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部门财务报告编制操作指南.docx
《政府部门财务报告编制操作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府部门财务报告编制操作指南.docx(7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政府部门财务报告编制操作指南
政府部门财务报告编制操作指南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政府部门财务报告编制工作,确保政府部门和单位准确、完整编制政府部门财务报告,为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奠定基础,根据《政府财务报告编制办法》和政府会计准则及相关会计制度,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政府部门财务报告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主要反映政府部门的财务状况、运行情况等信息,具体包括财务报表和财务分析。
第三条财务报表包括会计报表和报表附注。
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表、净资产变动表。
(一)资产负债表。
反映政府部门年末财务状况。
资产负债表应当按照资产、负债和净资产分类分项列示。
(二)收入费用表。
反映政府部门年度运行情况。
收入费用表应当按照收入、费用和盈余分类分项列示。
(三)净资产变动表。
反映政府部门年度净资产变动情况。
(四)报表附注。
重点对会计报表作进一步解释说明。
第四条政府部门财务分析主要包括财务状况分析、运行情况分析、相关指标变化情况及趋势分析,以及政府部门财务管理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和取得成效等。
第五条政府部门财务报告编制范围包括:
(一)执行《政府会计制度》的行政事业单位
(二)与同级财政部门有预算拨款关系的社会团体。
(三)国家物资储备局管理的物资储备资金,各级土地储备管理机构管理的土地储备资金,应并入本部门财务报告。
企业集团所属行政事业单位、部门所属企业不纳入政府部门财务报告编制范围。
各单位应当按照本指南规定编制本单位财务报告并报送上级单位;上级单位除编制本单位财务报告外,还应当按照本指南规定对所属单位财务报表进行合并,撰写财务分析,形成合并财务报告。
主管部门编制的合并财务报告,即部门财务报告。
第二章政府部门会计报表项目
第一节资产负债表项目
第六条资产负债表(样式见附1中表1)具体包括如下项目:
(一)资产类项目
1.货币资金,反映政府部门持有的货币资金的期末余额,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等。
2.短期投资,反映政府部门持有的能够随时变现并且持有时间不超过1年(含1年)的投资期末余额。
3.财政应返还额度,反映政府部门期末财政应返还额度的金额。
4.应收票据,反映政府部门期末持有的应收票据的票面金额。
5.应收账款净额,反映政府部门期末尚未收回的应收账款减去已计提的坏账准备后的净额。
6.预付账款,反映政府部门期末预付给商品或者劳务供应单位的款项。
7.应收股利,反映政府部门期末因股权投资而应收取的现金股利或应当分得的利润。
8.应收利息,反映政府部门期末因债券投资等而应收取的利息。
9.其他应收款净额,反映政府部门期末尚未收回的其他应收款减去已计提的坏账准备后的净额。
10.存货,反映政府部门期末存储的存货的实际成本。
11.待摊费用,反映政府部门期末已经支出,但应当由本期和以后各期负担的分摊期在1年以内(含1年)的各项费用。
12.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反映政府部门期末非流动资产项目中将在1年内(含1年)到期的金额,如事业单位将在1年内(含1年)到期的长期债券投资金额。
13.其他流动资产,反映政府部门期末除本表中上述各项之外的其他流动资产的合计金额。
14.长期股权投资,反映政府部门期末持有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
15.长期债券投资,反映政府部门期末持有的长期债券投资的账面余额。
16.固定资产原值,反映政府部门期末固定资产的原值。
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反映政府部门期末固定资产已计提的累计折旧金额。
固定资产净值,反映政府部门期末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
17.工程物资,反映政府部门期末为在建工程准备的各种物资的实际成本。
18.在建工程,反映政府部门期末所有的建设项目工程的实际成本。
19.无形资产原值,反映政府部门期末无形资产的原值。
无形资产累计摊销,反映政府部门期末无形资产已计提的累计摊销金额。
无形资产净值,反映政府部门期末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
20.研发支出,反映政府部门期末正在进行的无形资产开发项目开发阶段发生的累计支出数。
21.公共基础设施原值,反映政府部门期末控制的公共基础设施的原值。
公共基础设施累计折旧(摊销),反映政府部门期末控制的公共基础设施已计提的累计折旧和累计摊销金额。
公共基础设施净值,反映政府部门期末控制的公共基础设施的账面价值。
22.政府储备物资,反映政府部门期末控制的政府储备物资的实际成本。
23.文物文化资产,反映政府部门期末控制的文物文化资产的成本。
24.保障性住房原值,反映政府部门期末控制的保障性住房的原值。
保障性住房累计折旧,反映政府部门期末控制的保障性住房已计提的累计折旧金额。
保障性住房净值,反映政府部门期末控制的保障性住房的账面价值。
25.长期待摊费用,反映政府部门期末已经支出,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负担的分摊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各项费用。
26.待处理财产损溢,反映政府部门期末尚未处理完毕的各种资产的净损失或净溢余。
27.其他非流动资产,反映政府部门期末除本表中上述各项之外的其他非流动资产的合计数。
28.受托代理资产,反映政府部门期末受托代理资产的价值。
(二)负债类项目
1.短期借款,反映政府部门借入的期限在1年内(含1年)的各种借款期末余额。
2.应交增值税,反映政府部门期末应缴未缴的增值税税额。
3.其他应交税费,反映政府部门期末应缴未缴的除增值税以外的税费金额。
4.应缴财政款,反映政府部门期末应当上缴财政但尚未缴纳的款项。
5.应付职工薪酬,反映政府部门期末按有关规定应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各种薪酬。
6.应付票据,反映政府部门期末应付票据的金额。
7.应付账款,反映政府部门期末应当支付但尚未支付的偿还期限在1年以内(含1年)的应付账款的金额。
8.应付政府补贴款,反映负责发放政府补贴的政府部门期末按照规定应当支付给政府补贴接受者的各种政府补贴款余额。
9.应付利息,反映政府部门期末按照合同约定应支付的借款利息。
事业单位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长期借款利息不包括在本项目内。
10.预收账款,反映政府部门期末预先收取但尚未确认收入和实际结算的款项余额。
11.其他应付款,反映政府部门期末其他各项偿还期限在1年内(含1年)的应付及暂收款项余额。
12.预提费用,反映政府部门期末已预先提取的已经发生但尚未支付的各项费用。
13.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反映政府部门期末将于1年内(含1年)偿还的非流动负债的余额。
14.其他流动负债,反映政府部门期末除本表中上述各项之外的其他流动负债的合计数。
15.长期借款,反映政府部门期末长期借款的余额。
16.长期应付款,反映政府部门期末长期应付款的余额。
17.预计负债,反映政府部门期末已确认但尚未偿付的预计负债的余额。
18.其他非流动负债,反映政府部门期末除本表中上述各项之外的其他非流动负债的合计数。
19.受托代理负债,反映政府部门期末受托代理负债的金额。
(三)净资产类项目
1.累计盈余,反映政府部门期末未分配盈余(或未弥补亏损)以及无偿调拨净资产变动的累计数。
2.专用基金,反映政府部门期末累计提取或设置但尚未使用的专用基金余额。
3.权益法调整,反映政府部门期末在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和利润分配以外的所有者权益变动中累积享有的份额。
第二节收入费用表项目
第七条收入费用表(样式见附1中表2)具体包括如下项目:
(一)收入类项目
1.财政拨款收入,反映政府部门本期从同级政府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财政拨款。
2.事业收入,反映政府部门本期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实现的收入。
3.上级补助收入,反映政府部门本期从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收到或应收的非财政拨款收入。
4.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反映政府部门本期收到或应收的独立核算的附属单位按照有关规定上缴的收入。
5.经营收入,反映政府部门本期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实现的收入。
6.非同级财政拨款收入,反映政府部门本期从非同级政府财政部门取得的财政拨款,不包括事业单位因开展科研及其辅助活动从非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经费拨款。
7.投资收益,反映政府部门本期股权投资和债券投资所实现的收益或发生的损失。
8.捐赠收入,反映政府部门本期接受捐赠取得的收入。
9.利息收入,反映政府部门本期取得的银行存款利息收入。
10.租金收入,反映政府部门本期经批准利用国有资产出租取得并按规定纳入本单位预算管理的租金收入。
11.其他收入,反映政府部门本期取得的除以上收入项目外的其他收入的总额。
(二)费用类项目(表2-1)
1.业务活动费用,反映政府部门本年为实现其职能目标,依法履职或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所发生的各项费用。
2.单位管理费用,反映政府部门本年本级行政及后勤管理部门开展管理活动发生的各项费用,以及由政府部门统一负担的离退休人员经费、工会经费、诉讼费、中介费等。
3.经营费用,反映政府部门本年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发生的各项费用。
4.资产处置费用,反映政府本期经批准处置资产时发生的费用。
5.上缴上级费用,反映政府部门按照规定上缴上级单位款项发生的费用。
6.对附属单位补助费用,反映政府部门用财政拨款收入之外的收入对附属单位补助发生的费用。
7.所得税费用,反映有企业所得税缴纳义务的政府部门本年计算应交纳的企业所得税。
8.其他费用,反映政府部门本年发生的除以上费用项目外的其他费用的总额。
(三)费用类项目(表2-2)
1.工资福利费用,反映政府部门本年发生的给在职职工和编制外长期聘用人员的各类劳动报酬,以及为上述人员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等。
2.商品和服务费用,反映政府部门本年购买商品和服务发生的费用金额,包括办公费、差旅费、劳务费等。
3.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费用,反映政府部门本年用于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金额。
4.对企业补助费用,反映政府部门本年对各类企业的补助。
5.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反映政府部门本年对固定资产提取的折旧费用。
6.无形资产摊销费用,反映政府部门本年对无形资产提取的摊销费用。
7.公共基础设施折旧(摊销)费用,反映政府部门本年对公共基础设施提取的折旧(摊销)费用。
8.保障性住房折旧费用,反映政府部门本年对保障性住房提取的折旧费用。
9.计提专用基金,反映政府部门本年按照规定从收入中提取的专用基金。
10.资产处置费用,反映政府部门本年经批准处置资产时转销的资产价值以及在处置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或者处置收入小于处置费用形成的净支出。
11.上缴上级费用,反映政府部门按照规定上缴上级单位款项发生的费用。
12.对附属单位补助费用,反映政府部门用财政拨款收入之外的收入对附属单位补助发生的费用。
13.所得税费用,反映有企业所得税缴纳义务的政府部门本年计算应交纳的企业所得税。
14.其他费用,反映政府部门本年发生的除以上费用项目外的其他费用的总额。
(四)盈余类项目
1.本年盈余,反映政府部门本年收入扣除本年费用后的净额。
第三节净资产变动表项目
第八条净资产变动表(样式见附1中表3)具体包括如下项目:
1.上年年末余额,反映政府部门净资产上年年末的余额。
2.以前年度盈余调整,反映政府部门本年因以前年度盈余调整事项,导致净资产“本年年初余额”变动的金额。
3.本年年初余额,反映经过以前年度盈余调整后,政府部门净资产的本年年初余额。
4.本年变动金额,反映政府部门净资产本年变动总金额。
5.本年盈余,反映政府部门本年发生的收入、费用对净资产的影响。
6.无偿调拨净资产,反映政府部门本年无偿调入、调出非现金资产事项对净资产的影响。
7.归集调整预算结转结余,反映政府部门本年财政拨款结转结余资金归集调入、归集上缴或调出,以及非财政拨款结转资金缴回对净资产的影响。
8.提取或设置专用基金,反映政府部门本年提取或设置专用基金对净资产的影响。
9.使用专用基金,反映政府部门本年按规定使用专用基金对净资产的影响。
10.权益法调整,反映政府部门本年按照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和利润分配以外的所有者权益变动份额而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余额对净资产的影响。
11.本年年末余额,反映政府部门本年净资产的年末余额。
第三章政府部门财务报表编制
第九条政府部门财务报表编制工作分为两个阶段:
(一)编制单位财务报表。
单位按照《单位基础信息填报说明》(附5)填写基础信息,并根据执行的会计制度编制财务报表。
(二)编制合并财务报表。
有所属单位的部门除编制本单位财务报表外,逐级对所属单位会计报表数据进行合并抵销,编制合并财务报表。
第一节单位会计报表编制
第十条单位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表和净资产变动表的编制分为年初数/上年数填列和年末数/本年数填列。
(一)年初数/上年数的填列。
本年资产负债表的年初数原则上应与上年的年末数相等。
收入费用表的上年数原则上应与上年的本年数相等。
涉及会计差错更正或以前年度盈余调整时,资产负债表年初数按调整后的数据填列。
净资产变动表上年年末余额仍为调整前余额,调整金额填列到以前年度盈余调整栏。
(二)年末数/本年数的填列。
各单位按照《会计报表项目对照表》(附2),将本单位会计报表中的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费用、净资产变动项目金额填入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表和净资产变动表对应的报表项目。
第二节部门合并会计报表编制
第十一条合并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表和净资产变动表的编制包括汇总单位会计报表、编制抵销分录、生成合并会计报表三个步骤。
(一)汇总单位会计报表。
上级单位对各所属单位上报的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表和净资产变动表进行分项加总,得出汇总的会计报表。
(二)编制抵销分录。
上级单位按照《抵销事项清单》(附4)对所属单位之间发生的经济业务或事项,确认后予以抵销,并编制抵销分录和抵销工作底表(附3)。
按照重要性原则,对于单位和单位之间的债权债务事项,年末余额不超过10万元的,可以不进行抵销。
对于单位和单位之间的收入费用事项,本年累计发生额不超过10万元的,可以不进行抵销。
各省级财政部门可以根据管理条件和管理需要,在10万元限额内自行确定全省统一的抵销门槛值。
1.抵销政府部门内部债权债务事项。
对经确认的内部债权债务事项,应编制抵销分录:
借记“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长期应付款”,贷记“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
涉及坏账准备的内部债权债务事项,应按债权债务原值编制抵销分录。
例:
A单位有2个所属单位A1、A2单位。
A1单位会计报表“其他应收款”明细信息显示,A1单位应收A2单位款项500万元,A2单位会计报表“其他应付款”明细信息显示,A2单位应付A1单位款项500万元。
A单位经与A1、A2两单位确认无误后,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抵销分录如下:
借:
其他应付款5,000,000
贷:
其他应收款5,000,000
2.抵销政府部门内部收入费用事项。
对经确认的内部收入费用事项,应编制抵销分录:
(1)“上级补助收入”与“对附属单位补助费用”之间存在抵销关系,抵销分录为:
借记“上级补助收入”,贷记“对附属单位补助费用”。
(2)“附属单位上缴收入”与“上缴上级费用”之间存在抵销关系,抵销分录为:
借记“附属单位上缴收入”,贷记“上缴上级费用”。
(3)“事业收入”、“非同级财政拨款收入”、“经营收入”、“其他收入”中属于来自本部门内部单位的部分与“业务活动费用(商品和服务费用)”、“单位管理费用(商品和服务费用)”、“经营费用(商品和服务费用)”中属于支付给本部门内部单位的部分存在抵销关系,抵销分录为:
借记“事业收入”、“非同级财政拨款收入”、“经营收入”、“其他收入”,贷记“业务活动费用(商品和服务费用)”、“单位管理费用(商品和服务费用)”、“经营费用(商品和服务费用)”。
例:
A单位有2个所属单位A1、A2单位。
A1单位会计报表“事业收入”明细信息显示,A1单位收到来自A2单位款项为420万元,A2单位会计报表“业务活动费用(商品和服务费用)”明细信息显示,A2单位支付给A1单位款项420万元。
A单位经与A1、A2两单位确认无误后,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抵销分录如下:
借:
事业收入——A2单位4,200,000
贷:
业务活动费用(商品和服务费用)——A1单位4,200,000
(三)生成部门合并会计报表。
将抵销分录中相关数据填入抵销工作底表(附3),若资产负债表年初数调整涉及内部抵销,也应对年初数进行抵销合并。
根据抵销工作底表“合计”栏数据,对汇总后的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表相关项目进行抵销,生成合并资产负债表和收入费用表。
合并净资产变动表由单位净资产变动表汇总生成,不需抵销。
第三节会计报表附注编制
第十二条附注是对在会计报表中列示的项目所作的进一步说明,以及对未能在会计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
附注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基本情况。
政府部门应当简要披露其基本情况,包括政府部门主要职能、主要业务活动、所在地、预算管理关系等。
(二)会计报表编制基础。
政府部门会计报表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编制。
(三)遵循相关制度规定的声明。
政府部门应当声明编制的会计报表符合政府会计准则、相关会计制度和财务报告编制规定的要求,如实反映政府部门的财务状况、运行情况等有关信息。
(四)合并范围。
合并会计报表应披露其包含的主体范围,具体包括所属单位的名称、性质(如:
行政单位、事业单位或社会团体)、人员编制、实有人数等基本信息以及政府部门管理的其他资金主体,如物资储备资金、土地储备资金等信息。
与上年相比,合并范围发生变化的应详细说明变动情况。
(五)重要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
对会计报表重要项目的含义、确认原则、计量方法等会计政策,以及具体会计方法进行解释和说明。
部门应当充分披露报告期内采用的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会计期间。
2.记账本位币,外币折算汇率。
3.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
4.存货类别、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存货的盘存制度,以及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的摊销方法。
5.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
6.固定资产分类、折旧方法、折旧年限和年折旧率;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计价和折旧方法。
7.无形资产分类、计价方法、摊销方法和摊销年限;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其使用寿命估计情况;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其使用寿命不确定的判断依据;单位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划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具体标准。
8.公共基础设施的分类、折旧(摊销)方法、折旧(摊销)年限,以及其确定依据。
9.政府储备物资分类,以及确定其发出成本所采用的方法。
10.保障性住房的分类、折旧方法、折旧年限。
11.其他重要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12.本年发生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的,变更的内容和原因、受其重要影响的报表项目名称和金额、相关审批程序,以及会计估计变更开始适用的时点。
(六)会计报表重要项目的明细信息及说明。
单位应当按照资产负债表和收入费用表项目列示顺序,采用文字和数据描述相结合的方法披露重要项目的明细信息,便于报表信息使用者更好地理解报表信息。
报表重要项目明细信息应包括但不限于下列报表(样式见附1中附表1-24):
1.货币资金明细表;
2.应收账款净额明细表;
3.预付账款明细表;
4.其他应收款净额明细表;
5.长期投资及投资收益明细表;
6.固定资产明细表;
7.在建工程明细表;
8.无形资产明细表;
9.公共基础设施明细表;
10.政府储备物资明细表;
11.保障性住房明细表;
12.应付账款明细表;
13.预收账款明细表;
14.其他应付款明细表;
15.长期借款明细表;
16.长期应付款明细表;
17.事业收入明细表;
18.经营收入明细表;
19.非同级财政拨款收入明细表;
20.其他收入明细表;
21.业务活动费用明细表;
22.单位管理费用明细表;
23.经营费用明细表;
24.商品和服务费用明细表;
(七)本年盈余与预算结余的差异情况说明。
单位应当按照重要性原则,披露将年度预算收入支出表中“本年预算收支差额”调节为年度收入费用表中“本年盈余”的信息,反映单位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因核算基础和核算范围不同所产生的本年盈余数与本年预算结余数之间的差异。
有关披露格式见附1中附表25。
(八)未在会计报表中列示的重大事项。
未在会计报表中列示但对政府部门财务状况有重大影响的事项需要在报表附注中披露。
1.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的重要或有事项说明。
逐笔披露政府部门或有事项的事由和金额,如担保事项、未决诉讼或仲裁的财务影响等,若无法预计应说明理由;逐笔披露政府承诺事项的具体内容。
没有重要或有事项的,应说明“无重要或有事项”。
2.以名义金额计量的资产名称、数量等情况,以及以名义金额计量理由的说明。
3.通过债务资金形成的固定资产、公共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等资产的账面价值、使用情况、收益情况及与此相关的债务偿还情况等的说明。
4.重要资产置换、无偿调入(出)、捐入(出)、报废、重大毁损等情况的说明。
5.事业单位将单位内部独立核算单位的会计信息纳入本单位财务报表情况的说明。
6.对于政府部门管理的公共基础设施、文物文化资产、保障性住房、自然资源资产等重要资产,披露种类和实物量等相关信息。
7.在建工程中土地收储项目金额、面积等情况。
8.政府会计具体准则中要求附注披露的其他内容以及其他未在报表中列示,但对政府部门财务状况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第四章政府部门财务分析
第一节内容构成
第十三条政府部门财务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政府部门工作目标完成情况
结合政府部门职能、工作任务、相关政策要求等,说明政府部门年度工作目标计划及执行情况、绩效目标及完成情况。
(二)政府部门财务状况分析。
1.分析政府部门的货币资金、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公共基础设施、政府储备物资等重要资产项目的结构特点和变化情况,并评估对政府部门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的影响。
2.结合短期借款、长期借款等重点负债项目的增减变化情况,分析政府部门债务规模和债务结构等。
3.运用资产负债率、现金比率、流动比率等指标,分析政府部门财务状况。
(三)政府部门运行情况分析。
1.分析政府部门的收入规模、结构及来源分布、重点收入项目的比重和变化趋势,以及经济形势、相关财政政策等对政府部门收入变动的影响等。
2.分析政府部门费用规模、构成及变化情况,特别是政府部门控制行政成本的政策、投融资情况及对费用变动的影响等。
3.运用政府部门的收入费用率等指标,分析政府部门收入用于支付费用的比例情况。
(四)政府部门财务管理情况。
从部门预算管理、内控管理、资产管理、绩效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反映部门加强财务管理的主要措施和取得成效。
第二节分析方法和指标
第十四条政府部门可采取比率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结构分析法、趋势分析法等方法进行财务分析。
第十五条政府部门进行财务分析可参考使用以下指标:
分析指标表
序号
指标名称
公式
指标说明
1
资产负债率
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反映政府部门偿付全部债务本息能力的基本指标。
2
现金比率
(货币资金+财政应返还额度)/流动负债
反映政府部门利用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
3
流动比率
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反映政府部门流动资产用于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
4
固定资产成新率
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原值
反映政府部门固定资产的持续服务能力。
5
公共基础设施成新率
公共基础设施净值/公共基础设施原值
反映公共基础设施的持续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