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理想的风筝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11548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6.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2理想的风筝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2理想的风筝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2理想的风筝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2理想的风筝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2理想的风筝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2理想的风筝教案.docx

《22理想的风筝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2理想的风筝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2理想的风筝教案.docx

22理想的风筝教案

22、理想的风筝 (第一课时) 

陈志军

一、揭题存疑。

1、背诵《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同学们,这里的“纸鸢”就是我们常说的什么呀?

【风筝】喜欢风筝吗?

放过风筝吗?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风筝”有关的文章——【板书:

理想的风筝】。

看到这个题目,有什么疑问吗?

(理想和风筝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说是理想的风筝?

)“理想”和“风筝”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作者为什么把它们放在一起呢?

(学生自读课文)

二、自读初步感知外表。

1、这篇文章是写风筝的吗?

聪明的你一定有所发现了。

文章的题目是“物”,但内容写的却是“人”。

作者看到人们放上天空的风筝,就不由自主地想起了他的刘老师。

概括成四个字,就是【睹】物【思】人。

2、作者睹物思人,那我们呢就来个“读文话人”——边读文章边说说刘老师是个怎样的人?

3、首先,老师有个问题想考考大家,看看同学们刚才读书是不是用心,敢不敢接受这个挑战?

好,都是勇敢的孩子,老师再加大一些难度——请把书合上。

现在,还敢不敢?

听仔细了,刚才同学们读了一遍课文,就好像给刘老师拍了一张照片。

在你的脑海中,刘老师长什么样子?

【板书:

慈祥、忠厚、腿有残疾】

4、写刘老师的外貌,作者用了几句话呢?

两句。

打开书,迅速找到这两句话读一读。

5、这两句话有着强烈的反差,读着读着,你心里是什么滋味?

(隐隐作痛、同情、恨命运不公)这么慈祥、忠厚的一个人,一个好人,却被截去了一条腿,真让人……

6、能够用朗读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

自己试试(提醒注意其中的一个逗号,标点符号也是有感情的)。

三、再读概括三个情景。

1、刚才我们谈的是刘老师的外表,接下来要深入到刘老师的内心,看看在作者的眼中,刘老师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2、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4-9自然段,找出作者回忆刘老师时脑海中出现的三个情景,关键的词语可以用曲线画下来。

3、相信同学们都找到了三个情景,但我们要加大一下挑战的难度——每个情景都用3个字来概括,可以吗?

试试看。

4、咱们有一说一吧!

可以从最简单的说起。

【板书:

谈腿疾、写板书、放风筝】

四、在笑谈腿疾中感受。

1、刘老师是如何谈腿疾的呢?

哪位同学来读一读刘老师的话。

2、你们说,刘老师说的这个故事是真是假?

大家都知道是假的,刘老师是拿自己的腿疾在开玩笑呢!

所以,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

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

你能感受到这“酸涩”是一种怎样的滋味吗?

A“酸”就是心里感到(酸溜溜的);“涩”,就是感到一阵(苦涩)。

B是啊,我们可以想象一下:

当听到刘老师的这段话时,教室里是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渐渐的,渐渐的,教室里还有声音吗?

教室里是一片静默。

渐渐的,渐渐的,同学们脸上的表情呢?

(严肃,眉头呢?

嘴巴呢?

此时的同学们啊,心里真不是个滋味儿,他们在想些什么呢?

(刘老师说他的腿是被女娲甩掉的,但同学们都想到了刘老师当初的遭遇肯定是——而缺了一条腿的日子啊,肯定是那么——)

3、看得出,同学们对腿有残疾的刘老师都充满了同情。

在语文课本中,我们认识了很多残疾人。

从瞎子阿炳的脸上,我们看到的是“饱经风霜”,也可能是对生活的一种无奈;从海伦凯勒的脸上,我们看到的一种(坚强,不屈不挠,对命运的抗争)。

那么,从刘老师的脸上呢,刘老师是怎么说这段话的?

一个字——【板书:

笑】。

4、这个“笑”字啊,就是一个细节。

这个“笑”是那么熟悉,它让你想到了谁?

微笑着承受一切的——桑兰;

“番茄太阳”——小女孩明明。

  从这个“笑”字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刘老师对生活,对命运的一种态度——【板书:

乐观】。

  5、刘老师,腿有残疾却又如此乐观,每个学生心里更增加了对他的——尊敬。

同学们先是开怀大笑,继而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同时又有尊敬,真可谓是百感交集。

读好这两句话不容易,轻重缓急,都要把心放到文字中间细细体会,试试看。

  6、指名读。

快——慢——实

五、在转写板书中感受。

1、在“写板书”的时候,也有一个细节,值得我们细细咀嚼。

自由读,把这个字找出来。

【板书:

转】。

2、默读,从这个“转”字中体会到什么?

A是怎样的“转”?

B刘老师是个怎样的人?

a急速一转

b不知疲倦的

c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相机板书:

认真负责、敬业】。

六、小结:

作者最难忘的还是刘老师放风筝的情景,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中的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读课文,理清脉络,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感受人物形象。

二、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三、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使学生初步感知刘老师是一个乐观、顽强、热爱生活的人,从中感           受浓浓的师生情。

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从幼儿园到现在,教过你的老师有很多,你喜欢哪位老师?

为什么?

是啊!

生活中,总有一些镜头,让我们刻骨铭心;总有一些事情,让我们难以忘怀。

   30年过去了,每逢春天来临,著名作家苏叔阳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他的刘老师,想起刘老师放风筝的情景。

 

(二)、揭示课题

 1、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22课--《理想的风筝》。

(板书课题:

22  理想的风筝)

最后一个字,读(   ),是后鼻音,再读(  ),在这个词中,读轻声,读(    ),齐读课题。

(     )

2、作者要写的是刘老师,为什么以“理想的风筝”为题呢?

学完这篇课文后,你一定会找到答案。

 

(三)、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你认为难读的地方,多练练。

(生自由读,师行间巡视)

 2、这些词你会读吗?

(多媒体出示词语)

           连翘花   小喇叭   吹奏

眯起来   慈祥     膝下    圆木拐杖

撑地     跳跃     旋转

撒脱手   蹦跳     追赶    翱翔盘旋    翩翩起舞    扶摇直上

⑴、先练练。

(自由读。

⑵、谁先来?

指名读第一组。

A、“翘”字正音,齐读,还可以组成“翘首”“翘望”.它还有另一个读音“qiào”,学生组词。

B、出示连翘花的图片:

你能用刚才的一组词说说所看到的连翘花吗?

文中怎样描写连翘花的?

请你试着读一读。

C、第二自然段除了描写连翘花,还写了哪些景物?

请你读一读。

你能紧扣刚才的读书要求来评价一下他的朗读吗?

你能读读吗?

  从这些语句的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D、看着这段文字,我想起了宋代朱熹的诗句: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同学们,你想到了哪些诗句?

谁也来吟诵吟诵?

E、多美的春景呀!

让我们一起再美美地读!

⑶、指名读第二组词语

这组词与什么有关?

(出示图片)看,这就是刘老师。

谁来描述一下刘老师的外貌?

指两名同学说说。

齐读:

刘老师个子不高,微微发胖的脸上有一对时常眯起来的慈祥的眼睛,一头花白的头发更衬出他的忠厚。

他有一条强壮的右腿,而左腿,膝以下被全部截去了,靠一根已经用得油亮的圆木拐杖支撑。

C、指名读第三组词语

①预设:

“转”的读音:

这是一个多音字,在文中多次出现,找找在哪里?

(多媒体出示课文语段:

逢到要写板书的时候,他用圆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地一转,便转向黑板。

写完了粗壮的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

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

而他每次的一转,都引起学生们一次激动的心跳。

到底读什么?

当我们没办法确定时,怎么办?

(查字典)

对,通过查字典了解字义,来确定读音,的确是个好办法。

老师课前也查了字典,发现转”字有两种读音,当表示改变方向时读“zhuǎn”,如转身、旋转、等;另一个音则读

“zhuàn”,如转圈、打转等。

下面,我们就再来看看这段文字,一位同学读,老师演,让我们一起来琢磨文中的“转”字表示什么意思?

该怎么读?

试着读一读。

指名读。

②这段话主要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写板书)

从这组词中,你觉得刘老师写板书时很__。

你能读出这种感觉来吗?

D、指名读第四组

①“撒”字正音

②看到这组词,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③让我们也走近刘老师,跟着刘老师一起来放放风筝。

你能找出刘老师放风筝的画面来读一读吗?

④你觉得此刻的刘老师怎么样?

请你带着感情读一读。

3、不见刘老师已经近30年了,倘若他还健在,这时候也许……(引读最后两小节)

  “倘若”是什么意思?

读了这两个自然段,能谈谈你的感受吗?

请带着感情读一读

 

(四)再读课文

A、同学们,通过初读课文,你知道让作者刻骨铭心的人是谁?

B、那课文围绕刘老师写了哪几个典型事例呢?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

   谁来说?

D、你能试着概括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吗?

五、总结全文

   发生在刘老师身上的事情很多很多,作者为什么只写谈腿疾、写板书、放风筝这三个事例呢?

通过这三个事例,我们感受到刘老师是个怎样的人?

理想的风筝与刘老师又有什么联系呢?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

 

六、巩固拓展

1、熟读课文,用钢笔认真描红生字。

2、搜集一篇写老师的文章,想想文章通过哪几个事例来表现人物形象的?

 

七、板书                      谈腿疾

               

理想的风筝    写板书

                (刘老师)          

                              放风筝

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一、谈话导入,感悟“思念”

师:

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作者,走近他的刘老师,跟他一起去放飞——

生:

理想的风筝(齐读)

师:

用我们的朗读,让风筝再飞得高一点儿!

生:

(大声地)理想的风筝

师:

上节课我们和作者一起回忆了刘老师的几件事?

生:

三件事。

师:

分别是哪三件事?

生:

谈腿疾、写板书、放风筝。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师:

知道作者为什么选择这三件事来写吗?

生1:

这三件事对作者来说,印象最深刻。

生2:

这三件事最有代表性。

生3:

作者选取了最典型的三件事,表现了刘老师的高尚品质。

(师板书:

选典型)

师:

选取这三个典型事例,表达了作者对刘老师的什么情感?

生1:

对刘老师的尊敬。

生2:

表达了作者对刘老师的怀念。

生3:

表达了作者对刘老师深深的思念之情。

师:

文中哪段话最能体现这种感情?

生:

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课件出示:

“刘老师啊,您在哪里?

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谁来读一读?

生:

刘老师啊,您在哪里?

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师:

还能再深情一些吗?

生:

(低沉深情)刘老师啊,您在哪里?

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二、研读细节,体验“思念”

师:

作者为什么思念刘老师?

他到底有什么可值得思念的呢?

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苏叔阳的内心世界,体验体验他这种绵延不绝的情感。

师:

这三件事中,你对哪件事最感兴趣?

我们先来学习。

生1:

放风筝。

生2:

谈腿疾。

师:

你们其他同学呢?

生:

(大多数)谈腿疾。

师:

为什么都喜欢先学这件事?

生1:

作者先写这件事,总有他的道理。

生2:

其它两件事都是建立在他腿疾的基础上来写的。

师:

有道理。

那我就先来学习第一件事——

生:

(齐读)谈腿疾。

(一)研读“谈腿疾”,体验“思念”之情。

师:

作者是怎么写这件事的?

刘老师的哪些细节拨动了你的心弦?

将相关语句圈画出来,用心读一读,想一想,写写批注。

(学生按要求自主学习。

师:

刚才老师注意观察了,有几组同桌很认真,读书很投入,还进行了交流,做了记录。

现在我们来分享一下各自的学习成果。

师:

(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

)哪些细节之处打动你?

生1:

“刘老师个子不高……忠厚。

”作者描写了刘老师的外貌,从“慈祥”和“忠厚”两个词,我感受到刘老师人很好,学生都很喜欢他。

生2:

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刘老师年纪有些大。

师:

你为什么这么认为呢?

生2:

因为他看东西时常“眯”眼睛,头发也是“花白”的。

生3:

可以看出刘老师很不容易,这么一把年纪,还要坚持工作。

师:

(赞许地)同学们真爱动脑筋,短短一句话,抓住不同的关键词,就有了不同的理解,真不错!

继续交流。

生:

“只是有一次……一条腿的。

”这是刘老师用笑话的方式告诉我们他没有腿的原因。

师:

你结合实际猜想一下,一般情况下,没腿的人,他会怎样?

生1:

会很内向自卑。

生2:

会不自信,有的可能还会失去生活下去的勇气。

师:

可刘老师呢?

生1:

他乐观自信。

生2:

他是“笑着”说的,说明他有豁达的胸襟。

师:

一个“笑”字,让我们感受到了刘老师对人生的态度,充满乐观。

生3:

他用故事的形式来说腿疾,一方面是不想学生为他难过,另一方面,可以看出他很幽默风趣。

(板书:

乐观幽默)

师:

这段文字中还有一处“笑”,能找出来比较一下吗?

生1:

“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

……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这“笑声”是被刘老师的故事感染的,同学们很开心。

生2:

我觉得有嘲讽的味道。

生3:

我不同意他的想法,刘老师有腿疾不是一天两天,同学们都习以为常,这次说故事,只会加深同学们的同情和理解,怎么会嘲笑他呢?

生4:

孩子的心地都很善良,不会嘲笑老师。

师:

许××,你同样他们的观点吗?

生2:

恩,我理解错了,不是嘲笑。

师:

是啊,对于身体有残疾的人,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不能嘲笑,只能——

生1:

给予帮助。

生2:

尽自己所能关心他。

师:

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言归正传,同学们开心之余,又有怎样的反应?

生1:

心里酸涩。

这么好的老师,怎么会缺一条腿呢?

上帝真不公平。

生2:

心里不是滋味。

可能会暗暗提醒自己,以后不要惹刘老师生气。

生3:

还自然而然产生对老师的敬佩之情。

刘老师腿脚不方便,还这么乐观,他真是生活的强者。

生4:

这是一段细节描写,告诉了我们,同学们听了刘老师的故事后,情感上的细微变化。

师:

你概况得很正确。

淡淡的同情与理解在学生心里油然而生,但同时刘老师身体虽残疾,却那样的乐观幽默的形象也深深地刻在了学生的心里。

也让他刻在我们的心里。

生:

(有感情地朗读)“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

……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师:

这是一处细节描写,(板书:

写细节)刚才我们还学了什么细节描写?

生:

外貌和语言的描写。

师:

非常棒!

通过这些细节描写,我们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指板书)

生:

乐观幽默。

师:

是呀,刘老师以他的乐观开朗、幽默风趣折服了每一位学生,这么的好老师怎么会忘记呢?

难怪作者会发自内心地呼唤——

(课件出示:

“刘老师啊,您在哪里?

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生:

(深情朗读)“刘老师啊,您在哪里?

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师:

刚才,我们抓住细节描写,研读了重点句段,品悟了关键词语,了解了刘老师的品质,用相同的方法学习另外两件事。

(学生读文、圈画、批注。

师:

请放下笔,我们来继续交流。

(二)研读“写板书”,体验“思念”之情。

生:

“逢到要写板书的时候,……再转向讲台。

”(课件出示)这句也是细节描写,描写了刘老师上课的动作。

师:

既然是动作描写,那请你们圈出动词,体会一下。

生:

(圈画。

师:

有哪些动词?

生:

有“撑地”、“离地”、“一转”、“转向”、“转向”5个动词。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演示,在原文这5个词下加着重号。

师:

同学们看,为了一次板书,刘老师竟要做上这么多艰难的动作,你体会到什么?

生1:

我觉得他做这些动作已经很娴熟灵巧,习惯成自然了。

生2:

我体会到他很敬业爱岗,很爱学生,为了学生,不顾自己的艰难。

生3:

他身残志坚,也很顽强执着。

师:

是啊,他就是这样一位敬业顽强的老师。

(板书:

敬业顽强)

师:

就是这样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谁来读出此中的艰难?

生1:

(有感情朗读。

)“逢到要写板书的时候,……再转向讲台。

师:

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年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谁再来读出此中顽强?

生2:

(有感情朗读。

)“逢到要写板书的时候,……再转向讲台。

师:

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辈子不知道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谁又能来读出此中的执着?

生3:

(有感情朗读。

)“逢到要写板书的时候,……再转向讲台。

师:

讲台也是老师生命的舞台,刘老师的每一次旋转也都是一次舞蹈,是学生心中最美的舞蹈。

让他再一次在我们心中舞动!

齐读。

生:

(有感情地齐声朗读)“逢到要写板书的时候,……再转向讲台。

师:

继续交流。

生:

这段中还有“圆木棍”也是细节描写,联系前文“油亮”,联系后文“功德圆满”,感受到这根圆木棍的作用很大。

师:

你知道联系上下文来理解,真会学习。

那这根圆木棍到底有什么作用?

生:

是刘老师的一条腿,支撑他残缺的身体。

师:

是的,仅仅支撑身体吗?

还支撑着——

生1:

他对学生的关心爱护负责。

生2:

他对教育事业的执着热爱。

生3:

他对生活的希望、信心。

师:

可能还支撑他的美好理想、人生追求……可见这根圆木棍真的是——

生:

功德圆满。

师:

虽然有圆木棍支撑,但他每转一次,都会引起同学们一阵激动的心跳,你听懂这心跳里有什么吗?

生1:

担心老师不小心会摔倒。

生2:

对老师由衷的敬佩和赞美,为了学生不顾自己的一切。

师:

是呀,爱是有回报的,刘老师这么关爱学生,学生怎么会不担心他呢?

每一次的旋转都令人难忘、动人心弦,所以作者深情地呼唤——

生:

(深情朗读)“刘老师啊,您在哪里?

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三)研读“放风筝”,体验“思念”之情。

师:

接下来我们来交流“放风筝”。

哪些细节之处打动你?

生:

“有一次,他故意撒脱手,……得意和满足的神气。

”这也是动作的细节描写,可以看出他很乐观。

师:

说的不错,还是这一句,谁还有补充?

生1:

从“故意撒脱手”可以看出,刘老师是在挑战自我,他明明知道自己有腿疾,但还是想证明自己与常人一样。

生2:

“笑着”、“叫着”、“拄着”、“蹦跳着”都是动词,可看出刘老师心里很欢快,他忘了自己的腿疾,忘了自己的年龄。

师:

说得真不错!

他也忘记了自己的坎坷经历,和孩子们融为一体了。

生3:

我从刘老师的语言中听到了自信,很有力。

师:

我们也自信的喊一声!

生:

(齐读)“你们不要管我,我自己来!

师:

此刻的刘老师,他就像什么?

生1:

像奋力拼搏的健儿。

生2:

像展翅高飞的雄鹰。

生3:

也像意气风发的少年。

生4:

更像不畏艰难的登山者。

师:

他还仅仅是在追风筝吗,他还在追什么?

生1:

在追理想和希望。

生2:

在追快乐的童年。

生3:

在追自信,也在追幸福。

师:

就让我们定格追赶的画面,铭记幸福的瞬间,记住最美的文字,齐读。

生:

(有感情地朗读)第九自然段。

师:

继续交流。

生:

“他仰望白云,……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

”这里又出现了“笑”,可见“笑”也是一处细节描写。

师:

是的,刘老师为什么会笑得如此甜蜜呢?

他可能想到些什么?

生1:

他可能会想:

春暖花开,孩子们学习也很辛苦,我要让他们多活动活动,身心都愉悦。

生2:

他会想:

小燕子在天空中多自由自在哇,希望我的学生也像它一样。

生3:

他还会想:

总有一天,我的学生会有出息,像一只只小燕子,在广阔的天空尽情翱翔。

师:

所以,“他脸上漾出”那“甜蜜的笑”。

我们同学平时写文章,只会用“露出笑”,作者为什么用“漾”呢?

生1:

“漾”,我想到“荡漾”,他的笑容就是在脸上荡漾,像波浪,绵绵不绝。

生2:

“漾”我查过字典,有两个义项,一是水面微微动荡;二是液体溢出来。

在这儿,我觉得是第二个意思,他很快乐,脸上充满甜蜜的笑,就好像要溢出来一样。

师:

这样,句子就生动传神了。

你真会学习,当遇到自己不懂的词语时,查字典就是一个好办法。

那就让这种甜蜜的笑在我们心中溢开去吧!

齐读。

生:

(有感情地朗读)“他仰望白云,……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

师:

继续交流。

生1:

第七自然段有个“亲手制作”,第八自然段有一句“但他却决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快乐。

”两个“亲手”可以看出刘老师心灵手巧,很会生活。

生2:

他虽然身体残疾,但是他的心灵是健康快乐的。

师:

说得多好哇!

是啊,坦然面对生活的不完美,享受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这才是真正的热爱生活啊!

(板书:

热爱生活)

师:

虽然生活是清苦的,身体是残疾的,但是刘老师却用各种各样的风筝装点生活,让自己和学生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在作者的心里又怎能忘怀呢?

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发自肺腑地呼唤

生:

(深情朗读)“刘老师啊,您在哪里?

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三、品悟心声,升华“思念”

师:

(指板书)念着刘老师的乐观幽默、敬业顽强、热爱生活,这一念就思念了近30年啊!

(课件出示第十自然段)我们一起来听听苏叔阳的真情告白。

(板书:

抒真情)轻声读,说说作者思念什么?

生:

(自由轻声地读文。

生1:

作者在思念刘老师功德无量的圆木棍。

生2:

作者想象刘老师的近况,尤其是对他的风筝念念不忘,记忆犹新。

生3:

希望刘老师长命百岁,不要离开人世。

生4:

三个“永远”,让我感受到刘老师对作者的影响很大,所以可看出作者寄予了美好的祝愿。

师:

你们读懂了作者的心声,让我们再次体验作者的真情流露。

我请一位同学朗读,老师为你配上音乐。

生:

(课件播放音乐《念亲恩》)(有感情地朗读第十自然段。

师:

听了你的深情朗读,我渐渐明白刘老师在苏叔阳心中放飞的不仅仅是风筝,还是什么?

生1:

放飞了人生的理想。

生2:

告诉我们要做一个乐观顽强、热爱生活的人。

生3:

他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要对生活充满希望,不要轻言放弃。

师:

是的,这样的刘老师让人敬重,让人难忘——他用自身的行动启迪学生感悟人生哲理,树立学生对人生的理想希望!

所以,近30年了,苏叔阳和刘老师在精神上从来都没有分开过!

(课件再次出示:

“刘老师啊,您在哪里?

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齐读。

生:

(深情朗读)“刘老师啊,您在哪里?

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四、拓展延伸,放飞“思念”

师:

(板书:

……)多么余味无穷的省略号呀!

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另两处作用与它一样吗?

生1:

第四自然段的省略号,是对引文的省略,女娲造人的传说很长,没必要全写。

生2:

第十自然段的省略号,是语意突然中断,希望刘老师长寿,不希望他离开我们。

生3:

这儿表示语意未尽,引人思索。

师:

是啊,这儿表示情感的延续,思念绵长,永远难忘!

知道作者为什么这么思念刘老师吗?

读一读以下文字。

(课件出示作者简介。

生:

(读文字。

)苏叔阳,生于1938年,当代著名作家。

创作过《丹心谱》《中国读本》等多部作品。

1994年4月,作者做了肾癌手术,切除了左肾;2001年10月,又做了肺癌手术,切除了一叶左肺。

但是他仍然坚强而乐观地生活着、工作着,写作300多万字,出书7本。

他在《苏叔阳文选》的总序中写道:

“不管我多么衰弱,只要生命的烛火还在烧着,我就会走,哪怕是爬行,也还在这路上挣扎。

   生1:

我知道了,作者苏叔阳自己就是一个生活的强者。

生2:

苏叔阳在生活中也遇到了许多挫折,但是,刘老师是他的榜样,他也像刘老师一样,乐观面对。

师:

是啊,苏叔阳能战胜疾病,取得这么多的成就,都是因为受到了刘老师那坚强不屈的伟大灵魂的影响。

一起读一读他的名言。

生:

(大声朗读)不管我多么衰弱,只要生命的烛火还在烧着,我就会走,哪怕是爬行,也还在这路上挣扎。

——苏叔阳

师:

作者的言行深深地打动着我们。

那就让我们大家记住苏叔阳,记住他的——理想的风筝,记住他的刘老师,让“乐观幽默、敬业顽强、热爱生活”也像风筝一样,在我们每一个人心中放飞。

(边总结边在板书上添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