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应急抢险救援与战备物资储备调配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07296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32.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路应急抢险救援与战备物资储备调配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公路应急抢险救援与战备物资储备调配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公路应急抢险救援与战备物资储备调配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公路应急抢险救援与战备物资储备调配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公路应急抢险救援与战备物资储备调配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路应急抢险救援与战备物资储备调配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公路应急抢险救援与战备物资储备调配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路应急抢险救援与战备物资储备调配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路应急抢险救援与战备物资储备调配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公路应急抢险救援与战备物资储备调配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公路应急抢险救援与战备物资

储备调配中心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1总论

1.1项目背景

1.1.1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

xxx市公路应急抢险救援及公路战备物资储备调配中心建设项目

1.1.2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本项目的建设由xxx市公路管理局具体组织实施与管理.

xxx市公路管理局是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正处级参公管理单位。

下辖xx区公路管理局、xx市公路管理局、xx公路管理局、xx江市公路管理局、县公路管理局、xx公路管理所、公路物资储备调配中心、良溪车辆超限检测站、和家车辆超限检测站等9个二级正科级事业单位。

主要职责是公路建设、公路养护和路政管理及超限超载治理。

全市公路系统现有职工1490人,管养普通公路576.07公里,其中:

国道119.561公里、省道428.764公里、县道27.745公里。

该局党委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工作方针,以公路建设、公路养护、路政管理和治理超限超载违法车辆为工作中心,在全市范围内初步形成了“畅、安、舒、美”的公路交通环境。

1.1.3项目编制单位

编制单位:

xx金智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1.1.4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2、《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

3、《交通运输部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

4、《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安全保护条例》;

6、《xx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

7、《xx省公路管理局十二五发展规划》;

8、xx省公路管理局《关于建立完善公路应急抢险物资储备中心的通知》(湘路办[2013]49号);

9、xx省公路管理局《关于xxx市建立健全公路应急抢险救援物资储备调配中心有关事项的批复》(湘路办[2014]148号)。

1.2项目概况

1.2.1建设目标

主要用于公路应急抢险救援及公路战备物资(设备)储备用房。

1.2.2建设性质

新建

1.2.3建设地址

xxx市花山街道办事处对江居委会秀石街与文艺路交叉口西北角

1.2.4工程概况

拟在xxx城区东部花山办事处对江居委会的2818.06㎡行政划拨用地上建设公路应急抢险救援及公路战备物资储备调配中心,建筑面积为4000㎡。

1.2.5建设内容和规模及投资估算

1、建设内容和规模

经初步估算,公路应急抢险救援及公路战备物资储备调配中心建筑面积约需4000㎡,其中应急抢险机械设备储备用房约980㎡、路网运行信息监控及调度用房870㎡、融冰工业盐储备用房约360㎡、野外应急帐篷储备用房约450㎡、机械设备维修车间240㎡、车辆防滑链储备用房约440㎡、防滑麻袋储备用房约420㎡、工兵铲储备用房170㎡、配套及管理用房约70㎡。

项目容积率为1.42%,绿地率为25%,建设工期为15个月。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如下表1-1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如下表1-1

序号

工程项目或费用名称

单位

工程量

一、

1

应急抢险机械设备储备用房

740

2

机械设备维修车间

260

3

融冰工业盐储备用房

260

4

车辆防滑链储备用房

440

5

工兵铲储备用房

170

6

野外应急帐篷用房

450

7

防滑麻袋储备用房

420

8

配套管理用房

70

9

路网运行信息监控及调度用房

1000

10

公共建筑部分(楼梯间、过道、配电房等)

260

11

估算总投资额

万元

xx

容积率

%

1.42

绿地率

%

25

建设工期

15

2、项目投资

项目总投资xx万元,其中:

工程费用xxx万元,其他费用xx万元,预备费用xx万元。

1.2.6资金来源

根据xx省公路管理局湘路办【2014】148号文件《关于xxx市建立健全公路应急抢险救援物资储备调配中心有关事项的批复》,“你局拟建的应急抢险救援物资和设备储备调配仓储中心符合《公路法》及《公路安全保护条例》有关规定,省公路管理局原则同意,建设资金在后续的中心养护站建设中给予考虑”。

省公路局在后续的中心养护站建设资金中解决300万元,自筹948.04万元。

1.2.7建设工期

项目建设工期为2014年9月至2015年12月。

1.3结论与建议

1.3.1结论

(1)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得到了省公路管理局的大力支持和扶植,能更好地应对xxx市国省公路的突发事件,及时维护好公路建设,确保公路畅通,更好地服务xxx经济大局,促进xxx更快更好地融入长株潭发展一体化经济圈,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2)项目建设选址合理,建设方案科学,建设投资有保证,具有多重复合效益。

1.3.2建议

从建设项目诸多方面情况的研究表明,本项目建设切实可行,建议市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对该项目建设予以大力支持,为该项目的建设营造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以有利于项目尽快组织实施,尽早发挥效益。

2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2.1.1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基本要求。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四十九条指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者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履行统一领导职责的人民政府可以采取下列一项或者多项应急处置措施:

……  (三)立即抢修被损坏的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公共设施,向受到危害的人员提供避难场所和生活必需品,实施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以及其他保障措施;……    (五)启用本级人民政府设置的财政预备费和储备的应急救援物资,必要时调用其他急需物资、设备、设施、工具”;公路应急抢险救援及公路战备物资(设备)物资调配中心的建立是应对公路突发事件的需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基本要求。

2.1.2xxx市公路建设现状。

xxx市公路局现管养548公里国、省干线公路,由于地处湘中腹地,域内大多数国、省干线公路属于山岭重丘二级及以下公路,特别是S312线xxx段130多公里穿越的区域多为煤矿采空区、G207线近70公里穿山区,弯急坡陡,地质条件复杂,经常发生局部路基沉陷及落石塌坍,加之近年来极端天气增多,雨雾冰雪对公路行车安全的影响越来越大,建立健全公路应急抢险救援体系已迫在眉睫。

2.1.3是《公路法》和《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的具体规定。

《公路法》第四十条规定“因严重自然灾害致使国道、省道交通中断,公路管理机构应当及时修复;……”。

 国务院颁布的《公路安全保护条例》中的第七条指出“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制定地震、泥石流、雨雪冰冻灾害等损毁公路的突发事件(以下简称公路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公路管理机构、公路经营企业应当根据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制定的公路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组建应急队伍,并定期组织应急演练”;第八条指出“国家建立健全公路突发事件应急物资储备保障制度,完善应急物资储备、调配体系,确保发生公路突发事件时能够满足应急处置工作的需要”。

建立和完善应急抢险救援及公路战备物资(设备)保障体系是保证公路在突发事件中及时修复的基本条件。

2.1.4xx省公路管理局及xxx市政府的大力支持。

根据《公路法》、《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等有关规定和省公路管理局2013年下发的(湘路办[2013]49号)文件精神,xxx市公路局依据(娄编办[2013]29号)文件于2013年5月成立了xxx市公路物资储备调配中心和国省干线公路应急抢险救援中心,xxx市市编办为明确xxx市公路局调配中心的职能,又于2013年8月5日下发了(娄编办[2013]28号)文件,进一步明确了我局调配中心公路应急抢险救援等工作工作职责。

2.1.5项目由来

基于上述理由,xxx市公路管理局在娄路办【2014】132号《xxx市公路管理局关于建立健全公路应急抢险救援物资储备调配中心有关事项的请示》文件中向xx省公路管理局请示建立公路应急抢险救援物资调配中心,xx省公路管理局【2014】148号文件《xx省公路管理局关于xxx市建立健全公路应急抢险救援物资储备调配中心有关事项的批复》明确指出:

“你局拟建的应急抢险救援物资和设备储备调配仓储中心符合《公路法》及《公路安全保护条例》有关规定,省公路管理局原则同意”。

因此,为履行好政府赋予的国、省干线公路应急抢险救援专职责,建立健全xxx市国省干线公路应急抢险救援体系,特建设该项目。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是实现《xxx市国民经济和发展十二五规划》的迫切要求

《xxx市国民经济和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

“聚焦大连通,促进大提速,疏导内循环,加快建设xxx市域“一小时”经济圈,着力形成以公路、铁路为主,以水运、航空为辅的“对外大联通、对内大循环”综合性立体化交通运输体系,到“十二五”期末,中部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基本确立”。

“以高速公路建设和国省干线公路改造提升为重点,加快建设“六纵八横”主干公路路网。

重点建设娄怀高速、安邵高速、娄长高速、娄益高速、娄衡高速、xxx西绕城高速、邵阳至新化至张家界高速、涟源市龙塘至大熊山至安化坪口高速、双峰至衡山高速,开展湖北房县至广西桂林高速xxx段、陕西安康至广西桂林高速公路xxx段等项目前期工作。

积极推进G320、G207、S314、S312、S210、X027等干线公路改造,完成干线公路改造468.253公里。

到2015年全市公路里程达1200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20公里、高速公路连接线214公里,国道358公里(其中省道拟升国道240公里)、省道429公里(其中县道拟升省道210公里),农村公路10900公里。

形成以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乡公路为骨架的公路网络,打造市域内“一小时经济圈”。

2.2.2是“大交通”xxx必须配备公路应急抢险救援及公路战备物资储备调配中心

交通的便利为xxx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

xxx位于xx省中部,是广州战区重要的能源、原材料供应基地。

上(海)瑞(丽)高速公路——潭邵段全线贯通,将xxx推进了以省城长沙为中心的1小时经济圈,而沪昆高铁、洛湛铁路的建成更使xxx提升为继株洲、怀化之后的xx又一交通枢纽。

上瑞高速公路、娄新高速、娄怀高速、娄湘公路、娄涟高等级公路以及正在修建益娄高速、娄衡高速、长韶娄高速公路和连接太原和澳门的太澳公路使xxx的交通四通八达、一马平川,带动了xxx的旅游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为xxx的经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硬件基础。

2.2.3xxx市的地理特征及气候条件需要公路应急抢险救援及公路战备物资储备调配中心作保障

xxx地处湘中腹地,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山势雄厚,峰岭驰骋,大多为侵蚀、构造、溶蚀地貌,地势险峻,海拔较高;东部地势逐步降低,地形起伏平缓,丘冈延绵、平地宽敞,海拔较低;年平均气温16.5~17.5℃,年极端最高气温40.1℃,年极端最低气温-12.1℃。

多年平均降水量1300~1400毫米,一日间最大降水量147.3毫米,降水多集中在4~7月。

域内大多数国、省干线公路均属于山岭重岳二级及以下公路,特别是S312线xxx段130多公里穿越的区域多为煤矿采空区,G207线近70公里穿山区,弯急坡陡,地质条件复杂,经常发生局部路基落石塌坍;加之近年来极端天气增多,雨雾冰雪对公路行车安全的影响越来越大,建立健全公路应急抢险救援体系已迫在眉睫。

为了履行好政府赋予的国、省干线公路应急抢险救援专项职责,建立和健全xxx市国省干线公路应急抢险救援体系,拟配套建设储备能力:

挖掘设备4台,铰接式自卸车2台、铣刨机1台、推土机3台、装载机4台、清障车2台、除冰扫雪设备3套、桥梁加固设备2套、应急钢浮桥10组及应急指挥车辆等专业抢险救援设备,储备500吨融冰工业盐、200000个防滑麻袋、5000套车辆防滑链条、工兵铲1000把、20000顶野外应急帐篷等应急(设备)物资储备能力的基础设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些应急设备能力的建设必须要有储备用房作为配套,因此,尽快建设公路应急抢险救援及公路战备物资储备调配中心势在必行。

3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

3.1项目选址

xxx市花山街道办事处对江居委会秀石街与文艺路交叉口西北角

3.2项目建设条件

3.2.1区位交通条件

项目区处于xxx市花山街道办事处对江居委会,地理位置如下图所示:

由图示可知:

项目所在位置离xxx市新体育中心不到300米,处于正在建设的文艺路旁,交通十分便利。

3.2.2自然条件

xxx市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既具季风性,又兼具大陆性。

其基本特征为气候温暖,四季分明;夏季酷热,冬季寒冷,秋季凉爽;春末夏初多雨,盛夏秋初多旱;积温较多,生长期长;气候类型多样,立体变化明显。

年平均气温16.5~17.5℃,年极端最高气温40.1℃,年极端最低气温-12.1℃。

多年平均降水量1300~1400毫米,一日间最大降水量147.3毫米,降水多集中在4~7月。

年日照时数1410.4~1621.9小时,年日照率34~37%。

年蒸发量1365.6~1521.6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78~80%,年平均风速1.5~2.0米/秒,多年最大风速为20.3米/秒。

项目建设工期安排在2014年的9月~2015年的12月,在项目土地“三通一平”期间避开了4~7月的降水期,工期安排较为合理。

3.2.3基础设施条件

1、供电。

拟从附近的变电站直接引入电源。

2、供水。

本项目只使用生活用水,用水量不大,可就近从xxx市新体育馆的供水管网中引入本项目区内。

3、排水。

生活污水排入化粪池经预处理后,含油污水排至室外经隔油池处理后进入排水管道,最终排至污水管网。

4、通讯。

接市政有线、宽带网络和专用网线。

3.2.4环境条件

项目区不存在有受保护的文物古迹或有环境污染源。

项目所在区有良好的地理条件,对居民的生产、生活不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在项目建设中,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加强绿化,在营运期加强管理,可以解决好项目选址与环保的关系。

3.2.5原材料条件

项目建设所需的原材料因为交通便利而得到了保障,均可由项目所在区—娄星区的生产厂家及大型的建材市场供给。

3.2.6用地条件

项目建设用地是xxx城区东部花山街道办事处对江居委会的2818.06㎡的行政划拨地(宗地号为431302002033GB00003)。

如图所示的红线区域:

4项目建设规模

4.1规划与设计要点

充分利用地形环境特点,显示其空间特色,将应急抢险救援及公路战备物资储备调配中心库,建设成一个适用性强、功能齐全、设施完善、方便储存、交通便利的标准服务中心。

为了创造人与自然亲和的环境,规划时采用开敞的绿化空间布置形式,并解决好应急抢险救援设备的出入、抢险救援物资的储存和保管、停车场、职工业余活动场地及周围道路的交通组织关系,保证各功能区既相对独立又紧密衔接。

4.2规划性质和组织

4.2.1规划性质和目标

利用现状自然构成,建立一个环境优美、布局合理、适用性强的设备(物资)储备中心。

4.2.2规划组织

该项目是一个集应急抢险救援设备物资的储存、维修、保养和日常管理为一体的综合性储备库。

在明确其功能分区的前提下,考虑更多的是各功能区使用的便利性、组织的科学性。

4.3建设内容及标准

4.3.1建设内容

本项目是xxx市公路管理局公路应急抢险救援及公路战备物资储备调配中心项目的建设,根据《工业厂房建筑设计规范》(GB/T50681-2011)设计要求,该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为4000平方米,项目主要建设以下内容如下:

序号

建设内容

建设规模(㎡)

第一层

1

应急抢险机械设备储备用房

980

2

机械设备维修车间

240

第二层

3

融冰工业盐储备用房

360

4

车辆防滑链储备用房

440

5

工兵铲储备用房

170

第三层

6

防滑麻袋储备用房

420

7

野外应急帐篷用房

450

第四层

8

路网运行信息监控及调度用房

870

公共建筑

9

管理配套用房、公共卫生间、配电间、楼梯间、过道

70

其他配套

10

水电、通讯、安全(大门围墙)绿化及道路等配套设施。

建筑面积合计

4000

4.3.2建设标准

建筑主要以工业厂房建筑设计规范及其附属设施的设计标准进行设计。

由于其所担负的任务不同,应满足:

1、方便应急抢险救援物资及设备的快速输送;

2、方便应急抢险救援物资及设备的日常保管、维护;

3、xxx市公路路网信息的全方位监控、统计及日常管理。

5工程技术方案

5.1指导思想和原则

1、建筑项目能够满足xxx市公路局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充分利用现有土地资源,合理布局,提高土地利用率。

3、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建设室内空间与户外空间和谐统一的高

品质环境空间。

4、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以提高xxx市公路局规划建设的整体

形象。

5、建设方便快捷的道路体系和停车场地。

5.2建设规模及目标

5.2.1建设规模

拟在xxx城区东部花山办事处对江居委会的2818.06㎡行政划拨用地上建设公路应急抢险救援及公路战备物资储备调配中心,建筑面积为4000㎡。

5.2.2建设目标

本项目将建设xxx市公路局所需的业务用房。

项目建成后,将为xxx市应急抢险救援工作提供完善的硬件支持。

5.3总平面规划和布局

5.3.1总平面布置原则

(1)根据国家有关的技术规范、规程。

(2)根据xxx市城市总体规划及规划部门的要求。

(3)充分考虑并协调好用地范围的四周环境关系。

(4)充分利用地形、地貌、节约用地。

(5)充分研究建设、构筑物及各项设施相互之间平面关系和空间关系。

(6)正确处理建筑布局、交通运输、管网综合、绿化布置之间的关系。

(7)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体现先进、实用、经济、美观,便于管理的设计思想,着眼公路运输管理业务发展的需要,尽量做到功能齐全,设施配套,通信现代化,管理智能化。

5.3.2设计规划及要求

(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3)《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4)《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04;

(5)《建筑隔声评价标准》GB/T50121-2005;

(6)《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J118-1993;

(7)《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范》JGJ-2009J255-2009;

(8)《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189-2005;

(9)《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10)《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5.3.3平面布局

本项目选址在xxx市娄星区中心城区范围。

(1)总体布局

本项目规划依据地形特点以南北为轴建设的四层框架式砖混结构建筑,具体布局为:

第一层为应急抢险机械设备储备用房、机械设备维修车间、配电间,为单层结构,层高为6M;第二层为融冰工业盐储备用房、车辆防滑链储备用房工兵铲用房;第三层为野外应急帐篷储备用房、防滑麻袋储备用房;第四层路网信息监控及调度用房。

在靠近正园路主要布置以绿化、物资设备的出入通道、员工出入通道、停车场地等。

按此方案设计,绿地宽敞,出入道路畅通。

如图所示:

(2)竖向布置及排水

该项目区域内地势平坦,场地雨水采用有组织排水方式,且排放流畅,地面雨水均排至市政排水管网。

(3)绿化设计

根据本项目用地条件,储备中心道路两旁设置绿化带。

5.4建筑设计

5.4.1本工程设计时应遵循以下标准和规范:

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3、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5、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J105-87;

6、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范GBJ3-91;

7、建筑防火设计规范等。

5.4.2建筑标准

本项目的主要建筑为公路应急抢险救援及公路战备物资储备调配中心储备仓库,属技术要求中等的中小型建筑,工程等级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为70年。

5.4.3功能分区

根据工作需要,合理布局,按功能分区如下:

急抢险机械设备储备用房约980m2、路网运行信息监控及调度用房870m2、融冰工业盐储备用房约360m2、野外应急帐篷储备用房约450m2、机械设备维修车间240m2、车辆防滑链储备用房约440m2、防滑麻袋储备用房约420m2、工兵铲储备用房170m2、配套及管理用房约70m2。

5.4.4抗震设防

本项目建设的基本条件:

xxx地处湘中,在地质构造上岩浆活动较弱,是一个少震区。

土层为第四纪更新世[Q2]冲积层,除耕土层外,其余土层均可以作为天然地质,容许承载力[P]值为20t/m2以上。

地下水为潜水层,标高平均在5米左右,属第四纪层,PH值在5.3-7.0之间,呈酸性,硬度为0.7-8度。

本项目的自然负荷,雪荷载0.4KN/m2,风荷载0.35KN/m2。

本项目可不考虑抗震设防设计。

5.5装修执行标准

1、建筑装修应遵循简朴庄重、经济适用原则,兼顾美观和地方特色。

装修材料选择地制宜、就地取材,不用进口装修材料。

2、本项目建设的外部装修宜采用普通装修,主要入口部位可适当采用中级装修。

外门窗按当地城市规定的节能指标,要求采用密封和保湿、隔热性能好的产品。

3、本项目建筑的内部装修,其重要部位宜采用中级装修。

一般部位宜采用普通装修。

4、内部装修费用占建筑工程造价的比例,按下列数值控制:

砖混结构建筑:

不应超过35%;

框架结构建筑:

不应超过25%。

5、根据业务需要预留计算机网络、监控、视频、通讯等智能化管理所需的各种线路和接口。

5.6室内环境与建筑设备

1、办公用房应采用直接采光。

室内照明应采用普通节能灯具,门厅、会议室可根据需要采用节能装饰灯具。

2、办公用房采用自然通风换气方式。

夏季可设置空调,包括采用分区或集中空调系统。

3、本项目未考虑建设电梯。

4、办公用房的通讯与计算机网络设施应满足技术要求,并应根据安全、保密、消防管理等要求综合布线、预留接口。

5、卫生间应设置前室,卫生间洁具应采用易于清洁的卫生设备,并应设置机械排风设备和垃圾收集存放设施。

6、采暖设备、空调设备及卫生设备均应采用国产设备。

5.7给排水标准

5.7.1给水方案

1、给水水源:

项目区内的给水源从xxx市新体育馆的供水管网中的主供水管上就近接入,进水管管径为DN100mm,消防水管管径也为DN100mm。

2、给水系统:

采用生活用水与消防用水独立系统,项目用水可从场内的主供水管道接入,沿项目区内道路铺设环状管网至各用水点。

建筑物内外设置消防栓和消防用水水池,水管采用铝塑复合管。

3、用水量:

日常用水按0.25吨/人·天计算,则日供水量为20吨。

5.7.2排水

1、排水系统

区域内排水体制采用雨水、污水分流制,分别设置污水和雨水排放系统。

2、污水排放系统

室内排水系统:

室内排水采用单立管排水系统,室内污水经排水管道接至室外,本项目每天污水量约为30m3。

室外排水系统:

本项目生活污水由管道收集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