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科学领域教学方案优秀案例分享.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40337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小班科学领域教学方案优秀案例分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幼儿园小班科学领域教学方案优秀案例分享.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幼儿园小班科学领域教学方案优秀案例分享.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幼儿园小班科学领域教学方案优秀案例分享.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幼儿园小班科学领域教学方案优秀案例分享.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园小班科学领域教学方案优秀案例分享.docx

《幼儿园小班科学领域教学方案优秀案例分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小班科学领域教学方案优秀案例分享.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园小班科学领域教学方案优秀案例分享.docx

幼儿园小班科学领域教学方案优秀案例分享

幼儿园小班科学领域教学方案优秀案例分享

  让幼儿在学中玩、在玩中乐,充分发挥了幼儿学习的主体作用,既使他们对所学的知识掌握牢固,记忆深刻,又使他们的学习能力得到培养,教学效果好。

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小班科学领域教学方案,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幼儿园小班科学领域教学方案1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舌头的外形特点和构造。

  2、幼儿在尝试和比较中了解舌头的三大作用。

  3、引导幼儿在生活中保护自己的舌头。

  4、发展幼儿的味觉感官,培养探索自身奥秘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每人一面小镜子,一份(包括酸、甜、苦、辣、咸)的调味品,一根吸管。

  2、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引出主题

  1、教师和幼儿一起玩用舌头发出声音的游戏。

  2、提问:

是谁帮助我们发出这些有趣的声音?

  二、认识舌头各部分的名称及部位

  1、师:

对了,是我们的舌头,你有没有仔细地观察过它?

今天老师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面镜子,请你仔细地观察一下自己的舌头,看看它的上面、下面有什么。

  2、幼儿边观察边发言。

  3、教师把自己的手当作舌头演示,幼儿认识各部分名称:

舌头后面连着喉咙的部分叫“舌根”,舌根的前面部分叫“舌体”,舌体的最前面叫“舌尖”,舌体的上面叫“舌背”,舌背上有舌乳头、舌苔,舌体的下面叫“舌腹”,舌腹上有舌系带、血管和突起。

  4、师:

刚才小朋友说得真好,小舌头自己还想介绍一下自己,我们一起来听听它说什么。

(看多媒体软件)

  三、了解舌头的作用

  1、幼儿和教师试试舌头不动,还能不能说话。

  2、师:

舌头除了能帮助我们说话,还有什么作用?

(幼儿讨论)

  3、幼儿用吸管品尝各种调味品。

  品尝后教师提问:

你尝到了什么味道?

是谁帮助你知道这些味道的?

舌头为什么能尝出各种味道呢?

(教师:

因为舌背上有许多小小的味蕾,这些味蕾对味道特别敏感。

)什么地方的味蕾对什么味道反映最灵敏?

(看多媒体介绍。

  4、幼儿和同伴互看,比较舌头的异同。

  教师指导并引导幼儿讨论:

为什么有的小朋友的舌苔会特别重?

(教师:

因为舌头是反映身体状况的一个标志。

  5、教师:

我们的舌头不仅能帮助我们说话、品尝味道,还能反映我们身体的健康状况,舌头的作用真大。

  四、讨论如何保护舌头

  1、师:

如果舌头生病了或受伤了,我们一定会觉得很痛苦,那应该怎样保护自己的舌头呢?

  2、幼儿讨论。

  3、师生共同小结:

舌头最怕刺激性强的食物,我们以后吃东西时要小心,不要吃太辣、太烫或太冷的东西,也不要吃得太快,不能边吃边说,以免咬着舌头,还要注意多吃一些蔬菜、水果,增强营养,保持口腔卫生,早晚刷牙,饭后漱口,让小细菌无法生长。

  幼儿园小班科学领域教学方案2

  一、设计思路

  为了进一步激发孩子的兴趣热点,孩子们参观了幼儿园旁边的菜场,通过与营业员的接触了解到了蛋的种类和名称;通过家园之窗及与家长的沟通,发动家长老师孩子共同收集实物图片等,扩大了对蛋的认识。

可以说孩子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世界充满了浓厚兴趣,他们的认识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行动,让他们看看摸摸尝尝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喜欢的。

为了进一步拓展蛋的主题我特预设了这节探索活动,旨在让本班的孩子通过各种感官来探索了解蛋的形状结构。

进一步积累有关蛋的知识经验。

小班的孩子正是培养情感的初始阶段,通过在这次活动让孩子在吃蛋的时候互相谦让,共同分享,这对孩子的终身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同时在探索的过程中激发了孩子强烈的探究愿望,为孩子的后继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运用感官,探索了解蛋的形状、结构,积累有关蛋的知识经验。

  2、初步培养幼儿比较、判断能力。

  3、初步培养幼儿与同伴分享的意识。

  三、活动准备

  1、让幼儿自己从家里带来各种各样的蛋,将蛋藏在教室四周的“树林”里。

  2、一只不透明的大布袋内装鸭蛋、鸡蛋、鹅蛋、鹌鹑蛋等。

  3、人手一只塑料碗,每桌中央放一空碗、擦手巾。

  4、将幼儿家长、教师收集的有关蛋的图片布置在活动室墙上。

  四、活动流程:

  玩一玩→试一试→尝一尝→延伸

  

(一)玩一玩

  1、看看摸摸猜口袋

  教师:

你们猜猜看口袋里装了什么?

(启发幼儿运用视觉、触觉来猜)

  2、教师逐一出示口袋中的蛋宝宝,让幼儿数数有几只并说出蛋的名称

  3、找找蛋宝宝

  让幼儿自由到“树林”边找蛋宝宝,互相看看比比。

  教师:

你找的是什么蛋?

什么蛋宝宝大?

什么蛋宝宝小?

  

(二)试一试

  1、引发吃蛋的愿望

  教师:

你喜欢吃蛋吗?

要吃到蛋先要做什么?

(提醒幼儿将剥掉的蛋壳放入碗中)

  2、幼儿自由探索,尝试区分了解生蛋和熟蛋。

  教师:

你们的蛋都可以吃吗?

为什么?

生的蛋里面是什么样的?

熟的蛋里面又是什么样的?

  3、幼儿讨论交流

  4、归纳小结

  (三)尝一尝

  1、让幼儿尝尝熟蛋。

  2、启发幼儿将熟蛋与别人分享。

  (四)延伸

  教师品尝咸蛋并与几名幼儿分享,提示幼儿:

为什么你们吃的蛋有的淡有的咸,那是怎么一回事呀?

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索其他蛋的愿望。

  幼儿园小班科学领域教学方案3

  活动目标:

  1、在与材料的互动中感知空气的存在。

  2、探索小火箭发射高度与拍打瓶子时用力大小的关系。

  3、体验探索活动带来的喜悦。

  活动准备:

  自制火箭、可乐瓶与幼儿人数相同,视频一个,图片2张。

  活动过程:

  1、谈话引题,结合课件的播放,激发兴趣。

  前几天呀,我们中国发射了一枚火箭,它的名字叫嫦娥一号,小朋友想不想看看它是怎样飞上天的?

(播放视频)

  2、第一次操作后提问,引发幼儿思考。

  师:

今天老师也带来了许多枚自己做的火箭(出示并介绍火箭、瓶子助推器)。

小朋友们每人拿一枚小火箭、一个瓶子助推器玩一玩,试一试,想办法让自己的小火箭飞起来。

  幼儿操作、探索,教师巡回指导。

  

(1)你们的小火箭飞起来了吗?

  

(2)你是怎样让小火箭飞起来的?

  (3)为什么我们一拍瓶子,小火箭能飞起来?

  (4)小实验:

瓶子里的空气。

  小结:

原来在我们的瓶子里装有许多空气宝宝。

我们一拍瓶子(附动作),空气宝宝就被挤出来了。

出来的空气宝宝推动火箭,火箭就飞起来了(附动作,结合图片)。

  3、第二次操作。

  师:

小朋友们再去试一试,想办法让自己的小火箭都能飞起来。

  4、第三次操作。

  引导幼儿探索小火箭发射高度与拍打瓶子时用力大小的关系。

  师:

刚才我们的小火箭部飞起来了。

老师发现有的小火箭飞得很高很高,有的小火箭飞得低低的,这是为什么呢?

请小朋友再去玩一玩、想一想,试试怎样让小火箭飞得高?

怎样让小火箭飞得低?

  师:

你是怎样让小火箭飞得高高的?

又是怎样让小火箭飞得低的?

  幼儿再次带着问题操作、尝试。

  小结:

当我们很用力地拍打瓶子时,里面就出来很多空气宝宝。

这些空气宝宝推动火箭,火箭就飞得高;当我们轻轻拍打瓶子时,里面的空气宝宝出来得少,火箭就飞得低。

  活动延伸:

  今天我们玩了一个火箭飞起来的游戏。

如果用瓶盖把瓶子盖起来,小火箭还能飞起来吗,回去和自己的爸爸妈妈一起来做这个小游戏。

  幼儿园小班科学领域教学方案4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用语言表达对不同物体的触觉感受。

(软、硬,光滑、粗糙,冷、热)

  2、知道用手触摸是感知物体的一种方法,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1、积木块、海绵、锯沫板等。

  2、两杯水(热水,凉水)。

  活动过程

  一、游戏引入课题

  1.教师:

小朋友们喜欢小蜗牛吗?

我们学小蜗牛爬一爬好吗?

  在木地板、海绵垫上爬,让幼儿用手触摸、按压,感知并说出这两种物体的硬、软。

  2.教师:

哦,我们的小手能摸出硬的和软的东西,我们的小手真棒!

  当看见一个东西,我们不知道它是硬的还是软的时,可以用手摸一摸,这是一个好办法!

  二、在触摸中感知物体特性,并表述出来。

  1.摸一摸

  

(1)请幼儿听口令从小筐中拿出硬的东西。

(木积木)

  使劲捏捏、按按。

  教师:

你捏得动积木吗?

  (捏不动的东西是硬的。

  

(2)同样拿出软的东西。

(海绵)

  摸一摸,捏一捏,还可以拧几圈,海绵是柔软的。

  (3)幼儿摸摸锯沫板,感受正反两面的不同。

(粗糙和平滑)

  能说出一面扎手,摸起来不舒服,是粗糙的。

另一面不扎手,很舒服,是光滑的。

  (4)伸出双手分别握住热、冷水杯,并说出哪杯水热、哪杯水冷。

  小结:

我们的手不仅能摸出硬的、软的东西,还能摸出冷的、热的、粗造的、光滑的东西。

  2.选一选

  请几名幼儿上来,任选一件喜欢的物品。

  告诉大家所拿物品是硬的、软的、光滑的、粗糙的,还是热的、冷的。

  3.找一找

  带领幼儿在活动室里边摸边问

  哪些物品是硬的、软的、冷的、光滑的等,让幼儿逐一说出感觉。

  4.说一说

  平常还摸过什么东西,是粗糙的、柔软的、热的?

  5.小结:

手能摸出硬的、软的,冷的、热的、粗糙的、光滑的东西。

  但是有些东西不能摸:

如电源插座、开水、旋转的电风扇叶等,要学会保护好自己。

  三、游戏:

《我能干》

  听口令把小筐中软的东西送过来,或把硬的东西送过来。

  四、延伸活动

  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找找、摸摸其他东西,说出自己的感觉。

  幼儿园小班科学领域教学方案5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与同伴交流和分享的兴趣,帮助幼儿获得基本的交流经验。

  2、鼓励幼儿大方的把自己喜欢的车介绍给大家,并乐于想象未来的车。

  3、引导幼儿了解自己喜欢的车的名称、样子和用途,并尝试粘贴公共汽车。

  活动准备:

  1、请幼儿搜集各种汽车模型并布置成“汽车城”。

  2、各种汽车图片、小标志。

  3、录音机、音乐磁带《汽车开来了》、故事《神奇的变形车》磁带。

  4、长方形、半圆形、梯形、圆形的纸片;胶水。

  活动过程:

  1、师:

“小朋友,今天天气真好,我们要到汽车城去参观,里面有许多各式各样的汽车,小朋友去了以后要看一看你喜欢什么样的车,还要想一想各种车都应该怎样玩。

”放音乐《汽车开来了》,师生同做开汽车状,进教室。

  2、幼儿到“汽车城”参观各种各样的汽车,引导幼儿自由玩自己喜欢的车,并讨论、探索各种车的玩法。

  3、请幼儿将自己手上的小标志贴到自己喜欢的车上,然后引导幼儿做在一起交流自己喜欢的车。

师:

“你喜欢什么样的车?

它是什么样的?

它有什么本领?

为什么喜欢它?

鼓励幼儿积极交流,提醒幼儿注意倾听他人的介绍。

  4、请幼儿看大屏幕,出示各种车的图片,师向幼儿介绍各种车。

  5、幼儿自己动手制作公共汽车。

  师;“小朋友,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一辆汽车呢?

”出示长方形、半圆形、梯形、圆形的纸片,教师提问幼儿各种图形各能用来做公共汽车的什么?

师简单小结后,请幼儿粘贴公共汽车,师巡回指导,粘贴并讲评。

  6、引导幼儿想象未来的车。

  师:

“你认为今后还会有什么样的车?

它会和现在的车有什么样的不同?

”幼儿进行讲述后,请幼儿欣赏故事《神奇的变形车》。

师小结:

这个神奇的变形车真有趣,真神奇,小朋友现在要多吃饭,快点长大,好好学习,说不定你将来就会设计制造出更多更好的车呢!

你们说好吗?

  

  幼儿园小班科学领域教学方案优秀案例分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