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教师与学生.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78473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66.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讲教师与学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第二讲教师与学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第二讲教师与学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第二讲教师与学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第二讲教师与学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讲教师与学生.docx

《第二讲教师与学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讲教师与学生.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讲教师与学生.docx

第二讲教师与学生

第二讲 教师与学生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

                       ——《礼记·文王世子第八》

 

教师和学生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学校人员中最主要的两个部分,也是教育系统中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

正确认识师生各自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相互间关系,对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 教师

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和社会思想、道德风尚的传递者,是继承和发扬人类文化遗产的桥梁,是年轻一代的培养者。

教师通过自己的劳动培养人,既促进社会的发展,又促进自身的发展。

教师职业是人类最古老的职业之一,并将与人类社会共存。

正确认识教师在劳动过程中的特点和价值以及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权力等,对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他们的职业品质有着重要的意义,本节重点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维度对其进行分析。

一、教师——人类社会中的专业教育者

(一)教师的地位与作用

教师是知识和文明的象征,是人类文明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作用。

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积累的精神财富,包括文化科学技术知识、文学艺术、社会思想、哲学观点、生活习俗等,都要依靠教师的传播。

正是由于一代又一代的教师承担着人类知识和文明的传递任何,人类社会的文化才得以延续,人类社会才得以不断发展和进步。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教师的劳动具有重大的社会价值。

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教师是人类文化的继承者与传递者。

在任何社会,人们总要把所积累和创造的社会文明继承和传递下去,并使之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这一工作是由教师完成的,如果没有教师的劳动,人类文明就要中断,新生一代就要事事直接经验,永远从头做起,社会也必然会停滞不前。

所以,教师劳动对人类社会的延续与发展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对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社会意识的继承与发展起着纽带和桥梁作用。

教师是社会发展的“中介人”,它联系着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正如乌申斯基所说的,教师是过去历史上所有崇高而伟大的人物跟新一代之间的中介人,是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个活的环节。

2.教师是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不难看出教师劳动的重要作用。

一个社会与民族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就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取决于人素质的高低,而人的素质培养主要取决于教师的劳动。

从一般意义上讲,社会上各行各业的成员都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但他们不是自然成长起来的,都必须首先要通过教育的培养和训练。

现代生产表明,个体只有受到一定程度的教育,掌握一定的生产知识和科学技术,才能进入生产领域,成为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尤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教育生产个体劳动能力的社会作用日益突出。

教师的劳动是进行物质生产劳动、创造物质财富的前提和基础。

从这种意义上说,教师的劳动也是物质财富的间接创造者。

精神财富的创造、发展也同教师的劳动有着密切的联系。

所谓精神财富的建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科学文化建设,一是思想建设。

在精神财富发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还是各方面的专门人才。

其中包括思想家、理论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教育家等等,正是通过他们的创造性劳动,社会的精神文明才得以不断向新的高峰迈进。

而这些人才都是教育培养训练的,所取得的成就也总是同教师的劳动联系在一起的。

教师的劳动不仅通过培养人间接丰富社会精神文明的宝库,高等学府的教师自身通过科学研究,也直接创造精神财富。

3.教师是人的潜能的发掘者,对人的智力开发起着奠基作用。

现代脑科学、神经生理学研究表明,人类从遗传获得的发展潜能是动物所无法比拟的,人的智力发展具有巨大潜力,人脑的功能远未被充分开发利用。

然而人的智力的潜能并非随着生理上的成熟就自然获得很好的发展。

潜能的充分开发依赖于社会生活条件和正确的教育,在社会生活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教育对人的潜能的开发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教师是学生群体的潜能开发者,教师可通过创造性的劳动,使每个学生固有的智能得到良好发展。

总之,社会的发展进步都包含着教师的劳动,离开教师的辛勤劳动,人类文明的脚步就会停滞不前。

无论历史上教师的社会地位如何动荡不定,但在高科技的今天,教师的社会作用已被世人所广泛认同。

教师的巨大社会作用主要是通过培养人实现的,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是传授知识,开发学生的智力;二是培养品德,塑造学生的心灵;三是训练身体,发展学生的体质。

总的说来,教育的作用就是全面地培养人,就是使学生获得最适合他自己的发展,就是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是巨大的,是不可替代的,教师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本身就决定了教师的地位。

(二)教师职业的特点

1.创造性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提出:

“一般地说来,教育学是最辩证、最灵活的一种科学,也是最复杂、最多样化的一种科学”。

1这一概括不仅反映了教育科学的特点,而且也充分反映了教师劳动创造性的特点。

这种创造性的主要表现,并不在于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和发现,而在于创造性地运用教育教学规律,在复杂多变的教育情景中培养处于发展变化、人格形成中的人。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首先表现在因材施教上。

教育的对象千差万别,每个学生就是一个特殊的世界:

不同的经历,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秉赋、能力,不同的气质、性格,不同的意志、情感,不同的思想、行为,而且他们又是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的,这使得他们的整个身心发展水平都存在着极大的差异。

作为教师,既要按照统一的目标培养学生,又要注意学生的这些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方法,区别对待,因材施教。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也表现在对教育、教学的原则、方法、内容的运用、选择和处理上。

面对各种环境因素、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方法等,如何利用这种种因素去使教育教学获得成功,需要教师创造性地规划安排,这个过程没有现成的条条框框去照搬、照套,这就要求教师对自己的选择高度负责。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还表现在教师的教育机智上。

所谓教育机智,就是一种对突发性教育情景作出迅速、恰当处理的随机应变的能力。

富有创造性的教师,常常能够巧妙地利用突然发生的情况,或者创设新的情景把教育活动引向深入,或者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使教育活动更加生动活泼。

2.示范性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

教育的这一本质特点,决定了教师的职业必然具有强烈的示范性。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

教师职业的示范性,不仅体现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教师在教书育人活动中,其自身的个性包括思想境界、道德情操甚至人生观、世界观、人格修养、学识、气质、风度也都会作为榜样而影响学生,尤其是在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教育活动时,影响更大。

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可能对学生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

教师职业之所以对学生具有示范性,是由于青少年学生在知识、智力、心理品质和思想道德等方面,都还处于不成熟时期,独立性不强,具有依赖性和模仿性。

因此,青少年学生对教师总有特殊的信任和依恋的情感,把教师当作榜样去学习和模仿。

“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

这点往往是觉察不到的。

但还不止如此。

可以大胆地说,如果教师很有威信,那么这个教师的影响就会在某些学生身上永远留下痕迹。

正因为这样,所以一个教师必须好好检点自己,他应该感觉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着这样严格的监督。

”2

教师职业的示范性特点,不仅说明教师工作的艰巨和光荣,更要求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和人格,必须具有丰富的学识,必须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表率。

3、长效性

教师职业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首先,从人的整体发展来看,人才的成长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事情,一个人从无知到有知、从不成熟到成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教师劳动不可能在短期内生产出“产品”。

教师为学生所做的一切很难立竿见影。

检验教师劳动成果的主要和根本途径是日后学生走向社会时的工作实践。

其次,就学生某一具体、局部的发展来看,也往往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

一方面是因为一个人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的形成本身是一个十分缓慢的过程,另一方面还因为每一个学生也是一个能动的个体,特别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独立意识将增强,其批判倾向也将越来越明显。

在教育过程中,当教师的影响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时,学生将不会朝着教师引导的方向发展,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常常是点滴的、反复的、甚至是无效的。

另外,学生在其整个发展中还会遇到来自家庭、社会等许多经常变动着的、难以控制的因素的影响。

教师要在这纷繁复杂的情况下把各种影响加工成每一个学生都能接受的信息,转化为他们自己的思想、习惯和行为无疑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工作。

二、教师——作为专业教育者的条件与素养

(一)教师的职业道德

社会上任何一种职业都有其独特的行为规范要求,即职业上的道德要求。

职业道德就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共同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具有行业特点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每种职业都对从业人员有着特定有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上的要求。

“如果把教师视为一门专业加以建设,那么专业的一般特征和标准对教师伦理规范建设无不具有道德的含义。

”3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教育工作过程中应遵循的道德准则。

案例2-1让教育充满爱

富川瑶族自治县富阳镇涝溪完小学罗呈炳(全国模范教师)

教书育人,爱生如子,是教师应有的品质,也是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我是一名党员,更应起模范带头作用。

山区里学生的家离学校远的有几十里,他们每天都带着午饭来上学。

冷天,我主动帮他们把饭烧热;热天,烧茶给他们喝;雨天,学生来到学校,衣服、裤子、鞋袜都湿透了,我就烧火给他们取暖,帮他们烤干衣、裤、鞋袜。

学生生病时,我就掏钱帮助买药,端茶倒水照顾他们。

记得我女儿到县城上中学的第一个学期,由于水土不服,得了急病,需及时治疗,我得知后准备赶往县城医院看望女儿。

但是,偏偏在这时,我校的一个学生得了流行性重感冒,高烧达40度,已昏倒在地,情况危急,我赶紧将他背到离校十多里的卫生院抢救,他的父母又不在他身边,医疗费怎么办?

我就主动帮他垫支医疗费,直到这位学生父母赶到卫生院以及学生脱离危险后,我才离开。

等我跑几十里山路赶到县医院看望女儿时,已是第二天清早五点多钟。

当我看到躺在病床上的脸瘦成小猴、眼眶深陷、目光无神、手像柴枝的女儿时,我再也忍不住心中的情感,哇地一声哭了出来。

正是因为我们爱生如爱子,家长才放心地把学生交到我们手上,学生才敬佩、爱戴教师。

多年来,我坚持资助山区贫困学生,每个学期我校都有部分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开学时交不上杂费和书费,每遇到这种情况,我都帮他们垫付。

2000年,有一位学生的父亲因病去世,家中只剩下她母亲及弟妹,为了给其父治病,全家欠下一万多元的债,家里失去了经济支柱,这位学生已无法继续读书了。

我得知这一情况后,多次登门家访,耐心细致地做家长的思想工作,同时,伸出援助之手,自愿承担这位学生的学习费用,使这位学生重返了校园,学习也更加刻苦用功。

几年来,我共资助了1000多元给这位学生,这都是老师们帮我统计的。

这位学生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被县民族中学民族班录取。

别的老师看到我这样做,也自愿慷慨解囊资助贫困学生。

为了使更多的特困学生完成学业,我还多方面联系,争取社会各界人士的援助,避免了许多贫困生辍学。

所以,多年来我校学额巩固率达99%以上。

每当看到孩子们纯真的笑脸、求知的眼神和越来越自信的身影,我内心体验到的更多的是一种欣慰和满足。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制定适合山里孩子心理的《学生课堂学习与课外生活条例》,尊重学生在自身素质、家庭状况和个性特点等方面的差异,抛弃单以成绩优劣为标准的评价学生的做法,注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理想前途的思想教育及无私奉献教育,教育山里的孩子,为改变山区贫困落后面貌而努力学习。

我还注重转变学生的思想,有一位同学由于其母亲在他12岁那年去世,思想负担大,成绩跟不上别人,产生了不想读书的念头,经常逃学,一次,他背着家里和学校偷偷地跑了出去,逃避上学。

我发现他没有上学,就马上到他家里家访,结果他不在家里,我和家长四处寻找,最后在离学校二十多里远的他舅舅家里找到他,我耐心动员他回校上课。

我亲近他,鼓励他,耐心地辅导他,同他在学校里一起吃住,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对待他。

平时发现他的点滴进步都表扬他鼓励他。

天长日久我对他的一颗灼热的、以诚相待的心,深深地打动了他,使他内心感到温暖;我用爱的钥匙启开了他的心扉,激起他的上进心、自信心,调动了他的学习积极性。

他变得专心听课、认真写作业了,学习成绩提高很快,并以优异的成绩读完小学,初中,高中。

由于山里缺教师,在我的影响下,1984年他毅然放弃高考,回到山区投身到教育事业中,当了一名山区小学教师。

我不仅关心爱护学生,还关心教师的疾苦,当同事遇到困难时,我都及时想方设法帮他们解决。

有一次陈新甫老师由于爱人长期有病,已将家中的积蓄全部用完,又正值学校开学,陈老师无钱送子女上学,急得团团转,眼泪都掉下来了。

我得知情况后,马上拿出500元给陈老师,陈老师接过钱感动万分,含着泪说:

“罗老师啊!

我怎么才能还得起你的这份情呢?

”我回答他:

“这是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做的事。

”这一切使陈老师感到温暖,由不愿在山区工作转为后来的愿意在山区工作。

从此,陈老师在教学中倍加努力。

2003年,陈老师所担任的毕业班语文会考成绩,名列全镇前茅,受到上级领导的好评。

罗呈炳老师在高寒山区坚持从教30余载,在日常工作中处处表现良好的职业道德,获得了学生和社会的尊敬。

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反映在教师活动的方方面面,它是调整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以及教师与社会各方面所应遵循的道德准则。

我国中央教育行政部门和全国教育工会联合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明确提出了关于教师职业道德的具体要求,其核心内容可归纳如下:

1.忠诚热爱教育事业。

任何职业道德,都要求从业人员做到敬业乐业,忠于职守。

教育活动是教师所从事的基本社会活动,是教师为社会服务的具体形式。

因此,对待教育事业的态度也就反映着教师的劳动态度,而劳动态度问题具有极重要的道德意义。

人们历来把热爱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作为对教师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

此外,由于教育具有长效性的特点,教师的劳动成果很难在学生身上立竿见影。

这一点决定了教育工作与其他行业相比很难获得“名”和“利”。

它更需要从业者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如果缺乏对教育事业的爱,那么很难设想教师能在这个岗位上持久地无私奉献。

一个教师只有立志献身教育事业,才能全心全意地培养学生,才能同其他教师协作,共同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2、尊重热爱学生。

热爱学生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和起点。

热爱学生既是教师高尚道德品质的表现,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直接体现,又是一种教育手段,在教育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师对学生高尚纯洁的爱,是师生心灵之间的一条通道,是开启学生心智的钥匙,是用以点燃照亮学生心灵的火焰。

有了它,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使学生乐于接受教诲,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教育实践证明,那些献身教育事业,被学生爱戴的教师,正是把自己的真挚的爱倾注在学生身上,与学生有着良好关系的人。

总之,教育是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感化人心的影响,缺乏对教育对象的爱,一切影响都将显得苍白无力。

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只有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感情,才能引起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和亲近,才能营造出有助于学生发展的良好氛围。

师生之间和谐的情感本身就是一种可贵的教育力量,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发展效果。

但对学生的爱不是一种迁就和放纵式的爱,而是一种把“爱”与“严”进行了有机结合的爱。

同时,教师爱学生要爱所有的学生,不能有偏爱,否则会影响学生间的团结,降低教师的威信。

3.尊重同事,团结协作。

教育学生的事业是集体的事业。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之间要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形成具有优势互补的教育合力,共同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教育工作从宏观上看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集体的协作劳动过程,但从微观上看,又是一个主要依靠个体自主自觉的劳动过程。

这种劳动的分工和它所具有的独立性、个体性等特点决定了教师间需要相互尊重、团结协作。

教师集体是由具有不同年龄、性别、职称、学历、经历、个性、学科等特征的教师组成的。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常会产生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的分歧。

因此,教师间有必要进行经常性的交流和沟通以消除分歧,而相互尊重、团结合作的意识是实现沟通的基础和前提。

此外,任何一个学生的成长都是教师集体共同努力的结果。

每个教师个体对学生的影响都是有限的。

一个团结的教师集体是一股强有力的教育力量。

为此,每个教师有义务、有责任为形成一个团结一致的教师集体而努力。

4.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教师职业的主要手段是言传身教,示范性很强,这个特点决定了教师要以自己的模范行动作表率,以此作为学生学习、效仿的榜样。

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具有明显的向师性,他们尊敬老师,愿意听老师的话,也常常以能得到老师的注意、重视和关爱而感到高兴和自豪。

教育活动也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教育手段和方式不仅是已规定好、计划好的外在方式,教师的学识、才能、人格和言行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

无论教师本人是否意识到,教师的言论和行为、为人处事的态度和方式处处成为学生的榜样。

因此,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自然就成为教师重要的职业道德规范。

5.依法执教。

教育活动同其他社会活动一样,除遵守国家的基本大法外,还必须遵守本行业特定的法律法规。

如我国就制定了《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来保障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组织者,遵守职业规范是教师应履行的责任和义务。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法定权利,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这些都是教师依法执教的具体表现。

知法懂法、依法执教不仅是教师应该具备的职业素质,也是新时期教师必备的职业道德,更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法律保障。

(二)教师的业务素质

案例2-2

40年前,我是一名师范生,走出师范的校门,便走进了小学,这一进去就是40年。

青春年华,黄金岁月全给了小学生。

不少师范生和年轻的老师常给我写信,要我传授做个好老师的“秘诀”。

这秘诀就是40年磨得的一句话:

不断塑造自我,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在自我塑造中,最重要的是心灵的塑造,这是对高尚精神境界的追求。

我爱学生,学生也爱我,我把“教师”与“美好”联系在一起,把“育人”与“祖国”与“崇高”联系在一起。

我鄙视低俗,警惕庸庸碌碌;摒弃颓废、消沉,追求真、善、美的境界;热爱和学生和青年教师在一起的生气勃勃的生活……虽然青春早已逝去,但是,我觉得我的心永远是年轻的。

这样的精神境界驱动着我,鞭策着我,不敢怠惰,不肯荒废,于是,我会为寻找孩子观察的野花,在郊外的河岸、田埂专心致志地认别、挑选;我会为优选孩子课文最佳的情境,在灯下静静地想着,画着,做着各种生动的而又是最简洁的教具,一遍又一遍地摆弄着,比划着,从不厌倦;我会为了让孩子第一次感知教材获得鲜明的印象,在家人熟睡的时候,一个人在厨房里练习“范读课文”;一场大雪后,我又会兴致勃勃地带着孩子们去找腊梅,去看望苍翠的“松树公公”,然后和孩子们在雪地上打雪仗。

当孩子们把雪球扔中了我,我笑得比孩子们还要开心,一下子年轻了几十岁。

这些带着浓郁稚气,甚至伴随着“痴情”的个性色彩也许不少人是不理解的,但却是当好小学老师需要的情怀,这也是一个教师的思想素质,具备了这样的思想素质,才能做到“诲人不倦”,“爱生乐教”。

当一个好老师除了要有较好的思想素质,还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

我在读师范时,认真学好各门功课,还认真学画画、练美术字、参加诗歌朗诵会、创作舞蹈,我也很喜欢音乐,学指挥、练习弹琴。

夏天在小小的琴房里,尽管蚊子叮,浑身是汗,却乐趣无穷,整个身心都沉醉在琴声中了。

这些在我后来的工作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我探索的“情境教学”,运用音乐、图画、表演等手段把学生带入情境,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得益于当年在师范读书时打下的坚实基础。

在当教师之后,我一直注意继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可以说,我是在“小学里读大学”。

我坚持每天黎明即起,坐在校园的荷花池畔背唐诗、宋词,背郭沫若、艾青、普希金、海涅、泰戈尔等中外名家的诗篇,用优美的诗篇来陶冶自己的情操。

我摘抄的古今中外的优秀诗篇,就有厚厚的几本。

晚上有计划地阅读鲁迅、茅盾等名家的著作,莎士比亚、契诃夫、列夫·托儿斯泰、果戈里、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世界文学巨匠的一批名著,就是那时利用业余时间阅读的。

近20年来,为了搞教育科研我又如饥似渴地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美学,还阅读了许多中外教育家的论述及国外教学实验的资料,做了不少卡片。

学习对一个教师来说是永无止境的追求。

我常常用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来勉励自己。

因此,我抓紧一切时间学习,还经常练毛。

这些年来,无论是盛夏,还是寒冬,我常常谢绝许多邀请,专心在家伏案写作。

我将情境教学,情境教育实验上升到理论加以概括,实验成果得到许多专家领导的高度评价。

但是,如果没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是做不到这一步的。

4

李吉林老师关于自身成长的讲诉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即教师的业务素质是搞好教育活动的前提,也是衡量教师能否胜任本职工作的基本条件。

未来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归根到底是对教师的要求。

无论是教育观念的更新,还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都取决于教师的工作、教师的态度,教师在教育发展与改革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因此,教师要满足社会发展与育人的需要,必须具备以下几种基本素质。

1.正确的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

现代教师应该具有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教师对教育工作的本质、责任以及特点要有深刻的理解。

要认识到教师所从事的事业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国家与民族振兴的大事,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命价值和每个家庭的幸福与希望,从而形成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

在这种正确理念的支持下,教师在工作中才能做到以素质教育为本,把发展人的智力、开发人的个性放在首位,同时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地完善自己,、充实自己,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实现由“工匠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的转变,才能淡薄功得,全心全意地把知识、智慧、爱心全部奉献给学生。

2.多元的知识结构。

教育内容的社会化是新课程计划的一个特点,新课程计划要求加强对学生进行劳动技能、人口、计算机、青春期、心理健康等教育,并渗透环境、交通、国防等教育。

另外,学科教学的整体化是21世纪教学工作发展趋势。

在多学科对同一个学生施教的过程中,要求各科教师有互相配合的意识,应善于从学科交叉、学科对比与学科渗透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

这些都要求教师不能只掌握单一的学科知识,而要构建多元的知识结构。

(1)精深的专业知识。

教师总是通过他所担任的一门或几门学科进行教学和教育活动,引导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智力、培养高尚品德的。

因此,教师必须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即对本学科的历史、现状、未来发展、规律等有关知识、理论、研究方法等有精湛的研究,有独特的见解,有深厚的功底。

而普通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还没有很细的专业分化,这要求普通中小学教师首先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其次,掌握基本理论和学科体系,这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灵魂和核心。

最后,教师还要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动向和前景,始终站在这门学科的最前沿。

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知识爆炸、知识更新的需要,才能使自己的教学与最新理论和技术密切联系,使学生在课堂上学的知识与生产实践、科学实验密切联系。

(2)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由于各门学科的知识都不是孤立的,数理化之间,文史哲之间,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联系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