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81707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24.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docx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docx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

南安一中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

高三历史科试卷

(考试时间:

90分钟;满分:

100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

第Ⅰ卷(选择题48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中国衣冠服饰制度夏商时期已见端倪,到周代渐趋完善并成为“昭名分,辨等威”的工具;战国时期则出现了“七国异族,诸侯制法,各殊习俗”的现象。

这表明先秦时期(  )

A.服饰多元成为主流B.等级政治走向消亡

C.思想领域百家争鸣D.宗法礼制逐渐崩溃

2.清代有女诗人作诗曰:

“人生德与才,兼备方为善。

独至评闺才,持论恒相反。

有德才可骇,有才德反损……我意颇不然,此论殊褊浅。

”这反映了在清代女性中(  )

A.男女平等思想被普遍接受B.德才兼备成为主要的评价标准

C.出现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D.产生了维护自身权益的诉求

3.元朝时,大规模的漕粮海运前所未有,海外贸易繁荣,泉州还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港”。

这反映出当时(  )

A.重农抑商政策废止B.造船航海技术进步C.内河航运严重不畅D.陆上丝绸之路受阻

4.儒家学说倡导“宽刑慎杀”,强调执法有准、量刑有据。

明初朱元璋说,“吾之乱世,刑不得不重”。

这表明朱元璋(  )

A.力图为专

制集权确定理论基础B.试图以重刑迅速稳定社会

C.放弃了儒家的治国理念D.执法无准、量刑无据

5.史载,东晋时,太尉郗鉴为女择婿,遣人至朝廷重臣王导的家中“遍观子弟”。

王氏子弟各自修饰,以图被选,只有王羲之“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被郗鉴认为是理想的女婿人选,“遂以女妻之”。

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

A.女性地位低下B.婚姻讲究门第C.择婿方式独特D.大臣拉帮结派

6.北朝推行均田制,规定年满15岁男子依照制度占有一定数量的耕地,按户缴纳赋税,并要求男子达到15岁、女子达到13岁,必须嫁娶,不得拖延。

均田制的目的是(  )

A

.抵制土地兼并B.促进人口增长C.增加财税收入D.稳定个体小农

7.下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

全国所辖郡数

秦岭淮河以

北郡数

秦岭淮河以南郡数

西汉

103

74

29

西晋

162

86

76

A.经济中心实现了南移B.政治中心实现了南移

C.西汉时的疆域比西晋小D.南北经济水平差距缩小

8.据明朝万历《华州志》记载,陕西华州“郡之柳子镇,有千家铁匠,作刀剑剪斧之用,天下士大夫所共索,以为转相赠予者.”这表明华州柳子镇(  )

A.铁业全行业资本主义萌芽B.家庭手工业技术高超

C.冶铁开始采用机械化生产D.铁业呈现出繁荣景象

9.孔子讲“礼”,孟子重“义”,荀

子也说:

“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

先秦儒家讲求“礼”“义”的主要目的是(  )

A.规范社会秩序B.强化中央集权C.构建平等社会D.缓和诸侯纷争

10.有学者说:

清初,摄政王多尔衮挟持幼主,权倾朝野。

顺治朝修史夸赞他的功绩,回避其杀害功臣的事实;康熙帝夺回权力后修史记录了他擅权欺君的罪行;乾隆朝修史时则为称述先祖功业肯定了他的功绩。

这位学者意在(  )

A.强调史学理论是影响历史解释的重要因素

B.指出政治需要损害历史记载的真实性

C.倡导对同一历史人物必须要有不同的评价

D.说明史学家的个人经历和立场不同,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也不同

11.唐朝前期,担任国子祭酒(中央官学最高长官)一职的官员总共有48人,基本上都是大儒。

唐德宗以后,可考的国子祭酒共78人,其中仅藩镇军将兼任祭酒的就有24人。

国子祭酒的职事作用相对缩小,成为文臣武将的迁转之资。

材料意在说明唐朝(  )

A.藩镇割据削弱了中央集权B.统治者对儒学的态度转变

C.儒学地位遭受佛道的冲击D.科举制度下儒学逐渐僵化

12.下图是学者辛向阳综合考虑各因素绘成的《中国历代兴衰图》(局部)。

以下对①、②、③、④各朝代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A.①一——国家分裂、思想发展、疆域广阔B.②一——政权对峙、经济发展、科技领先

C.③一——社会动荡、崽想停滞、科技落后D.④一——社会稳定、经济停滞、思想活跃

13.有学者指出,在雅典只要经多数认可,无论什么都是最终的和公正的,而且没有人能够确定今天有效的法律明天是否有效。

如此,雅典人可轻而易举就让法律停止保护白由,使平民统治凌驾于法律之上。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古雅典根本不存在着民主政治B.古雅典政治具有强烈人治色彩

C.古雅典法律基本无法贯彻实施D.古雅典民主缺乏基本法制精神

14.“由于原先的血缘家族被打破,农民不能像以前那样通过家族在城邦的代言人来维护其利益,这样一来就迫使他们不得不亲自去到雅典城出席公民大会,否则,就意味着他们常常处于一种有权利但又无法行使的尴尬境地。

”导致这一局面出现的改革措施是 (  )

A.按财产等级分配权利B.以行政选区取代血缘部落

C.全面实行职务津贴制D.公民大会向雅典民众开放

15.有学者指出:

“罗马法的发展基本上不是按立法程序制定的,也不是君主个人独裁意志的结果,而主要是凭借裁判官的审判实践和法学家的理论活动,在改造和继承旧有的法律规范的基础上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这说明罗马法在形成过程中具有 (  )

A.开放性和灵活性   B.巩固统治缓和矛盾

C.随意性和实用性D.维系帝国影响深远

16.白献竞教授在新作《地中海奇迹》中写道:

“古罗马……众多的英雄豪杰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帝国的辉煌给整个欧洲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

”下列符合“不可磨灭的烙印”的是(  )。

A.罗马法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源头

B.罗马建成了地跨亚非两洲的大帝国

C.罗马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近代成文法典

D.罗马法中蕴涵的人人平等等法律理念对后世影响深远

17.早在1419年,葡萄牙的亨利王子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地理研究院,像迪亚士、麦哲伦、达•伽马等一批优秀的航海家都曾先后在这里学习过。

材料表明新航路成功开辟得益于(  )

A.政府的政策支持B.统治者注重培养人才

C.地理知识的丰富D.造船技术已日益高超

18.英国天主教神甫威廉•廷得尔因希望英国教徒可以自由阅读《圣经》而将其翻译成英文,结果于1524年被控有异端嫌疑,被迫流亡。

由此可知,他(  )

A.维护教皇权威B.主张圣像崇拜C.倡导信仰自由D.支持宗教改革

19.1600年,意大利著名哲学家、天文学家布鲁诺被教会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

1602年,明末思想家李贽在狱中自尽身亡。

对此历史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

A.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导致上述悲剧的发生

B.两人属于不同的国度,该现象的出现属于偶然现象

C.该现象的出现的原因是两人都挑战传统,威胁专制统治

D.东西方同一时期都呈现民主政治发展趋势

20.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

“我们发觉自己处于这样一个世界中:

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个世界是有史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治一一工业文明的统治的一部分;它小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这表明(  )

A.世界普遍确立工业文明主导地位B.工业文明推广实质是各国之间相互借鉴

C.变通工具变革成为文明演进关键D.世界市场逐步发展推动工业文明的扩展

21.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罗斯福总统要求国会批准对日宣战,当时联邦参议院82票对0票通过,众议院388

票对1票通过。

为保护投反对票的那个女议员的人身安全,国会专门派人派车,护送她上班、回家。

她在1973年去世,国会大厦前竖立起她的雕像。

与此最为接近的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是(  )

A.伏尔泰:

我不同意你说的话,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B.孟德斯鸠:

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

C.卢梭: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所不在枷锁之中

D.康德:

良心是一种根据道德准则来判断自己的本能

22.《贸易打造的世界》一书中说:

“17、18世纪时,英国的纺织业靠着差不多100%关税的保护,避免了廉价的印度纺织品的进口冲击。

直到成为全世界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英国才拆掉这些壁垒。

即使在19世纪末自由贸易的鼎盛期,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仍然是自由贸易的禁区,多种工业品的市场基本上只准英国人插足。

”材料旨在说明()

A.英国始终固守贸易保护主义政策B.工业革命瓦解了英国的贸易壁垒

C.英国的贸易政策取决于国家利益D.英国与印度之间的不平等贸易关系

23.据统计,1850年德国的专

利授予数目为243项,1870年为4132项,1900年达到878

4项。

这反映出德国(  )

A.海外市场的拓展主导着科技发明B.在整体科技实力上遥遥领先与他国

C.政府在科技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D.从欧洲其他国家大量引进技术发明

24.下表为1800~1900年欧洲和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所所占额(﹪)

 

1800

1830

1860

1880

1900

欧洲

28.0

34.1

53.6

62.0

63.0

中国

33.3

29.8

19.7

12.5

6.2

据此可知(  )

A.传统手工业在中国越来越占据优势B.中国所占份额减少缘于制造业衰退

C.工厂的出现加速了欧洲工业化发展D.工业化是欧洲超越中国的主要原因

25.牛顿的发现被认为跳出了神秘的黑匣子,用理性的光芒照亮了人类;达尔文被当时的支持者称为“生物学领域的牛顿”。

二者的学说都(  )

A.反映了工业时代的要求B.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

C.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D.促进了启蒙运动的发展

26.美国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有人形象地把众议院比喻为一杯热咖啡,而参议院的作用就是使这杯热咖啡冷却下来.据此判断,美国联邦宪法的设计意图是(  )

A.协调大州和小州的利益冲突B.赋予参议院更大的权力

C.发挥两院的制约与平衡作用D.兼顾南北方的民意诉求

27.在欧洲,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初,有着成千上万雇佣工人的现代工厂迅速取代家庭或小型的作坊,产业工人阶级作为人数最多的社会阶层进入现代社会。

这种变化

A.推动代议制民主继续完善B.导致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C.促使城市化运动迅速起步D.引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普遍发展

28.恩格斯曾指出:

“不管这次战争的直接后果如何,有一点是必不可免的:

古老中国整个传统的经济体系将完全崩溃……在陆地和海上打了败仗的中国人将被迫欧化,全部开放它的港口通商,建筑铁路和工厂,从而把那种可以养活这亿万人口的旧体系完全摧毁。

”据此,恩格斯认为()

A.战争是打破清朝闭关锁国状态的唯一机会B.战败后的清政府将对欧洲国家全方位开放

C.中国的自闭和崩溃状态必然导致战争失利D.战争必然使中国变革统治体系和对外开放

29.1927年,胡适访问某国后颇有好感,便写信与人说:

“此间的人正是我前日信中所说有理想与理想主义的政治家;他们的理想也许有我们爱自由的人不能完全赞同的,但他们的意志的专笃,却是我们不能不十分顶礼佩服的。

他们在此做一个空前的伟大政治新试验……”据此判断,该国最有可能是指(  )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苏联

30.很多史学家认为:

“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时代赋予它新内容和新意义。

”这里所说的“新”主要是指()

A.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B.倡导建立人间天国

C.实现了人人平等D.学习西方的政治、文化

31.王尔敏在《拳变时期的南省自保》中写道:

“庚子五月,拳乱起于近畿,仇洋杀教,围攻使馆,以致酿成巨衅,东北尤罹浩劫。

而南方各省,得免于兵祸,保全半壁河山,实由于各督抚应付得力,其重要关键,则在南省立约互保的成功。

”(立约互保指南省与列强立约和平相处)这说明(  )

A.清中央政府对东南互保运动的认可B.东南督抚认清了义和团运动的性质

C.中央集权在晚清时期遭到严重削弱D.东南互保运动得到后世历史学家的基本肯定

32.有学者提出:

只有当“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不是某个方面的而是全方位的(包括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军事领导),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不是辅助性的而是主导性的”时,中国革命才能说是进入了完全意义上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那么,依据这一观点,中国进入“完全意义上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标志应该是()

A.五四运动B.中国共产党的诞生C.国民革命运动D.南昌起义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大题52分)

3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合法的政治参与方式非常有限。

明清时期,统治者推出一些有利于普通地主知识分子参与政治的措施。

明太祖朱棣设立通政司处理臣民的奏章,规定除田土、诉讼之争,一般民户皆可上书言事,算是为政治表达开了一个方便之门。

清朝前期,为解决大批“士者

”出路,政府允许纳赀捐官,并不断扩充科举录取的名额。

一一摘编自徐军《中国古代政治参与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1215年,英国颁布《大宪章》,重申王国贵族的封建权利和防止国王侵夺这些权利。

《大宪章》宣布国王不可擅自征税的原则,强调除传统捐税贡赋外,任何赋税的征收都必须得到以大贵族为核心的大会议的同意;国民享有人身自由的权利;大会议有权成王一个由2

5名男爵组成的常设委员会监督国王和大臣的行为。

1238年,大会议的全体会议改称议会。

13世纪中叶,平民代表(乡村骑士和城市平民)先后进入议会。

议会成为制定法律的重要机构,各阶层同国王斗争、争取权利的合法工具。

国王定期召开议会逐渐制度化。

一一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在中世纪,议会的立法权实际上是不完备的。

因为,法律的动议主要来自国王;1688年确王议会主权后,法律的创制权转为议会控制。

但是,国王仍然拥有法律的审批权。

1703年,安妮女王最后一次动用否决权。

此后,英国国王再也没有行使过否决权,议会完全确立了最高王法权威的地位。

在中世纪,上院地位高于下院。

但是,经过资产阶级革命的打击,特别是责任内阁制的形成,下院的地位更加重要,所有重要的法案几乎都来自下院。

1911年,一项议会改革法案规定,几下院通过的议案被上院否决后,只要在两年内连续通过三次便可以直接呈国王批准。

这样,上院的否决权实际上只剩下两年延搁权。

到1949年,两年延搁权改为一年,议案在下院重新通过的次数由三次改为两次,上院权限的下降使下院在立法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得到确定。

一一摘编自洪波《世界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封建社会晚期中英合法政治参与方式的不同特点。

13分

 

(2)根据材料三,指出英国议会立法权的变化趋势。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些趋势的原因。

12分

 

34.(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有学者在一次演讲中提到,过去二百年中,人类经历的三次工业革命的特征: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机械化,第二次工业革命是规模化;第三次工业革命则是深度全球化背景下的“个性化”。

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观点进行探讨。

(说明:

可以就某一次工业革命的特征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学者观点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的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35.(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简要概括晚清变革的主要内容。

(6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清末的这些改革最终失败的原因。

(9分)

 

南安一中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

高三历史科试卷·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答】服饰象征着等级制度,在西周时期,家族等级关系非常明确,而到了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各自制法,导致同一的宗法礼制被破坏;A、服饰多元与材料表述的中心意思不符,故排除;B、等级政治走向消亡是错误的说法,故排除;C、战国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思想领域百家争鸣,但是与此题无关,故排除;D、材料只是反映了宗法礼制遭到破坏,故此项正确;

2.【答案】C.

3.【答案】B

4.【答案】B

5.【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材料中“太尉为女择婿,遣人至朝廷重臣,‘遍观子弟’,以图被选”说明当时婚姻的选择是以门第为标准,故B项正确;A材料中没有显示;C项错在独特;D项没有反映“大臣拉帮结派”的信息。

6.【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材料中“按户缴纳赋税”“必须嫁娶,不得拖延”说明政府鼓励一家一户小农经济生产,以此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故C项正确;A中信息没有反映出;B项人口增长也没有提及;材料中说明是发展个体小农,不是稳定,故D项错误。

7.【答案】A

【解答】根据材料所给数据可知北方和南方郡数,由西汉时期的74:

29到西晋时期的86:

76,说明南北经济水平差距缩小,故D项正确;材料中的西汉、西晋的都城还在北方,可见政治中心并未南移,故A项错误;淮河北、南的郡数与西汉和西晋时期我国疆域的大小无关,故C项错误;经济重心实现南移是在南宋时期,与材料给出的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

8.【答案】D.

【解答】A项资本主义萌芽的特征是雇佣关系的出现,材料未涉及,故排除;

B项家庭手工业的产品主要以家庭使用为主,从“作刀剑剪斧之用,天下士大夫所共索,以为转相赠予者.”可知是民营手工业,故排除;C项机械化生产出现于工业革命时期,故排除;D项“郡之柳子镇,有千家铁匠”可知铁业呈现出繁荣景象,正确.

9.【答案】A

【解析】先秦儒家宣扬礼义是强调人们按照自己所属的社会地位来行使自己的权利,意在规范社会秩序,故A项正确;中央集权是在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确立的,先秦谈不上“强化”,故B项错误;孔子代表春秋晚期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孟子和荀子代表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与平等社会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出现缓和诸侯纷争的意思,故D项错误。

10.【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与历史的重现。

题干中的信息不能体现史学理论的影响,体现的是不同统治者的不同态度,A项排除;依据材料中的时间“清初”“顺治朝”“康熙”和“乾隆朝”对摄政王多尔衮的态度不一致、评价不同,说明历史记载及官修史书与当时的政治需要密切相关,B项正确;题干没有倡导对同一历史人物必须要有不同的评价,C项排除;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

11.【答案】B

【解答】本题题干表述的是藩镇割据时担任国子祭酒一职的官员从基本上由大儒担任发展到部分由藩镇军将兼任,反映了儒学地位在下降.B符合题意。

A项错.题干不能体现藩镇割据削弱了中央集权。

C项错.题干未涉及佛道问题。

D项错.科举制度在隋唐时创立并完善,有利于儒学发展,明清时才逐渐僵化。

本题旨在考查藩镇割据时儒学的发展问题.唐初国子祭酒一职基本上都是大儒担任,而唐德宗以后仅藩镇军将兼任祭酒的就有24人,说明动荡时期,儒学受到冲击,地位下降,武将逐渐受宠.

12.【答案】B

【解答】①在隋朝之后,应该是唐朝,隋唐是中国大一统时期,故A项“国家分裂”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从辽国可知②是北宋,当时北宋政权与辽政权并立,农业、手工业、商业繁荣,出现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术等科技成就,故B项正确;在西夏金朝附近的③是南宋,当时南宋虽然是偏安一隅,但经济、思想和科技都有所发展,故C项错误;④是17、18世纪的清朝,当时农耕经济高度发展,但专制主义空前强化,导致思想僵化,故D项错误.

13.【答案】B

【解答】材料中强调的由于民主的泛滥,导致法律屈从于民主,由于服从于人的多数,故A项排除;

法律的地位屈从于多数人意愿之下,体现了人治的特点,故B项符合;材料没有强调法律是否贯彻实施,而是强调法律是否有效,故C排除;据所学,雅典民主政治体现制,突出的就是重视基本的民主原则和重视法律的保障作用,没有法制的基本保障,民主政治就无法实施和运行,故D项排除.

14.【答案】B

【解析】按财产等级分配权利,仍然是以血缘部落为基础,血缘家庭没有被打破,故A错;材料反映的是克利斯提尼改革的内容,即以行政选区取代血缘部落,故B正确;C、D均与打破血缘家庭无关。

15.【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罗马法的发展基本上不是……也不是……而主要是……在改造和继承旧有的法律规范的基础上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可知裁判官和法学家根据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趋势对罗马法批判性继承发展,体现开放性和灵活性,故A正确。

16.【答案】 D

【解析】 关键信息是:

“帝国的辉煌给整个欧洲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可以看出主要是考查罗马帝国对近代欧洲的影响。

A项西方人文精神的源

头是古希腊的智者运动;B项应是地跨欧亚非;C项不是近代法典;D项是正确的,罗马法成为近代欧洲法律的源头。

17.【答案】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的开辟,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

题干中说到的是麦哲伦等航海家都曾经在葡萄牙创办地里研究院进行过学习,可知作者强调的是统治者注重对人才的培养,符合题意的是B项,题干中没有说到政府的政策,排除A项,CD项表述片面。

18.【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威廉·廷得尔希望英国教徒可以自由阅读《圣经》,这说明他主张宗教改革,所以本题答案为D项;A项和B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故排除;材料体现不出“信仰自由”,故C项错误。

19.【答案】C

【解析】资本主义萌芽是两人成就的根源,但是导致悲剧发生的是传统势力,故A项错误;两人都在各自的领域挑战传统权威,代表新兴力量的发展趋势,遭到旧势力的迫害是必然规律,故B项错误;布鲁诺发展新天文学说,否定了天主教会在该领域的权威,李贽批判道学家的虚伪,质疑理学的权威,分别威胁了天主教会和明朝封建统治者的的专制统治,故C项正确;中国当时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经济力量薄弱,没有在政治领域出现民主趋势,故D项错误。

20.【答案】D

【解答】确立工业文明主导地位材料未体现,故不选A;各国之间相互借鉴材料未体现,故B错误;

变通工具变革成为文明演进关键,表述错误,故C错误;从“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已完成,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可知,世界市场逐步发展推动工业文明的扩展,故D正确。

21.【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启蒙思想,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

根据题干中“保护投反对票的那个女议员的人身安全”、“国会大厦前竖立起她的雕像”这是对敢于坚持不同意见的精神的肯定,这和伏尔泰的天赋人权的思想是相近的,所以符合题意的是A项,BCD项和题干不符。

22.【答案】C

【解析】材料的意思是:

经历了工业革命之后,英国的外贸政策从贸易保护主义发展到自由贸易,但对其殖民地印度仍然坚持的是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由此可见,工业革命之后,英国的外贸政策并非一概的自由贸易,而是根据国家利益需要,采取不同的外贸政策,故选C。

A的表述太绝对;B项与材料描述存在直接矛盾,而且与史实不符;D项仅仅是材料中的局部信息而不是材料的中心主旨,也排除。

23.【答案】C

 24.【答案】D

25.【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的科学技术。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认为生物都是进化而来的,是生物学的成就,与工业时代无关,A项错误;达尔文的进化论是建立在对现有物种研究的基础上创立的,并没有得到验证,B项错误;牛顿的经典力学对解释和预见物理现象,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而达尔文的进化论从根本上改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