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城市糯稻主推技术.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03179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5.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城市糯稻主推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应城市糯稻主推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应城市糯稻主推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应城市糯稻主推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应城市糯稻主推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应城市糯稻主推技术.docx

《应城市糯稻主推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城市糯稻主推技术.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应城市糯稻主推技术.docx

应城市糯稻主推技术

应城市糯稻主推技术

应城市籼型糯稻轻简化高效栽培集成技术研究与应用

作者:

熊华 詹水华 曾寿生 杨志远 陶进…    文章来源:

应城市农业局    点击数:

1582    更新时间:

2010/1/18

   一、课题背景与技术思想。

 

   应城市是全国最大的籼型糯稻生产县(市),常年种植面积30万亩左右,其中早籼糯1.5万亩,中籼糯24.5万亩,晚籼糯4万亩。

应城籼糯稻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的5%,占全省的17%;总产量占全省的17.7%。

应城生产的籼糯米质地匀、色泽亮、白度高、粒型美、糯性强、口感好,支链淀粉含量高达98%以上,出酒率一般51%以上,既可作为酿酒和食品加工的优质原料,又可作为主食直接食用,因此应城籼糯米享誉全国,有较高的市场份额,供不应求,具有左右全国籼型糯米市场的话语权。

应城市发展糯米产业已经具备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较好的生产条件和广阔的市场空间,但也有无法回避的制约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比较效益优势不明显,直接影响到农民种植糯稻的积极性。

目前米质优、市场好的品种主要有“鄂荆糯6号”、“珍糯”等品种,但种植这些品种的产量与杂交稻相比有较大距离,即使是在糯稻市场价格较高时,比较效益也不是很突出;二是品种本身生物学特点,制约了产量的提高,增加了生产成本。

作为常规中籼糯的“鄂荆糯6号”虽然生育期较短,但穗型较小、产量较低、抗倒性差;同样作为常规籼糯的“珍糯”虽然产量较高,但生育期偏长、叶大荫蔽、秆软易倒。

都直接影响到产出效益和比较效益。

 上述制约因素的核心问题归结为一个焦点,即产出效益和比较效益问题。

针对这个焦点问题,几年来我们围绕优质籼型糯稻轻简化高效栽培集成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示范应用,取得可喜的成绩,产出效益和比较效益明显。

研究和应用策略上采取积极引进试验示范新的籼型糯稻新品种(组合)与轻简化高效栽培集成技术研究和应用相结合并同时并进的办法,从2003年开始,我们为本课题制定了一系列的试验、示范方案并实施。

方案的技术思想是实现四个方面的目标。

一是“低消耗”:

对劳力、地力、物资、环境等资源消耗降低到最低限度。

   二是“高效益”:

通过对“高、新、精”技术的科学组装,尤其是轻简化技术的集成,实现“消耗最小化、产量最大化、品质最优化、效益最大化”。

三是“无公害”:

采取“浅、少、免”耕、轻简化耕作和无公化栽培,最大限度地减少土壤耕作、减轻水土流失及农药、化肥等农化物对糯谷、农田和环境的污染。

四是“可持续”:

按照“养分归还学说”,实行“用养结合”、“秸秆还田”、“生物循环”等,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和保护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和土地生产力。

 

   二、课题研究发展过程与试验示范效果。

 

   应城有种植早籼糯、中籼糯、晚籼糯的传统习惯,同时也表明应城水田耕作制度的多样性。

围绕课题的技术思想,针对糯稻生产的焦点问题,我们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工作。

   

(一)、早籼糯的品种筛选与轻简化高产栽培。

从2002年开始,我们不断地引进筛选了“华早糯1003”、“华早糯3321”、“3003”、“2297”等品种,并同时引进早籼糯“华早糯1003”的直播高产栽培试验和示范。

试验示范表明,在同时播种的情况下(清明前后),亩翻耕直播5—6公斤干种子的翻耕直播“华早糯1003”亩产达到500—550公斤,比同期育苗移栽的“华早糯1003”的亩产430—470公斤亩增70公斤左右,增幅为16.5%左右。

增产的主要原因是亩有效穗数多3万穗左右(穗实粒和千粒重基本无差异);2006年进行早籼糯的机插秧试验示范,在同时播种(3月底)、亩插14万左右基本苗(华早糯3321)的情况下,亩产达到450—500公斤,比育苗人工移栽的亩增30公斤左右,平均增产8.5%左右。

增产的原因主要是采取宽行(30cm)密蔸的方式,增加了每穗实粒5粒左右。

   

(二)、中籼糯的品种(组合)筛选与轻简化高产栽培。

 几年来我们引进了包括杂交籼糯稻在内的多个中糯品种(组合),如“鄂糯9号”、“中糯2055”、“特糯2072”、“嘉农糯优5号”、“糯优28”、“红糯1号”等,这些品种(组合)虽然具备了较好的综合性状,但就米质和市场销路而言仍以品质优的“鄂荆糯6号”、“珍糯”较好。

对此,从2002年开始,我们重点针对“鄂荆糯6号”、“珍糯”的特征特性开展了轻简化高产栽培技术集成研究,包括免耕直播、翻耕直播、机械精量穴直播、机械插秧等。

试验示范表明,这些集成技术,不仅有效地克服了这些品种的弱点,同时取得了显著的节本和增产效果,免耕直播、翻耕直播、机械精量穴直播均比育苗人工移栽亩增产10—20%;机械插秧比育苗人工移栽增产7%左右。

同时开展不同种植模式的优化组合配套,如菇—糯轮作与直播栽培配套,既实现了农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又促进了糯稻直播栽培节本增产。

利用蘑菇废料直播栽培糯稻,亩节省肥料投资80元左右,与人工移栽相比平均亩增产糯谷18%左右。

此外,通过利用沼液、沼渣无公害栽培糯稻,虾糯(稻)轮生等,均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三)、晚籼糯品种的筛选与轻简化高产栽培。

 选择早、中熟中籼糯品种作晚稻栽培,早播(6月10日前后)早插,不仅稳产高产,而且还能有效的提高糯米品质。

2006年开始,我们选用“鄂荆糯6号”、“鄂糯9号”进行软盘育秧机插,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试验示范表明,机插不但轻松简单,而且亩产能达到450—500公斤左右,比育苗人工移栽的增产5%以上。

 

   三、技术集成与推广应用效益评价。

 

   从2003年开始,我们围绕以直播糯稻为主的轻简化高产栽培技术,着力开展试验、示范和普及应用,成熟一项,示范推广一项,到2009年我们的技术集成不断成熟,推广面积不断扩大,单产水平不断提高,经济效益不断提升。

   

(一)、技术集成配套体系趋于成熟。

根据我市早、中、晚籼糯不同种植模式,针对不同茬口、品种(组合)、直播方式、播期等,进行了播量、密度、配方施肥、管水、病虫草害综合防除等一系列的试验示范,并根据研究结果制定早糯、中(一季晚)糯直播(免耕直播、机械精量穴直播)高产栽培技术操作规程,早糯、中(一季晚)糯、晚糯机械插秧技术操作规程。

   

(二)、示范推广面积不断扩大。

随着示范区域的不断的拓展,轻简化栽培的辐射区域越来越大,截止2009年,全市糯稻直播栽培12.5万亩,其中免耕直播0.8万亩,机械精量穴直播150亩(示范阶段),翻耕直播11.69万亩;糯稻机械插秧和软盘抛栽5.6万亩。

两项合计,轻简化糯稻栽培面积达到18.1万亩,占全市糯稻栽培面积的60.3%。

同时出现了一批轻简化栽培普及村,如田店镇肖黄村、四里棚办事处三姜村,糯稻轻简化栽培达到95%以上。

   (三)、单产水平不断提高。

从育苗移栽到直播栽培再到机械直播栽培,从育苗移栽到软盘抛秧再到机械插秧,两个平行的技术进步都伴随着单产水平的逐步提高。

试验、示范和大面积推广应用证明,直播栽培(翻耕直播、免耕直播、机械精量穴直播)比育苗移栽(稀播+多效唑)增产达到10—20%,机械精量穴直播体现了更大的增产空间,与育苗移栽相比增产幅度平均达到18%;在高产栽培条件下,机械插秧比育苗人工移栽增产可达5—10%。

   (四)、“三大”效益不断提升。

几年来,我市轻简化配套技术的不断成熟完善,品种(组合)的不断更新,种植模式的不断优化,糯稻轻简化高产栽培的“三大”效益也不断提升。

1、经济效益显著。

采取直播(翻耕、免耕)栽培,“鄂荆糯6号”、“珍糯”等品种平均亩产达到550公斤左右,比育苗人工移栽平均亩增产65公斤以上,平均增13.4%,增收130元。

平均亩节省育苗、移栽等费用200元,减去亩增加的农药、肥料投资50元,亩平均净节本150元,免耕直播还节省耕整费用60元。

增产增效和节本增效两项合计,翻耕和免耕直播亩平分别增效280元、340元;机械精量穴直播比育苗人工移栽平均亩增产90公斤以上,平均增17%以上,平均亩增收180元以上。

节省育苗、移栽等费用亩平200元,减去亩增加的农药、肥料投资和机播费用100元,净节本亩平100元。

两项合计,增产节本增效亩平280元;机械插秧比育苗人工移栽平均亩增5%以上,亩增糯谷25公斤以上,亩平增收50元。

节省移栽费用亩平100元。

两项合计,增产节省增效亩平150元。

2009年,我市推广应用轻简化糯稻栽培18.1万亩,为农民直接增产节本增效4300多万元;从2003年开始,累计推广应用轻简化栽培面积80万亩以上,为农民直接增收1.95亿元。

2、生态效益明显。

糯稻翻耕直播给作物秸秆的大量还田和深埋提供了便利,结合进行油糯、麦糯的周期性连续免耕(1—2年)直播栽培,对改善土壤生态环境和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有效地防止农田水土流失产生了积极而明显的作用。

尤其是采取菇糯轮作模式,不仅大大提高了农田产出率和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每亩露地蘑菇产生的约1500公斤废料施入土壤后,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状,提高了糯稻产量。

这些蘑菇废料经过前期的腐解,秸秆分解成有机质和速效养分。

据测定每1000公斤蘑菇废料N、P2O5、K2O含量分别为10公斤、5.1公斤、6公斤,并含40%以上的有机质。

一亩露地菇废料基本上能满足2亩中糯60%以上的需肥要求。

利用菇—糯模式、油—糯模式、瓜—糯模式、薯—糯模式、肥—糯模式、糯—糯模式,并进行这些模式之间的轮换,配套轻简化栽培既保证了糯稻连年优质高产,又实现了单位面积产出效益的提高。

 3、社会效益前景广阔。

推广应用轻简化栽培技术,一是可以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实现土地的集约化和规模化经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提高农业经营效益,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步伐;二是适应并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顺利转移,有利农村土地的合理流转,从根本上解决了由于劳动力不足而出现的“农田抛荒”和“占田荒”问题;三是有效的防止了水土的大量流失,进行周期性免耕直播栽培,保护了耕地,也是保护了子孙后代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四是历史性的改变了千百年来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苦劳作,解放了人,解放了牛,解放了生产力。

 

   四、轻简化栽培糯稻的生长发育特性与性状表现。

 

   以直播(翻耕、免耕、机直播)为主的轻简化糯稻栽培,具有与育秧人工移栽糯稻显著不同的生长发育特点和性状表现。

多年度、多品种糯稻直播试验研究和示范应用表明,糯稻进行直播栽培,能更加充分的展示其生物学特性和生理特点,克服性状缺陷,与移栽相比:

一是苗期密度小,个体生长和伸展空间大,有利于个体充分发展;二是避免了移栽造成的严重植伤,有利于形成强大的根系和直线上升的叶面积,制造和贮备充足营养,建立更强的抗逆能力;三是有利于促进低节位分蘖的发生,缺位少,分蘖多,封行早,通过早控苗、早转换,形成更加高产的协调发展的群体。

   

(一)、经济性状表现。

 1、容穗量大、有效穗多。

直播(翻耕、免耕、机直播)栽培与育秧人工移栽相比,单位面积具有更大的容穗量。

在穗总粒、实粒和千粒重差异不大甚至略有优势的情况下,“鄂荆糯6号”翻耕直播比移栽亩平增加穗数4.2万穗,免耕直播平均亩增穗数3.9万穗,机械精量直播平均亩增穗数3.4万。

在直播条件下,“鄂荆糯6号”平均亩有效穗达到22.6万穗,最高达到亩有效26.6万穗;育苗人工移栽的“鄂荆糯6号”一般亩有效穗在18万穗左右。

在实际应用中,株型紧凑的糯稻品种可设计较高的有效穗数(22万穗/亩左右),大穗大叶型的糯稻品种可设计适当的有效穗数(18—20万穗/亩),有利于个体和群体协调一致。

 2、穗部性状优。

在免耕直播栽培条件下,与育苗人工移栽相比,“珍糯”亩平有效穗21.4万穗,比移栽的亩有效穗18.5万穗每亩多2.9万穗,而其平均穗长、着粒密度、穗总粒、穗实粒、千粒重分别比移栽的多0.9cm、0.3粒/cm、12.5粒、7.2粒、0.5克,理论测产每亩比移栽的增24.8%。

试验、示范表明,不论是免耕直播,还是翻耕直播和机械精量穴直播,穗部性状均优于相对相同栽培条件下的育苗人工移栽。

在生产实践中,直播栽培应根据品种(组合)的株型、穗型、产量水平和栽培条件等确定适宜的播种量并设计最佳有效穗数和相应管理措施,一般情况下,直播栽培设计的亩有效穗数应该比人工移栽每亩多2—4万穗。

 3、免耕直播更具增产潜力。

试验示范和生产调查证明,免耕直播比翻耕直播(人工直播)增产3.6%—9.5%;在翻耕直播中,机械精量穴直播比人工直播亩平均增产65.25公斤,增幅为12.8%。

免耕直播增产的原因表现在穗部性状上,免耕直播的平均穗长、着粒密度、穗总粒、穗实粒、千粒重均明显高于翻耕人工直播,分别高

1.2cm、1.17粒/cm、36.4粒、8.7粒、0.62克。

但免耕直播的结实率比翻耕人工直播平均要低10.34个百分点,这既是问题,也是潜力;在翻耕直播中,机直播增产的原因表现在穗大粒多和结实率高,在足穗(亩20万穗左右)的基础上争大穗和实粒。

在对比试验中,机械直播虽比人工直播的有效穗亩平均少4.47万穗,但穗总粒、穗实粒要分别多32.93粒和37.68粒,增产12.8%。

   

(二)、生育期与生育动态表现。

1、直播栽培分蘖发生早。

播种后30—40天即进入够苗期(有效分蘖终止期),比移栽提早10—20天。

其中,翻耕直播比免耕直播要早,约需30天左右;免耕直播稍迟,约40天左右,原因是免耕直播幼苗期扎根立苗较困难,地上部生长较缓,出叶和分蘖发生稍迟,但有利于营造更强大的根系。

 2、直播栽培分蘖发生节位低。

进入有效分蘖终止期时,主茎叶龄9.3片—12.1片。

就是说,直播栽培的有效分蘖绝大多数为主茎第七节位以下的一次分蘖和四节位以下的二次分蘖,这些有效分蘖形成的独立叶片均在5片以上,从而形成低节位大穗。

而育苗移栽的有效分蘖除去移栽的基本苗,至少有50%以上的有效分蘖是在大田产生的,这些50%以上的有效分蘖绝大多数是发生在主茎第五节位以上的一次分蘖和二节位以上的二次分蘖,形成的叶龄少的在4片叶以内的高节位分蘖。

因此,移栽大田若基本苗不足或秧龄过长都会导致大量的高节位分蘖成穗或无效穗或穗数不足。

综之,直播栽培产生的低节位分蘖成穗优化了穗部性状,为高产奠定了生理基础和生物学基础。

3、直播栽培全生育期缩短,而株高正常增长。

与移栽相比,直播栽培的全生育期缩短3—9天,表现为早熟。

其中翻耕直播缩短更明显,而免耕直播则由于幼苗期生长较缓,拉长了全生育期;直播栽培没有经过移栽深埋稻株基部,株高普遍表现比移栽的要高,增高幅度为5—14cm,平均增高8cm。

其中,免耕直播增高幅度稍小,较为稳健。

直播栽培的生育期提早和株高适当增长,既反映了直播稻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过程的有条不紊,同时也表现了直播稻正常的高产形态和苗架。

   (三)、秧苗素质与抗逆表现。

以33天秧龄的稀播壮秧(水育秧)与同品种、同播期的直播秧苗比较,在苗高、叶龄、绿叶数、单株带蘖四个指标上比较,免耕直播比稀播壮秧分别矮1.9cm、多0.11片、多0.44片、多1.79个,翻耕直播比稀播壮秧分别高2.95cm、多1.5片、多2.25片、多2.64个;再从代表性大壮苗总根量、白根量、粗白根量、根长、单株带蘖、百苗干重六个指标上比较,直播(翻耕和免耕平均)栽培的分别比稀播壮秧的平均多58.5条、53条、22条、4.5cm(直播苗拔苗时断于土中的忽略不计)、6.5个、41.2克,总根量多78%,白根量多258.5%,单株带蘖多90.9%,百苗干重多50.4%。

上述比较基本上反映出以下两个特征和趋势:

第一、直播栽培的水稻与同龄的稀播壮秧比较,生育进程和个体总体素质表现为快和强劲,其中免耕直播的比翻耕直播的表现为生长稳健;第二、直播栽培的水稻个体的干物质积累始终比同苗龄的移栽苗多,而且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干物质积累逐步递增,这些干物质的积累主要得益于庞大的根系和低节位大分蘖及其叶面积。

其中,免耕直播的干物质积累明显高于翻耕直播。

这是直播稻高产的物质基础。

 强健的秧苗素质,必然带来总体抗逆性的增强。

实践证明,直播栽培尤其是免耕直播栽培明显的提高了糯稻的综合抗性。

一是抗病能力增强。

直播糯稻除部分田块因局部密度过大或晒田控苗不及时或防治不力等出现中等偏轻的纹枯病外,大部分田块的水稻病害很少发生或未造成明显损失;二是抗到能力增强。

优质糯稻抗到性较差是普遍现象。

采取“促根式”管水和“悬根式”管水进行全程促根,并针对不同糯稻类型、品种(组合)和不同模式采取相应的施肥法,能避免因“泥软”、“杆软”和“早衰”引起的倒伏;三是抗旱能力增强。

由于采取全程促根式管水,直播糯稻的根系更深、更强,增大了根系的吸收范围,加之体内营养积累较多,抵抗干旱的能力更强。

实践证明,在连续干旱20天左右的情况下,直播糯稻未出现萎蔫现象,尤其是免耕直播糯稻耐旱能力表现的更强。

   (四)、其他轻简化栽培方式的主要表现。

 除糯稻直播栽培外,我市早、中、晚糯还采取软盘机插的轻简方式。

早、中糯机插增产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与人工移栽相比,秧龄短、大田有效分蘖期长、低节位分蘖多、通风透光好,从而在经济性状表现为穗大粒多、结实率高。

试验示范表明,在亩有效穗数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机插的穗总粒、穗实粒、千粒重分别比同品种人工移栽的多10—15粒、6—8粒、0.3—0.5克;晚糯机插通过选用早中熟品种,采取早播,稀播适当增加秧龄弹性,配套早稻早茬口,插足基本苗14万左右的配套技术,亩产均可达到450—500公斤,比同品种人工移栽增产5%以上。

 

   五、技术路线和关键技术。

   

(一)、技术路线 从轻型、简化和“低投入、高效益、无公害、可持续”的总体观点出发,根据籼型糯稻的生物学特性和生长发育特点,针对我市资源条件、耕作制度、种植模式和生产水平,按照籼型糯稻优质高产的需要制定其栽培管理配套技术和措施,总的技术路线是:

 1、经济技术路线:

从以直播为主的轻简化高产栽培技术观点出发,将高产栽培全部生活因素(水、肥、气、热、光)的对应措施,与不同时期的管理要求相结合,把品种、管水、施肥、除草、治虫、防病等农艺措施和高新物化技术,有针对性、选择性、科学性地叠加、组装运用,达到简化、缩微的目的,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2、技术经济路线:

前期(营养生长期)促根促蘖培育壮苗,中期(幼穗分化期)壮根壮秆主攻大穗,后期(灌浆结实期)养根养叶争粒增重。

整个生育过程以“抓根”作为栽培管理中心,达到“根深秆壮叶茂穗大粒重”的高产目的。

   

(二)、关键技术 1、籼糯稻直播栽培关键技术。

 ①良好的土壤基础:

田平、土实、肥足、草净。

 ②适当的密度和均匀度:

常规籼糯稻亩用种量2.0-2.5公斤,杂交糯稻1.5-2.0公斤。

机械直播适当减少用种量,免耕直播适当增加播种量。

人工直播每平方米出苗54-72苗,允许变幅范围每平方米36-108苗;机直播可采取等行或宽窄行进行条播或穴播。

③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草害采取“一封二杀三塌四压”的方法进行;苗期“三小虫”结合翻耕整地、清理“四边”杂草和在化学除草时混配杀虫剂进行防治;中后期注意预防多种病虫害。

④合理的肥水运筹:

针对籼型糯稻易倒伏的特点:

按照不同直播方式和种植模式制定肥水运筹模式:

 A、翻耕直播:

包括人工直播和机直播。

采取“促根式”管水法和“平抑式”施肥法。

播种后进行“湿润→半湿润→半干旱”管水,促根系发生和下扎;二叶一心后灌浅水重施分蘖肥(断奶肥);封行前看苗轻施一次搭架肥;九叶前后够苗晒田控苗;复水拔节后重施一次以钾肥为主的穗肥(氮肥用量根据品种和苗势酌定);齐穗后采取间歇式管水,并结合防治病虫进行根外追肥。

底肥采取全层基施。

N:

P2O5:

K2O=1:

0.5:

1.5中等肥力田块根据品种(组合)类型亩施纯氮10-12公斤。

 B、免耕直播:

采取“悬根式”管水法和“定期式”(两重两轻)施肥法。

即利用免耕田块固定沟厢,除施肥时保持厢面浅水层外,其它时期采取间歇式沟灌,保持厢面湿润和半湿润,表层根系悬空吸氧,下部根系深扎吸肥,促根壮根;“两重两轻”施肥法,即重施分蘖肥(断奶肥),轻施搭架肥,重施穗肥,轻施粒肥。

底肥少施或不施化肥,可多施有机肥料。

N:

P2O5:

K2O=1:

0.5:

1.5。

中等肥力田块亩施纯氮12公斤以上,杂交糯稻略加大施肥总量。

 C、菇-糯轮作模式:

糯稻采取翻耕直播。

施肥采取“∧”型施肥法,即底肥轻施速效肥,分蘖肥(断奶肥)重施,穗肥看苗补施。

其它管理同翻耕直播。

 2、籼糯机插秧关键技术。

①稀播匀播培育适龄壮秧,尤其是晚籼糯机插秧更应稀播匀播,通过稀播匀播增强秧龄弹性和秧苗素质。

晚糯软盘每盘播种80—100克。

②选择早中熟籼糯品种作晚糯栽培,于6月15日之前适时早播,同时前茬早稻应选择早熟品种,早播、早插、早熟、早收获、早腾茬,保证在7月初机插。

③提高大田整地质量,达到“田平、泥实、水浅、肥足”。

④浅插并插足基本苗,尤其是晚籼糯机插秧要保证插足基本苗14万左右。

⑤早施重施分蘖肥。

机插秧苗素质较差,移栽后早追重追分蘖肥,每亩追施尿素和氯化钾7.5公斤,促早生快发。

晚籼糯机插秧要看苗补施穗肥,促大穗,提高结实率。

 

   六、课题的技术水平与发展应用前景。

   本课题通过优化种植模式,实行周期免耕(翻耕)直播(人工直播、机械直播)、机械播种等方式栽培籼型糯稻,实现了省工、节本、增产和增效,有利于减轻农民劳动强度,适应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需要;有利于保护耕地和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具有较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本课题技术创新明显,可操作性强,技术集成体系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适合在籼型糯稻上广泛应用。

  

(注:

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