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5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分析与策略选择.docx
《355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分析与策略选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55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分析与策略选择.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55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分析与策略选择
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分析与策略选择
摘要:
企业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就必须具有人力、物资、资金、信息等各项生产经营要素,并开展有关方面的活动。
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活动,就是企业的财务活动;而对企业财务活动的管理,则可简称为企业财务管理。
随着市场经济特别是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发达国家企业管理的实践表明,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
而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对世界各国的企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我国的很多企业出现了明显的财务危机。
并且也暴露出现行的财务管理制度存在问题。
因此,本文从金融危机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冲击入手,深入分析了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最后尝试着提出金融危机下应对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
金融危机企业财务管理应对策略
目录
一、金融危机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冲击1
(一)平均毛利率减少1
(二)库存和应收账款增加2
(三)销售费用攀升2
(四)投资资产收益锐减甚至为零,企业利润直减2
(五)融资更加困难2
(六)企业风险急剧增加2
二、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3
(一)企业经营者财务管理意识淡薄3
(二)投资决策盲目性3
(三)很多企业没有建立和完善风险预警系统4
(四)融资渠道不畅通5
(五)企业财务控制薄弱5
(六)我国现行企业财务管理理论不够完整6
三、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策略6
(一)增强财务管理意识6
(二)加强企业的投资管理7
(三)建立财务预警体系和财务监督体系7
(四)融资和筹资策略8
(五)建立高素质财务管理队伍,提高财务管理水平8
(六)创新完善企业财务管理理论9
结语9
参考文献10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一方面表现为物质的不断购进和售出,另一方面表现为资金的支出与收回。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企业管理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如生产管理、技术管理、劳动人事管理、设备资产管理、财务管理、物资管理等。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核心内容之一。
财务管理是一种价值管理,它利用资本、成本、收入等价值指标,来组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形成、实现和分配,并处理这种价值运动中的各种关系。
财务管理又是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企业各方面生产经营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大都可以从财务活动中综合反映出来,而通过合理地组织资本运动,又可以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
一方面它具有独特的内容、范围和特点,以管理资金形式对企业的一切物资条件、经营过程和经营结果都合理的加以规划和控制,达到企业效益不断提高,财富不断增加的目的,这是其它管理所不能替代的。
另一方面又具有具体性,是某个具体企业管理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财务管理必须结合不同的企业,采取不同的措施。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步入寒冬,我国企业也受到了巨大影响,大批中小企业关停并转。
虽然2010年各项经济指标有所好转,但是后危机时代,企业仍然面临严峻考验。
我国企业抵抗危机能力明显偏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财务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一是融资困难,资金严重不足;二是资金周转不畅且呆账较多;三是投资能力较弱,且缺乏科学性;四是成本管理水平较低,方法落后。
中小企业要加强财务管理的对策研究,积极进行自我调整。
当前,金融危机给宏观经济带来的不确定性使中国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其直接影响包括企业产品的外部需求下降,企业的投资机会减少,融资渠道萎缩,经济效益大幅度下滑。
在此背景下,如何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应对能力,成为企业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金融危机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冲击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了严重的冲击,统计显示,沪深两市公布2008年报的1624家上市公司实现利润为8209亿元,同比下降16.88%。
(一)平均毛利率减少
受金融危机影响,需求不足导致工业企业产品市场萎缩,营业总成本增速远超过营业总收入增速,公司盈利能力明显下降。
据统计,1624家上市公司2008年主营成本增加的公司有1096家,增幅超过50%的公司有168家。
扣除金融类上市公司,非金融公司2008年平均毛利率为18.62%,同比下降3个多百分点。
(二)库存和应收账款增加
统计显示,2008年三季度全体上市公司创下1.923万亿的存货峰值后,2008年四季度末为1.747万亿,同比增长了20.92%。
另外,企业应收账款大幅增加,截至2009年一季度末,1600家上市公司应收账款则达到6161.63亿元,比2009年初增加了7.65%。
(三)销售费用攀升
现有市场需求的减弱,使得企业不得不重新考虑开拓新的市场,包括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
要想提高国内市场占有率,最好的办法是增加国内市场的广告投入。
由于原内贸市场的企业在国内市场上已占了领先地位,外向型企业转攻国内市场必将与内贸企业展开激烈竞争。
剧烈的市场竞争迫使企业不得不增加销售费用,压缩利润空间。
(四)投资资产收益锐减甚至为零,企业利润直减
企业投资有对外投资和对内投资两种,企业持有境内外大量股票、债券、金融衍生品的外部投资由于金融危机日益恶化,投资资产大幅缩水,投资收益大幅降低,企业对外投资的盈利能力大打折扣。
在对内部投资的问题上,投资时缺乏科学的投资分析和论证,投资方向不准,企业花了巨额投资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资金大规模沉淀在长期投资项目上,导致流动性不足,背上了更加沉重的包袱。
(五)融资更加困难
经济危机对全球金融证券市场的影响是巨大的,投资者或股民对证券或投资失去信心,证券市场萎缩。
由于经济不景气,银行为减少放贷风险而不愿放贷,使得一些企业得不到银行的贷款,企业正常融资受阻。
不能在商业银行贷到款的企业为解燃眉之急只能向私募借款,当然,高额的借款利息增加了企业的财务费用。
(六)企业风险急剧增加
金融危机的出现使企业的整体风险加剧。
企业的整体风险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流动性风险、汇率风险几个方面。
筹资风险在金融危机时期表现为受宏观调控、银行信贷政策、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交替、市场竞争的白热化、人民币升值、退税率上下变动等诸多因素影响,导致企业因金融危机之前筹集的负债资金过度而引发的无力偿还债务的风险、利率波动的风险以及再筹资风险;投资风险在金融危机时期表现为受股市低迷、投资环境恶化、投资回报下挫甚至为零等因素影响,企业由于扩张而增加的对内投资,比如购置固定资产和原材料等占用的现金丧失周转能力,如果占用的是债务资金,还要背负沉重的利息,这种企业进行投资后无回报的现状进一步恶化了企业的财务状况的风险;流动性风险在金融危机时期表现得更为明显和突出,由于企业筹资、投资和经营过程现金流出流入在时间和金额上不匹配,企业和金融机构的信用状况普遍下降,资金链断裂而使企业陷入流动性困境;汇率风险主要影响有以外币计价结算的企业由于受汇率的变动可能产生汇率风险。
以上因素的共同作用,使企业面临巨大的资金周转压力,尤其是对出口依存较高的企业。
企业维持日常生产经营和偿还债务本息,需要有足够的现金流。
资金链一旦断裂,企业难免陷入倒闭破产的境地。
二、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经营者财务管理意识淡薄
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素质差,在管理模式和管理观念上墨守陈规,缺乏现代财务管理理念,没有将财务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有效机制中,使财务管理失去了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而金融危机的冲击要求各企业尤其应做好财务管理,这对于国内企业来说是一种挑战。
相对于西方国家来说,我国的市场经济起步较晚,发展的还不是很完善,再加上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国内的企业领导层不太重视财务管理,尤其是预算管理。
以收定支是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一贯模式。
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对外出口企业的收入急剧下滑,账款收不回来,现金流断裂,面对这些问题,大多数企业采取的是裁员甚至关门,而对于如何拯救企业信心不足。
(二)投资决策盲目性
企业要求得发展,要壮大企业的规模,必然进行各种形式的投资。
尤其是在当前政策环境宽松,政府鼓励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民营企业向高新技术领域进军、企业融资又相对容易的背景下,企业正出现一种扩张冲动。
但是,企业在投资中所表现出的轻率、幼稚和违背经济规律的盲目性,正将相当数量曾经显赫一时的企业送入深渊,并消耗着难以计数的社会财富。
企业在投资上的盲目性,主要表现在企业盲目追求多元化经营上。
企业在追求多元化发展的过程中,只看到了多元化经营所带来的分散风险作用和将企业规模做大的虚荣的成就感,而忽略了企业的扩张与其资金实力、技术开发、市场开拓及内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矛盾,也没有看到跨地区、跨行业乃至跨国的多元化经营是需要条件的,且多元化经营也不一定能满足人们分散风险的初衷,却可能导致财力分散、多项目、多风险。
一般而言,企业在寻求发展的过程中,常会出现两种错误:
一是分散投资,分散投资使企业的有限财力不能集中使用,使原有经营项目资金短缺,周转不灵,新项目难以形成一定的规模,多项目的经营能力和管理经验不足,使原存的竞争优势渐失;二是急速扩张,由于过去的成功创业所惑,急切扩张,将日常运转资金大力投入新项目,“铺摊子,建规模”资金告急,银行贷款又困难。
在再创业阶段,相当一部分的企业就失败于此。
他们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一无所知,却盲目的凭感觉进行投资。
当这些企业在获得了一定的原始资金积累后,企业家的自我感觉就与以往创业初期迥异。
好大喜功、妄自尊大也就成了必然的结果。
正如走稳了路的小孩忍不住奔跑的欲望一样,许多企业家在成功和吹捧面前难以自持,一方面是因为企业发展的惯性,习惯了创业初期核变式发展速度的企业家对于正常的利润和发展步伐己索然无味;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过去的无往不胜,更加剧了企业家的自我崇拜。
最典型的教训是巨人集团的倒塌。
(三)很多企业没有建立和完善风险预警系统
正由于财务预算做的不到位,风险预警就更谈不上了。
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会面临很多风险,比如政策风险、环境风险、市场风险、安全风险和财务风险等,完善的风险预警系统能够及时发现风险,并反馈给管理层以作出决策,避免或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对于财务风险,财务人员可根据预警模型利用搜索的数据,检测到可能面临的现金流方面的风险,就应把信息及时传递给管理层,以作出改变营销策略、加速回收账款等策略。
金融危机的爆发虽然危害多多,但也起到了一定的检测作用,对于那些迅速破产消失的企业,财务管理不善是主要原因之一。
(四)融资渠道不畅通
我国资本市场还不够发达,企业筹资手段比较单一,大型企业主要靠发行股票募集资金,而股票上市要经过政府批准,要经过地方政府、中央主管部门、证监委、证券委和证交所上市委员会等层层审批,关卡较多,使得融资不及时。
所以,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首选金融机构的贷款,有的不惜从地下钱庄贷高利贷,100万的贷款一年就有60多万的利息,成本高,风险也大。
在筹资时较少考虑资本结构和财务风险等,也是目前很多企业的通病。
企业注册资本较少,资本实力有限,同时很多企业都处于成长发展时期,这一阶段的资金需要量是企业生产周期中需求量最大的,资金短缺问题成为其发展瓶颈。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融资困境更加凸显。
企业贷款难问题由来已久,即使是在国家放松银根、信贷增长的情形下,这种局面也没有改观。
企业受资金规模、技术支撑等条件所限,融资渠道本身就少。
近几年,国有商业银行推行集约化经营和授权经营,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贷款审批权限逐渐上收。
有些上市公司无视很高的负债比率,甚至更有些上市公司纯粹是为了圈钱而筹资,筹到的资金进行衍生金融工具的投机行为,赚了是公司的,赔了是股东的,很少考虑企业价值或股东价值最大化。
在利润分配方面,由于我国企业为了长期稳定地发展,一般较注重积累,而不倾向于导致企业现金流出的现金股利分配方式,较注重企业的经营成果,即利润指标,而对股价关心较少,从而在收益分配上与国际惯例差距较大。
与国际上广泛采用的股利政策相比,我国上市公司较少分配现金股利,而以配股或送红股居多,这不利于私有资金的募集。
(五)企业财务控制薄弱
1.会计资料的真实和完整性缺失
从理论上讲,确保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是对会计工作的基本要求。
但是很多企业会计核算工作没有设置系统、适用的制度进行规范,财务支出审批的责任不明确,原始凭证的记录管理、定额管理、计量验收管理无明确制度可言,财会人员岗位责任制度、内部牵制制度、稽核制度缺乏,从而影响到会计资料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2.内部控制不完善
据有关对民营企业的调查显示,民营企业财务上的内部控制要么形同虚设,要么就根本就没有设置。
从民营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财产物资的进出与收发、现金的收付与领用、费用的发生与报销、支票的借领与使用等,是最容易发生舞弊的财务会计业务。
因此,企业应将与经办上述业务相关的记账人员、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等分开,使每一项业务都必须经过申报、审批、经办、保管、记账等环节,并明确各环节的具体职责与权限,以加强对财务的控制。
但大多数的民营企业有时为节约人工成本,对会计职责的分工不明确。
往往一个会计人员身兼数职,而这些职位之间是互斥的。
这就增加了财务风险。
即使是大型企业的会计职责分工明确,没有严格的内部控制和核算程序,也无法形成对财务的严格管理。
3.会计人员及管理者本身的责任不明确
会计工作原本是一项对技术和法规都要求比较特殊的工作,它既要求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有熟练的财务会计专业知识,又要求财务会计人员必须熟悉现行的各项财务会计法规、税收法规以及其它的财经法规。
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企业负责人通常并不直接办理财务会计业务,因此对本单位的各项财务会计业务活动的具体情况,可能不十分了解。
加之,有些单位的负责人,有时为了本单位或本身的利益需要,不仅不支持财务会计人员认真履行会计法规,甚至授意或要求财务会计人员为其不当要求提供财务会计业务方面的服务,以达到掩饰不当目的、隐瞒不当利益、转移正当收益等动机。
(六)我国现行企业财务管理理论不够完整
完整的财务管理理论应该对财务管理理论构成元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予以全面、完整地高度概括和总结。
而现实的财务管理论著对诸多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没有规范的解释,对财务管理理论的元素很少提及,更不讲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不讲财务管理假设,对财务管理职能、方法表述也五花八门。
这说明现行财务管理基本理论基础薄弱,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同时,我国企业在财务管理实践中遇到一些新的问题,往往直接照搬西方国家相关理论,而国内对此理论的研究往往停留在初级阶段。
比如企业内部重构时的资产剥离理论、企业并购时的资本运作理论等等,在我国还没有进行系统的研究,所以我国现行企业财务管理理论还不能说是完整的。
三、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策略
(一)增强财务管理意识
企业应摒弃凭经验管理的落后方法,将财务分析纳入到企业管理的正常轨道中去。
首先,用比较分析法对报表中的各项数据进行前后期对比分析,找出差距,并分析产生差距的原因,以便改进工作;其次,用比率分析法来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并通过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找出本企业与行业先进水平的差距,以及企业不同年度财务比率的增长变动趋势,从而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再次,用趋势分析法来分析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发展变化趋势,以便更好地把握企业的发展方向。
不断发展完善的市场经济要求企业的财务管理跟上步伐,管理层应从观念上改变以收定支的思路,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的作用。
管理层认识到了财务管理的作用,可以派财务人员到其他企业学习借鉴宝贵丰富的经验,以减少摸索的时间,减少企业成本。
当然,面对金融危机,作为企业的决策者还必须要有足够的信心,去解决困难。
领导者坚定的信心才能聚集人气,提高士气,共同挺过困难时期。
(二)加强企业的投资管理
企业在进行投资之前要进行周全的分析和考虑,不仅要分析项目的盈利能力,发展能力,风险水平,还需要考虑企业自身的能力,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要选择合适的项目。
现就企业的投资管理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企业应高度重视投资的可行性分析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企业的内部情况会随着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存在着各种风险。
因此,企业的管理层应根据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做出科学的投资决策。
特别是在某些投资额大、投资回收期长等的行业,一旦出现投资决策的失误,带来的损失将是巨大的,所以企业在投资决策需要进行详细的可行性研究分析。
2.重视企业投资风险
市场环境不确定性以及企业内部的变化,风险时刻伴随也是客观存在的,企业的每项投资都具有一定的风险。
如果投资决策面临的不确定性小,则企业可以忽略。
若投资决策很大程度上面临的不确定性大,足以对企业产生大的影响,则必须在企业投资时实施严格的审核和管理。
从而达到防范和降低企业的投资风险的目的,提高投资项目的收益。
3.设置投资退出机制
中小型民营企业往往不能平衡投资的进入与退出的关系,在市场竞争中会陷入被动。
企业在投资后不仅只要考虑日后的经营问题,却很少去考虑当遭受风险亏损时如何去收拾残局。
因此企业应该对投资进行定期的分析,设置良好的退出的机制。
企业都背负着做大做强的重担,通过投资可以帮助企业达到扩大规模、持续发展的目的,但中小型民营企业因自身条件的限制,在进行投资应当相当谨慎,若能很好的掌控投资的风险,则能起到防火墙的作用,相反会使企业陷入危机。
(三)建立财务预警体系和财务监督体系
财务风险在显现前应有一定的先兆和可预测性。
为了防范和规避财务危机,企业应建立和完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即以财务会计信息为基础,通过设置并观察一些敏感指标的变化,对企业可能或将要面临的财务危机进行实时监控和预测警报。
通过预测,分析产生的原因,并将可能产生的风险信号及时向管理层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警示,以利于采取有针对性的应变防范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财务危机所带来的损害。
为全面客观描述公司经营情况,入选的财务比率,一要全面,要求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获利能力、营运能力、成长能力等各方面财务状况;二要具有时效性,要选择那些对预测企业财务失败有指示作用的重要的财务比率;三要具有同趋势性,即当财务比率增大时,表明财务状况改善,反之表明财务状况恶化,如现金比率、资产负债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主营业务利润率、息税前盈余比率、主营业务增长率、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增长率、主营业务现金比率等。
金融危机使企业认识到了财务管理的重要,但是企业如何防范这种财务风险呢?
就需要企业建立财务预警体系,通过预警体系反映企业处于怎样的经营状态,需要作出怎样的应对措施来克服企业困难。
财务预警体系的建立是通过全面预算体制涉及到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来监测其中隐含的财务风险并进行控制的体系。
预警体系通过比较编制现金流量预算与实际现金流发生额来诊断企业经营产生的问题,来有效防范企业财务风险。
有了预警体系还需要监管制度才能使得预警体系发挥更大的效益。
企业可以建立财务监管制度,采取的措施有:
(1)掌握企业财务风险的微观形成机制;
(2)确企业财务风险监管工作的程序,及时控制企业财务风险;(3)通过外围环境推动企业转变管理理念;(4)提高财务人员风险防范意识,权责分明、各负其责,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
(四)融资和筹资策略
适当提高美元负债比例,降低人民币负债比例。
在人民币升值、美元贬值的条件下,国内企业应利用自我特点,及时调整不同货币的负债结构。
通过提高美元负债在负债结构中的比例,降低人民币负债在负债结构中的比例,企业可以获得美元负债贬值所带来的汇兑收益,达到降低资金使用成本的目的。
企业可以利用国外子公司或境外公司的美元融资优势,借助国外金融市场,通过银行美元贷款、发行美元债券、货币互换等方式实现美元负债融资,并要提前或按时偿还人民币负债,以达到优化负债币种结构的目的。
适当提高长期美元负债比例,降低短期美元负债比例。
债务期限结构也是影响企业资金成本的重要方面。
在人民币长期渐进式升值预期假设下,企业应适当提高人民币短期负债的比例,降低人民币长期负债的比例,以达到降低人民币负债久期的目的。
对于美元负债则相反,应通过降低短期美元负债比例。
提高长期美元负债比例的措施,以达到提高美元负债久期的目的。
通过不同币种负债久期的调整,以达到降低资金使用成本的目的。
公司应把握资本市场的融资时机,发行证券筹集资金,通过内部投资和外部兼并收购等方式,优化价值链,扩大企业规模,降低单位业务量的固定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五)建立高素质财务管理队伍,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目前,不少中小企业会计账目不清,信息失真,财务管理混乱;企业领导营私舞弊、行贿受贿的现象时有发生;企业设置账外账,工作弄虚作假,造成虚盈实亏或虚亏实盈的假象等等。
究其原因,一是企业财务基础薄弱,会计人员素质不高,又受制于领导,无法行使自己的监督权;二是企业领导的法制观念淡薄,忽视财务制度、财经纪律的严肃性和强制性。
要解决好上述问题,必须加强财会队伍建设,对财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政治思想教育,增强财会人员的监督意识。
一是在职会计人员应不断学习新知识,拓展思路,为企业适应市场发展做好准备。
二是吸收优秀大中专毕业生加入到财务管理队伍,提高财务会计和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并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学习、阶段考核,竞争上岗。
加强全员素质教育,首先从企业领导做起,不断提高全员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
只有依靠企业全员上下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改善企业管理状况,搞好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
(六)创新完善企业财务管理理论
企业财务管理是对企业资金运动全过程进行决策、计划和控制的管理活动。
其实质是以价值形式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综合性的管理。
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产生、发展都与其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
笔者认为,克服现行企业财务管理理论存在的局限性,创新财务管理理论的思路,首要在于建立财务管理理沦的新框架,即确定构成财务管理理沦框架的元素以及它们在整个财务管理理沦框架中的地位、作用及互相之间的关系。
结语
金融危机给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考验,企业应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未雨绸缪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一方面立足当前,加强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管控.另一方面应着眼长远,从管理人员的意识和企业财务管理理论创新的角度综合调整策略,努力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以主动变革的精神有效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和冲击。
金融危机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财务管理课,财务工作者应从中吸取教训,主动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与决策、投资融资活动和风险管理等环节,实施更为精细的管理,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