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教材分析 全册13页.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78442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教材分析 全册13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教材分析 全册13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教材分析 全册13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教材分析 全册13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教材分析 全册13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教材分析 全册13页.docx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教材分析 全册13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教材分析 全册13页.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教材分析 全册13页.docx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教材分析全册13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一、教材编写说明

四年级下册共12个单元,29篇主体课文,有诗歌、散文、古诗、寓言,有故事、也有说明文,加上“语文天地”中的自读课文和古诗,体裁多样,文质兼美。

所选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与学生身心发展同步,可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可激发学生追求理想,崇尚科学,为了实现理想而努力的愿望。

二、四年级学生本学期学生应达到的水平

1、能够独立完成识字学词的任务

充分利用摘录笔记;保证自学时间;自查

2、学习独立阅读课文A该做什么B怎么做

A写好摘录笔记

B会写批注笔记

C掌握独立阅读的步骤和方法

3、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4、背景资料帮助学习

P46第一自然段,小金钥匙

5、学习修改习作,培养修改习作的习惯

A修改的方法

B修改的标准(前四个单元”金钥匙”)

——以上目标属于学法和习惯,其特点是重要却易被忽略,解决办法之一是把它作为重要的评价内容。

A叶圣陶:

“尝谓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

B陶行知:

“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

三、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第一单元:

话语

“话语”这一单元安排了三篇主体课文,有诗歌《大地的话》、记叙文《语言的魅力》、历史故事《秉笔直书》和一篇自读课文《难忘的一句话》,这是一篇儿童故事,和一个语文天地。

《大地的话》这首抒情诗借大地之口,抒发了对一切生命尊重、爱护、保护的博大情怀。

教学时要提醒学生注意每段样式:

1、2小结都是“假如你是……”3、4小结都是“即使你是……”。

要结合单元后的“金钥匙”指导学生朗读,体会大地母亲的慈爱和博大胸怀。

课后的练习要加强指导,可以写大地、可以写天空、还可以写大海等等。

本课建议用2课时,“日积月累”第1题可放在本课处理。

《语言的魅力》是一篇夹叙夹议的文章,前半部分叙事,后半部分议论。

在充分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扣住注释对照课文理解“魅力”一词:

很能吸引人的力量,进而结合课后练习一理解“语言的魅力”。

教学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提问——梳理问题——自读——交流——复习。

最后一段要指导学生带着课后思考题二反复朗读,重点讨论。

本课建议用2课时,可以和“日积月累”第4题结合教学。

《秉笔直书》是一篇历史故事。

教学时首先要指导学生读顺课文,再按照课后小金钥匙几个问题教学。

可按照三个太史说的话,体会他们敢于直言,忠于职守,宁死不屈,铮铮铁骨的精神气概。

课后“金钥匙”中的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不是“知识”,只需要作为阅读方法加以渗透就可以了。

课后思考题1中的“为什么”要引导学生关注课文语言,体会说明的详略。

思考题2不能只盯住解释词义,要分析难易,辨是非美丑,体会词语所反映的品质。

本课建议用2课时,可以和“日积月累”第2、3题结合教学。

自读课文《难忘的一句话》要给学生留下充分自读的时间。

同桌或小组自读课文后,要讨论“这句话改变了我对人生的看法”,作者原来怎么看人生?

现在怎么看?

让学生想像:

伦纳德老师在说这句话时想到了什么?

本课可以和“畅所欲言”结合用1课时完成。

“畅所欲言”中的四句话要让学生读熟,并能够背诵,要给学生做准备的时间,再交流

初显身手可以和笔下生花结合教学,教学初显身手时,教师可以提示:

红十字、警笛、《天气预报》开始曲、火车鸣笛等。

笔下生花提供了两个题目,可任选一题,修改时与对话框结合。

第二单元:

春潮

围绕“春潮”这个主题单元选编了抒情散文《春潮》、散文诗《三月桃花水》两篇主体课文。

两篇自读课文《泼水节》和《抢春水》,和一个语文天地。

《春潮》描写了北方春天到来,春水涌动,春潮激荡的情景。

和教学第一单元《秉笔直书》一样,要结合课后“金钥匙”提出比较有价值的问题。

不同的是第一单元主要针对人物提问,第二单元主要针对文章(结构)条理提问,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了解作者的思路,对写作很有指导意义。

第2自然段写春潮的形成:

小——大,弱——强;第3自然段写春潮声音和形态:

水——冰——水。

第一自然段的“进攻”和“撤退”要给学生介绍时代背景,“进攻”超越时代的意义为:

春天是不可抗拒的,是“天道”。

本课建议用2课时,可以和“日积月累”第3题结合教学,并布置搜集春天的农谚。

《三月桃花水》以优美的语言歌颂了春天,歌颂了生活,赞美了农民的劳动。

这篇课文适合自读、个人读,1、2、9自然段可以背诵。

文章的结构:

第一自然段是总纲,写了三月桃花水的声音+光芒。

难点1是第2自然段的用比喻的手法描写了三月桃花水的形象。

如“有一千朵樱花,点点洒上了河面;有一万个小酒窝,在水中回旋”;难点2是第6自然段比喻手法的运用:

“一群姑娘来到河边,水底立刻浮起一片片花瓣”。

思考题1,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春潮的刚与三月桃花水的柔,春潮的壮美与三月桃花水的优美。

教学本课要结合课后小金钥匙教给学生批注的方法。

本课建议用2课时,可以和“日积月累”第1、2题结合教学。

自读课文《泼水节》介绍了傣族的一个盛大节日——泼水节。

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

课文的第二部分可继续练习运用第一单元课后金钥匙中学到的“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来提问,在讨论交流这些问题时,可以用单元后“金钥匙”的方法加以指导、运用,教师不必要做过多讲解。

本课可以和“日积月累”第4题结合教学。

自读课文《抢春水》是一篇叙事和景物描写相结合的文章,抒情性强。

可以结合“自检”,采用《泼水节》的教学策略,先用“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来提问,再讨论交流。

本课可以和“畅所欲言”结合教学。

例如:

·春雨贵如油,夏雨遍地流。

·春雨日日暖,秋雨日日寒。

·三月南风下大雨,四月南风晒河底。

·春前有雨花开早,秋后无霜叶落迟。

在单元前有了这么多的铺垫之后,再完成笔下生花,可以降低不少难度,要关注旁白,修改方法要贯彻始终。

第三单元:

本单元以“花”为主题,从写花、种花、赞花几个角度选编了《古诗二首》、记叙文《种一片太阳花》、散文诗《花之咏》三篇主体课文,一篇自读课文《朱德与兰花》,和以积累、摘抄为主要内容的语文天地。

《古诗二首》都以春花为题材,写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和美丽。

需要提醒一点的是:

《游园不值》中的“春色满园”和第二单元《春潮》中“春天在进攻,冬天在撤退”所包含的哲理是一样的。

本课建议用2课时,可以和“日积月累”第2题结合教学。

布置学生观察花,为“畅所欲言”“初显身手”和“笔下生花”做准备。

《种一片太阳花》叙述了种太阳花的过程,抒发了对生命的赞美和对劳动者的赞颂。

课文篇幅较长,教师要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再让学生自读,结合课后的“金钥匙”提问,讨论、交流。

本课建议用2课时,可以和“日积月累”第3题结合教学。

《花之咏》是一首散文诗,适合美读,务必少分析、少讲解。

课文7个自然段是按照“花的生长——花的生活——花的追求”三个层次来写的。

对于课文的理解可继续练习用单元后的“金钥匙”来提问。

本课适宜背诵积累,建议用1课时,可以和“日积月累”第1题结合教学。

自读课文《朱德与兰花》的教学策略和第二单元两篇自读课文相同,练习运用“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来提问是本册课本一项重要的方法。

但随着学生能力的提高,学生提问的质量也要有所提高。

本课可以和“初显身手”“畅所欲言”结合教学。

“初显身手”一定要做,使学生亲近自然,不必是名贵的花,至少做“想办法用花草打扮我们的教室”。

“畅所欲言”可在“初显身手”后做。

笔下生花既要指导写,也要指导修改。

第四单元:

手是劳动的工具,认识的工具。

用手是区别人类和动物的根本标志之一。

手这一形象,凝聚着人类的劳动、创造、智慧、和情感,也显示着每个人的年龄、身份和性格。

本单元以“手”为主题,选编了诗歌《我们的手》、记叙文《一双手》、说明文《手上的皮肤》三篇主体课文,一篇自读课文《手指》和一个语文天地。

《我们的手》是一首诗歌,作者采用暗喻的手法,借“手”的意象,把手分别比作电线、桥、船、小鸟等,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幸福、友好、真诚、快乐等人性中美好的情感传递给热爱生活的人们。

对于诗歌的理解,教师可以提问示范:

A、我们的手是什么?

B、我们的手怎么样发挥了电线的作用?

C、为什么我们的手能像电线?

仿写指导:

例如我们的手是车、清风、歌曲、风筝……本课建议用1课时,和“日积月累”第2题结合教学。

《一双手》向我们介绍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迎善那双宽大、粗糙、有力、勤劳、创造了美好生活的手,透射出这位普通劳动者质朴美好心愿及其高尚的情怀,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敬意。

课文教学的重点是:

A、张迎善的手是怎样变成那样的?

体会他的艰辛和敬业想像

B、为什么张迎善愿意做这样艰苦的工作?

体会他的理想和情操想像

教学难点是:

课文14自然段写到的铁铸造的和肉长的哪个结实?

要充分利用P37“金钥匙”,使学生体会到这的确是解答问题的好办法。

本课建议用2课时,和“日积月累”第3题结合教学。

布置学生观察自己熟悉的手。

《手上的皮肤》是一篇富于情趣的说明文,详细、生动地介绍了手上的皮肤、纹路和褶皱、指纹、指甲的用途和奇妙之处。

提醒学生们要爱护自己的手。

教学时,让学生针对各段练习用“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提问题,再充分利用P37“金钥匙”解决所提问题。

本课建议用2课时,和“日积月累”第1题结合教学。

自读课文《手指》也是一篇说明文。

分别介绍了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的特点和作用,最后总写它们的“兄弟情谊”和“动手又动脑”的重要性。

本文采用拟人的写法,赋予人的品质、性格,最后一段为编者所加,强调合作的重要性。

比喻在一个集体中,有各种各样的人,各自有自己的优缺点,各自发挥着自己的作用,要学会与人合作。

按照《手上的皮肤》方法教学,和“初显身手”共用1课时教学。

笔下生花的选材不必拘泥于教材,也不必拘泥于感受(如例文)。

鼓励学生学习《一双手》的写法,练习手的特写。

如人物可以写爸爸、妈妈……职业可以写老师、医生……突出某一特点可以写温暖、严厉、有力、友谊……横线上填写的词语不同,文章的立意自然就不同。

行文过程中要提醒学生,不管如何立意,均要从“手”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手”特征、功能作用的叙述、描写或抒情,来阐释中心。

作文写完后还要按照前面学过的方法和标准组织学生修改习作。

第五单元:

智谋

第五单元以“智谋”为主题,选编了两篇主体课文《草帽计》和《包公审驴》,一篇自读课文《诸葛亮少年时代的故事》和一个语文天地。

《草帽计》记叙的是红军长征途中,贺龙同志神机妙算,用丢草帽的方法智斗白军,刻画了一位临危不乱、有勇有谋的将领形象。

初读时可利用课后“金钥匙”指导学生批注所查资料。

前面四个单元对于阅读时如何提问,如何自行解答提出的问题做了一系列的训练,本单元应继续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如教学2-5自然段时,先引导学生提问,再讨论、解答,从中体会诸葛亮智谋过人。

本课建议用2课时,和“笔下生花”栏目结合教学。

《包公审驴》一文写了宋朝著名清官包拯巧妙用计帮助穷人刘五找回了丢失的驴子的故事。

课前可组织学生查阅资料,按照单元后“金钥匙“中的方法做批注。

围绕课题可让学生质疑,使学生带着“包公在什么情况下审驴?

怎样审驴?

为什么要审驴?

”这几个问题主动读书。

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要注重朗读指导,为编演课本剧打下基础。

编演课本剧的活动可在课堂上小组内合作来完成。

表演后还可以互相提出好的建议。

本课建议用2课时,和“日积月累”第1、2、3、4题结合教学。

自读课文《诸葛亮少年时代的故事》,要让学生通过自读,明白聪明要用在正地方。

纵观本单元的几篇课文,就可以知道:

《草帽计》和《包公审驴》讲的是对敌斗争、抓坏人就要用“智谋”,小偷用的是诡计,对待老师、同学和自己人一般不要用智谋,要以诚相待。

本课可以和“畅所欲言”、“初显身手”结合教学。

第六单元:

眼睛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注视人们的眼睛,可以洞悉各种各样的人性。

本单元选编的课文、设计的活动,引导学生透过眼睛,理解人的精神世界,感受美好心灵的召唤。

以“眼睛”为主题,本单元选编了报告文学《渴望读书的“大眼睛”》,诗歌《我只看见你的眼睛》和散文《永生的眼睛》三篇主体课文,一篇自读课文《谁的眼睛最好》,一个语文天地。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在初读时要结合课后小金钥匙和单元后的“金钥匙”查找背景资料并做批注,注意:

外引资料要适度。

课文教学的重点是“大眼睛”,而不是希望工程;“大眼睛”的重点是渴望读书,而不是读书的艰难。

引导学生向“大眼睛”学习,防止上成控诉课、诉苦课。

本课建议用2课时,和“日积月累”第4题结合教学。

《我只看见你的眼睛》写的是2003年,“非典”时期广大人民群众对医护人员的感激、爱戴和崇敬之情。

结合背景资料阅读课文是非常必须和重要的一步。

“我只看见你的眼睛”是全诗的中心句,作为课文题目,也是每一节开头的第一句话,课文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不断再现。

“我只看见你的眼睛”也是一个双关语:

A、指危险;B、第二层含义是指眼睛最能表现医护人员的精神。

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要把单元后“金钥匙”落实,强调批注笔记的实效。

对于简明、准确的批注笔记要给予表扬、展览、推广。

本课建议用2课时,和“日积月累”第2、3题结合教学。

《永生的眼睛》一文记叙了琳达一家三口先后捐献角膜的经过,以及琳达在这个过程中思想发生的深刻变化,宣扬了人道主义、博爱、奉献的精神。

课文涉及的人物多,时间跨度大,自读后首先做课后第一题,理清文章的条理。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抓住“骄傲”一词,体会琳达一家的博爱精神。

本课建议用2课时,和“日积月累”第1题结合教学。

自读课文《谁的眼睛最好》是一篇说明文,介绍了各种动物眼睛的特点,说明了生物的多样性以及物竞天择的自然法则。

本文仍以培养学生略读能力为主,然后出几道检测题检验学生的阅读效果。

本课可以和“初显身手”结合教学,有条件可以请盲人来谈,重点在切身感受,不要嘻嘻哈哈。

学生在体验时还要注意安全。

“笔下生花”可以和“畅所欲言”结合教学,先让学生充分地交流爱护眼睛的方法,可与生活常识相结合。

交流时加入前面金钥匙的方法,重点发言人发言后,主动请小组同学品评。

再结合旁白动笔作文。

作文写完后仍要运用前面学到的方法、修改标准、修改符号加以修改。

第5单元智谋

单元分析

三下教材曾经编排了“智慧”单元,这里又设计了“智谋”单元,编写者的意图主要是:

“智慧”和“智谋”都是运用智慧解决难题,都是名词,但二者使用的范围、对象不相同。

“智慧”用在生产、生活、科学实验上,等等,当用在解决人与人、民族与民族、国与国之间的矛盾时,出发点式解决问题以求“和”;而“智谋”只用在社会生活的范围,出发点是压倒对方、战胜对方。

中国历史上“智谋”文化高度发展,争权夺势、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招摇撞骗、欺上瞒下、口蜜腹剑、两面三刀、满天过海、结党私营、挑拨离间……貌似“智慧”的东西其实是民族文化中的糟粕,这些东西在商品经济的今天,似有愈演愈烈之势。

编写这个单元,为的是使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辨别“智谋”与“智慧”的异同,懂得聪明要用在正地方。

两篇主体课文和自读课文要结合起来看:

《草帽记》《包工审驴》讲对敌斗争、抓坏人要用智谋,《诸葛亮少年时代的故事》讲对老师、对同学、对自己人要以诚相待,一般不能用智谋。

“畅所欲言”“初显身手”等活动都引导学生加深强化对“智谋”的认识。

阅读课文时,还要学习旁注资料。

“语文天地”的“日积月累”前两小题仍然侧重积累。

第四小题引导学生记叙中加入心理描写的妙处。

“笔下生花”要求学生用尽量少的文字缩写《草帽记》,旨在训练学生提炼信息、把握事情梗概的能力。

“金钥匙”对批注笔记所包含的内容做了较全面的归纳。

单元教学要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智谋”及其作用,懂得要“把聪明用在正地方”。

2.学习在课文旁旁注资料。

了解什么是批注笔记,培养自读时做批注笔记的习惯。

3.理解“面面相觑、人困马乏、丢盔弃甲、喜出望外、神机妙算、悉心照料、惊慌失措、闻所未闻、冒名顶替”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积累三十六计等关于“智谋”的词语。

4.做摘录笔记,自主学习生字词,认字23个,写字15个。

5.能体会记叙中心理描写的作用。

用自己的话简述课文内容,练习缩写。

第6单元眼睛

单元分析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本单元主题为“眼睛”,设计意图是让学生通过眼睛来认识世界,了解身边的人和事。

本单元编排了4篇课文,其中3篇为主体课文,既有诗歌,也有记叙文,还有说明文。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表现了贫困地区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求。

《我只看见你的眼睛》歌颂了抗击“非典病毒”时期的白衣天使。

《永生的眼睛》谈器官移植所反映的崇高的精神境界。

《谁的眼睛最好》介绍了自然界中各种动物眼睛的特点和作用。

“语文天地”中安排了写摘录笔记、写词语、填成语、仿写句子等语文基础知识的练习。

“畅所欲言”让学生结合自己说说是怎样爱护眼睛的。

“初显身手”通过调查和实践地方式引导学生关爱盲人、珍爱眼睛。

“笔下生花”继续练习记事,指导学生叙事要结合背景;继续指导学生把批注笔记写好。

单元教学要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抒发的情感。

背诵课文中描写优美的段落。

在阅读中感受贫困山区“大眼睛”对读书的渴望,体会非典时期医护人员不顾个人安危、救死扶伤的精神,理解死后器官捐献的永生意义。

激发学生关爱他人、尊重生命的情感。

2.继续练习做批注笔记;练习自读课文时提问并独立解答;练习标画出重点词句,练习品词品句。

3.指导学生寻找背景资料的方法,培养学生结合背景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4.继续练习写摘录笔记独立识字。

认字27个,写字20个。

5.完成“日积月累”的活动,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积累词语句子。

完成“畅所欲言”“初显身手”的活动,激发关爱盲人、珍爱眼睛的情感。

6.继续习作练习,有意识地结合时间背景具体地记叙,并按照学过的方法和标准修改习作。

课时安排

9课时

第7单元纪念日

单元分析

纪念日凝聚了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进程,开展纪念日的纪念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教材以五月为例,列举了各种各样的纪念日,有政治方面的,有环境保护方面的,有文化、艺术、体育方面的,有属于伟人、名人的,也有属于大众的……教材第57页下面丁丁、冬冬的对话,还把学生关注的对象,引到自己家和自己生活的环境。

“日积月累”组织学生积累有关纪念日的词句及导语中应积累的词语。

“初显身手”是本单元的核心部分,指导学生开展纪念日活动。

纪念日的纪念活动要求在全班范围内开展,合作完成,形成“纪念”的氛围,不能悄无声息地进行。

教师要充分发动学生,因人而异,发挥每个学生的创造力,使纪念日的纪念活动开展得机轰轰烈烈,又深入人心,切实起到纪念的作用。

此外,“开卷有益”提供了陈述搜集资料的范文,可作为活动展示和习作的借鉴。

教材通过“金钥匙”指导了“冷处理”的修改方法。

单元教学要点

1.通过开展纪念日活动,了解民族历史,感受中华文化,培养高尚情操,增长科学知识;同时也锻炼语文实践活动的能力,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得到提高。

2.搜集关于纪念日的信息,练习略读和筛选信息。

3.习作:

写纪念日的活动。

4.理解导语中“践踏、屠杀、滔天罪行、扶危济困、倡导、宗旨、以史为鉴、陶冶、情操、境界”及“日积月累”中的词语。

背诵雨果关于纪念日的名言。

5.认字15个,写字8个。

继续练习独立识字。

课时安排

4课时

第8单元舟船

单元分析:

本单元为“舟船”为主题组合单元,从船上发生的事故、比喻的船、船周围的风暴、以及折纸船、航天飞机等方面选编课文,包括一篇小说、三篇说明文、两首古诗、一首现代诗歌和一篇新闻。

两首古诗描绘的是有船的风景,“语文天地”中的“畅所欲言”把对船的认识推展到更广阔的领域。

课文无论从文体上看,还是从内容上看,各自相对独立,借助“舟船”的主题松散地组合起来。

“日积月累”的练习。

引导学生积累词汇、成语、古诗、练习从两方面说明情况,“畅所欲言”引导学生从现实到想象畅谈船。

“初显身手”继续练习写事。

“金钥匙”指导学生自检的情况。

课时安排:

七课时

第9单元太阳

单元分析

本单元以“太阳”为主题,编排了三篇主体课文,一篇诗歌、一篇散文、一篇说明文。

学习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太阳的知识以及太阳与人类的关系,也可以欣赏到“伟大的奇观”——海上日出;还可以感受到作者热爱自然、乐观向上、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语文天地”中,“日积月累”要继续练习写摘录笔记,积累课文中的词语;辨析四组同音字;读一读含有“日”字的成语及古诗句;抄写并仿写例句,学习用祈使句表达热切的愿望;“开卷有益”要熟读名人名作中描写太阳的段落。

“初显身手”要组织学生走出户外,开展活动,感受阳光,并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笔下生花”以太阳为话题继续练习写好一件事或想象作文;“金钥匙”倡导与同学交流批注笔记,并在讨论重要问题后,对批注笔记进行修改补充。

单元教学要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太阳的话》,熟读“开卷有益”中精彩的语段,感受诗人积极乐观的信念;体会作者追求光明的情感;了解太阳的知识和太阳与人类的关系。

2.继续练习做批注笔记,培养二次批注的意识。

3.理解“温暖、撒满、清净、目不转睛、重荷、夺目、分辨、灿烂、重围、奇观、密切、繁殖、凝成、可爱”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积累带“日”字的成语。

4.继续练习写摘录笔记,继续练习独立识字。

认字14个,写字16个。

5.围绕“太阳”的话题,完成一篇写事或想象的文章。

练习用祈使句表达愿望。

课时安排

8课时

第10单元路

单元分析

本单元以“路”为主题组合单元,从道路、商路、求学路、人生路等几个角度选编课文。

《天路》体现青藏铁路建设的伟大成就,歌颂建设者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丝绸之路》向读者介绍了丝绸之路的开辟过程和意义。

教学课文时应特别注意指导学生学生学习精读的方法:

坚持记摘录笔记和批注笔记;抓重点词语理解课文;继续学习解答自己的提问;设身处地、入情入境地理解课文;学习与作者对话,还要注意题目透露的内容、情感。

课时安排:

6课时

第11单元快与慢

单元分析

本单元中有四篇记叙文,主要让学生感知“快”与“慢”的关系,让其了解“快”是相对于“慢”而言,“慢”是相对于“快”而言,主观感觉起很大的作用。

解决“快”与“慢”的矛盾,应从主观上努力:

一是要树立时间意识,有明确的目标(见《和时间赛跑》),应从主观上努力;二是想方设法提高效率(见《效率专家爸爸》,《欲速则不达》从反面说明,方法不当适得其反);三是坚持不懈(见《挑山工》)。

让学生了解珍惜时间,合理支配时间,就是珍惜生命,提高生命的价值。

课时安排

8课时

第12单元回归

单元分析

本单元选编了诗歌《七子之歌》和记叙文《朱鹮飞回来了》两篇主体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

“语文天地”中有两篇自读课文《陈嘉庚的故事》和《皮匠和银行家》。

课文以“回归”为主题,抒发土地被割让后人民回归祖国的强烈的爱国之情,讲述了陈嘉庚回归祖国的人生之路、野生动物回归家园的见闻、人在有钱后回归快乐的劳动生活的故事,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保护环境以及人生观的教育。

“语文天地”中“日积月累”继续练习写摘录笔记,积累词句;复习本学期学习的多音字;继续练习围绕重点词语具体描写;还要欣赏名言警句,背诵两首古诗。

“初显身手”指导学生编演课本剧,搜集关于“七子”的资料,学唱《七子之歌》。

“笔下生花”对个人学期总结的内容做了指导,并在态度和表达方面提出具体的要求。

“金钥匙”指导学生通过纵比、横比总结自己的学习状况,综合评价自己的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