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唯亭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10167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州工业园区唯亭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苏州工业园区唯亭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苏州工业园区唯亭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苏州工业园区唯亭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苏州工业园区唯亭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州工业园区唯亭镇.docx

《苏州工业园区唯亭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工业园区唯亭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州工业园区唯亭镇.docx

苏州工业园区唯亭镇

苏州工业园区唯亭镇

悬珠动迁小区工程

编制人:

审核人:

编制日期:

编制单位:

苏州工业园区兴盛建设有限公司

编制依据………………………………………………………3

工程概况………………………………………………………3

施工部署………………………………………………………4

施工工艺………………………………………………………6

质量控制措施………………………………………………12

安全技术文明施工措施……………………………………13

苏州工业园区唯亭镇悬珠动迁小区工程

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苏州工业园区唯亭镇悬珠动迁小区一期四标施工图纸

现行的行业规范、标准、规程、法规、图集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

《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95

《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104-97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03

《优质建筑工程质量评价标准》DGJ32/T04-2004(江苏省地方)

《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标准》DGJ32/J16-2005(江苏省地方)

二、工程概况

苏州工业园区唯亭镇悬珠动迁小区是由唯亭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资新建的住宅小区工程,工程地处阳澄湖大道与夷亭路交叉口。

本次施工范围包括G14~G21#高层住宅(11~23层)、商铺一及商铺二、2#地下汽车库、大门及室外总体工程,总建筑面积约88000平方米。

其中G14#楼及G15#楼23层、G16#楼11层、G17#楼11层、G18#楼及G20#楼13层、G19#楼18层、G21#楼17层、商铺一及商铺二为2层、大门为2层,2#地下车库为地下2层(按六级人防设计)。

G14~G21#住宅楼基础为桩筏基础,上部结构为框剪结构,除-1层、-2层自行车库及顶层住宅为非标准层外,其余各层均为标准层,标准层高2.9米。

大门为2层建筑,檐高8.6米(11.5米),基础为柱下独立基础,上部结构为框架结构,非标准层高。

商铺一及商铺二为2层建筑,檐高6.95米,基础为柱下独立基础,上部结构为框架结构,非标准层高。

2#地下车库平面形状为“E”型,为地下2层建筑(按六级人防设计),建筑面积为16629平方米,基础形式为柱下独立基础+止水板结构,主体结构为框剪结构。

本工程所有垫层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15,其他部位混凝土强度均为C30。

预应力管桩灌芯深度为15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内掺HEA微膨胀剂。

G14~G21#楼及2#地下车库地下室部分结构混凝土抗渗等级为P8。

厨房间、卫生间防水导墙采用吊模法与结构楼板同时浇筑;住宅楼及地下车库-2层及车库内水泵房墙板距离基础底板300mm高设置水平施工缝,居墙厚中部设置3*300宽止水钢板。

三、施工部署

因本工程施工工期较紧,混凝土施工队伍必须经过严格筛选,选择素质过硬,能打硬仗的施工队伍。

工程按施工组织要求分3个施工班组组织流水施工。

每班人数约在50人左右。

  

本工程采用苏州工业园区润建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生产的商品混凝土,泵送。

施工准备

材料准备:

本工程水泥采用PO42.5,所用的水泥应有质量证明文件,经现场抽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用于混凝土中的掺合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用于水泥中的火山灰质混合材料》和《用于水泥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的规定。

选用的掺合料,应使混凝土达到预定改善性能的要求或在满足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取代水泥。

其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其取代水泥的最大取代量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根据园区质监站质监交底要求混凝土生产过程中严厉禁止内掺矿粉)。

混凝土外加剂:

根据设计图纸明确要求并与外加剂生产厂家联系后,经设计单位确认,本工程外加剂掺量及种类如下:

外加剂选用武汉三源特种建材有限责任公司生产供应的SY-G膨胀抗裂剂和HEA微膨胀剂。

车库基础筏板:

SY-G膨胀抗裂剂掺量8%;车库墙板及顶板:

HEA微膨胀剂掺量8%;车库后浇带:

HEA微膨胀剂掺量10%。

骨料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要求:

本工程粗骨料采用公称粒径为5~31.5mm的碎石,针、片状颗粒含量≤15,含泥量≤1.0。

有机物含量及颗粒级配应满足规范要求;泵送混凝土用的碎石,不应大于输送管内径的1/3;卵石不应大于输送管内径的2/5;本工程自拌混凝土细骨料采用中砂,含泥量≤3%,不得含有其它杂物等,泵送混凝土用的细骨料,0.315mm筛孔的通过量不应少于15%,对0.16mm筛孔的通过量不应少于5%;泵送混凝土用的骨料还应符合泵车技术条件的要求。

混凝土拌制用水采用饮用自来水。

主要机具:

混凝土搅拌车6台、地泵1台,磅秤2台,平板振动器15台,插入式振动棒40根,尖锹、平锹、混凝土吊斗、贮料斗、木抹子、刮杠、胶皮水管、铁板、12~15寸活扳手等。

 

作业条件:

所有的原材料经检查,全部应符合设计配合比通知单所提出的要求。

根据原材料及设计配合比进行混凝土配合比检验,应满足坍落度(本工程混凝土施工时设计坍落度为120±20mm,入泵前坍落度每小时损失值不应大于30mm,坍落度总损失值不应大于60mm)、强度及耐久性等方面要求。

施工现场由专职计量员负责对每100立方米(不足100立方米仍按100立方米计)的混凝土进行坍落度定时抽查,当现场监理及现场施工科对混凝土坍落度的质量怀疑时进行随机抽查。

坍落度过大、坍落度过小不符合要求时,均退回原生产厂家进行二次搅拌、处理,且由材料员做好进、退场记录。

搅拌机及其配套的设备业经试运行、安全可靠。

同时配有专职技工,随时检修。

电源及配电系统符合要求,安全可靠。

需浇筑混凝土的工程部位已办理隐检手续、混凝土浇筑的申请单已经有关人员批准。

管理人员向作业班组进行配合比、操作规程和安全技术交底。

木模在混凝土浇筑前洒水湿润。

依据泵送浇筑作业方案,确定泵车型号、使用数量;搅拌运输车数量、行走路线、布置方式、浇筑程序、布料方法等。

浇筑混凝土必须的脚手架和马道已经搭设,经检查符合施工需要和安全要求。

混凝土搅拌站至浇筑地点的临时道路已经修筑,能确保运输道路畅通。

泵送操作人员经培训、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提前在模板上弹好混凝土上平标高线或控制线。

四、施工工艺

工艺流程:

混凝土搅拌→混凝土运输、泵送与布料→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振捣→混凝土养护

A、混凝土搅拌要求:

搅拌混凝土前,宜将搅拌筒充分润滑。

搅拌第一盘时,宜按配合比减少粗骨料用量。

在全部混凝土卸出之前不得再投入拌合料,更不得采取边出料边进料的方法进行搅拌。

混凝土搅拌、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水灰比,施工现场严禁向运输车内加水。

混凝土的搅拌时间不小于90s

B、混凝土运输:

混凝土运输车装料前应将拌筒内、车斗内的积水排净;

运输途中拌筒应保持3~5转/分的慢速转动。

混凝土应以最少的转载次数和最短时间,从搅拌地点运到浇灌地点。

C、混凝土泵送技术:

混凝土泵的布置应考虑下列条件:

混凝土泵设置处应场地平整、坚实,道路畅通,供料方便,距离浇筑地点近,便于配管,具有重车行走条件;混凝土泵应尽可能靠近浇筑地点,接近排水设施和供水,供电方便;混凝土输送管的固定,不得直接支承在钢筋、模板及预埋件上,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水平管宜每隔一定距离用支架、台垫、吊具等固定,以便排除堵管、装拆和清洗管道;垂直管宜用预埋件固定在墙和柱或楼板预留孔处,在墙及柱上每节管不得少于1个固定点,垂直管下端的弯管,不应作为上部管道的支撑点,宜设钢支撑承受垂直管重量;管道接头卡箍处不得漏浆;炎热季节施工时,要在混凝土输送管上遮盖湿罩布或湿草袋,以避免阳光照射,同时每隔一定的时间洒水湿润。

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给混凝土泵喂料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向泵喂料前,应中、高速旋转拌筒20~30s,使混凝土拌合物均匀,当拌筒停稳后,方可反转卸料;卸料应配合泵送均匀进行,且应使混凝土保持在集料斗内高度标志线以上;当遇特殊情况中断喂料作业时,应使拌筒保持慢速拌合混凝土;混凝土泵的进料斗上,应安置网筛并设专人监视喂料,以防粒径过大,骨料或杂物进入混凝土泵造成堵塞;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喂料完毕后,应及时清洗拌筒及溜槽等,并排尽积水;喂料作业应由本车驾驶员完成,严禁非驾驶人员操作。

混凝土泵启动后,应先泵送适量水(约1OL)以湿润混凝土泵的料斗、活塞及输送管的内壁等直接与混凝土接触部位。

泵送时,混凝土泵应处于慢速,匀速并随时可能反泵的状态。

泵送的速度应先慢,后加速。

同时,应观察混凝土泵的压力和各系统的工作情况,待各系统运转顺利,方可以正常速度进行泵送。

混凝土泵送应连续进行。

如必须中断时,其中断时不得超过搅拌至浇筑完毕所允许的延续时间。

泵送混凝土时,混凝土泵的活塞应尽可能保持在最大行程运转。

混凝土泵的水箱或活塞清洗室中应经常保持充满水。

经泵送水检查,确认混凝土泵和输送管中无杂物后,宜采用混凝土内除粗骨料外的其他成分相同配合比的水泥砂浆润滑混凝土泵和输送管内壁。

润滑用水泥砂浆应分散分料,不得集中浇筑在同一处。

泵送混凝土时,如输送管内吸入了空气,应立即反泵吸出混凝土至料斗中重新搅拌,排出空气后再泵送;在混凝土泵送过程中,若需接长3m以上(含3m)的输送管时,仍应预先用水或水泥砂浆,进行湿润和润滑内壁。

不得把拆下的输送管内的混凝土撒落在未浇筑的地方。

当混凝土泵出现压力升高且不稳定、油温升高、输送管明显振动等现象而泵送困难时,不得强行泵送,并应立即查明原因,采取措施排除。

可先用木槌敲击输送管弯管、锥形管等部位,并进行慢速泵送或反泵,防止堵塞。

混凝土泵送应连续进行。

如是有计划中断,应在预先确定的中断浇筑部位,停止泵送;且中断时间不宜超过1h。

混凝土泵送即将结束前,应准确计算尚需用的混凝土数量,并及时告知混凝土搅拌处。

废弃的混凝土和泵送终止时多余的混凝土,应按预先确定的处理方法和场所,及时进行妥善处理。

泵送完毕,应将混凝土泵和输送管清洗干净。

清洗混凝土泵时,布料设备的出口应朝安全方向,以防废浆高速飞出伤人。

D、混凝土浇筑:

施工缝的设置:

混凝土施工缝不应随意留置,其位置应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方案事先确定,确定施工缝的原则为:

尽可能留置在受剪力较小的部位,留置部位应便于施工。

施工缝的留置应符合规范规定。

施工缝的处理:

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已浇筑的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必须达到1.2MPa以上,在施工缝施工时,应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的石子以及软弱的混凝土层,同时还应加以凿毛,用水冲洗干净并充分湿润,一般不宜少于24h,残留在混凝土表面的积水应予清除。

并在施工缝处铺一层水泥浆或与混凝土内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

注意施工缝位置附近需弯钢筋时,要做到钢筋周围的混凝土不受松动和损坏。

钢筋上的油污、水泥砂浆及浮锈等杂物也应清除。

在浇筑前,水平施工缝先铺上10~15mm厚的水泥砂浆一层,其配合比与混凝土内的砂浆成分相同,并且在铺浆前将施工缝内的垃圾、浮浆、杂物清理干净。

从施工缝处开始继续浇筑时,要注意避免直接靠近缝边下料。

机械振捣前,宜向施工缝处逐渐推进。

混凝土的浇筑顺序及控制方法:

住宅楼梁、板应同时浇筑(地下车库内墙及框架柱第一次浇筑,楼层梁及楼层板第二次浇筑),浇筑方法应由一端开始用“赶浆法”,即先浇筑梁,根据梁高分层阶梯形浇筑,当达到板底位置时再与板的混凝土一起浇筑,随着阶梯形不断延伸,梁板混凝土浇筑连续向前进行。

楼梯段混凝土自下而上浇筑,先振实底板混凝土,达到踏步位置时再与踏步混凝土一起浇捣,不断连续向上推进,并随时用木抹子(或塑料抹子)将踏步上表面抹平。

混凝土结构标高控制:

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将结构标高用卷尺及水准仪由标高基准点引测至框架柱或剪力墙的钢筋上,离结构混凝土面500mm用红色或黄色油漆作标记,浇混凝土时,利用此标记,由泥工在各框架柱或剪力墙间拉线初步控制结构混凝土厚度,然后用水准仪精确复核,铁板收平。

泵送混凝土的浇筑顺序,采用输送管输送混凝土时,应由远而近浇筑;同一区域的混凝土,应先竖向结构后水平结构的顺序,分层连接浇筑。

本工程底板混凝土浇筑须配置二台混凝土泵车(一台固定泵、一台汽车泵),其中商铺一、商铺二及大门用汽车泵,其余都用固定泵进行浇筑。

每台泵车配混凝土振动器6台,振捣工人6人,瓦工6人,泵管拆安4人,普工6人。

在浇筑带前后分别布署二道,第一道在卸料点,解决上部振捣;第二道在坡角处,确保下部混凝土的振捣密实。

为防止混凝土堆积,先振卸料口部位,形成自然流淌坡度,然后全面振捣,其坡度应小于1:

3。

在斜面上各振捣点要严格控制振捣时间、移动间距和插入深度。

每个浇筑带配专人指挥振捣工作,防止漏振。

遇雨天浇筑混凝土时,先将集水坑、电梯井内的积水抽干再下混凝土,对于已浇筑完成的混凝土用薄膜覆盖避雨。

地下车库及住宅楼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前,混凝土运输车的数量按每台泵配备运输车6~8辆计,要求从装料、运输到泵送完成时间不超过1.5小时(冬季可延长到90min),这样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值才最小。

现场收料人员查验送货单来控制混凝土的运输、搅拌时间,混凝土运输超时或在浇筑完成前已超时的,为了确保混凝土坍落度符合要求,坚决要求退场重新搅拌。

插入式振动器使用要点:

混凝土浇筑作业时应根据施工方案要求,采取分层浇筑、顺序浇筑的方法进行,避免因分散、零星浇筑而导致的漏振现象发生。

作业时,要使振动棒自然沉入混凝土,不得用力猛插,宜垂直插入,并插到尚未初凝的下层混凝土中50~l00mm,以使上下层相互结合。

振动棒各插点间距应均匀,插点间距不应超过振动棒有效作用半径的1.25倍,最大不超过50mm。

振捣时,应“快插慢拔”。

振动棒在混凝土内振捣时间,每插点约20~30s,见到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水泥浆和外观均匀为止。

振捣时应将振动棒上下抽动50~l00mm,使混凝土振实均匀。

作业中要避免将振动棒触及钢筋、芯管及预埋件等,不得采取通过振动棒振动钢筋的方法来促使混凝土振实;作业时振动棒插入混凝土中的深度不应超过棒长的2/3~3/4,不宜将软管插入混凝土中,以防水泥浆侵蚀软管而损坏机件。

振动器不得在初凝的混凝土上及干硬的地面上试振。

作业完毕,应将电动机、软管、振动棒擦刷干净,按规定要求进行保养作业。

振动器应放在干燥处,不要堆压软管。

平板振动器使用要点:

平板振动器振捣混凝土,应使平板底面与混凝土全面接触,每一处振到混凝土表面泛浆,不再下沉后,即可缓缓向前移动,移动速度以能保证每一处混凝土振实泛浆为准。

移动时应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覆盖已振实部分的边缘。

在振的振动器不得放在已初凝的混凝土上。

振动器的引出电缆不能拉得过紧;禁止用电缆拖拉振动器;禁止用钢筋等金属物当绳来拖拉振动器。

混凝土测温: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G14及G15#楼基础筏板厚1200mm,G19#楼基础筏板厚900mm),混凝土内部热量较难散发,外部表面热量散发较快(在夜间及下雨更甚),内部和外部热胀冷缩过程相应会在混凝土表面产生拉应力。

温差大到一定程度,混凝土表面拉应力超过当时的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时,在混凝土表面会产生有害裂缝,有时甚至贯穿裂缝。

另外,混凝土硬化后随温度降低产生收缩,由于受到地基约束,会产生很大外约束力,当超过当时的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时,也会产生裂缝。

为了了解基础大体积混凝土内部由于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升降规律,掌握基础混凝土中心与表面、表面与大气温度间的温度变化情况,以便采取必要的措施(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另详)。

测温设备:

φ48*2.8短钢管、温度计、卷尺等。

测温前准备工作:

根据测温方案布置测温点;φ48*2.8短钢管底部采用3厚钢板封口,且钢管底部距离垫层面300mm;温度计齐备;测温记录表齐备。

测温阶段的要求:

自混凝土入模至浇捣完毕的三天期间内每隔二小时测温一次,以后每隔四小时测温一次。

十~十四天后可停止测温,或温度梯度<20度时,可停止测温。

每测温一次,应记录、计算每个测温点的升降值及温差值。

当混凝土中心温度差超过22度时,必须向现场施工管理人员报警。

当超过25℃时,现场施工方必须采取有效技术措施。

测温人员应坚守岗位,认真操作,加强责任心,并仔细作好记录。

测温点的布置:

地下车库底板根据后浇带分7块浇筑,此次测温也按照底板混凝土浇筑流程分7次进行(G14、G15、G19#楼底板一次性浇筑完成,测温点布置同步完成)。

为了进一步摸清每区混凝土水化热的大小,不同深度处温度场的变化及施工阶段早、中期的温度变化规律,以便有的放矢的在施工中采用相应的措施,确保底板工程质量及避免温控不力而产生的底板裂缝事故,需在各区混凝土浇筑前埋设一定数量的测温点,在混凝土养护过程中对温度变化进行测定,从而采取相应的养护措施,以指导施工。

应急措施:

密切监视混凝土内温度变化情况,当内外温差达到临界值时,及时报警,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在监视过程中及时绘制温度变化曲线,根据温度变化情况,酌情增加或减少保温材料或采取其他的养护措施,以信息化指导施工。

温控措施:

特选保温覆盖物如下:

普通塑料簿膜:

宽幅,厚度0.4mm,一层;`草袋二层。

覆盖时间:

塑料簿膜覆盖应及时,在混凝土浇捣过程中逐步覆盖先浇捣完部分,平整后即先铺设;铺完塑料簿后铺设草包:

需覆盖一层,另一层备用。

覆盖及掀草包方式:

覆盖时塑料簿膜幅与幅之间接缝处应有50mm重叠,每只草包之间应有100mm重叠;采用“一个坡度、薄层浇筑、循序推进、一次到顶”的浇捣方法。

测温技术资料:

测温结束后应及时整理原始记录。

出具二份测温报告(包括温度变化曲线)。

E、混凝土试块的制作及留置:

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其取样不少于一组。

现浇结构每一现浇楼层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其取样不少于一次。

每次取样至少留置一组标准试块。

对涉及混凝土结构安全的重要部位,应与监理工程师进行共同确定留置结构实体检验用同条件试块,一般每一个工程同一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在留置结构实体检验用同条件养护试块时,应根据混凝土量和结构重要性确定留置数量,一般不宜少于10组,且不应少于3组。

每一工作班拌制的冬期混凝土试块除正常规定组数留置外,还应增做两组与结构同条件养护试块,用于检验受冻前、后的强度。

混凝土强度检验用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养护和强度代表值应符合下列要求:

同条件养护试件所对应的结构构件或结构部位,由监理工程师(建设)、施工等各方共同选定。

对混凝土结构工程中的各混凝土强度等级,均应留置同条件养护试件。

同一强度等级的同条件养护试件,其留置的数量应根据混凝土工程量和重要性确定,不宜少于10组,且不应少于3组。

同条件养护试件拆模后,应放置在钢筋笼子中,间距100mm,挂于所代表的混凝土母体处,与母体混凝土结构采取相同的养护方法。

同条件养护试件应在达到等效养护龄期时进行强度试验。

等效养护龄期应根据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与在标准养护条件下28d龄期试件强度相等的原则确定。

等效养护龄期可取按日平均温度逐日累计达到600℃.d时对应的龄期,0℃及以下的龄期不计入;等效养护龄期不应小于14d,也不宜大于60d。

F、混凝土的养护:

本工程采用自然养护法:

楼板在混凝土终凝后,将其外露表面用麻袋加以覆盖,同时不断浇水,以保持覆盖物的充分湿润。

柱子在模板拆除后,直接浇水养护。

直接浇水养护时应保证混凝土表面湿润。

楼梯或其它部位,采用直接浇水养护,并保证混凝土表面湿润,一天不宜少于5次。

养护龄期,根据苏州市气候条件,在自然气温条件下,混凝土在灌筑后12小时左右开始进行养护。

普通混凝土养护龄期不应少于7天;对掺用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

安排专人专职进行混凝土养护工作。

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

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不得浇水。

混凝土养护用水应与拌制用水相同;

混凝土表面不便浇水或使用塑料布时,宜涂刷养护剂;

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应根据气候条件按有关要求采取控温措施。

五、质量控制措施

每一工作班正式称量前,应对计量设备进行零点校验。

运送混凝土的容器和管道,应不吸水、不漏浆。

容器和管道在最高气温超过40℃时,应有隔离措施。

混凝土拌合物运至浇筑地点时的温度,最高不宜超过35℃。

在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情况,当发现有变形、移位时,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凝结前修整完好。

在浇筑混凝土时,应制作供结构拆模、张拉、强度合格评定用的标准养护和与结构混凝土同条件养护的试件。

对于有预留洞、预埋件和钢筋密集的部位,应采取技术措施,确保顺利布料和振捣密实。

在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当发现混凝土有不密实等现象,应立即予以纠正。

水平结构的混凝土表面,应适时用木抹子磨平搓毛两遍以上,且最后一遍宜在混凝土收水时完成。

六、安全技术、文明施工措施

施工现场所有用电设备,除作保护接零外,必须在设备负荷线的首端处设置漏电保护装置。

架空线必须采用绝缘铜线或绝缘铝线。

每台用电设备应有各自专用的开关箱,必须实行“一机一闸”制,严禁用同一个开关电器直接控制二台及二台以上用电设备(含插座)。

开关箱中必须装设漏电保护器。

进入开关箱的电源线,严禁用插销连接。

各种电源导线严禁直接绑扎在金属架上。

需要夜间工作的塔式起重机,应设置正对工作面的投光灯。

塔身高于30m时,应在塔顶和臂架端部装设防撞红色信号灯。

分层施工的楼梯口和梯段边,必须安装临时护栏。

顶层楼梯口应随工程结构进度安装正式防护栏杆。

作业人员应从规定的通道上下,不得在阳台之间等非规定通道进行攀登,也不得任意利用吊车臂架等施工设备进行攀登。

上下梯子时,必须面向梯子,且不得手持器物。

浇筑离地2m以上独立柱、框架、过梁、雨篷和小平台时,应设操作平台,不得直接站在模板或支撑件上操作。

特殊情况下如无可靠的安全设施,必须系好安全带、扣好保险钩,井架设安全网。

机、电操作人员应体检合格,无妨碍作业的疾病和生理缺陷,并应经过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取得行业主管部门颁发的操作证,方可持证上岗。

在工作中操作人员和配合作业人员必须按规定穿戴劳动保护用品,长发应束紧不得外露,高处作业时必须系安全带。

机械上的各种安全防护装置及监测、指示、仪表、报警等自动报警、信号装置应完好齐全,有缺损时应及时修复。

安全防护装置不完整或已失效的机械不得使用。

电缆线应满足操作所需的长度,电缆线上不得堆压物品或让车辆挤压,严禁用电缆线拖拉或吊挂振动器。

作业后,应及时将机内、水箱内、管道内的存料、积水放尽,并应清洁保养机械,清理工作场地。

应选用低噪声或有消声降噪设备的混凝土施工机械。

混凝土搅拌开始前,应对搅拌机及配套机械进行无负荷试运转,检查运转正常,运输道路畅通,然后方可开机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