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中语文表达与交流梳理材料.docx
《新课标高中语文表达与交流梳理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高中语文表达与交流梳理材料.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课标高中语文表达与交流梳理材料
新课标高中语文“表达交流”总目录
新课标高中语文表达交流的总体编写意图……………………………………2
第一册
表达交流
心音共鸣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0
亲近自然 写景要抓住特征………………………………………………0
人性光辉 写人要凸显个性………………………………………………0
“黄河九曲”写事要有点波澜……………………………………………0
第二册
表达交流
直面挫折 学习描写………………………………………………………0
美的发现 学习抒情………………………………………………………0
园丁赞歌 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0
想像世界 学习虚构………………………………………………………0
第三册
表达交流
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0
学会宽容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0
善待生命学习论证………………………………………………………0
爱的奉献学习议论中的记叙……………………………………………0
第四册
表达交流
解读时间学习横向展开议论……………………………………………0
发现幸福学习纵向展开议论……………………………………………0
确立自信学习反驳………………………………………………………0
善于思辨学习辩证分析…………………………………………………0
第五册
表达交流
缘事析理学习写得深刻…………………………………………………0
讴歌亲情学习写得充实…………………………………………………0
锤炼思想学习写得有文采………………………………………………0
注重创新学习写得新颖…………………………………………………0
【新课标高中语文表达交流的总体编写意图】
新课标高中语文“表达与交流”安排表
写作口语交际
第一册立意与选材朗诵
第二册思路与结构讨论
第三册语言与表达交谈
第四册创意与个性演讲
第五册修改与润色辩论
新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之一“过程与方法”——本套教材(尤其是第一系统)突出写作的过程与方法。
“写作过程”就是一个转化过程。
第一重转化:
现实生活、客观事物作者头脑(反映论)
第二重转化:
作者观念、感情文字表现(表现论)
有“理”有“物”有“序”有“文”地将头脑中的意识、情感转化为书面语言。
双重转化:
物意文
(物质存在)(主观意识)(文字表达)
三重转化:
物感思文
内化意化外化
“话题探讨”:
物→意,解决“写什么”
“写法借鉴”:
意→文,解决“怎么写”
五本必修,“独立安排”20个单元作文,学生探讨了20个话题,借鉴了20种写法,经历了20次双重转化。
“双重转化”——作文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生命主体的能动性。
“双重转化”,哪一重为重点?
1997年前中学语文教材主要解决“怎么写”,1997年后主要解决“写什么”(“写什么”比“怎么写”更重要)。
新课标高中语文表达交流兼顾二者,具体体现在“话题探讨”“写法借鉴”。
“双重转化”中,第一重是基础、根本。
生活贫乏,认识低下,缺少“发现”,是写作的致命伤。
课程标准:
“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表达与交流”的基础条件。
感悟(感受、感知)生活的过程还是一个“黑箱”,缺少可操作性的训练体系;虽然我们知道:
它与作者的生活积累、知识背景有关,“功夫在文外”。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1(必修)》表达交流编写说明
本套教材的表达交流分写作和口语交际两部分,其中写作是主要的;本册的表达交流,写作部分主要训练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基本技能,口语交际主要训练朗诵的基本技能。
写作部分的各单元是:
心音共鸣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亲近自然 写景要抓住特征
人性光辉 写人要凸显个性
“黄河九曲” 写事要有点波澜
这些单元总的有如下特点:
1.写作方法与人文精神相结合。
“心音共鸣”“亲近自然”“人性光辉”等属于人文方面的内容,应当告诉学生:
对写作要投入感情,在让你的读者感动之前你自己要先感动起来;要以一颗真挚的童心、爱心面对大自然,心灵与大自然亲切交流;要注重自己的人格修养,有对真善美的追求,让自己的文章闪耀人性的光辉。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写景要抓特征”等属于写作方法的内容,应当告诉学生:
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是写作范围,写作时不偏向不逾规是首先要做的,比如写景状物,不应该掺和进过多的叙事,但这又远远不够,还要记住集中力量抓重点,着重从“触动心灵”“特征”“个性”和“波澜”等方面进行构思和下笔,否则达不到写作训练的目的要求。
2.写作与阅读相结合。
读与写本来就应该结合进行,不可须臾分离。
以前的课本读写是分编的,读与写全然隔离,南辕北辙,备受訾议,这次编写尽量做到读写结合,让读写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这种结合首先表现为本册的写作专题与阅读专题大致相同,也就是说与阅读单元的叙事性、抒情性相适应,写作单元训练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两方面习得的技能可以互相迁移;其次表现为写作单元里很多例子都是初中课文或本册课文的局部、片段,如“亲近自然”单元,引述初中的《济南的冬天》《紫藤萝瀑布》等课文,引述本册的《故都的秋》《沁园春长沙》等课文;再有,在说明写作技法时注意分析被引述课文的特点和精彩之处,与阅读课的分析角度可能有所不同,可以互相补充,而且在这里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课文的写作技法,也可与阅读课互为利用。
如引述《济南的冬天》之后写道:
“这里写出了济南冬天特有的景色。
这种景色是由地理纬度、地势、周围环境等等因素决定的,作者在比较了不同地方的冬天以后,发现了济南的冬天特有的美。
”可以引导学生重温这篇名文,细察其技法,获得写作的启示;又如在引述《济南的冬天》和《紫藤萝瀑布》片段之后写道:
“你能说出《济南的冬天》的感情色彩和《紫藤萝瀑布》中景物自身的特点吗?
”这是从写作技法方面对这两篇名文进行新的探究,对阅读方法也是一种训练。
3.自学与指导相结合。
本册写作训练的主体是学生,处处都以学生为中心,表现在叙述人称上,是采用第一人称“我们”或第二人称“你”,拉近课本与学生的距离,而且与学生平等对话,与学生“商量”,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所以老师不必在课堂上讲解课本,而应当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或课下自学课本,有问题则与同学互相讨论,或与老师讨论。
老师的职责是指导、督促和检查学生的自学。
老师的作用还表现在根据学生需要更换写作教学内容,也就是说可以不按课本呈现的内容进行教学,只要能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可以选择更合适的专题。
但最好不要偏离课本里的“心音共鸣”一类的人文专题和“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一类的技法专题,因为这些专题是教材编写者精心设计、反复研讨过的,有着写作理论和写作实践的依据。
另外,本册写作部分还有一个“网络作文建议”,提示了若干操作流程,这是一种新的作文形式,充分体现学生自主、互相合作探究、体验过程和方法的特点。
这次网络作文与“秋”相关,当然也可以改换别的专题,或改换在别的写作单元里训练。
4.写作知识相对集约与作文习题相对丰富相结合。
“话题探讨”“写法借鉴”和“写作练习”等都篇幅短小,前两项占主要篇幅,但字数很少,少则几百字,最多一千多字,编写者有意识地求“少而精”,体现知识集约的原则;但是作文习题与以前写作教材相比,内容充实丰富,话题作文增多,如“心音共鸣”单元的五道作文习题有三道是话题作文。
学生可以在这些作文题中自由选择,可以写一篇作文,可以写多篇作文,还可以另选话题或另拟题目来写。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2(必修)》表达交流编写说明
本册的表达交流包括四次写作活动和一次口语交际训练。
它们分别是:
学习描写、学习抒情、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学习虚构;演讲。
每项写作活动都分为三部分内容,首先是话题探讨,提供一个或几个话题,引导学生进入规定的情景;然后是写法借鉴,围绕着本篇的话题,选取一篇文章或几个精彩片段,对其写法进行细致入微的剖析,以起到示范的作用;最后是写作练习,一般会提供四五个题目或材料,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选取。
演讲是一次口语交际训练,包括两部分内容:
一是指导与探讨,主要提供一些演讲的技巧与要求,从理论上对要进行的演讲活动进行指导;二是实践与交流,包含四大项活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
重在学生自己的实践。
在学习过程中,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善于采集生活中的浪花,丰富自己的生活感受。
鼓励他们坚持每天写随笔、日记的习惯,以及通过图书、报刊、网络、音像等多途径获得有用的信息。
做到观点鲜明,材料充分、生动,有说服力和感染力,而且力求有个性和风度。
第二册的写作教材,除第四单元是关于学习虚构的内容以外,其他三个单元都是学习表达方式的:
学习描写、学习抒情、学习记叙的角度。
一般来说,表达方式可以分为五种:
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议论是高中的重点,放在第三、四册集中训练。
叙述和说明从小学高年级起就已经训练,因此本册不再涉及说明,记叙也只训练难点──记叙的角度。
而描写、抒情过去没有专门训练过,本册就作为重点。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3(必修)》表达交流编写说明
在全套书总体介绍中已经提到,本套教材的表达交流部分力图纠正过去那种只重结果而不重视过程的弊端,突出“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搜集素材、分析材料、完成构思、完成作文的过程中,逐步把握写作要领。
因此,写作部分每一单元由“话题探讨”“写法借鉴”“写作练习”三个板块组成,“话题探讨”是要解决学生“写什么”或者“怎样思考”的问题,“写法借鉴”重在解决“怎样写”的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际的写作实践让学生学会写作。
对于前两个板块,建议主要由学生自己阅读思考,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
课本上所提到的都是一些典型的问题,还有一些情况并没有涉及,比如第一单元关于如何选取立论的角度,课本上只提到了两个比较典型的方法:
找新颖的角度,找有针对性的角度,实际写作中还有很多方法,这就需要教师另外提供一些例文和写作知识给学生。
本册教科书写作部分共有四个单元,都是关于议论方面的:
“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学会宽容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善待生命学习论证”“爱的奉献学习议论中的记叙”。
其中第一单元是要引导学生学会多向思考,属于思维指导性质的话题,后面三个单元则纯是人文话题。
口语交际部分是“讨论”,“指导与探讨”可以让学生自学,重点是通过具体的例子亲身实践一下,注意最后要对活动和每个学生自己的参与情况进行总结。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4(必修)》表达交流编写说明
本册的写作教材是在模块3的基础上,继续训练学生写作议论文的能力。
写作议论文,要求学生更多运用他们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抽象思维能力,由于学生在这方面的思维能力不够发达,社会生活经验有限,这就使他们写作的议论文时常显得思路不开阔,分析平面化,不够饱满、丰富。
经过模块3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写出比较规范的、基本符合要求的议论文了。
本册的写作训练则意在要求学生写出有一定独创性的、较有深度的议论文来。
第一单元、第二单元写作训练分别是“解读时间学习横向展开议论”“发现幸福学习纵向展开议论”。
所谓想得好才能说得好,写得好。
横向展开议论、纵向展开议论实际上分别要求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和纵深思维的训练。
发散性思维训练的特点是由一个中心话题引发出多种不同的思考点。
在这种训练中,应当注意把握两点:
一是思考的辐射面要宽,各辐射点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跳跃性,每一个辐射点都应该是可以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