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起点模拟考试历史部分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23296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8.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高考起点模拟考试历史部分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新高考起点模拟考试历史部分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新高考起点模拟考试历史部分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新高考起点模拟考试历史部分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新高考起点模拟考试历史部分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高考起点模拟考试历史部分1.docx

《新高考起点模拟考试历史部分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高考起点模拟考试历史部分1.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高考起点模拟考试历史部分1.docx

新高考起点模拟考试历史部分1

2020高三起点考试模拟一

一、单选题

1.《尚书·大传》说:

“古者诸侯始受封,必有采地:

百里诸侯以三十里,七十里诸侯以二十里,五十里诸侯以十五里。

其后子孙虽有罪黜,其采地不黜,使子孙贤者守之世世,以祠其始受封之人,此之谓兴灭国,继绝世。

”材料反映了

A.安土重迁是分封制的思想基础B.嫡长子并非封国唯一的继承人

C.世代相传的采地是维系宗法体系的纽带D.封地是诸侯世袭的私有财产

2.乾隆年间,太湖地区出产的“湖丝”经由商人之手大量出口,致使国内市场丝价日趋昂贵。

于是,乾隆帝谕旨:

“申明限制(出口),俾裕官民织衽”。

后在商民呼吁之下,朝廷宣布废除上述规定。

上述现象反映了

A.清政府顺应民意实行了短暂的开放B.海禁政策一定程度上抵制了经济侵略

C.清政府限制湖丝出口保护国内市场D.商贸活跃地区的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

3.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的花楼机,结构复杂而精密,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

但当时的手工业并没有向机器生产转变的迹象。

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A.明清时期的工匠缺乏技术经验积累B.闭关锁国政策阻碍外来技术的传入

C.生产革新缺乏足够的市场需求推动D.官府对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有所限制

4.丁山先生在《宗法考源》中说:

“宗法之起,不始周公制礼,盖兴于宗庙制度,……宗法者,辨先祖宗庙(指宗庙、墓地或神主的辈次排列)亲疏之法也。

”而王国维先生指出:

“殷以前无嫡庶之制”,“商人无嫡庶之制,故不能有宗法”。

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宗法制在西周以前己经产生B.嫡长子继承制是判断宗法制的依据

C.宗法制只存在于贵族阶层中D.关于宗法制的起源考证存在着争议

5.军机处设立前,皇帝挑选亲信顾问参与决策没有成文的标准和硬性的规定。

军机处出现以后,入直军机,参与机密事务的大臣,必须在三品以上,军机处的“首席”必须由内阁大学士担任。

《清史稿》中感叹:

“任军机者,自亲王外,其领袖者必大学士,唐、元三公尚不及也。

”由此可见军机处的设置

A.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B.赋予了内阁大学士决策权

C.体现了皇权运作的规范化D.逐渐背离机构设置的初衷

6.“在你们面前受审的是个有钱人,他指望以财富来开脱罪名。

可是在一切公正无私的人心中,他本身的生活和行为就足以给他定罪了,假如今天他不能受到应有的惩处,那不是因为缺乏罪证,也不是因为缺乏检察官,而是因为司法官失职。

”上述材料反映了

A.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罗马法执行B.自然法精神在实践中面临挑战

C.罗马法的理念在现实中无法实施D.罗马法不重视证据和法律程序

7.1948年8月,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中共中央华北局决定在石家庄召开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代表共542人,其中共产党员376人,非党人士166人。

在大会选举产生的27名华北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中,民主人士有8名。

这次会议

A.表明解放战争已取得基本胜利B.实践了新民主主义政治路线

C.标志着人民政治协商制度确立D.体现了鲜明的社会主义原则

8.有学者指出,新文化运动前的宪政努力,把注意力完全放在了“国家富强”的根本目的之上,而像自由、控权、保障人权这样的价值理念,终究要湮灭于国家利益的追求之中。

这一观点基于当时

A.救亡图存成为时代追求B.宪政努力背离民主方向

C.实业救国思想深入人心D.民主观念缺乏社会基础

9.伊恩布鲁玛在《创造日本:

1853~1964年》中记载:

“日军先是于1937年之夏同蒋介石的精锐部队在周边展开了一场激烈厮杀。

城市遭到轰炸,郊区的战斗趋于白热化,有二十五万中国人在战火中丧生,多为平民。

在日军实施某起大屠杀的遗址,一块纪念碑这样写道:

‘血流成河,染红了大海。

’”此次战役

A.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B.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野心

C.使得抗战进入了相持阶段D.日军犯下侵华战争中最恶劣的罪行

10.道光二十二年,林则徐在谪戍伊犁途中给书友的信中称,剿匪(侵华英军)八字要言是“器良技熟,胆壮心齐”,但他同时叮嘱友人此信不要给外人看。

这反映了林则徐

A.反抗侵略的爱国主义情怀B.受制于天朝上国的传统心态

C.不谙熟近代国际外交规则D.强调采取实际行动学习西方

11.1955年起,(苏联)政府放宽对农牧业的生产管理,只下达国家收购各类农畜产品的数量指标,农庄有权自行安排生产。

1958年6月,政府还取消了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为农产品采购制,并不断提高农产品的采购价格。

这些举措

A.恢复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做法B.为实现国家工业化积累资金

C.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民众生活D.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12.如图为联邦德国的一幅讽刺漫画,标题为“在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的路上”。

这表明

A.欧共体经济发展水平悬殊大B.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利益之争

C.法国主导了欧洲一体化进程D.英国与欧共体诸国矛盾尖锐

二、材料分析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初,针对满洲贵族依仗特权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谕令禁止;刊税例木榜于各关,“并商要往来之孔道,遍行晓谕”,对“私行滥收”的官吏“依律治罪”,以促进全国各地商品的流通。

康熙中期以后,清政府在工商业领域实行商专卖政策,这种封建王朝垄断控制工商业的形式,较之明代弊端丛生的官专卖制有了明显改进,国家变直接干预经济为利用专商间接遥控。

但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又不能超越作为地主制经济补充的界限,否则就要危及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因此清政府便用榷关、牙行和行会制对民间商业进行控制。

允许适当发展,又不允许超过限度,清前期的主要手工业品的生产和销售以及与市场的关系,就是在这样一种环境下有了一定的发展。

——据李绍强《论清代主要手工业产品与市场关系》

(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前期工商业管理的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特点的社会成因。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革命形势的发展使清朝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惶恐不安,“无业游民生计日绌……民不聊生,人心思变”。

为此,清政府从减免赋税方面对各地推广和改良手工业的做法予以支持;在“振兴实业”的口号下,清朝中央和各省掀起了一股兴办工艺传习机构的热潮。

各省工艺局传习科目不是适合于出口贸易的初加工手工业,就是具有本省特色的民族传统手工业,其主旨在于传授谋生手段、化除“游民”,达到教养兼施的目的。

1905年11月,商部颁发《出洋赛会通行简章》,鼓励商人参加国际赛会,对参赛货物免去关税。

晚清在近代手工业经济中实现了角色的转换,这是一种积极的行为。

但晚清政府没有、也不可能认识到近代手工业作为传统与现代之间的中间经济的地位和功能,从而就手工业向现代工业的过渡转化这一关键问题采取治本之方。

——据彭南生《晚清手工业经济中的政府行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影响晚清手工业政策的时代因素,并简要评价这种政策。

14.(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北宋前期,实行官职名衔与其具体从事工作的分离,造成官职中纷繁复杂、名实不符的现象。

宋神宗年间改革官制,从“正名”入手,改变诸司官员名衔与实职分离的状况,全面调整中央官僚制度,划分权限,对“领空名者一切罢去”;将原有散官名称加以改造,形成新的一套寄禄阶称谓;选拔官员的途径有科举考试、学校考选、恩荫补官、吏员出职、杂色补官等。

材料二宋代对于在任官员的考核(当时称为“考课”或“课绩”),以“循名责实”为目标,对官员品徳操守及才干绩效进行综合评定;对“徳行”的考核被置于重要地位,“德义有闻”“清慎明著”,“公平可称”、“格勤匪悍"构成德行“四善”;课绩比较重视才干的考查核实,力求做到“凡职皆有课,几课皆责实”,官员在申报课绩时填写非常具体的“实绩”、“实迹”,由负责部门核验填报内容,作为课绩定等的主要依据;课绩定等通常根据职务高低要冗等既定因素,对绝大多数官员因定“常考”,能力绩效互不相同,考第却无不冋,这从根本上违背了“黜陟能否”的精神,全然失去了针对性与激励的意义。

——摘编自《中华文明史·卷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神宗年间官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宋代官员考评制度。

15.(人物评说)材料阎立德(约596-656年),名让,字立德,唐代建筑家、工艺美术家、画家。

出身于工程世家,继承家学,擅长建筑、工艺、绘画,具有多方面才能。

唐武德至贞观年间任尚衣奉御、将作少匠、将作大匠、工部尚书等。

阎立德一生设计建造了许多伟大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其中以唐朝国君的寝陵——唐高祖献陵、唐太宗昭陵、唐大明宫最具代表性。

作为唐初著名的建筑设计师,阎立德在帝王陵及宫殿设计上把唐朝封建盛世的恢弘气象和封建皇权的浩大气势有机的集合为一体;园林建筑设计则在秉承汉晋以来的自然清新的风格基础上,把唐朝皇权的威严巧妙的融入到建筑设计中,达到了自然情趣和皇家气派的有机统一,尽展豪放气势和山水幽情。

——摘编自《中国古代建筑之魅力——建筑师》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阎立德建筑设计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阎立德能够取得巨大建筑成就的原因。

三、论述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下表是19世紀40年代以来社会的、一些流行词汇

时间

流行词汇

1840—1912

师夷长技洋布洋火兴民权革命……

1912—1949

共和约法民主科学实业救国她……

1949—1978

列宁装三大改造人民代表粮票……

1978年以

专业户乡镇企业村民委员会股票互网……

根据材料,选取每一个阶段中的一个流行词汇,围绕“社会流行词汇与社会发展变迁”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

1.C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采地以及子孙世世代代守着这些采地来维系宗法体系,即材料反映了世代相传的采地是维系宗法体系的纽带,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B在材料中均没有明确的体现,均不符合题意,排除;封地并非诸侯世袭的私有财产,选项D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2.D

【解析】

试题分析:

清朝乾隆年间,太湖地区出产的蚕丝大量出口,政府由限制蚕丝出口到废除这一规定,这反映了太湖地区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故选D。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

3.C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明清时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加之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国内外市场狭小,缺乏技术革新的动力,故C项正确。

A项,中国传统工匠技术经验积累丰富,故A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

B项,题干表明中国技术已经成熟,因而与技术引进无关,排除。

D项,明清时期私营手工业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故D项并非真正原因,排除。

4.D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宗法之起,不始周公制礼,盖兴于宗庙制度”可知丁山认为宗法制起源于宗庙制度;根据材料“商人无嫡庶之制,故不能有宗法”可知王国维认为宗法制起源嫡长子继承制,综上分析可知关于宗法制的起源考证存在着争议,D选项符合题意。

宗法制在西周以前己经产生的结论与材料“商人无嫡庶之制,故不能有宗法”相冲突,A选项排除。

嫡长子继承制是判断宗法制的依据的说法与材料“宗法兴起宗庙制度”相矛盾,B选项排除。

宗法制只存在贵族阶层中说法错误,宗法制对整个社会都产生较大的影响,C选项排除。

5.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军机处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军机处设立之前参与决策大臣没有明确规定,军机处设立之后参与机密的大臣必须是三品以上,而且对军机处的首席做了明确规定,反映了皇权运作的规范化,故C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军机处的职责和对于加强皇权的作用,故排除A;清代皇权至上,决策权被皇帝掌握,排除B;材料中没有涉及军机处职能的变化,故排除D。

【点睛】

军机处是清朝官署名,也称“军机房”、“总理处”。

是清朝时期的中枢权力机关,于雍正七年(1729年)因用兵西北而设立。

军机处在办公场所和官员设置上没有正式的规定,也无品级和俸禄。

需要强调,军机处虽然是国家最高权力机构,但归根结底听命于皇帝,成为封建皇权的统治工具。

6.B

【解析】

【详解】

依据材料可知,有钱人本身的生活和行为就可以定罪,但他可能不会被叛有罪,由此可知,体现了罗马法具有不平等的特点,结合所学可知,自然法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正、公平,材料说明自然法精神在实践中面临挑战,故B项正确;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罗马法执行不符合材料的主旨,A错误;罗马法的理念影响后世,并不是在现实中无法实施,C错误;依据所学可知罗马法重视证据和法律程序,D错误。

7.B

【解析】

从材料反映的召开人民代表大会,产生人民政府,以及大会代表和政府委员均有一定的民主人士等信息来看,这次会议实践了新民主主义政治路线,即在中国建立一个以无产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

故答案为B项。

三大战役的胜利标志着解放战争已取得基本胜利,排除A项;1949年一届全国政协的召开标志着人民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排除C项;1954年宪法体现了鲜明的社会主义原则,排除D项。

点睛:

1948年4月,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提出了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这就是: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这次讲话第一次把官僚资本主义列为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敌人;提出土改的总路线是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提出革命目标是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

8.A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我国社会状况

【详解】

根据材料“新文化运动前的宪政努力”主要值得是1915年以前,包括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其社会背景是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救亡图存是当时的时代要求,故A正确;虽然“自由、控权、保障人权”没有得到保障,但是辛亥革命建立民主共和政体,因此不能说宪政努力背离民主方向,排除B项;材料是在表述对于民主的追求,和实业救国无关,故排除C;“自由、控权、保障人权”没有得到保障不是因为民主观念没有社会基础,而是因为“湮灭于国家利益的追求之中”,是由当时的主要任务造成的,故D错误。

【点睛】

材料理解性较强的选择题,首先根据材料内容提炼主要观点,然后提取问题中的关键词,根据关键词去判断材料观点的使用和分析,同时结合课本知识点,分析其中变化的历史原因。

9.B

【解析】

【详解】

1937年淞沪会战,国民党坚决抵抗日本侵略,坚持抗战三个多月,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野心,故B正确;七七事变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但之后不符合“日军实施某起大屠杀”,排除A;1938年10月抗战进入了相持阶段,C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南京大屠杀,日军犯下侵华战争中最恶劣的罪行,不符合“此次战役”,排除D。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日军先是于1937年之夏同蒋介石的精锐部队在周边展开了一场激烈厮杀”“在日军实施某起大屠杀的遗址”,联系所学淞沪会战的史实分析解答。

10.B

【解析】

【详解】

材料中的林则徐只是将与英国的战争称之为剿匪,认为中英之间只是军事上的差距,这明显是天朝上国的观念作祟,故选B。

在林则徐眼中,与英国的战争还不能上升到反侵略的地位,排除A;材料不涉及如何与西方进行外交的问题,排除C;材料说明林则徐在观念上意识到了中西之间的某些差距,但却并未上升到主动采取实际的行动来学习西方的程度,故才会有八字要言中的“胆壮心齐”之一说,这也是许多守旧派坚决排外、认为战败纯属意外的重要理由之一,排除D。

【点睛】

在阅读历史材料时,要密切关注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如本题中的“剿匪”,这些词语往往折射了历史人物对历史事件的真实看法。

11.C

【解析】

【详解】

据材料“政府放宽对农牧业的生产管理”、“农庄有权自行安排生产”以及由“取消了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为农产品采购制,并不断提高农产品的采购价格”等信息可知,这些措施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民众生活,C正确;恢复了国家资本主义做法的是1921年的新经济政策,与材料不符,A错误;为实现国家工业化积累资金的是1927年的联共布十五大确立的农业集体化政策,与材料不符,B错误;据材料时间1955年、1958年可知此时是赫鲁晓夫对农业进行改革时期,只是在农业领域试图冲破斯大林模式,不是整个经济领域,D错误。

12.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欧洲一体化。

依据漫画,当英国轻松地越过比利时、荷兰以及卢森堡后,横亘在他前方的是硕大的难以逾越的法国,寓意英法之间的矛盾关系,英法争夺欧共体的主导权,故B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欧共体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平衡,故A项错误;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法国的主导作用不如德国,故C项与史实不符;英国加人欧洲共同体的阻力主要来自法国,漫画也没有说明英国受到其他国家阻碍的信息,故D项错误。

13.

(1)特点:

注重规范市场和税例(限制特权,促进商品流通);实行商专卖制,间接遥控;既加强对民间工商业的控制,又允许手工业适当发展。

成因:

市场秩序混乱,官员随意增税;社会经济发展;重农抑商观念;君主专制强化。

(2)因素:

列强的经济侵略;清末新政;实业救国思潮;革命运动的兴起等。

评价:

推动了传统手工业的发展(有利于手工业技艺的改良和传承);有利于稳定统治秩序;扩大了对外贸易等;是工业文明冲击下稳定统治秩序的被动变革,未变革生产关系;无法实现手工业经济向近代化的转型。

【解析】

【详解】

(1)第一小问“特点”,由材料“清初,针对满洲贵族依仗特权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清政府在工商业领域实行商专卖政策,这种封建王朝垄断控制工商业的形式,较之明代弊端丛生的官专卖制有了明显改进,国家变直接干预经济为利用专商间接遥控”等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注重规范市场和税例;实行商专卖制,间接遥控;既加强对民间工商业的控制,又允许手工业适当发展。

第二小问“成因”,依据材料“针对满洲贵族依仗特权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谕令禁止”等结合所学知识从市场情况、经济政策、政治等因素分析如下:

市场秩序混乱,官员随意增税;社会经济发展;重农抑商观念;君主专制强化。

(2)依据材料“19世纪末20世纪初,革命形势的发展使清朝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惶恐不安”、“1905年11月,商部颁发《出洋赛会通行简章》,鼓励商人参加国际赛会,对参赛货物免去关税。

晚清在近代手工业经济中实现了角色的转换,这是一种积极的行为”等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如下:

列强的经济侵略;清末新政;实业救国思潮;革命运动的兴起等。

关于评价:

依据材料“晚清在近代手工业经济中实现了角色的转换,这是一种积极的行为。

但晚清政府没有、也不可能认识到近代手工业作为传统与现代之间的中间经济的地位和功能,从而就手工业向现代工业的过渡转化这一关键问题采取治本之方”结合所学知识从积极性与局限性两方面归纳如下:

推动了传统手工业的发展(有利于手工业技艺的改良和传承);有利于稳定统治秩序;扩大了对外贸易等;是工业文明冲击下稳定统治秩序的被动变革,未变革生产关系;无法实现手工业经济向近代化的转型。

14.

(1)特点:

强调“正名”,使名衔与实职统一;实行多元化的选任官员制度;官制设计、运作程序严密。

(2)简评:

强调综合考评官员的德能勤绩;重德行“四善”,对官吏进行道德修养与操行素质的考评,也是对其理政治国精神的考核,是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念在官员考核中的具体运用;考核政绩的标准务实、谨密、具体,考评有据可查;通过行政强制使虚报政绩者承担相应的风险。

(任答3点)

“四善”设计理想化,考核不易操作,在现实政治生活中没有起到预期作用;考核过分依赖书面记载,无从真正掌握官员德行、才干与实效;“务实”精神有很大局限性,只考虑到人事部门的实际操作,不能从基层社会状况与官员绩效的现实出发,缺乏针对性和激励作用,助长主考与被考敷衍塞责的习气。

(任答2点)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宋代官制改革和官员考评制度

【详解】

(1)根据材料“从“正名”入手,改变诸司官员名衔与实职分离的状况”可知强调“正名”,使名衔与实职统一;根据材料“选拔官员的途径有科举考试、学校考选、恩荫补官、吏员出职、杂色补官等”可知;实行多元化的选任官员制度;根据材料“将原有散官名称加以改造,形成新的一套寄禄阶称谓”可知官制设计、运作程序严密。

(2)对于“宋代官员考评制度”的评价可以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进行评价,积极性:

根据材料“对官员品德操守及才干绩效进行综合评定”可知强调综合考评官员的德能勤绩;根据材料“对“德行”的考核被置于重要地位,”德义有闻”、“清慎明著”、“公平可称”、“恪勤匪懈”构成德行“四善””可知重德行“四善”,对官吏进行道德修养与操行素质的考评,也是对其理政治国精神的考核,是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念在官员考核中的具体运用;根据材料“课绩比较重视才干的考查核实、力求做到“凡职皆有课,凡课皆责实”,”可知考核政绩的标准务实、谨密、具体,考评有据可查。

局限性:

根据材料“”德义有闻”、“清慎明著”、“公平可称”、“恪勤匪懈”构成德行“四善””可知“四善”设计理想化,考核不易操作,在现实政治生活中没有起到预期作用;根据材料“官员在申报课绩时填写非常具体的“实绩”、“实迹”,由负责部门核验填报内客,作为课绩定等的主要依据”可知考核过分依赖书面记载,无从真正掌握官员德行、才干与实效;根据材料“从根本上违背了“黜陟能否”的精神,全然失去了针对性与激励的意义”可知“务实”精神有很大局限性,缺乏针对性和激励作用,助长主考与被考敷衍塞责的习气。

【点睛】

提取历史材料关键信息需走出的几个误区:

一是不能分辨史料信息的正误、真伪。

要注意记录者的阶级立场、时代局限剔除或批判虚伪、错误的信息保存或阐发正确、真实的史实或观点。

二是不能从纷繁复杂的史料中甄别有效或无效信息。

必须要对材料反映的信息进行取舍,把无关的、无效的信息删除保存有价值的信息:

或把繁杂的内容加以精炼选取最能符台题目要求的信息。

三是不能深入理解材料信息的本质。

要注意系统地、深层次地对材料加以认识和理解,否则难以认清历史的本质。

四是不能将材料信息加以迁移、灵活运用。

要有扎实的历史知识将所获取的信息做题内迁移,进行对比分析。

15.

(1)特点:

以大型建筑为典型代表;突出盛世气象和皇权威严;把皇权威严与山水幽情巧妙结合。

(2)原因:

唐朝时期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唐朝封建盛世局面的出现;工匠世家的熏陶;个人的努力和皇帝的重视和支持。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中“阎立德一生设计建造了许多伟大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得出:

以大型建筑为典型代表;依据材料中“把唐朝封建盛世的恢弘气象和封建皇权的浩大气势有机的集合为一体”得出:

突出盛世气象和皇权威严;依据材料中“把唐朝皇权的威严巧妙的融入到建筑设计中,达到了自然情趣和皇家气派的有机统一,尽展豪放气势和山水幽情”得出:

把皇权威严与山水幽情巧妙结合。

(2)原因从客观和主观角度进行分析,客观方面主要强调唐朝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处于封建盛世局面;主观方面从唐代工匠家族、个人、皇帝角度进行分析作答即可。

16.示例一:

流行词汇受政治民主化发展的影响,又反映了政治民主化的状况。

19世纪末资产阶级改革兴起,提倡开设议院、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兴民权成为当时流行思潮。

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临时约法》,共和、约法、民主成为流行词汇。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民主、科学成为流行词汇。

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成为流行词汇。

20世纪90年代,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军事政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