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复习教案(全册).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73792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4.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复习教案(全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复习教案(全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复习教案(全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复习教案(全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复习教案(全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复习教案(全册).docx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复习教案(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复习教案(全册).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复习教案(全册).docx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

2.把握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

3.掌握语文园地中日积月累部分中的内容。

复习过程:

一、弄清本单元课文的专题是“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二、谈谈你最喜欢本单元中的哪篇课文,为什么?

三、复习《北京的春节》

1、文中哪些部分是详写?

哪些部分是略写?

课文在详略处理上非常恰当,其中“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和“正月十五”这四天的情景写得比较详细。

而对于“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正月初六”“正月十九”这三天的情景描写得相对简略些,这样处理使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有利于读者对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习惯有全面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

2、联系实际说说:

你是怎么过春节的?

例:

我每年除夕都和爸爸贴对联,贴窗花,晚上放鞭炮,看春节联欢会,守岁。

正月初一早上要吃饺子,给长辈拜年,收压岁钱。

3、?

读一读,注意加点的词语,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a、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

他们的第二件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

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

采用北京话口语,调动了艺术表现力。

b、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

闲在:

清闲自在。

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复习《腊八粥》

1.文章围绕“腊八粥”讲了什么内容?

文章围绕“腊八粥”讲了八儿等粥和八儿一家人喝粥两件事。

2.八儿美妙猜想中的腊八粥是什么样子的?

表现了八儿的什么心理?

八儿猜想栗子稀烂,饭豆肿胀,花生仁儿面面的,枣子大了三四倍,糖放多了会起锅巴。

这种种美妙的猜想,反映了八儿对腊八粥的美好向往,进一步突出了他想快点喝到腊八粥的迫切心理。

3.八儿和家人吃腊八粥的情景为什么要略写?

课文略写八儿和家人吃腊八粥是为了突出八儿苦苦等待吃妈妈煮的腊八粥的情景。

五、复习《古诗三首》

1、《寒食》这首诗写的是怎样的景色?

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

这首诗运用了白描手法,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描绘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2、《古诗十九首》中运用了哪些叠字,有什么好处?

答:

“迢迢”,是星空的距离;“皎皎”,是星空的光线;“纤纤”,是织女手的形态;“札札”,是织布机的声音;“脉脉”,是织女凝望的神情。

这些叠词无论是描摹景物,还是刻画人物、叙述情境,都在反复吟咏中创设着缠绵的情境。

3、《十五夜望月》这首诗中点明了哪些意象?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

中庭,地白,树、鸦,露,桂花,暗含了月的意象。

表达了作者中秋望月思远、想念好友的情感。

六、复习《藏戏》

1、课文描写藏戏,为什么要讲述唐东杰布的故事?

答:

因为唐东杰布是藏戏的创始人、开山鼻祖,没有唐东杰布就没有藏戏。

而且,藏戏之所以能够传承下来,和唐东杰布为民造福的谨慎和感人故事是分不开的。

2、是什么让“一无所有”的唐东杰布留下了这样“一段传奇”?

答:

(1)唐东杰布有一颗为民造福的善心,发下誓言并坚持实行。

(2)得到了善良的藏族人民的支持,如能歌善舞的七兄妹,大批的渔民、工匠、流浪汉等。

七、复习《语文园地一》

1、复习本单元字词

(1)带学生读本单元课文中带拼音的词语。

(2)请生说一说自己认为本单元的生字中那些是容易写错的,应注意什么。

(3)必须掌握的词语

腊月 展览 风筝 空竹 口琴 更新 鞭炮除夕 春联 扫除 年糕 充足 店铺 开张对联 年画 通宵 间断 除非 万不得已必定 光景 截然不同 燃放 亲戚 拜年寺院 轿车 骆驼 元宵 张灯结彩 一律彩绘 广告 分外 糊涂 搅和 浓稠 可靠猜想 粉碎 外套 解释 腊肉

2、背诵日积月累。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心态变化,感知人物形象。

把握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

3.掌握语文园地中日积月累部分中的内容。

复习过程:

一、弄清本单元课文的专题是“走进外国文学名著”。

二、谈谈你最喜欢本单元中的哪篇课文,为什么?

三、复习《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1.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本课内容由“梗概”和“节选”组成。

“梗概”写了鲁滨逊“遇险上岛”“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等情节。

2.鲁滨逊是怎样解决吃饭问题的?

从中可以看出鲁滨逊是个什么样的人?

鲁滨逊打猎、捕鱼,畜养山羊,种麦子,使自己有奶喝,有肉吃,还有了粮食。

这些描写反映出鲁滨逊是一个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的人,是一个有着顽强毅力的人。

3.鲁滨逊“坏处”和“好处”的对比,说明了什么?

“坏处”和“好处”的对比,实际上是两种心态的对比:

想到坏处无奈,想到好处欣慰。

鲁滨逊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处境,理智地面对现实,能够知足安命,能够在困难的环境中找到安慰和满足,从而创造了生存的奇迹。

复习《骑鹅旅行记(节选)》

1.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是怎样表现尼尔斯变小后的模样的。

作者没有直接描写男孩尼尔斯变成小人儿后的模样,而是通过间接的对比描写来表现的。

如“他还够不到锁”“快看拇指大的小人儿尼尔斯·豪尔耶松”。

这样描写可以让读者对尼尔斯的小有着具体直观的感受,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尼尔斯对猫的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

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

刚看到猫时,尼尔斯亲切地称呼他“亲爱的猫咪”,因为他想从猫的嘴里问出小狐仙的住处。

当被拒绝以后,尼尔斯对猫的态度十分粗暴,甚至还想去揪猫的尾巴。

当他被猫轻松地按到地上教训之后,他对猫感到了恐惧。

最后被猫放过时,尼尔斯对待猫的态度是羞愧的。

3.接下来,尼尔斯又遇见了谁?

发生了什么?

接下来,尼尔斯溜进了牛棚,三头牛也都对他不客气,这时男孩意识到过去对他们不好,现在后悔了,但是牛们依然对他非常凶,他担心牛会挣断缰绳,所以赶紧溜了。

4.但是牛都不听他说话。

她们吵闹得非常凶,他真担心哪头牛会挣断缰绳,所以他觉得还是趁早溜掉为妙。

这句话中的“溜”改为“跑、逃”好不好?

为什么?

不好。

因为“溜”是悄悄溜走的意思,一方面表明尼尔斯已经认识到了自己以前行为的错误,并感到羞愧的心理;另一方面写出了现在牛都不理他,他只能灰溜溜离开的狼狈情态。

如果将“溜”改为“跑、逃”,则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5.从尼尔斯和动物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尼尔斯没有变小之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从尼尔斯和动物的对话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尼尔斯曾经扯过公鸡的鸡冠,揪过猫的尾巴,用各种方式捉弄三头牛,把母亲挤奶时坐的小凳藏起来,用脚故意绊倒母亲等顽劣的行为。

从中可以看出尼尔斯是一个调皮捣蛋、惹是生非、顽劣自私的孩子。

复习《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

1、为什么要具体描写贝琪的表现?

贝琪的表现反映出他们已经极度饥饿和疲乏,贝琪的意志已经彻底垮掉了,所以“愿意死掉”。

但是汤姆一直在想方设法鼓励她要勇敢地活下去,如果没有汤姆,她真的会死掉。

这也从侧面衬托出汤姆的坚强和勇敢。

2、你怎样理解当有人用“嘲弄的口吻问他是否还想再去那个山洞走一趟”时,汤姆说“他不会在意的”?

嘲弄汤姆的人认为,经历过这次危险之后,他一定不敢再去做冒险的事情了。

但汤姆却毫不在意,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勇敢、爱冒险的孩子,不会被一次困难吓倒。

3、汤姆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汤姆·索亚是一个机智勇敢,重情义,爱冒险,同时又调皮捣蛋的孩子。

六、复习《语文园地二》

1、复习本单元字词

(1)带学生读本单元课文中带拼音的词语。

(2)请生说一说自己认为本单元的生字中那些是容易写错的,应注意什么。

(3)必须掌握的词语

航海 荒岛 流落 潮水 凄凉 水源野兽 帐篷 援救 寂寞 恐惧 联想宴会 面积 淡忘 文明 忧郁 计算缺乏 防止 日历 仪器 

望远镜 自动事实 制造 缺少 栅栏 介意 无非处境 苦闷 理智 控制 知足 隔绝境地 缘故 热带 袭击 防御 手段解除 不可思议 焉知非福 远眺

2、背诵日积月累。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

通过用朗读、默读等方式反复读文,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通过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体会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并能适当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当中去。

掌握语文园地中日积月累部分中的内容。

复习过程:

一、弄清本单元课文的专题是“让真情在笔尖流露”。

二、谈谈你最喜欢本单元中的哪篇课文,为什么?

三、复习《匆匆》

1、作者是如何将不易察觉的时光流逝写得生动形象的?

答:

作者运用设问、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将不易察觉的时光流逝写得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2、时间的流逝本是人们司空见惯的平常现象,为什么作者能写得如此感人?

答:

因为作者在描述“时间流逝”时蕴含了深沉、真切、难以抑制的情感。

情感郁积深厚,便会很自然地诉诸笔端,再加上作者借助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将不可感的抽象事物变得具体可感,甚至富有人情味,其描写自然真切感人。

复习《那个星期天》

课文主题归纳

本文记叙了“我”第一次殷切地盼望母亲带“我”出去玩却未能如愿的经历,记录了“我”从满怀希望到失望透顶,直至彻底绝望的心理变化过程,表现了“我”细腻而敏感的情感世界,以及孩童世界与成人世界存在的鸿沟。

2、全文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

(1):

概述“我”在“那个星期天”经历了一场盼望。

第二部分(2~6):

描写“我”从满怀希望、兴奋雀跃到疑窦暗生,但是仍然在焦急万分中耐心等待,却终于彻底绝望的过程。

第三部分(7):

叙写“我”在希望落空后倍感伤心以及母亲对“我”的安慰。

3、说说在那个星期天里“我”的心情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

答:

在那个星期天里,“我”经历了从等待开始时的万分期待、心怀欢喜,到继续等待时的耐心、仍然有所期盼,再到等待未果时的焦急万分,直到最后等待结束、期盼落空的过程。

五、复习《语文园地三》

1、复习本单元字词

(1)带学生读本单元课文中带拼音的词语。

(2)请生说一说自己认为本单元的生字中那些是容易写错的,应注意什么。

(3)必须掌握的词语

空虚 叹息 徘徊 蚁穴 翻箱倒柜 念叨停顿 晃动 碰倒 原谅 

惆怅 休止 时光惊惶 亲吻 依偎 挽回 消逝

2、背诵日积月累。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

阅读时,关注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

把握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

3、掌握语文园地中日积月累部分中的内容。

复习过程:

一、弄清本单元课文的专题是“高尚品格”。

二、谈谈你最喜欢本单元中的哪篇课文,为什么?

三、复习《古诗三首》

1、译文:

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什么时候才能给它带上金络头,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

2、译文:

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气节留在人世间。

3、译文: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经历无数磨难和打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

复习《十六年前的回忆》

1、默读课文。

说说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那些事?

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1)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以下几件事:

被捕前写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工友阎振三被抓;然后写了父亲被捕时的情景,主要表现了对敌人的心虚、残暴和父亲的镇静、处乱不惊;接着写了父亲在法庭上与敌人斗争的情景表现了父亲的镇定、沉着;最后写了父亲被害后,全家人悲痛心情。

(2)我对李大钊在法庭上与敌人斗争的景象最深。

原因:

尽管敌人十分凶狠,可李大钊同志坚强不屈,沉着、冷静地同敌人进行斗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