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政府重点课题研究纲要.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78360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61.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政府重点课题研究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安徽省政府重点课题研究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安徽省政府重点课题研究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安徽省政府重点课题研究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安徽省政府重点课题研究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政府重点课题研究纲要.docx

《安徽省政府重点课题研究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政府重点课题研究纲要.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政府重点课题研究纲要.docx

安徽省政府重点课题研究纲要

2012年度安徽省政府重点课题研究纲要

课题名称:

加快安徽农业科技进步相关对策建议

一、本课题省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现实意义

(一)本课题省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1)美国

美国是当今世界农业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早在19世纪60年代,在一系列政策的指导下,美国农业就开始步入现代化进程。

美国重视农业发展的科技支撑,不断加大对农业的科技和教育投入,促进农业科技的推广和应用,不断推进科技创新。

经过长期发展,现代农业已经成为美国最具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之一。

美国政府颁布了大量的农业发展和支持政策,包括补贴政策、农业保险、农业教育科研投入政策、农业科技推广政策、法律法规建设等。

1862年,《莫里哀法》促进了农业教育的普及,1877年的《哈奇法》促进了农业科技和信息的传播,1914年,《史密斯-利弗法》奠定了延续至今的各州农学院、农业试验站和推广站3个系统组成的教育、科研、推广“三位一体”的农业科技体制的基础。

这种农业科技体制对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科技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乃至美国农业的快速发展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

1996年,《联邦农业完善与改革法》,取消目标价格和差价补贴,转向收入支持,加强绿色农业科技投入。

2002年的新农业法,起草时大幅度增加农业科研经费和绿色农业投资等。

美国农业科技进步系统运行主体由三部分组成:

农业部农业研究局系统重点进行农业基础理论和应用基础理论研究和开发;以州立农业大学牵头的州农业试验站重点进行本州的农业应用研究和开发性研究;私人和企业研究机构系统重点从事有使用价值的农业开发性研究。

美国政府重视农业科技进步由来已久,学术界对农业科技进的研究更加广泛。

1958年,Griliches.Zvi通过研究后发现,美国的杂交玉米技术对提高玉米产量、降低玉米生产成本、提高玉米品质等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有力证明了农业科技在农产品竞争力提升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TheodoreW.Schultz在其著名的《改造传统农业》一书中突出强调了科技进步对改造传统农业的重要意义。

他反对当时普遍盛行的以工业为中心的发展战略,指出改造传统农业的关键是要引进新的现代农业生产要素。

Byerlee(2000)分析了农业科技进步的进展情况和面对的挑战,提出了建立多元化的农业科技体系、加强联合与合作、重视技术的有效需求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战略对策。

Duncna(2010)研究认为,在国际化时代背景下,国际化会大大改变国家在农业科技进步中的角色和作用,国家应更加注意农业科技进步的制度建设,探讨新的农业科技管理和评价方式。

(2)日本

日本的土地资源贫乏,耕地面积仅占国土面积的12%左右。

因此,日本十分重视农业,尤为重视农业科技在农业中的作用。

日本对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视主要体现在农业科技教育、农业科研体系和农业科技体系推广等三个方面:

一是农业科技教育体系。

作为实现农业科技教育现代化的主体,日本十分重视培养多种形式的实用型农业科技人才和营农劳动者。

19世纪70年代日本从西方引进大量的农业机械,开始了农业现代化的历程,同时也伴随着日本的农业科技教育现代化的开始。

日本的农业科技教育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大学本科教育、农业大学校教育、农业高等学校教育。

日本的这一农业教育体系十分重视实践性教育。

二是农业科研体系。

日本对农业科研也相当的重视,农业科研工作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日本在全国建立由国立和公立研究机构、大学、民间企业三大系统组成的农业科研体系。

日本的农业科研机构和专业设置齐全,设备和研究手段先进,经费充足,对农业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日本农业科研机构的特点是:

科研技术人员占有绝大比重,纯粹的行政事务人员比例很小,科研的课题比较全面,专业设置也很齐全。

日本农业科研模式最先从国外引进,从模仿先进农业技术到改良传统农业技术,最后形成了自己的自主创新为主的农业技术体系。

三是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日本除了重视农业科技教育和农业科研体系的建立,也十分重视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

农业科研成果出现之后要推广到农民手中,才能得到实践和运用。

国家和各都道府县实验研究机构推出的科技成果技术首先传授给农林水产省派往各都道府县的专门技术员,由他们对所在地域的农业改良普及中心的普及员以及国立和道府县的数十所农业大学的普及员进行培训指导,再由普及员通过各市、町、村的农协、保健所和教育委员会等组织的协助宣传,传授到农民手中。

专门技术人员也可直接指导传授到农民手中。

农民可将技术应用遇到问题及需要改进的具体要求反馈给普及员,普及员又反馈给专门技术员,最后由专门技术员反馈到各级研究机构,经改进后再通过上述渠道传回到农民手中。

日本政府对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保障体系的建立主要体现在一下几点:

政府重视农村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如农村的通讯、广播、电视等通信基础设;政府重视农业科技信息网络化建设,积极实施农业IT战略,推进农业信息数字化,开发普及了气象、病虫害防治、农技、栽培等各类基础数据库;重视农民的信息素质教育,完备日本农民教育体系,包括民间研修教育机构、农林水产省农业大学校和就农准备学校等。

另一方面日本政府从法律、政策、资金等方面予以大力扶持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保障体系。

(3)法国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法国农业生产迅速发展,最重要的因素是法国政府重视农业科技进步,早在1960年8月2日公布的《农业指导法案》中就提出:

“依靠发展和普及技术进步成果提高农业生产率”。

目前,法国已建成了完整的农业科研体系和健全的推广体系,成为世界第二大农业和食品出口国。

法国农业科技进步成功经验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是法国建立了以国家农业研究院(INRA)为主体的公、私立科研机构,并不断注重农业科技研究投入的增强和科研效益的提升。

在法国,农业基础性研究为国家财政拨款,主要集中在国家农业研究院和高等农业院校,而应用技术研究则为国家部分资助。

二是自1959年颁布了《农业推广宪章》,法国政府先后设立“全国农业进步基金”、“全国农业推广和进步理事会”等机构,形成由各级政府、农业行业组织和工业企业等多方参与的农业技术推广和普及网络。

在中央一级设有“全国农业发展协会”,其理事会由政府代表和行业代表各半组成,对纳入国家计划的推广活动给予资助;省一级设有“技术推广委员会”,具体的技术工作由各省农会的技术顾问负责;县区一级有农场主自愿组成的农业推广组织,专门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农业技术推广最重要的环节是隶属于“农业技术协调协会”的各专业技术研究所和技术中心,它们对科研成果进行适应本地区的中间试验后,通过各省农会的技术顾问或农场主把科研成果推广出去。

三为了促进农业科技的有效转化,法国政府积极推进“农民高学历”计划,规定只有具有高中二年以上学历“农业教师证书”持有者,或通过农业职业技术会考的学生,才有资格独立经营农场。

2.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1)省外研究现状述评

高启杰(1995)东北农业发展为例证研究指出:

由传统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向现代农业推广模式过渡需要一个过程,必须有相应的政策措施作保证,主要包括:

及时解决农业推广中的体制问题;为不同类型的农业科技成果构建异质(形式多样)的推广机制,实行市场机制和政府扶持相结合,有偿服务和无偿服务相结合;引导形成全社会参与的多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方式,实行行政、技术、物资相结合,农业科研、教育、推广统筹。

顾焕章(1997)基于我国农业科技成果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不足的现状,提出应完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供求机制。

李维生(2007)在分析了在河南、山东现行农技推广体系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以项目为载体、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基地)、选派科技特派员到农业生产第一线、制定有效激励政策等是农业科研、教育单位发挥农技推广主体作用的有效形式和保障机制,同时积极支持涉农企业、农业产业化组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中介组织等广泛参与,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新体系。

于永德(2005)阐释了科技组织制度在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中起着基础和决定性的作用。

庞柏林(2006)认为我国当前土地制度的缺陷制约着土地制度功能的正常发挥,成为阻碍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因素,提出应以土地产权制度为中心,完善我国土地制度,以加快现代农业科技的发展。

张贵星(2007)分析了我国农业产业的特殊性,论述了引入市场机制是加快农业科技进步的有效途径,并提出了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培育、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等切实可行的对策。

彭宇文(2009)从农业科技资金投入、科技资源配置两个方面论述了我国农业科技发展问题,并针对绿色贸易壁垒问题对我国农业科技发展进行了剖析,认为加快农业科技进步需要政府在加大农业科技公共投资的基础上,有效地诱导企业等社会资金的投入,最后提出从政府、企业、行业等不同主体提出了优化农业科技体制、构建多元化投资渠道、关注农业科技需要、优化农业科技资源配置的战略措施。

李志平(2010)在调查研究湖北农业发展障碍基础上指出,必须依靠金融创新来激活农业互助合作经济组织,整合农村和农业的科技资源,将农业科技进步推入自我循环良性轨道上。

谭华,吴敬学等(2010)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科技发展所面临的成就、机遇和挑战,提出加快农业科技进步的相关政策措施:

加快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强农业科技队伍人才建设、提高农业科技投入的水平、推进农业科技对外交流与合作及营造农业科技进步的社会环境。

(2)省内研究现状述评

安徽是个农业大省,全省上下对如何促进安徽农业科技进步见仁见智。

倪刚(1994)对安徽农业科学技术进步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时提出:

必须通过加强科技立法工作,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加强农业科技队伍建设等多项对策,实现安徽省农业科技发展任务。

安徽省农科院(2003)提出以科研开发为主抓手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的战略体系。

吴静波(2008)在对安徽农业和农村现状分析基础上认为:

安徽省农业科技创新潜力巨大,并指出未来安徽发展农业科技进步主要道路。

郝敬胜(2009)从政府制定的农业发展目标、形成高产优质高效综合栽培技术规程、转化农业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做好土地流转工作等五个方面提出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

陈令民等(2011)指出“十二五”期间,推进安徽农业发展,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必须结合安徽农业发展实际,创新农业发展思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突破资源约束“瓶颈”,走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科学化、专业化、生态化、一体化和特色农业的现代化农业发展之路。

鞠芳(2011)基于当前安徽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技术推广条件落后、技术推广组织不健全、管理体制不顺、运行机制不活、技术推广经费缺乏、推广理念陈旧等问题,针对乡镇农业技术推广面临的服务对象、服务目标、服务内容和推广队伍变化带来的新挑战,提出进一步加强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的对策建议。

金怀玉(2011)对安徽省农业技术效率变动和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安徽各市农业技术效率在逐年得到改善,全要素生产率也在逐年提高,但从整体上来看水平仍然不高;安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主要受技术变化的影响,引起技术变化的原因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农业抗自然灾害能力弱有关,并提出政府应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技术研究与推广的投入,在有条件的地区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鼓励乡镇涉农工业发展,就地消化农业剩余劳动力,以此来提高农业技术效率和生产率等政策建议。

总之,农业科技进步是目前世界上一个热点问题,同时也是促进我国农业健康快速发展重中之重。

世界主要国家政府分别根据本国特色制定了适合本国国情的农业科技政策,学术界对此也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文学深刻的研究,这些成果和政策无疑对我们探索促进安徽省农业科技进步的对策措施在先验认识上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参考资料,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就研究对象而言,多数研究主要是从一个国家或地区层面,而对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对国家粮食安全产生重要影响的安徽省农业科技进步问题关注不够。

因此,有机的运用农业经济和科技管理理论,对安徽省科技进步进入深入研究,并提出促进安徽省农业科技及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政策建议,具有重要的学术及现实意义。

(二)现实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农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对安徽国民经济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但应看到,在新的发展阶段和国际国内形势下,与兄弟省相比我省农业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

农业生产效率偏低,农产品市场竞争不高;农村耕地资源减少,污染和水土流失严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种粮积极性还不高。

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出路就是要加快农业科技进步。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是促进农业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

农业科技进步程度是农业发展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解决农业的种种问题最根本的是要依靠科技进步。

农业发展的历史就是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的历史。

我省农业科技的每一次突破和创新,都带来了农业生产的飞速发展。

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只有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才能推动我省农业农村发展走上又好又快的发展轨道。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是加快农民持续增收的根本途径。

实现农民持续增收是“三农”工作的根本任务。

安徽省属于农业大省,耕地面积和农村人口所占的比重很大,农民收入不高已经严重阻碍安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步伐。

只有依靠科技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附加值和经济效益,才能不断拓宽农民持续增收的渠道。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是保障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我省农业发展面临资源短缺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

只有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循环农业和农村循环经济,才能不断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是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关键举措。

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很大程度上是农业科技的竞争。

我省农业要在国际国内两大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关键是要大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要利用现代农业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提升安徽农产品质量水平,增加农产品的科技附加值,从而不断提高我省农业市场竞争力。

 

二、课题研究的重点难点、主要观点及调研思路

(一)重点难点

世界农业发展史表明,农业的快速发展和产业升级主要得益于农业科技的重大突破和农业技术的创新。

安徽农业正处于全面转型的关键时期,必须尽快建立健全促进农业科技进步的长效机制。

本课题拟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科学把握安徽农业科技进步的现状特征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中外促进农业科技进步成功经验,采他山之石构建促进安徽农业科技进步的战略框架;立足安徽省情、面向国内外农业经济大趋势,科学提出促进安徽农业科技进步保障措施,以期为各级党政机关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为圆满完成本课题既定的研究任务,本着“有限目标、重点突破”的原则,本课题将基于如图1所示的研究思路,对农业科技进步的基本理论、安徽农业科技进步历史演进与中外农业科技进步经验启示、安徽农业科技进步现状与比较、战略框架设计、主要路径和保障措施等六个方面展开较深入的研究。

 

 

图1: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

根据如图1所示的研究思路和拟定的六个方面研究内容的各自特点,本课题研究的重难点为:

一是安徽农业科技进步的主要路径;二是加快安徽农业科技进步的保障措施。

1.加快安徽农业科技进步的基本路径研究

加快安徽农业科技进步的主要路径是本课题的重中之重,是本课题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为此,拟定研究以下五个方面问题:

路径一:

研究如何加大农业科研专项实施力度,强化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支撑,促进各类科技计划向农业领域倾斜的主要路径。

①在重大技术攻关方面,研究如何着力突破良种良法配套重大关键技术,提升种业科技创新水平;如何突破农机农艺融合重大关键技术,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如何突破应对农业灾害重大关键技术,提升防灾减灾技术水平;如何突破节本增效关键技术,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

②在农业基础研究和高技术发展方面,研究如何开展动植物产量、品质、抗病虫、耐旱等重要性状形成的分子遗传机理,动物种质创新的分子生物学途径和方法等研究,为农业遗传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与方法指导;研究如何瞄准农业高技术发展前沿,以突破具有知识产权现代生物育种前沿技术为核心,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新品种。

③在农业科技基础性工作方面,研究如何进一步强化农业生物种质资源、农业基因资源的搜集、保护、鉴定及育种材料的改良和创制;如何加强农业科技情报与信息、农业标准、农业遗产收集与保护等工作,强化农业信息的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其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作用。

④在农业科技基础条件建设方面,研究如何盘活存量科技资源,建立创新资源跨区域、跨单位、跨领域的共建共享机制,着力推进农业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平台建设。

⑤在农业科技合作交流方面,研究如何有效引进优良种质资源、先进育种制种技术和农作物种业物质装备制造技术;研究如何鼓励和支持我省科技人员参加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提高学术水平。

路径二:

研究如何深入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加快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条件建设进度,着力加大防灾减灾稳产增产重大技术推广力度,提升基层农技推广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的主要路径。

①在构建多元化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方面,研究如何深化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改革与建设,如何理顺管理体制,强化县级农业主管部门对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的管理和指导;研究如何引导农业科研教育机构开展农技服务,研究如何创新农技推广方式方法和农技服务模式,以及如何发挥农业科研教育机构及其科技人员的作用,积极深入基层开展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基层农技人员和农民培训、科技咨询与服务等;研究如何适应农民多层次、多领域、多形式的技术需求,高质量的培育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提高农业科技服务的专业化、社会化水平。

②在农业科技推广重点工程方面,研究如何创建粮棉油糖高产工程、园艺作物标准园工程、畜禽水产健康养殖关键技术与产业示范工程、病虫害统防统治工程、农业信息服务工程、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生产综合示范工程、农业生物安全体系建设工程以及农村沼气建设工程和农村清洁工程。

路径三:

研究如何建设农业科研人才、技术推广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等三支人才队伍,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的主要路径。

①在农业科技领军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方面,研究如何创新农业高等教育与高端人才培养模式,立足产业发展需求,加大对农业院校以及农业科研机构的指导与支持,着力培养农业科技领军人才和科技创新团队。

②在农技推广人员培训与基层推广队伍建设方面,研究如何大力实施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计划,如何实施基层农技人员学历提升计划,如何实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特设岗位计划。

③在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和新型农民培训方面,研究如何分类、分层次、分领域加快培养具有一定专业技能水平的农业服务人员和农村社会管理人员,促进农民向职业化发展,强化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人才支撑。

④在涉农高校共建与农业教育指导方面,研究如何有效发挥农业高等院校、中等职业院校等在农业科技创新中的作用;研究如何引导涉农院校在专业设置、课程选择、人才培养等方面与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需求紧密结合;研究强化农业职业教育行业指导,促进中高等农业职业院校立足产业发展需求改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农业职业院校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路径四:

研究如何加快实施六大农业示范工程的主要路径。

①在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方面,研究如何加强农业高新技术引进、开发与推广应用步伐,推进农业高新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具体如农业良种产业化、设施农业技术集成产业化、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化、绿色环保型农业投入品产业化等。

②在特色产业基地和园区建设科技示范工程方面,研究如何以特色产业基地和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为抓手,加快先进农业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推进全省特色农业产业与主导农产品的区域化布局和专业化生产。

③在新农村先行区科技示范工程方面,研究如何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的推进安徽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先行区科技示范工程建设,具体如村镇整治、住宅设计与建设、农村基础设施、环境保护与再生能源利用等4个领域的技术示范与推广。

④在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工程方面,研究如何加快实现农业农村信息网络系统、网站和信息资源集成和整合,推进信息资源兼容和共享,重点推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市场信息的传递、以及农民的教育与培训。

⑤在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工程方面,研究如何加快构建适合我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需求和资源高效共享的农业科技创新与服务平台,如何建成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科技服务三大创新平台。

路径五:

研究如何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研立项、评价、投入与联合协作机制的主要路径。

①在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方面,研究如何明确农业科研机构的职能定位,落实养老、医疗等改革配套政策,如何建立健全现代科研院所制度,建立适合农业科研单位特点的收入分配机制,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

②在完善农业科技项目立项机制方面,研究如何建立并完善与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农业科研立项制度,发挥产业部门在国家科技计划重大项目立项论证、项目组织和实施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研究如何强化农业科技项目立项中的产业导向机制,建立以产业发展需求和实际应用为导向的科研立项机制。

③在完善农业科技分类评价制度方面,研究如何建立和完善不同机构、不同项目、不同人员的分类评价机制;如何建立自主知识产权衡量科技创新成果的评价机制及项目联合评价机制和项目的过程跟踪管理制度。

④在健全农业科技联合协作制度方面,研究如何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联合协作制度,促进跨学科、跨行业、跨部门、跨区域的单位和科研人员之间开展联合协作。

⑤在完善农业科技经费管理制度方面,研究如何建立完善农业科技投入评价与监管制度,开展农业科研项目投入绩效评估。

⑥在推进农业企业科技创新方面,研究如何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利用,建立农业技术产权展示交易平台,加速农业技术成果向企业流动。

2.加快安徽农业科技进步的保障措施研究

本部分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省农业科技进步的基础条件、需求特征、主要路径,借鉴国内外促进农业科技进步的经验和启示,拟定研究如下六个方面问题:

措施一:

研究如何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促进农业科技进步的统筹协调机制。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①坚持科教兴农战略,把农业科技摆在重要位置,加强各级政府对农业科技的组织领导。

②构建农业科技发展工作协调机制,建立信息沟通平台,形成高效协同机制,统筹配置农业科技资源。

③明确各级各类农业科研教学推广单位的责任,强化联合协作,形成工作合力。

措施二:

研究如何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强农业科技执法。

研究内容包括:

①修订《农业技术推广法》,为农技推广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法制保障。

②修改完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及农业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③加强《安徽省“十二五”农业科技发展规划》、《省委、省政府关于贯彻一号文件的实施意见》、《省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等相关规划意见落实工作。

措施三:

研究如何增加科技投入,建立多元化的农业科技投入机制。

研究内容包括:

①加大各级财政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力度,确保农业科技投入增长速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速度。

②加强公益性科研院所、技术推广服务机构以及农民培训机构的条件能力建设。

③鼓励社会力量投入农业科技,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强度。

④加强经费监管,规范经费使用,提高农业科技经费的使用效益。

措施四:

研究如何建设科技创新、管理体系,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研究内容包括:

①深化农业科研机构改革,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改革。

②大力促进农村科技服务机构的发展,积极推进农村科技服务机构建设,提高农村科技社会化服务水平。

③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成为新的创新主体,建立健全农业科技合作互动机制。

④改革农业科技项目管理制度,建立科学公正的科技项目招投标和评估制度。

⑤强化科技成果管理,重点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措施五:

研究如何建立多层次的农业金融支持体系,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研究内容包括:

①健全农村金融供给体系,加强对农业发展银行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为农业技术进步和农村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②健全农村多元化的农业投融资体系,加快培育农业资本市场,为龙头企业提供上市、兼并、收购、重组等资本市场运作和盘活农业经营性资产的条件。

③建立包括农业龙头企业在内的信用担保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