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原理与方法期末考试复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11325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42.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遥感原理与方法期末考试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遥感原理与方法期末考试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遥感原理与方法期末考试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遥感原理与方法期末考试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遥感原理与方法期末考试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遥感原理与方法期末考试复习.docx

《遥感原理与方法期末考试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遥感原理与方法期末考试复习.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遥感原理与方法期末考试复习.docx

遥感原理与方法期末考试复习

遥感原理与方法期末考试复习

第一章绪论

★遥感的定义遥感对地观测有什么特点

广义遥感:

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力场(磁力、重力)、机械波(声波、地震波)等的探测。

实际工作中,重力、磁力、声波、地震波等的探测被划为物探(物理探测)的范畴,只有电磁波探测属于遥感的范畴。

狭义:

是指对地观测,即从不同高度的工作平台上通过传感器,对地球表面目标的电磁波反射或辐射信息进行探测,并经信息记录、传输、处理和解译分析,对地球的资源与环境进行探测和监测的综合性技术。

定义:

遥感是指不与目标物直接接触,应用探测仪器,接收目标物的电磁波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分析处理,从而识别目标物的性质及变化的综合性对地观测技术。

英文定义:

RemoteSensing简写为RS(3S之一)

空间特点—全局与局部观测并举,宏观与微观信息兼取

时相特点—快速连续的观测能力

光谱特点—技术手段多样,可获取海量信息

经济特点—应用领域广泛,经济效益高

★遥感技术系统有哪几部分组成每部分的作用。

信息获取是遥感技术系统的中心工作

信息记录与传输工作主要涉及地面控制系统

信息处理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对遥感探测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各种处理

信息应用是遥感的最终目的,包括专业应用和综合应用

☆遥感有哪几种分类方法及哪些分类

1)按遥感平台分:

地面遥感、航空遥感和航天遥感

2)按工作方式分:

主动式和被动式遥感.ps【主动式遥感是指传感器自身带有能发射电磁波的辐射源,工作时向探测区发射电磁波,然后接收目标物反射或散射的电磁波信息。

被动式遥感是传感器本身不发射电磁波,而是直接接受地物反射的太阳光线或地物自身的热辐射。

3)按工作波段分:

紫外、可见光、红外、微波遥感、多光谱和高光谱遥感

4)按记录方式分:

成像和非成像遥感

5)按应用领域分:

外层空间、大气层、陆地、海洋遥感等,具体应用领域可分为城市遥感、环境、农业和林业遥感、地质、气象、军事遥感等。

遥感对地观测技术现状及发展展望

现状(国内):

1)民用遥感卫星像系列化和业务化方向发展

2)传感器技术发展迅速

3)航空遥感系统日趋完善

4)国产化地球空间信息系统软件发展迅速

5)应用领域不断扩展

发展展望:

1)研制新一代传感器,以获得分辨率更高、质量更好的遥感数据

2)遥感图像信息处理技术发展迅速

3)遥感应用不断深化

遥感过程:

是指遥感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以及分析判读和应用的全过程。

第二章电磁辐射传输机理

名词解释

电磁波:

电磁振动在空间的传播。

电磁波谱:

将电磁波按照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顺序排列,称为电磁波谱。

辐射通量:

电磁辐射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表面的能量,又称辐射功率。

Φ表示

辐射通量密度:

通过单位面积的辐射通量称为辐射通量密度。

W表示

辐照度:

投射到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称为辐射照度,简称辐照度。

E表示

辐照出射度:

单位面积发射出的辐射通量,称为辐射出射度。

M表示

太阳常数:

在距离地球一个天文单位内,太阳辐射在大气上界处的垂直入射的辐射通量密度称为太阳常数。

比辐射率:

指单位面积上地物发射的某一波长的辐射通量密度与同温度下黑体在同一波长上的辐射通量密度之比,又称发射率。

☆瑞利散射:

引起散射的大气粒子直径远小于入射电磁波波长,称为瑞利散射,也称为分子散射。

☆米氏散射:

引起散射的大气粒子的直径约等于入射波长,称为米氏散射,也称为大颗粒散射。

★绝对黑体:

如果一个物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而毫无反射和透射,则称其为绝对黑体。

简称黑体。

☆大气效应:

当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时与大气层中的离子、分子、颗粒、水汽等发生吸收、散射、反射和透射等物理过程,这个过程称为大气效应。

★光谱反射率:

地物在某波段的反射通量与该波段的入射通量之比。

☆光谱反射曲线:

将地物的反射波谱特性与波长的关系在直角坐标系中描绘出的曲线。

☆地物光谱特性:

不同地物的表面性质和内部结构不同,对入射的电磁辐射能有不同程度的反射、吸收和透射,不同的地物也发射不同波长的电磁波,这就是地物的波谱特性。

☆AtmosphericWindow(大气窗口):

电磁波辐射在大气传输中透过率较高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60%)

大气效应:

当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时与大气层中的离子、分子、颗粒、水汽等发生吸收、散射、反射和透射等物理过程,这个过程称为大气效应。

简答题

☆辐射源是如何分类的举例说明。

辐射源分为天然辐射源:

地球、太阳等;人工辐射源如雷达、闪关灯等。

★遥感常用大气窗口有几个7个。

波长范围和透射率是多少

1)大气窗口,包括全部可见光、部分紫外线和近红外波段。

近紫外窗口透射率为70%,可见光窗口透射率约为95%,近红外窗口透射率约为80%。

【短波区】

2)大气窗口,属于近红外波段。

和两个窗口透射率为60%--95%。

3)大气窗口,属于中红外波段,透射率为60%--70%。

4)8--14μm热红外窗口,透射率为80%左右。

5)微波窗口,其中窗口透射率为35%--40%,2--5mm窗口透射率为50%--70%,8--1000mm窗口透射率为100%。

ps【微波的特点是能穿透云层、植被及一定厚度的冰和土壤,具有全天候工作能力,因而越来越受到重视。

☆地球辐射有哪些特点

短波辐射辐射以地球表面对太阳的反射为主,而长波辐射只考虑地表自身的热辐射,介于两者之间的中红外波段太阳辐射和地表热辐射的影响均有,不能忽略。

★简述绿色植物的光谱反射曲线的特点

①在可见光波段在μm(绿光)处有反射率为10%--20%的一个波峰,两侧在μm(蓝光)和μm(红光)处则有两个吸收带,这是由于叶绿素对蓝光和红光吸收作用强,对绿光反射作用强造成的。

②在间有一个反射的陡坡,至μm附近有一峰值,形成了植被独有的特征,这是由于受叶片细胞结构的影响,除了吸收和透射的部分,形成的高反射率。

③在波段由于植物含水量的影响,吸收率大增,反射率大大下降,特别是在μm、μm和μm处是水的吸收带,反射特性曲线出现谷底。

地物反射光谱曲线测定的目的是什么原理是什么

目的:

1)它是选择遥感探测波段、验证和设计传感器的重要依据。

2)为遥感数据天气校正提供参考标准。

3)建立地物的标准反射波谱数据,为计算机图像自动分类和分析提供光谱数据,为遥感图像解译提供依据。

原理:

用光谱测定仪器分别探测地物和标准版、测量、记录和计算地物对每个波普段的反射率,其反射率的变化规律即为该地物的波普特性。

★以太阳为辐射源的被动遥感的物理过程(新要点中没有)

第三章遥感传感器

传感器由哪几部分组成主动式传感器与被动式传感器有什么区别

传感器由收集器、探测器、处理器、记录与输出设备等四部分组成。

区别:

主动式传感器本身向目标发射电磁波,然后收集目标后向散射的电磁辐射信息(例如激光雷达);被动式传感器本身不发射电磁波,只收集地面目标反射的太阳辐射信息或目标本身辐射的电磁波能量(例如摄影机、多光谱扫描仪)。

★成像传感器的分类,并举例。

分类:

(1)摄影成像:

细分为画幅式、缝隙式、全景式、多光谱式。

(2)扫描成像:

光机扫描仪、推帚(zhou3)式扫描仪。

(3)微波成像:

1真实孔径雷达(RAR)、2合成孔径雷达(SAR)、3激光雷达(LIDAR)(1、2为侧视雷达)。

★评价传感器性能的技术指标有哪些

传感器的空间分辨率、波谱分辨率、辐射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和视场角是衡量其性能的主要指标。

光机式扫描图像的分辨率有什么特点

分辨率随像点的位置不同而变化,在星下点处(即θ=0时)最高,且纵向与横向分辨率相等;其他位置的分辨率从中间向两边逐渐降低,且纵向分辨率高于横向分辨率。

Ps.(因此,通常光机扫描仪图像的标称分辨率是指星下点的分辨率。

)(为了控制像片边缘分辨率的大幅下降,总扫描角不能太大。

固体扫描仪立体成像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在卫星上安置两台以上的线阵传感器,一台垂直指向天底方向,其余的则指向前进方向的前方或后方,并使传感器之间的光轴保持一定的夹角,随着平台的移动,三台传感器就可以获取同一地区的立体影像。

☆微波遥感的特点有哪些

1、全天候、全天时工作2、对某些地物具有特殊的波谱特性3、对地物具有一定的穿透能力

4、对海洋遥感具有特殊的意义5、分辨率较低,但特性明显

☆SAR合成孔径雷达的设计思路及工作原理是什么

利用雷达与目标的相对运动,将一个小孔径的天线安装在平台侧方,以代替大孔径的天线,它在空中沿直线匀速运动过程中,每个特定位置的天线元接收特定位相的目标反射回波。

将它们储存起来进行合成相干处理就得到相当于由多个天线元构成的长天线操作的结果。

这种合成天线的原理,可以制成高分辨率的成像雷达。

雷达图像的地面分辨率有何特点

1)真实孔径侧视雷达地面分辨率:

(1)距离向地面分辨率随探测角度的增大而提高,越靠近星下点分辨率越低,在星下点出不能分辨任何地物。

(2)方位向分辨率是指在飞行方向上能够分辨的地物最小尺寸

2)

(1)合成孔径雷达的方位向分辨率有如下特点:

①方位向分辨率与探测角度无关②方位向分辨率与探测波长无关③方位向分辨率与平台高度无关④理论上天线孔径越小,方向分辨率越高

(2)合成孔径距离向分辨率与真实孔径雷达相同。

★解释SAR/INSAR/DINSAR的概念及工作原理。

SAR:

合成孔径雷达技术是干涉雷达和差分干涉雷达技术的基础,而干涉雷达和差分干涉雷达技术则是合成孔径雷达技术的应用延伸和扩展。

工作原理见上题。

INSAR:

干涉雷达测量技术(INSAR)是以同一地区的两张SAR图像为基本处理数据,通过求取两幅SAR图像的相位差,获取干涉图像,然后经相位解缠,从干涉条纹中获取地形高程数据的空间对地观测新技术。

(原理见课本57页)

DINSAR:

差分干涉雷达测量技术(D-INSAR)是指利用同一地区的两幅干涉图像,其中一幅是通过形变事件前的两幅SAR获取的干涉图像,另一幅是通过形变事件前后两幅SAR图像获取的干涉图像,然后通过两幅干涉图差分处理(除去地球曲面、地形起伏影响)来获取地表微量形变的测量技术。

(侧视)雷达遥感的几何特征有哪些?

①测试雷达图像的比例尺②高于地面目标的影像移位③阴影

☆卫星影像有哪些优缺点

优点:

①像幅面积大、宏观性强②多波段性③多时相性④近似垂直投影,误差小、比例尺一致⑤时间统一,便于影像分析⑥信息资料数字化,便于处理⑦不受地区、国界限制⑧成本低

7

降交点时间

10:

30

10:

00±5

周期/min

重复周期/d

26

16

☆解释陆地卫星的影像的重叠特征

陆地卫星的影像与航空像片一样,也有重叠。

其航向重叠一般固定为10%,因为扫描仪的扫描是连续的,没有重叠,所以10%是数据处理中心在分幅时人为设定的。

因为地球是一个椭圆体,而陆地卫星采用近极地轨道,所以其旁向重叠随纬度的增高而增高。

(赤道附近为14%,而在80°的高纬区,其旁向重叠高达85%。

纬度/°01020304050607080重叠度/%141519263445577085)

虽有重叠,但立体观察的效果不好。

要想观察立体,需邻轨斜向扫描或同轨前后扫描。

(如SPOT、CBERS)

海洋遥感的特点及其主要应用。

特点:

(1)需要高空和空间遥感平台,进行大面积同步覆盖观测;

(2)以具备全天候、全天时遥感特性的微波遥感为主;

(3)电磁波与激光、声波结合,扩大探测手段;(探深)

(4)海洋遥感资料与海面实测资料相互补充和校正。

主要应用:

①海洋温度场②海流的位置、界线、流向、流速③海浪的周期、速度、波高④水团的温度、盐度、颜色、叶绿素含量⑤海冰的类型、密集度、数量、范围⑥水下信息、海洋环境、海洋净化等方面的动态监测。

什么是小卫星它有哪些特点

根据卫星的质量,通常将小于1000公斤的卫星称为广义的小卫星。

将500-1000公斤的卫星称为小卫星

特点:

(1)重量轻、体积小

(2)研制周期短,成本低(3)发射灵活,启用速度快,抗毁性强(4)技术性能高

气象卫星有哪些分系统组成

(1)姿态稳定系统-用以保持卫星能对准地面进行观测。

(2)能源系统-由太阳能电池和蓄电池组成。

(3)热控系统-保持各种仪器处在适宜的环境温度下。

(4)指令通讯系统-用来接收地面遥控命令,把资料按指令发送到地面。

(5)观测系统-用各种传感器来接收地面传来的各种电磁波信息。

以可见光和红外多光谱扫描辐射仪为主。

☆如何利用气象卫星监测旱涝灾害

1)利用水体影像估测水位

2)利用云系判读估算降水量

3)利用土壤湿度估算旱涝情况

4)对冻土及雪覆盖监测

了解我国ZY-3测绘卫星的有关情况。

2012年1月9日11时17分,中国首颗高精度民用立体测绘卫星“资源三号”在太原发射升空。

‘资源三号’一改过去我国测绘依赖航空拍照的方式,59天就可以对全球测绘一遍,而且精度非常高。

直观地讲,从卫星上可以看到地面上行驶的小汽车,甚至自行车.

此外,“资源三号”还具有立体测图功能,测图精度高,影像数据量大,处理速度快,实现了我国遥感卫星领域的多

项第一,‘资源三号’是立体测绘,呈现出的是三维立体图像。

据了解,“资源三号”的3台全色相机按照前视、正视和后视的方向(分别朝下、朝前、朝后),配置形成三线阵对地面进行拍摄,根据立体视觉的形成原理,形成立体影像;另外一台多光谱相机主要在蓝、绿、红和近红外4个不同波段上判断地面物体的属性,并分段测绘,形成彩色影像。

第五章

★什么是数字影像(图像)和模拟数字影像有什么区别

数字影像是一个离散的数字矩阵或阵列,矩阵中的每一个元素代表一个像元(或像素),其行和列号代表像元的位置,其值的大小则代表对应地物辐射电磁波的强弱。

区别:

与模拟影像相比,数字影像的特点:

①数字影像不是一个连续函数,是对地物电磁波辐射特性和地物空间分布的离散化采样。

②由于采用光电探测器件,数字影像光谱表达范围很宽,可反映地物从紫外、可见光到远红外所有波段的反射和发射特性。

③数字影像不但能用于目视分析和手工量测,而且也特别适合计算机分析和处理。

Ps.(模拟数字影像的特点:

①模拟数字影像是连续影像,可以连续反映地物的空间分布和反射特性,其上的图像点都是纯粹数学意义上的几何点。

②由于感光胶片光谱响应的限制,模拟影像能表达的光谱十分有限,只局限在μm以下的紫外、可见光和近红外区。

③模拟影像只能用于目视分析和手工量测,对其进行的各种处理,如平滑、锐化、频谱分析、色彩增强等也只能用光学方法来完成。

为适合计算机自动处理,必须用数字化设备将模拟影像转换成数字影像。

叙述模/数转换的原理。

光学图像变换成数字图像就是把一个连续的光学密度函数转变成一个离散的光学密度函数。

函数图象F(x,y)在空间坐标和光密度(幅度)上都要离散化,其离散化后的每个像元的值用数字表示,整个过程叫做图象数字化。

☆数字影像有哪些存储格式解释BSQ和BIL数据排列方式。

常用的串符型数据排列格式有三种,BIP格式、BIL格式、BSQ格式。

)其他格式:

HDF格式、TIFF格式(GeoTIFF)BMP格式、JPEG格式;BIP逐像元按波段次序记录;BIL逐行按波段次序记录;BSQ逐波段次序记录。

☆什么是图像直方图有什么用途有哪些统计分析功能

灰度直方图是灰度级的函数,它表示图像中每个灰度级像元的个数,反映图像中每种灰度出现的频率。

用途:

修正数字化参数、选择边界阈(yù)值、综合光密度。

统计分析功能:

图像灰度均值、图像灰度中值、图像灰度众数、图像灰度方差、图像灰度数值域、图像灰度反差、协方差、相关系数(课本88页)

☆什么是三原色颜色是怎么形成的

红、绿、蓝.why(由红(R)、绿(G)、蓝(B)三种颜色以不同的比例可以配得自然界中任何一种颜色。

反之,任何一种颜色也可分解为红、绿、蓝三种单色。

但红、绿、蓝三色相互独立,其中一种不能由其它两种配得,所以称红、绿、蓝为三原色。

色是指因光的作用而引起的视觉反应。

☆什么是色的三要素

三要素:

色调、明度、饱和度。

☆绘出加色法和减色法颜色合成原理图。

★简介常用的遥感图像处理软件(ERDAS)的功能和应用

1)图像文件管理2)图像显示3)图像校正处理4)图像查询与统计分析5)图像增强6)图像代数运算与变换处理7)图像融合8)图像信息提取9)遥感专题图制作10)GIS集成分析11)集成的其他模块如立体摄影测量模块、高光谱数据分析模块、雷达数据分析模块

第六章

名词解释

☆构像方程:

是指地物点在图像上的图像坐标(x,y)和其在地面对应点的大地坐标(X,Y,Z)之间的数学关系。

★几何变形:

由于受到传感器成像特性、遥感平台姿态变化、大气折射、地球曲率、地形起伏、地球自转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原始遥感图像存在几何变形。

★几何校正:

由于受到传感器成像特性、遥感平台姿态变化、大气折射、地球曲率、地形起伏、地球自转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原始遥感图像存在几何变形,消除这些几何变形的过程称为遥感图像的几何校正。

☆多项式纠正:

回避成像的空间几何过程,直接对图像变形的本身进行数学模拟,用一个适当的多项式来描述纠正前后图像相应点之间的坐标关系。

★灰度重采样:

计算校正后图像的灰度值。

★图像配准:

实质就是遥感图像的几何纠正,是根据图像的几何畸变特点,采用一种几何变换将图像归化到统一的坐标系中的过程。

★图像镶嵌:

当感兴趣的研究区域在不同的图像文件时,需要将不同的图像文件合在一起形成一幅完整的包含感兴趣区域的图像,这就是图像镶嵌。

辐射误差:

遥感图像的灰度值不但与地物本身的反射或发射波谱特性有关,还受到传感器的光谱响应特性、大气环境、光照条件、地形起伏等因素的影响,由此产生的灰度偏差称为遥感图像的辐射误差。

辐射定标:

★大气校正:

消除大气对辐射影响的校正过程。

★图像增强:

遥感图像增强是为了突出相关的专题信息,提高图像的视觉效果,使分析者更容易地识别图像内容,更可靠地提取更有用的定量化信息。

密度分割:

将原始图像灰度值分割成等间隔的离散灰度级,对每一层赋予新的灰度值的过程。

图像直方图:

反应一副图像中灰度级与其出现的概率之间的关系。

★图像平滑:

消除各种干扰噪声,使图像高频成分消退,平滑掉图像的细节,使其反差降低,保存低频成分。

★图像锐化:

增强图像的高频成分,突出图像的边缘信息,提高图像细节反差。

低通滤波:

是用滤波方法将频率域中一定范围的高频成分滤掉,而保留低频成分达到平滑图像的目的。

高通滤波:

保留高频成分滤掉低频成分,将图像中的边缘和灰度变化突出部分,以达到图像锐化的目的。

图像融合:

是将多源遥感数据在统一地理坐标系中,采用一定的算法生成一组新的信息或合成图像的过程。

对比度拉伸:

通过伸展各像元的亮度的取值范围来提高一幅图像的反差,从而改善图象质量。

HIS变换:

将图像常用的RGB彩色空间转换到HIS空间。

(通过调整色调(Hue),亮度(Intensity),饱和度(Saturation)的色彩模式,使影像在HIS空间坐标系中进行有目的的处理,然后再变换到RGB空间进行显示,使影像彩色增强获得最佳的效果。

★比值植被指数(RVI):

是图像中红外波段与红波段的比值,公式RVI=NIR/R,NIR为遥感多光谱图像中的近红外波段的反射值,R代表红波段的反射值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是近红外波段与可见光波段数值之差与这两个波段之和的比值,公式NDVI=(NIR-R)/(NIR+R)

★差值植被指数:

是图像中红外波段与红波段的差值,公式DVI=NIR-R

简答题

传感器接收的电磁波能量包含哪几部分

1)太阳经大气衰减后照射到地面,经地面反射后,又经大

气第二次衰减进入传感器的能量;

2)地面本身辐射的能量经大气后进入传感器的能量;

3)大气散射、反射和辐射的能量。

★产生辐射畸变的原因有哪些

1)传感器本身的性能引起的辐射误差;

2)地形影响和光照条件的变化引起的辐射误差;

3)大气的散射和吸收引起的辐射误差。

★产生几何变形的原因有哪些

①传感器成像方式引起的几何变形②传感器姿态变化引起的几何变形③大气折射的影响④地球表面曲率的影响⑤地球自转的影响

☆叙述最近邻法、双线性内插法和双三次卷积重采样原理和优缺点。

1)最近邻法用距离采样点最近像元亮度值代替输出像元亮度值。

优点:

简单,辐射保真度较好缺点:

造成像点在一个像素范围内的位移,几何精度较其他两种方法差。

2)双线性内插法取周围4个相邻像元亮度值,内插计算输出像元亮度值。

优点:

计算简单,具有一定的亮度采样精度缺点:

图像模糊

3)双三次卷积法获取与采样点邻近的16个像元亮度值计算输出像元这度值。

优点:

精度高缺点:

计算量大

☆多项式纠正卫星遥感图像的原理和步骤

原理:

利用地面控制点的图像坐标和其同名点的地面坐标通过平差原理计算多项式中的系数,然后用该多项式对图像进行纠正。

步骤:

利用已知控制点求解多项式系数遥感图象的纠正变换灰度重采样纠正结果评价

图像之间配准和数字镶嵌的过程。

图像之间配准:

①在多源图像上确定分布均匀,足够数量的图像同名点;②通过所选择的图像同名点确定几何变换的多项式系数,从而完成一幅图像对另一幅图像的几何纠正。

数字镶嵌:

图像的几何纠正→搜索镶嵌边→亮度和反差调整→平滑边界线。

★大气校正有哪几种方法

①基于辐射传输模型的校正方法②基于地面实测数据的校正方法

③基于图像特征的校正方法④基于复合模型校正方法。

★遥感数据产品如何分级

0级:

原始图像数据只经过分幅后的图像数据产品。

1级:

原始图像数据只经过校正的图像数据产品。

2级:

一级产品经过系统几何校正的图像数据产品。

3级:

在二级产品基础上,利用控制点进行几何校正后的图像数据产品。

4级:

专业级产品

☆遥感图像增强的目的和意义。

突出用户感兴趣的相关信息,提高图像的视觉效果,消除原始图像中的各种噪声,使分析者更容易地识别图像内容,更可靠地提取更有用的定量化信息。

☆图象增强有哪几个方面分别有几种方法

1)直方图增强:

直方图正态化、直方图均衡化、直方图匹配

2)对比度增强:

线性变换、分段线性变换、非线性变换

3)彩色增强:

单波段彩色变换、多波段彩色合成、多波段彩色合成

4)空间滤波增强:

图像卷积运算、平滑、锐化

★平滑、锐化的原理与计算方法。

(计算题)

平滑原理:

利用低频滤波器滤去高频分量,使低频通过,既减弱图像中高频分量的影响,以此消弱图象中不该有的亮点,或使亮度变化过大的区域趋于平滑。

锐化原理:

利用高频虑波器滤去低频分量,让高频分量待以保持和加强,以此突出图像的边缘、线状目标和某些亮点变化极大的地方。

什么是比值运算(除法运算)有什么意义

指两个不同波段的图像对应像元的灰度值相除,即B=Bx/By

意义:

除法运算可以压抑因地形坡度和方向引起的辐射量变化,消除地形起伏的影响;也可以增强某些地物之间的反差,如植物、土壤、水在红色波段与红外波段图像上反射率是不同的,通过除法运算可以加以区分。

☆多源信息复合(融合)的目的是什么

不同的遥感数据具有不同的空间分辨率、波谱分辨率和时相分辨率,如果能将它们各自的优势综合起来,可以弥补单一图像上信息的不足,这样不仅提高了解译效果,更在定量分析中大大提高了精度,扩大了各自信息的应用范围,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如果对洪涝灾害进行监测研究,可选择TM影像、侧视雷达影像、气象卫星影像进行融合处理,为什么(新无)

1)气象卫星图像地面分辨率低,但时相分辨率高,信息及时,可昼夜获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