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裕玲社区文化生活中的粤乐演奏与传承以番禺区私伙局为例6122最终稿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88894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50.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卢裕玲社区文化生活中的粤乐演奏与传承以番禺区私伙局为例6122最终稿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卢裕玲社区文化生活中的粤乐演奏与传承以番禺区私伙局为例6122最终稿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卢裕玲社区文化生活中的粤乐演奏与传承以番禺区私伙局为例6122最终稿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卢裕玲社区文化生活中的粤乐演奏与传承以番禺区私伙局为例6122最终稿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卢裕玲社区文化生活中的粤乐演奏与传承以番禺区私伙局为例6122最终稿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卢裕玲社区文化生活中的粤乐演奏与传承以番禺区私伙局为例6122最终稿1.docx

《卢裕玲社区文化生活中的粤乐演奏与传承以番禺区私伙局为例6122最终稿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卢裕玲社区文化生活中的粤乐演奏与传承以番禺区私伙局为例6122最终稿1.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卢裕玲社区文化生活中的粤乐演奏与传承以番禺区私伙局为例6122最终稿1.docx

卢裕玲社区文化生活中的粤乐演奏与传承以番禺区私伙局为例6122最终稿1

社区文化生活中的粤乐演奏与传承

    —以番禺区私伙局为例

 

摘要近年来,广东省加强文化方面的建设,番禺区亦响应号召,将突出地方文化特色作为社区文化建设的重点。

而粤乐正是番禺区中最有特色、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名片,通过社区的平台来进行粤乐的传承是社区文化建设的新探索。

笔者对番禺区私伙局进行实地调查,试图从演奏、传承两方面介绍粤乐在社区文化生活中的现状。

关键词社区文化;粤乐演奏;传承;私伙局

ABSTRACTInrecentyears,culturalprovinceisthegoalofculturalconstructioninGuangdongProvince.PanyuDistrictalsorespondedtothecall,willhighlightthelocalcharacteristicsasacommunityculturaldevelopmentfocus.TheCantonesemusicisthemostdistinctive,mostrepresentativebusinesscultureincommunity.ThroughacommunityplatformforCantonesemusicheritageisanewexplorationofcommunityculture.Theauthorconductedafieldinvestigationsinpanyuprivategroup,tryingtointroduceCantonesemusic'sstatusquofrombothplayingandinheritageintheculturallifeofthecommunity.

KEYWORDScommunitycultural;Cantonesemusic’splaying;Inheritance;privategroup

 

目录

前言3

(一)选题目的3

(二)研究意义3

(三)研究方法4

(四)文献综述4

一、番禺区社区文化建设概述5

二、番禺区粤乐演奏现状6

(一)私伙局的演奏形式及内容6

(二)私伙局演奏特点8

(三)存在的问题9

三、粤乐在社区文化生活中的传承11

(一)私伙局积极参与社区活动12

(二)私伙局与学校强强联手12

(三)私伙局内部传承13

结语14

附录1:

16

附录2:

18

参考文献19

致谢20

 

社区文化生活中的粤乐演奏与传承

——以番禺区私伙局为例

前言

(一)选题目的

社区文化建设日益受重视:

社区是在特定的区域内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及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文化活动聚集地。

社区文化是指居民在特定的区域内长期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物质文化、观念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总和。

近年来,文化强省是广东省文化建设的目标。

番禺区亦响应号召,将突出地方特色作为社区文化建设的重点。

而粤乐正是社区中最有特色、最具代表性的精神名片。

通过社区的平台来进行粤乐的传承是社区文化建设的新探索。

以私伙局为组织形式的社区文化活动影响力大:

番禺区私伙局数量多、质量也不赖。

在自娱自乐的同时,也积极参加全省高水平赛事。

在番禺专门举办的首届私伙局大赛上,各个私伙局互相切磋技艺,最终番禺珠江艺术团文苑乐社、沙湾镇翠园乐社、市桥街桥城乐社、钟村街钟南曲艺社、番禺曲协美心乐苑等5支队伍代表番禺参加第二届广东省粤曲私伙局大赛总决赛。

沙湾的翠园乐社还获得了“开心广场百姓舞台”第二届广东省粤曲私伙局大赛金奖。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社区作为大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基础机构,与人民大众的生活紧密联系。

粤乐的演奏在社区文化生活中虽然普遍存在但也面临着时代的挑战。

如何在现代化进程中找准自己的定位,如何将中国传统音乐与文化更好的保留并继承下去,社区文化活动是一个值得借鉴的视角。

2.现实意义:

而今随着时代的发展,“私伙局”作为传承粤乐的一个载体,也面临着现代潮流的冲击,笔者希望通过实地调研,详细记录番禺区社区文化生活中的粤乐演奏情况和传承活动,总结出特色的传承活动,为社区管理部门提供理论依据。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阅读相关的书籍、文献资料,在互联网上搜索相关的文章、新闻和音频图片资料,最后收集整理所有的文献资料。

2.田野调查法

  对广州市番禺区的“私伙局”进行实地调查,了解“私伙局”的演奏及传承情况,收集一些文献资料和录音、视频、图片;同时调查当地文化部门对私伙局的扶持情况。

3.问卷调查法

本文采取的是抽样调查,调查当地社区居民及私伙局成员对私伙局的认识与了解,以及私伙局成员的年龄构成等,具体结果如文中的图示。

4.访谈法

对个别私伙局做重点采访,了解私伙局的组织形式、演出活动、比赛等信息及私伙局对粤乐传承的态度。

(四)文献综述

笔者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上以“社区文化生活”作全文搜索,得到16142条结果,在此基础上笔者总结出了目前专家、学者在社区文化生活的研究中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在社区音乐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方面:

龚娜在《音乐在构建社区文化中的多维度研究》一文中提到我国社区文化存在着思想认识不够全面统一、政策法规不健全、公共服务不完善、文化活动参与者偏老龄化、活动内容少等问题。

在社区音乐文化的社会效用方面:

龚娜的《音乐在构建社区文化中的多维度研究》、裴培的《当代城市社区音乐文化研究》中都提到了社区音乐文化的教化作用;休闲娱乐作用;经济作用。

其中,裴培还提到了社区音乐文化的大众审美意识培养、医疗保健、精神凝聚的作用。

认为社区音乐活动有利于居民的身心健康,通过集体活动还可以增强社区凝聚力,抵御不良社会风潮。

裴培在《当代城市音乐文化研究》中以许昌市为例,阐述了该市社区音乐文化存在着:

①音乐活动中戏曲音乐高于其他类型音乐;②参加音乐文化活动居民年龄结构偏老龄化;③当地活动缺乏全天候的公共场所;④政府职能部门重视度不够,缺乏统一联动机制与财政支持等问题。

笔者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上以“私伙局”为全文搜索,共得到599篇结果。

梳理前人研究结果后发现,有关私伙局的研究尚不成体系。

多散见于一些介绍粤乐的相关章节中,如陶诚的《“广东音乐”文化研究》。

另研究佛山地区私伙局的文章较多,关于番禺区私伙局的研究缺少全面具体的介绍。

一、番禺区社区文化建设概述

番禺位于中国广东省中南部,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三年,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最古老的县之一。

全区辖6个镇、10个街道,有177个行政村、84个社区居委会。

追溯番禺历史,这里是岭南文化、广东音乐的发源地之一,孕育了大批优秀的文化艺术,如飘色、鳌鱼舞、醒狮、广东音乐等,有“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龙狮之乡”、“中国飘色文化之乡”、“中国龙舟文化之乡”等美誉。

也同时涌现出一大批出类拔萃的学者,有“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开创岭南画派的画坛三杰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广东音乐代表“何氏三杰”。

“文化古邑、水乡新城”是番禺区文化建设的宗旨,为此番禺区以打造“特色社区文化”为口号,设立多个文化站(室),使这些文化站成为社区居民的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同时多个社区文化站、文化室获评广州市街坊最喜欢的文化站、文化室。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大力开展大型群众文化活动如:

全国首届民间飘色艺术展演、首届星海国际合唱节以及一年一度的番禺旅游文化美食节、民间艺术巡游等一系列文化活动,充分展现了番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番禺人民的精神风貌,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到此观光。

在众多的艺术形式中,粤乐是番禺区社区文化建设的一大特色。

粤乐作为一种器乐品种,流行与广州与珠江三角一带,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

而孕育粤乐这一岭南瑰宝的正是“私伙局”。

现今番禺沙湾的大厅、翠林厅是当时何氏家族进行娱乐活动的场所,粤乐“何氏三杰”的何柳堂、何与年、何少霞,曾在大厅与省内名家共同切磋技艺,粤乐名曲《赛龙夺锦》的演奏和修改也都在此完成。

早期沙湾“何氏三杰”开局的传统演变成了现今的社区私伙局,社区居民在闲暇时聚在一起奏粤乐、唱粤曲、粤剧,粤韵飘香为大家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

笔者查阅了番禺区政府网,了解到番禺区6个镇,10个街道都有私伙局在演奏粤乐,唱粤曲。

番禺区作为粤乐发源地之一,私伙局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据统计,目前番禺各个乡镇、社区民间私伙局(曲艺社)约有120个。

为推动粤乐发展,番禺区委、区政府举办了如“送戏下乡”、第二届广东省粤曲私伙局大赛等活动。

另外,沙湾镇还将在沙湾古镇青萝会馆设立广东音乐私伙局博物馆。

二、番禺区粤乐演奏现状

在广东建设文化大省的动力推动下,番禺区也展现着自己特有的民族魅力。

私伙局的表演以自娱自乐为目的,开局的“玩家”都是附近的社区居民,大家在茶余饭后自发的组织起来演奏粤乐或者唱粤曲、粤剧。

这类娱乐活动充实着人们的生活,整个社区洋溢着安乐祥和的气氛。

为了深入调查私伙局的粤乐演奏现状和传承情况,笔者与其他同学组成了课题小组,对番禺区私伙局采用走访、发放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进行调查研究,总结出番禺区私伙局的演奏现状:

(一)私伙局的演奏形式及内容

1.演奏组合

粤乐演奏的乐器排列多以扬琴为主,置于乐队最前排,其次是高胡、二胡、琵琶等拉弦、拨弦乐器分列左右。

第三排主要放置低音乐器,如大提琴、低音电阮,最后一排则是音量较大的吹管乐器,来中和整个乐队的音效。

根据演奏曲目需要还可添置打击乐器。

以沙湾镇的翠园乐社为例,乐队一般的演奏形式以如下方式编排:

 

 

图1:

翠园乐社演出演奏形式编排

2.乐器使用

高胡(粤胡)、扬琴、梅花琴、椰胡、洞箫,是粤乐演奏中被称为经典的“软弓组合”。

在后来的粤乐演奏中也曾出现西洋乐器组合,多以小提琴、萨克斯、电吉他、木琴为主,用来演奏《醒狮》、《惊涛》等旋律欢快的乐曲。

一般私伙局的乐器使用由乐队人员的人数和特长决定。

擅长演奏高胡、二胡、琵琶的人占多数,因此这些乐器也是乐队中的常见组合。

他们使用的乐器大多是自己带来的,平常到了排练时间就带上自己的乐器去排练,不亦乐乎。

翠园乐社主要使用的乐器有:

扬琴、高胡、琵琶、横笛、秦琴、电阮、吊锣、鼓,值得注意的是演奏中还加入了大提琴和萨克斯、木琴这一类外来乐器。

其中大提琴作为低音乐器是整个乐队中必不可少的乐器。

在演奏《走马》这一曲目时,木琴则担任着较为重要的角色。

3.排练曲目

私伙局排练的曲目多以经典作品为主,不仅成员们爱练,观众们也喜欢听。

翠园乐社排练的传统曲目有《血溅未央宫》、《怒劈华山》、《洛水仙缘》(折子戏)、《湖山盟》、《南塘残梦》、《斩经堂》、《怒碎招夫台》、《悲怨别重台》等。

除了演唱传统粤曲之外,韩社长还给我们看了他自己填词的作品。

如,根据《歌唱祖国》曲调填词的《歌唱沙湾》、根据粤乐《青梅竹马》填词的《礼让歌》等。

歌词的内容多反映现代社区人民的生活,歌颂家园、提倡社会公德。

在前一节中笔者提到私伙局多为粤曲伴奏,同时也演奏粤乐。

演奏一些经典的粤乐名曲也是乐社的保留节目,如《雨打芭蕉》、《步步高》、《走马》等。

(二)私伙局演奏特点

1.有固定的排练时间、地点

番禺区私伙局大多有自己固定的活动地点,有些是在祠堂内的文化室、社区文化中心、文化馆文化站内,有些则在自家建起“家庭私伙局”。

笔者走访了沙湾家庭式私伙局的代表“翠园乐社”,“翠园乐社”的社长韩继基先生热衷于唱粤曲、奏粤乐,社区活动总少不了他的身影。

1999年,韩先生专门为乐社活动设计建造了复式小楼,室内有粤曲表演的舞台也有专门的演奏室。

韩先生还花了数万元购买乐器及音响设备,规模绝不亚于专业乐队。

据韩先生介绍,乐社成立已有15年之久,由于乐社开局人较多需要分批练习,周一有一批,周四有另一批,练习时间雷打不动。

钟村镇钟韵乐社也是逢周四、周日排练,练习时间雷打不动已持续20年。

2.有相对稳定的私伙局成员

社区私伙局中的演奏者均为自愿加入,他们自称为“玩家”,这些“玩家”来自各行各业,有企业老板、机关干部、公务员也有工人、个体户或者离退休人员,笔者分析了从番禺社区居民处回收的问卷发现,番禺区粤乐的受众群体有个非常明显的特点:

私伙局的成员主要以老年人为主,老年人的比例占到55%。

由图1体现:

图1:

私伙局参与者年龄比例图

由图1中也可以看出极少有见到青年人的身影。

虽然也有一些拜师学艺的小学员,但由于课业繁重等原因极少有坚持学习的学生。

到了中学、大学之后仍继续学习的情况更是少之又少。

如今年轻人的娱乐活动越来越丰富,社区中可供娱乐的选择也非常多,如若不是对乐器演奏有着非一般的热情,很少有年轻人会加入到私伙局活动中来。

这也显示出着粤乐演奏将出现青黄不接的情况,私伙局的许多师傅也对此表示担忧。

3.多以为粤曲伴奏为主

笔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番禺私伙局组织形式多样,一类是以为粤曲伴奏为主、一类是以演奏粤乐为主,另一类则是二者兼具,既演奏粤乐也为粤曲伴奏。

位于沙湾古镇的泮德轩、钟村镇的民乐队私伙局,是为数不多的只演奏粤乐的私伙局,其他的多是以为粤曲伴奏为主。

从“2013年区曲协送戏下乡节目汇总表”也可以看出,各地乐社的节目多是也粤曲演唱,私伙局为其伴奏的形式进行。

 

图2:

2013年番禺区曲协送戏下乡节目单(节选)

(三)存在的问题

1.疏于宣传、受众面小

尽管番禺区私伙局数量较多,但笔者在走访的过程中发现私伙局在社区中的知名度仍然不高,例如在寻找乐社地址时问到社区居民是否知道私伙局或乐社这一概念时,多数人表示并不了解。

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粤乐在社区中并非是普及状态。

图3:

社区居民对粤乐的了解程度

“没有观众,就没有戏剧。

没有痴迷的受众,也就没有戏曲的大众传播。

痴迷的受众成为戏曲所赖以生存和发展,戏曲得以实现的关键因素。

”据笔者了解的情况看,粤乐演奏仍然是受社区居民欢迎的活动,私伙局的演出也会吸引大批观众赏听。

但观众又不同于受众,观众听完目的是娱乐身心,而受众更注重其传播信息的价值。

粤乐只有在被大多数人主动接受,才能发挥它在社区中的作用。

同理,也只有受众的接纳,粤乐才有生存的土壤。

2.经费不足、活动难维持

从笔者对采访的私伙局经费调查结果显示,资金缺乏几乎是所有乐社所遇到的共同问题。

上到乐器的采购、音响的配备、粤曲的录音,下到成员的茶水全都由组织者自掏腰包。

偶尔有演出能有点演出费但用翠园乐社韩继基先生的话说“演出费连彩排一次都不够”。

由此看出,政府在粤乐演奏的投入不足。

见图4:

图4:

玩家对私伙局活动经费的看法

3.教育机制未完善

一般来说中小学为了丰富学生课余生活,都会建立音乐社团。

据笔者了解象贤中学、象达中学都有民乐队,但由于近期学校音乐老师休产假,民乐队的排练也停滞了。

有些学校的老师会以粤乐为课题向学生介绍粤乐并带领学生参观私伙局。

但更多时候学校领导都以学生课业繁重为由拒绝了我们的采访要求,从一些学生口中了解到学校对粤乐的演奏与传承并不重视。

在沙湾文化中心的培训班招生简章上,开设的课程有英语、舞蹈、绘画、钢琴、吉他等课程,但没有关于粤乐的课程。

开办培训班同时是带有经济效益的,市场需求量越大带来的经济效益也就越大,简单点说就是多人学就能多赚钱。

因此课程的开设也反应出市场需求。

没有关于粤乐的课程也可理解为市场需求小。

三、粤乐在社区文化生活中的传承

笔者在前一节对番禺区粤乐的现状和所遇到的问题做了分析,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粤乐的传承并不乐观,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而单靠社区私伙局的带动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需要政府的领导,加大粤乐的宣传和资金投入,结合外界力量一起把粤乐发展好。

笔者就传承方面做了如下调查:

(一)私伙局积极参与社区活动

随着社区建设的不断完善,私伙局的活动也不再局限于“关起门来”自娱自乐。

有些私伙局还会参与区、镇举办的各种演出和比赛。

自1996年“番禺区首届粤乐曲艺“私伙局”大赛举办以来,曲艺表演的舞台上都能看到番禺私伙局成员的身影。

2013年举办的第二届广东省粤曲私伙局大赛,番禺区有5支队伍突出重围进入到全省总决赛的奖杯争夺战中,其中沙湾翠园乐社技压全场,夺得冠军。

另外还有些私伙局还会参加区曲协送戏下乡活动。

笔者了解到2013年番禺区曲艺家协会举办了10场送戏下乡活动,活动范围不仅在村镇,还到校园中进行表演,有40多个曲艺社、乐社参加,人数多达四百多名。

从2013年区曲协送戏下乡节目汇总表中可以看到,送戏下乡活动从9月10号开始到15号结束,在市头、新桥等地进行演出,演出时间是每晚7点50分,平均表演时长为2个小时。

有来自北亭、石楼、市桥、文基、南村等29个乐社参与了本次活动,演出节目多达51个。

可见私伙局数量之多、节目之丰富。

2006年12月9日,番禺区举办了“百村万岁奏强音,赛龙夺锦尽欢腾”活动,来自番禺区105个行政村的274位村民用二胡、中胡、琵琶、唢呐、三弦、古筝、阮等30种乐器共同合奏粤乐《赛龙夺锦》。

演奏者中年龄最小的只有9岁,最大的有80岁,年龄合计共14578岁。

这次演出由粤乐国家级传承人汤凯旋先生指挥,百人齐奏场面宏大,成功申报了大世界基尼斯之最(中国之最)即最多村村民的民族音乐合奏——《赛龙夺锦》。

在一些大型的民俗活动中,私伙局的演出也是节目的亮点之一。

2014年4月2日,番禺区第二届民俗文化节在沙湾开幕,笔者现场观看了沙湾翠园乐社在沙湾古镇的演出。

现场几乎座无虚席,乐社演奏了《雨打芭蕉》、《步步高》等粤乐名曲,赢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与喝彩。

(二)私伙局与学校强强联手

学校是社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要想弥补粤乐演奏人员青黄不接的漏洞,中小学生是重点培养对象。

笔者了解到在番禺区石壁街韦大小学韦弦民乐社是一支由学生组成的乐队。

成立于2012年10月,学校特地请来国家二级演奏员甘少华、钟村镇文化站站长卢国尧老师对学生们进行指导,乐社同学们不负众望在2013年参加“第四届粤乐大赛暨优秀团队展演民乐邀请赛”中获得演奏铜奖。

今年2月份,韦弦民乐社还被评为番禺区戏曲集体新苗奖。

韦弦民乐社的成立为粤乐在学校方面的传承起了非常好的模仿带头作用。

同时,高校的传承也受到了重视,特别是番禺区拥有广州大学城这一重要优势。

笔者以自己所在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为例。

在理论方面,音乐舞蹈学院院长马达教授注重岭南文化的发展与传承,曾于2012年5月带领学院师生一行10人参加沙湾镇政府主办的“粤剧与粤乐(“何氏三杰”)历史、现状与发展”研讨会,并针对粤乐的传承问题做发言,提出目前许多学生以番禺作为毕业论文的研究对象,通过学术研究加大粤乐的知名度。

在实践方面,音乐舞蹈学院“艺术实践”课程开设了民乐合奏课程,排练的曲目有粤乐《粤乐三章》,也有粤韵十足的女生小组唱《月光光》,这不仅培养了学生对粤乐的兴趣更是希望作为师范生的我们形成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将这一乐种发展并传承。

(三)私伙局内部传承

除了政府宣传与学校学习之外,私伙局的内部传承是粤乐传承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通过招收学徒,手把手教学,不仅能保证演奏质量,演奏者也能在粤乐的演奏氛围和演出比赛中提高个人修养。

但内部传承的工作并不容易开展,学生的培养也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影响,需要学生与家长双方都有学习意向。

笔者就招收学徒问题对翠园乐社韩继基先生进行了采访:

卢:

您现在有没有教学生呢?

韩:

有的。

一些学校招了学生让我教,大部分都是大学生,到现在已经是第四代了。

之前沙湾要搞卫生镇,让我创作关于卫生的作品,挑了学生来让我教。

卢:

那学生愿意学吗?

韩:

愿意。

不仅要学生愿意,家长也要愿意,家长不愿意都不能进行的。

之前有个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一句粤语都不会唱,要一个音一个音的教,他坐在我的扬琴边,他的妈妈也坐在旁边。

很辛苦的。

由谈话内容可知,粤乐的传承也并非易事,是由传授者及学习者甚至家长三方共同完成的,缺少任何一方都无法继续。

同时也看出了私伙局内部对传承的积极态度,只要有人愿意学,“师傅”们都会无私付出。

结语

就目前笔者调查的情况来看,私伙局的演奏演唱活动是自发组织,自娱自乐,尽管有关部门已经开始重视粤乐的传承,但仍不容乐观。

例如经费不足、活动难以开展,缺乏宣传、受众面小,年龄断层、传承危机等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如果想要发挥粤乐在社区中的积极作用,促进传承的健康发展,要做到以下几点:

1.在资金投入方面,政府应加大对粤乐的资金支持,将经费落实到具体的日常开支、乐器维护、场地租借等实处。

有些私伙局的成员表示演奏热情高涨但活动却没法开展,总是固定到某一成员家里去总归是不现实的,只能哪有局就到哪里去过过瘾,没有固定场所会加大演奏成员的流失。

同时在举办私伙局大赛时可给予获奖团队一些物质奖励,鼓励更多的新人加入。

2.根据粤乐演奏在社区中受众面小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加大宣传力度。

如利用现代技术宣传,针对年轻人喜欢玩微博、微信等特点,开通关于粤乐的官方微博、微信,拉近粤乐与社区居民的距离,让更多人了解、熟悉这一乐种并加入到传承队伍中来。

除此之外,有关方面还可以制作相关的电视栏目,为我们介绍了粤乐的历史、名家名作。

笔者相信通过电视这一最为普及的渠道来推广与宣传,不仅能加深人们对粤乐的了解,还能提高审美能力,为粤乐的传承提供有力的土壤。

3.最后还应完善粤乐教育,实现私伙局与社区、中小学及高校间的人才共享。

有关部门应将粤乐演奏课程规范化,聘请私伙局成员教学。

同时在私伙局成员的演奏水平及乐理基础方面请高校有关专家进行指导。

这样一来可以解决粤乐演奏成员年龄断层的问题,演奏技艺的提高也有利于粤乐更好的传承下去。

粤乐于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广东建设文化强省的一张醒目名片。

作为21世纪的新一代保护本民族音乐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个社区、乃至一个社会都需要一种民族精神,而社区恰是培育这种民族精神的基地。

在社区这个“小社会”中粤乐得以发展与传承,同时起着促进社区文化繁荣发展、提高社区居民生活水平、娱乐身心的作用。

有利于增强社区居民的文化认同感、归属感和参与感。

番禺区响应省“创文”号召,开展“双百共建文明社区”活动,在粤乐的传承方面也有较大成效,笔者通过走访、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试图从粤乐演奏与传承两方面,更全面、真实地介绍粤乐在社区文化生活中的现状。

总结出了私伙局有固定排练时间、地点,有相对稳定的私伙局成员、以为粤曲伴奏为主的特点。

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古老的乐种也一如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般遭遇到传承危机。

笔者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为社区文化的发展和粤乐的传承做出自己的努力。

总之,粤乐的传承需要持之以恒,需要政府与群众共同合作。

 

附录1:

粤乐私伙局成员调查问卷

您好:

我是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的一名大四毕业生,我正在做有关于番禺区私伙局粤乐演奏与传承的毕业论文。

旨在了解粤乐在社区文化生活中的现状,以分析粤乐的发展和传承。

您的回答没有对错之分,不记名方式不会侵犯您的个人隐私。

谢谢您的配合与支持。

1.您的个人信息:

A、性别:

男()女()

B、年龄:

20岁以下()20—40岁()

40—60岁()60岁以上()

C、职业:

学生()企业老板()国企、事业单位人员()

个体户()离休、退休人员()其他___________

2.您了解粤乐吗?

A、了解()B、不太了解()C、不了解()

3.您每周参加私伙局“开局”的次数?

A、一次()B、两次()C、两次以上()

4.您通过哪种途径接触到粤乐?

A、电视媒体()B、报纸、报刊()C、社区宣传()

D、网络()E、社区表演()F、其他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