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年级科学知识点整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10528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535.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六年级科学知识点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五六年级科学知识点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五六年级科学知识点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五六年级科学知识点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五六年级科学知识点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六年级科学知识点整理.docx

《五六年级科学知识点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六年级科学知识点整理.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六年级科学知识点整理.docx

五六年级科学知识点整理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五上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最基本条件有水、空气、温度。

绿豆种子生长需要的最基本条件有水、空气、温度、.阳光、.土壤。

做对比实验时,实验组与对照组往往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

做种子发芽实验时,每个盒子可以放三粒种子,这样可以减少实验的偶然性。

绿豆芽的根会朝着有水方向生长。

(根的向水性;茎、叶具有向阳性。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生活在绿草地上的蚱蜢的体色往往是绿色的。

1)鱼必须生活在水里,一旦离开水,过不了多久它就会死亡。

是因为生物依赖环境。

2)当然生物也能改变环境。

比如,我们人类活动就改变了很多环境。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如:

草—兔—鹰

“一”表示谁被谁吃,如上面食物链就可以说:

草被兔子吃,兔子被老鹰吃;“一”

也可以理解成草被兔子吃进了肚子,那么草所携带的能量全部都流到了兔子体内。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消费者一般指动物。

10.食物链一般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一般”不能说成“都是”,因为生产者除了绿色植物,还有一些硝化细菌和光能合成自养型的细菌:

如蓝藻、

绿藻,含有叶绿素的藻类,但不是绿色植物)

特例:

猪笼草。

它是绿色植物,可以光合作用,通常是生产者,但是当它捕食昆虫的时候,又是消费者。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丕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

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如:

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生物群落。

生物群落——生物

生态系统一一生物+环境

14.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在生态瓶中,植物在生态瓶中起提供氧气和食物作用;动物在生态瓶中起提供二氧化碳和养料(粪便)作用。

16.写食物链:

草、兔、蝗虫、鸟、蛇、鹰

①草—兔—鹰②草—兔—蛇—鹰

③草—蝗虫—鸟—鹰④草—鸟—蛇—鹰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可以写出的食物链:

树(汁)—蝉—螳螂—黄雀

食物链要从生产者开始,所以如果写成:

蝉—螳螂—黄雀就错了!

17.人类的活动会引起了生态系统的失衡,为了维护生态平衡,我们人类应该做些什么?

答:

(不乱砍乱伐、不过度捕杀、植树造林、保护环境、建立自然保护区。

破坏生态平衡对人类将会有什么影响?

答:

影响有:

1)动植物数量锐减。

2)疾病增加。

3)自然灾害频发。

4)生态失衡。

最终导致将无法生产、生活、生存。

18.(沙尘暴)是(污染环境)、(危害我们生活)的一种(恶劣)天气。

19.自然保护区:

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美国黄石国家公园:

1956年,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五上第二单元《光》

I.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如太阳、点燃的蜡烛、萤火虫、星星、打开的手电筒。

(月亮不是光源,只是反射了太阳的光。

2•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幕;而且遮挡物要在光源和屏的中间。

4.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光源的位置、方向有关;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5.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如(日晷)。

6.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主。

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7.光以直线的形式传播,速度约每秒30万千米。

挡光的物体会有影子,是因为光是直线传播造成的。

8.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或反光,反光也

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9.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凹面镜汇聚光线)、汽车反光镜(凸面镜发散光线,扩大视野)、潜望镜(平面镜反射光线)、白色的墙(浅色反射能力强,深色反射能力弱)。

10•人眼睛中的瞳孔可以控制入射光线。

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缩小。

II.许多光源在发光时也在发热。

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冷光源不发热)

12.人们发现(凹面镜)和(凸透镜)能把光线(汇聚)起来,形成(强光)和(高温)。

A

、込O/I

J//

/ZX

x//A

例:

不能用放大镜或望远镜直接看太阳。

因为放大镜或望远镜是凸透镜,凸透镜能

汇聚光线,产生强光和高温,会灼伤人的眼睛。

13.(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太阳的外部温度约摄氏(6千度),内部温度约摄氏(2千万度)。

地球得到的太阳能,仅占它放射能量(二十亿分之一)<

14.物体的吸热的本领与物体的(颜色)有关,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

例:

所以夏天人们喜欢穿浅色衣服,冬天喜欢穿深色衣服。

表面粗糙的比光滑的吸热快。

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

例:

黑色蜡光纸(很光滑)要比黑色无光纸(相对粗糙些)吸热能力型。

15.物体吸热本领与摆放方式有关,物体与太阳光(垂直,即直射)比(倾斜)吸热(强)16•(太阳能热水器)是利用多种科学原理设计出来的一种(节能装置)。

17.太阳能热水器是(光能转化为热能),具有(节能)、(环保)、(安全)的优点。

18.太阳能热水器的效能和所采用的(材料)、(结构)、(运用的原理)有关。

19.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节能)、(安全)的能源,我们要大力开发和使用太阳能。

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有:

太阳灶、点燃奥运圣火、太阳能热水器、

20.

(连接管道)、(支架)和(控

太阳能热水器的构造:

(集热器)、(保温箱)、制系统)。

1、我们家乡(临安)的主要地形是丘陵和山地。

锦城镇四周高,中间低,像个小盆地

2、地球表面的地形主要有平原、高原、盆地、丘陵和山地。

地球表面的地形主要有平原、高原、盆地

地干而議广

海拔较高、地面开朗以陡玻为界

地劳高而崎命.峰峦高社

诲拔不高、山顶浑鬪

笙地・“周用有山地*高原环绕’

中佃地势较低

3、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可以使地形瞬间发生较大的变化。

4、许多科学家认为,雄伟的喜马拉雅山是由于两个地球板块挤压撞击而形成的

5、地球的内部从外到内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

6、地壳深处的岩浆在压力的作用下冲出地面,形成火山。

7、绝大多数地震发生在地壳内8火山和地震引起地球表面的地形发生变化。

9、许多科学家认为,组成地球外壳的岩石圈原来是一个整体,后来地球内部运动的力

量使它分裂成几块,形成现在的大陆板块

10、火山和地震会对地球表面的变化是很猛烈的,但是地球板块的挤压、摩擦和拉伸有时也是非常缓慢的,如喜马拉雅山的形成,东非大裂谷的形成都是非常缓慢的。

11、火山喷发虽然会给人类带来危害,但是火山灰也是一种很好的肥料,海底火山爆发还会形成新的岛屿。

12、引起岩石变化的原因有水的作用、大气的作用、气温的作用和动植物的活动。

13、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

这种现象叫风化。

14、岩石的风化改变了地球的地形地貌,形成许多美丽的自然景观。

地球表面形成的海

洋、陆地、高原、平原、山脉等多样的地形,离不开地球内部运动(火山和地震)

和各种自然力量(风化、风、冰川、海浪、流水)的作用。

15、风化作用对岩石的影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短期内岩石变化虽然不大,但是还是一直在发生缓慢变化。

例:

一块石头,你每天去观察,感觉没发生变化,其实它每分每秒都在被风化,都在变化,只是肉眼没观察出来。

16、土壤是沙砾(小石子)、沙、粉沙、黏土、腐殖质、水、空气、盐分等物质混合物。

17、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大小几十亿个生物。

土壤为它们提供了食物和空间,

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

而所有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的残体和排泄物都能使土壤的腐殖质更丰富。

所以有人说“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

18、土地被侵蚀的程度跟降雨量、坡度和植物覆盖等因素有关。

19、雨水对土地的侵蚀过程中,粉沙和黏土很容易被径流带走。

地表径流的流速越大,对土地的侵蚀作用越明显。

20、由于河流的沉积作用,地势平坦的平原地形一般形成大河的下游流域。

流水的侵蚀作用往往在水流湍急的上游。

21、河水流出沟谷后,随着坡度的变缓,河水的流速也逐渐变慢。

22、水流得慢,携带泥沙的能力就虽,颗粒大的泥沙首先沉积下来。

23、上游的河床布满了大石头,中游的河床堆积了很多鹅卵石,下游的河床堆满了细沙。

24、自然界每时每秒都有侵蚀和沉积现象的发生。

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在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

25、除了流水,还有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量能引起地形的侵蚀和沉积。

26、人们采取了加强灾害预警预报、植树造林、兴修水利和封山育林等措施,以预防因地形变化而造成的灾害。

27、土壤中的微粒按颗粒从大到小排列为沙砾、沙、粉沙和黏土。

28、岩石的风化、雨水的侵蚀、河流的沉积都可以让地表的形态发生变化。

29、河流对土地的侵蚀,既给人们带来灾害,也给人们带来益处。

30、地球上海洋多、陆地少;中国西高东低,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31、在地球内部、越往下,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32、地球深部的物质像一锅煮热的粥,在不断运动。

33、岩石f(风化)岩石碎裂f(继续风化)小石子和沙。

34、河流是流水侵蚀土地而形成的。

临安的苕溪、柳溪江都是由于流水的侵蚀形成的。

35、临安有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清凉峰和天目山。

清凉峰有珍惜动物一华南梅花鹿

36、河流对十地不但有侵蚀作用,而且也有沉积作用。

37、河流坡度较大的地方水流速度大,容易发生侵蚀。

坡度较缓的地方水流速度小,容易发生沉积。

38、自然界每时每刻都有侵蚀和沉积现象发生。

侵蚀使土地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填平了低洼的地方。

39、用纸表示岩层,手的挤压表示岩层受到的力。

把一叠纸平放在桌上,两手按在纸上,用力慢慢向中间挤压,纸的中间发生怎样的变化?

答:

纸的中间会抬升、降起、褶皱。

模拟的是地球板块的碰撞,会形成山脉。

五上第四单元《运动和力》

0

1、常见的力有:

重力、弹力、反冲力和摩擦力

比较的。

3、力有大小和方向,力的大小是可以刖量的。

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4、把一个文具盒放在手上,用手掂一掂,我们会感到文具盒对手有一个向下的压力,这个力就是重力。

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力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

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

5、弹力是物体形状改变时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

等到物体恢复原来形状后,

弹力就消失了。

例:

一根自然状态下的牛皮筋是没有弹力的,如果被拉长改变了

形状,那么此时弹力就产生了。

6、在一定限度内,橡皮筋下端挂的钩码越多,橡皮筋产生的弹力越大,长度越长

7、将吹足了气的气球固定在小车上,放开气球的气嘴,气球里的气体就会喷出,从而

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推动小车向前运动。

这个推动小车运动的力

叫反冲力。

&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用力。

要使物体运动的更快,必须对物体用更大的力。

要使运动物体停止运动,必须对物体用用阻力。

9、人们生活中习惯用“克”、“千克”来表示重力和其他力的大小。

科学技术

上则统一规定用“牛顿”作为力的单位,简称“牛”,用字母“_N”表示。

使用撐簧测力计测重力甘应注盘:

1食起测力计.先检叠指封■是不是指在*0"位置.洞瘗7

生测養飾力不雄越过劃力毗趟d

筆葩肌I

10、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应注意:

调“0”:

指针指在“0”位置。

平视:

眼睛应平视刻度板。

不超过最大测量范围。

11、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

12、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

只要两个物体接触,就会产生摩擦力,手在空气中挥动,也会产生摩擦力,只是相对小一点。

13、手按在桌子上拖动,会有一个力阻碍手的运动。

这时因为手和桌面之间有摩擦力c

14、物体间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旦;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_大。

15、物体越轻,运动时的摩擦力越旦,物体越重,运动时的摩擦力越_大。

16、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光滑程度、物体重量、运动方式(滑动和滚动)因素有关,对于相同的物体,滚动的摩擦力吕,滑动的摩擦力大。

17、摩擦力有时有利,有时有害,我们可以按需要增大或减小它,有利时,并不能无限增大它;有害时,也不可能将摩擦力减小到零。

例:

如果没有了摩擦力,静止的汽车将无法开动;行驶中的汽车将停不下来。

18、在同一平面上,同一个物体滚动时受到的摩擦力比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且。

19、运动的物体失去动力后自己会停止下来,是因为受到了摩擦力的作用。

20、滚珠轴承是一种将滑动转变为滚动的装置。

21、用圆珠笔(笔头上有一颗非常非常小的滚珠)写字时,笔尖和纸的摩擦是滚动摩擦。

铅笔写字时,笔尖和纸的摩擦是滑动摩擦。

22、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大小的工具,在生活中常常被叫做弹簧秤。

23、摩擦力的大小可以用测力计来测量。

24、用垫圈拉动小车,垫圈放得越多,小车运动的速度越快。

25、用同一橡皮筋作动力,橡皮筋在车轴缠绕的圈数越多,小车行驶距离越。

26、用同一气球驱动小车,气球吹得越大,小车行驶的速度越快。

27、路面越不光滑,小车行驶的速度越慢。

28、苹果落地,水往低处流,人从滑梯上往下滑,都是受到重力的作用。

29、弹簧测力计有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提环、指针、刻度板、挂钩、弹簧。

30、自行车的脚踏板、轮胎、杀y车装置、手把都要增大摩擦力。

而齿轮与链条、前后车轴需要减小摩擦力。

列举日常生活中增大摩擦力的实例。

(刻花纹和加压的方法)答:

1)自行车轮胎上的花纹。

2)运动鞋底的凹槽。

3)自行车上的踏板。

4)足球鞋上的钉子。

5)自行车的刹车皮用橡胶皮

列举日常生活中减小摩擦力的实例。

(添加润滑油或改变运动方式)答:

1)旱冰鞋上装轮子。

2)轴承上装滚珠。

3)齿轮链条间滴润滑油。

4)轮胎是圆的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整理

五下第一单元《沉和浮》

一、填空

1•生活中的许多物体如(石块)、(铁片)在水中是沉的,(木块)、(泡沫塑料)在水中是浮的。

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重量),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不变。

2•对于不同种材料制成的物体,

体积大小相同时,(轻的)容易浮(重的)容易沉。

轻重相同时,(体积大的)容易浮(体积小的)容易沉。

小瓶子和潜水艇都是在体积不变下通过改变(轻重)来实现沉浮的。

3•各种形状的(实心)橡皮泥在水中是沉的,要让橡皮泥浮起来,可以把橡皮泥挖空做成(船)形或做成各种(空心)的形状。

4.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它所排开的水量有关。

排开的水量是指排开水的(体积),物体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铁制的大轮船能浮在水面上,是因为(它排开的水量很大,所以受到的浮力很大)。

5•用手将一块泡沫向下压时,会感到有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是(浮力)。

静止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沉在水底或下沉的物体,浮力(小于)重力;

在水中上浮的物体,浮力大于重力测量泡沫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用测力计拉住绳子通过底部滑轮让泡沫沉入水底时,此时浮力=(重力+拉力);泡沫全部浸入水中时,与水接触的体积最大,排开的水量最大,受的浮力最大,所以上浮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排开的水量)有关。

6•研究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先用测力计测(空气中)的重力,再放入(水)中测重力,浮力=空气中的重力一水中的重力。

沉入水底的重物,浮力(小于)重力。

7.不同的液体对于相同的物体所产生的浮力大小是(不同)的。

我们在判断物体在某种液体里的沉浮时,往往利用相同的体积比较轻重。

如铜能浮在水银上,是因为相同体积的铜比水银(轻),马铃薯在浓盐水中是浮而在清水中沉,因为相同体积的马铃薯比浓盐水(轻)而比清水(重)。

8我们采用(增大船排开的水量)的方法来增加小船的装载量,用(分隔船舱)的方法来保持船的平稳。

9•比较同体积液体重量的仪器叫(比重计)。

10.阿基米德定律:

物体在手中受到的浮力=物体排开水的重力

二、实验设计

1.下沉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

器材:

弹簧秤、钩码、水、水槽

方法:

用弹簧秤测出钩码在空气中的重力;再把钩码浸没在水中测出重力;重复几次,比较数据。

发现:

物体在空气中测得的重力比在水中测得的重力要大,说明在水中物体受到了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就是浮力,因此,下沉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作用。

2•设计实验,测马铃薯的体积大小。

器材:

烧杯、马铃薯、滴管

方法:

在烧杯中取200毫升清水,把马铃薯轻轻放入水中,读出水位,上升的水量就是马铃薯在水中排开的水量,这个体积等于马铃薯的体积。

三、简答

1•为什么铁块在水中是沉的,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

答:

在重量相同情况下,大轮船排开的水量比铁块大得多,它受到的浮力也大很多,当浮力大于重力时,就能浮在水面上了。

2.外观一样的两杯液体,一杯是浓盐水,一杯是清水,你能用哪些方法把它们开了?

答:

A、各取50毫升比重量,重的是浓盐水,轻的是清水。

B、放一个马铃薯(或鸡蛋),马铃薯浮的是浓盐水,沉的是清水。

C、用比重计测量,比重大的是浓盐水,比重小的是清水。

D分别往里面加盐,溶解盐少的是浓盐水,溶解盐多的是清水。

E、加热两杯液体,有白色物质出现的就是浓盐水。

3.相同体积的铁块、石块、木块放入水中,受到水的浮力大小有什么关系,说明理由?

答:

铁块受到的浮力等于石块受到的浮力,大于木块受到的浮力。

因为铁块和石块都沉没在水中,排开是水量最大且相等,所以浮力也最大且相等,木块能浮在水面上,排开的水量小于铁块和石块,所以受到的浮力也小。

4.同一艘船在下面四种“水”中的情况,分析浮力大小。

解析:

此题不能用排开的水量来比较

因为不是同一种“水”了;所以只能受力分析。

同一艘船,重力不变,所以根据浮力=重力,所以浮力是一样大的。

五下第二单元《热》

一、填空

1•当我们感到冷时,我们可以通过(吃热的食物)、(做运动)、(烤火)等方法来增加热量。

衣服本身不能产生热量,它只能(减少热量流失),起(保温)的作用。

2•装有热水的塑料袋在冷水盆中会(浮);装有冷水的塑料袋在热水盆中,开始会(沉),一段时间后会(浮),因为相同重量的水,热水的体积(大)。

在加满

冷水的试管上面裹一块气球皮,加热后气球皮会(鼓起来」这现象可说明(冷水

受热后体积膨胀)。

3•用一个烧瓶装满冷水,塞上插有空心玻璃管的橡皮塞,加热烧瓶,水变热时玻璃管里的水位会(升高);再冷却烧瓶,水变冷时水位会(降低),这种水体积的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但水在(心以下时正好相反,是(热缩冷胀)。

例:

其它的大部分液体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以装液体的瓶子都不会(装满),平时喝的饮料、啤酒都是不装满的,如果装满,升温时,由于液体的热胀冷缩,就容易将瓶子胀破,发生危险。

温度计也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4.用一个瓶口装有气球的烧瓶来研究空气的变化,将烧瓶放水热水里时,气球会(_鼓起来),再把烧瓶放入冷水里时,气球会(瘪下去),空气比水的热胀冷缩的变化要(明显),说明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5.铜球在加热后(不能)穿过铁环,冷却后(能)穿过铁环,说明铜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钢条加热后会变(长)变(粗)、铁轨铺设时分段并留有缝隙、铁桥架在滚轴上,说明大多数金属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但(锑)、(铋)等正好与大多数金属相反,是热缩冷胀。

6.用酒精灯加热粘有火柴的铁丝的一端或涂有蜡的圆盘来研究,发现热在传递时由(热源)为起点,向(四周)传递,热总是由(温度高)的一端向(温度低)的一端传递。

7.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

物体的

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

8.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传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像金属这样的物体传热性能(强),被我们称为(热的良导体),它吸热(快),散热也(快):

而像(木头)、(泡沫塑料)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所以可以用它们作为(保温)材料。

9.每根钢轨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是为了(钢轨在夏天受热时有膨胀的空间,不会相互挤压而变形;在冬天不会因为受冷收缩而断裂)。

10.野外的电线,夏天看起来比较(松弛),冬天比较(紧绷),因为电线会(热胀冷缩)。

如果在夏天架电线:

应该(稍微松弛一些,那么到了冬天即使电线热胀冷缩也不会将电线崩断了)。

11.通过固体物体传热叫(热传导),通过液体或气体的流动传热叫(热对流),没有通过物体直接传热叫(热辐射),这三种方式统称为(热传递)。

二、实验设计

1•证明水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器材:

带细管的圆底烧瓶、烧杯、冷水、热水

方法:

在圆底烧瓶里装满冷水,用带有细管的橡皮塞塞紧;分别把它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观察细管中水柱的变化并记录。

现象:

在热水中,细管中水柱上升,在冷水中,水柱下降。

解释:

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水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证明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器材:

锥形烧瓶、气球、烧杯、热水、冷水

方法:

将气球套在锥形烧瓶口上;分别把它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观察气变化并记录。

现象:

在热水中,气球鼓起来了,在冷水中,气球瘪下去了。

解释:

空气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金属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器材:

铜球、金属环、酒精灯、一杯冷水。

方法:

用酒精灯加热铜球,看它能否通过金属环;把铜球浸入冷水中冷却后,看它能否通过金属环;观察并记录。

现象:

铜球加热后,不能通过金属环;铜球冷却后,能通过金属环。

解释:

铜球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金属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4•热是怎样传递的?

器材:

铁丝、火柴、酒精灯、支架、蜡

方法:

将铁丝拉直固定在支架上;每隔一段距离粘上一根火柴;用酒精灯给铁丝的一端加热;观察哪端的火柴先掉下来。

现象:

靠近热源的一端的火柴先掉下

来。

解释:

热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

三、简答

1.乒乓球瘪了但没漏气,你有什么办法让它鼓起来?

理由是什么?

答:

把乒乓球放到热水中烫一下,因为乒乓球里面的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