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41013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安徽省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安徽省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安徽省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安徽省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doc

《安徽省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doc

安徽省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

—基于1978-2011年数据

曹舰

巢湖学院经济管理与法学院安徽巢湖238000

摘要:

对外贸易是发动机,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安徽经济增长与对外贸易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安徽省1978-2011年间的社会生产总值(AHGDP)、进口(AHIM)、出口(AHEX)、进出口总额(AHIMEX)的数据,建立回归方程,对安徽省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计量分析,得出安徽省对外贸易与GDP增长具有显著地正相关性,并基于此基础上,给出一些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

对外贸易;经济增长;安徽省

一、有关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文献综述

(一)理论代表

长期以来,在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的理论研究中,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众说纷纭,为国内外学者所关注和争论,也形成了几种代表性的学说,主要有三种:

促进论(对外贸易促进了经济的增长)、阻碍论(对外贸易并没有促进经济增长或起阻碍作用)和折衷论(对外贸易不一定必然对经济增长有益)。

促进论的代表有亚丹·斯密(AdamSmith,1776)的“剩余产品出路(Ventforsurplus)”学说,大卫·李嘉图(DavidRicardo,1817)的比较优势理论,俄林(B.Ohlin,1993)的要素禀赋理论,凯恩斯(1936)的“对外贸易乘数”理论,罗伯特逊(Roberton,1938)和洛克斯(Nurkse,1953)的“经济增长的发动机(EngineforGrowth)”,克鲁格曼(PaulKrugman,1979)的产业内贸易理论,罗莫(Romer,1988)等的“内生增长”理论;阻碍论的代表有劳尔·普罗维斯(RaulPrebisch,1959)的“中心-外围”论,巴格瓦蒂(Bhagwati,1987)的“贫困化增长”模型;折衷论的代表有克拉维斯(I.BKravis,1970)的贸易“侍女(Handmaiden)”论,认为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助推器,而不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二)研究状况

国外:

有的学者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结论,认为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具有推动作用(exportleadgrowth,ELG)。

Balassa(1978)利用11个工业化国家在1960-1973年期间的数据,运用秩相关检验分析了实际GDP平均增长与实际出口平均增长之间的关系,得出ELG的结论。

Dollar(1992)运用OLS方法分析了92个国家1976-1985年期间的数据,McNab和Moore(1998)运用三阶段OLS方法分析了41个发展中国家1963-1973年和1973-1985年两个时期的数据,都得出了出口促进经济增长的结论。

但是,一些学者采用时间序列数据或面板数据的实证结果否定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观点,如Taylor(1993)、Mccombie和Tirlwall(1999)等人的研究,得出对外贸易并没有促进经济增长的结论。

国内:

国内学者对此问题的研究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主要采用时间序列数据分析并分析我国经济增长与贸易的关系。

王坤(2004)运用协整分析,利用我国1978-2002年度的经济数据对我国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

我国的经济增长和对外贸易之间存在着互为因果关系,无论长期还是短期,我国进口增长都是GDP增长的Granger原因。

李晶(2005)根据1978-2003年我国出口、进口和国民生产总值的数据,利用协整和因果关系检验等计量方法,对三者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三者之间寻在长期稳定的关系,并认为进口、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进口和出口共同对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其中出口对GDP的增长具有更强的促进作用。

陈东平(2001)通过扩展费徳模型,探讨了进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结果表明:

进出口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确存在很高的相关关系。

刘晓鹏(2001)从对外贸易与GDP增长率的相关性入手,通过对我国1980-1998年有关数据进行计量分析,揭示了我国进口对我国国民经济增长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出口与我国经济增长存在弱相关性。

(三)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的实证研究的方法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的实证研究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一是利用跨国(地区)横截面数据对外贸与经济增长等变量进行OLS,如Balassa(1978,1984)、Tyler(1981)等。

二是利用单个国家(地区)的时间序列数据对外贸与经济增长等变量进行协整检验、因果关系分析等,如Ghatka(1998)、沈程翔(1999)等。

三是利用跨国(地区)的横断面和时间序列数据组成的面板数据进行研究,如Bleaney(1997)、Harrison(1996)等。

二、安徽省经济增长与对外贸易现状分析

(一)安徽省对外贸易整体状况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安徽省作为中部地区的“腰部”,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同时,对外贸易体制随着经济的发展也在不断变革,对外贸易额也大幅度增长。

1978年,安徽省的GDP为662558.1万美元,到2011年已增长至23394903万美元,年平均增幅达到11.41个百分点;1978年安徽省对外贸易额为1062万美元,到2011年增长至3134000万美元,增幅达到27.39个百分点。

1978年进出口总额占GDP的0.16%,到2011年增长至13.40%。

图1:

安徽省1978-2011年GDP与对外贸易增长图(不变价)

数据来源:

根据1991-1999年、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1年《安徽省统计年鉴》中相关数据分析整理

图2:

安徽省对外贸易额占GDP比重

资料来源:

根据1978-1999年、2000、2005、2010和2011年《安徽省》中相关数据分析整理

1.我省对外贸易的发展态势十分强劲,规模也迅速扩大,但是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

2003年以来,安徽省对外贸易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实现了三年翻一番,年增长接近30%。

但是,安徽省的出口产品多属于加工程度低、附加值低、出口竞争力差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科技含量不高,且以“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为主,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较弱。

2011年,安徽省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为29.3亿美元,占同年出口总额的17.15%,比上一年增长41.6%;2010年安徽身的高兴技术产品出口额为20.1亿美元,占同年出口总额的16.18%,比上一年增长34.3%。

可见,安徽省的高新技术的出口增长速度很快,但是总的来说,其出口额占安徽省出口总额的比例不高,高新技术的出口对安徽省外贸的出口贡献不大。

2.我省的出口市场现状

当前,我省的主要出口市场的为欧盟、美国、日本、东盟和韩国,出市场相对集中,其中,欧盟、美国和日本是我省的前三大贸易地区。

2011年,安徽省对欧盟、日本和美国的出口总额达到67亿美元,占同年我省出口总额的21.38%。

出口市场的过于集中,使得出口企业容易受到进口国和军事等因素的变化影响,不利于企业规避风险,也容易引起出口商的内部竞争和低价倾销,使安徽省的外贸出口面临着较大的不确定性。

此外,巴西也开始成为我省第五大出口贸易市场。

3.与我国中部地区相比,我省的出口地位有所下降。

2011年,我省进出口总额分别少于湖北22.7亿美元、河南13亿美元、江西2.2亿美元,居中部第四位,与上年相比后退2位。

其中,出口分别少于江西48亿美元、湖北23.6亿美元、河南21.6亿美元,居中部第四位,与上年相比后退1位。

图1:

安徽省与中部地区的进出口贸易相比较

4.出口贸易方式发展滞后。

我省的出口方式一直为一般贸易,加工贸易的起步晚,发展滞后。

2011年我省一般贸易总额124.1亿美元,占全年出口总额72.66%,同年加工贸易贸易总额为42.4亿美元,占全年出口总额的24.8%;2010年我省一般贸易为93亿美元,占全年出口总额的74.9%,加工贸易额为27.5亿美元,占全年出口总额的22.1%。

由此可知,安徽加工贸易发展相对滞后。

并且,在安徽省的加工贸易出口中,外商投资企业所占比重较大,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两头在外”的境外加工贸易企业,附加值低,缺乏高端产品加工能力。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安徽产业结构和出口结构的调整以及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二)安徽省对外贸易竞争力现状

外贸竞争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可贸易的本国产品、产业以及从事贸易的企业在向本国开放的外国市场上所具有的开拓,占据其市场并以此获得利润的能力。

贸易竞争指数又称TC指数,它可以反映特定产业或特定产品外贸出口竞争力的强弱。

其值在-1至1之间,越接近于1,则表示该产品或产业的出口竞争力越强,反之,则越弱。

若其值为负,则表示该产品为净进口。

其公式为:

TC=(EX-IM)/EXIM,其中:

EX表示出口,IM表示进口,EXIM表示进出口总额。

图2:

安徽省1978-2011年TC指数

由安徽省TC指数曲线图可知,1978—2011安徽省的对外贸易竞争力一直呈下降趋势,下降趋势很明显,下降幅度也很大,TC指数由1990年的0.78,下降到2010年的0.023。

(三)安徽省对外贸易依存度

对外贸易依存度又称为对外贸易系数,是指一国的进出口总额占该国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其中,进口总额占GNP或GDP的比重称为进口依存度,出口总额占GNP或GDP的比重称为出口依存度。

对外贸易依存度反映一国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是衡量一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重要指标。

图:

1978-2011年安徽省进口依存度、出口依存度和对外贸易依存度曲线图

由1978-2011年安徽省经济对进出口的贸易依存度折线图可知,安徽省GDP与IM、EX、IMEX基本呈正相关的关系,并且安徽省的进出口贸易依存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在1989年、1999年及2009年由下降趋势。

进口贸易依存度明显低于出口贸易依存度,形势也不容乐观,其最大值为2007年7.4%,可见,安徽省的进口对GDP贡献相对很小。

因此,安徽省应该调整对外贸易战略和政策,进一步加强进口贸易不能一味追求出口贸易而忽视了进口贸易的作用。

三、模型建立与数据来源

(一)模型建立

1、安徽省经济增长与进口总额、出口总额关系

为了考察安徽省进口总额、出口总额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现在建立一个二元回归模型,以安徽省地区生产总值作为因变量,以GDP表示,进口总额与出口总额为自变量,分别以IM与EX表示。

MODEL1:

GDP=A+BIM+CEX

其中A为常数项,B和C为系数。

2、安徽省经济增长与进出口总额的关系

为了考察安徽省对外贸易总额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现在建立一个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以安徽省地区生产总值为因变量,以GDP表示,对外贸易总额为自变量,以IMEX表示。

MODEL2:

GDP=D+EIMEX

其中D为常数项,E为系数。

(二)数据来源与处理

本文的数据采用1978—2011年安徽省国内生产总值与进口贸易总额、出口贸易额和对外贸易总额数据。

以国内生产总值(AHGDP)来衡量经济增长,AHGDP是按照当年市场价格计算的,以出口贸易总额(AHEX)、进口贸易总额(AHIM)和对外贸易总额(AHIMEX)反应对外贸易情况。

采用的数据来源于1991—1999年、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1年的《安徽统计年鉴》,并进行了一些必要的不变价转换处理。

表1:

安徽省1978—2011年GDP与对外贸易额

年份

AHGDP1

平均汇价

AHGD(转换成万美元)

AHIM

AHEX

AHIMEX

1978

1139600

172

662558.1

0

1062

1062

1979

1273100

155

821354.8

0

2782

278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