出的情况,能够有相应的硬件和软件设备以保证其高效的工作,这些移动解决方案是对传统的桌面或笔记本电脑的补充设备。
所以企业将会考虑移动化和桌面化共存,而这个共存的解决方案是厂商正在考虑的问题。
●市场的逐渐壮大,从原有的小厂商的零星争夺变成群雄争霸的时代,我们对这些厂商分成四类:
设备或移动OS厂商(IBM)、大型应用程序厂商(SAP、用友)、开放源代码厂商(PhoneGap)和专业性公司(烽火星空、正益无线、迈桥)。
其中专业型的企业移动应用平台厂商还可细分为B2E的企业移动应用平台供应商以及B2C(企业对消费者)企业移动应用平台供应商。
●企业移动应用平台供应商中,专业型和开放源代码厂商在移动化市场中认可度较高,而其他两类厂商在这方面相对较弱。
●企业移动应用平台企业移动应用产品的功能范围在不断扩大,从原先的跨平台开发,后端集成,到如今需要的管理功能(包括移动设备管理和移动应用管理等)。
这也说明企业正在摒弃了单纯移动应用建设思路,而是将其升级到建设企业IT基础设施的高度上。
●企业移动应用平台厂商不但向外出售自己的企业移动应用平台企业移动应用产品给最终客户,同时还向ISV、SI等厂商进行企业移动应用平台企业移动应用产品销售。
基于这种策略未来会形成一个“抢食”现象,这是国内企业移动应用平台无法大规模销售的一个很重要原因。
●企业移动应用平台厂商逐步向开发者免费开放MADP模块。
形成以MADP免费,EMM收费的模式。
3.国内市场研究综述
1.1.国内市场的现状
基于移动化办公方式的企业内部用户群,开始从老板、总裁为代表的高层管理者向中基层员工扩展,企业用户的移动应用系统除了满足普通办公,应急办公之外,类似于移动CRM、移动OA等具体的移动业务系统部署实施也越来越多。
而这带来的更多的问题就是如何和这些后台业务系统做好融合。
如何能够打破这种信息孤岛,形成有效的信息融合。
1.1.1.从应用开发转向平台建设
随着应用越来越多,尤其是和后台业务做相应集成的移动化应用越来越多,企业已经意识到移动化建设不能单独从应用入口,而应该建立一个有效的IT基础架构,用于满足企业的整体移动化诉求。
2013年开始企业移动化平台在企业市场中逐渐受到欢迎,因为平台不但能够提供各类开发技术,而且还能无缝的和后台系统做集成。
1.1.2.从单一的开发平台向全生命周期迈进
开发平台在解决移动应用的统一开发规范以及统一的集成规范。
企业移动信息化并不是只有移动应用开发,除了这点之外还应该考虑信息安全的问题。
所以企业的移动应用平台逐渐提供了全生命周期的解决方案。
从开发、测试到部署、管理。
1.1.3.单一应用入口向门户转变
中国在WEB时代就有门户的概念,随着公司的移动应用越来越多,应用的发现和下载成为移动应用使用者的难题。
同时为了满足用户的使用便捷性需求,如何将常用应用放置于显眼的位置也是需要考虑。
所以移动化门户诞生了,不但能够是应用超市,同时也是一个应用快捷入口.
1.2.国外市场的差异点说明
国内外在企业移动化的技术路线上,基本趋于一致。
都是从移动应用开发入手,逐步演变成以开发、测试、部署、管理为四大核心的移动应用全生命周期的解决方案。
当然国内外在技术细节点上还有存在一定差异的。
尤其在部署节点上,国外比较能够接受云的部署模式以及租赁模式。
另外一个重要的差异就是应用超市的使用习惯上,国外主要采用推送模式,而类似商场自选模式,一般不提供,但是在国内市场中,由于WEB的门户概念比较流行,所以这种自选模式比较流行。
同时这种模式相对来更加自动化一些。
对比项
国外
国内
企业移动化战略
一般都是先从平台考虑,然后在由平台向应用转变。
规划性较强
一般先试点应用,然后再考虑平台体系,以及企业内部的整体性移动化。
相对来说这块和国外有一定的差距。
移动应用规划
国内已经从面向C类的用户转变到B类用户和E类用户的应用上去
大部分还停留在C类上,而在B和C类上,主要集中在移动OA上。
2014年正在逐步改善。
移动应用开发技术
从原有的原生开发,逐步向混合开发模式和平台方式演进。
基本和国外相同。
移动应用部署方式
对采用云计算模式以及租赁模式认同度较高
主要是局域网部署
移动应用发布方式
国外采用消费市场和私有应用超市共存,同时应用的发布更多采用推送方式
国内主要采用私有应用超市,同时发布时模式不但有推送模式,还是主动查找模式
移动化安全技术
国外主要采用EMM整体安全措施,包括设备安全、应用安全、内容安全、邮件安全等几方面
目前还是只是停留在设备安全这块(MDM),而在应用、内容、邮件上没有相应的对策。
4.企业移动应用平台平台介绍
1.1.企业移动应用平台背景
企业移动应用平台(企业移动化平台)发展过程将经历4个阶段,我们将其划分初始期、沉默期、成长期和成熟期,目前国内市场还处在沉默期和成熟期之间。
●初始期:
企业移动应用平台初漏头角,原生Native开发,HTML5各自占据一定的市场
在最早期(2011年前),我们发现在面向客户时所提供的解决方案中企业移动应用平台一般是不可见的,在面向最终用户的移动化方案中更多的只是提到跨平台、快速开发等自有企业移动应用产品的优势。
通常情况下,企业移动应用平台都是和企业移动化应用方案整合在一起的,比如移动办公、移动抄表、移动订烟。
每一个企业移动应用平台厂商都交付的只是业务,在业务方案中将自己的企业移动应用平台企业移动应用产品包含在内,由此可以看出之前的企业移动应用平台还不能完全称之为企业移动应用平台,应该叫做移动应用开发平台(下面简称“MADP”),因为这个只能算是一个以方便开发为目的的平台。
同时由于企业业务软件的复杂性以及手机平台的多样性,使得移动性开发变得非常复杂,而MADP的快速开发、多平台适用以及极高的ROI特点造就了MADP被系统集成商大量采用的核心原因。
当然在这个时期原生Native开发,HTML5各自占据一定的市场,并且原生在这个时期是最为主导的。
●沉默期:
企业移动应用平台缺乏成熟度,HTML5开发模式快速增长,Native开发依然主导市场
而在之后(2011~2013年)如同很多的新兴市场一样,企业移动应用平台的市场也充斥着太多的变化。
在市场发展的更早期,很多企业因为过早的投资了企业移动应用平台(可以说那个时候还不能叫企业移动应用平台,只能叫做MADP)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因为早期企业移动应用平台的不稳定性,不可靠性造成了企业的投资失败。
所以企业不得不启动其他的移动项目,甚至恢复使用原生开发或者HTML5开发模式,最终,在一个时间周期中,企业都觉得MADP是一个不成熟的企业移动应用产品而遭到企业的抛弃。
这个时期,HTML5的开发模式增长很快,但是依然是Native开发为主导。
●成长期:
企业移动应用产品的成熟和企业移动化战略的深入,促使企业移动应用平台开始增长
而如今(2013~2014年),企业移动应用平台出现了逆转,当企业逐渐意识到移动化的重要性并将移动化升级为企业的核心战略且随着企业应用的数量呈几何级增长,同时终端设备的更新换代,操作系统变更,导致原生开发这种需要大量开发人员、维护人员的模式所造成的繁琐性和复杂性已经很难满足企业在移动化道路上的快速发展了,最终企业认为这种开发模式不是一个有效的、可持续性的发展模式,转而促使企业再次考虑企业移动应用平台的企业移动应用产品。
同时企业移动应用平台企业移动应用产品自身的快速发展、逐步成熟,已经不再是单纯的MADP企业移动应用产品,而是发展成一个从开发、设计、部署、管理全生命周期的企业移动化企业移动应用产品。
●成熟期:
企业移动应用平台逐步发展成企业IT基础设施中最为重要的组件之一
移动信息化发展到今天,企业在寻求多平台的支持率、极高ROI之外、还有多业务的融合性、良好的UE/UI以及移动化的安全性和可管理性。
尤其是曾经受到轻视的移动设备,已经快速的上升为高层次的管理问题而且必须进行适当地管理,我们可以看到,在2013年前后相关的管控边际又有了重大的突破,那就是企业的移动信息化安全管控不能只是单纯的面向移动设备,而忽略了真正的应用、内容和安全等方面。
移动信息化研究中心认为在2015年以及未来,这种趋势将继续下去。
因此可以认为企业移动应用平台不仅应该包括“MADP”,还包括了MAM、MDM、MCM等管理模块,所以对于未来企业移动应用平台的理解最少可以包括“MADP”+“EMM”(企业移动化管理平台,下面简称“EMM”)的融合,从一个单一的开发工具转向发展成为企业IT基础设施中最为重要的组件之一。
而事实上2015年正在成为企业移动应用平台的爆发的一个起始节点。
1.2.企业移动应用平台定义和基础功能
移动信息化研究中心将企业移动应用平台定义为:
软件服务提供商基于企业移动应用平台平台快速、灵活、可靠的为客户(B2C)、员工(B2E)和合作伙伴(B2B)开发、部署移动应用程序以及对移动设备、移动应用等有效管理的软件和服务,并且帮助企业实现全生命周期的移动化体系架构。
虽然不同厂家对企业移动应用平台的定义不同,但是通常具有四大基础能力:
基于这四个基础能力,企业移动应用平台平台具备以下核心功能:
●移动应用程序开发工具:
包括集成开发环境(IDE)、模板、以及UI组件库
●支持一次开发,多平台多终端运行,平台如:
iOS、WindowsPhone和Android
●无缝的企业各类业务系统之间的业务应用集成
●具备完备的IDE开发工具以及模拟器
●具备全平台推送能力、在线阅读
●具备移动设备管理(远程擦除、远程锁定、策略下发、沙箱等)
●具备移动应用管理(应用黑白名单,应用统计等)
●具备移动内容管理(各类文档的管理,分发、销毁等)
●提供统一的移动门户
1.3.企业移动应用平台优势
企业在信息化的过程中,相关的移动设备和移动应用的部署正在快速增长。
一方面移动信息化给企业带来了极大的效率性收益,但另一方面在移动设备和应用管理、平台多样化、数据安全管理、昂贵的成本方面也带来很大挑战。
而针对这些挑战企业移动应用平台可以有效降低开发工作量、降低成本,并且可以帮助企业解决移动信息化的痛点,构建一个安全的、可控的、高效的移动化环境。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优势:
1.4.面向的对象和使用现状
企业移动应用平台主要面向两大类人群:
开发者和管理者
1.4.1.群体一:
开发者
第一类是移动应用的开发者,这里涉及人和企业种类比较多,我们可以简单归类为三类:
1企业IT部门的开发者:
移动信息化研究中心调研发现,现阶段企业IT部门这类开发者很少进行大规模正式开发。
这类人员主要是前期企业移动应用平台平台采购时进行企业移动应用产品评测以及在第三方机构开发完成应用后,做一些简单的维护操作。
目前他们并不是主要应用开发者。
2向企业移动应用平台厂商购买企业移动应用产品的渠道客户:
移动信息化研究中心发现,目前国内市场中真正购买企业移动应用平台的渠道商较少,而部分购买企业移动应用平台企业移动应用产品的渠道商一般具有较多客户资源并且议价能力较高。
针对渠道商购买较少的原因,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有两点:
3企业移动应用平台厂商的交付人员:
目前这批人群使用企业移动应用平台来开发移动应用的是最为广泛的,主要原因是当前的企业移动应用平台厂商不但贩卖企业移动应用产品,同时还承接各类项目。
其实这也成厂商和渠道商有一定的竞争关系,最终渠道商不原因依附于厂商的一个原因。
1.4.2.群体二,管理者
这个人群主要是企业IT部门的项目或者IT实施者,他们会根据企业各个业务部门的要求和规定,对平台做相应的运维操作。
而实际上,很多实际操作者都是这个项目的交付人员来最终完成的。
这些管理者只是一个发号施令的人。
5.评测对象以及评分方法
1.1.评测对象的选取
我们选取了五家厂家,两家是国际厂商(SAP和IBM),三家是国内厂商(烽火星空、正益无线和用友)。
为何选这五家,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1.这五家厂商在国内市场中较为活跃,SAP和IBM在全球移动化市场中做的较为出色,他们在Gartner中MADP和EMM两个魔力象限的报告都是名列前茅的。
而另外三家国内厂商在国内市场中做的也非常出色,烽火星空是老牌企业移动信息化的厂商,在企业移动化市场做了有8年,有着极为丰富的项目经验;而正益无线算是新生代厂商,是偏HTML5混合开发的坚定拥护者;传统信息化软件解决方案供应商用友,在移动信息化的战场上也拿出了自己的利器,旨在通过平台化的技术帮助企业克服在移动信息化上遇到挑战。
2.这五家厂商的企业移动应用产品覆盖面较全,基本都覆盖了本报告中企业移动应用平台所涉及到的两大模块,一个是MADP,一个是EMM。
因此能够较为完整的整理出企业移动应用平台企业移动应用产品功能的横向对比。
1.2.评测内容和权重分配
移动信息化研究中心对以上几个厂商做两大类评测。
分为企业移动应用产品类评测和厂商类评测
评测项目
企业移动应用产品评测
厂商评测
权重
50%
50%
1.2.1.企业移动应用产品的评测内容和评测方法
企业移动应用产品层面的评测我们主要考虑以下一些问题:
是否支持完整的移动化生命周期?
平台的健全是否符合企业客户的要求?
平台是否可用于开发本地、混合和Web的应用?
是否能够在开发过程中提供较全的辅助开发能力?
平台是开放性和标准性如何?
该平台仅仅是IT技术和工具吗?
企业移动应用产品的评测主要偏重于企业移动应用产品的健全性、可靠性,开放性、安全性以及易管理性等方面来考核企业移动应用平台企业移动应用产品
●企业移动应用平台平台功能的评测内容
序号
评测内容
备注
1
客户端引擎(Engine)
主要衡量支持的操作系统数量、开发模式以及UI组件数量和美观度。
2
后端对接能力(MBaaS)
不同厂家,不同企业移动应用产品都存在异构性问题,移动化如何和后端系统做好集成也是需要考虑,比如OA\ERP\CRM,同时还需要衡量企业移动应用产品和后端业务系统之间的交互格式的数量以及其他公共能力,包括推送、文档解析。
3
组件能力(Component)
主要衡量对第三方能力的支持,包括地图、扫码,微信、微博、语音识别、甚至是专有设备如蓝牙打印机等
4
开辅助能力
主要衡量对开发者的在开发过程中的辅助,如模拟器、Javascript的调试、日志追踪、代码模板、打包服务等
5
开放和标准
主要衡量企业移动应用产品的开放和标准程度,包括是否开放源码,是否采用自有标签系统,是否免费等。
尤其是支持基于标准的语言(利用标准的Web技术而不是专有的脚本语言开发应用程序的能力。
)这对于所有企业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6
移动设备管理
主要衡量对于移动设备的管控能力,包括设备安全策略配置、监控规则定义与处理能力、设备远程管理指令的下发、OTA远程配置推送能力等。
、
7
移动应用管理
主要衡量企业移动应用产品对于移动应用的安全分发与管理能力,包括应用发布能力、应用的分组授权、应用远程推送、应用数据的安全性、应用安装的限制能力、应用商店的建设能力、应用统计分析能力等。
8
移动内容管理
主要衡量企业移动应用产品的文档安全分发能力,包括文档的发布能力、文档授权能力、文档在线预览、文档强制加密能力、文档DLP控制能力、文档有效期限制能力等。
9
安全性
主要衡量企业移动应用平台整体安全性,包括代码的混淆能力、数据传输安全、数据存储安全、数据加密、设备策略安全。
1.2.2.厂商的评测内容和评测方法
厂商层面的评测我们主要考虑三个战术层面,一个战略层面共四部分内容:
服务、市场、销售、战略
1.服务:
厂商能否更好的理解企业需求并且做出较好的解决方案?
厂商能够能否具备整合上下游资源能力?
厂商提供的实施服务能力如何,是自有服务能力还是第三方的服务能力?
厂商的实施和咨询人员的业务能力如何?
2.市场:
厂商的整体品牌如何?
厂商进入这个市场时间多久?
厂商是否将移动化作为主业?
厂商是否制订了企业移动应用产品营销策略以此来区分用户对他和其他厂商之间的差异?
厂商在推广和宣传手段中是否有创新?
3.销售:
厂商在移动化市场中拥有的案例数量有多少?
,拥有的案例质量是否高,厂商是否拥有较多数量的上下游合作伙伴?
企业如何与其合作伙伴协作创建一个良好运作的生态系统?
企业能否保持或者领先于市场平均占有率,厂商企业移动应用产品的定价模型是否会对销售造成障碍?
4.战略:
(市场战略)企业对于市场变化的反响应速度如何?
厂商是否理解市场并能够始终走在需求的前面并将其有效的转化成相应的企业移动应用产品?
厂商是否制订了合理的市场战略和其他竞争对手形成差异化?
(销售战略)厂商能否认真审视并制定销售模型,所制定的销售模型能否确保厂商在企业面临的众多选择中脱颖而出?
厂商面对很多开源企业移动应用产品时是否能够制定合理的销售战略?
(企业移动应用产品战略)为了保证企业移动应用产品的领先型,厂商的企业移动应用产品路线图是否清晰?
(人力资源)为了保证以上三个战略的顺利执行,厂商是否有足够的人力资源,不足的情况下是否有好的应对措施(包括培训、招聘等)
6.评测分析
总的来说,厂商之间的差异点并不是特别的大,本次研究范围内的两个国际厂商在市场能力和战略能力上比国内的多数公司要略微强一些。
但我们需要看到在服务能力上国内的烽火星空、正益无线、用友等厂商是最突出的,无论是对企业移动化的需求理解,咨询方案,还是后续的项目实施,国内厂商在移动信息化的对决已经不落后于国际厂商。
而这点在企业市场将会越来越重要,移动信息化研究中心发现虽然有很多企业自己独立实施移动信息化建设,但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把这些工作外包,新的模式就是搭建平台,并且平台上所生产的应用都有平台厂商或者合作厂商来完成。
因为企业内部资源有限,要想做好企业的移动信息化建设还是交给专业的公司去做。
另外,我们可以看到由于烽火星空较早进入这个市场而获得先发优势,目前在销售能力、行业落地案例、项目实施实践经验等方面已经将国际厂商甩在身后。
当然从市场能力和战略能力上看,国际厂商还是占有主导地位的。
1.1.IBM(Worklight\Fiberlink)
1.1.1.企业移动应用产品介绍
IBM分别在2015和2013年收购了Worklight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