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阅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02075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5.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议论文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议论文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议论文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议论文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议论文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议论文阅读.docx

《议论文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议论文阅读.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议论文阅读.docx

议论文阅读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21分)

品味遗憾

①遗憾,词典上的解释是“不称心;大可惋惜”。

无论人还是事,若留下遗憾,似乎都会存有残缺,让人叹息不已。

②很多的悲剧都在展现遗憾:

荆轲身负重任刺秦王,偏偏选人不当刺杀失败,遗憾!

屈原忠心耿耿爱君国,偏偏遇上昏庸的楚怀王,遗憾!

岳飞忠君驱鞑虏,偏偏奸臣当道遭陷害,遗憾!

历史上类似的悲剧不胜玫举,在人生的行进过程中遗憾也似乎常常如影相随。

③然而,这样的遗憾往往是精彩的开始。

面对遗憾,与其抱怨、气馁,不如坦然接受它,把它化作人生中的另外一道风景。

你看,韩愈接受了朝奏夕贬的遗憾,写出了“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的千古绝句;柳宗元接受了贬谪永州闲置的遗憾,写出了脍炙人口的《永州八记》;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看来,遗憾,也是一朵奇葩。

④这样的遗憾是人生的一块磨砺石。

越王勾践亡国被俘,遗憾,但他砥砺沉潜,最终“苦心人,天不负,__________,三千越甲可吞吴”;音乐家贝多芬,正值创作的盛年,然而双耳失聪,遗憾,但他扼住命运的咽喉,谱写了如《命运交响曲》等许多不朽作品。

当人们还在对他们的种种遗憾扼腕长叹时,他们已经把遗憾当作展现生命进取的长空,翱翔搏击其中,创下一个个奇迹。

⑤这样的遗憾是人生的一种厚重美。

人人都有理想,而理想的最大特色就是高于现实,也正因为如此,现实的人才会在理想的门外久久徘徊,流连忘返。

也许,这个追求理想的人至死也未能叩开理想的大门,但只要他追求过,奋斗过,拼搏过,他的人生就闪耀着为后人赞叹的美。

李白欲求仕,但终生仕途不顺、屡遭排挤,是遗憾,然而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自信,又曾让多少文人墨客欣然折服;王勃一生时运不济、命运多舛,是遗憾,然而他“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绝唱,又让多少人怦然心动。

遗憾就是一种厚重的美,它正如一杯苦茶,虽然入口苦涩,却能于入咽时感受到它的香甜。

⑥尽管并不是所有的播种都能有收获,尽管并不是所有的追求都会绽开花朵,但正如朱光潜老先生所说:

“倘若件件事都尽善尽美了,自然没有希望发生,更没有努力奋斗的必要。

”既然如此,何必拒绝遗憾!

因此,我们可以认定,遗憾乃是人生的一种必然,应该正视遗憾。

14.第②段画线句中的错别字是_______,它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2分)

15.根据上下文内容,在第③段横线上补充一个事例(不得使用本份考卷上的事例)。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结合文章的论述,理解第③段“遗憾,也是一朵奇葩”这句话的含义。

(3分)________

17.填入第④段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3分)

A.退避三舍B.韬光养晦C.卧薪尝胆D.破釜沉舟

1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

第③-⑤段依次论述了

(1)___________;

(2)__________;(3)___________。

(9分)

虹口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19题(20分)

学无止境

①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曾说过,愈学习愈发现自己无知。

中国古人也发出过“学然后知不足”的感慨。

可见古今中外的智者就学习的边际问题发表的看法是相同的,那就是学习是永无止境的。

②为什么这样说呢?

③首先,世界是发展的,知识也是不断发展更新的。

一个人就算精通了一门学问,也只能算是一定时间中在特定范围内领先的专家。

而且在他精通的学问中,他也不可能穷尽真理。

难怪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在介绍由他领导六百名科学家的实验项目的最新成果时,连连回答“不知道”:

“您认为真能找到暗物质和反物质吗?

”“我不知道。

”“您认为发现暗物质的价值在哪里?

”“我不知道。

④其次,世界是互相联系的,任何门类的知识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

要想通晓一门学问,往往需要涉猎许多领域。

挂一漏万,知识面狭窄是现代科学家经常性的困惑。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是一部哲学著作,可是为了写这本书他却研究自然科学达十多年。

即使这样,他还是错把鸭嘴兽当成了爬行动物,为此曾向鸭嘴兽“公开道歉”。

而且,世界是充满矛盾的,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常常是错综复杂的。

⑤再次,未知世界的无限性和个人认知能力的有限性之间存在着一对矛盾,而人类正是在解决这种矛盾中获得新知的。

学而后疑,疑而后学,在这种循环往复中人类不断扩大自己的认识范围。

然而人类的认知无论怎样发展,比起尚未认识的部分仍是有限的。

正如庄子所说“吾生也有涯,知也无涯”。

⑥“问渠哪得清如许”,面对无垠的未知,我们如何才能清明如许呢?

源头活水又在何方?

这个问题的永恒存在,引无数哲人竞折腰。

⑦东坡少有名气,书房尝自作一联:

“识完天下字,读遍人间书。

”口气颇大。

苏洵见了,不是简单地摘下对联,而是语重心长地给两句分别添了词语“勤奋”和“刻苦”。

事实证明,苏东坡终身受用于此。

⑧汽车大王福特年当年只是个店员,月薪才10美元,但他却每周都要花2美元来买书。

新婚之时,家中除了一大堆五花八门的机械杂志和书籍,值钱的东西一概没有。

就凭这些,福特干出了一番大事业。

福特晚年说道:

“对年轻人而言,勤奋学习刻苦读书,为将来积累必需的知识与技能,远比敛财重要。

⑨以上两个事例告诉我们:

15获得“源头活水”的方法是___(2分)

16.第①段到第⑤段的基本观点是___,这个观点之所以成立,是因为:

(9分)

⑴___⑵___⑶___

17.下面材料,放在文中哪一段最合适,请选择()。

(2分)

菊败不落瓣,独黄州之菊不同。

王安石为此写下“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遍地金”。

苏东坡续作“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笑王安石无知。

后来苏东坡担任黄州团练副使。

“老夫聊发少年狂”之余赏菊,只见菊花棚下落英缤纷,枝上全无一朵,顿时目瞪口呆。

A.第③段B.第④段C.第⑤段D.第⑥段

18.第⑥段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4分)

19.在第⑨段横线处填入合适的句子:

(3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20分)

自由要以邻为伴

①自由,是一个迷人的字眼。

因为,作为个体的生命,有了自由,才有可能获得生活的幸福。

②自由,是人们追求的境界: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③自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等著作中勾画了一个未来社会的愿景——“在那里,一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中国的改革始自对“自由”的尊重,从最初的“大包干”改革,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对于自由的保障,让整个社会和人的创造力、活力真正迸发了出来。

④自由从来就如此重要。

那么,实现自由,就是不受拘束,不受限制,随自己的意志活动吗?

答案是否定的。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

自由要以邻为伴。

⑤自由要以邻为伴,就要同道为朋,视邻为友。

邻居者,朋友也。

古有“虽有兄弟,不如友生”的歌谣,今有“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的民谣,都说明一个道理:

要把自己置于社会大家庭之中。

自己生活,也要让别人生活;自己追求快乐,也要允许别人追求快乐,从而自觉地把个人一己之自由变为别人自由发展的“助推器”,而不是“绊脚石”,更不是“灭火机”。

⑥自由要以邻为伴,还要善于合作,善于沟通。

陶潜有诗云:

“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

”(大意是:

邻居朋友经常来我这里,谈谈过去的事情,人人畅所欲言。

)既然是邻居、朋友,就要“时时来”、“谈在昔”。

只有“时时来”,勤走动,才能增进友谊;只有“谈在昔”、善沟通,才能求同存异。

无数事实都证明:

合作,使邻居亲上加亲;沟通,让邻居亲密无间。

⑦自由要以邻为伴,是人与人为伴,人与自然为伴。

邻者,可以是社会,也可以是自然;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

社会有动力,自然有活力;人之有生命,物之有寿命。

对自然,要敬畏;对物质,要爱护。

如此,实现人与人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实现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预示的:

使“人才在一定意义上最终地脱离了动物界,从动物的生存条件进入真正人的生存条件,从而完全自觉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14.根据上下文,将词语正确的一项填入第⑦段画线处(3分)

A.不仅也是B.不但而且C.只要就D.只有才

15.第④段“自由从来就如此重要”中“此”指的是。

(3分)

16.第⑥段中运用的论证方法是,其作用是。

(4分)

17.本文的中心论点是,论证结构是。

(4分)

18.下面这段文字放在本文哪一段最恰当?

请从论证的角度具体阐明理由。

(6分)

唐代的官黄门监卢怀慎与姚崇同在相位,却以才能不及姚为由,遇事一概避让,统统让姚崇作主。

不仅难被人称为“良伴”,甚至连“同伴”也配不上,反被时人称之为是“绊脚石宰相”。

(一)阅读下文,完成14—18题(20分)

阅读,丢失了什么

  ①人类需要阅读。

人类几千年的创作和阅读,已经成为一种文化传统,一种生活习惯,一种跟饮食同等重要的精神营养补充。

无论时代发展到什么地步,生活多么富足,我们依然离不开阅读。

  ②然而,不容忽视的现实是,阅读正在遭遇危机。

面对当下浮躁的社会心态,我们不能不反思,今天的阅读,到底丢失了什么?

  ③我们丢失了作为一个读书人的“虚荣心”。

读书人在过去人们的印象中是羡慕和尊重的对象。

人们渴望读书,热爱读书,以读的书多为荣。

去年湖北高考文科状元就曾经把《红楼梦》读了不下十遍而成为众人仰慕的对象;古往今来那些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哪一个不喜爱读书?

而且,那些学有所成者,往往都很注重阅读经典。

可是现在,你手上有没有书、你读不读书,并不是人们非常关心的事情。

 ④传统的纸质书籍阅读,如果是自己的书,会在书上做许多记号,写下许多阅读笔记,那些发黄的纸张会记下你的思想和成长。

但是在今天这样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里,我们已然丢失了阅读的耐心。

手机阅读的“刷屏”让阅读速度加快,不想读的可以“刷刷”地跳过去。

人们可以天天做读者,还可以发帖做评论员,但长期下去,丧失的是冷静的思考和沉醉的阅读体验,丧失的是做一个有思想分量和生活质量的人。

刷屏时代的阅读,在阅读之后的这些遗存全然不见,阅读没有了记忆。

⑤我们丢失了对内容的鉴赏能力。

读书并不应该停留在读故事,读故事只是消遣,真正的读书是增加人生的分量。

  ⑥以文学作品为例。

美国作家海明威的名作《老人与海》,是一部好作品。

你可以把它当励志小说读,因为有大家都知道的警句: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但往深处看,是一个老人的孤独,一个失败英雄的悲歌,那种深深的孤独感才是作家想表达的。

再看下去,你可以发现小说的语言奇妙、温暖,还发现它有许多象征的隐喻,更发现许多让人琢磨不透的东西。

比如,作家常写老渔夫梦见狮子,狮子也是沙漠和草原上孤独的英雄,这是老人对海的恐惧吗?

等等。

在这些之外,你还可以读出一个作家伟大的人道主义情怀。

老渔夫的那些可怜又可敬的大量内心独白,等于在和大海不停地说话,和命运不停地说话,没有激烈的言辞,没有抱怨,没有诅咒,只有卑微的乞求和敬畏,宽容和理解。

当你读完全篇,读到最后一句“老头儿正在梦见狮子”时,你感到对命运的隐忍也许是最伟大的。

所以,真正的阅读会读出更多的东西。

  ⑦我们不应该放弃一种伟大而充满尊严的阅读的传统。

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与其在网络的迷惘中精神缺氧,在寻找灵魂的荒原中徘徊,不如马上拿起那些已经被时间证明了的作品来,开始安静的阅读。

记得,曾国藩曾经说过这样两句话:

“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品格不会坏到哪去;一个品格好的人,一生的运气不会差到哪去。

”  

  《人民日报》(2014年04月16日,有删改)

14.第③段“虚荣心”一词的理解是(2分)

15.根据第③段画线句,请你补充一个具体事例。

(3分)

16.今天的阅读,到底丢失了什么?

请结合上文依次表述。

(9分)

17.除上文所述,你认为今天的阅读还丢失了什么?

试作简要分析(3分)

1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3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4—18题(19分)

文化是什么(有删改)

龙应台

①文化是什么?

它是随便一个人迎面走来,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

他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他是随手把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

一只满身是癣的流浪狗走近他,他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

电梯门打开,他是谦抑地让人,还是把别人挤开?

一个盲人和他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他会搀那盲者一把吗?

他与别人如何擦身而过?

他如何低头系上自己松了的鞋带?

他怎么从卖菜的小贩手里接过找来的零钱?

②文化其实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他人、对待自己、如何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

在一个文化厚实深沉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人懂得尊重别人——;人懂得尊重自然——。

③小时候我住在台湾农村,当邻家孩子送来一篮自家树种出的枣子时,母亲会将枣子收下,然后一定在那竹篮里放回一点东西,几颗芒果、一把蔬菜。

家里什么都没有时,她一定将篮子填满白米,让邻家孩子带回。

问她为什么,她说,“不能让送礼的人空手走开。

④农村的人或许不知道仲尼曾经说过“尔爱其羊,吾爱其礼”,但是他可以举手投足之间,无处不是“礼”。

⑤希腊的山从大海拔起,气候干燥,土地贫瘠,简陋的农舍错落在荆棘山路中,老农牵着大耳驴子自橄榄树下走过。

他的简单的家,粉墙漆得雪白,墙角一株蔷薇老根盘旋,开出一簇簇绯红的花朵,映在白墙上。

老农不见得知道亚里斯多德如何谈论诗学和美学,但是他在刷白了的粉墙边种下一株红蔷薇,显然认为“美”是重要的。

他很可能不曾踏入过任何美术馆,但他起居进退之间,无处不是“美”。

⑥在台湾南部乡下,我曾经在一个庙前的荷花池畔坐下。

为了不把裙子弄脏,便将报纸垫在下面。

一个戴着斗笠的老人家马上递过来自己肩上的毛巾,说,“小姐,那个纸有字,不要坐啦,我的毛巾给你坐。

”字,代表知识的价值,斗笠老伯坚持自己对知识的敬重。

⑦对于心中某种“价值”和“秩序”的坚持,在乱世中尤其分明。

今天我们看见的巴黎雍容美丽一如以往,是因为,占领巴黎的德国指挥官在接到希特勒“撤退前彻底毁掉巴黎”的命令时,决定抗命不从,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保住一个古城。

梁漱溟在日本战机的炮弹在身边轰然炸开时,静坐院落中,继续读书,思索东西文化和教育的问题。

两者对后世的影响或许不同,抵抗的姿态却是一致的。

⑧对“价值”和“秩序”有所坚持,就是文化。

对破坏这种“价值”和“秩序”有所抵抗,抵抗的力量所源,就是文化。

14.根据破折号前的短句,第②段三处横线上应填入的语句顺序是。

(3分)

①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

②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

③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智能

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①③D.②③①

15.根据第③

段示例,请依次概括第⑤、⑥段的事实论据。

(6分)

第③

段示例:

台湾农村的母亲从不让送礼的人空手而归,体现了对“礼”的恪守。

第⑤段:

第⑥段:

16.阅读第⑦段,它以选自、两个不同角度的事实论据共同论证了。

(4分)

17.“文化是什么?

”根据全文,作者给出的回答是:

(4分)

18.根据选文观点,请在第①段画线句中任选一个问题作出回答。

(2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19题(19分)

请别忽视校园琐事

①琐事,鸡毛蒜皮、零零碎碎,让人不屑一顾。

但有时,琐事不容小觑。

如今在校园里,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琐事”引发的纷争时有发生,严重的造成伤害事故甚至罪行。

复旦学子投毒案前不久进行了二审,“因琐事不合,心生不满”自始至终都是当事人投毒行为的根源。

而同学之间挥拳相向、高中生用锤子砸伤老师,这些事件从表面上看,也是一句话听不入耳,或是平日里被“管”得较多而产生怨恨之类的“琐事”引发。

②为什么琐事会酿成祸事?

每个人的个性基础不同,有的人天生敏感、多虑,或是易怒、易冲动,或是固执、缺乏弹性。

个性上的一些不足,使别人眼里的一些琐事,在他们眼里被放大、沉淀,成为积压在心底、不断膨胀的“负能量”。

某一天、某个人、某件事,可能就会触发这种“负能量”,造成对自己或对他人的伤害。

③此外,校园还是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师生之间、同学之间频繁接触,朝夕相处,更容易产生“琐事”。

特别是在一个寝室里,发生“摩擦”的概率更大。

比如,有的学生习惯早睡早起,有的则相反。

晚睡的学生不愿关灯,或是“煲电话粥”太大声,而早起的学生洗漱声音太响,吵醒还在睡梦中的室友。

又如,寝室里使用饮水机,家境优越的学生不懂节省,用饮水机里的热水洗脸,而家境贫困的学生则为了省电,经常把饮水机插头拔掉……种种小事引发的不满情绪,如果一直积压在心里,自己不会化解,不愿意求助,别人也不给予重视,就可能酿成事端。

④对各类校园琐事,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不能忽视,而是应多一份关注,必要时积极干预。

同学间不合,师生间不合,为什么会不合?

怎样引导那些心灵易“受伤”的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认识他人,而不是固执地囿于自我判断之中?

如果学生之间确实因为生活、文化背景差异太大而产生矛盾,能否通过换寝室等方式将他们隔开?

这也是一种人性化处理方式。

⑤琐事往往不容易察觉,怎么办?

有些大学就采用“心灵观察员”的方式,请班干部、寝室室长关注同伴有无心理困惑、不良情绪,帮助教师及时掌握情况;有些学校的班主任、思品课老师,运用各类载体开设“心灵热线”,倾听学生的烦心事,给予帮助和指引。

这都是对学生负责、积极作为的方式。

⑥屠格涅夫说,“人的心灵是一座幽暗的森林”。

但是,个性的不足并非不可改变,可以通过环境、教育来修补和健全。

润物无声的心理关怀和辅导,就像一缕缕阳光,照进幽暗的“森林”。

有时,可能就是老师的一次谈心、一个动作、一个神态,帮助学生拨开心灵雾霾,逐渐学会包容,学会谅解,学会换个角度看待问题,能够对琐事一笑而过。

15.关于文章思路结构,下列选项正确的是()(4分)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

16.对待校园琐事,作者的态度是什么?

(4分)

17.文章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修辞手法,作用是。

(4分)

18.文章第⑤段画线句“这都是对学生负责、积极作为的方式”中的“这”具体指代什么?

(3分)

19.文章第⑥段引用屠格涅夫的话有什么作用?

(4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18题。

(18分)

作家寄语中学生作文创作

彭友东:

面对当今五彩缤纷的世界,中学生在写作时,如果要想写出好的作品,需要准备的很多。

要具备足够的知识、能力和各方面的素质,需要长期的学习、磨砺,需要点点滴滴,日积月累。

写作时,能用自己的心、自己的笔来记录青春的印记,来描绘美好的未来,来观察世界,来思索人生,便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积累和准备。

余华:

写作是一种乐趣

我一直认为写作是一种乐趣,一种创造的乐趣。

最初写作时的主要乐趣是对词语和句子的寻找,那时候最大的困难是如何让自己坐下来,让屁股和椅子建立友谊,我刚开始写作时才二十岁出头,这是一个坐不住的年龄。

想想当时我的同龄人在到处游荡,而我却枯坐在桌前,这是需要极大的耐心来维持的,必须坚持往下写,然后突然有一句美妙的语言出现了,让我感受到喜悦和激动,我觉得自己艰难的劳动得到了酬谢,我再没有什么可抱怨了,我枯坐桌前也同样有无穷乐趣。

对一个长期从事写作的人来说,有时候写作已经不单纯是在写作,更像是一种人生经历,尤其是长篇小说的写作,长达一年或者几年几十年的时间,写作者的情感往往和作品中人物的情感同舟共济,共同去承受苦难,也共同去迎接欢乐。

这时候得到的乐趣会让我们相信,虚构的世界比现实的世界更加引人入胜。

我要谈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经验:

任何一个写作者同时也是读者,写作者必须重视自己读者的身份。

正是在阅读很多经典作品时带来的感受,才会不断纠正自己在写作过程中的错误。

王蒙:

写作要真实地袒露自己

中学时代非常重要,而且一个喜好文学的人往往在中学时代就表现出自己的追求、自己的个性,乃至处于萌芽状态的才华。

我希望中学生把作文写好,但是我不喜欢看那种年轻人做老年语、做未老先衰语的作品。

我希望中学生能保持青少年的单纯和朴素,不要说空话、套话。

如果太像大人的作品,等于瞄准了一些作家的创作,让人感觉到有一些勉强,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

文章应多一点朴素的、单纯的、直抒胸臆的语言,不需要加太多的修饰。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大家应多写这样的文章。

最真实地袒露自己,用许多辞藻、妙笔生花不一定是最好的办法。

我小时候就读过一些名家的短的散文,非常好,像冰心的《笑》,还有朱自清的《背影》等。

钱理群:

写作要说自己的话,说真话

我想抄一段鲁迅的话,赠给年轻朋友:

“我们要说现代的,自己的话;用活着的白话,将自己的思想,感情直白地说出来。

“青年们先可以将中国变成一个有声的中国。

大胆地说话,勇敢地进行,忘掉了一切利害,推开了古人,将自己的真心的话发表出来。

真,自然是不容易的。

……但总可以说些较真的话,发些较真的声音。

只有真的声音,才能感动中国的人和世界的人;必须有了真的声音,才能和世界的人同在世界上生活。

”(引自《三闲集·无声的中国》)

我希望我们的中小学生,从现在开始,一辈子说自己的话,说真话,至少说较真的话。

15.作家彭友东给中学生写作的建议是:

(3分)

16.阅读余华的寄语,完成下列题目。

(7分)

(1)余华认为写作的乐趣是:

(4分)

①②

(2)请你谈谈对“任何一个写作者同时也是读者,写作者必须重视自己读者的身份”一句的理解。

(3分)

17.阅读王蒙的寄语,完成下列题目。

(5分)

(1)王蒙不喜欢“年轻人做老年语、做未老先衰语的作品”,这里的“老年语”、“未老先衰语”指的是:

(2分)

(2)王蒙说“我小时候读过一些名家的短的散文,非常好,像冰心的《笑》,还有朱自清的《背影》等”这句话的作用是:

(3分)

18.在作家王蒙和钱理群的寄语中,都说到了写作需要“真”的问题,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蒙的“真”是指写作语言要朴实、率真。

B.钱理群的“真”是指文章要有真情实感。

C.王蒙认为“最真实的袒露自己”就是写作时不需要有辞藻的修饰。

D.钱理群引用鲁迅的话是为了阐明作家和中学生都要写真话。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20分)

①生活中我们要多一些忍让。

②忍让,是人生豁达的试金石。

人要活得有涵养,没有必要和别人斤斤计较,没有必要和别人争强斗逞。

请记住:

给别人让一条路,就是给自己留一条路。

历史上有成就的人,哪个不具备忍让的品格?

③忍让,。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有容人之量,有让人之心,才有和谐的生活。

当今著名词作家乔羽偕夫人佟琦做客央视《夫妻剧场》,主持人问:

“二老相濡以沫,白头偕老,有什么秘诀吗?

”乔老答:

“一个字,忍。

”夫人佟琦抢答:

“我是四个字,一忍再忍。

”生活难免有摩擦,需要忍让来润滑,二老诙谐中尽显相处之道。

④忍让,是事业发展的助推器。

人在事业上很难一帆风顺,有时甚至会陷入绝境。

宁折不弯,不退不让,事业很可能会就此终结。

而忍让,则会让你的人生之树在即将枯萎的时候焕发新的生机。

⑤牛根生在创建蒙牛之前,在一家大企业任副总,尽管他尽心尽力、业绩卓著,但做事冲劲十足,为领导所不容,处处受到排挤。

这时,牛根生没有火冒三丈,而是选择了忍——递交了辞呈。

辞职后,他创建了蒙牛,创业过程也相当艰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