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测量放线专项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21505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测量放线专项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施工测量放线专项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施工测量放线专项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施工测量放线专项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施工测量放线专项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施工测量放线专项方案.docx

《施工测量放线专项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测量放线专项方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施工测量放线专项方案.docx

施工测量放线专项方案

目录

1.编制依据3

2.工程概况3

3.测量放线准备4

3.1测量准备4

3.2考察定位依据4

3.3办理现场测量交接5

4.施工测量5

4.1测量工程作业流程5

4.2建筑物的平面控制网5

4.3高程控制网的建立6

4.3.1高程控制网的布设原则6

4.3.2高程控制网的等级及观测技术要求6

4.4基础施工(±0.00以下)平面轴线投测7

4.4.1挖槽施工测量7

4.4.2轴线投测方法8

4.4.3±0.00以下结构施工中的标高控制9

4.5±0.00以上施工测量9

4.5.1平面控制测量9

4.5.2支立模板时的测量10

4.5.3高程的传递11

5.建筑物沉降观测12

5.1沉降观测水准点的测设12

5.1.1水准点的布设12

5.1.2水准点的形式与埋设12

5.1.3沉降观测水准点的高程测定12

5.1.4观测点的布置和要求13

5.1.5观测点的形式与埋没13

5.1.6沉降观测的方法和规定13

1.编制依据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DBJ01--21—95)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97)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BJ01-51-2003)

《工程测量规范》(GBJ50026-93)

2.工程概况

该工程为东翠路住宅小区C楼工程,使用性质为商住楼,本工程为东翠路住宅小区的一部分,位于用地的西侧,占地面积4868平米,建筑面积32592平米,其中地上面积20895平米,地下面积11697平米,整个建筑物基本呈四分之一圆扇形。

本工程主体结构为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地上15层,地下3层,地上1—4层为配套商业、小区健身中心以及办公性质,5—15层为普通住宅。

地下部分使用性质为汽车库和设备用房,其中地下三层战时为人防地下室,战时用途为物资库,平时用途为汽车库。

本建筑物高度48米。

本工程±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53.900米,建筑物室内外高差0.30米.

3.测量放线准备

3.1测量准备

根据本工程施工任务量、施工进度安排、工程测量难度,配备专业测量人员3人,验线人员1人。

测量设备配备见下表:

测量设备配置表

仪器名称

数量

用途

J2经纬仪

1

投测轴线测;设平面控制;

主轴线的竖向传递

S3水准仪

2

标高的测量与传递

无线对讲机

3

通讯联络

50m钢尺

2

轴线量测

测量仪器按照有关规范和公司程序文件进行计量检定,确保现场使用设备在检定周期内。

设备送检时,由公司提供处于周检合格期限内的备用器具。

3.2考察定位依据

因本工程定位是由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第四测绘分院根据设计院提供的大地坐标系测绘完成(详见测绘报告),比较准确,在正式施测前对这些定位依据进行审核,对一些不符合施工测量规范《DBJ01-21-95》要求的部位要及时向业主及设计、测绘院反映,以明确工程定位的具体点位。

做到心中有数。

对测绘院提供的高程依据进行复测,复测使用电子水准仪,同时联测场内高程控制点,复测合格后,保护好桩点。

3.3办理现场测量交接

护坡桩施工前应对已放好的建筑物基槽边线进行认真的校核,确认无误后方可开始护坡桩施工,在挖槽和锚喷过程中要随时对基槽的边坡进行校验,挖槽和锚喷完成后,按照定位依据进行已完基坑的施工测量,检校基坑位置、基底标高情况,并将复测结果、误差、调整方案呈报业主和监理单位,并与分包施工单位办理现场测量交接手续。

4.施工测量

4.1测量工程作业流程

测量准备→图纸审核→测量工具检校→考察给定的定位条件→放建筑物控制桩→放建筑物各角桩→放建筑物位置线→规划验线→按本方案进行平面、高程网复测→桩点保护→基础工程投测→地上工程投测。

4.2建筑物的平面控制网

依据测绘院给定的桩点及总平面图上有关轴线,测设建筑物外边轴线控制网,测设出建筑物外廓主轴线,然后依据结构施工图对其进行轴线加密,建立建筑物平面矩形控制网。

建筑物平面矩形控制网悬挂于首层平面控制网上,为了便于控制及其施工,建筑物平面矩形控制网都布设成偏轴线1米。

4.3高程控制网的建立

4.3.1高程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1)为保证建筑物竖向施工的精度要求,在场区内建立高程控制网。

高程控制的建立是根据测绘院提供的两个场区水准基点

(绝对标高BM1=53.875,BM2=55.368)(见测绘报告),采用0.3mm级精度的DIN10电子水准仪对所提供的水准基点进行复测检查,校测合格后,测设出±0.000=53.900,以此作为保证施工竖向精度控制的首要条件。

(2)高程控制网的精度,不低于三等水准的精度。

(3)结合场区情况,在场区测出±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53.900作为永久性点的高程,该点作为以后沉降观测的基准点。

(4)根据本工程的外型和场地情况,在场区设置两个水准点。

4.3.2高程控制网的等级及观测技术要求

(1)高程控制网的等级拟布设三等附合水准,水准测量技术要求如下表。

高差全

中误差(mm/km)

路线

长度

(km)

仪器

型号

水准尺

与已知点联测次数

附合或

环线次数

平地

闭合差

(mm)

三等

6

50

DS1

DS3

铟瓦

双面

往返各

一次

往一次往返各一次

12

(2)水准观测主要技术指标见下表:

等级

仪器

型号

视线长度

前后视

较差(m)

前后视累

积差(m)

最低地面

高度(m)

基辅或红

黑读数差

基辅或红

黑所测较差

三等

DS1

100m

3

6

0.3

1.0mm

1.5mm

DS3

75m

2.0mm

3.0mm

(3)水准测量的内业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水准线路应按附合路线和环形闭合差计算,每千米水准测量高差全中误差,按下式计算:

MW=

式中MW----高差全中误差(mm):

W------闭合差(mm):

L------相应线路长度:

N-------附合或闭合路线环的个数。

内业计算最后成果的取值:

二等水准精确至0.1mm,三、四、五等精确至1mm。

4.4基础施工(±0.00以下)平面轴线投测

4.4.1挖槽施工测量

采用测量精度2"级的经纬仪,根据轴线控制进行投测出建筑物的四廓主轴线。

然后依据结构施工图放出挖槽边线,校测无误后,尚需根据轴线控制网对挖槽边线进行检测,检测无误后,方可进行挖槽施工。

(本工程基坑支护为钢筋混凝土护坡桩,护坡桩施工之前已测绘定位完成,所以沿护坡桩开挖即可)。

4.4.2轴线投测方法

(1)(±0.00以下的基础施工采用经纬仪方向线交会法来传递轴线、引测投点误差不应超过(3mm,轴线间误差不应超过2mm)。

(2)待底板浇筑好后,根据基坑边上的轴线控制桩,将经纬仪架设在控制桩位上,经对中、整平后,盘左后视同一方向桩(轴线标志),将所需的轴线投测到施工的平面层上;然后再盘右后视同一轴线桩,将轴线投测到施工平面上之后取两次投测的平均值作为施工轴线。

在同一层上投测的纵、横轴线,以此作角度、距离的校核。

一经校核无误后,方可在平面上放出其它相应的设计轴线及细部线。

并弹墨线标明作为支模板的依据。

模板支好后,应用两经纬仪架设在两条相互垂直的轴线上检查上口的位置。

在各楼层的轴线投测过程中,上下层的轴线竖向垂直偏移不得超过3mm。

(3)在施工过程中,每当施工平面测量工作完成后,进入竖向施工,在施工中,每当墙体浇筑成形拆掉模板后,应在墙体侧平面投测出相应的轴线,并在墙侧面抄测出结构0.5米线。

(0.5米线相对于每层设计楼标高而定),以供下一层楼放线及下道工序的使用。

(4)当每一层平面或每段轴线测设完后,必须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及时填写报验单,报送单必须写明层数、部位、报验内容并附一份报验内容的测量成果表,以便能及时验证各轴线的正确程度状况。

(5)基础验线时,允许偏差如下:

L≤30m允许偏差±5mm

30≤L≤60m允许偏差±10mm

4.4.3±0.00以下结构施工中的标高控制

(1)高程控制点的联测

在向基坑内引测标高时,首先联测高程控制网点,以判断场区内水准点是否被碰动,经联测确认无误后,方可向基坑内引测所需的标高。

(2)±0.00以下标高的施测

为保证竖向控制的精度要求,对每层所需的标高基准点,必须正确测设,在同一平面层上所引测的高程点,不得少于三个。

并作相互校核,校核后三点的较差不得超过3mm,取平均值作为该平面施工中标高的基准点,所标部位,应先用水泥砂浆抹成一个竖平面,在该竖平面上测设定施工用基准标高点,用红色三角作标志,并标明绝对高程,便于施工中使用。

(3)待模板支好检查无误后,用水准仪在模板内壁定出基础面设计标高线。

拆模后,抄测结构0.5米线,在此基础上,用钢尺作为向上传递标高的工具。

4.5±0.00以上施工测量

4.5.1平面控制测量

±0.00以上的轴线传递,采用激光准直仪法。

在建筑物首层内部,按照流水段划分,测设轴线控制点。

每流水段按照使用要求埋设4个基准点,用于测设和校和。

(1)首层放线验收后,将控制轴线引测至建筑物内。

根据施工前布设的控制网基准点,埋设在首层偏离轴线1米的位置。

基准点的埋设采用10cm×10cm钢板,钢针刻划十字线,钢板通过锚固筋与首层楼面钢筋焊牢,作为竖向轴线投测的基准点。

基准点周围严禁堆放杂物,向上各层在相应位置留出预留洞(150cm×150cm)。

(2)竖向投测前,应对首层钢板基准点控制网进行校测,校测精度不宜低于建筑物平面控制网的精度,以确保轴线竖向传递精度。

(3)轴线控制点的投测,采用激光准直仪,先在底层基点处架设激光准直仪,调校到准直状态后,打开激光电源,就会发射和该点铅垂的可见光束。

然后在楼板开口处用接收靶接收。

通过无线对讲机调校可见光斑直径,达到最佳状态时,通知观测人员逆时针旋转准直仪,这样在接收靶处就可见到一个同心圆(光环),取其圆心作为向上的投测点,并将接收靶固定。

同样的办法投测下一个点,保证每一施工段至少2-3个点,作为角度及距离校核的依据。

控制轴线投测至施工层后,应组成闭合图形,且间距不得大于所用钢尺长度。

(4)施工层放线时,应先在结构平面上校核投测轴线,闭合后再测设细部轴线。

4.5.2支立模板时的测量

(1)中心线及标高的测设

拆模后,根据轴线控制点将中心线测设在靠近柱底的基础面上,并在露出的钢筋上测设标高点,供支立柱模板时定位及定标高使用。

(2)柱垂直度检测

柱模板支好后,先在柱模板上端标出墙中心点,与柱下端的中心点相连并弹出墨线。

将两台经纬仪架设在两条相互垂直的轴线上,对柱的垂直度进行检查校正。

(3)柱、板及平台模板抄平

柱模板校正好后,选择不同行列的墙柱2-3处,从墙身下面已测设好的0.5米线标高点,用钢尺沿墙身向上量距,引测2-3个相同的标高点于柱上端模板上。

在平台上置水准仪,以引测上来的任一标高点作为后视,施测各墙柱顶模板标高,并闭合于另一点作为校核。

4.5.3高程的传递

在第一层的楼板浇筑好后,从下层的已有标高点(通常是0.5米线)向上用钢尺沿柱身量距。

(1)标高的竖向传递,应用钢尺从首层起始高程点竖直量取,当传递高度超过钢尺长度时,应另设一道标高起始线,钢尺需加拉力、尺长、温度三差改正。

(2)应由建筑物三处(选择三个内控点)分别向上传递,标高的允许误差见下表:

高度(m)

允许误差(mm)

每层

3

H30

5

30H60

10

(3)施工层抄平之前,应先校测首层传递上来的三个标高点,当较差小于3mm时,以其平均点引测水平线。

抄平时,应尽量将水准仪安置在测点范围的中心位置,并进行一次精密定平,水平线标高的允许误差为±3mm。

5.建筑物沉降观测

5.1沉降观测水准点的测设

5.1.1水准点的布设

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根据建筑物附近的水准点进行,这些水准点必须坚固稳定。

为了对水准点进行相互校核,防止其本身产生变化,水准点的数目应尽量不少于2个。

对水准点要定期进行高程检测,以保证沉降观测成果的正确性。

在布设水准点时应考虑下列因素:

1.水准点应布设在受振区域以外的安全地点,以防止受到振动的影响;

2.本工程利用工程施工时使用的水准BM1=53.875,BM2=55.368作为沉降观测的水准基点。

5.1.2水准点的形式与埋设

沉降观测水准点的形式与埋设要求,一般与三、四等水准点相同,但也应根据现场的具体条件、沉降观测在时间上的要求等决定。

5.1.3沉降观测水准点的高程测定

沉降观测水准点的高程在现场内,不用在由其他水准点引测。

5.1.4观测点的布置和要求

观测点的位置和数量,根据本工程基础的构造、荷重以及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的情况定三个点。

观测点布置合理,就可以全面地精确地查明沉降情况。

此项工作应施工技术部门负责确定。

所有观测点应以1:

100~1:

500的比例尺绘出平面图,并加以编号,以便进行观测和记录。

见附图

对观测点的要求如下:

1.观测点本身应牢固稳定,确保点的安全,能长期保存;

2.要保证在点上能垂直置尺和良好的通视条件。

5.1.5观测点的形式与埋没

沉降观测点的形式和设置方法根据工程性质和施工条件来确定或设计。

本工程沉降观测点,设置在外墙勒脚处;观测点埋在墙内的部分应大于露出墙外部分的5~7倍,以便保持观测点的稳定性。

一般的几种观测点如下:

(1)利用直径20mm的钢筋,一端弯成90度角,一端制成燕尾形埋人墙内。

(2)用长120mn1的角钢,在一端焊一铆钉头,另一端埋人墙内,并以1:

2水泥砂浆填实。

5.1.6沉降观测的方法和规定

5.1.6.1沉降观测的时间和次数

沉降观测的时间和次数,根据工程性质、工程进度、地基土质情况及基础荷重增加情况等决定。

在施工期间沉降观测次数:

(1)较大荷重增加前后均应进行观测;

(2)如施工期间中途停工时间较长,应在停工时和复工前进行观测;

(3)当基础附近地面荷重突然增加,周围大量积水及暴雨后,或周围大量挖方等均应进行观测。

5.1.6.2沉降观测工作的要求

沉降观测是一项较长期的系统观测工作,为了保证观测成果的正确性,应尽可能做到:

(1)固定使用的水准仪及水准尺;

(2)使用固定的水准点;

(3)固定人员观测和整理成果;

(4)按规定的日期、方法及路线进行观测。

5.1.8.3对使用仪器的要求

对于一般精度要求的沉降观测,要求仪器的望远镜放大率不得小于24倍,气泡灵敏度不得大于15”/2mm(有符合水准器的可放宽一倍),可以采用适合四等水准测量的水准仪,但精度要求较高的沉降观测,应采用相当于N2或N3级的精密水准仪。

5.1.6.4沉降观测点的首次高程测定

沉降观测点首次观测的高程值是以后各次观测用以进行比较的根据,如初测精度不够或存在错误,不仅无法补测,而且会造成沉降工作中的矛盾现象,因此必须提高初测精度。

如有条件,最好采用N2或N3类型的精密水准仪进行首次高程测定。

同时每个沉降观测点

首次高程,应在同期进行两次观测后决定。

作业中应遵守的规定

(1)观测应在成像清晰、稳定时进行;

(2)仪器离前、后视水准尺的距离要用皮尺丈量,或用视距法测量,视距一般不应超过50m。

前后视距应尽可能相等:

(3)前、后视观测最好用同一根水准尺;

(4)前视各点观测完毕以后,应回视后视点,最后应闭合于水准点上。

沉降观测的精度及成果整理

沉降观测的精度一般应符合下列规定:

1.高层钢筋混凝上框架结构及地基土质不均匀的重要建筑物,沉降观测点相对于后视点高差测定的容差为±1mm(即仪器在每一侧站观测完前视各点以后,再回视后视点,两次读数之差不得超过1mm)。

2.每次观测结束后,要检查记录计算是否正确,精度是否合格,并进行误差分配,然后将观测高程列入沉降观测成果表中,计算相邻两次观测之间的沉降量,并注明观测日期和荷重情况。

为了更清楚地表示沉降、时间、荷重之间的相互关系,还要画出每一观测点的时间与沉降量的关系曲线及时间与荷重的关系曲线。

时间与沉降量的关系曲线,系以沉降量3为纵轴,时间T为横轴,根据每次观测日期和每次下沉量按比例画出各点,然后将各点连接起来,并在曲线的一端注明观测点号。

时间与荷重的关系曲线,系以荷载的重量P为纵轴,时间T为横轴,根据每次观测日和每次的荷载重量画出各点,然后将各点连接起来。

两种关系曲线合画在同一图上,以便能更清楚的表明每个观测点在一定时间内,所受到荷重及沉降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