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人机工程试题库.docx
《安全人机工程试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人机工程试题库.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全人机工程试题库
《安全人机工程学》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掩蔽效应:
一个较弱的声音(被掩蔽音)的听觉感受被另一个较强的声音(掩蔽音)影响的现象称为人耳的“掩蔽效应”。
听觉残留:
由于人的听阀的复原需要经历一段时间,掩蔽声去掉以后,掩蔽效应并不能立即消除,这个现象称为残余掩蔽或听觉残留。
明适应:
对光的感受性下降的变化现象,又叫光适应。
由暗处到亮处,特别是强光下,最初一瞬间会感到光线刺眼发眩,几乎看不清外界事物,几秒钟之后逐渐看清物品,这叫明适应。
视距:
视距是指人在操作系统中正常的观察距离。
暗适应:
当我们在光亮处停留一段时间、再进入暗室时,开始视觉感受性很低,然后才逐渐提髙,经过5〜7min才逐渐看清物体,大约经过30min眼睛才能基本适应,完全适应大约需要lh。
这种在黑暗中视觉感受性逐渐提髙的过程叫暗适应。
有效温度:
是通过受试者对不同空气温度、相对湿度、气流速度的环境的主观反映得出具有相同热感觉的综合指标
视错觉:
视错觉是人观察外界物体形象和图形所得的印象与实际形状和图形不一致的现象。
视野:
视野是指当头部和眼球固定不动时所能看到的正前方空间范围。
或称静视野,常以角度表示。
人机界面:
人机界面是指人和机器在信息交换和功能上接触或互相影响的领域或称界面所说人机结合面。
形状编码:
对不同用途的控制器设计成不同的形状,使人的触觉也能辨别。
静态测量:
指被测者在确定的静止状态下,如立姿或坐姿,利用人体测量仪器进行的测量。
动态测量:
在人体从事某种活动的情况下,对运动着的人体进行的测量。
方差:
描述测量数椐在中心位置(均值)上下波动程度差异的值叫均方差,通常称为方差。
标准差:
方差的平方根S称为标准差。
抽样误差:
抽样误差又称标准误差,即所有样本均值的标准差。
百分位数:
工程上常以正态分布的某个百分位a处的人体尺寸数值xa作为设计用人体尺度的一个界值,以控制设计的使用范围,该界值称为百分位数。
感觉阈限:
用于测量感觉系统感受性大小的指标,用刚能引起感觉的刺激量来表示。
强度效应:
是指光的刺激强度只有达到一定数量才能引起视感觉的特性。
视角:
观察物体时,从物体两端(上、下或左、右)引出的光线在人眼光心处所成的夹角。
视力:
能够辨出视野中空间距离非常小的两个物体的能力。
注视野:
在头部固定,而转动眼球注视某以中性点时所见的范围。
动视野:
眼球自由转动时能看到的空间范围称为动视野。
视错觉:
人在观察物体时,由于视网膜受到光线的刺激,使得视觉印象与物体的实际大小、形状存在差异,这种现象称视错觉。
眩光:
当人的视野中有极强的亮度对比时,由光源直射出或由光滑表面的反射出的刺激或耀眼的强烈光线。
触觉阈限:
通过变化刺激你皮肤的力量,使得你刚刚好能感觉到触感,这时所用的力,就是你皮肤的触觉阈限。
本体感觉:
本体感觉是指肌、腱、关节等运动器官本身在不同状态(运动或静止)时产生的感觉。
反应时间:
反应时间是指人从接受外界刺激到作出反应的时间。
能量代谢:
人体把能源物质转化为热或机械功的过程称为能量代谢.
呼吸商:
生物体在同一时间内,释放二氧化碳与吸收氧气的体积之比或摩尔数之比,即指呼吸作用所释放的CO2和吸收的O2的分子比。
基础代谢量:
指人体维持生命的所有器官所需要的最低能量需要。
安静代谢量:
安静代谢量是人仅为保持身体平衡及安静姿势所消耗的能量。
劳动代谢量:
人在工作或运动时的能量代谢量叫劳动代谢量。
静力作业:
对于脑力劳动、计算机操作人员、仪器监控者等所从事的作业都可归纳为静力作业,或叫静态作业。
动力作业:
动力作业是靠肌肉的等张收缩来完成作业动作的,即经常说的体力劳动。
疲劳:
因运动过度或刺激过强,细胞、组织或器官的机能或反应能力减弱。
触觉两点阈值测定:
当皮肤表面上的两个点同时受到刺激时,如果两点间距离在50mm以上;任何人都能清楚地感受到两点的刺激。
但是,当两点距离缩短到一定值以后(正常情况下小臂约为20mm),只感觉是一个刺激点,其值称为两点阈值。
作业疲劳越甚,感觉越迟钝,此值上升越多。
此外,还有反应时间测定和膝盖住反射阈测定。
两者都可作为相对指标,判断作业人员疲劳的程度。
控制反馈:
大小编码:
以不同大小来区别控制器的功能和用途,通常在同一系统中只能设计大、中、小三种规格。
位置编码:
利用控制器间的相对位置以及控制器与操作者体位的相对位置进行编码。
色彩编码:
控制器采用色彩编码,凭视觉能有效地进行识别。
单作用按钮:
只有单一功能的按钮,例如急停,只有紧急停止一个功能。
双作用按钮:
作业接触空间:
人体在规定的位置上进行作业,必须触及的空间。
作业活动空间:
人体在作业时进行其他活动时,人体自由活动所需要的范围。
容膝空间:
在设计坐姿用工作台时,必须在工作台下部布置容膝空间,以保证作
业者在工作过程中腿脚能有方便的姿势。
水平面作业范围:
指人坐在工作台前,以肩峰点为铀心,在水平面上运动手臂形成的轨迹范围。
垂直面作业范围:
垂直面作业范围是上肢以肩峰点为轴心,在矢状面内上下运动手臂所形成的轨迹范围。
坐姿空间作业范围:
由水平面作业域和垂直面作业域构成了坐姿空间作业域
全面照明:
一般照明:
也叫全面照明。
它是指不考虑特殊的局部需要为照亮整个被照面积而设置的照明。
局部照明:
是指增加某一指定地点的照度而设置的照明。
综合照明:
由一般照明和局部照明共同构成的照明。
其比例似1:
5为好。
光的数量:
是指在作业面及其周围光的照度。
光色效果:
有效温度:
是通过受试者对不同空气温度、相对湿度、气流速度的环境的主观反映得出具有相同热感觉的综合指标。
色彩三要素:
明度、色调、饱和度
色调:
明度、色调、饱和度
彩度:
彩度又叫纯度,是指某种颜色含该色量的饱和程度。
人机系统:
由人和机器组成,通过人机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实现特定功能的系统。
人机功能分配:
对人和机的特性进行权衡分析,将系统的不同功能恰当的分配给人或机,称为人机的功能分配。
比较分配原则:
通过人与机器的特性比较,进行客观的和符合逻辑的分配
经济分配原则:
宜人分配原则:
弹性分配原则:
统的某些功能可以同时分配给人或机器,这样人可以自由选择参与系统行为的程度。
作业分析:
通过对以人为主的工序的详细研究,使作业者、作业对象、作业工具三者科学合理地布置和安排,达到工序结构合理,减轻劳动强度、减少作业工时消耗、缩短整个作业的时间,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为目的而作的分析,称为作业分析。
故障:
设备或系统在使用中出现不能符合规定性能或丧失执行预定功能的偶然事故状态。
环境故障:
人的失误:
人为失误,即人的行为失误,是指工作人员在生产、工作过程中导致实际要实现的功能与所要求的功能不一致,其结果可能以某种形式给生产、工作带来不良影响的行为。
换句话说,人为失误就是工作人员在生产、工作中产生的错误或误差。
S—O—R行动模型:
刺激-机体-反应行动模型,研究人和机器相互作用和相互协调的一个模式。
第一个是S—O连接点,在这个连接点上,人必须识别刺激并作出判断;第二个是O—R连接点,在这个连接点上,人必须做出反应和行动。
可靠度:
指系统设备或元件等在预期的使用周期内和规定的的条件下完成其规定功能的概率
规定功能:
初期故障:
是指发生于机器试制或投产早期的试运转期间的故障。
随机故障:
是指机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下的偶发故障。
串联配置方式:
系统能量的输入按顺序一次通过功能上独立的单元,然后才输出。
串联配置的时候,欲使整个系统正常工作,必须使所有单元均不发生故障。
如果系统中任何一个发生故障,就会使整个系统发生故障。
并联配置方式:
由一系列平行工作的单元组成系统。
该系统中只要不是去不单元发生故障,系统仍可正常工作。
闪光融合值:
当闪光频率增大到某一值时,人眼对高于这个频率以上的闪光没有辨识能力感觉它是连续的光源
控制显示比:
简称C/D比,是指控制器的位移量与对应的显示器可动元件的位移量之比。
均值:
样本的测量数据集中地趋向某一个值,该值称为均值。
视觉疲劳:
视觉疲劳是由于长时间不恰当用眼(如近距离目视、高度紧张、闪烁、高亮度、低亮度、用眼过度等)之后出现视模糊、眼胀、干涩、流泪、眼眶酸痛等眼部症状甚至于发展为头痛、眩晕、恶心、烦躁、乏力等全身不适应的一种综合症。
安全防护空间:
为了保障人体安全,避免人体与危险源直接接触所需要的空间。
人为差错:
指人未能实现规定的任务,从而可能导致终端计划运行或者引起设备或财产的损坏行为。
感受性:
感觉系统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
听觉的辨别阈限:
听觉的绝对阈限是指人的听觉系统感受到的最弱声音和痛觉声音的强度值,且与频率和声压有关。
安全距离:
为了防止人体触及或接近带电体,防止车辆或其它物体碰撞或接近带电体等造成的危险,在其间所需保持的一定空间距离。
机器的可靠性:
静视野:
视野是指当头部和眼球固定不动时所能看到的正前方空间范围。
或称静视野,常以角度表示。
热价:
1克营养物质在氧化分解时所释放出的热量称为该物质的热价或卡价。
照明的稳定性:
是指照度保持一定值,不产生波动,光源不产生闪烁频闪效应。
耗损故障:
符号编码:
能量代谢率:
是指单位时间单位表面积所消耗的能量。
明度:
表示光的强度的心理物理学概念是亮度。
所有的光,不管是什么颜色,都可以用亮度来定量。
与亮度相对应的心理学概念叫明度。
剩余分配原则:
二、填空题
1.人机工程学的分支有安全人机工程学和工效人机工程学。
2.经验人机工程学时期的三项著名试验是肌肉疲劳试验、铁锹作业试验、砌砖作业试验。
3.人机系统的最高综合效能是指高效、安全、经济。
(即S.H.E)
4.人机关系主要体现在人和机器的关系上。
5.影响人机系统的因素有人、机(物)、环境。
6.人机系统的功能有信息接受、保存、处理和决策和执行功能四种。
7.人机系统按有无反馈控制作用可分为开环和闭环人机系统两类。
8.人机系统按自动化程度可分为手动、半自动和全自动系统三类。
9.人的视野通常用角度表示。
10.划分开环与闭环人机系统的依据是有无反馈控制作用。
11.设计中一般以静视野为依据。
12.视觉在人接受的信息中所占比例最大。
13.在听觉阈限范围内的声压级变化范围为0~120分贝。
14.人体测量的基准面有水平面、矢状面、冠状面、正中矢状面和眼耳平面。
15.当噪声的声压级超过语音20~25分贝时语音全部被掩蔽。
16.大脑Ⅲ级觉醒水平是最佳觉醒状态,其维持时间约15-30分钟。
17.若男性身高的第5百分位数为158.3CM则有95%男性身高大于158.3CM。
18.若女性身高的第95百分位数为165.9CM则有5%女性身高大于等于165.9CM。
19.影响热环境条件的主要因素有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气流速度(风速)和热辐射。
20.有效温度是在不同温度、湿度、风速的综合作用下所产生的热感觉指标。
21.人体的疲劳分为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
22.人机工程学是运用生理学、心理学、生物力学和其它有关学科知识,使机器和人相互适应,创造舒适和安全的环境条件,从而提高工效的一门科学。
22.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是人机工程学发展的第二阶段,本学科在这一阶段的发展特点是:
重视工业与工程设计中“人的因素”。
23.现代人机工程学研究的方向是:
把人—机—环境系统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研究,以创造最适合于人工作的机械设备和作业环境。
24.安全人机工程学是人机工程学的一个分支,它是从安全工程学的观点出发,为进行系统安全分析和预防伤亡事故和职业病提供人机工程学方面知识的科学体系。
25.具体地说,安全人机工程学的任务是为工程技术设计者提供人体合理的理论参数和要求。
26.研究人机系统中人的各种特性是安全人机工程学的主要研究范围和内容之一,而人机系统中人的特性是指人的生理特性和心理特性。
27.作业方法研究包括作业的姿势,体位、用力、作业顺序,合理的工位器具和工卡量具等的研究,目的是消除不必要的劳动消耗。
28.人机系统的安全性分析评价,必须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而事故的预测预防是实现安全管理现代化的必要手段。
29.人体尺寸测量时,被测者的立姿应使两足大致呈45o夹角,体重均匀分布于两足。
30.人体尺寸测量时,被测者的坐姿膝应使左、右大腿大致平行,弯屈大致成直角,足平放在地面上,手轻放在大腿上。
31.人体测量基准面的定位是由三个互为垂直的轴(铅垂轴、纵轴、横轴)来决定的。
32.测量基准面中,通过铅垂轴和纵轴的平面及与其平行的所有平面都称为矢状面。
33.测量基准面中,,通过铅垂轴和横轴的平面及与其平行的所有平面都称为冠状面。
34.通过左、右耳屏点及右眼眶下点的水平面称为眼耳平面。
35.静态测量是指被测者在确定的静止状态下,如立姿或坐姿,利用人体测量仪器进行的测量。
36.动态测量是在人体从事某种活动的情况下,对运动着的人体进行测量。
37.在人体测量中所得到的测量值都是离散的随机变量,可根据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理论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而获得所需群体尺寸的统计规律和特征参数。
38.表示样本的测量数据集中地趋向某一个值,该值称为平均值。
39.描述测量数据在中心位置(均值)上下波动程度差异的值叫均方差(方差)。
40.人体测量的数据常以百分位数来表示人体尺寸等级,最常用的是以第5、第50、第95三种百分位数来表示。
41.人体测量的数据常以百分位数来表示人体尺寸等级,其中第5百分位数是代表“小”身材,是指有95%的人群身材尺寸大于此值。
42.考虑有关人体尺寸时,必须给衣服、鞋、帽留下适应的余量,也就是在人体尺寸上增加适当的余量。
43.一般来说,设计和确定作业空间尺寸的根据,必须保证至少90%的用户的适应性、兼容性、操作性和维护性,即人体主要尺寸的设计极限应根据第5至第95百分位数的值确定。
44.必须适应或允许身体某些部分通过的空间尺寸(象通道、出入口、防触及危险部位的安全距离等),应以第95百分位的值作为适用的人体尺寸。
45.知觉是人对事物的各个属性、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反映。
46.人的感觉按感觉器官分类共有8种,通过眼,耳,鼻,舌、肤五个器官产生的感觉称为“五感”,此外还有运动感、平衡感、内脏感觉等。
47.人的各种感受器都有一定的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感受性是指有机体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它以感觉阈限来度量。
48.感觉器官经过连续刺激一段时间后,敏感性会降低,产生适应现象。
所谓“久居兰室而不闻其香”就是这个原因。
49.人的知觉一般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与社会知觉等。
50.产生视觉的视网膜是由锥体细胞和杆体细胞两种感光细胞构成的。
51.产生视觉的视网膜是由锥体细胞和杆体细胞两种感光细胞构成的,起暗视作用的杆体细胞,只在低照度下(0.01勒克司以下)起作用,但不能感受颜色。
52.产生视觉的视网膜是由锥体细胞和杆体细胞两种感光细胞构成的,而起明视作用的锥体细胞,不但能感受颜色,且有较高的视觉的敏感性。
53.人眼所能感受到的电磁波长为380~780毫微米,这个波长范围的光称为可见光。
54.人眼在不同颜色刺激下的色觉视野是不同的,称为色觉视野。
人眼对白色视野最大,对黄、蓝、红色依次减小,而对绿色视野最小。
55.由于生理、心理及各种光、形、色等因素的影响,人在视觉过程中,会产生适应、眩光、视错觉等现象。
56.当人的视野中有极强的亮度对比时,由光源直射出或由光滑表面的反射出的刺激或耀眼的强烈光线,称为眩光。
57.人在观察物体时,由于视网膜受到光线的刺激,光线不仅使神经系统产生反应,而且会在横向产生扩大范围的影响,使得视觉印象与物体的实际大小、形状存在差异,这种现象称为视错觉。
58.长期从事近距离工作和精细作业的工作者,由于时间看近物或细小物体,睫状肌必须持续地收缩以增加晶状体的曲度,这将引起视觉疲劳,甚至导致睫状萎缩,使其节能力降低。
59.眼睛的水平运动比垂直运动快,即先看到水平方向的东西,后看到垂直方向的东西。
所以,一般机器的外形常设计成横向长方形。
60.如需要人的视线突然转动时,应要求慢一些才能引起视觉注意。
为此,应给出一定标志,如利用箭头或颜色预先引起人的注意,以便把视线转移放慢。
或者采用有节奏的结构。
61.物体振动导致周围介质(如空气)的振动,而分子的振动最终引起人耳鼓膜的振动。
62.声波的三个基本物理量:
波长、频率、声速。
63.物体的振动有强有弱,所以人耳听到的声音就有大有小,可用声压或声强来反映声音的大小。
64.介质中的压力与静压之差称为声压,用p表示,单位Pa(1Pa=1N/m2).
65.人耳的听觉具有对高频声较敏感,而对低频声不敏感的特性。
66.在垂直于声波传播方向上,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平均声能,称为声强,用I表示,单位为W/m2。
67.响度是表示人耳对声音的强弱的主观感觉量,用N表示,单位为“宋”(sone)。
68.正常情况下,人的两耳的听力是一致的,因此,根据声音到达两耳的强度和时间先后之差可以判断声源的方向。
69.判断声源的距离主要依靠声压和主观经验。
一般在自由空间,距离每增加一倍,声压级将减少6dB。
70.气质主要表现为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方面的特点,即心理过程的速度和稳定性(知觉的速度、思维的灵活程度、注意力间的长短等)、心理过程的强度(情绪的强弱、意志努力的程度)以及心理活动的指向性特点(外向型或内向型等)。
71.在物质代谢过程的同时发生着能量释放、转移、贮存和利用的过程,称为能量代谢。
72.能量代谢分为基础代谢量、安静代谢量和劳动代谢量。
73.维持生命所必须消耗的基础情况下的能量代谢量叫基础代谢量。
74.安静代谢量是人仅为保持身体平衡及安静姿势所消耗的能量。
一般在工作前或后进行测定。
安静代谢率一般取为基础代谢率的1.2倍。
75.劳动强度可以理解为,作业中人在单位时间内作功和机体代谢能力之比。
76.疲劳有一定的积累效应,未完全恢复的疲劳可在一定程度上继续存在到次日。
77.环境因素直接影响疲劳的产生、加重和减轻。
例如,噪声可加重甚至引起疲劳,而优美的音乐可以舒张血管、松弛紧张的情绪而减轻疲劳。
78.提高作业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是减轻疲劳、提高作业安全可靠性的根本措施。
79.视觉显示方式中的数字显示中有机械式,数码管式,液晶式和屏幕式等。
它直接用数码来显示有关参数和工作状态。
80.模拟显示最常用的有刻度盘指针式和灯光显示式。
81.静态显示的间隔时间较长,每次认读都有足够的时间,显示基本处于静止的状态。
82.动态显示是处于变动状态,或显示停留时间很短或显示不停地连续变化。
83.指针式模拟显示的显示作用不仅是用来提供准确的定量信息,许多情况下还要表示机器稳定状态,给出供检查用的信息等。
84.表示量的刻度显示形状有圆形、半圆形、竖直形、水平形和开窗形等五种。
85.当显示器不是为了记录准确的读数,而是为了对机器的运行状态作出定性显示时,选用模拟式仪表更为有利。
86.实验表明,在数字、字母、几何形状、位置和色彩这五种常用的视觉编码方式中,数字和颜色编码最为有效,而按位置编码的效率最低。
87.听觉传示装置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音响及报警装置,另一类是语言传示装置。
88蜂鸣器它是音响装置中声压级最低、频率也较低的装置。
88.汽笛声频率高,声强也高,较适合于紧急状态的音响报警装置。
89.报警装置最好采用变频的方法,使音调有上升和下降的变化。
90.在一定视距下,能引起人注意的信号灯,其亮度至少2倍于背景的亮度,同时背景以灰暗无光为好。
91.显示装置与控制装置是协调人机关系的一座“桥梁”。
人们通过这个“桥梁”来合理地使用机器。
92.一般操纵力必须控制在该施力方向的最佳施力范围内,而最小阻力应大于操作人员手脚的最小敏感压力。
93.控制器到位时应使阻力发生一种变化,作为反馈信息传达给操纵者,这种变化可以是操纵到位时阻力突然变小或阻力突然变大两种情况。
94.由于控制器的主要目的是控制系统的变化,因此,应尽量使控制器的操作方向与系统过程的变化方向一致_。
95.若按钮的关系重大,为防止疏忽,可将按钮设置在一凹坑中。
96.显示器布局中的主要问题有两个:
一是选择最佳认读区域;二是仪表的配置方法。
97.刻度盘指针仪表最宜用于检查显示和动态显示。
98.在显示装置——人——控制装置这个链条中,人的能力是最关键的参数。
99.人体在规定的位置上进行作业时(如操纵机器、维修设备等),必须触及的空间,即作业范围,或称为作业接触空间。
100.人体在作业时或进行其他活动时(如进出工作岗位、在工作岗位进行短暂的放松与休息等),人体自由活动所需要的范围,即作业活动空间。
101.为了保障人体安全,避免人体与危险源(如机械转动部位等)直接触所需要的安全防护空间。
102.作业空间设计要着眼于人,落实于设备。
103.为了使操作人员在工作时行动自如,避免产生不良的心理障碍和身体损伤,最小工作间的地面面积不得小于8米2。
104.作业环境中的照明一般有三种形式,即天然采光、人工照明、混合采光。
105.视觉是否舒服愉快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照明的均匀性,即在视野内大面积的亮度对比和其分布于视野的情况。
106.光源的光色包括色表和显示性,色表就是光源所呈现的颜色。
107.为了鉴别和分析比较色彩的变化,人们提出了色调、明度、彩度三要素作为鉴别色彩的标准,也可称之为三个基本特性。
108.在非彩色中,白色明度最高,黑色明度最低。
109.凡两种颜色以适当比例相混合得到白色或灰色(非彩色),这两种颜色为互补色。
110.通常人们把红、橙、黄等颜色称为暖色系。
111.安全人机系统主要包括人、机、环境三部分。
112.人机系统设计是在环境因素适应的条件下,重点解决系统中人的效能、安全、身心健康及人机匹配优化的问题。
113.人机系统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表达了人机系统设计的对象和范围,从而建立解决劳动主体和劳动工具之间矛盾的理论和方法。
114.在人机系统中,人起着主导作用。
115.人与机之间存在一个互相作用的“面”,所有人机交流的信息都发生在这个作用面上,通常称为人机界面。
116.在功能分配时,首先考虑机器所能承担的系统功能,然后将剩余部分功能分配给人。
117操作装置和显示装置是人机界面的典型部件。
118.就机器设备而言,可靠性是指机器、部件、零件在规定条件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119.构成系统的各单元之间通常可归结为串联配置方式和并联配置方式两类。
120.就人、机、环境的总系统而言,人与环境、机器与环境可以作为子系统来对待。
三、选择题(标黄的为正确答案)
1、()是世界上开展人机工程学研究最早的国家,但本学科的奠基性工作实际上是在英国完成的。
①美国②德国③法国④英国
2、人体测量的数据常以百分位数来表示人体尺寸等级,最常用的是以第5%、第()%、第95%三种百分位数来表示。
①50②60③70④55
3、必须适应或允许身体某些部分通过的空间尺寸(象通道、出入口、防触及危险部位的安全距离等),应以第()百分位的值作为适用的人体尺寸;
①50②80③95④55
4、有限度的或受身体延伸所限制的空间尺寸(象抓握物体的可及距离、控制器的位移、显示器与测试点位置、安全防护罩上的空隙等),应以第()百分位的值作为适用的人体尺寸;
①50②20③10④5
5、人的感觉印象最多的来自()。
①耳朵②眼睛③嗅觉④其他感官
6、人们往往根据自己过去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去理解和感知现实的对象,这是人知觉的()性。
①选择性②整体性③理解性④恒常性
7、阳光下煤快的反射率要比黄昏时粉笔的反射率高,然而人们仍然把粉笔看成白的,把煤快看成黑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