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方法汇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90722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2.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方法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实验方法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实验方法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实验方法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实验方法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验方法汇总.docx

《实验方法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方法汇总.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实验方法汇总.docx

实验方法汇总

可溶性蛋白、SOD、POD、CAT、MDA的测定

一、磷酸缓冲液的配制:

二、酶液的制备:

称取0.5—1g(FW)放入研钵中,加5×毫升PH=7.8的磷酸缓冲液,冰浴研磨,匀浆倒入离心管中,12000转冷冻离心20分钟,上清液(酶液)倒入试管中,置于0—4ºC下保存待用。

三、可溶性蛋白的测定

1、试剂的配制:

牛血清白蛋白标准液(100g/mL):

精确称取0.0100g牛血清白蛋白,用蒸馏水溶解后定容至100mL(4℃保存)。

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液:

取0.10g考马斯亮蓝G-250,溶于50mL95%的乙醇中,加入100mL85%的正磷酸,再用蒸馏水定容到1000mL。

过滤待用。

该试剂于常温下可保存1个月。

2、标准曲线制作

0—1000μg/ml标准曲线的制作

取6支10ml具塞试管,按下表取样。

盖塞后,将各试管中溶液纵向倒转混合,放置2min后,在595nm波长下比色,记录各管测定的光密度OD值,并做出标准曲线。

表0~1000μg/ml标准曲线

管号

1

2

3

4

5

6

1000μg/ml母液(ml)

0

0.2

0.4

0.6

0.8

1.0

DH2O(ml)

1.00

0.8

0.6

0.4

0.2

0.0

G-250试剂(ml)

5

5

5

5

5

5

蛋白质含量(μg)

0

200

400

600

800

1000

OD250

2、样品测定

取2支试管(10ml具塞,作为3个重复),按下表加样:

管号

空白

样品

样品

样品

待测样品(ml)

0

0.08

0.08

0.08

DH2O(ml)

1.00

0.92

0.92

0.92

G-250

5

5

5

5

OD595

0

蛋白质含量

0

3、计算结果

样品中蛋白质含量(μg/gFW)=

其中X为在标准曲线上查得的蛋白质含量,μg;V0为提取的总体积,ml;V1为测定蛋白质时所用的体积,ml;W为样品鲜重,g。

四、SOD的测定:

1、SOD反应液的配制:

(1)0.05M磷酸缓冲液(PH=7.8)

(2)130mMMet(甲硫氨酸):

取1.9399克Met用磷酸缓冲液定容至100ml;

(3)750μM四氮唑蓝(NBT):

取0.06133gNBT用磷酸缓冲液定容至100ml;

(4)100μMEDTA-Na2:

取0.0372gEDTA-Na2用磷酸缓冲液定容至1000ml,避光保存;

(5)20μM核黄素(FD):

0.00753gFD用磷酸缓冲液定容至1000ml。

(取0.0753gFD用磷酸缓冲液定容至1000ml,取10ml稀释至100ml)

酶液:

磷酸缓冲液:

Met:

NBT:

EDTA-Na2:

FD:

H2O的比例为0.1:

1.5:

0.3:

0.3:

0.3:

0.3:

0.2,按母液顺序配制。

2、SOD的测定:

取型号相同的四支试管,一支做空白,一支做对照(均不加酶液,以缓冲液代替);空白置暗处,遮光保存,对照(CK)与酶液同置于4000Lux条件下照光20分钟,以空白调零,560nm比色。

表:

SOD反应体系

试剂

空白

(暗处)

对照

(4000Lux)

样品1

(4000Lux)

样品2

(4000Lux)

0.05mol/L磷酸缓冲液

1.6

1.6

1.5

1.5

130mmol/LMet溶液

0.3

0.3

0.3

0.3

750μmol/LNBT溶液

0.3

0.3

0.3

0.3

100μmol/LEDTA-Na2

0.3

0.3

0.3

0.3

20μmol/L核黄素

0.3

0.3

0.3

0.3

酶液

0

0

0.10

0.10

蒸馏水

0.2

0.20

0.20

0.20

总体积

3.0

3.0

3.0

3.0

吸光值

0

3、结果计算

SOD总活性(吸光度/g·FW)=

单位:

NBT光还原50%为单位

SOD比活性(酶单位/mg蛋白)=SOD总活性/蛋白质浓度

式中:

SOD总活性以鲜重酶单位每克表示;比活力单位以酶单位每毫克蛋白表示;ACK为照光对照管的吸光度;AE为样品管的吸光度;V0为提取酶液的总体积,ml;V1为测定时所用的体积;W为鲜重,g;蛋白质含量单位为mg/g。

五、POD的测定:

1、0.1MPH6.0磷酸缓冲液的配制:

2、POD反应液的配制:

0.1MPH6.0的磷酸缓冲液50毫升于烧杯中,加入愈创木酚28微升,磁力搅拌器加热搅拌使之完全溶解,冷却后加入30%H2O219微升混合,保存于冰箱中。

3、POD的测定:

20微升酶液+3毫升反应液于比色皿中,20S后在470nm下开始计数,每隔20s读数一次,共读两次,以每分钟吸光度变化值(ΔA470/min·mgpr或ΔA470/mgFW)表示酶活力的大小。

4、结果计算:

POD活性(ΔA470/min·gFW)=ΔA470×V0/V1/W/t

式中:

△A470为反应时间内吸光度的变化;W为样品鲜重,g;t为反应时间,min;V0为提取酶液的总体积,ml;V1为测定时所用的体积。

六、CAT的测定:

1、CAT反应液的配制:

0.1MH2O2溶液:

0.568毫升30%H2O2定容至100毫升。

0.1MPH7.0磷酸缓冲液:

0.1M的H2O25毫升+0.1M的PH7.0的磷酸缓冲液20毫升(即按1:

4的比例)混匀,即为CAT反应液。

2.CAT的测定:

0.1毫升(或50微升)酶液+2.5毫升反应液,240纳米下比色,每隔1分钟读数1次,共读数3次。

3.结果计算:

CAT活性(Δ240/min·gFW)=Δ240×V0/V1/W

七、丙二醛(MDA)的测定

1、试剂:

10%的三氯乙酸、0.6%的硫代巴比妥酸(配法:

称取0.6g硫代巴比妥酸,加入10ml1mol/L的NaOH溶液,加热溶解,再加入11ml1.0mol/L的HCl溶液,然后转移到100ml容量瓶中,5小时内使用)

2、MDA测定体系

对照

待测1

待测2

TBA溶液(ml)

2.0

2.0

2.0

磷酸缓冲液0.05M(ml)

2.0

1.0

1.0

酶液

0.0

1.0

1.0

按上表加入各溶液,混匀后于沸水浴上反应15min,迅速冷却后再离心(3000,15min)。

取上清液测定532、600和450nm波长下的吸光值。

3、含量计算,采用双组分光广度计法,根据公式

(1):

C1(μmol/L)=6.45(D532-D600)-0.56D450

(1)

其中C1为MDA的浓度,D450、D532、D600分别代表450nm、532nm、600nm波长下的吸光值。

此外还可以计算出溶液中可溶性糖的浓度C2。

C2(mmol/L)=11.71D450

(2)

粗纤维含量的测定

本标准适用于植物类食品中粗纤维含量的测定。

  一、原理:

  在硫酸作用下,样品中的糖、淀粉、果胶质和半纤维素经水解除去后,再用碱处理,除去蛋白质及脂肪酸,遗留的残渣为粗纤维。

如其中含有不溶于酸碱的杂质,可灰化后除去。

  二、试剂:

  1.25%硫酸。

(取比重1.84的浓硫酸13ml加水稀释至1L)

  1.25%氢氧化钠溶液、酒精70—85%、乙醚

  三、实验步骤:

  1、将磨碎的烘干样品0.5g左右,无损失地倒入具塞三角瓶中。

再烘干滤纸。

注意温度不要过高,一般在80—90度,防止滤纸烘焦影响重量。

2、将200ml1.25%的硫酸倒入瓶中,加热至沸腾时再继续30分钟。

3、冷却之后,用带有已知重量的滤纸过滤,并用热蒸馏水冲洗三角瓶及漏斗3—4次,直到滤液用石蕊试纸试验呈中性反应为止。

4、用1.25%氢氧化钠溶液将滤纸上的沉淀物完全洗入瓶内,将其加热至沸腾再继续30分钟(操作同上)。

5、煮沸后冷却,用酒精冲洗2—3次直至滤液无色为止。

若植物样品含色素多,除用酒精外,还要用乙醚冲洗至无色为止。

6、将滤纸和沉淀在75度的烘箱中烘至恒重(用分析天平称重)。

四、计算:

已知滤纸重量为Wp,滤纸及纤维重量为Wt,则粗纤维重量Wc=Wt-Wp,再换算成百分重量。

 

硝酸还原酶活性测定

一、原理:

硝酸还原酶是植物氮素代谢作用中关键性酶,与作物吸收和利用氮肥有关。

它作用于NO3-使还原为NO2-;产生的NO2-可以从组织内渗透到外界溶液中,并积累在溶液中,测定反应溶液中NO-2的含量的高低,即表明酶活性的大小。

NO2-含量的测定用磺胺(对氨基苯磺酸胺sulfanil—amide)比色法,这种方法非常灵敏,能测定每m10.5ug的NaNO2。

二、仪器药品:

721型分光光度计、真空泵(或注射器)、保温箱、天平、真空干燥器、钻孔器、三角烧瓶、移液管、烧杯

0.1mol/L磷酸缓冲液,pH7.5

0.2mol/LKNO3:

溶解10.11gKNO3于500ml蒸馏水中。

磺胺试剂:

1g磺胺加25ml浓盐酸,用蒸馏水稀释至100ml。

α—萘胺试剂:

0.2gα—萘胺溶于含1ml浓盐酸的蒸馏水中,稀释至100ml。

NaNO2标准溶液:

0.1gNaNO2用蒸馏水溶解成100ml。

然后吸取0.5ml,再加蒸馏水稀释成100ml,此溶液每ml含有NaNO25μg,用时稀释之。

三、操作步骤

1、将新鲜取回的叶片水洗,用吸水纸吸干,然后用钻孔器钻成直径约1cm的圆片,用蒸馏水洗涤2到3次,吸干水分,然后于天平上称取等重的叶子圆片两份,每份约0.2—0.3g(或每份取30个圆片),分别置于含有下列溶液的50ml三角烧瓶中:

(1)0.1mol/L磷酸缓冲溶液(pH7.5)5ml+蒸馏水5ml;

(2)0.1mol/L磷酸缓冲溶液(pH7.5)5ml+0.2mol/LKNO35ml。

然后将三角烧瓶置于真空干燥器中,接上真空泵抽气,放气后,圆片即沉于溶液中(如果没有真空泵,也可以用20ml注射器代替,将反应液及叶子圆片一起倒入注射器中,用手指堵住注射器出口小孔,然后用力拉注射器使真空,如此抽气放气反复进行多次,即可使圆片中的空气抽去而沉于溶液中)。

将三角烧瓶置于30℃温箱中,使不见光,保温作用30分钟,然后分别吸取反应溶液1ml于试管中,加入磺胺试剂2ml及α—萘胺试剂2ml,混合摇匀,静置30分钟,在520nm下进行比色测定。

通过标准曲线测得NO2-的含量,然后计算酶活性,以每小时每克鲜重产生的NO2-μg或μmol表示之。

注意取样前叶子要进行一段时间的光合作用,以积累碳水化合物,如果组织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低,会使得酶的活性降低,此时则可于反应溶液中加入30μg3—磷酸甘油醛或1,6—二磷酸果糖,能显著增加NO2-的含量。

2、绘制标准曲线

与重氮化作用及偶联作用的速度有关,温度、酸浓度等都影响显色速度,同时也影响灵敏度,但如果标准与样品的测定都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则显色速度相同,彼此可以比较。

吸取不同浓度的NaNO2溶液(例如5、4、3、2、1、0.5μg/ml)1ml于试管中,加入磺胺试剂2ml及α—萘胺试剂2ml,混合摇匀,静置30分钟(或于一定温度的水浴中保温30分钟),立即于分光光度计中进行测定,测定时的波长为520nm,比色,读取吸光度或透光率。

然后,以吸光度为纵坐标,NaNO2浓度为横坐标绘制吸光度—浓度曲线。

表:

标准曲线的制作

NaNO2浓度(μg/mL)

5

4

3

2

1

0.5

标准母液(mL)

1.0

0.8

0.6

0.4

0.2

0.1

蒸馏水(mL)

0

0.2

0.4

0.6

.8

1.0

磺胺(mL)

2

2

2

2

2

2

α—萘胺

2

2

2

2

2

2

OD值

 

叶绿素含量测定(张宪政三波长检测法)

一、药品:

乙醇:

丙酮=1:

1混合液(各5ml)

二、方法:

1、提取称取0.05g左右或用打孔器打0.1dm2叶圆片,放入试管中(最好用密封的刻度试管),加10ml提取液,密封,写好处理编号,置于试管架上,在黑暗条件下浸提24-36小时(至叶片脱色变白).

2、比色测定

(1)调杯误差把比色杯编号,清洗干净,干燥后待用;杯中加入空白提取液,以1号杯 在663nm处调零,然后记录其它3个杯在此波长下的OD值;然后波长转到645nm下,以1号杯调零再记录其它三个杯的数值;最后转到440nm下重复上述步骤.

(2)测样品1号杯空白液保留,其它三个比色杯倒出液体,控干,倒入少量待测液润洗(润洗液倒入入废液缸中),再次倒入待测液体,三个杯均装好后,进行比色测定.(注意测定一个波长后在转到另一个波长时要重新调零),记录测定OD值.

3、计算:

所得的OD值代入以下公式求得溶液色素浓度(mg/L)

Chla=12.7D663-2.59D645

Chlb=22.9D645-4.67D663

Chla+b=20.3D645+8.04D663

Ca2=(1000D440-3.27Chla-104Chlb)/229

得到结果代入下式中得到单位叶面积重或面积叶绿素含量

叶绿素含量(mg/g)=C×V/A×1000或

叶绿素含量(mg/dm2)=C×V/A×100

C:

测定液中叶绿素浓度(mg/L)

V:

提取液总体积(ml)

A:

叶鲜重(g)或叶面积(dm2)

 

蒽酮法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一、试剂:

标准葡萄糖母液:

在电子天平上称取100mg分析纯无水葡萄糖,溶于蒸馏水中,定容至500ml,则得每ml含糖量为200ug的标准溶液。

蒽酮试剂:

称取1g蒽酮结晶粉末,溶解于1000ml稀硫酸溶液中即得。

[稀硫酸溶液由760ml浓硫酸(比重1.84)稀释成1000ml而成]

二、方法步骤

1、标准曲线的制作。

取标准糖溶液将其稀释成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溶液各10毫升,浓度分别为每毫升含糖0、25、50、75、100、120、150、200微克。

将试管编号,依次将每管中加入1毫升上述葡萄糖标准溶液及5毫升的蒽酮试剂,震荡使之完全混合,在沸水浴中煮沸10分钟,取出冷却,然后在分光光度计波长620纳米下比色,测定各溶液的光密度,以光密度为纵坐标,糖溶液浓度为横坐标,在坐标纸上绘出标准曲线。

2.测定样品的可溶性糖含量

称取重量3g的新鲜植物叶子,于研钵中仔细研磨,研磨时加乙醚少许,倒入烧杯中,用热水(70oC)洗涤研钵,洗涤液并入烧杯中,再加入蒸馏水约30~40ml。

将烧杯放在水浴锅上加热,保持温度70~80oC半小时,冷却后一滴一滴地加入饱和中性醋酸铅以除去混合液中的蛋白质,直至不再形成白色沉淀为止,然后将此混合物连同残渣一并洗水100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充分摇荡,用漏斗过滤到三角烧瓶中,瓶中事先放有少量(约0.2—0.4g)的草酸钠粉末,以除去滤液中过量的醋酸铅,使生成草酸铅沉淀,再行过滤,所得透明滤液即为可溶性糖提取液。

取1ml这种糖提取液,加入5ml蒽酮试剂,混匀后立即置于沸水中,煮沸10分钟,取出冷却后比色。

五、计算

根据光密度值从标准曲线上查出相应的糖含量,按下列公式计算出样品的含糖量:

可溶性糖含量%=

×100%

A为植物样品稀释后的体积(ml)

C为提取液的含糖量(μg/ml)

W为植物组织鲜重量(g)

绿原酸含量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

1、标准曲线的绘制:

精密称取绿原酸标准样品?

mg(0.25mmol),用95%乙醇溶解,转移到250ml容量瓶中,加95%乙醇到刻度,混匀。

此溶液浓度为1μmol/mL。

精密吸取0.1、0.2、0.4、0.6、0.8、1mL到25ml容量瓶中,加95%乙醇到刻度,混匀,此为标准系列溶液。

在330nm处测定吸光度,以绿原酸标准品的浓度为横坐标,以其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并求出相应的回归方程。

  

2、样品中绿原酸含量的测定

(1)提取液的制备:

准确称取干物质0.2g左右,置于10ml容量瓶中,量取约10ml95%的乙醇溶解样品,并置于85℃的恒温水浴箱中,4h。

放置、冷却至室温,过滤。

(2)含量测定:

吸取1ml过滤液用95%乙醇定容至10ml容量瓶,待用。

以95%的乙醇作空白,在330nm处测定吸光度,由标准曲线计算出待测样品液浓度。

绿原酸标准液(mL)

0.1

0.2

0.4

0.6

0.8

1.0

绿原酸浓度(μmol/L)

0.4

0.8

1.6

2.4

3.2

4.0

吸光值

3.绿原酸含量计算:

绿原酸含量=C×5×M/干物质重

C:

由标准曲线查得的浓度

 

α-萘胺氧化法测定根系活力

一、试剂

α-萘胺溶液:

称取12.5gα-萘胺,先用2mL左右的95%乙醇溶解,然后加水定容到250mL,成为50μg/mL的溶液。

0.1mol/LpH7.0磷酸缓冲液

1%对氨基苯磺酸:

将1g对氨基苯磺酸溶解于100mL30%醋酸溶液中。

亚硝酸钠溶液:

称10mg亚硝酸钠溶于100mL水中。

二、实验步骤

1、α-萘胺的氧化:

挖出蒲公英植株,并用水洗净根系上的泥土,剪下根系,再用水洗,待洗净后用滤纸吸去根表面的水分,称取1-2g放在100mL三角瓶中。

然后加50μg/mL的α-萘胺溶液与磷酸缓冲液等量混合液50mL,轻轻振荡,并用玻棒将根全部浸入溶液中,静置10min,吸取2mL溶液测定α-萘胺含量,作为实验开始时的数值。

再将三角烧瓶加塞,放在25℃恒温箱中,经一定时间后,再进行测定。

另外,还要用另一支三角烧瓶盛同样数量的溶液,但不放根,作为α-萘胺自动氧化的空白,也同样测定,求它自动氧化量的数值。

2、α-萘胺含量的测定:

吸取2mL待测液,加入10mL蒸馏水,再在其中加入1%对氨基苯磺酸1mL和亚硝酸钠溶液1mL,室温放置5min待混合液变为红色,再用蒸馏水定容到25mL。

在20-60min内510nm处比色,读取OD,在标准曲线上查得相应的α-萘胺浓度。

从实验开始10min时的数值送去自动氧化的数值,即为溶液中所有的α-萘胺的量。

被氧化的α-萘胺的量以μg/g·h表示。

因此,还应将根系烘干称其干重。

3、绘制α-萘胺的标准曲线:

取浓度为50μg/mL的α-萘胺溶液,配制成浓度为50、45、40、35、30、25、20、15、10、5μg/mL的系列溶液,各取2mL放入试管中,加蒸馏水10mL,1%对氨基苯磺酸溶液1mL和亚硝酸钠溶液1mL,室温放置5min待混合液变为红色,再用去离子水定容到25mL。

在20-60min内510nm处比色,读取OD。

然后以OD510作为纵坐标,α-萘胺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还原型VC含量的测定

一、试剂

5%的钼酸铵溶液:

(w/v)准确称取钼酸铵5.000g,加适量水溶解后定容至100ml);5%的硫酸溶液(v/v);

草酸EDTA溶液:

(草酸0.05mol/L、EDTA0.2mmol/L,准确称取含结晶水的草酸6.3000g,EDTA0.0584g,充分溶解定容至1000ml);

偏磷酸-醋酸溶液(摇动溶解3g片状偏磷酸于8ml醋酸中,稀释至100ml用滤纸过滤,取滤液备用)。

标准VC溶液:

准确称取60g真空干燥2h的VC0.0500g,用上述配好的草酸-EDTA溶液定容于50ml的容量瓶中,使标准溶液浓度达到1mg/ml。

二、实验步骤

1、还原性VC含量的测定:

称取蒲公英鲜叶5g,匀浆后用草酸EDTA溶液定容至10mL容量瓶,过滤,吸取上清液待用。

吸取2mL提取液于50mL容量瓶中,然后加入8mL草酸-EDTA溶液。

再加入1.00ml偏磷酸-醋酸溶液和5%的硫酸溶液2.0ml,摇匀后加入4.00ml钼酸铵,用蒸馏水定容到50mL。

以蒸馏水代替提取液作空白在705nm处测定吸光度。

2、标准曲线制作:

分别吸取0.1、0.2、0.4、0.6、0.8、1.0mL标准液于10mL容量瓶中,用草酸-EDTA溶液定容到10mL。

转入50mL容量瓶中,再加入1.00ml偏磷酸-醋酸溶液和5%的硫酸溶液2.0ml,摇匀后加入4.00ml钼酸铵,用蒸馏水定容到50mL。

以蒸馏水代替提取液作空白,15min后在705nm处测定吸光度。

VC标准液(mL)

0

0.1

0.2

0.4

0.6

0.8

1.0

VC浓度(μg/mL)

0

2

4

8

16

18

20

草酸-EDTA溶液(mL)

10

9.9

9.8

9.6

9.4

9.2

9.0

偏磷酸-醋酸溶液(mL)

1.0

1.0

1.0

1.0

1.0

1.0

1.0

5%的硫酸溶液(mL)

2.0

2.0

2.0

2.0

2.0

2.0

2.0

钼酸铵(mL)

4.0

4.0

4.0

4.0

4.0

4.0

4.0

蒸馏水(mL)

33

33

33

33

33

33

33

吸光值

三、结果计算

还原型VC含量(μg/g)=C×V1/(W×V)

C:

由标准曲线查得的VC含量(μg);V1:

测定用样品液体积(mL);

W:

样品鲜重(g);V:

样品液定容总体积(mL)。

硝态氮(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一、试剂:

(1)500mg/L:

硝态氮标准溶液:

精确称取烘至恒重的KNO30.7221g溶于蒸馏水中,定容至200ml。

(2)5%水杨酸-硫酸溶液:

称取5g水杨酸溶于100ml比重为1.84的浓硫酸中,搅拌溶解后,贮于棕色瓶中,置冰箱保存一周有效。

(3)8%氢氧化钠溶液:

8g氢氧化钠溶于1ml蒸馏水。

二、方法:

1、标准曲线的制作:

(1)吸取500mg/L硝态氮标准溶液1、2、3、4、6、8、10、12ml分别放入50ml容量瓶中,用无离子水定容至刻度,使之成为10、20、30、40、60、80、100、120ml/L的系列标准溶液。

(2)分别吸取上述系列标准溶液0.1ml于试管中,以0.1ml蒸馏水代替标准溶液作空白。

再分别加入0.4ml5%水杨酸-硫酸溶液,摇匀,在室温下放置20min后再加入8%NaOH溶液9.5ml,摇匀冷却至室温。

(3)以空白作参比,在410nm波长下测定光密度。

绘制标准曲线。

2、样品中硝酸盐的测定

(1)取样品鲜重2g左右,放入20ml刻度试管中,加入10ml无离子水,置于沸水浴中提取30min。

到时间后取出,用自来水冷却,定容至刻度。

(2)样品液的测定:

吸取样品液0.1ml于试管中,然后加入5%水杨酸-硫酸溶液0.4ml,混匀后置室温下20min,再慢慢加入9.5ml8%NaOH溶液,待冷却至室温后,以空白作参比,在410nm波长下测其光密度。

在标准曲线上查得硝态氮浓度,再用以下公式计算其含量。

三、结果计算:

硝态氮含量=DV/W

D:

从标准曲线上查得的硝态氮浓度;

V:

样品液总量;

W:

样品鲜重。

电导率测定方法

1.清洗用具:

由于电导率仪对溶液中的电解质含量变化极为灵敏,所以实验开始前必须首先清洁实验用具。

玻璃用具和打孔器先用去污粉(或洗液)清洗,再分别用自来水、无离子水冲洗数遍,然后放入(或倒置在)洗净且垫有洁净滤纸的瓷盘中,并用盖子或洁净纱布盖好。

2.材料准备:

本实验选取颜色、大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