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卷1语文优秀作文两篇2663.docx
《全国卷1语文优秀作文两篇266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卷1语文优秀作文两篇2663.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卷1语文优秀作文两篇2663
2016年全国卷1语文优秀作文两篇
要求:
1、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
题目;
2、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一点进步,一种人生
暮色暗淡,残阳如血。
第1页共11页
北方的风凛冽地刮着,刮得人生疼。
一个十八岁的少女坐在河边,手里拿
着最后一次的模考卷,上面的分数令她心寒。
她考差了,离自己梦想的学
校还差了好多,然而更令她伤心的是,她的父母非但没有安慰她,反而将
她痛骂了一顿。
女孩于残阳中站了起来,她撕碎了手里的试卷,回到了家。
没有人知道那
个夜晚女孩想了什么、想了多久。
只是看见,从那以后,女孩仿佛在书桌
旁生了根。
几个月后,女孩坐在高考考场上,答完了人生最重要的几份卷。
也许是好
事多磨,女孩虽然比最后一次模考分数多出了很多,但依然未能考上梦想
院校,只因几分。
女孩流着泪在田野上使劲奔跑,最后累到躺倒在地。
盛夏,农村的夜空被
点点繁星照亮,女孩睁着流着泪的眼睛,看着热闹的夜空,仿佛自己的梦
想跟那星星一样离她如此遥远。
这时,女孩的父亲躺在了她的身边。
“对
不起,我还是没考上,你骂我吧。
”“不,孩子,最后一次模考骂你是因
为你的心根本不在学习上,然而后来我看到了你的努力和你的进步。
有进
步就是好的,虽然你的进步并未帮你达成目标,但那又怎样?
只要能进步,
在哪都能成就精彩。
”
父亲的话好似一点灯火,点亮了女孩心里哪怕只有一平方厘米的地方。
几
个月后,孩子听了父亲的话,背上行囊,去了一个二本的院校,继续着自
己的人生。
第2页共11页
那后来女孩大富大贵了吗?
没有。
毕业后,女孩搭上南下的火车,找了份
工作,平平淡淡地活着。
只不过,不管有多平淡,她都会把生活过好,努
力让自己进步。
再后来,她结了婚,生了小孩,成为了我的母亲。
或许是因为自己的经历,我妈妈从小到大都不太在意我的成绩,所以在别
人学奥数的时候,我基本上都在扔泥巴。
但我妈妈也是有底线的,她不要
求我每次都要考满分、90分,她只要求我每次进步,哪怕只有一点点。
上了高中后,由于我的爱好,我学了艺术,成为了艺术生。
功课落下了不
少,成绩自然也不算优秀,妈妈也还是只有“进步”一个要求。
她只是不
想我也像她一样因为没有努力和进步而在迷雾中穿梭。
如今,我走在了妈妈曾经走过的路上,只求问心无愧和争取进步,或许我
的进步十分微小。
使我赶不上我想要搭乘的那辆列车。
不过,后面其实还
有很多辆车在等我,因为我一直在努力进步,就像小树一直在努力进步和
成就一片繁茂;就像水滴一直在努力进步汇成一曲江河,奔向所梦想的远
方。
一点进步,一种不一样的人生。
点评:
与一般考生作文写法不同,本文并不是千篇一律地从漫画材料的描述分析
开始,而是用了一个别出心裁的描写性开头,营造出一种肃穆的气氛来吸
引读者。
文章“有进步就是好的”这个立意却完全是从漫画材料中来,并
第3页共11页
对成绩优劣与评价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思考,符合题意,中心突出。
文似看
山不喜平,本文的转折点是她“成为了我的母亲”,叙事的时间跨度使文
章产生了历史感,情感色彩从忧伤苦闷逐渐转为平和豁达,内容和情感丰
富充实立体。
母亲并没有把未实现的理想强加于女儿,对“我”的期待与
评价着眼于“是否有进步”。
在追求完美、施行“虎妈狼爸”教育方式的
中国父母群体中,这位母亲的宽容心态显得那么与众不同,她或许就是考
生们笔下心心念念呼唤的那位“母亲”!
巴掌之吻教育之痛
一张考卷,几分浮动,换得巴掌与吻。
是耶?
非耶?
报以无奈苦笑。
仅从表面上看,母亲对从满分降为98分的退步的孩子求全责备,而对虽
然一开始不及格、但后来进步的孩子不吝爱吻,是不是仅说明这位母亲鼓
励进步之可取与苛责退步之不妥呢?
并非如此,拨开表面的巴掌与吻之
别,在这幅漫画中,我们应看到仅仅是分数上的一点变化,都足以使家长
做出截然不同的反应,其背后折射出的无数个家庭相似的情景,不免令人
深思。
紧紧盯着分数,视分数进与退为奖罚标准,与其产生的求全责备之态,并
非是个别家长所为。
满分得吻、98分得巴掌这一荒谬现象,正是被诟病许
久的唯分数论的体现,当家长并不在乎分数背后反映的知识掌握情况,指
导学习作用时,也就不再在意“98分已经很接近满分”这一事实,而是只
看见比上次退步了2分的情况,辨不清“无论55分还是61分都说明孩子
第4页共11页
学习状况不佳,”而只关注比上次进步了6分。
在啼笑皆非之余,我们不
免要发出这样的疑问:
这样粗暴的分数对待,对分数的执着,到底因何而
来?
固然,激烈的竞争环境与中国向来重视考试的传统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
对考试分数的普遍关注,但有没有更深层、更本质的原因呢?
将分数进退
当作唯一依据的背后,不正是我们缺乏对孩子成长客观全面的评判标准、
对除学习外其他方面忽视遗忘吗?
古代便有“为己之学”,以修养完满人
格而非取得外界认可的官位为目标,而今,社会也更需要综合素质优秀、
人格健全的人才,而非巴掌与吻滋养出的分数型人才。
君不见今年校园投
毒案中,犯罪的青年虽分数耀眼,但人格上有着致命缺陷,如若仅凭巴掌
与吻一味注目分数浮动,还能说是“育人”吗?
培育的到底是栋梁还是外
表光鲜,内里朽烂的速生木?
所谓求全责备与宽容鼓励之异,在向教育敲响警钟,内里显现的教育观念
之弊,正中痛点。
我们不能仅停留在“知道”,“改变”的背后正需“痛
定思痛”作引擎,重新审视日常中我们早已熟悉的情景,以此为契机,给
孩子的成长路上正确的引导与培育,帮助他们获得除了分数的其他优良品
质与综合能力,以真正的吻报以最大的鼓励,以真正的吻对待他们的教育
报以决心与坚守。
巴掌与吻,是耶非耶?
唯有痛定思痛,对未来的教育报之以歌。
点评:
本文最大亮点是语言出彩。
一是语言凝练。
开篇“一张考卷,几分浮动,
第5页共11页
换得巴掌与吻”,14字即概括了漫画的内容,可谓惜墨如金。
“满分得吻,
98分得巴掌这一荒谬现象,正是被诟病许久的唯分数论的体现”,语句简洁,观点鲜明;结尾简短有力,回应首段。
二是句式灵活多变而又自然流畅。
开篇以两问自然引入。
第二段以“是不是呢”设问引出对漫画内容的分析。
第三段结尾的设问承上启下,引出下文产生的“对分数的执着”的社会根源,使论证更深一层,也发人深思。
第四段,“但有没有更深一层更本质的原因呢?
”是由前一句“固然”而来,避免了绝对化,具有思辨性。
本段结尾两个反问句,鲜明的观点自在问中,又自然引出第五段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推进论证向更深一层发展。
结尾设问回应开头,句式又略作变化。
全文文气涌动,文脉清晰,皆赖这十问之功。
三是整散结合,修辞手法娴熟运用,表达得体,用词准确老练,仅用950
字便把道理说得透彻,思维严密,颇见老辣的写作功底,这正是当前中学
生最为欠缺的语文素养。
第6页共11页
致母亲的一封信
亲爱的母亲:
您好!
先请允许我引用一句名言:
“人能够登上荣誉的高峰,却不能长久地居住
在那里。
”我明白您对我的殷切期望,希望我永远都是最优秀的孩子,您
的望子成龙我能理解,世界上有哪个母亲不想自己的孩子好?
但今天我想
跟您说,请原谅我不能一直优秀,请原谅我不能一直都做得最好。
我记得小时候,您一直拿我跟别人比,我记得我的表弟,有时候他来我家
吃饭,您就会说:
“看谁吃得最快。
”每次看我快速地吃完,您都会满意
地点点头。
我记得我去学钢琴,你会坐着听我弹,听我练,直到每一个音
符都弹得流畅,您才会微笑地放我离开,我去考级,虽说也并不真的痛恨
钢琴,但我对考级的厌恶有一半都来自您过高的期望。
有时候我也会羡慕
其他孩子,当班上一个成绩一般的同学拿到成绩单后就能开心地回家,因
为他有了一点进步。
而我心里却是忐忑的,我因为您要求每次考试都要95
分以上,所以我才惧怕,即使我的成绩在班上很好。
母亲,我希望您也能理解体谅我,压力有时是动力,但更多时候,压力就
像一个鸡蛋,从里面打破的是生命,从外面打破的就只有灭亡。
我希望您
能尊重我内心的最真实的意愿,而不是一味强加压力给我,我的成长并不
是您个人的意志就能决定的,就好像思想家卢梭曾说:
“大自然希望儿童
在成人以前,就应像儿童的样子。
”
第7页共11页
有时候我也会想到新闻里报道的“虎妈”、“狼爸”,他们希望自己的孩
子从小就赢在起跑线上,在这个到处是竞争的年代希望能“与众不同”,
但我觉得他们的孩子并不真的快乐。
同为少年成名的作家蒋方舟,小小年
纪便已出书,但她并不是父母逼的,而是她真的热爱写作,到如今已是受
广大读者喜爱的青年作家之一。
母亲,我知道您一直很爱我,您外表严厉
只是想让我成为更优秀的自己,也许您可以选择用另外一种方式引导我,
鼓励我,我更愿意看到一个温柔的母亲。
今天,坐在高考考场上,人生往后漫漫长路也许就在我的笔尖下书写与改
变,只是想借此机会,想跟您说一句:
这一次,让我做一回真正的自己,
无论结果如何,我都无怨无悔。
谢谢您,我的母亲。
您的儿子×××
2016年6月7日
点评:
这是一篇优秀的书信。
全文紧扣漫画内容,“一直优秀”“不能一直优秀”
紧扣100分和98分;“成绩一般同学”“有了一点进步”扣住了
55分和
61分;母亲的“满意”“微笑”“严厉”等相当于“唇印”和“掌印”。
在书信中巧妙、多次扣题及点题是本文的特色之一。
全文的感情自然、真挚。
母亲爱儿子,希望儿子优秀;儿子爱母亲、理解母亲,希望能“看到一个温柔的母亲”,这里没有点染、没有修饰、没有
第8页共11页
造作,是自然的流露。
读之,让人心动,引人深思。
立意深刻,中心突出,是本文的另一特色。
开篇提出“人不能长久地站在
荣誉的高峰”“我不能一直优秀”,观点鲜明。
接着用自己成长的例子,
说明母亲过高期望给自己带来的压力及反感,并提出“压力就像一个鸡蛋,
从里面打破的是生命,从外面打破的就只有灭亡”,分析深刻、透彻。
全文用例恰当,中外并举,详略得当,内容丰富。
语言简洁、流畅,有一
定的文采。
假如说理能更严密、辩证一点,引用及用例再斟酌一下,本文
会更精彩。
勿以点点沉浮论英雄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今人之于古人,更为注重孩子的教育。
然而,
不少父母把重视化为对于点点成绩的纠结,平日里的“天之骄子”因点点
失误而被“由爱转恨”者有之,一直的“差生”因点点进步而顿被“捧在
手心”者亦有之。
父母的态度因一点点分数改变而“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这是对待成绩过于主观、生硬的行为。
分数的沉浮本就有多重原因,孩子的掌握、思维方式、老师出题的难度,
甚至于个人的运气皆可改变成绩的高低。
仅以“这次比上次高了几分”来
界定孩子是否认真学习是不客观的、表面的。
高分学生的父母看不到孩子
第9页共11页
一直以来的勤奋与不缀,低分学生的父母不能认识到孩子的能力与水平。
单次成绩的沉浮即界定英雄、评定父母心中的“宝”,难以认识到孩子的
水平,终会致使孩子深陷那红色的分数中,不清醒且不理智。
《礼记》有言“父之爱子,乃生而行之乎。
”父母的爱本是无条件,而现
今因分数一点点退步或增加均可改变父母的爱,则此爱易流于表面而不触
其心。
孩子退步了两分即挨了巴掌,或许是错罚了因为试题变难但仍取得
班级第一的他。
孩子学习如同苦行僧在路上踱步前进,这一路上,父母的
关爱与理解是如“春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让前路阳光明媚。
而若父
母的爱变得“有偿”,须用分数进步来赢得,只会让孩子战战兢兢,时刻
背负“优生的包袱”或者“差生的重担”。
古人云,“爱其子,则为计之深远。
”父母看待孩子的眼光不应局限于那
小小的分数。
考试是对孩子学习的评估、却并非是对孩子的评估。
父母看
待孩子分数的眼光也不应局限于一隅,而应看到整体的、比较的,这样才
能知道成绩背后那点点浮沉的真正意义。
父母的“巴掌与吻”是可影响孩子一生的。
曾几何时武汉神童惊人跳级、
学业有成,而父母惯于其优异,容不得半点失误或退步,他终顶不住压力
而厌学,“泯然众人矣。
”
成绩那点点浮沉并不能直接界定了孩子的“好坏”、“优差”,也不能作
为孩子赢得父母的爱的筹码。
只有看到孩子真正的实力,给予及时支持,
方能在无涯学海上为他撑起一片小舟,助他学成至彼岸。
第10页共11页
点评:
本文是考场中一篇精彩的议论文。
首先,作者能准确地解读漫画的寓意。
题目“点点浮沉”四字用词非常精妙,体现了该考生对漫画的全面评价。
全文紧紧围绕着“点点浮沉中的成绩”所存在的问题展开议论。
文章思路
清晰,从分析“只看分数浮沉”的错误观点给孩子造成的危害,进而能高
屋建瓴地提出教育的本质应在于看“浮沉分数”背后的真正意义,体现了
考生极强逻辑思维和思辨能力。
再者,文章最为精妙之处,还在其语言文
字的亦雅亦俗,畅达准确,严谨冷静的分析远远超出了一般的考生,极富
有说服力。
成语的运用顺手拈来,比喻的句子生动形象,“父母之爱子,
则为之计深远”等经典语句的引用,更能表现出该考生丰富的知识储备和
比较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驾驭素材的综合能力。
---------------------------------------------------------------
-----------------------------
第11页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