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发展战略规划.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10177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发展战略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学校发展战略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学校发展战略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学校发展战略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学校发展战略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校发展战略规划.docx

《学校发展战略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发展战略规划.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校发展战略规划.docx

学校发展战略规划

一、学校发展战略规划的内涵与意义

(一)学校发展的内涵

1.学校发展是一种全面发展

(1)教师、学生和学校的全面发展;

(2)环境、队伍、设施和机制的全面发展;

2.学校发展是一种协调发展

(1)多方协调;

(2)多面协调;(3)多环协调

3.学校发展是一种可持续发展

(1)现实发展与长远发展相统一;

(2)引导发展与自主发展相统一;

(3)继承发展与创新发展相统一。

(二)战略的内涵

战略:

一定时期指导全局的方略。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隅;不谋大势者,不足以谋一时。

”——-[清]陈澹然《寤言二迁都建藩议》

战略的特性表现为:

(1)全局性;

(2)方向性;(3)对抗性;(4)预见性;(5)谋略性。

战略与战术的区别:

大局与局部

(三)规划与教育规划

规划:

个人或组织制定的比较全面长远的发展计划,是对未来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思考和考量,设计未来整套行动的方案。

策划的五大要素:

人、财、物、时间、信息

“我们将学校规划理解为一个宽泛的过程,即决定学校的发展方向,将其转化为各种目的和目标,并进而制定达成这些目的和目标的各种策略。

规划过程也包括评价标准的制定,根据这一评价标准,最终对规划的结果做出评估。

”(Davies&Ellison,2003:

2)

教育规划六环节:

环境评估、客户分析、使命描述、问题分析、战略框架和战略实施。

(四)学校发展战略规划的内涵

学校发展战略规划:

学校为了更好发展而对全局性问题制定的比较长远的发展计划,它是对未来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思考和考量,也是设计未来整套行动方案的过程。

(五)学校发展战略规划的特征

1.整体性;2.协同性;3.前瞻性;4.操作性;5.特色性。

(六)学校发展战略规划的意义

1.提升学校发展的思想性;

2.提升学校发展的整体性;

3.提升学校发展的品位;

4.有利学生的发展;

5.有利学校品牌的形成和传播。

二、学校发展战略规划的理论基础

所谓理论基础,是指学校战略发展规划所依据的有关思想和理论,这些思想和理论为学校的发展战略提供了具体的指向。

(一)完全理性与有限理性理论

1.理性与非理性

所谓理性,是指在理论中依靠逻辑推理可以得到的可靠结论,源于拉丁文的ratio,一般指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以区别于感觉、意志、情感等非理性的心理活动。

非理性主要指人脑所具有的一种非逻辑、非条理化的推定和帮助人们认识和行动的精神力量和精神能力,作为精神力量的非理性主要包括本能、欲望、需要、意向、动机、潜意识、情绪、情感、情绪、意志、信念、信仰等,作为精神能力的非理性主要是指形成目的和动机的能力、灵感和直觉能力、意志能力、感觉能力、表象能力、猜测能力、想象能力等。

理性与非理性的区别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不同的思维方法:

前者包括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如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比较和分类、历史和逻辑的统一、现代系统论等,后者则通过非逻辑思维的方法,如想象、幻想、直觉、灵感、猜测。

(2)思维过程中的内容不同:

科学内容和人文内容;

(3)精神现象的内部结构不同:

前者内部结构明显有序,后者本身结构混沌无序。

理性与教育规划

二次世界大战后,主流的规划思想即是基于理性的,即认为规划应该最大化地实现个人或者组织的目标。

这一规划模式通常包括以下四个假设:

(1)人们知道自己的目标;

(2)人们知道面对的选择;

(3)人们知道这些选择的后果;

(4)人们知道并遵守最大化的原则的决策以进行选择。

完全理性的困境

1.完全理性的两个前提:

(1)规划者占有“充分信息”;

(2)规划者具有“充分理性”,不仅有能力来搜集、加工这种信息,而且有能力做出理性的决断。

2.教育规划面临的情境:

(1)信息海量化;

(2)教育的复杂性;(3)发展的不确定性;(3)人完全理性的不可能。

有限理性的提出

有限理性是由诺贝尔奖的获得者、著名经济学家西蒙所提出,是基于哲学、认知科学和现代经济学层面的思考。

有限理性认为,行为人所获得的信息、知识和能力都是有限的,由于信息的非完整性和认知的局限性,以及决策情境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行为人所能够考虑的方案也是有限的,未必能做出使得效用最大化的决策。

教育系统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昭示了一个基本事实,即我们不能通过完全理性的方式去预测教育活动的所有可能性,确定它的发展方向。

应当根据有限理性理论展开教育规划活动。

20世纪90年代以来,教育规划开始以有限理性为根基。

运用有限理性进行教育规划应该注意的五个问题:

1.正视教育系统的复杂性;

2.按照满意原则设定教育目标

(1)克服教育目标设定中的“乌托邦”;

(2)“满意”是基于有限理性的目标制定的重要原则。

(3)“行政人”模型:

a.在各种选项中,企图寻求一个令人满意或“足够好”的结果;b.行政人所认知的世界并非真实的世界,而是真实世界的简化模型;c.由于行政人采用的是令人满意的标准,而非利益最大化,因此他们在作选择时,既没有必要确定所有可选择的方案,也不必考虑所有的途径;d.由于行政人把世界看作简单的事物,因此他们认为可以用十分简单的规则或者习惯来从事决策活动。

3.重视教育规划制定过程中的有限理性

协商模式的教育规划过程;

4.重视教育规划执行过程中的有限理性

“教育规划从过去汲取智慧,为未来提供方案。

它是未来决策和行动的起点,但又不仅仅是一幅蓝图。

规划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不只关注走向何方,还关注怎样到达目的地以及哪条道路最佳。

写下计划并得到批准并不意味着规划工作结束了,有效的规划靠必须考虑自身的实施,考虑取得的或未取得的进展,考虑出现了哪些预想不到的障碍,以及怎样克服这些障碍。

”——库姆斯

5.公共参与教育规划

(二)内源发展理论

“内源发展”作为官方正式的政策概念,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制的《1977-1082年中期规划》中提出,其完整的表述为“以人为中心的内源发展”。

该规划的目标之一是“研究符合不同社会实际和需要的内源与多样化的发展过程,这种发展规划要适应它的社会文化条件、价值系统、居民参与这种发展的动机和方式。

内源发展就是指每个社会都应该通过自己的技术、社会、文化和思想领域进行多种多样和多方面的革新,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实现自己的现代化,都应该选择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

内源发展与“以人为本”:

发展的一个重要过程是强化和提高主体的自我发展能力。

内源发展与赋权

对话式规划:

让区域内所有的人、机构和团体都对规划的产生和项目的确定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做出自己的贡献,而这个过程是通过对话来完成的。

它利用和发挥了不同的人所持有的不同的利益、知识和经验。

规划的目的就是把人们的主张用他们最能够接受的方式确定下来。

对话的目的是通过陈述、讨论和交流,分享知识、观点和经验。

对话式规划是把对话、学习和规划融为一体的过程。

过程导向和学习导向是对话式规划的主要特征。

——叶敬忠等。

沟通和共识

(三)新公共管理理论

新公共管理理论主要是在传统管理效果低下的情况下提出的公共管理思想,强调运用市场的精神来进行公共管理。

英国学者胡德把“新公共管理”概括为7个要点:

(1)公共政策领域中的专业化管理;

(2)绩效的明确标准和测量;(3)格外重视产出控制;(4)公共部门内由聚合趋向分化;(5)公共部门向更具竞争性的方向发展;(6)对私营部门管理方式的重视;(7)强调资源利用要具有更大的强制性和节约性。

新公共管理与权力下放;

新公共管理与市场机制。

新课程改革

立德树人的课程建设

(4)系统化思考理论

外控式管理与外行管理内行

校本管理的最基本特征,就是将权力下放到学校,让学校自主管理。

校本管理的优势:

(1)对学生最有利;

(2)最适合的决策;

(3)民主的管理方式。

(五)校本管理理论

系统化思考是“看见整体”的一项修炼。

它是一个架构,能让我们看见相互关联而非单一的事件,看见渐渐变化的形态而非瞬间即逝的一幕。

——彼得·圣吉

系统思考中的心灵转换一:

(1)从看部分转为看整体;

(2)从把人们看作无助的反应者,转为他们看作改变现实的主动参与者;

(3)从对现况只作反应,转为创造未来。

系统化思考的心灵转换二:

(1)观察环状因果的互动关系,而不是线段式的因果关系;

(2)观察一连串的变化过程,而非片段的、一幕一幕的个别事件。

中日钓鱼岛之争

好教师调走之后

系统思考语言的三个基本元件:

1.不断增强的反馈;

2.反复调节的反馈;

3.时间延滞。

系统思考中最重要最有用的洞察力,是能看出一再重复发生的结构型态。

“系统基模”(archetype,系统的基础模型)是学习如何看见个人与组织生活中结构的关键所在。

运用系统基模可以发现,各类管理问题有其共通性,有经验的管理者在直觉上都知道这点。

系统基模揭示在管理复杂现象背后的单纯之美,当我们学会辨识更多的基模,在面对困难挑战时,就可看出更多隐藏的杠杆解,并能更有系统地说明给别人了解。

系统基模的目的是重新调整我们的认知,以使我们更能看出结构的运作,看到结构的杠杆点。

基模一:

成长上限

症状:

增强环路固然产生快速的成长,却常在不知不觉中,触动一个抑制成长的调节环路开始运作,而使成长减缓、停顿,甚或下滑。

处理策略:

不要尝试推动成长,而要除掉限制成长的因素。

基模二:

舍本逐末

症状:

使用头痛医头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结果短暂的效果压抑了问题的根本,使“根本解”的能力削弱,导致对“症状解”的依赖增加;

处理策略:

注意力集中根本解,或标本兼治。

基模三:

目标侵蚀

症状:

类似“舍本逐末”的结构,其中短期的解决方案,会使一个长期、根本的目标逐渐降低。

处理策略:

坚持目标、标准或愿景。

基模四:

恶性竞争

症状:

建立了战胜对手的信念,因此积极行动不过是防卫他方侵略的措施,这种防卫逐步升高到远超过任何一方都不想要的程度。

处理策略:

寻求一个双赢政策,将对方的目标纳入自己的决策考虑。

基模五:

富者愈富

症状:

马太效应(一方进入增强环路,一方则进入调节环路)

处理策略:

在决定两者之间的资源分配时,出来成绩表现这项标准外,更应重视整体均衡发展的更上层目标。

基模六:

共同悲剧

症状:

许多个体基于各部需求,共同使用一项很充裕、但有限的资源。

起初产生“增强环路”使成长越来越快,但后来边际效应出现,且越努力,成长愈慢,资源也会告罄。

处理策略:

透过教育、自我管制以及同侪的压力,或透过一个最好由参与者共同设计的正式调节机制,以管理共同的资源。

基模七:

饮鸩止渴

症状:

一个对策短期内有效,长期而言,会产生越来越严重的后遗症,使问题更加恶化,可能会益发以来此短期对策,难以自拔。

处理策略:

眼光凝聚在长期焦点,如果可能的话,完全摒弃那种短期对策。

基模八:

成长与投资不足

症状:

如果公司或个人的成长接近上限时,可以投资在“产能”的扩充上,再创未来。

但大部分的做法是将目标或绩效标准降低,来使投资不足“合理化”,可能使成长逆转。

处理策略:

如果确实有成长潜能,应在需求之前尽速扩充产能。

坚持远景,特别是关键绩效标准的衡量,和仔细评估产能是否足够支持未来潜在的需求。

如果成长已经开始减缓,则切忌再努力推动成长环,应致力于扩充产能并减缓成长的速度。

三、学校发展战略规划的体系

(一)学校发展战略规划的模式

1.上海模式

评审要目:

(1)校长办学思想与办学目标:

办学观、质量观、学生观。

(2)实施素质教育实验项目:

先进性、科学性、可行性。

(3)德育:

目标、机制、实效。

(4)教学内容与课程方案:

科学、充分、适切、灵活性。

(5)学校自主办学与内部管理:

依法办学、机构设置、规章制度、岗位设置。

(6)学校教育教学管理:

体现共性与个性结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7)师资队伍建设:

骨干教师、青年教师、中层干部培养与管理。

(8)办学条件与设备:

充分性、高效性、集约性。

2.中英甘肃基础教育项目模式

学校发展计划文本:

(1)学校办学理念、校训、校风及办学特色;

(2)社区概况及变化;

(3)学校概况及变化;

(4)学校现有发展水平评估;

(5)学校发展展望;

(6)本学年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

(7)本学年目标与活动;

(8)学校周历表;

(9)校长工作行动计划表;

(10)学校各部门工作行动计划表;

(11)教职工工作行动计划表。

3.品牌发展模式

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团,或是它们的相互组合,用以识别某个消费者或某群消费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相区别。

——菲利普·科特勒

品牌是一个复合概念,它由品牌的外部标记、品牌识别、品牌联想、品牌形象等内容构成。

国际公认的品牌有六层具体的涵义:

即属性——表达产品的特定属性;利益——给购买者带来的物质、精神上的利益;价值——应体现制造商的某些价值感;文化——品牌附加及象征的文化;个性——和人一样,品牌应传达出差异化的个性;使用者——它应体现购买或使用这种产品的那一种消费者且与消费者的特有关系。

——王永龙

品牌学校:

在创建、发展过程中逐步积淀下来的凝聚在学校名称中的、体现学校教育服务水平的社会认可与美誉程度高的学校。

“品”指学校发展的品质,表现为学校发展的优势内涵;“牌”指的是学校的公众形象,被媒体及公众接受的程度。

品牌学校必然包含四要素:

1.教育工作;2.教育质量;3.办学特色;4.社会对学校的认可和赞誉。

——孙向阳

品牌发展的五项修炼:

第一项修炼:

准确的品牌定位

(1)首席定位;

(2)理念定位;

(3)文化定位;

(4)空挡定位;

(5)比附定位。

第二项修炼:

科学的品牌策划

寻找品牌学校的支撑性理论

设定品牌学校的奋斗目标

确立品牌学校的办学特色

发掘品牌学校独特的闪光点

设计品牌学校的公众形象

塑造品牌学校的良好形象

第三项修炼:

稳定的品牌内涵发展

办学理念是学校内涵发展的航标

优秀师资队伍是品牌学校的根本

校长的个人品牌是品牌学校的推力

优化的学校课程是品牌学校的标志

良好的公共关系是品牌学校的基础

优秀的校园文化是品牌学校的灵魂

学校内涵发展的核心动力在于教育科研

第四项修炼:

精心的品牌经营与维护

品牌要注意营销

提升教育质量

提升品牌地位

不断创新

强化管理

增强安全意识

维护好学校品牌的名称和标志

第五项修炼:

出色的品牌创新

(1)创新办学理念,推进品牌拓展

(2)创新铸就特色,特色成就品牌

(3)创新学校文化

(4)在管理创新中提升学校品牌。

4.战略定位模式

科特勒提出的STP战略营销模式,即市场细分(Segmentation)、目标市场选择(Targeting)和定位(Positioning)。

戴维尼的“超级竞争”:

持续优势是不存在的,只有打破现状才能获得一系列短暂优势,因此,长期的成功需要动态战略,不断地去创造、毁灭又再造短期优势。

波特的定位理论:

(1)定位是战略的核心;

(2)战略定位就是追求与众不同并需要做出取舍以形成一致性的经营方向(即“配称”);(3)反对为了增长而拓展产品线使定位变得模糊。

战略分析——了解组织所处的环境和相对竞争地位;

战略选择——战略制定、评价和选择;

战略实施——采取措施发挥战略作用;

战略评价和调整———检验战略的有效性。

(二)学校发展战略规划的内容

1.学校发展的战略定位;

2.学校的教育哲学和理念设计;

3.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4.学校优先发展项目;

5.学校德育建设;

6.学校课程体系建设;

7.学校教学特色建设;

8.基于学校发展的教师成长;

9.基于学校发展的教育科研;

10.创新的学校管理。

四、学校发展的战略定位

所谓定位,即寻找学校发展的方向和路径。

任何一所学校的发展,必须基于自身的现实、周围的环境、未来的趋向来确定自身的位置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和路径。

学校战略定位的策略:

(1)首席定位:

成都七中

(2)理念定位

渝中区中华路小学

(3)文化定位

草堂小学、茶园新城中学、人和街小学

(4)空挡定位:

棕北中学

(5)比附定位:

做名校的分校

(6)特色定位

精一民族小学

(7)关键定位

洋思中学

定位三部曲:

(一)校情分析

1.问题树分析法(P.130)

2.SWOT分析法(p.134)

3.德尔菲法(p.137)

(二)市场细分

1.人无我有的是什么?

2.人有我优的是什么?

3.我的局限是什么?

4.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5.我发展的可能在哪里?

(三)寻找杠杆解

1.学校问题情境推演;

2.分析学校发展问题最为重要的原因;

3.对原因进行验证;

4.依据市场细分,以此推演学校发展环路;

5.不合适,再进行校情分析和市场细分;

6.发现杠杆解。

五、学校的教育哲学和理念设计

(一)什么是学校的教育哲学?

雅斯贝尔斯:

“教育必须有信仰,没有信仰就不能成其为教育”,“教育不能没有虔敬之心,否则最多只是一种劝学的态度。

对终极价值和绝对真理的虔敬是一切教育的本质,缺少对‘绝对’的热情,人就不能生存,或者人就活得不像一个人,一切就变得没有意义。

”。

所有学校问题,最终都是哲学性的。

为何教,教什么,学校发展的理想追求,培养学生的价值取向,都受哲学思维的影响,最后都与教育哲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不重视学校的教育哲学,学校发展就缺乏系统性、连贯性和一致性。

学校教育哲学是从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规范维度对学校教育的系统反思,主要包括对“学校的终极意义”和“意义如何为真”的追问,以及在对这两个问题审视基础上的教育观念转变和教育行为跟进。

社会、人本等维度构成了学校教育哲学观的本体论检视维度;天启、权威、直觉、理性、经验等五种知识获得方式构成了学校教育哲学观的认识论检视维度;教育信奉的一致性、强度与稳定性等特征构成了学校教育哲学观规范层面的检视维度。

——杨晓峰

学校教育哲学的特征:

1.稳定性;2.实践性;3.内隐性;4.复杂性。

(2)什么是学校的核心理念?

理念-理想---什么是好的

理念-信念---什么是真的

学校办学理念---学校校训

学校办学理念---学校校风---学校教风、学校学风

(三)教育哲学和核心理念的关系

1.教育哲学就是学校的核心理念;

2.教育哲学是比核心理念更高层级的思想;

3.教育哲学和核心理念相互交叉,其核心是相同的。

(四)学校教育哲学和理念设计的内容

学校的使命(mission)

学校究竟为什么而存在?

学校的愿景(vision)

未来的学校是一个什么样子?

学校的发展目标(aim)

在未来发展之后,学校各个方面的工作所达成的目标:

(1)规划完成之后,学校是什么样子?

(2)规划完成之后,学生在这所学校毕业会是什么样子?

(3)规划完成后,在这所学校的教师是什么样子?

六、学校优先发展项目设计

优先发展项目与学校特色

特色就是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色彩、风格等。

所谓学校特色,就是“办学主体可以追求逐步实现的学校工作某一方面特别优于其他方面,也特别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的稳定的品质。

“独特、优质、稳定”是学校办学特色的内在标准。

学校办学特色的四个层次:

1.项目特色;2.教学特色;3.课程特色;4.理念特色。

学校优先发展项目要为学校尽快形成特色服务,但也可能为长远发展埋下伏笔。

7、学校德育建设

(一)为什么要做德育建设?

(二)学校德育建设的内容:

1.学校德育目标

2.学校品德课程

3.学校班队(团)活动

4.学校德育主题实践活动

5.学校德育基地建设

6.国旗下的讲话

7.学生行为规范建设

张家港第二中学的责任文化

1.营造责任环境;

2.完善学校责任制度;

3.丰富学校责任活动

(1)以习惯为抓手,凸显责任要求;

(2)以活动为载体,拓展责任外延;

(3)以感悟为突破,深化责任体验;

(4)以榜样为内涵,诠释责任内涵。

张家港第二中学的责任文化

1.校园文化,以责任为核心;

2.行政领导:

责任名片,责任田

3.教师:

责任课堂

4.学生:

四负责,四学会(以对家庭负责为起点,学会孝敬;以对学习负责为基本点,学会求知;以对集体负责为凝聚点,学会关心;以对社会负责为制高点,学会报答)

5.学生:

责任卡

6.行动:

一句话说责任;

7.校本课程:

《静水深流——撒播责任的种子》

八、学校课程体系建设

(一)为什么要做学校课程建设?

(二)学校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

1.学校课程体系建设;

人和街小学课程体系

谢家湾小学课程体系

华阳小学课程体系

北京十一学校课程体系建设

39中课程体系

2.国家课程校本化建设;

3.校本课程开发。

八、学校教学特色建设

为什么要建设教学特色?

人和街的和声课堂;

中华路的民主课堂;

十、基于学校发展的教师成长

学校发展与教师成长

基于学校发展的教师成长需要做的工作:

1.分析学校发展需求;

2.学校发展给不同发展成长状态的教师带来的机会;

3.确立教师专业发展的层级目标;

4.推动教师做个人的教师专业发展规划;

5.鼓励教师展开基于学校发展需求的教育科研;

6.评估教师发展的实效性。

十一、基于学校发展的科研体系

科研是学校发展的发动机;

基于学校发展的学校科研体系:

1.基于学校发展的科研制度;

2.基于学校发展的科研课题;

3.基于学校发展的有效科研行动;

4.基于学校发展的科研评估;

5.基于学校发展的科研激励。

十二、教育学校发展的管理创新

(一)A3管理

运用工具:

A3纸

在一页A3纸上包括以下要素:

标题——问题、主旨(议题)或事件;

所有人/日期——问题归哪个人负责及最新修改日期;

背景——介绍业务背景和此问题的重要性;

当前情况——描述当前所了解的情况;

目的/目标——确定期望获得的结果;

分析——分析现状和期望结果之间的差距或达到目标的一些整改措施或对策;

建议和对策——提议处理问题、缩小差距或达到目标的一些整改措施或对策;

计划——行动计划,包括谁来做,做什么,什么时间做;

跟踪——建立跟踪/学习流程,并计划遗留问题的解决。

A3管理的价值:

1.问题高度浓缩,必须切中问题的要害;

2.措施必须具体、简洁,能够针对问题;

3.监督和整改措施到位;

4.便于培养中层成为一个有效的领导者。

(二)精益管理

精益思想:

与浪费针锋相对;

精确地定义价值;

识别价值流并制定价值流图;

让没有浪费环节的价值流真正流动起来;

让用户拉动价值流;

追求尽善尽美。

精益思想的5个基本观念:

价值观:

服务的价值只能由最终用户来确定;

价值流:

从原材料到成品浮于价值的全部活动,按照最终用户的立场寻求全过程的整体最佳;

流动:

使创造价值的各个活动能够步骤流动起来,所有的停滞都是浪费;

拉动:

按用户需要来动生成,而不是把用户不太想要的服务强推给用户,保证用户在要求的时间得到产品;

尽善尽美:

用户满意、无差错服务、企业自身的持续改进。

精益流程要考虑的7个问题:

1.为什么要做这项工作?

做这项工作对客户是否有价值?

2.做这项工作,我们要达到什么目标?

3.做这项工作有一个流程吗?

4.当前工作流程合理吗?

有效率吗?

是否达到目标整体最优?

5.怎么做才最有效率?

6.哪些是影响效率的因素或环节?

7.如何清除不增值、冗余、无效率的环节?

精益管理5S:

整理(Seiri);

整顿(Seiton);

清扫(Seiso);

清洁(Seiketsu);

素养(Shitsuke)。

(三)文化管理

文化管理就是从文化的高度来管理学校,以文化为基础,强调人的能动作用,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