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次课堂测试题A4.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09894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1.7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次课堂测试题A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十次课堂测试题A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十次课堂测试题A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十次课堂测试题A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十次课堂测试题A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十次课堂测试题A4.docx

《十次课堂测试题A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次课堂测试题A4.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十次课堂测试题A4.docx

十次课堂测试题A4

课堂综合练习之一:

一、选择题

1、每个节日都承载了中华儿女的共同记忆,熏陶、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品格和价值认同。

由于人们对屈原的认同,端午节便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

“人们对屈原的认同”集中体现在

A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B众志成城的团结精神

C孜孜以求的探索品质  D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2、《史记·平准书》:

“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

太仓之粟陈陈相应,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此情形出于西汉的

A汉高祖时期B文帝、景帝时期C汉武帝时期D汉元帝时期

3、“大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由此可以看出隋朝(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意义是

A结束了我国南北分裂割据的局面B有利于中外经济交流

C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D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4、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曾说:

“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

”我国宋代重大的科技成就是

①造纸术的发明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③指南针的广泛使用④火药的广泛使用

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②③④

5、1964年11月9日,由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为1888的小行星命名为“祖冲之小行星”。

南朝祖冲之最杰出的贡献是在

A数学领域B建筑领域C医学领域D文学领域

6、景德镇是我国著名的瓷都,下列对其介绍正确的是

A景德镇兴起于南宋  B哥窑是景德镇的名窑,它烧制的冰裂纹瓷器最有名

C明清时期景德镇所产青花瓷器畅销海内外 D唐三彩是景德镇的独特发明

7、下列图片选自同一本著作,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些图片出自

A《水经注》B《齐民要术》

C《天工开物》D《资治通鉴》

8、1964年10月16日,随着一声巨响,硕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

与这一成就直接相关的人物是

A詹天佑B侯德榜C邓稼先D袁隆平

9、“克莱武被认为是……在帝国历史上从来没有人以如此少的兵力征服如此广大的土地,获取如此多的财富。

”材料反映的历史史实是

A西班牙在南美的殖民掠夺B葡萄牙在巴西的殖民掠夺

C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掠夺D美国在拉丁美洲的殖民掠夺

10、“他引发了人们脑子里的一场地震,他改变了人们的世界,他打败了无敌的神,他开始使人们重新认识世界,认识自己。

”材料中的他是指

A《物种起源》B《战争与和平》C《英雄交响曲》D《美国的悲剧》

11、“在未来某一时间,有一对20岁的孪生兄弟,弟弟乘宇宙飞船以29万千米/秒的速度飞行,哥哥留在地球上。

50年后,哥哥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他去迎接回到地球的弟弟,却发现弟弟还是一个30多岁的年轻人!

原来,对于乘坐光速飞船的弟弟来讲,才刚刚过了十几年。

”与这段描述相对应的科技理论是A浮力定律B万有引力定律C进化论D相对论

12、“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奇迹的时代,大车不需要马拉,新闻通过环绕地球的电线一瞬间传遍世界……”这样的生活最早应出现在

A文艺复兴时期B工业革命时期C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D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

13、观察下面两枚邮票,我们能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A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B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C托尔斯泰——《复活》

D贝多芬——《英雄交响曲》

14、1912年4月14日23点40分,泰坦尼克号豪华巨轮在北大西洋撞上冰山,次日凌晨2点20分沉没。

下列关于泰坦尼克号豪华巨轮叙述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A船上装有以煤为燃料的蒸汽机B瞭望员抓起话筒高喊“正前方有冰山”

C发报员发出一封封呼救电报D游客纷纷通过互联网向家人发送电子邮件

15、“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

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人类历史上发生的三次科技革命的共同影响不包括

A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C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D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见下表“中国古代重大科技成果在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中所占比例表”

时间

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1世纪

公元前1世纪-400年

401年-

1000年

1001年-

1500年

明清

时期

19世纪

中国所占比例

50%

62%

71%

58%

30%以下

0.4%

材料二:

阅读下列图片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材料三中国高铁技术世界领先,每百公里能耗是大客车的50%,飞机的18%;高铁建设大量采用“以桥代路”,如京沪高铁全长1318公里,桥梁总长度占全线的80%,节约用地3000多公顷。

(1)中国科技有过辉煌的历史。

材料二图示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分别写出四幅图片的科技名称,除此之外,请再列举中国古代两项科技成果

 

(2)根据材料一,结合宋元时期的历史,分析为什么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的高峰期?

 

(3)从材料一中看出,明清时期,中国科技成果在世界重大科技成果所占比例迅速下降,请分析原因

 

(4)改革开放以后,党和国家制定了怎样的科技发展计划?

实施了怎样的战略?

(5)进入新世纪,中国的科技事业进入崭新的春天。

请概括材料三体现的我国发展高速铁路的意义。

(6)科技实力决定国家命运。

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谁不重视科技,谁就要被淘汰。

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读右图

材料二:

“经济全球化是近年来国际问题中的热门问题。

专家认为:

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

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

”——《经济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

(1)材料一中的图一、图二所示的交通工具所使用的动力来自于哪两种机器?

(2)材料二中的“信息网络”是哪次科技革命中的成果?

它属于哪个领域?

(3)面对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大潮的冲击,中国应该如何积极应对?

(请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答案解析

1A2B3C4D5A6C7C8C9C10A11D12C13A14D15D。

16、答案:

(1)图一火药,图二指南针,图三造纸术,图四活字印刷术;华佗制成的“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隋朝建筑赵州桥等。

(2)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族融合,对外开放。

(3)封建统治者实行专制统治,如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束缚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们的聪明才智。

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

(4)863计划,科教兴国战略(5)可以节省能源,减少对耕地的占用,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经济的发展。

(6)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以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7、答案:

(1)改良蒸汽机,汽油内燃机。

(2)第三次科技革命。

计算机技术。

(3)大力发展经济,重视科技和培养人才。

课堂综合练习之二:

一、选择题

1、近年来,东突分子一直在新疆地区制造分裂活动,而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标志着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的历史事件是

A秦始皇实行郡县制B乾隆帝设置伊犁将军

C西域都护的设置D张骞通西域

2、下面表格所反映的改革措施,产生的作用是

鲜卑姓氏改为汉姓

鲜卑姓

汉姓

鲜卑姓

汉姓

拓跋

贺赖

丘穆陵

独孤

步六孤

贺楼

A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B促进了鲜卑族与汉族的融合

C结束了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D促成了北方民族的大量南迁

3、“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

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这段话体现了中国古代哪两个民族之前的友好关系

A汉族与南诏B汉族与回纥C汉族与鲜卑D汉族与吐蕃

4、与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分别是下列哪个选项中的少数民族建立的

A契丹、党项、匈奴B契丹、党项、女真

C党项、女真、回纥D匈奴、回纥、吐蕃

5、“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有关这一主题的史实表述不正确的是

A南北朝时,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融合B元朝时,我国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C明朝时,设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的管辖D清朝时,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巩固对新疆地区的统治

6、小明同学为班会准备了以下方面的素材,下列各项中较适合作为本次班会主题的是

A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B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C“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D“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

7、青年节、建军节、国庆节这些节日的由来都与中国近现代史上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关,其中与建军节有关的是

A五四运动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井冈山会师

8、光明中学正在组织历史知识竞赛。

主持人说:

“他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他是对中国历史发展有深远影响的‘千古一帝’。

”你认为主持人描述的人物是A禹B嬴政C杨坚D李世民

9、战国时期,各国主要通过什么方式,逐步确立封建社会的形成

A争霸战争B竞相变法C兴修水利D工具变革

10、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统治,元朝开创了下列哪一项政治制度

A行省制B科举制C郡县制D厂卫制

11、“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民族团结B反抗侵略C社会变革D和平交往

12、左宗棠收复新疆、西藏和平解放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地位。

两者取得成功的相同原因有①得到了当地各族人民的支持和拥护②采取了正确的策略③与当地地方政府达成了和平解放协议④进行了充分的军事准备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3、改革开放以来,在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方面取得的成就有

①西藏和平解放②提出“一国两制”

③香港、澳门回归④海峡两岸的交往日益密切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4、2012年1月14日,马英九在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胜出。

岛内媒体认为,马英九胜选连任是“九二共识”的胜利。

“九二共识”是指

A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B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C两岸直接实现通邮、通航、通商D双方领导人以适当身份互访

15、港澳回归齐欢庆,两岸人民盼一统。

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是

A“一国两制”B八项主张C“三不”政策D三通政策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拉萨市大昭寺前的广场上矗立着建立于公元823年的“唐蕃会盟碑”,这是汉藏两民族团结友好的历史见证。

拉萨市西藏人民会堂前的广场上的“民族团结宝鼎”(青铜器)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是2001年中央政府为庆祝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向西藏自治区赠送的,表现的是民族团结、发展进步的主题。

从“唐蕃会盟碑”到“民族团结宝鼎”,历史就此跨越了一千多年。

人们在历史中见证了汉藏人们团结友好的史实,同时也见证了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这一不容置疑与更改的事实。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唐与吐蕃交往的重要史实。

(2)西藏正式成为我国行政区始于什么朝代?

(3)举出清朝加强对西藏管辖的重大措施。

(4)通过汉藏关系史,并结合所学过的历史知识谈谈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突出特点。

(5)依据材料,指出“唐蕃会盟碑”与“民族团结宝鼎”所包含的相同意义。

17、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

结束国家分裂,实现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中华民族为之奋斗、为之讴歌的伟大事业。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阿房宫赋》:

“六王毕,四海一”。

材料二:

李白: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材料三: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

这其中有地理、经济、思想文化等多方面的原因。

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四:

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

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

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反分裂国家法》

材料五:

鉴百年来的屈辱积耻、血泪斑斑交织的中国近代史,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弱国惨痛,以及缅怀祖先以往这光荣,怎不令人亟思奋发!

窃感要使中国强大和光荣,实为我国当前最主要之急务,也是大家久郁心中一致之呼声及共同之渴望,并感到只要我们团结统一,共同对外,发奋图强,富强康乐光荣之新中国指日可待,因此,中国需要统一。

——台湾《中国时报》

(1)材料中的“秦王”是_________,上述材料反映的事迹主要是_________。

(2)选做题:

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

①请分别写出秦朝、元朝为加强中央集权而推行的最主要的地方管理制度。

②元朝时期民族融合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举一例即可。

(3)“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竟割台湾去。

”台湾同胞怀着悲愤的心情奔走相告,“哭声达于四野”。

这一令人悲痛的历史场面发生在近代史上哪一次列强侵华战争之后?

“倭人”“割台湾”是哪一不平等条约的规定?

(4)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

1949年台湾和大陆因内战而分离。

1962年,台湾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在临终前写下《望大陆》: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惟有恸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这首被温家宝总理称为“震撼中华民族”的悲歌,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5)材料四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为结束海峡两岸分离状况,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

该方针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6)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祖国统一问题的认识。

1C2B3D4B5C6B7B8B9B10A11B12C13D14A15B

16、答案:

(1)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唐蕃正式会盟并建立会盟碑。

(2)元朝(3)建立册封达赖、班禅制度;设立驻藏大臣;建立“金瓶掣签”制度,确立达赖、班禅继承人。

(任答两点即可)(4)战与和交织,但以和为主。

(5)促进了汉藏人民的交往和友谊,使汉藏人民关系日益密切等。

17、答案:

(1)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

(2)①秦朝:

郡县制度。

元朝:

行省制度。

②回族的形成等。

(3)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

(4)悲愤(或渴望祖国统一)。

(5)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6)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是民心所向,只有统一,国家才能富强,民族才能兴旺;我们必须团结一致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奋斗。

课堂综合练习之三:

一、选择题

1、中国银行行徽(图甲)的外观设计灵感源自于我国古代的一种钱币(图

乙)。

这种形状的钱币最早在全国统一使用是在

A秦朝B唐朝C宋朝D清朝

2、戚继光是著名的民族英雄,其诗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反映了他

A抗元的决心 B抗倭的决心C抗清的决心D收复台湾的决心

3、如右图,毛泽东等赴重庆谈判的根本目的是

A争取国内和平B争取民主党派支持

C严惩侵华战犯D驱逐美国在华势力

4、1882年5月,欧洲某几个国家签订的《同盟条约》中有这样的规定:

“如果意大利未有直接挑衅行为而遭受到法国进攻,不论其理由为何,其他两缔约国必须以它们的全部军队给予被攻击的一方帮助。

”这里的“其他两缔约国”是指A德国和奥匈帝国B俄国和奥匈帝国

C德国和奥地利D英国和俄国

5、运用数据进行分析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

下表反映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

第一次世界大战情况统计

持续时间

参加国

死伤人数

经济损失

4年多

30多个国家

3000多万人

3400多亿美元

A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B人类历史上的空前浩劫

C世界反法西斯战争D十月革命爆发的直接原因

6、一位参加某国际和会的代表说:

“我们初来巴黎时,对即将建立的新秩序满怀信心,离开时,则已觉悟,新秩序不过是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

”他指的“新秩序”是

A凡尔赛体系 B华盛顿体系C两极格局  D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7、列宁曾经评论说:

“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的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

”这说明华盛顿会议没有很好地解决哪两个国家的矛盾

A美国和日本B英国和德国C德国和法国D美国和德国

8、九年级二班的同学在学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以后,展开探索性学习活动。

同学们围绕“20世纪三四十年代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主要因素”进行讨论,提出了下列因素,你认为最主要的是

A英法操纵国联,武装干涉苏联B德、意、日法西斯结盟,四处侵略

C美国爆发经济危机,波及全世界D中东地区冲突频繁,威胁石油安全

9、有一本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书,根据下边文本框标注的第5~8章的标题判断,该书的这些章节介绍的是

A莫斯科保卫战B斯大林格勒战役

C诺曼底登陆 D攻克柏林战役

10、慕尼黑阴谋的结果和二战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启示我们

①对邪恶势力绝对不能姑息养奸②在生存挑战面前人类应加强团结

③召开国际会议不能解决问题④战争是解决国际问题的最好手段

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

11、下图中的场景至今还在不断的上演,它们反映的现实问题是

A印巴冲突  B巴以冲突

C科索沃危机  D国际恐怖主义

12、(中考)“一战”前的“三国协约”与“二战”后的“北约”都

①以争夺世界霸权为目的②突出英、美的主导地位

③具有军事政治同盟性质④影响了世界格局的变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3、(中考)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趋势是

A美国独霸世界→美苏两极格局→多极化发展B欧洲控制世界→美国独霸世界→一超多强

C美苏两极格局→一超多强→多极化发展D美苏两极格局→美国独霸世界→多极化发展

14、2003年3月,美国绕开联合国直接对伊拉克发动战争;2011年底,美国最后一批驻伊拉克部队跨过边界,从伊拉克进入科威特(见下图),至此,长达9年的伊拉克战争画上句号。

伊拉克战争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两极格局形成B“冷战”局面还在继续

C世界经济出现全球化趋势D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曲折发展

15、(中考)下列有关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暂时形成一超多强局面B伴随利益冲突政治动荡

C多国谋求政治大国地位D军事实力具有决定作用

二、非选择题

16、在团结合作中实现共赢是人类一直追求的梦想。

“团结”是一种艺术,“团结”并不是简单地、毫无规则地组成一个团体、集团或组织。

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有关“团结合作”主题的探究活动。

步骤一回顾历史——了解国际关系中的不正当合作

(1)观察下图的世界形势,简要回答其反映的不正当合作对世界产生的

共同影响。

 

步骤二史海寻贝——认识国际关系中的正当合作

(2)在人类面临生存和发展的挑战和危机时,各国之间的团结合作能有效地化解危机。

请你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典型事例加以说明。

步骤三知彼知己——知道我国在国际关系中的“合作”

(3)新中国建立后,在外交方面为国际关系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请你列举2001年以来我国外交事业上能充分体现“团结合作”精神的事例。

步骤四总结反思——理解现实中合作的艺术

(4)当今世界格局下,人类社会的发展仍存在许多破坏和不利于团结合作的因素,为了国际关系的和谐,你认为世界各国的合作应遵循怎样的原则?

17、20世纪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一个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导致了世界格局的三次大变化。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北大西洋公约》第5条规定:

“对欧洲或北美一个或数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应视为对缔约国的全体之攻击。

材料三伴随苏联解体,两极格局不复存在,当今世界实际形成了美国、日本、欧盟、中国、俄罗斯五个力量中心。

五个力量中心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世界各个地区和许多国家。

五个力量中心之间存在的相互竞争、相互制约的关系,使军事霸权主义受到更多的制约和限制,有利于世界的安全与稳定。

(1)材料一中图一、二反映的两次会议使帝国主义列强在一战后形成了哪一体系?

简要评价这一体系。

(2)材料二中《北大西洋公约》成立的北约组织,是二战后美国针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哪一政策在军事上的表现?

该政策开始执行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3)针对北约组织的建立,苏联成立哪一组织与之对抗并标志两极格局局面形成?

(4)从材料三看出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面对世界发展的新形势,我国奉行的基本外交政策是什么?

答案解析ABAABAABDBBCCDD

16、答案:

(1)加剧世界紧张局势,使人类面临战争的威胁。

(意思相近即可)

(2)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诺曼底登陆。

(3)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功举办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4)相互尊重国家主权;尊重别国利益;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共同发展;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等。

17、答案: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这一体系建立了战后暂时的帝国主义世界和平秩序,但由于它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因此,不能长久维持下去。

(2)“冷战”政策。

杜鲁门主义出台。

(3)华沙条约组织(或华约组织)。

(4)多极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课堂综合练习之四:

一、选择题

1、2012年12月京广高铁全线运营,而历史上沟通了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加强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的是A万里长城B都江堰C灵渠D大运河

2、右图是一个铁制犁头,它表明,我国至迟到什么时候就已经使用牛耕

A商朝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D南北朝时期

3、杜甫诗赞诸葛亮曰: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其中“三分国”局面形成的标志是

A赤壁之战B魏、蜀、吴的建立C“挟天子以令诸D官度之战

4、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列能反映唐朝生产力水平提高的文物是

5、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在参观某地文化时说:

“……在中华文明成熟之前,起到了稻作文明的奠基作用。

”他参观的地点是

A云南省元谋县B浙江余姚河姆渡C陕西西安半坡村D山东泰安大汶口

6、某名胜有一副对联:

“完神禹斧椎功,陆海无双,河渠大书秦守惠;揽全蜀山水秀,导江第一,名园生色华阳篇。

”这副对联最合适的位置是

A大禹陵B古运河C都江堰D苏轼祠

7、2013年3月17日,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结束之际,新任国家总理李克强举行了记者招待会。

他在阐述我国外交政策的时候说“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坚定不移的决心,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也是中国不可动摇的意志。

”以下各项不可以用这个说明的是

A雅克萨反击战     B五四运动     C淮海战役    D郑成功收复台湾

8、北魏贾思勰撰写的我国现存第一部内容完整的农书是

A《水经注》B《齐民要术》C《天工开物》D《本草纲目》

9、宋史记载: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这种现象说明了

A国家重视东南沿海地区的开发B经济重心转移到了南方

C政治中心转移到了南方D东南沿海的农民赋税较轻

10、刘少奇称新中国初期实行的土地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是因为

A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B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农民走上了合作化道路

C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