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安全监理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81268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3.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年安全监理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XX年安全监理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XX年安全监理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XX年安全监理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XX年安全监理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年安全监理调研报告.docx

《XX年安全监理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年安全监理调研报告.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XX年安全监理调研报告.docx

XX年安全监理调研报告

XX年安全监理调研报告

XX年安全监理调研报告

  农机安全监理作为整个农机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农业机械牌证的发放、审验;农机驾驶人员的考核、安全教育;农业机械的事故处理等工作,肩负着为农机化发展保驾护航、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创造良好安全生产环境的重要责任,始终处在农机化工作的最前沿,是农机化发展的重要保障。

但是随着农机具数量的逐年递增,农机种类日益增多,农机化的作业范围日趋广泛,相应的农机事故及农机安全生产隐患逐年上升,形势比较严峻。

为全面深入了解我县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更好地开展工作,近日,XX县农机局组织农机监理人员,深入基层,走访农机户、农机手,对全县农机安全监理工作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形成如下报告:

  一、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基本情况

  XX县农机局现有农机监理工作人员15人,其中4名同志在XX县政务服务中心工作,办理农业机械挂牌、办证、年检等业务,8名同志组XX县农机监理稽查队分区域下乡巡查、服务。

近年来,我们高度重视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加强农机安全监理执法力度,扭转了农机“三率”水平下滑趋势,农机“三率”每年都有较大幅度的进步。

截至XX年5月,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保有量10550台,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挂牌7435台,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员在册人数为3987人。

多年来,XX县没有发生一起重大农机安全事故。

  二、农机安全监理面临的问题

  1、法制监管薄弱。

农业机械绝大部分用于季节性农田作业,点多面广,流动性大,经营季节性强,在农田、场院监管增加了农机监理执法难度。

而道路上行驶的拖拉机,农机监理人员又没有执法权。

  2、管理力量不足,农机执法监管存在漏洞。

农机监理执法人员少,管理范围大、数量多,服务监管体系不完善。

农机执法监管漏洞大,农机手侥幸心理严重,检查时停营,执法人员离开后继续违章作业,甚至有些社会团体,个人也给农机监管工作设置阻挠,不积极配合接受教育培训。

  3、装备及经费问题。

农机安全监理装备及经费不足严重制约着农机监理执法的规范化进程,首先表现为装备落后,检测设备逐年配置的只是一些简单装备,无力配置检测线、农机驾驶员考试、事故处理等较贵的先进设备。

车辆检验仍主要靠手摸眼看的传统做法来完成,一些事故隐患很难及时准确定性排除,其次设备短缺难以让农机监理工作全面展开。

农机监理的对象是拖拉机等农业动力机械,分布广、范围大,农机监理员只有深入基层到村到户,在田间场院开展工作,才能有效监管农业机械,其工作性质决定,要想有好的监管效果,必须有足够的经费支持。

  4、农机监理手段落后,服务不到位。

拖拉机年度检验是一项技术性很强、安全责任很重的一项重要工作,多年来一直延用一看、二蹬、三听的方式很不严肃、很不科学,导致了农机驾驶人员对监理部门产生误解,认为农机监理的入户挂牌、办证、检验就是为了收几个钱,只管理不服务,特别是驾驶员培训中的办人情证现象,使农机监理工作失去了服务的性质,也失去了农机户的信任,我们的工作也会失去社会的认可。

  5、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体系名存实亡。

八十年代国家支持兴办的乡镇农机站,经过几年的城镇化建设和企业改制、撤拼等,已没有服务项目和资产了,乡镇农机专干归乡镇管理后,基本从事乡镇的中心工作,所以目前农机监理工作只靠县农机监理站单兵作战。

  三、加强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措施与建议

  1、建议健全政策、法规。

《道路交通安全法》只规定农机监理机构承担对上道路拖拉机审查登记、牌证核发、年度检验、操作人员的考证,而拖拉机的道路检查权、违章处罚权、事故处理权交给了公安交警部门,没有明确行政许可监督权,造成许可发放与许可行为监督的脱节。

  2、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农机手的法制观念和守法意识。

把农机监管宣传工作纳入重要议程,建立规章制度,实现宣传教育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采取集中培训、现场说教、送教下乡、警示教育等方法,不断提高农机手法制观念和安全生产观念,使农机手由“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

  3、强化服务,提高农机监理的总体水平。

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宗旨,抓好农机监理队伍建设,从实施规范管理入手,内强素质,外树形象。

一是认真执行政务公开,在监理办证大厅显著位置公开了农机监理收费项目及标准、办公时间、咨询监督电话,设立了《群众举报信箱》、《意见簿》、《政务公开栏》,监理业务受理全过程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二是耐心答复农机手的咨询,专门设立了值班咨询服务台,对前来办事的农机手做到了“三个一次”,即:

有关程序一次说清、有关表格一次给清、有关材料一次讲清(并附服务告知单),严守承诺时限,做到接待好每一位农机手,回答好每一次咨询,提供好每一项服务,办理好每一件登记。

三是热情微笑服务,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坚持做到了文明用语,杜绝服务忌语,自觉摒弃“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不良习气,积极倡导“依法办事、公正廉洁、爱岗敬业、文明服务”的行业精神,坚持做到“五个一”,即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请坐,一杯清水解渴,一脸热情服务,一声祝福道别,保证农机手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四是创新服务方式,不断提升农机安全监管的服务水平,先后推出了延时工作制、电话预约等便民措施,开展“送检审下乡”、“送法下乡”、“送安全知识下乡”和“上门办证”等服务,将便民服务触角延伸到乡镇、村组和农户。

  4、严格执法,纠正违章,确保农机安全运行。

大力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强化农机执法力度。

要针对农村面大、量广农机分散和流动作业的特点,经常组织农机执法人员深入农村道路、田间场院进行安全检查,查纠违章违法行为,消除事故隐患,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的发生。

监理站应按上级要求,逐月按季度排查隐患,并予以治理,重点整治无牌无证行驶,操作农业机械和农业机械违法载人,人货混装,酒后驾驶操作农业机械等危及安全生产的行为。

检查要统筹兼顾,重点突出,春秋两季农业机械使用高峰期为主要检查时段,要把检查整改与宣传教育有机结合,把“平安农机”建设列为重中之重,发挥典型引路作用。

  5、提高认识,严把农机驾驶员培训、考试关。

认真贯彻落实农业部拖拉机、联收机驾驶操作人员培训考试规定,注册规定,严把注册关、考试关,培训机构应认真履行职责,按时培训教育。

  6、加强农机监理装备建设。

当前农机安全监理机构现有的检测方法及装备设施还不能适应农机监理工作向开放型、服务型发展的新要求,不能适应农业机械的新产品、新机具层出不穷的发展形势。

要加大农机安全监理设施的投入力度,多渠道多途径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资金支持。

配备添置一些先进的监理设备,用科学的手段进行管理,用现代化的装备为机手提供服务,进一步拓展农机安全监理事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7、结合“阳光工程”,争取资金开展对农机人员的技术培训,降低收费标准,减轻农民负担,无偿为农民群众提供驾驶技术、维修技术的培训,淡化管理、优化服务,不断提高广大农机人员的技术素质和职业技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好务。

XX年安全监理调研报告

  为提高食品源头质量安全水平,增强质监部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有效性,4月上旬,XX市质监局联合市政协深入到该市XX市、XX县及十堰城区20余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开展深入细致调研,通过实地查看、座谈走访、发放问卷等多种形式了解全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状况,摸清了底子,征求了建议,明白了困难,查出了问题,探索出了部分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XX市监管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的基本作法

  一是摸清企业底数。

通过质监部门近两年的排查,全面掌握了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基本情况,为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奠定了基础。

目前,全市共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2035家,其中,小作坊小企业1835家,占90%以上;无营业执照企业1102家,占54%;无卫生许可证企业978家,占48%;93家企业的106个单元产品取得了生产许可证,占应办证企业的9%。

  二是建立监管网络。

成立了食品质量安全领导小组,组建了食品监管科,建立了三员、四图(三员指食品监管员、信息员、协管员,四图指企业变化动态图、质量安全警示图、责任监管落实图、食品行业分布图)。

目前,六个县市区四图全部建立,确定专职食品安全监管员154名,聘请社会食品安全协管员140名、信息员1039名,监管网络覆盖率100%。

  三是狠抓责任落实。

通过两书一报告制度(与政府签订责任书、与企业签订责任书、向政府报告监管情况),全市形成了政府负总责、部门抓监管、企业负主责的责任制度体系。

与1113家小企业小作坊食品企业签订《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进一步明确了企业主体责任。

各级政府把食品质量安全纳入目标责任进行考核,明确分管领导具体抓。

质监部门把食品源头监管列入“一号工程”,举全系统之力狠抓落实。

完善食品安全区域监管责任制,共划分食品安全区域监管责任区32个,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区域监管责任网。

  四是严格市场准入。

充分发挥食品市场准入对提高产品质量和调整产业政策两大功能,帮助符合发证条件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办理生产许可证,对于基本符合条件或经过改进能达到发证条件的食品企业,帮助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完善检测手段。

鼓励企业走抱团发展道路,整合资源,联合做大做强。

  五是强化专项整治。

一是开展小作坊专项整治。

加大巡查力度,对巡查中发现“无证无照”企业及时报告政府,并告知相关部门予以整治,先后对259家无营业执照企业和232家无卫生许可证企业进行了联合整治。

二是开展重点产品专项检查。

对桶装饮用水、白酒、小麦粉等几类食品作为专项检查的重点,关闭桶装饮用水企业6家,白酒生产企业1家。

  六是加大宣传教育。

向媒体通报每季度食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暴光不合格企业及产品名单,让假冒劣质产品无生存之地。

利用、质量月等专项活动,深入社区和村组,发放食品消费常识,帮助群众识假辨假,提高群众质量安全意识。

  通过质监部门的努力工作,全市近两年没有出现区域性和重大的食品质量安全事故,食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由前3年的76%上升到81%。

  二、XX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管面临的困难

  

(一)“小散乱”严重。

从调查的情况看,“小”是全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主体,“散”、“乱”是特点。

以下几组数据充分说明上述情况:

截止到XX年3月30日,全市共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2035家,其中,小作坊小企业1835家(指不足8人的企业),占90%以上,由此足见其“小”。

全市2035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按区域划分,城区416家、丹江708家、XX县305家、郧西125家、XX县123家、竹山60家、竹溪298家;按产品划分,粮食加工515家、油脂加工420家、茶叶142家、调味品25家豆制品213家、乳制品2家、肉制品145家、饮料及冷冻饮品46家、饼干糕点174、白酒类158家、黄酒28家、卫生用品2家、酱腌菜27家、其他140家。

从数量上看,各县市区几乎是平分秋色,从种类上看,也是小而全,由此可见其“散”。

  质量安全形势最严峻的是“乱”。

突出表现在小作坊生产设备落后、厂房条件简陋、技术水平差、人员素质低、无标准生产(2035家企业只有571家进行了标准备案,有标生产率仅28%),有的以次充好,以假充真,更为严重是生产有毒有害食品。

最近,质监系统就查处了两家用碱性橙生产豆腐的小企业,行为十分恶劣,有两人被移送公安机关查处。

政协委员在今年4月3日巡查城区8家食品生产企业中,有6家卫生条件达不到要求,红卫的一家豆腐坊工人睡在黄豆上,加工房间污水横流、苍蝇乱飞,所有食品原料都没有合格证明,没有一台检验设备。

由于这些小作坊分布广且隐蔽,加上居无定所,生产没有规律,有的白天关门晚上生产,监管难度很大。

  

(二)制假手段诡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实行“地道战”、“游击战”,即选择厂区、民房造假,经常移动窝点。

二是添加非食用原料。

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非食用物质,如:

吊白块、甲醛、矿物油、非食用色素、滑石粉、工业盐等。

三是滥用食品添加剂。

滥用和过量使用色素、焦亚硫酸钠、苯甲酸、山梨酸等,如在粉丝、面条中加入吊白块、甲醛或硼砂,在水发海产品中用甲醛、双氧水、氢氧化钠等浸泡,在酱卤肉制品、火锅鱼头汤中加罂粟壳,在豆制品中掺大白粉,在饼干、糕点中掺矿物油,在白酒中掺兑工业甲醇等。

四是回收超前变质食品再加工出售。

五是篡改生产日期和保值期。

标注产品生产日期推迟或延长保质期。

六是侵犯知识产权。

假冒国内其他厂家的知名品牌,这一现象在糖果酒类食品中尤为突出。

七是以假充真。

用霉变、饲料或原料加工而成的伪劣食品,如用霉变的陈大米加矿物油抛光而成的“肥仔米”、“有毒大米”;用霉变花生、碎方便面、饼干渣,再加甜味剂、麻油、味精磨制成的芝麻酱;用病死猪肉加工成的香肠;用霉变的月饼做新月饼等;在蜂蜜中大量对水、掺饴糖、淀粉糖、麦芽糊精等;藕粉中掺薯粉、土豆粉;红薯淀粉、葛粉、蕨粉、百合粉中掺玉米淀粉等;用豆干或面筋假冒为酱卤牛肉、羊肉或鸡肉串;在小麦粉掺滑石粉;茶油、芝麻油中掺菜油、豆油或棕榈油。

八是用不安全材料包装食品。

如使用工业泡沫制作蛋糕盒等。

在日常食品监督检验中,表现出最经常性的问题主要是面粉增白剂超标、植物油掺假和过氧化酯超标、食品的细菌总数和大肠杆菌超标、酱油的营养成分达不到标准要求和个别食品过量加入添加剂、白酒的酒精含量低、食品包装净含量不够等主要指标。

这些既给监管者增强了人力上的压力,又增加了技术和智力上的难度。

  (三)经费保障不够。

初级阶段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因需要做大量的基础性工作,所需经费非常庞大。

方方面面都需要开支,最大的最必要的两项开支是人员和技术装备。

人员就是指除有工资保障的专职监管人员外的食品协管员和信息员,技术装备主要指食品巡查车及一些必要的检验检测设备。

目前,在全市32个责任区里共聘请社会食品安全协管员140名,信息员1039名,其中十堰城区两员共205名,若按每人每月50元的电话交通补助计算,全市每年所需最低经费708600万元,XX市区需要万元。

如果按要求每个县市再配备一台食品流动检测车和建立一个简易食品检验室,每台车按7万元、每个实验室按20万元计算,又需要一次性投入资金189万元。

两项总和全市共需资金2598600万元,其中十堰城区需要经费万元。

这几年,全市质监系统共自筹150多万元资金用于添置车辆、建立四图、巡查企业,但每年“两员”补助经费及流动检测车经费无法自己解决。

如果这些经费长期不能落实,势必影响社会监管人员和积极性,也会给食品质量监管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三)检测设备落后。

企业检测设备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监管部门检测设备是执法与监管的重要保障。

食品检测设备落后既包括企业又包括监管部门。

从全市食品加工企业看,在此次调查随机抽样的20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中,只有7家企业有简陋的食品检验设备,每家企业的检验设备仅有1台,完全不能保障出厂检验的需要。

从质监部门看,全市仅有市质检所能开展我市一些主要食品的质量检测项目,六个县市区的检验设备很落后,适应不了县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全市无一台食品流动检测车。

  (四)执法手段不力。

近两年来,全市共接到群众有关食品质量安全的投诉举报210起,立案查处67起,结案60起。

但案件的执行到位率却很低,只有30%。

去年一年,质监部门共巡查企业1400余家,发现问题600余起,提出整改意见631起,整改到位210起,整改到位率33%。

对一些“三无”企业,质监部门唯一的手段就是向政府和工商卫生等有关部门报告或通报,看着严重的食品质量安全隐患,却无力让业主关闭停业。

在政协视察过程中,有6家企业根本达不到卫生要求,但却拥有卫生许可证,质监部门无力干涉。

  (五)责任落实困难。

食品监管从宏观上讲,有三方责任,一是政府负总责,二是部门负监管之责,三是企业负主要责任。

政府负总责在市县级政府可以落实,但在乡级政府中,却很难坚持。

一是乡镇政府没有独立财权,加上精简机构后,人员也很有限,大部分乡镇明确一个分管领导抓食品质量安全工作是有名无实,明确领导只是挂个头衔,很少过问食品工作,市直相关部门下去检查食品工作,乡镇人员很少参与,部分参与的人员也对食品工作知之甚少。

部门负监管之责基本都能落实,但由于是分段监管,一切责任最终都会追求到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导致质监部门责任不可推卸,其它部门则可以推托,遇利与质监部门相争,有责向质监部门推托。

企业的责任分成两类,相对于农夫山泉这样的大型企业来讲,是能够对产品质量负责责任的,但对一些小企业小作坊来讲,一切以解决吃饭这个生计问题为重,有的根本是唯利是图,对社会的责任无暇顾及。

  (六)重复检查较多。

这是调查的20家企业反映最突出的共性问题,焦点主要是卫生部门与质监部门对企业的食品质量进行重复抽样检验,增加了企业的负担,有的企业不堪重负,难以为继。

如在市政协委员4月3日带领质监人员视察万隆茶叶同时,市卫生监督局人员就在该企业对茶叶质量进行检查,业主很头痛。

  (七)监管盲区难消。

盲区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在偏远的农村;一是武当山特区。

质监部门几经改革变迁,是一个新机构,人员较少,机构设置只延伸到县,乡镇没有办事机构和人员,村组更是没法涉足。

武当山特区成立时间较晚,好多行政机构没有及时成立,尽管市质监局几次向省里申请设立特区质监机构,受编制和财政影响没有得到批准,至今武当山的食品质量工作仍处于不定状态,有时指派丹江口质监局监管,有时由市质监局直接监管,增大了工作的难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