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练习续.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85889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6.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练习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文言文练习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文言文练习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文言文练习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文言文练习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言文练习续.docx

《文言文练习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练习续.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言文练习续.docx

文言文练习续

三.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此书是_________家的经典著作之一。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3)曾益其所不能。

()(4)入则无法家拂士。

()

  (5)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6)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A.舜/发于/畎亩之中B.曾益/其所不能

  C.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D.入/则无法家/拂士

  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谈谈你对“人恒过,然后能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孟子在选文第一段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

人要成大器,必须经受磨炼。

下面列出的名言中,与之意思相近的是哪两句?

请选择()

  A.古人大业成,皆自忧患始。

B.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D.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7.孟子的说理散文善用排比,句式长短错落,这种写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请你以选文第二段为例加以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选文第三段紧承上文从正反两方面加以推论,其中从正面进行推论的是哪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选文中孟子主要讲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造就人才,二是______________。

  10.《论语》中孔子曾称赞他的弟子颜回说:

“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结合本文,谈谈颜回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这篇选文对你今后的学习或生活有怎样的指导意义?

 四。

曹刿论战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公与之乘( )

(2)公将驰之( )(3)既克( )(4)望其旗靡(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彼竭我盈,故克之。

译文:

_______________。

  

(2)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原文语句回答下面问题。

 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限四个字)

  4.根据上文有关内容,发挥合理想象,在“齐师败绩”前简要补写战斗的经过(可用原有的字词灵活组合,也可以用自己的话叙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鼓作气”流传至今,已成为人们熟悉的成语,但有人却常常把它误写成“一股作气”、“一鼓足气”等,想一想,你怎样运用文中的知识来帮助人们避免这些错误。

  6.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

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简要说说。

  

(1)政治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军事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短文《用兵八法》,结合上文内容,完成文后问题。

  用兵之法:

高陵(山头)勿向(仰攻),背丘(高地)勿逆(追击),佯北(假装失败)勿从(追赶),锐卒勿攻,饵兵(用来诱敌上钩的部队)勿食,归师勿遏(è阻击),围师(包围敌方部队)必阙(让条路),穷寇(走投无路的敌人)勿追(逼迫)。

此用兵之法也。

(选自《孙子兵法今译》)

  

(1)在长勺之战中,曹刿两次曰“未可”,各与短文中哪一条法则相吻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长勺之战”,对“用兵八法”的目的加以深入分析,试从中归纳出战场上所应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

  8.在文中找出与毛泽东“敌疲我打”、《孙子兵法》中“以逸待劳”战术相近的句子。

  9.你认为“长勺之战”的胜利与鲁庄公有关吗?

说说理由。

   五、《邹忌讽齐王纳谏》

1.本文选自《》,文章题目中“讽”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邹忌修八尺有余()

(2)朝服衣冠()(3)私我也()(4)王之蔽甚矣()

3.第一段中,有两个动词活画出了人物自我欣赏的心理,这两个动词是__________。

本段中,从正面肯定邹忌之美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4.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

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5.请就文中第二段的内容或写法写一段评注性的文字。

6.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从“不自信”到“暮寝而思之”,反映出他怎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齐王在接受了邹忌的劝谏之后,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

最终取得了什么效果?

请结合原文内容,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

  8.威王一“善”,政局迥异,初时“门庭若市”,后来“无可进者”,请根据“无可进者”写出“门庭若市”的反义成语。

“门庭若市”体现了威王的“广开言路”,在我们学过的古文中,还有哪一篇文章也提到了“广开言路”的问题?

  9.学习本文,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三点启示:

(1)有自知之明;

(2)兼听则明;偏信则暗;(3)批评别人要讲究方法。

请你任选一点启示,结合生活体验,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附参考答案:

三、1.儒2.

(1)任用,选拔。

(2)责任,使命。

(3)通“增”,增加。

(4)通“弼”,辅佐。

(5)了解。

(6)通“横”,梗塞,不顺。

3.D4.

(1)使他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经受贫困(之苦)。

(2)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3)内心忧困,思虑堵塞,这样才能有所作为。

5.人的成才离不开主观的努力。

6.AD7.这段文字以“必先”二字领起“苦其心志……行拂乱其所为”五句,构成一组排比,读起来有气势;且句式整齐,以短句为主,和前后的长句搭配,全段句式富有变化,读来有节奏感。

8.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9.治理国家10.从“痛苦和磨炼可以造就人才”这方面来回答。

11.要从磨炼意志;知错就改;做事要有原则;要提出好的建议等方面选取一个角度进行回答。

 四、1.

(1)乘车。

(2)追赶。

(3)战胜。

(4)倒下。

  2.

(1)敌方的士气已经消失了,我方的士气正旺盛,所以能够战胜他们(齐军)。

(2)大国是很难估计(它的行动)的,担心他们会设下埋伏。

 3.俱有伏焉4.公鼓之,鲁师一鼓作气,齐师士气已竭。

  5.“一鼓作气”出自《左传》一文,古代作战用击鼓的方式来命令士兵出战。

第一次击鼓士气正足,第二、三次击鼓士气较差。

“作”是“振作”的意思。

使用中用错是不理解成语之意所致。

  6.

(1)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

(2)善于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

  7.

(1)第一次与“锐卒勿攻”相吻合。

第二次与“佯北勿从”相吻合。

(2)要打败敌人,先保存自己。

  8.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9.例

(1),有关。

由于鲁庄公知人善任,用人不疑,给予曹刿施展才能的机会,才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

(2),无关。

鲁庄公作为统治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完全是依靠曹刿的才能才取得胜利。

 五、1.《战国策》(或《战国策•齐策》)。

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

  2.

(1)长,指身高。

(2)穿戴。

(3)偏爱。

(4)受蒙蔽。

3.“服”和“窥”。

君美甚

  4.

(1)齐国是一个大国,齐王位高权重;

(2)齐王身边的人偏爱或害怕齐王;(3)齐国上下的人对齐王有所求。

5.内容上:

邹忌以自身为例,由家事巧妙地联系到国事,讽劝齐王纳谏除蔽。

写法上:

把家事与国事进行类比,推己及人,以此达到讽劝的目的。

6.围绕“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来回答。

如:

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贬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能正视自己。

7.措施:

下令群臣吏民提出意见,并给予不同的奖赏。

效果:

纳谏除蔽,内政修明,四国朝齐。

8.门可罗雀《出师表》9.(略)

出师表

1作者强调自己本来的志趣的作用是什么?

2写处于“先帝不以臣卑鄙”中“卑鄙”一词相呼应的语句

3最后一句的“报先帝”呼应了文中的那些事?

(同原文句子)1:

2:

4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就是这样一个忠良死节之臣(文中人物除外)

5文中提到的“亲贤臣”相当于我们今天选拔人才时常提到的()这一成语

66—7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临危委重任和(),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间接说明了自己()的原因

答案1、是为了体现先帝的礼贤下士和对自己的知遇之恩。

2、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3、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4、文天祥5、任人唯贤6、三顾茅庐遇明主、白帝托孤目的是(为了说明先帝对自己的知遇之恩和托孤之重,自己必须予以回报),间接说明了自己(北伐)的原因

桃花源记

  

(1)落英缤纷

(2)才通人(3)屋舍俨然(4)阡陌交通

  (5)皆叹惋(6)便扶向路(7)寻向所志(8)欣然规往

  3.根据文学常识填空。

  

(1)《桃花源记》的作者是_________(朝代)著名的诗人________,后人把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称为____________。

  

(2)根据原文填空。

a.文中写桃林美景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写桃花源中人和平安定生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下列的提示,写出相应的成语,并用成语造句。

  a.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成语:

___________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成语:

___________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提高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1-7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___________,__________,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馀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1.给画线处填上合适的原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在文中找出两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加粗的词语。

(1)见渔人,乃大惊___________

(2)无论魏晋__________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两段有四个词的意思相同,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意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表现桃花源中人什么样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2.①繁多的样子②仅③整齐的样子④交错相通⑤感叹惊讶⑥沿,顺着⑦从前的,旧的⑧计划

  3.

(1)东晋陶渊明世外桃源

(2)a.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b.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a.无人问津b.怡然自得造句略

【能力提高】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2.豁然开朗,鸡犬相闻3.①竟然②不要说,(更)不必说③妻子和儿女与外界隔绝的地方4.悉、并、咸、皆5.借代借指老人小孩6.不愿与外界交往

《三峡》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⒈解释文中加粗的字。

⑴重岩叠嶂       ⑵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⑶或王命急宣       

⑷飞漱其间        ⑸虽乘奔御风       

⒉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字

⑴①沿溯阻绝      ②绝巘多生怪柏     ③哀转久绝   

 ④佛印绝类弥勒  ⑤韦编三绝      ⑥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⑵①自三峡七百里中             ②自非亭午夜分    

⑶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君有疾在腠理     

⑷①至于夏水襄陵    ②每至晴初霜旦   

⑸①属引凄异      ②神情与苏、黄不属  

⒊仁者爱山,智者乐水,请写出你所喜欢的古诗文中描写山水的佳句,并简要分析。

⒋由“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可联想到唐代诗人李白的哪两句诗?

⒌回答下列问题

⑴“猿鸣三声泪沾裳”中“三”的意思是___(A.概数 B.确数),写出两个含有相同意义的带“三”字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

⑵第二段末引用“渔者歌”是为了证明什么?

⒍下边句子的朗读节奏停顿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或/王命急宣 B.至于/夏水襄陵 C.其间/千二百里 D.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参考答案:

⒈⑴像屏障一样的高山 ⑵阳光 ⑶有时 ⑷冲刷 ⑸飞奔的马 ⒉⑴①断 ②陡峭的 ③停,止 ④极 ⑤断绝 ⑥与世隔绝(断绝) ⑵①从,由 ②如果 ⑶①快 ②疾病 ⑷①表另提一事 ②到 ⑸①连续 ②类 ⒊只要句子准确。

分析恰当即可。

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写青山在江水两岸对立,耸峙,仿佛江水从天边流来,既写出了雄伟气势又表达诗人的广达胸襟及对山河热爱之情。

 ⒋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⒌⑴A;三三两两 三头六臂 ⑵证明三峡秋季时节有猿放声长叫,声音悲哀婉转。

⒍D 

马说

  [基础知识训练]

  1、给下列加点的注音

  ①祗辱(       )   ②骈死(        )  ③槽枥(        )

  ④一食或尽粟一石(        ) ⑤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         )3、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或尽粟一石:

                     ②虽有千里之能:

  ③才美不外见:

                     ④且欲与常马:

  3、翻译: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马说》是一篇                ,作者         (朝代)

  (姓名)。

文章短小精悍,通篇运用                   手法。

  阅读语段,答文后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5、下列加[]字的含义不同,请加以分辨。

  ①[食]之不能尽其材(        )   一[食]或尽粟一石(         )

  ②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执策[而]临之(          )

  ③[策]之不以其道(         )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

  6、"以"字的意思和用法与"不以千里称也"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

  A、策之不以其道   B、以丛草为林  C、以至鸟兽木石D、不以善小而不为

  7、用"/"标出下列句子的停顿。

  食 马 者 不 知 其 能 千 里 而 食 也

  8、文章借有关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封建统治者比作"           ",将人才比做"               ",而伯乐喻指                ,集中抨击的社会现象是                                                      。

  9、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

作者借此表达了                                       的心情。

  10、对文章的中心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天下无马。

                   B.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C.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D.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1、这篇文章托物寓意,抨击统治者的错误行为。

但作者没有正面阐明该怎么做。

参照最后一节,你认为他主张怎样对待"千里马"那样的人才?

  [探究拓展训练]

  工之侨献琴

  刘基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

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

使国工视之,曰:

"弗古。

"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焉。

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

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

乐官传视,皆曰:

"希世之珍也。

"

  工之侨闻之,叹曰:

"悲哉世也!

岂独一琴哉?

莫不然矣。

"

  12、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①弦而鼓之 (            )   ②作断纹焉(             )③易之以百金(            )   ④莫不然矣(             )

  13、下面句中的"之"指代什么。

  ①弦而鼓之 (            )    ②还之 (             )③易之以百金(            )    ④工之侨闻之(             )

  14、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

  悲哉世也!

岂独一琴哉?

莫不然矣。

译文:

15、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参考答案1、略  2、①有时 ②虽然 ③显现 ④尚且 3、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4、杂文 唐朝 韩愈 托物寓意 5、①喂养  吃 ②表转折 表承接 ③鞭打 记 6、A  7、食 马 者∕不 知 其 能 千 里∕而 食 也  8、食马者 千里马 圣明的君主 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  9、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10、B  11、学生能联系当今的社会现实,说出自己的理解即可。

 12、①弹②花纹③交换、买④这样  13、①琴②工之侨③琴④这件事   14、可悲啊,这个世道!

难道只是一张琴的遭遇如此吗?

没有一件不是这样的!

   15、揭露了当时的封建统治者崇古非今的不良风气,寄喻了盲目守旧,势必摧残人才、阻碍改革的道

  (四)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1.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有仙则名(        )②惟吾德馨(        ) ③谈笑有鸿儒(       )④无案牍之劳形(       )

  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3.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

  ①表现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

②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

  4.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描写陋室的?

5.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龙"和"仙"是比喻道德高尚的人。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渲染了居室恬静的气氛。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表现了作者对知识分子的歌颂,对无学问之人的鄙薄。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反映了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6.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

(五)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

何陋之有?

[乙]夏玑吴县人,父尝夜坐凭窗,月阴中,见一白晰少年醉行,父曰:

"谁家嗜狂药若此?

"逼近叩门,乃玑也,父置不言。

后登第,赴选,父戒以前日状,遂受严教,终身不饮酒。

  后为河南道御史,焚黄[注①]先茔[注②],抚军亲诣茔前,酌酒半卮以庆,且曰:

"荣先矣,可饮此,九泉之下,已乐有荣封,少辍戒,无伤也。

"玑流涕却之,卒不饮。

  注①:

焚黄:

古人升官时焚疏表以告祖先,用来显祖德,表示孝道。

  注②:

先茔:

指祖坟。

  1. 甲文通过对陋室和陋室生活的描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和生活情趣。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思

  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⑵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⑶欠尝夜坐凭窗(     )       ⑷逼近叩门,乃玑也。

(     )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⑴孔子云:

何陋之有?

⑵玑流涕却之,卒不饮。

  4.甲文中既说"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又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5.甲乙两文都涉及到修养身心的问题,请你简要评析夏玑其人,然后反省自己,从小父母给过你哪些教诲,你是否能始终奉行不渝?

并举例说明。

(不超过100字)

《陋室铭》辅助练习答案(四)《陋室铭》1.①出名,著名②品德高尚③大④官府的公文2.D3.①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②惟吾德馨4.陋室的环境、陋室中的人和陋室的生活三个方面5.C6.从建筑和室内布置看是简陋的,但由于屋主人品德高尚,所以这小屋就不显得简陋了

(五)1.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意思对即可)

2.⑴出名  ⑵身体  ⑶曾经   ⑷是3.⑴孔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工作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