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常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89443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82.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学常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经济学常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经济学常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经济学常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经济学常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学常识.docx

《经济学常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常识.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经济学常识.docx

经济学常识

经济学常识

1、经济学概念:

由于人类欲望的无限性,经济资源的有限性,这两者之间必然存在起矛盾,经济学就是研究人类社会如何做出选择,确定具有稀缺性的经济资源在生产过程中的使用方式,以及将生产出来的产品进行分配的一门科学。

2、现在经济学上一般将经济学分为两类: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3、微观经济学定义的方面:

1,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像家庭与企业

2,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

3,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

是有限的资源通过合理的配置达到最优化

4、宏观经济学定义的方面:

1、研究对象是真个国民经济

2、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3、解决的问题是资源资源利用:

解决经济资源充分利用的问题

 

一、

RO

微观经济学:

(一)需求与供给:

1、需求(Q)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消费者在不同的价格水平上愿意接受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数量的总和

2、影响消费者需求的因素很多,除商品本身的价格(P)外,还有消费者收入、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偏好、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

注:

相关商品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互补品,如汽车和汽油,一种是替代品,如汽车与自行车,当汽油的价格上涨时买汽车的人会减少,汽车的需求就减少,相反它的替代品自行车的需求有可能会上升。

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如消费者预期某些商品价格会下降,则会对减少现在的商品购买。

-

3、其中对需求影响最大的是商品本身的价格,撇开其他的条件不谈,则需求便与商品本身价格有一个函数关系,这个函数关系就叫需求函数,如:

Q=100-5P

4、需求定理: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商品的需求量与商品的本身价格之间呈反方向变化关系,商品本身价格上升,则需求量下降,反之,需求量上升.如图,D表示某商品不同价格下的需求曲线

5、供给(S):

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生产者在不同的价格水平上愿意接受且能够供应的某种商品数量。

6、影响生产者供给的因素很多,除商品本身的价格(P)外,还有投入要素的价格,技术,预期,商品本身的价格越高,生产者越愿意供应,技术越难,越不愿意供应,如果生产者预期商品未来的价格会上升,则会减少现在的生产,反之,会增加现在的生产,

7、其中对供给影响最大的是商品本身的价格,撇开其他的条件不谈,则需求便与商品本身价格有一个函数关系,这个函数关系就叫需求函数,如Q=100+5P

8、供给定理: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商品的供给量与商品的本身价格之间呈同方向变化关系,商品本身价格上升,则需求量上升,反之,需求量下降

9、市场需求与市场供给:

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某一特定的市场所有个人的需求和所有个人的供给的相加之和。

如图表示的是供给曲线S与商品本身的价格关系,价格越高,供给越多

10均衡价格的形成:

当需求量等于供给量时的价格P1就是均衡价格,这时的价格就是某商品的成交价格,此时的供给Q1便是均衡数量,可以知道当供不应求时,均衡价格上升,当供过于求时,均衡价格则下降,将需求函数与红给函数放于同一个表格中则图标表示:

11、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当需求曲线变动时,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呈同方向变化,当供给曲线变化时,均衡价格与之成反方变化,均衡数量与之成同方向变化,见下图:

12、限制价格:

又称价格上限,是指政府为了限制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而规定的这种商品的最高价格。

限制价格一定低于均衡价格,才能起到制约作用

13、支持价格:

又称价格下限,是指政府为了支持某一行业的发展而规定的最低的价格,价格下限一定高于均衡价格,才能起到支持作用。

(二)弹性理论:

1、需求价格弹性:

是指需求量的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即商品本身价格的变化引起该商品的需求变化程度,引起需求量变化大的,则该商品富有弹性,反之该商品缺乏弹性

2、当富有弹性的商品降价时,需求大量增加,这时销售增加,利润便增加,即所谓的薄利多销,有的商缺乏弹性,降价时,销售额没有明显的增加,这时利润减小,所以不如不降价

3、恩格尔系数:

食物支出

消费总支出

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

4、供给价格弹性:

是指价格变动比率与供给量变动的比率,即供给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5、效用:

是指消费者从物品或劳务的消费中所获得的满足程度。

边际效用:

是指增加一个单位相同的商品的消费所净增加的效用。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是指消费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消费中得到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三)生产理论:

1、生产时对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组合利用用以制成产品的行为过程,也就是把各种投入转变为产出的过程。

2、生产要素:

是指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各种资源,包括四类:

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

3、生产函数:

是指总产量与某一变动的生产要素之间的关系,用来表明在投入这种生产要素是,可生产除多少产品

3、边际产量:

增加一个单位的生产要素所增加的产量。

将生产函数数学表达式求导,即可得到边际产量函数关系式

4、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对于一种可变的生产要素的生产来说,边际产量是先上升在下降的,当边际产量为零时,总产量大到最大,此时不存在资源的未利用和过多利用

5、规模报酬:

是指企业的规模变化引起的产量变化,即企业的扩大与带来产量的增加之间的关系。

西方经济学认为,一般而言,规模报酬有如下规律:

当企业从最初开始扩大时,企业面临的是国模报酬递增,即增加一倍投入的带来超过一倍的产量,在这样的情况下。

企业会不断地扩张,达到一定的阶段之后,规模报酬递减,这是对企业不利的,因此不可盲目的扩张。

(四)成本理论:

1、会计成本:

企业生产与经营过程中的各种实际支出,会计成本被一笔一笔的记在账本上。

2、机会成本:

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过程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如一亩地,投入一定的生产要素可得到价值1000元的棉花,若投入相同的生产要素可得到价值1500元的小麦,这时1000元的棉花的机会成本就是1500元,所以机会成本是一种隐性成本。

3、经济成本=会计成本+机会成本

会计利润=总收益-会计成本

经济利润=总收益-经济成本

4、固定成本:

厂商花费在所有不变生产要素的支出,如建筑物和机器设备

5、可变成本:

厂商花费在所有可变生产要素的支出,如原材料和工人工资

6、总成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

7、平均成本=总成本/产量

8、收支相抵点:

即企业不赢不亏,投入等于产出时的商品价格

9、停止营业点:

企业停止营业时的商品价格

10、收支相抵点、停止营业点的应用:

如某一游乐场的设施等固定成本为40元,可变成本是10元,当门票大于50元有利可图,等于50元不赢不亏,当低于50元但大于10元时,如45元,会亏损5元,但不营业会亏损40元,当价格10元时,营业则亏损40元,不营业也亏损40元,当价格低于10元时,企业营业则亏损40元以上,不营业至亏损40元,因此这时企业会关门,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亏本企业坚持营业的原因,

11、收益:

即厂商从销售中得到的收入

12、平均收益:

总收益/商品数量

边际收益:

每增加一个单位商品的销售所增加的收益

13、利润最大化原则:

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五)市场:

1、市场:

是从事商品交易的场所的地点或接触点。

市场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

2、经济学家通产按照市场的竞争强弱来划分市场的结构,影响市场的结构因素主要有1,行业内的厂商数2,厂商所生产的产品的差别程度3,某一特定厂商对价格的影响程度4,厂商进入或退出市场的难以程度,根据这四条标准,把市场分为:

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完全垄断市场,其中后三种市场被称为不完全竞争市场

3、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

厂商数量无穷多、产品无差别、厂商无法控制价格,进出市场不受限制、像农产品

4、垄断竞争市场的特点:

厂商数量较多、产品有差别、厂商对价格的控制较小、进出市场限制较小、如轻工业、零售业。

5、寡头垄断市场:

厂商数量较少、产品有差别、价格控制较大、进出市场限制较大、如汽车

6、完全垄断竞争:

厂商数量唯一、产品唯一,切无相似的替代品、完全控制价格、进出入市场很困难,几乎不可能,如公共事业,水,电。

7、完全竞争市场的总收益是销售商品的价格与销售额的乘积、由于每件商品的价格相同,所以平均受益就是商品的价格、边际收益也是商品的价格,因此,在完全竞争市场情况下,厂商不能决定其是否能盈利或亏本,而是有市场的情况来决定价格,从而来决定盈亏

8、完全竞争市场在生活中几乎不存在,它是一种最理想的市场状态,在完全竞争市场中,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得不到满足,而且厂商的规模较小,不利于实现规模经济

9、完全垄断市场:

完全垄断市场的形成是由于规模经济的需要,专利与专营权的控制,生产资源的控制,完全垄断市场只有一家厂商,控制着整个市场的价格,因此利润很大,完全垄断市场和完全竞争市场一样,在实际生活中几乎不存在

10、价格歧视:

又称价格差别,是指在同一时间内、对于同一种商品,企业对于不同的消费者是收取不同的价格。

11、寡头垄断市场:

行业中的厂商数量较少,但各厂商的规模大到足以影响市场的价格,同时各厂商之间又存在着竞争,寡头厂商市场的控制力大小利润水平的高低取决他们中间行为的相互作用,如果他们采取的是合作和串谋而不是竞争,则利润很高,消费者受损。

若他们之间发生激烈的竞争则会减少他们各自的利润,消费者受益

(六)生产理论:

1、生产要素的需求和供给:

生产要素的需求者是厂商,当生产要素价格上升时,供给增大,需求减少,当生产要素价格下降时,供给减少,需求增加,达到均衡时,便决定了生产要素的价格P1。

最初的生产要素是指生产过程中的原始投入,未经加工的要素投入,有:

劳动、资本、自然资源、企业家才能。

L

O

2、工资理论:

劳动的供给者是劳动者,劳动供给曲线反应的是劳动要素供给量与其价格之间的关系与一般的供给曲线不同,单个劳动者的劳动供给曲线有一段向后向后弯曲:

上图中L代表劳动,W代表工资,S代表劳动供给曲线,当人们的工资较低时,人们会注重工资的增加,因此愿意付出更多的劳动,当工资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人们便不再一心追求工资的增加,而是会选择享受,不愿意付出更多的劳动,所以劳动供给曲线是向后弯曲的。

3、工资的决定:

将所有劳动者的劳动相加便得到整个市场的劳动总和,因此整个市场的劳动供给曲线也是向后弯曲的曲线,总的来看,市场上的工资是由劳动的供给S和劳动的需求D决定的:

途中劳动的供给曲线和劳动的需求曲线相交时达到均衡,相交点E就是均衡点,此时对应的WO就是工资,LO就是所需的劳动

O

L

L0

 

由上图可以看出,劳动的需求量S增加会使工资水平,需求下降会使工资水平下降

4、利息理论:

在经济学中,资本K也像其他的生产要素一样,可以在市场上被租赁买卖,资本的价格就是使用资本的价格,这个价格通常被称为利息率,用i表示,利息率等于使用资本得到的年收入与资本的原始价值之比

利息的决定:

利息的最终决定是由取决于资本的需求和供给:

如图:

D为资本的需求,S为资本的供给,I1和K0分别是达到均衡时候的利息率和资本量,可以看出利息率与需求成同方向变化,与供给成反方向变化。

6、地租理论:

经济学中土地资源是指一切自然资源,他们一般既不能被生产出来,也不能减少,是固定不变的。

土地的价格是地租,是指土地提供服务的价格,使用土地所付出的报酬,不是土地的本身价格。

地租的决定:

地租的高低由土地的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关系决定,用N表示土地数量,用R表示地租,则地租的决定

如图:

N0

N

O

由于土地供给量是固定不变的,因此S是一条直线不会随着地租的上涨而变多,E为均衡点,此时对应的R0为地租,N0为土地的使用量。

7、利润理论:

利润有俩两种,一是正常利润,一是超额利润。

生产要素中企业家才能的价格是正常利润,也是企业家才能这种生产要素所得的收入,其性质与工资相似,也是有企业家才能的需求与供给所决定的,对于企业家才能这种生产要素的需求是很大的,劳动,资本,土地这三种生产要素的结合能生产出多少产品决定于企业家才能,但是企业家才能的供给又是很少的,不是每一个人都具有企业家的天赋。

因此决定企业家才能的正常利润是很高的。

超额利润是指超过正常利润的利润,又称纯粹利润或经济利润。

8、基尼系数:

是反映一个国家贫富差距的标准,用G表示,介于0与1之间,基尼系数等于0是,收入绝对平均,等于1时,收入绝对不平均

二、宏观经济学:

(一)、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1、国内生产总值(GDP):

是指一国或一地区内一定时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总和。

国内生产总值的定义中,一国或一地区是指在一国领土范围中的所有企业,包括外企。

最终产品是指不需要再加工的产品,中间产品不能算在内,而且产品只要生产出来就算数,不管有没有销售出去,由于价格是变化的,若产品生产出来没有马上出售,之后价格又有了变化,则在核算国内生产总值是安原先的价格核算,还有有的产品在生产出来之后,用于自用,而没有在市场上销售,则就没法计算如国内生产总值,由于价格的变化和有的产品用于自用,还有物价上涨的影响,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约值,并不准确。

2、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与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由上可知,国内生产总值收价格与产出的影响,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排除了这两个因素的影响

国内生产总值评鉴指数=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3、国民生产总值(GNP):

是指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的时间内,本国居民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之和,它以人口为计算基础

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价之和–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价之和

4、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

支出法:

即从产品的使用方向出发,把一定时期的所有最终产品的支出相加。

国内生产总值=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

5、国内生产净值(NDP):

是指国内生产总值减去生产过程中消耗掉的资本(折旧)所得的净增长量。

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折旧

6、国民收入(NI):

是指一个国家一年之内各种生产要素所得的实际报酬总和,即工资,利息,地租,利润的总和。

国民收入=国内生产净值–间接税

7、个人收入(PI):

是指一个国家一年内个人所得的实际收入的总和。

个人可支配收入(PDI):

个人收入除去个人所得税之后的收入

(二)、货币市场的需求与供给:

1、货币的相关知识:

货币是价值形式的一种表现,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2、货币的需求:

1;货币的交易需求:

是指为了满足人们日常交易的需要而需要持有的货币,货币的交易需求取决于收入的多少,与收入呈正比:

2;货币的预防需求:

是指人们为了防止意外或临时的需要而须持有一部分货币也与收入成正比

3;货币的投机需求:

是指由于未来利率的不确定性,人们会根据利率变动的预期在有利的时候进行投资而持有的一部分货币,货币的投机需求与利率成反方向变化关系,现在的利率越高,人们越会进行投资

3、货币的供给:

货币供给量是指一国某一时刻的货币存量,货币多由一国的中央银行铸造发行与控制,我国的货币由中国人民银行铸造与发行。

我国的广义货币供给量=流通中的现金+定、活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

4、存款准备金制度:

现在的各国银行都实行准备金制度,即商业银行在吸收存款后要上交一部分到中央银行,其余的用来放款,这以便于中央银行来控制市场上的货币量。

如一客户将100万存入以商业银行,按我国的规定要上交20万到中国人民银行,其余的80万才可用来放贷款,上交的额度用准备金率r表示。

(三)、宏观经济政策:

1、宏观经济政策:

是指国家运用其所掌握的各种宏观经济变量,为了实现总体经济目标而指定的政策。

其目标主要有:

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者四种目标之间是相互矛盾的,充分就业必然导致物价不够稳定和国际收支恶化,经济增长也会导致物价不够稳定,只要经济增长,就会有通货膨胀。

主要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2、财政政策:

通过改变财政收入与支出来达到一定的目标。

财政收入主要包括一些税收。

财政支出是指政府对一些物品的购买,一些公共工程的建设,以及一些福利津贴等支出。

3、货币政策:

是指国家通过中央银行控制货币的供给和利率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的政策。

当货币的供给量发生变化时,利率也会变化,利率的变化又导致货币总需求的变化。

4、两种政策综合运用:

在经济形势“紧”时,即失业率上升,经济萧条,政府会运用相对宽松的经济政策,在经济严重的萧条时会运用双宽政策,在经济形势“松”时,即经济繁荣,通货膨胀。

政府会采取相对紧的政策,经济过于繁荣时,会运用双松的政策,来避免经济过热

(四)、失业与通货膨胀:

1、失业理论:

一般事业是指已成年、现在没有工作但是在过去的四周内曾努力寻找工作或希望在未来的四周内能够找到工作的人。

失业率用来衡量失业状况,失业率=失业人口/劳动力总数*100%

2、周期性失业:

是由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的,是指在经济周期性衰退时而造成的失业,

3、隐性失业:

及表面上看不到的失业,如三个人就可以干的活,现在五个人干。

像在国有企业和农村都存在这种情况

4、自然失业:

指在市场经济中难以避免的失业。

属于正常的失业。

5、充分就业:

是指在消除了周期性之后的就业状态,此时还存在在自然失业,因此充分就业不是指每一个需要工作人都有工作

6、通货膨胀理论:

通常是指整个社会物价水平持续上涨,某些商品的价格上涨不能算是通货膨胀。

7、通货膨胀率:

用来衡量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通货膨胀率=(第二年物价指数–第一年物价指数)*100%

8、物价指数——消费价格指数(CPI):

是用来说明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购买产品和劳务的费用变化情况,CPI越大,物价上涨越厉害,但是CPI却不能够去除商品质量的变化给商品价格带来的变化,因此CPI往往高估了物价上涨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9、物价指数——生产者价格指数(PPI):

主要反应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购买产品与劳务的费用变化的情况。

与CPI相比PPI考虑到了资本品德价格变化情况

10、物价指数——GDP平减指数:

主要用来衡量不同时期所有商品与劳务的价格变动情况,即以当期的物价算出你当期的实际GDP,再用名义GDP除以实际GDP,便可得出GDP平减指数

11、通货膨胀类型:

温和的通货膨胀: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以较低的通货膨胀率持续上涨,通货膨胀率多不超过10%

加速的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率在两位数到三位数,此时人们的购买力严重下降,人们不愿意在持有货币,而是选择抢购商品,市场一片混乱

超级的通货膨胀:

为恶性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率多在三位数以上,而且完全失控,市场物价持续飞涨,货币极度贬值。

12、通货膨胀的影响:

会引起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收入再分配,不利于拿固定收入的工薪阶层,而有利于雇主阶层,不利于债权人,而有利于债务人,有利于政府,而不利于公众,有利于答案企业,而不利于小企业,

此外由于物价的上涨,企业的供给量便会迅速增大,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出现产品过剩,于是企业便有亏损破产的危险,而且还会造成社会上资金与资源的大量浪费。

13、通货膨胀的成因:

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在一定的时期内,社会上对多数商品的需求大幅度增长,于是一些企业为了谋利,大幅的生产,供给量迅速增加,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产品过程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是指原材料上涨,工人工资的上涨等因素,是企业的成本提高,企业为了获利此时必须提高商品的价格,于是物价上涨,若不提高,则企业优惠因为亏损而破产

预期的通货膨胀:

它是指通货膨胀成为事实而被人们普遍遇见时,人们便会要求提高工资、利息、租金等名义收入,从而是成本和价格进一步上升。

体制转型期的通货膨胀:

如在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时,发生的通货膨胀现象,当价格放开,让市场自由定价,这是无价往往会上升。

13、通货膨胀的对策:

对于需求拉动型的通货膨胀,应当采取紧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如减少货币的供给,增加企业的税收,是货币回笼,减少市场上流动的资金,人们的资金减少,则需求便减少

对于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应减少企业的税收和其他负担

对于预期的通货膨胀,要消除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实行稳定的,有规则的货币政策

(五)、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

1、经济增长:

是指一国经济活动能力的扩大,衡量的标准就是一国商品与劳务的总量,也就是国内生产总值。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经济产量的增加,其中产量既可以表示为经济的总产量,也可以表示为人均产量的增加

2、经济增长的源泉:

人力资源(劳动力的供给、教育等)、自然资源(土地、矿产、燃料、环境质量)、资本(机器、工厂等)、技术(科学技术、工程、管理、企业家才能)、

3、经济周期:

国民收入与经济活动有规律的经历扩张与收缩的周期活动,这种周期性波动称为经济周期,西方经济学家一般把经济周期分为四个周期:

繁荣、衰退、萧条、复苏。

繁荣与萧条是两个主要的阶段。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