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10534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92.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下半年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下半年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下半年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下半年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下半年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下半年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docx

《下半年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下半年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下半年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docx

下半年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6下半年教师资格国考笔试真题估分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科目代码:

2202)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020小题,每小题22分,共040分)

11、学校教育的直接目标是()

A、推动社会发展

B、增强人的体质

C、增进社会公平

D、促进人的发展

答案:

D【解析】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不同。

学校教育的直接目标就是通过教育

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2、英国教育家沛西·能认为,教育是天生的而不是获得的表现形式,是扎根于

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

这一观点属于()。

A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答案:

B【解析】沛西·能是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

生物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

于动物的生存本能。

33、白老师在班会上声情并茂地描述了钱学森历尽艰辛回到祖国、投身科学研究

事业的故事,激发起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

这种班会活动类型属于()。

A叙事型

B讨论型

C表演型

D体验型

答案:

A【解析】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内容非常多,主要包括了解和研究学生、组

织和培养班集体、建立学生档案、开展班会活动、协调各种教育影响、操行评定、

写好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以及个别教育工作。

班会主要包括班级例会和主题班

会两大类。

主题班会是指在班主任指导下,围绕一个主题对学生进行教育的班会

活动形式。

在主题班会的类型里,从活动类型看,可以分为这样几种类型:

(1)

体验型;

(2)讨论型;(3)表演型;(4)叙事型;(5)综合型。

其中,叙事

型是通过一个事件、故事的讲述调动大家对这个故事的体验,唤起大家的共鸣。

A项正确。

44、教育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B、国家政策稳定的需求

C、人类文化传承的需求

D、人类生存发展的需求

答案:

D【解析】本题主要考察教育的起源。

教育的起源说包括神话起源说、生

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和劳动起源说。

其中劳动起源说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为

基础的学说。

教育的劳动起源论者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

从猿到人、

从自然到社会的演变过程也是教育逐渐产生的过程。

劳动形成了人和社会,从而

也成为人类生存和社会延续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

为了人和社会的延续发展,在

劳动中,个体每一种动作、方法的改进都必须在群体中广泛传播.使个体的知识、

经验变为人类的经验,世代相传。

同时,为了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的协调,人

们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包括遵循群体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经验、习俗、礼仪和

传统等。

这些都是集体创造的精神财富,必须保存、传递和积累。

所有这些在客

观上就需要有教育,而保存、传递和积累的手段,主要是劳动中创造的工具和语

言,这便是教育活动得以进行的条件。

55、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小学阶段德育工作的重点是()

A、道德知识的传授

B、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

C、道德信念的培养

D、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

答案:

B【解析】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

66、当学校出现传染病时,控制疾病传播的主要措施是()

A、查找传染病源

B、救治传染病人

C、切断传播途径

D、保护易感人群

答案:

C【解析】传染病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基本要素。

对这三个要素,控制传染病有三个基本方法:

1.控制传染源;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者。

其中控制病情传播的首要措施就是切断传播途径。

77、李老师为研究近年来我国小学教育的发展状况,需要收集有关数据,最可靠

的信息来源是()。

A教育论文

B教育年鉴

C教育辞书

D教育著作

答案:

BB【解析】年鉴是以全面、系统、准确地记述上年度事物运动、发展状况

为主要内容的资料性工具书。

汇辑一年内的重要时事、文献和统计资料,按年度

连续出版的工具书。

它博采众长,集辞典、手册、年表、图录、书目、索引、

文摘、表谱、统计资料、指南、便览于一身,具有资料权威、反应及时、连续出

版、功能齐全的特点。

因此,教育年鉴是最权威的、最可靠的信息来源。

故正确

答案为B。

8.欣欣解决了一个困惑已久的数学难题,心里很高兴,美滋滋的给自己点了个

赞。

这种情感属于()。

A美感

B道德感

C理智感

D责任感

答案:

CC【解析】情感一般指个体意识到自己与客观事物的关系后而产生的稳定

的、深刻的心理体验和相应的反应。

根据不同标准可以把情感分为:

(1)道德

感;

(2)理智感;(3)美感。

其中,理智感是在智力活动中,认识、探求或维

护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题干中的欣欣解决了困惑已久的

数学难题,心理高兴,属于理智感。

C项正确。

9.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2,6-12岁儿童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获得

()。

A勤奋感

B主动感

C自主感

D自我同一感

答案:

AA【解析】埃里克森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它必

须经历一系列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

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每一个危机都涉及一个积极的选

择与一个潜在的消极选择之间的冲突。

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贯穿于个体的

一生,整个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八个阶段:

(1)婴儿期(0—1.5岁);

(2)

儿童早期(1.5—3岁);(3)学前期(3—6、7岁);(4)学龄期(6—12岁);

(5)青年期(12—18岁);(6)成年早期(18—30岁);(7)成年中期(30

—60岁);(8)成年晚期(60岁以后)。

其中,6——12岁处于学龄期的儿童

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A项正确。

10.在幼儿园时,小军将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汽车送给妈妈作为生日礼物;三年级

时,他送给妈妈的生日礼物是妈妈喜欢的漂亮发夹。

这一转变说明了他的思维

已经进入了()。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答案:

CC【解析】皮亚杰是瑞士著名心理学家和哲学家,他在20世纪60年代初

创立了“发生认识论”,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认知发展观,并对教育产生了巨大

的积极影响。

关于认知发展问题,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一种建构的过程,是在

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从而表现出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四个阶段。

具体内容包括: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2)前运算阶段(2—7岁);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4)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

题干中的

小军在幼儿园的时候把自己喜欢的玩具送给妈妈,说明小军当时处于前运算阶段,

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自己喜欢玩具汽车,以为妈妈也喜欢玩具汽车;但当小明三

年级的时候,大约为8—10岁,此时期会以妈妈的角度思考问题,出现了去自我

中心,说明小军已经从前运算阶段向具体运算阶段转变。

C项正确。

11.小丽认为自己考试成绩不理想是因为考题太难。

依据维纳的归因理论,这属

于()。

A稳定、外在、不可控归因

B稳定、外在、可控归因

C不稳定、外在、不可控归因

D不稳定、外在、可控归因

答案:

CC【解析】归因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活动及其结果的原因所作的解释和评

价。

心理学家韦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

(1)内部归因与外部归因;

(2)稳定性归因与非稳定性归因;(3)可控制归

因与不可控制归因。

他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

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和外界环境。

其中任务的难易程度属于外部、稳定、不可控因素。

题干中小丽把考试不理想归

因于试题太难,属于归因于任务的难易程度,因此,C项正确。

12.在下列矫正学生行为的方法中,不属于行为疗法的是()。

A强化法

B暂时隔离法

C系统脱敏法

D合理情绪疗法

答案:

DD【解析】我国中小学常用矫正学生行为疗法包括:

(1)强化法;

(2)

代币奖励法;(3)行为塑造法;(4)示范法;(5)暂时隔离法;(7)自我控

制法;(8)惩罚法。

(9)系统脱敏法。

合理情绪疗法是由艾利斯提出,他认为

人的情绪是由人的思想决定的,合理的观念导致健康的情绪,不合理的观念导致

负向的、不稳定的情绪,即人的行为的ABC理论,属于改善学生认知的方法,不

属于矫正学生行为的常用疗法。

D项正确。

13.我国最早记载和阐释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学思想的著作是()。

A《学记》

B《论语》

C《大学》

D《孟子》

答案:

BB【解析】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论语》一书中,关于教学的方法

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其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意思为:

不到

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

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

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

B

项正确。

14.上课时小明和小红都没有回答出老师的提问,王老师直接批评了聪明外向但

不认真思考的小明,对内向胆小的小红则耐心启发。

她遵循的教学原则是())。

A启发创造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因势利导原则

答案:

BB【解析】因材施教教学原则是指教师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

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有的放矢

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题干中王老师针对小明

和小红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不同的教学,体现了因材施教原则。

B项正确。

15.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小学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应依据()。

A教学计划

B课程标准

C教学模式

D考试成绩

答案:

BB【解析】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某门学

科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

它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

依据,也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教育行政部门根据课程标准对小学教

学质量进行评价。

B项正确。

16.从实现学校培养目标来看,必修课和选修课之间具有()。

A层次性

B等量性

C等价性

D主次性

答案:

CC【解析】根据课程计划对课程设置实施的要求,课程可分为必修课程和

选修课程。

从学校的培养目标来看,必修课侧重知识、技能、素质的形成;而选

修课注意拓展学科视野,两者差异互补,相辅相成。

C项正确。

17.小学《科学》课程整合了自然科学各学科的内容,这种课程属于()。

A融合课程

B广域课程

C核心课程

D合并课程

答案:

BB【解析】相关课程:

亦称“联络课程”,由具有科际联系的各学科组成

的课程。

同时保持原来学科的划分,组成的各相邻学科,如语言与历史,历史与

地理,数学与物理、化学,物理、化学与生物等既保持原有学科之间的界限,又

在各科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中确定了相关科目的联系点,使各科教材之间保

持密切的横向联系。

融合课程:

亦称“合科课程”。

由若干相关学科组合成的新学科。

例如把动物学、

植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融合为生物学。

融合比关联更进一步,它是把相关学

科内容融合为一门学科。

广域课程:

亦称“综合课程”。

合数门相邻学科内容而形成综合性课程,如有的

国家把地理、历史综合形成“社会研究”课程;把物理、化学生态、生理、实用

技术综合成“综合自然科学”。

18.虽然小明的期末测验成绩不高,但与期中相比有所提高,老师仍颁给他“学

习进步奖”。

这种评价属于()。

A相对性评价

B绝对性评价

C个体内差异评价

D终结性评价

答案:

CC【解析】个体内差异评价是对被评价者的过去和现在或者个体内部的各

个方面进行纵横比较,以判断其学习状况的评价。

题干中老师将小明期中和期末

的成绩进行比较来评价学习情况,属于个体内差异评价。

C项正确。

19.学生在课前借助网络平台观看微视频进行自主学习,课堂上在教师指导下分

组讨论,合作探究。

这种新型教学组织形式称为()。

A在线课堂

B网络课堂

C虚拟课堂

D翻转课堂

答案:

DD【解析】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下,

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

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题干中学生课

前利用网络平台自主学习,课上与老师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属于翻转课堂的教

学组织模式。

D项正确。

20.“同学们,每到春天校园里百花齐放、姹紫嫣红,花儿为什么会呈现出不同

的颜色呢?

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来学习下面这一课。

””张老师所运用的导课方

式属于()。

A设疑导入

B温故导入

C释题导入

D故事导入

【答案】A【解析】设疑导入,是指教师通过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起学生的思

维,引出信的教学内容的导入方法。

题目中教师通过提问,引入新课,属于设疑

导入。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3小题,每小题010分,共030分)

21.简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的能力。

【参考答案】

(1)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不抹杀学生的兴趣

和爱好。

(2)丰富学生知识,扩大表象储备。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获得感性经验,不断

丰富学生的表象。

(3)创设想象情境,引发学生积极的思考和想象。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需要创设合适的想象情境。

(4)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唤起学生的想象。

例如,语文教学中的分角色朗

读、表演、给故事编结尾,自然学科中确切地运用比喻,绘画中的自由创作等,

都能有力地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发展。

22.简述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

【参考答案】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最早出现在欧洲,主要包括了以下几种:

(1)双轨制。

以欧洲国家为代表,把学校分成两个互不相通的轨道,一轨为资

产阶级子女设立的由小学到大学的普通学校,另一轨为劳动人民子女设立的由小

学到中等职业学校。

该类型学制不利于教育的普及。

(2)单轨制。

以美国为代表,所有的学生在同样的学校系统中由小学一直到大

学,从小学直至大学、形式上任何儿童都可以入学。

这种学制有利于教育的普

及,但教育参差不齐、效益低下、发展失衡,同级学校之间教学质量相差较大。

(3)分支制。

以前苏联为代表,在初等教育阶段强调共同教育,到中等教育阶

段分为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两个分支,也被称为中间型学制或“Y”型学制。

(4)我国现行学制是从单轨学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

23.《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提出了“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你如何理解?

【参考答案】

20世纪60年代,法国保罗.朗格朗提出了终身教育的理论,包括各个年龄阶段

和各种方式的教育。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提出的“终身学习”的教

育理念主要是说,身为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学习先进小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

(2)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

(3)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020分,共共040分)阅读材

料,并回答问题。

24、材料

小辉个子矮小,家境又不好,常常受到同学们歧视,班主任王老师多次对同学们

进行教育,但收效甚微。

无奈之下,王老师只好另辟蹊径。

小辉生日的早晨,同

学们走进教室,惊讶地发现小辉的课桌上有一个漂亮的盒子,上面写着“天使的

礼物”。

小辉小心翼翼地打开盒子,惊喜地看到一个生日蛋糕。

在同学们“生日

快乐”的歌声中,他愉快地和同学们一起分享蛋糕。

同学们边吃蛋糕边猜测这位

送礼物的“天使”是谁?

望着孩子们那一双双充满期待的眼睛,王老师说道:

“天

使代表着圣洁、善良,专门为人们传播真、善、美。

她是不愿意披露自己姓名的,

但她确实生活在我们中间。

小辉是咱班第一个收到天使礼物的人,我相信天使不

但会把爱带给小辉,也会带给别的同学。

而我们每一个同学也可以成为别人的天

使,用自己的爱心去关心需要温暖的人。

从那以后,班里“天使的礼物”经常

出现,同学间都能够互相关心、平等相处。

问题:

(11)请对王老师设计的这一活动进行评析(010分)

(22)作为班主任,如何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

(010分)

【参考答案】

(1)材料中王老师设计的这一活动值得肯定,很好的践行了新课改下的教师观

并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性地将班主任的力量履行到了实处。

①王老师的这一活动设计符合新课改理念中的教师观。

新课改的教师观表明

教师要做学生的促进者。

材料中,王老师面对班级同学之间对于小辉的歧视,采

用“另辟蹊径”的活动,使学生发自内心的认识到互相关心的重要性,帮助学生

实现了品德成长。

②王老师的活动设计符合班主任是班级各种教育力量的协调者的角色。

材料

中,王老师发现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不和谐,于是积极采取措施,利用这一活动,

很好的协调了同学间的人际关系。

③王老师的这一活动符合德育过程基本规律中利用多种开端对学生知情意

行培养提高的过程规律。

材料中,王老师针对有同学歧视小辉的现象,并没有一

味的进行说教,而是利用道德情感这一切入口,使同学们感受到了同学之间的浓

浓情意。

从而实现了学生品德的提升和班级良好氛围的建设。

④王老师的这一活动设计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材料中,面对同学之间

关系的不和谐这一复杂情境,王老师没有因循守旧,而是创造性的利用“天使的

礼物”这一活动,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⑤上述四点皆说明了王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在

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因材施教,不仅维护了小辉的尊严,也让全班学生受到了

教育。

总之,王老师的做法是正确的,值得我们肯定和借鉴学习。

(2)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是班主任工作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为了达到这一目

的,班主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了解和研究学生,热爱学生。

只有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情况,才能使班主任

很好的把握学生,为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②发挥班主任的表率作用并践行活动民主的原则。

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会影

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班主任只有以身作则才能感染学生;

③发挥舆论阵地的宣传作用。

利用班级舆论,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和良好的

班风;

④利用主题班会。

通过相关的主题班会,使学生们认识到班级氛围的重要性;

⑤通过班级活动,营造和谐班级。

班主任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使学生

在活动中切身感受班集体的魅力。

⑥培养学生自信心,利用“期望效应”激励学生进步;艺术批评,在进行必

要批评时要注意保护学生自尊心。

25、材料:

肖老师是五年级的数学老师,为了提高作业批改的反馈效果,他问同学们:

“大

家喜欢用什么颜色来批改你们的作业?

红色代表火焰、热烈,黄色代表富贵、权

力,蓝色代表大海、和平,绿色代表希望、生命……”同学们几乎异口同声地

说:

“我们喜欢绿色!

”“老师,您用绿色给我们批改作业吧!

”“好!

就这么

定了,那么,在作业批改中,你们喜不喜欢打‘x’?

”“不喜欢!

”从那以后,

肖老师一直坚持用绿色来批改作业,而且不用“x”,改用“?

”和批语。

这一“绿

色批改”起了不小的激励作用,同学们非常喜欢他批改的作业,不仅纠错能力得

到了加强,学习成绩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问题:

(11)请对肖老师的做法进行评析。

(010分)

(22)谈谈教师批改作业的基本要求。

(010分)

【参考答案】

(1)材料中肖老师的做法是合理的,他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和选择性,这

是值得肯定和学习的。

①肖老师的做法符合了教育观中的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和关

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材料中老师针对批改作业这一主题,与同学展开讨论,鼓励

大家发表意见。

同时询问大家喜欢的颜色,这都是关注人的一种体现。

②肖老师的做法符合了学生观中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不以教师的意志

为转移。

材料中的肖老师积极采纳学生的意见,以后用绿色的笔批改作业,用“?

代替“×”。

这都是尊重学生是独立意义的人。

③肖老师的做法符合了教师观中对学生要尊重、赞赏。

材料中肖老师在教学

过程中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以鼓励为主,选择学生喜欢的方式批改作业。

④利用充满希望的绿色来批改作业,用“?

”代替“×”体现了新课改所要

求的激励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这种方式很利于学生的发展。

总之,肖老师的做法是值得学习的。

(2)批改作业是老师日常工作中重要的一环,做好这项工作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批改要及时,在下一节上课前必须批阅好。

②批改必须由任课教师亲自完成,不得由学生代批。

③批改要认真,不可错批。

④对学生作业的评定要有适当的评语,以鼓励为主。

⑤批改作业后要及时讲评、辅导,纠正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四、教学设计(本题有66小题,任选11小题作答,,多答只按第11小题

几分,040分。

考生可按照所学方向,选择做答。

626位中文与社会,

727为数学与科学,828为英语,919为音乐,030为体育,131为美术。

26、请认真阅读以下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识字(6)((论述题))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如指导小学二年级学生学习上述内容,请拟定教学目标。

(10分)

(2)分析“饥”“贫”二字的构字特点。

(10分)

(3)分析学生写“暖”字时可能会出现的错误及其原因,并设计完整的写字

指导过程。

(20分)

(1)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会认“恨”、“漠”等九个生字,会写“丑”、“饥”

等八个生字,会读“冷漠”等十个词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关键词语

的基本意思。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通过以读促悟的过程,提升运用反义词的能力;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生通过朗读的过程,陶冶自己美好的情操,培养

关爱他人的情感。

(2)构字特点

①“饥”字。

饥是左右结构形声字,其中饥左边饣字旁,古意是食,右边是

几。

所以左边是形,右边是声,从形到声。

②“贫”字。

贫是上下结构形声字,上面分是声,下面贝古意是贝壳,贝壳

是钱。

所以也是形声字

(3)学生写“暖”字时可能会出现以下错误:

①偏旁部首写错,可能会写成“目”字旁。

原因在于没有理解“暖”字的字

意与“日”字旁的关系;

②右半部分写错,可能会写成“爱”。

原因在于,学生对于细节的笔画没有

掌握。

写字指导过程:

①齐读生字。

老师先让同学们齐读“暖”字,然后老师说“大家读得都非常准,那大家还想不

想更进一步和这个字成为好朋友呢?

下面我们就来好好认识一下他”

②认识字的结构

老师通过语言引导大家分析字的机构。

师:

“大家一起来开动眼力,看一看,这个暖字是左右结构还是上下结构啊?

得到大家左右结构的回应后,进一步提示同学们,偏旁部首是比较窄的,而右半

边是比较宽的。

同时通过在田字格中的板书,让大家有直观的认识。

③认识字的部首及笔画

老师通过字意的解释,进一步认识暖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