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修身文选《大学语文新编》主编魏饴教授博士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87825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0.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单元修身文选《大学语文新编》主编魏饴教授博士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第五单元修身文选《大学语文新编》主编魏饴教授博士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五单元修身文选《大学语文新编》主编魏饴教授博士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五单元修身文选《大学语文新编》主编魏饴教授博士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五单元修身文选《大学语文新编》主编魏饴教授博士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五单元修身文选《大学语文新编》主编魏饴教授博士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docx

《第五单元修身文选《大学语文新编》主编魏饴教授博士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单元修身文选《大学语文新编》主编魏饴教授博士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五单元修身文选《大学语文新编》主编魏饴教授博士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docx

第五单元修身文选《大学语文新编》主编魏饴教授博士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

第五单元修身文选《大学语文新编》主编:

魏饴(教授、博士)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1)

第五单元修身文选

上善若水

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又称老聃~春秋末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鹿邑县,人。

生平不详。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说:

“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

”著有《老子》一书~又称《道德经》~是道家思想的经典。

(1)

(2)(3)(4)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5)(6)(7)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8)(第8章)

(9)江海之所以能为白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白谷王。

(第66章)

(10)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第78章)

(选自老子《道德经》,《诸子集成》第三卷,团结出版社1999年版。

文题为编者所加。

注释

(1)上善若水:

上,最好的。

善,名词。

上善即指最好的美德。

这里老子以水的好处接近于“道”,又来说明真正的圣人如水那样滋润万物而不争私利。

(2)善:

在这里是副词,意思是善于,长于。

(3)处众人之所恶:

“处”做“居”讲。

所恶,所厌恶的地方。

(4)几于道:

几,接近。

几于道,接近于道。

(5)居善地:

居,居住。

善,形容词用作动词,当友好讲。

居善地,即居住要像水那样安于低下的地方和位置。

(6)心善渊:

心,心志。

善,形容词。

渊,本意是清澈见底的深潭。

这里形容人要心

志无私清廉可鉴。

(7)与善仁:

与万物接触,与人交友要采取友好的原则。

(8)故无尤:

尤,通“忧”,忧患。

(9)以“江海”、“百谷”设喻,说明居下可以兼容广纳。

《道德经》第32章: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在江海。

(10)易:

替代。

作品导读

老子是道家思想的杰出代表,《道德经》是老子思想的集大成者,道教的经典。

本文以自然界水的无私品质来喻道义,以此来歌颂“道”的功用。

老子认为道德高尚的人们,应该像水一样,具有水的品格。

水,生命之源。

哪里有水的滋润濡养,哪里就会生机盎然;犹如哪里有圣人相承,哪里就繁荣昌盛一样。

水,自上而下,由天落地,一路风尘,一路奉献;化作甘露,滋润大地;化作雨雪,降飘原野;水,经蒸腾气化,历寒风凛冽,仍义无反顾,循环往复,奉献无限,最后汇入大海。

水有许多美好的品格。

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争利;处世俗之人不愿处的低位,甘做人梯而谦居下位;与万物接触采取友好慈善的准则;海纳百川,涵深孕大;水能以柔克刚,以退为进,持之以恒,直达目的。

故水的这些品格最接近“道”。

这篇文章用具体可感的形而下的普通平凡的大自然形象“水”来比拟抽象的形而上的“道”,是更高层次的象征。

老子弘扬水的精神,其实是在宣扬一种处世哲学,游走于社会的我们,应如水一般,利万物而不争,心存包容,与己与人都是无比快乐。

作品汇评

陈鼓应:

本章用水性的七个特点来比喻上善人格,简称为“七善”。

“居处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待人善于真诚相爱,说话善于遵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处事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掌握时机。

”(《老子注释及评介》,中华书局1984年版)

蒋沛昌:

“老子的哲学思想除了提倡‘天道自然,人道无为’外,还注重‘贵柔’和‘知反’。

‘贵柔’就是以柔为贵,看到柔弱的高尚品德、潜在力量和发展趋势。

世界上最柔弱的东西莫过于水,所以老子非常推崇水。

本章阐述水的高善品德„„而更重要的是‘不争’,这正是水的高善品德中最重要的一点。

做到这一点,就可以‘无尤’,不犯过失。

”(《老子今读》,湖南美术出版社2004年版)

养气与知言

孟子

孟子,前385,,,~名轲~邹(今山东省邹县)人。

是孔子之孙子思的学生~儒家思想代表~有《孟子》一书传于后世。

孟子的哲学思想是性善论。

他从“性善论”出发提出了修养办法~根本在于人的主观方面即“反求诸己而已”。

(1)齐之卿相,得行道焉,虽由此霸王,不异矣。

如此,公孙丑问曰:

“夫子加

则动心否乎,”

孟子曰:

“否~我四十不动心。

(2)曰:

“若是,则夫子过孟贲远矣。

(3)曰:

“是不难,告子先我不动心。

曰:

“不动心有道乎,”

(4)(5)(6)曰:

“有。

北宫黝之养勇也,不肤桡,不目逃,思以一豪挫于人,若

(7)(8)挞之于市朝,不受于褐宽博,亦不受于万乘之君;视刺万乘之君,若刺褐夫,

(9)无严诸侯,恶声至,必反之。

孟施舍之所养勇也,曰:

‘视不胜,犹胜也。

量敌而后进,虑胜而后会,是畏三军者也。

舍岂能为必胜哉,能无惧而已矣。

’孟

(10)(11)施舍似曾子,北宫黝似子夏。

夫二子之勇,未知其孰贤,然而孟施舍守约

(12)(13)也。

昔者曾子谓子襄曰:

‘子好勇乎,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

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孟施舍之守气,又不如

(14)曾子之守约也。

曰:

“敢问夫子之不动心,与告子之不动心,可得闻与,”

“告子曰:

‘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得于心,勿求于气。

’不得于心,勿求于气,可。

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可。

夫志,气之帅也。

气,体之充也。

夫志

(15)至焉,气次焉。

故曰持其志,无暴其气。

“既曰志至焉气次焉,又曰持其志,无暴其气者,何也,”

(16)曰:

“志壹则动气,气壹则动志也。

今夫蹶者趋者,是气也,而反动其心。

“敢问夫子恶乎长,”

(17)曰:

“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

“难言也。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18)为气也,配义与道。

无是,馁也。

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行有不(19)(20)慊于心,则馁矣。

我故曰:

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

必有事焉而勿正,

(21)(22)心勿忘,勿助长也。

无若宋人然。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

‘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何谓知言,”

(23)(24)(25)曰:

“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26)。

生于其心,害于其政;发于其政,害于其事。

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

(27)(28)我、子贡善为说辞,冉牛、闵子、颜渊善言德行,孔子兼之,曰:

‘我于辞命,则不能也。

’”

“然则夫子既圣矣乎,”

(29)曰:

“恶,是何言也~昔者子贡问于孔子曰:

‘夫子圣矣乎~’孔子曰:

‘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子贡曰:

‘学不厌,智也。

教不倦,仁也。

仁且智,夫子既圣矣。

’夫圣,孔子不居,是何言也~昔者窃闻之:

子夏、子游、

(30)(31)子张皆有圣人之一体,冉牛、闵子、颜渊则具体而微。

“敢问所安,”

(32)曰:

“姑舍是。

(选自《孟子译注•公孙丑•上》,文题为编者所加,中华书局1962年版。

注释

(1)加:

同“居”的意思差不多。

(2)孟贲:

卫国人,著名勇士。

(3)告子:

名不害。

根据《墨子•公孟篇》载,他可能曾到墨子门下受教。

(4)北宫黝:

北宫是姓,黝是名,齐国人。

(5)不肤橈:

不因肌肤被刺而屈挠。

)不目逃:

不因眼睛被刺而逃避。

(6

(7)市朝:

市,进行集市贸易的地方。

朝,朝廷。

“市朝”是偏义副词,即指“闹市”。

(8)不受于褐宽博:

不受,不接受挫辱。

褐,毛布。

宽博,宽大的衣服。

这里指穿粗布制的宽大衣服的人。

(9)无严诸侯:

严,畏。

指心中没有可敬畏的人。

(10)孟,姓。

舍,名。

施,发音也。

曾子:

曾子,孔子的弟子曾参。

(11)北宫黝似子夏:

以黝譬子夏,谓黝有点像子夏见多识广。

子夏,是孔子弟子卜商的字。

(12)子襄:

曾子的弟子。

(13)缩:

义。

(14)约,要。

这两句是指孟施舍虽然像曾子,但所坚守的只是一身的气,又比不上曾子能自我反省,尤其能抓住要领。

(15)持,保持。

暴,乱。

(16)蹶者趋者:

蹶者,失足摔倒的人。

趋者,奔跑的人。

(17)知言,是说能根据人言知其情所趋。

浩然,盛大的样子。

(18)集义所生,是说平日行事都合乎义,日积月累,自然产生浩然之气。

袭,偷袭,突击行为。

(19)慊:

足。

(20)必有事焉而勿正:

承上“集义所生”说明如何使浩然之气集义而生的道理。

要养这种浩然之气,一定要在平日有所事时自然合乎道义,而不要做作,从外面去袭取。

(21)闵:

忧虑。

(22)揠(ya压):

拔高。

(23)诐,偏颇,不正。

蔽,遮隔。

(24)淫,放荡,过分。

陷,沉溺。

(25)邪,邪僻。

离,叛离正道。

(26)遁,逃避,躲闪。

穷,理屈词穷。

(27)言人各有所能。

(28)冉牛,闵子,颜渊,三个人在孔子门下都是列在德行科。

(29)恶:

叹词,表示惊讶不安的神情。

)有圣人之一体:

比喻说法,说三弟子都只得了圣人四肢中的一个肢体。

(30

(31)具体而微:

具备了圣人的全体(即四肢都具备了),但是还不光大。

(32)姑舍是:

姑,暂且;舍,放下,丢开;是,指代上述子夏、颜渊等孔子的这些弟子。

作品导读

《孟子》是记述战国继孔子之后最出色的儒学大师孟轲的言行以及他与时人或弟子相互问答的一部典籍。

《孟子》为儒家重要著作,对后世有重大影响。

本篇蕴藏着丰富的养生为人思想。

在这篇文章中孟子与学生公孙丑讨论了什么是“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

”这种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并不是生来就有的,是需要培养的,孟子说养浩然之气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为“知道”。

“道”就是提高精神境界的“道”。

另一叫做"集义",就是经常做一个“天民”在宇宙中应当做的事。

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就是孟子说的“配义与道”。

道与义是什么?

就是思想,就是品德。

“无是,馁也”,这是必然的。

一个人能够“知道”而且长期“集义”,浩然之气就自然而然地产生,否则就会疲乏不振。

就像孟子所说拔苗助长的宋国人,非但没有好处,反而危害了它。

孟子还把“浩然之气”与古代武士养气作了比较。

固然,他所说的“气”就是“勇气的气”,“士气的气”,虽然性质相同但又有所不同。

武士所养的气是关系到人和人的东西,所以只具有一种道德的价值。

但浩然之气则是关系到人和宇宙的东西,因而具有一种超道德的价值。

它是与宇宙同一的人的气,所以孟子说它“塞于天地之间”。

这种浩然之气听起来怪神秘和抽象,可它仍然是每个人都能养成的,养气需持之以恒。

浩然之气不是别的,而是充分发展了的人性,而每个人的人性基本上是相同的。

所以只要每个人不断地提高思想品德,磨练精神意志,养情怡性,坚持正义,经过后天的精心培育,才能成就出凛然于世间,至大至刚的天地正气。

作品汇评

[宋]程颐《四书集注?

公孙丑章句上》说:

“天人一也,更不分别。

浩然之气,乃吾气也,养而无害,则塞乎天地之间;一为私意所蔽,则然而馁,却甚小也。

[宋]朱熹《四书集注?

公孙丑章句上》说:

“至大,初无限量;至刚,不可屈挠。

盖天地之正气,而人得此生者,其体段本如是也。

共产党宣言(节选)

马克思恩格斯

卡尔•马克思,1818?

1883,~德国社会理论家~哲学博士。

生于普鲁士莱茵省特里尔城的一个律师家庭。

恩格斯,1820—1895,~生于普鲁士莱茵省巴门市~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

为了对这个幽灵进行神圣的围剿,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派和德国的警察,都联合起来了。

有哪一个反对党不被它的当政的敌人骂为共产党呢,又有哪一个反对党不拿共产主义这个罪名去回敬更进步的反对党人和自己的反动敌人呢,

从这一事实中可以得出两个结论:

共产主义已经被欧洲的一切势力公认为一种势力;

现在是共产党人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并且拿党自己的宣言来反驳关于共产主义幽灵的神话的时候了。

为了这个目的,各国共产党人集会于伦敦,拟定了如下的宣言,用英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弗拉芒文和丹麦文公布于世。

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自由民和奴隶、贵族和平民、领主和农奴、行会师傅和帮工,一句话,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始终处于相互对立的地位,进行不断的、有时隐蔽有时公开的斗争,而每一次斗争的结局都是整个社会受到革命改造或者斗争的各阶级同归于尽。

在过去的各个历史时代,我们几乎到处都可以看到社会完全划分为各个不同的等级,看到社会地位分成多种多样的层次。

在古罗马,有贵族、骑士、平民、奴隶,在中世纪,有封建主、臣仆、行会师傅、帮工、农奴,而且几乎在每一个阶级内部又有一些特殊的阶层。

从封建社会的灭亡中产生出来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并没有消灭阶级对立。

它只是用新的阶级、新的压迫条件、新的斗争形式代替了旧的。

但是,我们的时代,资产阶级时代,却有一个特点:

它使阶级对立简单化了。

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分裂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从中世纪的农奴中产生了初期城市的城关市民;从这个市民等级中发展出最初的资产阶级分子。

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

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

以前那种封建的或行会的工业经营方式已经不能满足随着新市场的出现而增加的需求了。

工场手工业代替了这种经营方式。

行会师傅被工业的中间等级排挤掉了;各种行业组织之间的分工随着各个作坊内部的分工的出现而消失了。

但是,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

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需要了。

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

现代大工业代替了工场手工业;工业中的百万富翁,一支一支产业大军的首领,现代资产者,代替了工业的中间等级。

„„

由此可见,现代资产阶级本身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的产物,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一系列变革的产物。

资产阶级的这种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伴随着相应的政治上的进展。

它在封建主统治下是被压迫的等级,在公社里是武装的和自治的团体,在一些地方组成独立的城市共和国,在另一些地方组成君主国中的纳税的第三等级;后来,在工场手工业时期,它是等级君主国或专制君主国中同贵族抗衡的势力,而且是大君主国的主要基础;最后,从大工业和世界市场建立的时候起,它在现代的代议制国家里夺得了独占的政治统治。

现代的国家政权不过是管理整个资产阶级的共同事务的委员会罢了。

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

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

它无情地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尊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它

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

它把宗教虔诚、骑士热忱、小市民伤感这些情感的神圣发作,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

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用一种没有良心的贸易自由代替了无数特许的和自力挣得的自由。

总而言之,它用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

资产阶级抹去了一切向来受人尊崇和令人敬畏的职业的神圣光环。

它把医生、律师、教士、诗人和学者变成了它出钱招雇的雇佣劳动者。

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

资产阶级揭示了,在中世纪深受反动派称许的那种人力的野蛮使用,是以极端怠惰作为相应补充的。

它第一个证明了,人的活动能够取得什么样的成就。

它创造了完全不同于埃及金字塔、罗马水道和哥特式教堂的奇迹;它完成了完全不同于民族大迁徙和十字军征讨的远征。

资产阶级除非对生产工具,从而对生产关系,从而对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进行革命,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

反之,原封不动地保持旧的生产方式,却是过去的一切工业阶级生存的首要条件。

生产的不断变革,一切社会状况不停的动荡,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这就是资产阶级时代不同于过去一切时代的地方。

一切固定的僵化的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素被尊崇的观念和见解都被消除了,一切新形成的关系等不到固定下来就陈旧了。

一切等级的和固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

人们终于不得不用冷静的眼光来看他们的生活地位、他们的相互关系。

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

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

„„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

由此可见,资产阶级赖以形成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是在封建社会里造成的。

在这些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封建社会的生产和交换在其

中进行的关系,封建的农业和工场手工业组织,一句话,封建的所有制关系,就不再适应已经发展的生产力了。

这种关系已经在阻碍生产而不是促进生产了。

它变成了束缚生产的桎梏。

它必须被炸毁,它已经被炸毁了。

起而代之的是自由竞争以及与自由竞争相适应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资产阶级的经济统治和政治统治。

现在,我们眼前又进行着类似的运动。

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

资产阶级用来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现在却对准资产阶级自己了。

但是,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

随着资产阶级即资本的发展,无产阶级即现代工人阶级也在同一程度上得到发展;现代的工人只有当他们找到工作的时候才能生存,而且只有当他们的劳动增殖资本的时候才能找到工作。

这些不得不把自己零星出卖的工人,像其他任何货物一样,也是一种商品,所以他们同样地受到竞争的一切变化、市场的一切波动的影响。

由于推广机器和分工,无产者的劳动已经失去了任何独立的性质,因而对工人也失去了任何吸引力。

工人变成了机器的单纯的附属品,要求他做的只是极其简单、极其单调和极容易学会的操作。

因此,花在工人身上的费用,几乎只限于维持工人生活和延续工人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

但是,商品的价格,从而劳动的价格,是同它的生产费用相等的。

因此,劳动越使人感到厌恶,工资也就越减少。

不仅如此,机器越推广,分工越细致,劳动量也就越增加,这或者是由于工作时间的延长,或者是由于在一定时间内所要求的劳动的增加,机器运转的加速,等等。

现代工业已经把家长式的师傅的小作坊变成了工业资本家的大工厂。

挤在工厂里的工人群众就像士兵一样被组织起来。

他们是产业军的普通士兵,受着各级军士和军官的层层监视。

他们不仅仅是资产阶级的、资产阶级国家的奴隶,他们每日每时都受机器、受监工、首先是受各个经营工厂的资产者本人的奴役。

这种专制制度越是公开地把营利宣布为自己的最终目的,它就越是可鄙、可恨和可恶。

„„

无产阶级经历了各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它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和它的存在同时开始的。

最初是单个的工人,然后是某一工厂的工人,然后是某一地方的某一劳动部门的工人,同直接剥削他们的单个资产者作斗争。

他们不仅仅攻击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而且攻击生产工具本身;他们毁坏那些来竞争的外国商品,捣毁机器,烧毁工厂,力图恢复已经失去的中世纪工人的地位。

在这个阶段上,工人是分散在全国各地并为竞争所分裂的群众。

工人的大规模集结,还不是他们自己联合的结果,而是资产阶级联合的结果,当时资产阶级为了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必须而且暂时还能够把整个无产阶级发动起来。

因此,在这个阶段上,无产者不是同自己的敌人作斗争,而是同自己的敌人的敌人作斗争,即同专制君主制的残余、地主、非工业资产者和小资产者作斗争。

因此,整个历史运动都集中在资产阶级手里;在这种条件下取得的每一个胜利都是资产阶级的胜利。

但是,随着工业的发展,无产阶级不仅人数增加了,而且它结合成更大的集体,它的力量日益增长,它越来越感觉到自己的力量。

机器使劳动的差别越来越小,使工资几乎到处都降到同样低的水平,因而无产阶级内部的利益、生活状况也越来越趋于一致。

资产者彼此间日益加剧的竞争以及由此引起的商业危机,使工人的工资越来越不稳定;机器的日益迅速的和继续不断的改良,使工人的整个生活地位越来越没有保障;单个工人和单个资产者之间的冲突越来越具有两个阶级的冲突的性质。

工人开始成立反对资产者的同盟;他们联合起来保卫自己的工资。

他们甚至建立了经常性的团体,以便为可能发生的反抗准备食品。

有些地方,斗争爆发为起义。

工人有时也得到胜利,但这种胜利只是暂时的。

他们斗争的真正成果并不是直接取得的成功,而是工人的越来越扩大的联合。

这种联合由于大工业所造成的日益发达的交通工具而得到发展,这种交通工具把各地的工人彼此联系起来。

只要有了这种联系,就能把许多性质相同的地方性的斗争汇合成全国性的斗争,汇合成阶级斗争。

而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

中世纪的市民靠乡间小道需要几百年才能达到的联合,现代的无产者利用铁路只要几年就可以达到了。

无产者组织成为阶级,从而组织成为政党这件事,不断地由于工人的自相竞

争而受到破坏。

但是,这种组织总是重新产生,并且一次比一次更强大,更坚固,更有力。

它利用资产阶级内部的分裂,迫使他们用法律形式承认工人的个别利益。

英国的十小时工作日法案就是一个例子。

旧社会内部的所有冲突在许多方面都促进了无产阶级的发展。

资产阶级处于不断的斗争中:

最初反对贵族;后来反对同工业进步有利害冲突的那部分资产阶级;经常反对一切外国的资产阶级。

在这一切斗争中,资产阶级都不得不向无产阶级呼吁,要求无产阶级援助,这样就把无产阶级卷进了政治运动。

于是,资产阶级自己就把自己的教育因素即反对自身的武器给予了无产阶级。

其次,我们已经看到,工业的进步把统治阶级的整批成员抛到无产阶级队伍里去,或者至少也使他们的生活条件受到威胁。

他们也给无产阶级带来了大量的教育因素。

最后,在阶级斗争接近决战的时期,统治阶级内部的、整个旧社会内部的瓦解过程,就达到非常强烈、非常尖锐的程度,甚至使得统治阶级中的一小部分人脱离统治阶级而归附于革命的阶级,即掌握着未来的阶级。

所以,正像过去贵族中有一部分人转到资产阶级方面一样,现在资产阶级中也有一部分人,特别是已经提高到从理论上认识整个历史运动这一水平的一部分资产阶级思想家,转到无产阶级方面来了。

在当前同资产阶级对立的一切阶级中,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

其余的阶级都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而日趋没落和灭亡,无产阶级却是大工业本身的产物。

„„

在无产阶级的生活条件中,旧社会的生活条件已经被消灭了。

无产者是没有财产的;他们和妻子儿女的关系同资产阶级的家庭关系再没有任何共同之处了;现代的工业劳动,现代的资本压迫,无论在英国或法国,无论在美国或德国,都是一样的,都使无产者失去了任何民族性。

法律、道德、宗教在他们看来全都是资产阶级偏见,隐藏在这些偏见后面的全都是资产阶级利益。

过去一切阶级在争得统治之后,总是使整个社会服从于它们发财致富的条件,企图以此来巩固它们已经获得的生活地位。

无产者只有废除自己的现存的占有方式,从而废除全部现存的占有方式,才能取得社会生产力。

无产者没有什么自己的东西必须加以保护,他们必须摧毁至今保护和保障私有财产的一切。

过去的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