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事故现场处置方案教学内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91144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2.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生产事故现场处置方案教学内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安全生产事故现场处置方案教学内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安全生产事故现场处置方案教学内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安全生产事故现场处置方案教学内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安全生产事故现场处置方案教学内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全生产事故现场处置方案教学内容.docx

《安全生产事故现场处置方案教学内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生产事故现场处置方案教学内容.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全生产事故现场处置方案教学内容.docx

安全生产事故现场处置方案教学内容

AQ

化工企业标准

AQ/S1001-2012

 

XXX公司

安全生产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2012-02-发布2012-02-实施

×××公司水汽分厂发布

 

编审人员签字目录

姓名

职务

职称

签字

编制

安全工程师

审核

分厂厂长

分厂副厂长

批准

安环部部长

 

1、事故特征………………………………………………………………4

1.1可能发生的主要事故类型…………………………………………4

1.2各工序存在的事故和造成的伤害…………………………………4

1.3可能出现的事故征兆………………………………………………7

2、现场应急组织与职责………………………………………………7

3应急处置………………………………………………………………9

3.1事故应急处置程序…………………………………………………9

3.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9

3.2.1氨气中毒………………………………………………………9

3.2.2火灾和爆炸……………………………………………………10

3.2.3触电……………………………………………………………12

3.2.4灼烫……………………………………………………………13

3.2.5淹溺……………………………………………………………15

3.2.6高处坠落、机械伤害等…………………………………………16

3.2.7盐酸、泄漏…………….………………………………………17

3.2.8NaOH泄露…………………………………………………………17

3.2.9硫酸泄露………………………………………………………18

3.3事故报告的基本要求、内容,应急救援协作单位联系方式……19

4注意事项………………………………………………………………20

 

生产安全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事故特征

1.1可能发生的主要事故类型

水汽分厂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盐酸、硫酸、液氨、液碱等危险化学品,,这些物质一旦发生泄漏,都可以引发火灾、爆炸、中毒等事故。

生产过程中主要的危险有害因素可概括为中毒、火灾、爆炸、触电、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灼烫、机械伤害等。

1.2各工序存在的事故和造成的伤害类型

A脱盐水工序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灼伤

本工序使用氢氧化钠、盐酸皆具有腐蚀性,操作人员未佩戴防护用品,设备、管道、阀门泄漏时意外接触,操作不慎可能发生碱液、盐酸喷溅,有造成作业人员眼睛、皮肤化学灼烫的危险。

2)中毒

工序引发中毒危害的主要因素是液氨泄漏及盐酸,最可能发生泄漏的地方是储罐及连接管道阀门、法兰。

3)火灾爆炸

液氨使用过程中,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主要原因是液氨泄露,氨气与空气混合,遇高热、明火、静电等火源引发火灾爆炸。

4)溺水

本工序涉及中和水池、中间水池、原水池等水池,人孔加盖不严或操作不慎可发生溺水事故。

5)机械伤害

水泵、风机转动部分,防护罩不健全或损坏,有使作业人员发生机械伤害的危险。

6)高处坠落

高空作业时,没有佩戴安全带、绳等安全器具,作业时精力不集中或不慎,在水箱、水池部位巡检时,存在发生高处坠落的危险。

B锅炉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灼烫

锅炉蒸汽、给水管道及阀门保温不良、锅炉人孔、检查孔关闭不严、人员

操作不慎可能发生被烫伤以及烫伤的危险。

2)高处坠落

高空作业时,没有佩戴安全带、绳等安全器具,作业时精力不集中或不慎,在锅炉本体部位巡检时,存在发生高处坠落的危险。

3)触电

电除尘运行电压约为7.2kV,其它设备电压380v,操作人员没有佩戴完好的、并经耐电压击穿试验的绝缘保护用品(绝缘鞋、手套)作业时,存在发生触电的危险。

4)火灾

锅炉在点炉初期投用油枪时,如发生泄露易引起火灾.

5)机械伤害

水泵、风机转动部分,防护罩不健全或损坏,有使作业人员发生机械伤害的危险。

C循环水工序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灼伤

本工序使用硫酸具有腐蚀性,操作人员未佩戴防护用品,设备、管道、阀门泄漏时意外接触,操作不慎可能发生硫酸喷溅,有造成作业人员眼睛、皮肤化学灼烫的危险

2)溺水

本工序涉及凉水塔水池、吸水井等水池,操作不慎可发生溺水事故。

3)机械伤害

水泵、风机转动部分,防护罩不健全或损坏,有使作业人员发生机械伤害的危险。

4)高处坠落

作业时精力不集中或不慎,在凉水塔、水池部位巡检、检修时,存在发生高处坠落的危险。

5)灼烫

汽轮机本体及蒸汽管道、阀门保温不良、人员操作不慎可能发生被烫伤以及烫伤的危险。

6)触电

设备电压380v,操作人员没有佩戴完好的、并经耐电压击穿试验的绝缘保护用品(绝缘鞋、手套)作业时,存在发生触电的危险。

D给水预处理工序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溺水

本工序涉及凉水塔水池、吸水井等水池,操作不慎可发生溺水事故。

2)机械伤害

水泵、风机转动部分,防护罩不健全或损坏,有使作业人员发生机械伤害的危险。

3)触电

设备电压380v,操作人员没有佩戴完好的、并经耐电压击穿试验的绝缘保护用品(绝缘鞋、手套)作业时,存在发生触电的危险。

E输煤工序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机械伤害

胶带机、电机转动部分,防护罩不健全或损坏,有使作业人员发生机械伤害的危险。

2)触电

设备电压380v,操作人员没有佩戴完好的、并经耐电压击穿试验的绝缘保护用品(绝缘鞋、手套)作业时,存在发生触电的危险。

3)高处坠落

作业时精力不集中或不慎,在起重机、大倾角作业、巡检、检修时,存在发生高处坠落的危险。

4)火灾与爆炸

粉碎机操作过程中,如煤粉尘浓度过高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主要原因是煤粉尘空气混合达到粉尘爆炸极限,遇高热、明火、静电等火源引发火灾爆炸。

F污水处理工序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灼伤

本工序使用酸碱,具有腐蚀性,操作人员未佩戴防护用品,设备、管道、阀门泄漏时意外接触,操作不慎可能发生喷溅,有造成作业人员眼睛、皮肤化学灼烫的危险

2)溺水

本工序涉及多个水池,操作不慎可发生溺水事故。

3)机械伤害

水泵、风机转动部分,防护罩不健全或损坏,有使作业人员发生机械伤害的危险。

4)高处坠落

作业时精力不集中或不慎,在凉水塔、水池部位巡检、检修时,存在发生高处坠落的危险。

5)触电

配电室存在10kv电压,设备电压380v,操作人员没有佩戴完好的、并经耐电压击穿试验的绝缘保护用品(绝缘鞋、手套)作业时,存在发生触电的危险。

1.3可能出现的事故征兆

上述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绝大多数属突发事故,当有以下操作或征兆时,须引起注意:

A危险化学品储罐、管道附近有氨气、盐酸气味,说明存在泄露,有引起爆炸和中毒、及人员灼伤的可能;

B异常天气的发生,特别雨天、雪天、雾天导致事故的因素增多,各类事故的可能性增大;

C设备维修期间,作业环境复杂,高处坠落等事故增多;

D开停车期间,可变因素较多,事故可能性增大;

E其他工序停车、故障时,容易产生次生事故;

F安全设施不备用时,引发事故。

2、现场应急组织与职责

2.1发生事故后,事故最早发现者迅速报告值班长(对讲电话频道1)或分厂厂长×××(13589633…)、副厂长×××(1396321…)或在第一时间向调度室(对讲电话频道1、公司应急电话…….)报告后,迅速展开自救和应急处置,以事故不扩大或不产生此生灾害为准则。

人员组成以岗位人员为主,紧急情况时有生产调度室协调构成。

2.2事故所在岗位班组长在值长、分厂厂长到达现场以前的现场处置和人员组织。

2.2.1值班长主要职责有:

a迅速向生产调度室和分厂厂长汇报;

b确定现场处置方案,执行或向上一级汇报;

c确定是否组织人员疏散和组织本岗位人员的疏散;

d处置或带领本岗位人员进行事故处置;

e疏散时班长最后撤离现场。

2.2.2主操作应急职责:

a值班长不在时履行值班长职责;

b协助值班长做好应急救援处置、汇报、协调工作;

c做好生产装置的应急处置,例紧急停车等。

2.2.3分厂厂长应急职责

a负责分厂岗位人员的应急培训、组织和管理;

b应在第一时间赶往事故现场;

c负责分厂级应急预案的启动和组织协调;

d负责应急救援处置、汇报、协调、处置方案制定等工作;

c服从调度室的协调和安排。

2.2.4生产调度室:

a调度室值班人员为应急现场指令发布部门;

b负责应急情况下的现场处置方案制定、应急预案启动、向公司领导汇报等事项;

c做好其他岗位人员的疏散工作,应急扩大时,协调好公司外人员的疏散工作。

d负责抢险人员的协调和安排,夜间值班时负责总协调。

e参与应急信息发布。

2.2.5其他人员、部门职责参照《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救援预案》执行。

3应急处置

3.1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事故最早发现者迅速报告值班长或在第一时间报告值班长(对讲电话频道1)或分厂厂或分厂厂长×××(13589633…)、副厂长×××(1396321…)或在第一时间向调度室(对讲电话频道1、公司应急电话…….)报告,并采取一切办法切断事故源,如关闭总阀、切断总电源等。

在不同情况下,报警和应急处理先后顺序可适当调整,以事故不扩大或不产生此生灾害为准则。

报警内容:

1)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位置

2)事故性质(火灾、泄漏、爆炸)

3)事故规模和人员伤亡情况

4)自救情况

分厂厂长接到报警后,应迅速通知有关部门及人员,查明泄漏部位或者发现可能导致更大风险的因素,根据《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救援预案》的响应级别,下达应急处理的指令,同时发出报警,通知“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和各救援队伍到位。

3.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3.2.1氨气中毒

A公司设计到氨气的岗位由脱盐水站岗位,其它岗位人员因氨气蔓延可能发生伤害。

发生氨气泄漏时,岗位人员按照《安全事故专项应急预案》中事故发生后采取的处理措施部分或本处置方案进行处理。

B及时向值班长、分厂厂长、生产调度报告,并随时与救援处置领导小组联系。

C液氨储罐泄漏应急处理

(1)、液氨储罐的处理:

液氨储罐的出口阀门泄漏可能的原因为阀门处的填料阀门泄漏。

处理方法是戴好防护面具及手套用消防水进行掩护将出口处的阀门关死如果仍然泄漏就需一直保持喷水,直到泄漏完毕。

(2)、连接管路泄漏处理:

对从液氨储罐之后的泄漏,必须先关死液氨储罐的出口阀门,再进行连接处泄漏的处理,如果仍然泄漏就需用消防水进行长期喷水。

D急救措施

(1)、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2)、呼叫120或者其他急救医疗服务中心。

皮肤或眼睛不慎于接触到该物质要立即用清水进行冲洗至少20分钟

3.2.2氨气中毒现场处置的注意事项

A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或防毒面具等措施,以防救援人员中毒。

B氨气抢险时,佩戴空气呼吸器必须穿防化服,呼吸类防护器具必须进行定期校验,严禁穿戴不合格防护用品。

C引导下风向各部位人员尽快疏散,尽量通知到应撤离现场的所有人员。

在烟雾弥漫中,要用湿毛巾掩鼻,迅速逃离现场。

D进入抢救现场不少于两人,做到互相支援。

E参与抢险的人员必须经过训练,经测试合格,未参与训练的不得参加应急抢险

F应急救援结束后,应对救援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总结,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G对氨气波及到的范围内所有人员进行疏散,不能遗漏。

3.2.2火灾和爆炸

3.2.2.1火灾和爆炸处置程序

1)所有员工应熟悉报警程序,发现事故征兆,如电源线产生火花,某个部位有烟气,异味等。

现场第一发现人员应立即报告分厂厂长、调度室(值长)、安环部报警,现场人员进行自救、灭火、防止火情扩大。

1)接到报警后,现场指挥人员通知各救援小组(其它岗位)快速集结,投入灭火行动。

2)接警人员接报后,立即根据情况作出操作指令,决定运行方式,一切控制以控制灾害、不扩大灾害为准。

3)调度室人员向公安消防机构报火警,及向有关部门报告,派人到门口接应消防车辆,并随时与救援处置领导小组联系。

事故发现者可越级报警。

4)各灭火小组在消防人员到达事故现场之前,应继续根据不同类型的火灾,采取不同的灭火方法,加强冷却,撤离周围易燃可燃物品等办法控制火势。

3.2.2.2锅炉燃油系统管道着火事故的应急处理

1)速切断泄漏源,如不能有效切断,采用湿棉被覆盖,或用惰性介质吹灭,也可采用灭火器灭火,灭火时注意喷出介质的量能够将火焰与空气隔绝。

燃油系统管道着火时注意用消防水对燃烧周围降温处理。

3.2.2.3电气设备着火处置措施

1)电线、电气设施着火,应首先切断供电线路及电气设备电源。

2)电气设备着火,灭火人员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消防设施,装备器材投入灭火战斗。

3)及时疏散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及抢救疏散着火源周围的物资。

4)着火事故现场由熟悉带电设备的技术人员负责灭火指挥或组织消防灭火组进行扑灭电气火灾。

5)公安消防队到达后,协同配合公安消防队灭火抢险。

3.2.2.4锅炉油罐厂房发生火灾时

锅炉燃油系统,在迅速灭火的同时,应根据火势情况,对油罐进行处理:

1)火势不大,局部燃烧,此时可对燃烧部位进行灭火,同时对油罐周围和建筑物用水进行冷却,以防火势扩大使钢瓶受热膨胀,发生意外。

2)如火势扩大,在灭火的同时,要迅速将钢瓶转移到安全地带。

3)当火焰包围液油罐,而抢救人员应戴好防护器具,处在上风向,对油罐直接喷水冷却,以防止油罐气体受热压力急剧上升而发生爆炸,同时对已油罐的钢瓶进行封堵。

3.2.2.5对现场抢救受伤人员的处置

1)被救人员衣服着火时,可就地翻滚,用水或毯子、被褥等物覆盖措施灭火伤处的衣、库、袜应剪开脱去,不可硬行撕拉,伤处用消毒纱布或干净棉布覆盖,并立即送往医院救治。

2)对烧伤面积较大的伤员要注意呼吸,心跳的变化,必要时进行心脏复苏。

3)对有骨折出血的伤员,应作相应的包扎,固定处理,搬运伤员时,以不压迫伤面和不引起呼吸困难为原则。

4)以最快的运输方式将伤员送往附近医院进行抢救救治。

5)抢救受伤严重或在进行抢救伤员的同时,应及时拨打急救中心电话(120),由医务人员进行现场抢救伤员的工作,并派人接应急救车辆。

3.2.2.6灭火结束

灭火结束后,注意保护好现场,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的调查处理工作,并做好伤亡人员的善后处理。

调查处理完毕后,经有关部门同意,立即组织人员进行现场清理,尽快恢复生产经营活动。

3.2.2.7注意事项

A扑救电气设备着火时,灭火人员应穿绝缘鞋、戴绝缘手套等措施加强自我保护。

B着火燃烧后的气体按照有毒气体进行防护,应佩戴防毒面具或空气呼吸器进行抢险。

C管道着火,以切断可燃物质来源为主要方法,在密闭空间内灭火时,尤其注意先切断来源,后灭火。

D应通知引导各部位人员尽快疏散,尽量通知到应撤离火灾现场的所有人员。

在烟雾弥漫中,要用湿毛巾掩鼻,低头弯腰逃离火场。

E参与抢险的人员经过灭火训练和灭火器具的使用训练,处理突出问题,以专业人员优先的原则。

E疏散时,值班长以上管理人员做好指挥,协调,切忌混乱,踩踏造成伤害,查找人员彻底,防止遗漏。

F应急救援结束后,除恢复生产外,对使用和破坏的防护器材、安全设施尽快恢复使用。

G参照的灭火原则:

“先控制、后消灭”;“先救人、后灭火”;“先重点、后一般”。

3.2.3触电

3.2.3.1低压触电事故脱离电源方法

①立即拉掉开关、拔出插销,切断电源。

②如电源开关距离太远,用有绝缘把的钳子或用木柄的斧子断开电源线。

③用木板等绝缘物插入触电者身下,以隔断流经人体的电流。

④用干燥的衣服、手套、绳索、木板、木桥等绝缘物作为工具,拉开触电者及挑开电线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3.2.3.2高压触电事故脱离电源方法

①立即通知有关部门停电。

②戴上绝缘手套,穿上绝缘鞋用相应电压等级的绝缘工具拉开开关。

③抛掷一端可靠接地的裸金属线使线路接地;迫使保护装置动作,断开电源。

3.2.3.3现场急救

(1)当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应根据触电者的具体情况,迅速采取对症救护。

(2)触电者伤势不重,应使触电者安静休息,不要走动,严密观察并请医生前来诊治或送往医院。

(3)触电者失去知觉,但心脏跳动和呼吸还存在,应使触电者舒适、安静地平卧,周围不要围人,使空气流通,解开他的衣服以利呼吸。

同时,要速请医生救治或送往医院。

(4)触电者呼吸困难、稀少,或发生痉挛,应准备心跳或呼吸停止后立即作进一步的抢救。

(5)如果触电者伤势严重,呼吸及心脏停止,应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挤压,并速请医生诊治或送往医院。

在送往医院途中,不能终止急救。

3.2.3.4注意事项

A救护人不可直接用手或其它金属及潮湿的构件作为救护工具,而必须使用适当的绝缘工具。

救护人要用一只手操作,以防自己触电。

B防止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可能的摔伤。

特别是当触电者在高处的情况下,应考虑防摔措施。

即使触电者在平地,电要注意触电者倒下的方向,注意防摔。

C如事故发生在夜间,应迅速解决临时照明,以利于抢救,并避免扩大事故。

D参与抢险的必须穿戴绝缘靴和绝缘手套,只是辅助手段,应尽量避免带电作业。

E有高压接地的可能时,尽量疏散无关人员到安全距离。

F非电气作业人员禁止参加电气作业抢险和电气区域的作业。

3.2.4灼烫

3.2.4.1灼烫伤急救就是采用各种有效的措施灭火,使伤员尽快脱离污染源,尽量缩短烧伤时间。

  

3.2.4.2对已灭火而未脱衣服的伤员必须仔细检查全身情况,保持伤口清洁。

伤员的衣服鞋袜用剪刀剪开后除去,伤口全部用清洁布片覆盖,防止污染。

 

3.2.4.3四肢烧伤时,先用清洁冷水冲洗,然后用清洁布片、消毒纱布覆盖并送往医院。

3.2.4.4对爆炸冲击波烧伤的伤员要注意有无脑颅损伤,腹腔损伤和呼吸道损伤。

3.2.4.5发生烧烫伤后的最佳治疗方案是局部降温,凉水冲洗是最切实、最可行的方法。

冲洗的时间越早越好,即使烧烫伤当时即已造成表皮脱落,也同样应以凉水冲洗,不要惧怕感染而不敢冲洗。

冲洗时间可持续半小时左右,以脱离冷源后疼痛已显著减轻为准。

3.2.4.6对于酸、碱造成的化学性烧伤,早期处理也是以清水冲洗,且应以大量的流动清水冲洗,过早应用中和剂,会因为酸碱中和产热而加重局部组织损伤。

3.2.4.7常用的灼烫处置方法

A高温汽水烫伤

判断烫伤情况,如受伤面积的大小,伤处是否疼痛,伤处的颜色。

在伤处未发现红肿之前要脱下伤处周围的衣物和饰品。

如果伤处很疼痛,说明这是轻度烫伤,可以用冷水浸洗半小时左右,不必包扎。

如果皮肤呈灰或红褐色,应用干净布包住创面及时送往医院救治。

严重烫伤的病人,在转运途中可能会出现休克或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按摩。

B明火烧伤

烧伤发生时,最好的救治方法是用冷水冲洗,或伤员自己浸入附近水池浸泡,防止烧伤面积进一步扩大。

衣服着火时应立即脱去用水浇灭或就地躺下,滚压灭火。

冬天身穿棉衣时有时明火熄灭,暗火仍然燃烧,衣服如有冒烟现象应立即脱下或剪去以免继续燃烧。

切忌带火奔跑呼喊,免得因吸入烟火造成呼吸道烧伤。

对重度烧伤病员,要立即进行止痛处置,以预防因剧痛引起休克。

同时紧急送往有治疗条件的医院进行医治。

C强酸碱灼伤

强酸灼伤主要是由浓硫酸、盐酸、等引起,灼伤深度与酸的浓度、种类及接触时间有关。

现场处理首先脱去被强酸类粘湿的衣物,迅速用大量清水冲洗,然后用弱碱溶液如5%小苏打液中和,最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

强碱烧伤主要有烧碱等引起,强碱烧伤要比强酸对肌体组织的破坏性大,因其渗透性强,可以皂化脂肪组织,溶解组织蛋白,吸收大量细胞内水分,使烧伤逐渐加深,且疼痛较剧烈。

现场处理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然后用弱酸溶液如淡醋或5%氯化氨溶液中和,最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

注意事项

A抢救人员撤离事故现场时,必须穿戴相应的防护用品,如高温手套、耐高温服,接触酸碱时佩戴酸碱手套、防护眼镜,必要时穿防化服。

B洗眼器等防护器具必须定期检查,达到良好备用。

C接触酸碱时,必须先进行现场清洗处理,进入眼睛时,转动眼球彻底清洗。

3.2.5淹溺

3.2.5.1现场人员会水者及救护人员发现溺水者,立即进行施救工作。

现场人员不会水时,立即用绳索、木板或救生圈等使溺水者握住后拖上岸。

3.2.5.2溺水者被抢救上岸后,立即清除口、鼻的泥沙、呕吐物等,松解衣领、纽扣、腰带等,并注意保暖,必要时将舌头用毛巾、纱布包裹拉出,保持呼吸道畅通。

3.2.5.3立即对溺水者进行控水(倒水),使胃内积水倒出。

控水(倒水)方法:

溺水者俯卧,救护者双手抱住溺水者腹部上提,或将溺水者放于救护者跪撑腿上,同时另一手拍溺水者后背,迅速将水控出。

3.2.5.4有呼吸(有脉搏)使溺水者处于侧卧位,保持呼吸道畅通。

无呼吸(有脉搏)使溺水者处于仰卧位,扶住头部和下颚,头部向后微仰保证呼吸道畅通,进行人工呼吸,吹气时,用腮部堵住溺水者鼻孔,每3秒钟吹气一次。

3.2.5.5无呼吸(无脉搏)使溺水者处于仰卧,食指位于胸骨下切迹,掌根紧靠食指旁,两掌重叠,按压深度4-5厘米,每15秒吹气2次,按压15次。

溺水者是儿童,进行人工呼吸时,每3秒钟吹气一次,心脏按压深度1-2厘米,每10秒钟吹气2次,按压10次。

在送往医院的途中对溺水者进行人工呼吸,心脏按压也不能停止,判断好转或死亡才能停止。

3.2.5.6被救上岸的溺水者,在实施抢救时,立即拨打急救中心120电话,进行现场抢救。

3.2.5.7注意事项

A切忌盲目施救,救护人员必须经过专业训练或有安全可靠的措施后方能下水施救。

3.2.6高处坠落、机械伤害等

3.2.6.1发生高处坠落或机械伤害事故,应马上组织挽救伤者,首先观察伤者的受伤情况、部位、伤害性质,如伤员发生休克,应先处理休克。

遇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

处于休克状态的伤员要认其安静、保暖、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20度左右,尺快送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3.2.6.2出现颅脑损伤时,必须维持呼吸道畅通。

昏迷者应平卧,面部转向一侧,以防舌根下坠或分泌物、呕吐物吸入,发生喉阻塞。

有骨折者,应初步固定后再搬运。

遇有凹陷骨折、严重的颅底骨折及严重的脑损伤症状出现,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及时送往就近有条件的医院治疗。

3.2.6.3发现脊椎受伤者,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搬运时,将伤者平卧放在帆布担架或硬板上,以免受伤的脊椎移位、断裂造成截瘫,招致死亡。

抢救脊椎受伤者,搬运过程中,严禁只抬伤者的两肩与两腿或单肩背运。

3.2.6.4发现伤者手足骨折者,不要盲目搬动伤者。

应在骨折部位用夹板把受伤的位置临时固定,使断端不再移位或刺伤肌肉、神经或血管。

固定方法:

以固定骨折处上下关节为原则,可就地取材,用木板、竹子等,在无材料的情况下,上肢可固定在身侧,下肢与脚腱侧下肢缚在一起。

3.2.6.5遇有创伤性出血的伤员,应迅速包扎止血,使伤员保持在头底脚高的卧位,并注意保暖。

正确的现场止血处理措施:

一般伤口的止血法:

先用生理盐水(0.9%Nacl溶液)冲洗伤口,涂上红汞水,然后盖上消毒纱布,用绷带较紧地包扎。

加压包扎止血法:

用纱布、棉花等做成软件垫,放在伤口上再加包扎,来增强压力而达到止血。

止血带止血法:

选择弹性好的橡皮管、橡皮带或三角巾、毛巾、带状布条等,上肢出血结扎在上臂1/2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