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留县第一小学学校三年规划.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79275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巩留县第一小学学校三年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巩留县第一小学学校三年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巩留县第一小学学校三年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巩留县第一小学学校三年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巩留县第一小学学校三年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巩留县第一小学学校三年规划.docx

《巩留县第一小学学校三年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巩留县第一小学学校三年规划.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巩留县第一小学学校三年规划.docx

巩留县第一小学学校三年规划

巩留县第一小学学校三年规划

巩留县第一小学学校三年规划

(2013.9——2016.9)

1982年,巩留县教育局将东风中学维吾尔语班置为巩留县第三中学,迁往乔勒盘社区幸福南路西巷22号,成为一所用维语言授课的完全中学。

2009年10月,巩留县第三中学高中部并入巩留县第二中学高中部,县三中25名教师调至县二中高中部。

2010年3月,巩留县第一小学并入巩留县第三中学,该校成为一所用维语言授课的九年一贯制学校。

2013年2月27日学校初中部的11个班并入巩留县第二中学,同时巩留县第二小学的8个班并入巩留县第三中学的小学部成立了县城小学民汉合校的教学区。

有14个维语班、8个汉语班,共22个班,60名教师,1067名学生。

2013年7月巩留县教育资源整合,民汉合校,正式命名为巩留县第一小学至今,是一所有汉维两种语言授课的小学。

目前学校处于民汉合校初期,有15个维语班、12个汉语班,共27个班,74名教师,1285名学生。

巩留县第一小学具有21年的办学历史,积淀了一定的民族文化传统。

依据党的“十八”大关于教育问题的相关政策,根据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结合学校实际,特对学校今后三年发展规划如下。

一、学校办学经验与问题反思

(一)办学经验

1.坚持现代化的育人理念,初步形成办学特色。

建校以来,学校在现代化硬件建设、软件建设、特别是师资队伍培养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果,在资源整合,民汉合校期间,学校领导班子融入新思想,在办学体制创新、信息技术与新课程整合、校园文化建设、学习型组织构建等方面的实践研究都具有较好的经验。

2.强化优质意识,注重质量提高,赢得了社会的赞誉。

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力,是学校赖以生存的基础。

多年来,学校领导和老师深刻认识到,随着学校之间生存竞争的加剧,只有把教学质量置于核心地位,始终坚持质量第一,坚持全面质量管理,学校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因此,学校一直强化教职员工的质量意识,注重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成绩较突出。

因此,学校得到了社会各界特别是家长的广泛认可,从而初步形成了竞争优势。

(二)问题反思

1.坚持现代化的教育理念,但对现代化的理念缺乏深层次的思考。

巩留县第一小学悠久的办学历史已经使得现代化的理念深入到每一个教职员工心中,深入到每一个学生心中。

但是,还应认识到,学校上下对理念的坚持与弘扬还没有达到较高层次,还缺乏对“如何在新时代进一步诠释现代学校”、“如何在新时代进一步发扬现代化教育理念”的深入思考,从而很难把学校纳入以现代化理念为内涵追求的有意识发展之中,很难在此基础上,打造学校的品牌,形成自己独有的竞争优势。

2.坚持质量核心,但缺乏对质量内涵的突破。

通过多年的努力,质量意识已经牢固地刻印在每位教师的心中——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

但是,我们必须明确认识到,在关于质量内涵的理解上,广大教师还存有问题,即把教育质量仅仅理解为教学质量。

在一所学校发展的过程中,毫无疑问,教学质量的好坏决定着一所学校未来的发展,因为这是学校生源的重要保证,但是,对于一所走向追求卓越的学校而言,这种对质量内涵的理解与把握无疑会成为学校未来发展的桎梏。

因此,就第一小学而言,还缺乏对教育质量内涵的整体把握,缺乏对以往质量内涵的突破。

3.没有将科研作为学校发展的内在机制和动力。

学校教育的发展,课程是核心,教师是关键,教育科研是突破点。

学校的各项工作,从课程的实施直到后勤服务保障工作,都可以作为教育科研的内容来进行研究,予以改进。

在这一过程中,既解决了学校各个方面工作的难题,从而也为教师成长为研究型教师创造了条件。

学校一直不重视教育科研工作,教育科研并没有成为学校发展的内在机制和动力。

4.形成了教师团队精神,但缺乏个体发展的活力。

学校教师具有较强的团队精神,大部分教师能够做到以校为家,爱生如子,相互关爱、相互帮助、团结协作。

但是从教师个体而言,很多教师缺乏一种在专业发展方面的更高目标,仅限于做好本职工作,安于现状的思想占据了思想的主流,因此,学校在关注教师团队精神形成的同时,必须考虑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激励教师自己主动发展,从而使每个教师的发展各具特色,充满活力。

5.重视建章立制,但缺乏必要的制度创新。

规章制度建设是立校之本,也是学校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与保障。

学校重视建章立制,健全各种规章制度,从而使学校走上依法治校、以规范治校之路。

但是,我们必须明确,制度也需要创新,不能一成不变,制度是用来约束人的,是人建设的,如果缺乏制度创新意识,那就会陷入因循守旧的泥潭,制度也会沦落为学校发展的桎梏。

从这个意义而言,学校在制度创新方面还做得不够到位,因此,如何充分挖掘学校各种资源,有效决策,进行制度创新,也是第一小学必须面对的问题之一。

6.探索了办学新体制,但缺乏完善的运行机制。

近十年来,学校分分合合,办学有相应的发展,但在此过程中也不断地出现新问题,如办学管理主体、办学特色、利益分配等,这些问题如得不到有效解决,会制约办学的深入发展。

因此,寻求新的办学体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7、注重双语教育,但双语教师不足,自身双语水平有限。

二、今后三年学校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

(一)办学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科学发展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坚持教育创新,提高学校现代化水平,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让师生得到和谐发展。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学校的转型式发展;努力构建学校教育现代化的创新体系,即理念创新、体制创新、制度创新、课程创新、教育技术创新和人才创新。

从而实现学生的个性全面健康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特色发展和促进社区文化发展,使学校全面步入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现代学校轨道。

(二)总体思路

坚持“稳定、和谐、发展”的工作方针,明确“同心同德促和谐,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工作要求,以“办人民满意学校、育全面发展人才”为宗旨。

构建“理解、宽容、沟通、自主”的校园人际氛围,培育“底气、文气、正气、大气”的一小人气质。

积极实施“内涵提升与外延拓展,从严求实谋质量,开拓创新求发展,不断进取图卓越”的办学战略,走“质量立校、师资兴校、科研强校、特色亮校”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争取把第一小学建设成为巩留县的示范名校。

(三)学校发展目标:

1.总目标:

高质量,有特色,现代化。

2.具体目标:

(1)高质量:

教师队伍高素质;学校教书育人高质量,即“双赢”。

——优化教师队伍,形成良师团队。

教师100%胜任教育教学工作,都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开发多媒体课件,课堂教学和教育活动。

培养县级以上教学新秀、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20名以上,占教师总数的30%左右,争取培养出特级教师。

90%以上的教师具有教育科研能力和校本课程开发能力。

形成“严谨、爱生、博学、敏思”的第一小学教师形象。

打造一流的管理队伍,充分发挥管理者的模范带头作用和业务引领作用。

——扎实文化基础,培养健全人格学生。

在原有“四会四能”的基础上(能生存,会生活;能合作,会学习;能负责,会创造;能关心,会健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个性追求、合作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学生扎实基础文化的基础上,会乐器、会篮球、会书法、会英语、会微机等特色成长目标,表现出一小学生特有的气质形象,培养面向世界的现代中国人。

——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将新课程实施与特色办学有机融合,构建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体系,彰显学校的课程特色。

转变教师教学行为,引导学生运用多样的学习方式,促进他们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模式。

实现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的转变。

强化科研的教学服务和推动功能,提升学校核心课题加以研究,完善校本教研制度,整合教育研究资源,提高科研水平。

构建学校德育新体系,探讨有效的学生自我教育机制,形成富有个性的班队文化,强化课程教学与德育工作的融合,充分发挥课堂的德育主渠道作用。

从而使学校教育总体质量在县内名列前茅,享有良好的社会声誉。

(2)有特色:

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坚持开展养成教育,办学体制创新。

——建成数字化校园环境,进行校园环境改造,扩大学生的活动空间,提升校园文化内涵,建设特色教育主题校园文化。

——完善办学体制。

实施适度发展规模策略,达到36个班级规模,每班生数控制在48人以内,全校生数控制在1800人左右。

开展养成教育,弘扬民族团结传统,培养学生的艺术特长。

(3)现代化

——现代化的管理。

实现学校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积极探讨学校管理制度创新,建立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创办学习化学校组织,将学校管理转型的核心确定为导向,以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为目标探索高效的管理策略,并在转型过程中不断完善学校制度建设,突显办学特色。

——现代化的德育观。

学校的道德教育应直面生命,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传统的道德教育被看作是一种主体对客体的对象化活动,学生被看作接受教育的客体。

未来三年我们将致力于主体与客体间的道德教育实践研究,打破师生间教育与被教育、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建立真正的民主平等关系,在道德教育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性,注重教师的引导作用,充分尊重学生的生命主体地位,注重他们的自由建构。

在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中探索使师生共同获得发展的德育途径。

——现代化的课堂教学观。

重新认识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将关注点从聚焦“教”与“学”两个不同的层面,转化为关注“教学”如何“互动生成”。

整体认识教书与育人的关系,将教书看成育人的组成部分及资源与手段。

避免割裂地看待教书与育人的关系,把为学生的多方面主动发展服务看作课堂教学最基本的立足点。

把形成学生主动健康发展的意识作为课堂教学追求的核心价值。

引导教师发现、挖掘各学科的独特育人价值,使学生在不同学科的教学中获得多方面的滋养,在不同学科的学习中体验丰富的学习人生,满足生命的成长需要。

逐步引导教师在这种课堂教学价值观的指导下,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方式。

——现代化的课程设置观。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开放度大大提高,赋予学校相应的自主选择和编制课程的权力,因此未来三年学校将致力于在国家课程标准指导下,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创生、完善有特色的、符合学生需求的校本课程。

(礼仪、民族团结、书法、绘画、器乐、篮球……)

——现代化的教师专业发展观。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直接实践者,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发展走向,未来三年学校将致力于引导教师正确认识自身职业的价值,认识到自身工作不是一种为了学生成长而作出的纯粹的单向的付出。

完成教学工作的过程也是教师建立自己的生命与精神家园、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完成自身发展的过程。

引导教师在职业生涯中不断地体验职业所特有的内在尊严与欢乐,鼓励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成为好学习、善研究、能合作、会创造、求发展的反思型教师,并努力探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此外,现代化的学校还包括现代化的文化观,现代化的环境、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等。

三、今后三年的主要工作任务

(一)以和谐发展的理念,建设现代学校文化新体系。

现代学校文化建设,是以实施素质教育为主旋律的现代学校文化的选择、设计、转化和生成。

现代学校文化建设的出发点是以育人为本,以培养具有中华民族灵魂和世界眼光的现代人为总目标。

具体目标是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促进学生的发展,以适应新世纪对人才的需要;以现代学校文化建设为突破口,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形成、完善学校鲜明的特色和优良的校风;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理想文化氛围。

——抓基础,建设学校环境文化。

系统进行学校CI设计,如校牌、校训、校风、校服、校徽、校旗、校标等学校标志性的物品,以及学校的外部环境美化等。

——重关键,建设学校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是指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包括师生的价值观、行为理念在内的精神成果,是学校教育管理思想、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及管理模式的凝结形式。

用制度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尊重师生的人格发展,激励师生的教学热情,丰富学校文化的内涵,为全面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提供有力保障。

——搭载体,建设学校行为文化。

以各种文化活动为载体,将学校制度文化、观念文化渗透在学校管理活动之中,把学校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自觉地转化为师生内心的信念和行动的准则,从而达到知行合一的目的,规范升旗仪式、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入党宣誓仪式、新老教师师徒结对仪式、元旦文艺汇演、节日纪念活动。

建设学生社团组织,如“学真”广播站、舞蹈团、合唱团、网络技术联盟、英语乐园等社团。

开展学校特色节日活动,如体育节、艺术节、读书节、建队日、科技节等。

——明方向,建设学校观念文化。

观念文化是指学校本质的具有个性的精神风貌集中反映的隐性的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最高层次,学校的观念文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校风:

“思源、和融”。

校训:

“学真知、做真人”。

办学理念:

“要为学生想六年、更要想到他们未来六十年”。

校长理念:

以德治校,全面育人。

(让每个第一小学的师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成为赢家,使每个家庭都感受到孩子成长的幸福!

教师理念:

严谨治学,敬业爱生,博学善思,以身立教。

学生理念:

对学习有上进心、对社会有责任心、对长辈有孝心、对他人有爱心、对自己有信心。

家长理念:

欲教子成材,先教子成人。

行为理念:

明理养成、参与体验、差异评价、和谐发展。

学校观念文化集中体现了“双赢”思想,即在教育教学和管理过程中,实现师生“两个发展”的教育理念,从而促进学校管理模式从“学校科学管理”向“学校文化管理”方向转变。

(二)构建现代学校管理制度,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人的素质提高是现代学校管理的核心内容,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和谐发展是现代学校管理追求的最高境界。

构建现代学校制度,要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遵循“从严治教、规范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制订和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探索学校教育资源合理配置与协同运行机制,促使学校整体结构进行优化组合。

注重人文化管理,变刚性规定为软性的自律,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逐渐出台《绩效工资制实施办法》、《教职工考核条例》、《教职工奖励条例》、《班主任工作量化考核条例》、《教育教学质量目标管理和奖励办法》、《教师专业化成长评定暂行办法》,引导教职工在目标上自励、在道德上自律、在工作中自勉。

坚持科学决策与民主管理有机结合,不断完善民主管理、“校务公开”制度,进一步完善工会和教代会制度,自觉接受党组织和教代会监督,定期向校务会、教代会、教职工大会通报校务重大事项,广开民主渠道,倾听各方意见,将组织监督、民主监督、社会监督结合起来,建立办学规范、管理有序、监督有效、保障安全的现代学校管理新制度,促进学校发展。

(三)开展名优队伍建设,增强学校发展后力。

更新教师教育观念,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科学设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目标,促进教师由“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转变。

全力打造县内小学教育专家3-5名(德育、教学、科研、管理等),各学科在巩留县有影响的领军人物5-8人,各级特色教师20名。

加强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

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增强提高思想理论水平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以爱生理念为指导,本着以“培养什么的人自己首先应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的精神,加强师德建设,把师德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和职务评聘的重要条件之一,开展师德标兵、师德先进评选活动。

促进广大教师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努力提高广大教师的敬业乐教的自觉性。

整体提升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个性发展。

多渠道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注重培养教师的人文素质,提高教师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教学与研究的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对培养人才规格的要求。

优化教师的学历、职称结构等。

进一步鼓励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进修、深造、提高,争取有相当一部分人达到本科学历;加大教师岗位培训的力度,改善、优化知识结构。

不断加强双语教师的培训。

学校将积极实施“教学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优秀导师”培养工程,促进教师全面提高。

要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县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资源,采用结、帮、带等形式,签订互帮互学协议,为骨干教师创设施展才能的平台,培养新一批骨干教师,促进教师均衡发展。

鼓励教师制订个人专业发展规划,设立教师发展档案袋,引导教师收集个人资料,记录发展经历。

针对不同层次的培养对象,提出发展要求。

建设书香校园,教师开展读书学习“五个一”:

即每天上网学习一小时;每课教后写一篇教学反思;每学期至少写一篇案例;每个假期读一本好书;每年写一篇高质量的论文;每年看一本教育专著等。

进一步完善教师发展性评价制度,坚持自主选择、自主反思、自主建构、自主成长,进一步完善教师发展性评价制度,坚持自主选择、自主反思、自主建构、自主成长,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加强教师管理。

不断完善教师考评激励机制,探索构建教师发展性评价体系,教师评价时坚持“两全”策略——全员评价、全面评价;实行三多策略——目标多元、主体多元、方法多样,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用人机制,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激发教师不断进取。

(四)经营现代德育,增强德育的实效力。

加强以现代养成教育研究,建立养成教育具体、可操作、可评价的目标体系,促进培养目标的实现。

在关注学生终身发展,倡导生命教育的新世纪,现代人养成教育是教师的神圣使命。

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德育水平,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班主任队伍,有针对性地加强对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培训,开展”德育沙龙”活动,严格对班主任的管理,及时客观地考核评价班主任德育工作成效,逐步提高班主任的各项待遇,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使班主任成为学校最重要、最可依赖的德育主体。

加强德育工作主渠道建设。

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渠道,建立全员参与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机制,加强课堂教学中德育要素的挖掘,把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加强德育工作的主体性和体验性,开创网络道德教育的新领域,开展特色班级建设活动,以集体主义为核心,构建积极向上、文明现代的班级文化场和道德场,树立良好的班风、学风,切实发挥班集体在德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以国家级绿色学校创建为载体,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关爱意识,增强保护生态环境、关心人类生存的责任感、使命感,自觉养成讲卫生、爱清洁、节能源等文明习惯。

以责任教育为系列,加强学生管理制度建设。

建立有效的德育工作机制,创新德育方式、方法,重视对学生的法制教育,严格落实《第一小学学生一日常规》,规范学生行为,进一步做好各类问题学生的转化,努力实现管理育人。

拓宽校外道德实践基地的新途径。

建立系列校外实践活动基地,通过开展经常性的学生活动,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磨练学生的道德意志。

探索家庭教育指导与配合的新渠道。

切实发挥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的作用和优势,提高家长的教育理论素养,改进对孩子的教育方法。

办好家长学校平台,加强学校与家长沟通联系,建立起学校、家庭、社会一体的德育工作机制,实现共同育人的目标。

(五)强化科研引领,推动学校发展。

在科研实践中加强科研队伍建设,打造各学科科研名师团队,带动教师专业水平及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在科研实践中发展学校的学术文化,与其他处室紧密结合共同提高学校办学品位,突显办学特色。

1.疏理、整合已有课题,确定主研课题。

对已有课题,根据学校实际,适当取舍,使研究方向更清晰,研究力量更集中,研究效果更显著。

2.建设研究队伍,明确责任分工,组织实施研究工作,强化科研管理机制,建立、完善科研室、教务处、德育处联动共管的科研管理机制,以制度确保课题的正常运行。

3.做好校本培训工作,建立健全校本教研的组织制度,有计划、有组织、有针对性地聘请课改专家、名优教师到学校做专题培训,参与学校的教科研活动,提升教师理论水平,做到研究前有培训,研究中有指导,研究后有提升。

4.建立学校学术委员会,聘请资深的教育专家、学科名师做顾问,由校级领导指导,校科研室负责具体工作,将有能力、有精力、有发展潜力的教师吸纳其中,在教科研、教改实验中发挥他们的骨干作用,坚持普遍提高和重点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打造各学科品牌教师,壮大学校名优教师的队伍。

5.定期、分专题召开教师网络论坛、学术沙龙活动,提升教师业务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以每年一届的教育研究发表会为载体,对当年的研究工作做好总结、疏理工作,明确下一步研究方向,向兄弟学校介绍研究成果,鼓励教师著书立说、在各级教育刊物上发表文章,保障研究成果的转化与推广,提升学校的学术影响力,突显学校的办学特色。

6.继续办好校园网络平台,为教师研究提供相应理论学习、反思积累、交流研讨的平台。

与其他部门紧密配合,尝试开展以科研课题为主题的教研活动,做好过程资料的积累。

(六)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进一步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坚持一年求稳定、二年求发展、三年求跨越的思路,切实发挥学校的示范和带头作用。

1、以现代教育思想进行校本课程建设——校本课程创新。

以校本课程开发为突破口,努力构建学校个性化课程。

着眼于学生动手创新能力培养和信息素养提高,培养终身学习能力,以适应信息社会需要开设的信息技术社团;

着眼于学生科学素养提高,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强化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所开设的科技社团;

着眼于节约社会、生态环保、绿色教育所开设的综合实践课程;

着眼于学生净化心灵,感悟人生所开设的绘本课程;

着眼于学生读书工程开设的读书活动;并将每年四月定为校读书节(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通过好书推荐、读书海报、读书超市及读书讲坛系列活动,毕业生《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陶行知诗歌、名言背诵达标率100%。

着眼于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需要开设的体艺类、心理咨询课程等等。

2、以实效教学为核心——教学管理创新。

抓好备课环节,关注学生发展,重视“动态生成”,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在备课设计教学的每一环节都要想着学生的发展,我们的课堂就会在真情的涌动下,回归教育的真实,回归生命发展的自然。

教学的过程是教师“用教科书教”的过程,而不是“教教科书”的过程。

如在语文学科相关学年,大胆将优秀的语言材料引入课堂,使学生大量吸收优秀的语言文字营养,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再创造,以便激活教材,使教学达到一种新的境界。

要分层次进行教案书写,提倡写个性化教案,允许不同风格的教案并存。

探索“共性教案、个性教案相结合”模式的可行性,在共性教案的基础上,教师再写出个性教案。

个性化教案要求教师针对本班班情、学情、师情,对共性教案进行调整、补充、拓展、创新,进行凸现个人特色的、鲜活的教案设计。

积极开展“教师主动参与式教研”,变“评课”为“议课”,不再将研究课活动的重心放在对主讲教师的评价上,而将重心转移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上。

这里所说的“问题”,可能是大家在教学中都会遇到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不一定是主讲教师在讲课中存在的问题。

大家通过研讨,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以现代的人文思想构筑新课堂——教学模式创新。

以“一主二合三分”教学模式的不断发展完善为着眼点,努力构建生成性课堂,“一主”即以学生为主体;“二合”即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过程情感融合;“三分”即分层教学、分组学习、分类指导。

构建和谐课堂,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教学模式研究要有新进展,出新成果。

4、以科学发展的理念完善评价体系——教学评价创新。

构建多元化的可操作的适应学校实际的科学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性功能、激励性功能、发展性功能。

评价内容多元化。

建设一整套教学质量考核评估体系,强化常规教学过程检测评价,既看整体成绩又看优秀率、提高率,既看卷面成绩也看动手动口创新能力,既看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