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校级联考中原名校届高三第七次质量考评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13235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4.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校级联考中原名校届高三第七次质量考评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全国校级联考中原名校届高三第七次质量考评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全国校级联考中原名校届高三第七次质量考评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全国校级联考中原名校届高三第七次质量考评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全国校级联考中原名校届高三第七次质量考评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校级联考中原名校届高三第七次质量考评语文试题.docx

《全国校级联考中原名校届高三第七次质量考评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校级联考中原名校届高三第七次质量考评语文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校级联考中原名校届高三第七次质量考评语文试题.docx

全国校级联考中原名校届高三第七次质量考评语文试题

【全国校级联考】中原名校2018届高三第七次质量考评语文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①从《中国诗词大会》到《中国成语大会》,从《唐诗风云会》到《最爱是中华》,近来,多档主打传统文化的电视节目热播,引发社会关注。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中国诗词大会》,点燃了人们心中对传统文化的向往之情,更让舆论惊呼传统文化正在勃兴。

②为什么似乎在一夜之间,传统文化节目就火起来了?

其实,这些节目并不是最近开播的,不少都播出一些年头了。

传统文化节目的产品供给,可以说一直都在持续。

这些年,播放平台的一些文化内容输出,极大地拉低了社会需求的下限。

电视剧里,抗战雷剧、谈情说爱的戏码、婆媳育儿剧、古装玄幻剧,已经开始让大家厌倦了,大家希望看到有文化积累和沉淀的精品剧目。

综艺节目要么音乐选秀扎堆,要么明星真人秀扎堆,真正有文化内涵的节目也是少之又少。

③被乌七八糟的事物包围太久,观众势必会自发地生出一种反动。

套用文青的话就是,谁的内心没有诗和远方?

这种需求没有被满足,成为一种强制储蓄,一直在寻找突破口。

④另外,更重要的是,这些年来,我国重视并大力推广传统文化的复兴工作,宣布将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全面复兴传统文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于国民教育始终,中小幼课堂和教材更是其中重点。

⑤在看惯了网红脸、听多了鸡汤话的当下,与其让播放平台被烂节目占据,不如用充满诗香的节目占据。

这些传统文化节目的坚持,终于等来了社会需求的转向,终于等来了更多人的关注。

⑥需要指出的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有传播基础的部分,也就是说有可能广为传播的部分,莫过于古诗词。

其实,传统文化的重镇在子学,在经学,在小学,但是门槛太高。

而唐诗宋词,我们从小就背,接受面广。

所以,传统文化节目的落脚点几乎无一不是如此,这也是从传播规律出发考虑的。

学数学要从一加一开始学起,学英语要从ABC开始。

古诗词的鉴赏,有助于形成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兴趣。

在此基础上,才有向深处探寻传统文化的动力。

⑦不过,我们不会忘记,几年前,《百家讲坛》让传统文化红火了一阵子,但接下来就恢复平寂了。

实实在在的传统文化知识,还是没人看。

这次古诗词节目带火的传统文化热潮,能否持续?

能否带动更多人去翻阅我们的文化经典?

还是会成为新闻热点事件一样,没两天就被人们抛诸脑后?

这是需要继续观察和讨论的。

(摘编自慕松《传统文化为何成当代热需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诗词大会》等传统文化类节目的热播,点燃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向往之情,更说明传统文化正全面复兴。

B.一夜之间突然就火起来的传统文化节目,并不是最近才开播的,传统文化类节目的产品供给其实一直都在持续。

C.近年,播放平台的一些文化内容输出,例如充斥荧屏的一些电视剧和综艺节目,极大地拉低了社会需求的下限。

D.我国一直重视并大力推广传统文化的复兴工作,使传统文化节目和传统文化知识、文化经典得到了持续地发展。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以《中国诗词大会》等多档主打传统文化的电视节目的热播,引起“传统文化为何成当代热需品”这一论题。

B.文中以人们厌倦的一些电视剧和缺少文化内涵的综艺节目为论据,说明当前缺少传统文化节目,人们文化需求被压制。

C.文中从国家重视、人们需求的转向、传统文化节目的坚持、古诗词的带动等方面论述了传统文化节目成热需品的原因。

D.文章最后通过连续的设问,对当下火起来的传统文化热潮能否具有持续性、带动性、持久性,认为还有待于继续观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大家对有文化积累和沉淀的精品剧目的需求没有被满足,《中国诗词大会》就成了被压制的文化需求的突破口。

B.唐诗宋词接受面广,很多人从小就背,可见,中国古诗词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有传播基础的部分。

C.传播要从基础开始,建立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兴趣,古诗词鉴赏是基础,有了它,就有向深处探寻传统文化的动力。

D.《百家讲坛》曾让传统文化火了一阵,但之后恢复平寂,是因为实实在在的传统文化知识不能引起大多数人的兴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中国投资咨询网发布的《2018-2022年中大数据产业规模预测分析》认为,云计算、物联网、智慧城市、移动互联,新技术与应用的不断涌现,加速了“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大数据市场规模为281亿美元,同比增长22%。

预计,2021年全球大数据市场规模将达到454亿美元,未来五年(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5.37%,2022年将达到805亿美元。

2021年,中国大数据市场规模达到115.9亿元,同比增长38%;2021年为168.0亿元,同比增长45%。

预计,2021年我国大、数据市场规模将达到280亿元,未来五年(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7.29%,2022年将达到735亿元。

(摘编自中国投资咨询网发布的《2018-2022年中大数据产业规模预测分析》)

材料二2021年全国大数据发展指数总数为1087.8,比2021年同期增长179.32,各省市增长的均值为5.78。

2021年和2021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大数据发展水平评估结果

2021年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所在区域的大数据发展总指数合计408.36,比去年同期增长62.26,各省市指数增幅均值为6.23,高于全国增幅均值的5.780。

2021年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大数据发展水平

排名

省市名称

大数据发展指数

指数增幅

1

北京

63.21

5.49

2

广东

60.71

6.59

5

上海

51.87

7.33

10

重庆

39.35

10.12

11

贵州

38.35

3.60

12

辽宁

35.19

4.41

13

河南

33.10

4.41

15

天津

30.57

6.68

17

河北

28.87

5.80

(摘编自《2021年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水平评估报告》)

材料三2021年8月,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首次明确提出建设数据强国;2021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将大数据上升为国家战略02021年1月,工信部发布了《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1年)》。

《规划》具体设置了七项重点任务:

一是强化大数据技术产品研发;二是深化工业大数据创新应用;三是促进行业大数据应用发展;四是加快大数据产业主体培育;五是推进大数据标准体系建设;六是完善大数据产业支撑体系;七是提升大数据安全保障能力。

围绕重点任务,政府还设置了大数据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与产业化、大数据服务能力提升、工业大数据创新发展、跨行业大数据应用推进、大数据产业集聚区创建、大数据重点标准研制及应用示范、大数据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大数据安全保障等八大工程,作为工作抓手重点推进。

(摘编自中国投资网《2018-2022年中国大数据产业规模预测分析》)

材料四最近几年,美国、欧盟、日本等主要发达经济体采取各种政策举措,积极推进国家大数据战略,取得了长足进展。

大数据在美国之所以能被迅速、广泛应用,与美国高度重视大数据价值、积极推动数据开放、采取各种政策举措、拥有一批掌握核心技术的信息技术企业和积极推进国家大数据战略密切相关;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美国在推进大数据应用上形成了从发展战略、法律框架到行动计划的完整布局,实施四轮政策行动:

注重数据开放共享和隐私保护:

重视大数据重大项目研究与应用,占领大数据产业和技术制高点,以点带面引导大数据发展,通过资助重大项目研究,破解大数据发展核心技术,引导企业和社会推动大数据发展:

建立高规格的领导机构,统筹和强化部门间协作:

政府营造环境,充分调动企业发展大数据的积极性:

强化开源社区在技术开发中的作用,打造大数据产业链的核心竞争力:

多措并举,坚守大数据安全底线。

(摘编自CIO时代网《欧美等发达国家如何布局大数据战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21年我国大数据市场规模将接近2021年时全球大数据市场规模。

B.比较大数据市场规模2021年同比增长率,中国是全世界的2倍多。

C.2021年,我国综合试验区大数据发展指数增幅超过全国其他地区。

D.我国在2021年明确提出建设数据强国并将大数据上升为圜家战略。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我国新技术与应用方面的不断涌现、大数据产业规模的扩大和发展水平的迅速,“大数据”时代会最快到来。

B.2021年,我国大数据发展水平居于前列的是北京、江苏和J1一东,大数据发展指数增幅超过10的是浙江和重庆。

C.全国大数据发展己形成了以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为引领,多区域集聚发展、第一梯队领先优势明显的格局。

D.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及重要影响,我国以及世界其他经济强国的相关部门都在积极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

6.中美两国为促进大数据产业发展采取了哪些措施?

请根据材料,概括说明。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邵,字茂宗,初为晋琅邪内史王诞龙骧府功曹,桓玄徙诞于广州,景故成离弃之,惟邵情意弥谨,流涕追送。

时变乱饥馑,又馈送其妻子。

桓玄篡位,及武帝讨玄,王谧为扬州,召邵为主簿;刘毅为亚相,爱才好士,当世莫不辐凑,独邵不往。

或问之,邵日:

“主公命世人杰,何烦多问。

”刘穆之闻以白,帝益亲之,转太尉参军,署长流贼曹。

卢循寇迫京师,使邵守南城。

时百姓临水望贼,帝怪而问邵,邵日:

“若节钺未反,奔散之不暇,亦何能观望。

今当无复恐耳。

”寻补州主簿。

邵悉心政事,精力绝人。

及诛刘籓,邵时在西州直庐,即夜诫众曹日:

“大军当大讨,可各修舟船仓库,及晓取办。

”旦曰,帝求诸簿署,应时即至,怪问其速,诸曹答日:

“昨夜受张主簿处分。

”帝曰:

“张邵可谓同我忧虑矣。

”十二年,武帝北伐,邵请见,日:

“人生危脆,必当远虑。

穆之若邂逅不幸,谁可代之?

尊业如此,苟有不讳,事将如何?

”帝曰:

“此自委穆之及卿耳。

”武帝重其临事不挠,有大臣体。

十四年,以世子镇荆州,邵谏日:

“储贰之重,四海所系,不宜处.外,敢以死请。

”从之。

元嘉五年,转征虏将军,领雍州刺史,加都督。

初王华与邵隙及华参要亲旧为之危心邵日子陵方弘至公必不以仇害正义是任也华实举之及至襄阳,筑长围,修立堤堰,开田数千顷,郡人赖之富赡。

丹、浙二川蛮屡为寇,邵诱其帅,因大会诛之,悉掩其徒党。

江夏王义恭镇江陵,以邵为抚军长史,持节、南蛮校尉。

后为吴兴太守,卒,谥日简伯。

邵临终,遗命祭以菜果,苇席为轜车,诸子从焉。

(节选自《宋书·张邵传》)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于华与邵有隙/及华参要亲旧/为之危心/邵曰/子陵方弘至公/必不以私仇害/正义是任也/华实举之/

B.初/王华与邵有隙/及华参要/亲旧为之危心/邵曰/子陵方弘至/公必不以私仇害/正义是任也/华实其举之/

C.初/王华与邵有隙/及华参要/亲旧为之危心/邵曰/子陵方弘至公/必不以私仇害正义/是任也/华实举之/

D.初/王华与邵有隙/及华参要亲旧/为之危心/邵曰/子陵方弘至/公必不以私仇害正义/是任也/华实举之/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扬州”又称淮扬,与“雍州”“荆州”都是古九州之一,古代包括淮河以南、长江下游及岭南地区。

B.“节钺”指符节和斧钺,古代往往授予统兵在外的将帅,作为朝廷赋予和加重将帅权力的象征。

C.“储贰”也叫储副、太子,是古代帝王或国君的法定继承入的称谓,需要帝王或国君专门册封。

D.“元嘉”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始于西汉时武帝。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一一项是

A.张邵颇有才华,受到武帝信任。

尽管很多士人投奔刘毅,但他认为武帝足当世人杰;武帝认为他有火臣风度,对他寄予重托。

B.张邵善于观察,了解民众心理。

贼寇卢循来犯,他镇守南城,针对当时百姓隔着护城河看贼寇的情况,他觉察出民众的心态。

C.张邵临时不挠,处事富有远见。

武帝诛杀刘藩,他吩咐属下连夜准备物资,武帝为此事感到忧虑;武帝北伐,他提醒要有远虑。

D.张邵勤于政务,用计歼灭蛮寇。

他镇守襄阳时,修建堤坝水塘,开垦田地;面对蛮人的多次进犯,他利用聚会诱杀敌人主帅。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惟邵情意弥谨,流涕追送。

时变乱饥馑,又馈送其妻子。

②应时即至,怪问其速,诸曹答日:

“昨夜受张主簿处分。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江城子·南来飞燕北归鸿

秦观

 南来飞燕北归鸿,偶相逢,惨愁容。

绿鬓朱颜重见两衰翁。

别后悠悠君莫问,无限事,不言中。

 小槽春酒滴珠红,莫匆匆,满金钟。

饮散落花流水各西东。

后会不知何处是,烟浪远,暮云重。

(注)元符三年(1100)正月,宋哲宗卒,徽宗即位,五月下赦令,元祐谪臣多内迁。

苏轼自海南内迂廉州(今广西合浦),秦观受命复宣德郎,放还衡州。

两人相逢于雷州。

1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起句“南来飞燕北归鸿”套用古诗句,使用比兴手法,借喻久别重逢的友人,引起后面“偶相逢,惨愁容”的相逢场景。

B.“绿鬓朱颜重见两衰翁”是指两人年轻时的俊美容貌现已经衰老,主要是抒发两人离别时间之久,感叹时间流逝的伤感。

C.“别后悠悠君莫问”中“悠悠”既写分别时间之久,也写相隔距离之远,突出描写了两人分别之后同被排挤的痛苦感受。

D.“饮散落花流水各西东”是想象即将到来的分别,用比喻的手法,以落花随水漂流的意象比喻二人身不由己的贬谪迁徙。

E.整首词上阕写相会,下阕写离别。

选用大量景物作为感情依托,并加入人物语言、心理来抒情,符合秦观相思词的风格。

12.这首词后三句“后会不知何处是,烟浪远,暮云重”有何妙处?

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四、情景默写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以舟为例,设喻,说明君子禀赋与一般人并无二致,只是善于借助外物而已。

(2)李白受权臣谗毁排挤被赐金放还,离开长安之际,《行路难(其一)》中写朋友为其饯行,李白面对奢华盛宴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选择题

1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天鲲号”是中国建造领域的新成果,国外有的媒体竟然随意联想,借此渲染中国威胁论,其实是草木皆兵,庸人自扰。

②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4月8日——11日在海南召开,各国记者严阵以待,他们积极报名参会,向外界传递中国声音。

③面对复杂的世界,人类社会向何处去?

要回答这个时代之问,我们就要善于拨云见日,把握历史规律,认清世界大势。

④中央的八项规定就是要起到徙木立信的作用,让群众看到中央的庄严承诺和反腐决心,取得群众对我们党的信任。

⑤中国驻阿曼大使馆昨晚举行庆祝两国建交40周年招待会,在“祝中阿友谊源远流长”的美好愿望中,招待会顺利结束。

A.①④B.②③C.①⑤D.②⑤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4月22日,在福州举行的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来自国内外的嘉宾共同探讨数字中国的建设经验,嘉宾认为,数字中国建设将加速全球数字化进程。

B.王泽山院士在火炮方面的科研成果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他获得了2021年国家科技最高奖,几个研究院的朋友打电话表示祝贺。

C.设立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是为了集中地向社会公众传播国家安全方面的知识,让更多的社会公众如何依法履行自身维护国家安全方面的职责和义务。

D.从即日起至2025年3月13日,美国商务部宣布:

中国中兴违反美国制裁规定,禁止美国企业在未来7年内向中兴通讯销售零部件、商品、软件和技术。

16.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王老师您好!

这是学生的涂鸦之作,诚请指导并加以斧正。

敬祝编安!

B.多年没见到同窗好友,下月我将赴京出差,如您有暇,我将登门存问。

C.祖母八十大寿,孙儿负笈他乡,不能面拜,谨奉寿礼一份,恭祝康乐。

D.我上大学时并不是先生的高足,但承蒙先生惠允,得以在学业上受教。

六、语言表达

1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①_____:

从一桌丰盛的“网络年夜饭”到各色“网购年货”,从微信红包到“淘宝众筹”的年画,从“拼车回家”到“视频拜年”……很多人在为这些新的过年方式欢呼时,②______,认为互联网让传统盼“年味儿”变淡了。

这也提醒我们,在利用互联网丰富传统年俗形式的同时,③______。

18.高考之后,很多同学们在班级群里讨论如何填报专业志愿。

下面几位同学中有两位同学的推断存在问题,请找出并说明原因。

小张说:

“我喜欢地矿工程类专业,但将来可能难以就业,到底该不该报,我拿不定主意。

小王说:

“现在学医的工资比较高,我要报医学专业,这样就能实现我当医生的梦想了。

小李说:

“其实专业没有好坏之分,只有相对的热冷之别,谁知道以后哪些专业会更吃香?

小赵说:

“父母要我报金融类专业,但报考人多,竞争激烈,我要是没被录取,就没前途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材料作文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誓师,原指出征前统帅向战士宣布作战意义、表示决心的意思,后也泛指在集会上举行庄严的仪式来表示决心。

“誓师”现在已成为高中文化生活的一部分,是高中学生冲刺高考的标配。

很多高中的各年级在迎战高考的重要节点(千日、五百日、三百日、两百日、一百日、八十天、六十天、五十天、三十天、考前一天等)都要举行隆重的誓师大会,不仅高三的全体师生要参加,高一高二的师生也参加,学生家长也参加,甚至社会上的一些团体、企业也参加……

请以“我看高考誓师大会”或“我与高考誓师大会”或“2018高考誓师大会”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C

2.B

3.C

【分析】

1.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

题中A项,“传统文化正全面复兴”错,原文说的是“更让舆论惊呼传统文化正在勃兴”。

B项,“一夜之间突然就火起来的传统文化节目”错,原文“似乎在一夜之间,传统文化节目就火起来了”。

D项,“我国一直重视”和“得到了持续地发展”错,原文有“这些年来”,文章结尾强调能否持续要继续观察讨论。

故选C。

2.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题中B项,“说明当前缺少传统文化节目”错。

原文说“传统文化节目的产品供给,可以说一直都在持续”。

故选B。

3.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

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

题中C项,曲解原文,指代内容和逻辑关系都错,原文说的是“古诗词的鉴赏,有助于形成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兴趣。

在此基础上,才有向深处探寻传统文化的动力”。

故选C。

【点睛】

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

4.C

5.A

6.参考答案:

①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②以点带面,形成集聚效应促进产业发展;

③重视大数据技术的创新;

④调动企业的积极性;

⑤重视相关服务体系建设;

⑥重视大数据安全。

【分析】

4.试题分析:

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C项,“我国综合试验区大数据发展指数增幅超过全国其他地区”表述错误,文中是均值增幅超过。

故选C。

5.试题分析:

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A项,“中国‘大数据’时代会最快到来”说法不当,原文“加速了‘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故选A。

6.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此题要求概括中美两国为促进大数据产业发展采取的措施,注意根据文中的材料三和材料四中的重点句子“最近几年,美国、欧盟、日本等主要发达经济体采取各种政策举措,积极推进国家大数据战略,取得了长足进展”“围绕重点任务,政府还设置了大数据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与产业化、大数据服务能力提升、工业大数据创新发展、跨行业大数据应用推进、大数据产业集聚区创建”“深化工业大数据创新应用”“政府营造环境,充分调动企业发展大数据的积极性:

强化开源社区在技术开发中的作用,打造大数据产业链的核心竞争力:

多措并举,坚守大数据安全底线”概括答题要点。

点睛:

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筛选和整合时注意区分是局部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然后找到具体的答题区位,摘取关键词语作答,重点注意相关段落的段首句和段尾句。

7.C

8.D

9.C

10.①参考答案:

只有张邵情意更为谨厚,流着眼泪赶去送别。

当时天下发生动乱、灾荒,他又馈送财物给王诞的妻子儿女。

②参考答案:

所需物资立即准时送到,武帝惊异。

问他们为什么这么快,吏曹们回答说:

“昨天晚上张主簿已经作了安排。

【分析】

7.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首先要细读所给文段,明确了解文意,然后根据文意进行判断,此句话的大意为:

起初,王华与张邵有嫌隙,等到王华担任重要官职,张邵的亲戚朋友为他担心,张邵说:

“王华(字子陵)方正大度,秉公办事,一定不会因个人的私怨有害正义。

”张邵所担任的新职,实际上也是王华举荐的。

其中注意结合文言文行文的习惯,也可借助标志词,如“曰”“是”“也”。

本句中还可根据一些名词,如“王华”“(张)邵”“子陵(王华)”等做出判断。

8.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常识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

解答此类题目,还可以结合该词语所在的语段及具体语境分析。

D项,“元嘉”是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宋武帝刘裕的儿子)的年号。

教材上学过辛弃疾词中“元嘉草草”。

9.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做出判定。

C项,“武帝为此事感到忧虑”说法错误,原文说“张邵可谓同我忧虑矣”,应是武帝对张邵的认同与赞许。

10.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

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

第一句得分点:

“弥”,更加;“涕”,眼泪;“其”,代词,代王诞;“妻子”,妻子儿女。

第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