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污染结课论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10084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60.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环境污染结课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水环境污染结课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水环境污染结课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水环境污染结课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水环境污染结课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环境污染结课论文.docx

《水环境污染结课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环境污染结课论文.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环境污染结课论文.docx

水环境污染结课论文

 

中国水质安全现状

 

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

班级:

给排水班

姓名:

学号:

 

中国水质安全现状

摘要: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水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从水质安全的角度评价了我国水质安全的现状,探讨了影响水质安全的主要问题,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并就中国水质安全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

水质安全水质标准现状存在问题对策

1前言

随着水资源短缺的日益严重和水环境污染的加剧,我国水质安全已经受到严重威胁。

我国水质安全既关系到全国人民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又涉及到城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直接关系到投资环境质量和国际声誉。

所以提高我国水质安全势在必行。

2中国水质安全现状

2.1水源水污染严重

我国水污染十分严重,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在2012年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报告指出,我国水源地水质状况不容乐观,据环境保护部2011年对地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状况调查显示,约35.7亿立方米水源水质不达标,占总供水量的11.4%。

2.2水质指标

总体状况尚可,但各城市、各供水企业、各供水厂和不同季节之间存在很大差别。

各项指标平均总合可格率仅为89%。

浑浊度、余氯、细菌和大肠杆菌合格率略高于以上指标合格率。

各类水司几乎没有达到建设部制定的“城市供水行业2000年技术进步发展规划”所提出的4类水质目标,且差距很大。

2.3我国介水性疾病发生与流行现状

饮用受污染又未经净化的水,会导致胃炎、皮肤病、内分泌紊乱、肾结石、肝炎、心血管疾病甚至癌症等多种疾病。

WHO调查结果显示:

全世界80%的疾病是因饮用被污染的水造成的,由于饮用水的不良水质导致消化道疾病、传染病、皮肤病、糖尿病、癌症、胆结石、心血管疾病多达50种以上。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研究表明,饮用水中的污染物尤其是有机物暴露与慢性疾病显著相关,尤其是肝癌、胃癌等消化道肿瘤。

3主要存在的问题

3.1水资源禀赋条件并不优越,水资源问题复杂多样

全国多年平均年降水量61775亿m3,折合降水深为650mm,年地表水资源量为27388亿m3,水资源总量28412亿m3,单位国土面积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的83%。

全国人均占有水资源量约为2100m3,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28%;耕地亩均占有水资源量1400m3左右,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水资源分布与土地资源和生产力布局不相匹配。

总体上水资源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山区多、平原少。

北方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4%,人口占46%,耕地占60%,GDP占45%,但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19%。

其中,黄河、淮河、海河3个水资源一级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15%,耕地占35%,人口占35%,GDP占33%,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7%,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446m3,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相互制约影响

突出,影响协调发展的不利因素多。

3.2水处理工艺落后、供水管理不善.

水处理工艺落后、供水管理不善使饮用水安全隐患问题越来越突出传统的水处理工艺对降低浑浊度,去除水中悬浮物有较好的净化消毒作用,但对目前以有机污染为主的污染,则不能彻底去除,如有机污染物、农药、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和藻毒素。

3.3消毒副产物

消毒副产物产生新的污染,对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常用的饮用水消毒的方法主要有氯化消毒、二氧化氯消毒、紫外线消毒和臭氧消毒。

至今文献所报道的消毒副产物约有600~700种。

特别是氯化消毒副产物(CDBPs)对健康的影响便成为众多研究者的主要研究课题。

3.4洪涝灾害水源污染

洪涝灾害水源污染是灾害期间传染病疫情上升的主要原因我国是各种自然灾害的高发地区,尤以洪涝灾害发生频繁。

由于洪涝灾害的发生,引起饮用水源污染,供水和消毒设施被不同程度破坏,净化消毒药剂供应不足,燃料来源困难,无法供应安全卫生饮用水,有时候灾民甚至不得不饮用受污染的水等。

曾光等针对1998年特大洪涝灾害中湖北省传染病发病情况进行研究,发现因洪涝灾害影响,1998年、1999年传染病总发病率均高于1993—1997年的平均水平,发病率上升的有霍乱和伤寒。

班海群等分析表明,近20年来,洪涝灾害后疾病谱系的分布构成和疾病发病率升高,洪涝灾害后发病率上升的病种主要是与水密切相关的各种常见疾病和肠道传染病,如腹泻、痢疾、霍乱、伤寒等。

4对策

4.1提高我国水质标准

我国现行的《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标准》(GB5749-85),是从1986年开始执行的。

该标准与WHO、美国、日本、欧盟国家和欧共体的标准相比较,项目少、指标值差,难以与国际标准接轨,已经不能满足对生活饮用水水质安全的保障要求,对其进行修订并颁布更严格的标准已经是必然的趋势。

但由于管理体制和技术等原因,新的国家水质标准到目前仍然没有颁布。

作为过渡,国家卫生部于2001年6月7日,以卫法监发[2001]161号文件的形式,

印发了《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简称“水质规范”),并要求有关部门和单位在2001年9月1日执行。

新的“水质规范”较GB5749-85,项目多、指标值严格,接近或达到了WHO、美国、日本和欧盟国家标准的水平。

新的“水质规范”分为常规检验项目和非常规检验项目。

常规检验项目有34项,非常规检验项目有62项,共计96项。

新的“水质规范”的特点:

①对以浑浊度为代表的感官性状指标和大肠杆菌为代表的细菌学指标提出了严格的限值,浊度≤1NTU,总大肠杆菌和粪大肠菌100mL水样不得检出。

②在化学性状指标中增加耗氧量,并规定CODMn≤3mg/L。

③在非常规检验项目中增加了7项重金属等毒理学指标。

④更为突出的是在非常规检验项目中增加了48项有机污染物毒理学指标。

⑤重视对消毒副产物的控制,除了在常规检验项目中规定了2项消毒副产物指标外,又在非常规检验项目中增加了4项指标。

新的“水质规范”对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也做了严格的限定

4.2加强监测

国家发言要继续加强和改进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工作。

到2015年,要求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具备监测能力,对集中式供水消毒和水质自检、二次供水设施定期清洗消毒,学校和公共场所供水等重点环节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全面落实饮水安全主体责任,全力推进水质达标,着力加强农村饮用水卫生监督工作,建立健全基层监督队伍和工作机制,发挥好卫生监督协管服务作用,提高农村饮用水卫生安全保障水平。

在城乡开发建设中要做好总体规划,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有序开发;加强生活污水、工业、农业污水排放管理,杜绝人为的水源水污染现象发生。

完善饮水净化消毒设施,建立制水卫生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把好输水管材质量关,推广新型管材,选择防污染、耐腐蚀、安全、卫生的管道材料,及时更换陈旧管线,按时清洗储水设施,防止二次污染。

加大力度开展饮水水质监测和介水疾病监测预警网络建设,扩大饮水水质监测覆盖面和监测部门检测能力建设,加快介水疾病监测预警网络建设,降低介水性疾病的发生率。

4.3加强水健康宣教,提高卫生意识

农村卫生监督和疾病控制的薄弱点是农民的饮用水卫生意识比较淡薄。

加大农村自来水普及力度,加强卫生宣教,是预防介水性疾病流行的重要措施。

尤其在洪涝灾害中期和灾后恢复期,保护饮用水源和及时正确的饮用水消毒处理措施,是控制灾区人群传染病流行,实现“大灾之后无大疫”目标的最有力手段之一。

4.4建立水安全管理信息系统

如何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借鉴国外经验,关键是建立水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实行水文、水利、水环境三位一体的管理系统,并致力于水资源定价、水利投资等制度改革。

该管理系统的目标是确保人类系统、社会经济系统和环境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对该系统可持续发展(安全性)的界定有两个基本准则:

其有效供给不能超过水资源的可持续供应量,即以不破坏水环境的生态平衡为约束;水质不应随时间下降。

系统安全性的界定应建立在科学的水文、水土、气象、环境污染监测与流域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以流域为单元核定,建立流域安全用水指标、开发度指标等。

在宏观层次上,加强中央统一管理,并明确划分地方权利的流域管理系统对于一体化的水资源和污染控制管理是必需的;强化水资源和污染控制法律规章的执法力度。

在中观层次上,基于环境承载力,国家或地方管理机构负责建立水域安全利用指标,制定开发利用的长期规划;改变传统的水供给管理模式为竞争型水需求管理模式,以提高用水效率,包括水资源补偿性使用、发放可交易的取水许可证、调整水价和排污费等。

在微观层次上,建立用水审计制度,制定工、农业和城镇生

活用水标准,推行清洁生产,提高污水处理率,鼓励节水技术、方法的应用和创新。

5展望

饮用水安全问题是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和健康的头等大事,在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下,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大水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加快城市供水设施的建设和技术改造,强化实施对供水单位的取水、制水、供水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加强卫生部门监测能力建设,针对不同原因引起的饮用水安全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控制,我国生活饮用水安全卫生问题将逐步得到改善。

6参考文献

[1]丁海燕.连云港饮用水水质与市区人群健康的关系及改善措施[J].当代生态农业,2012,18(Z1):

107-112.

[2]傅金祥.生活饮用水二次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研究:

[学位论文].哈尔滨:

哈尔滨工业大学,2000

[3]傅金祥.居住区生活饮用水二次污染防治对策研究.给水排水,

1998,24(7):

55~59

[4]张立成.紫外线灭活饮用水中隐孢子虫.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2,18

(1):

47~50

[5]王占生,刘文君.微污染水源饮用水处理.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

版社,1999

[6]刘存辉.浅议农村饮水安全问题[J].河北水利,2011,18(9):

35.

[7]刘展华.农村介水疾病与饮水水质处理现状分析[J].广西医学,2009,31(3):

439-441.

[8]王腊春,史运良,等.中国水问题[M].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

社,2007

[9]2008世界发展报告[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WelcomeTo

Download!

!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