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98836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71.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docx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docx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

【基础回顾】 

考点一、实验原理 

 

(1)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受培养液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2)在理想的无限环境中,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J”型曲线;在有限的环境下,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S”型曲线。

 

考点二、实验流程 

【技能方法】 

1、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遵循“数上线不数下线,数左线不数右线”的原则计数。

 

2、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小误差。

 

3、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

 

4、溶液要进行定量稀释。

 

5培养和记录过程要尊重事实,不能主观臆造。

 

6、结果记录最好用记录表,如下:

 

【基础达标】 

1.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先向计数室内滴加培养液,然后再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 

 B.吸取培养液进行计数时应该从培养瓶的底部进行取样 

 C.为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稀释再计数 

 D.计数时应统计小格中所有的酵母菌,包括各条边界线上的酵母菌 

【答案】C 

滴加培养液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然后再从盖玻片边缘滴加培养液,故A错误;吸取培养液时先震荡均匀,再吸取培养液,故B错误;后期的培养液酵母菌数量多,可以稀释后再计数,故C正确;计数时,统计小格内的酵母菌,对于边界线上的应统计相邻两边及其夹角的个体,故D错误。

 

2.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培养酵母菌时,无须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 

 B.在实验后应该对计数板进行认真擦洗 

 C.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稀释后再计数 

 D.使用血细胞计数板时,先放置盖玻片,然后使培养液从边缘处自行渗入计数室 

【答案】B 

【解析】 

  血细胞计数板在使用后不能进行过度擦拭,否则会造成计数板的磨损,造成今后的计数不准确,应该用蒸馏水冲洗后,再用酒精棉球擦洗即可,B错误。

 

3.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中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中,正确的实验方法是(  ) 

 A.取样计数前要静置一段时间后再取样 

 B.将盖玻片盖在计数室上后,从盖玻片边缘滴加酵母菌培养液 

 C.若取样的小方格中酵母菌过多,可选择邻近的一个小方格计数 

 D.对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只计数上下两条界线上的酵母菌 

【答案】B 

【解析】 

  取样计数前要轻轻振荡几次后再取样,使酵母菌分布均匀,A错误;将盖玻片盖在计数室上后,从盖玻片边缘滴加酵母菌培养液,使其自行渗入,B正确;若取样的小方格中酵母菌过多,应稀释培养液,C错误;对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只计数相邻两条界线上的酵母菌,D错误。

 

4.下列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相关操作,错误的是(  ) 

 A.从培养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需对培养瓶进行震荡 

 B.培养用具需要进行灭菌处理,而培养液则不需要灭菌 

 C.为了方便对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稀释后再计数 

 D.镜检时,先在低倍镜下找到计数区,再转换高倍镜观察并计数 

【答案】B 

【解析】 

  从培养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需对培养瓶进行震荡摇匀,否则计数出现偏差,故A正确。

培养液也需要灭菌的,故B错误。

便于计数后期培养液浓度高应稀释,故C正确。

使用显微镜应先低倍再高倍,故D正确。

 

5.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  ) 

 A.改变培养液的pH不影响K值(环境容纳量)大小 

 B.用样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 

 C.取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后对酵母菌准确计数 

 D.营养条件并非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 

【答案】D 

【解析】 

  环境因素改变,种群的K值也会发生改变,A错误。

应采用的是抽样检测法(血球计数板显微计数)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B错误。

不是用普通载玻片,而应是血球计数板,C错误。

【能力提升】 

1.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较,可能偏小的是(  ) 

 A.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校园老鼠的种群密度时,部分老鼠身上的标志物脱落 

 B.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没有打开装置上的电灯 

 C.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和压线的个体都被统计在内 

 D.酵母菌计数时,从静置的酵母菌培养液底部取样统计 

【答案】B 

【解析】 

  标志重捕法调查中,种群中个体数:

第一次捕捉标志数=第二次捕捉数:

第二次捕捉中标志数,部分老鼠身上的标志物脱落,所得到数值偏大;土壤中小动物具有避光性,没有打开装置上的电灯,有可能有部分小动物仍在土壤中,所得到数值偏小;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和邻边线的个体;酵母菌计数时,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之前应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故选B。

 

2.图甲表示酵母菌的细胞结构,图乙表示血细胞计数板一个中方格的实验结果。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酵母菌可产生CO2的场所是②、③,产生酒精的场所是③ 

 B.酵母菌厌氧呼吸的终产物经主动转运到细胞外 

 C.图乙中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中格有酵母菌23个 

 D.计数操作时,应先往计数室滴lmL培养液,盖上盖玻片后再镜检 

【答案】A 

【解析】 

  酵母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产生酒精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A正确。

酵母菌厌氧呼吸的终产物是酒精和CO2,经自由扩散转运到细胞外;B错误。

图乙中利用显微计数法(计数板计数)调查该中格有酵母菌23个,压线统计规则是计算左上两线及夹角处;C错误。

计数板使用:

先盖盖玻片→吸培养液→滴盖玻片边缘→自行渗入→吸去多余培养液→片刻后待沉降到室的底部→观察计数;D错误。

 

3.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有人进行了如下操作。

其中操作正确的是(  ) 

 A.将适量干酵母放入装有清水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B.将培养液静置一段时间后,用吸管从锥形瓶吸取一定量的培养液 

 C.在血球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并用滤纸吸去边缘多余培养液 

 D.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 

【答案】D 

【解析】 

  将适量干酵母放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A项错误;将培养液振荡摇匀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一定量的培养液,B项错误;先将盖玻片放在在血球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并用滤纸吸去多余培养液,C项错误;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的中央,待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D项正确。

 

4.下列对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观察洋葱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将已经解离、漂洗、染色的根尖置于载玻片上,轻轻盖上盖玻片后即可镜检 

 B.对酵母菌计数时,将加入酵母菌贮液的试管静置一段时间,然后用滴管从试管中取1滴培养液到血细胞计数板的方格区 

 C.探索2-4D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要做预实验,预实验是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而不是要减少实验误差的策略 

 D.在减数分裂模型的制作中,用两种颜色的橡皮泥制作姐妹染色单体 

【答案】C 

【解析】 

  制片时应盖上盖玻片再盖上一片载玻片,故A错误。

计数时应先将菌液摇匀,故B错误。

探索2-4D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要做预实验,目的是为进一步摸索实验条件而不是要减数实验误差,故C正确。

在减数分裂制作中,是用两种颜色的橡皮泥制作同源染色体,故D错误。

 

5.某同学在进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根据实验的结果绘制出了如图所示的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下列有关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 

 A.在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不同阶段,可能具有相同的增长速率 

 B.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其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C.de段种群的增长速率为负值,其主要原因是营养物质的缺乏 

 D.本实验中不存在对照,酵母菌个体数常用抽样检测法获得 

【答案】D 

【解析】 

  增长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增加的个体数,在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不同阶段,可能具有相同的增长速率;在K值时,种群数量相对稳定,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de段种群个体数量下降,其主要原因是营养物质被过度消耗,此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负值;本实验在前后之间形成自身对照。

 

【终极闯关】 

1、(2015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六中高三模拟)分析下列以酵母菌为材料的有关实验,正确的是(  ) 

 A.探究细胞呼吸的方式:

可通过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来判断 

 B.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

最简便的方法是采用逐个计数法 

 C.探究细胞呼吸的方式:

将葡萄糖溶液煮沸的目的是除去溶液中的氧气 

 D.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

将试管震荡摇匀后再取培养液进行计数 

【答案】D 

【解析】 

  酵母菌无论是进行有氧呼吸还是进行无氧呼吸都产生CO2,探究细胞呼吸的方式不能用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来判断,应该使用酸性的重铬酸钾进行判断,A错误;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

最简便的方法是采用抽样检测法,B错误;探究细胞呼吸的方式:

将葡萄糖溶液煮沸的目的是除去溶液中的微生物,C错误;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

将试管震荡摇匀后再取培养液进行计数,D正确。

 

2、(2015届江苏四市高三模拟)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实验中,图1是一块规格为1mm×1mm×0.1mm的血球计数板正面示意图,图2是计数室某一个方格中酵母菌分布示意图。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血球计数板上有2个计数室,玻片厚度为0.1mm 

 B.制片时,先用吸管滴加样液,再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 

 C.该方格中酵母菌的数量应计为9个 

 D.实验中被台盼蓝溶液染成蓝色的酵母菌为死细胞 

【答案】D 

【解析】 

  血球计数板盖玻片下液体的厚度为0.1mm,A错误;制片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再用吸管滴加样液,B错误;该方格中酵母菌的数量应计为7个,只计数内部和相邻两边(一般是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及其夹角处的酵母菌,C错误;酵母菌失去了选择透过性才能被台盼蓝溶液染成蓝色,所以为死细胞,D正确。

 

3、(2015年安徽省六校联考)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鉴定生物组织中的脂肪时,用酒精洗去浮色的原因是苏丹染料不溶于酒精 

 B.制作细胞的有丝分裂装片时,洋葱根尖解离后直接用龙胆紫溶液染色 

 C.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将大蒜根尖制成装片后再进行低温处理 

 D.“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变化”实验用数学模型研究种群的增长规律,不需要另设对照试验 

【答案】D 

【解析】 

  鉴定生物组织中的脂肪时,用酒精洗去浮色的原因是避免浮色影响苏丹染料与脂肪的染色结果,A项错误;解离还要用蒸馏水漂洗多余盐酸,避免影响染色,B项错误;先低温诱导染色体组加倍,再制片观察,C项错误。

4、(2014年广州市毕业班综合测试)下列相关实验组合不正确的是(  ) 

 A.显微镜直接计数——统计微生物数量 

 B.预实验——摸索“探究木瓜蛋白酶最适pH”的实验条件 

 C.对比实验——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D.标志重捕法——调查植株上蚜虫的种群密度 

【答案】D 

【解析】 

  标志重捕法主要用于调查活动能力较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对于活动能力较弱的动物例如蚜虫和植物通常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D项错误。

 

5、(2015江苏卷)血细胞计数板是对细胞进行计数的重要工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每块血细胞计数板的正中央有1个计数室 

 B.计数室的容积为1mm×1mm×0.1mm 

 C.盖盖玻片之前,应用吸管直接向计数室滴加样液 

 D.计数时,不应统计压在小方格角上的细胞 

【答案】B 

【解析】 

  每块血细胞计数板的正中央有2个计数室;每个计数室的边长是1mm,深度是0.1mm,故容积为1mm×1mm×0.1mm;血细胞计数板使用时应先盖盖玻片后滴加培养液;计数时除统计小方格内部的细胞外,还需统计相邻两条边及其顶角的细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