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力学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72588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93.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力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土力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土力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土力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土力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土力学试题.docx

《土力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力学试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土力学试题.docx

土力学试题

第一章

1-10、甲、乙两土样的颗粒分析结果列于表1-4,试绘制颗粒级配曲线,并确定颗粒不均匀系数及评价级配均匀情况。

粒径(mm)

2~0.5

0.5~0.25

0.25~0.1

0.1~0.05

0.05~0.02

0.02~0.01

0.01~0.005

0.005~0.002

<0.002

相对含量(%)

24.3

14.2

20.2

14.8

10.5

6.0

4.1

2.9

3.0

5.0

5.0

17.1

32.9

18.6

12.4

9.0

解:

孔径(mm)

留筛土质量(g)

小于该孔径的土质量(g)

小于该孔径的土的百分数%

2

0

100

100

0.5

24.3

75.7

75.7

0.25

14.2

61.5

61.5

0.1

20.2

41.3

41.3

0.05

14.8

26.5

26.5

0.02

10.5

16

16

0.01

6.0

10

10

0.005

4.1

5.9

5.9

0.002

2.9

3

3

<0.002

3.0

 

 

 

甲土:

d10=0.013,d30=0.078,d60=0.25,Cu=

=

=19.23,

Cc=

=

=1.87满足Cu>5,Cc在1~3之间,良好级配土

乙土颗粒级配曲线如下:

孔径(mm)

留筛土质量(g)

小于该孔径的土质量(g)

小于该孔径的土的百分数%

2

0

100

100

0.5

0

100

100

0.25

05

100

100

0.1

5

95

95

0.05

5

90

90

0.02

17.1

72.9

72.9

0.01

32.9

40

40

0.005

18.6

21.4

21.4

0.002

12.4

9

9

<0.002

9

 

乙土:

d10=0.003,d30=0.008,d60=0.014,Cu=

=

=4.67,

Cc=

=

=1.52Cu<5,属均质土,级配不良,Cc在1~3之间。

(Cu越大,表明粒度的分布范围越大,土越不均匀,级配越良好。

Cc过大或过小,均表明土中缺少中间粒组,各粒组间孔隙的连锁充填效应降低,级配变差。

 

第二章

2-1比较下列各对土的三相比例指标的异同点:

(1)ρ与ρs;

(2)ω与Ss;(3)e与n;(4)ρd与ρ’;(5)ρ与ρsat

答:

(1)ρ与ρs

都是表征土体密实程度的指标

ρ:

土的密度,单位体积的土的质量,ρ=

ρs:

土粒密度,单位体积土颗粒的质量,ρs=

,(g/cm3)

注意ρs与Gs(ds)的关系:

数值相等,但量纲不同,Gs(ds)是一个无量纲量。

(2)ω与Ss

都是表征土中含水程度的指标

ω,土的含水量,ω=

×100%,

Ss,土的饱和度,表示土中水体积在孔隙体积中所占的比例,Ss=

×100%

(3)e与n

都是表征土体密实程度(土中孔隙含量)的指标,可相互换算。

e:

土的孔隙比,土中孔隙体积与土颗粒体积之比,e=

n:

土的孔隙率,土中孔隙所占体积与土体总体积之比,n=

×100%

(4)ρd与ρ’

特殊条件下土的密度

ρd:

土的干密度,单位体积土体中固体颗粒的质量,ρd=

,一般用于填土击实后密实度的评判;

ρ’:

土的浮密度,地下水位以下,土体单位体积中土粒的质量与同体积水质量之差。

(是一个换算量,没有实际意义。

)ρ’=

(5)ρ与ρsat

都是表征土的密实度的指标

ρ:

土的密度,单位体积的土的质量,ρ=

ρsat:

空隙中充满水时,单位体积土体的质量,ρsat=

2-2、有一饱和原状土,切满容积为21.7cm3的环刀内,称得总质量为72.49g,经105︒C烘干至恒重为61.28g,已知环刀质量为32.54g,土粒比重为2.74,

求土样的湿密度、含水量、干密度及空隙比。

已知:

V=21.7cm3,m湿=72.49g,m干=61.28g,m刀=32.54g,ds=2.74,

求:

ρ,ω,ρd,e

解:

ρ=

=

=

=1.84g/cm3

ω=

×100%=

×100%=

×100%=39%

ρd=

设ms=dsρω,mω=ωdsρω,Vs=1,Vv=e,

V=

=1+e

=1.324g/cm3

e=

-1=

-1=1.069

2.3、某原状土样的密度为1.77g/cm3,含水量为34%,土粒相对密度为2.71,试求土的饱和密度,有效密度,有效重度。

解:

设ms=dsρω,mω=ωdsρω,Vs=1,Vv=e

V=

=1+e;e=

-1

ρsat=

=

=1.329g/cm3

ρ’=

=

=

=

=0.872g/cm3

γ’=ρ’g=

g=8.71kN/m3

2-4、某沙土土样的密度为1.77g/cm3,含水量9.8%,土粒相对密度为2.67,烘干后测得最小空隙比为0.461,最大空隙比为0.943,试求空隙比和相对密实度。

已知:

ρ=1.77g/cm3,ω=9.8%,ds=2.67,emax=0.943,emin=0.461

求:

e,Dr

解:

e=

-1=

=0.656

2-5、某一完全饱和黏性土试样的含水量为30%,土粒相对密度为2.73,液限为33%,塑限为17%,试求空隙比、干密度和饱和密度。

并按塑性指数和液性指数分别定出该黏性土的分类名称及软硬状态。

已知:

ωL=33%,ωp=17%,ds=2.73,完全饱和时含水量ω=30%

求:

e,ρd,ρsat确定分类名称及软硬状态

解:

ρsat=

=

=1.951g/cm3

Ip=ωL-ωp=33-17=16满足10

Ip≥0.63(ωL-20)低液限黏土

0.5

 

第三章

3-1、解释起始水力梯度产生的原因。

答:

起始水力梯度产生的原因是,为了克服薄膜水的抗剪强度τ0(或者说为了克服吸着水的粘滞阻力),使之发生流动所必须具有的临界水力梯度度。

也就是说,只要有水力坡度,薄膜水就会发生运动,只是当实际的水力坡度小于起始水力梯度时,薄膜水的渗透速度V非常小,只有凭借精密仪器才能观测到。

因此严格的讲,起始水力梯度i0是指薄膜水发生明显渗流时用以克服其抗剪强度τ0的水力梯度。

3-2为什么室内渗透试验与现场测试得出的渗透系数有较大差别?

答:

室内试验和现场试验渗透系数有较大差别,主要在于进行室内试验取样时会对土样有一定程度的扰动,破坏了土体的结构性;同时还与试验装置和试验条件等有关,即和渗透系数的影响因素有关。

(1)土的粒度成分及矿物成分。

土的颗粒大小、形状及级配,影响土中孔隙大小及其形状,因而影响土的渗透性。

土颗粒越粗,越浑圆、越均匀时,渗透性就大。

砂土中含有较多粉土及粘土颗粒时,其渗透系数就大大降低。

(2)结合水膜厚度。

粘性土中若土粒的结合水膜厚度较厚时,会阻塞土的孔隙,降低土的渗透性。

(3)土的结构构造。

天然土层通常不是各向同性的,在渗透性方面往往也是如此。

如黄土具有竖直方向的大孔隙,所以竖直方向的渗透系数要比水平方向大得多。

层状粘土常夹有薄的粉砂层,它在水平方向的渗透系数要比竖直方向大得多。

(4)水的粘滞度。

水在土中的渗流速度与水的容重及粘滞度有关,从而也影响到土的渗透性。

3-6.    流砂与管涌现象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答:

在向上的渗流力作用下,粒间有效应力为零时,颗粒群发生悬浮、移动的现象称为流砂(土)现象。

这种现象多发生在颗粒级配均匀的饱和细、粉砂和粉土层中,一般具有突发性、对工程危害大。

在水流渗透作用下,土中的细颗粒在粗颗粒形成的孔隙中移动,以至流失;随着土的孔隙不断扩大,渗流速度不断增加,较粗的颗粒也相继被水逐渐带走,最终导致土体内形成贯通的渗流管道,造成土体塌陷,这种现象称为管涌。

它多发生在砂性土中,且颗粒大小差别大,往往缺少某种粒径,其破坏有个时间发展过程,是一种渐进性质破坏。

具体地再说,管涌和流砂的区别是:

(1)流砂发生在水力梯度大于临界水力梯度,而管涌发生在水力梯度小于临界水力梯度情况下;

(2)流砂发生的部位在渗流逸出处,而管涌发生的部位可在渗流逸出处,也可在土体内部;(3)流砂发生在水流方向向上,而管涌没有限制。

3-7.    渗透力都会引起哪些破坏?

答:

渗流引起的渗透破坏问题主要有两大类:

一是由于渗流力的作用,使土体颗粒流失或局部土体产生移动,导致土体变形甚至失稳;二是由于渗流作用,使水压力或浮力发生变化,导致土体和结构物失稳。

前者主要表现为流砂和管涌,后者主要则表现为岸坡滑动或挡土墙等构造物整体失稳。

 

3-8、某渗透试验装置如图3-23所示。

砂I的渗透系数k1=2x10-1cm/s;砂II的渗透系数k2=1x10-1cm/s,砂样断面积A=200cm2,试问:

1)若在砂I与砂II分界面出安装一测压管,则测压管中水面将升至右端水面以上多高?

2)砂I与砂II界面处的单位渗水量q多大?

解:

(1)k1

A=k2

A整理得:

k1(60-h2)=k2h2

h2=

=

=40cm

所以,测压竹中水面将升至右端水面以上:

60-40=20cm

(2)q2=k2i2A=k2×

×A=1×10-1×

200=20cm3/s

3-9,定水头渗透试验中,已知渗透仪直径D=75mm,在L=200mm渗流途径上的水头损失h=83mm,在60s时间内的渗水量Q=71.6cm3,求土的渗透系数。

解:

k=

=

=6.5×10-2cm/s

3-10、设做变水头渗透试验的薪土试样的截面积为30cm2厚度为4cm,渗透仪细玻璃管的内径为0.4cm,试验开始时的水位差145cm,经时段7分25秒观察水位差为100cm,试验时的水温为200C,试求试样的渗透系数。

解:

k=

=

ln

=1.4×10-5cm/s

 

第四章

4-1.何谓土中应力?

它有哪些分类和用途?

答:

土体在自重、建筑物荷载及其它因素的作用下均可产生土中应力。

一般来说土中应力是指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

土中应力按其起因可分为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两种。

自重应力是指土体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产生的尚未完成的压缩变形,因而仍将产生土体或地基的变形。

附加应力它是地基产生变形的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地基土的强度破坏和失稳的重要原因。

土中应力安土骨架和土中孔隙的分担作用可分为有效应力和孔隙应力两种。

土中有效应力是指土粒所传递的粒间应力。

它是控制土的体积(变形)和强度两者变化的土中应力。

土中孔隙应力是指土中水和土中气所传递的应力。

4-2.怎样简化土中应力计算模型?

在工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

我们把天然土体简化为线性弹性体。

即假设地基土是均匀、连续、各向同性的半无限空间弹性体而采用弹性理论来求解土中应力。

 当建筑物荷载应力变化范围比较大,如高层建筑仓库等筒体建筑就不能用割线代替曲线而要考虑土体的非线性问题了。

4-3.地下水位的升降对土中自重应力有何影响?

在工程实践中,有哪些问题应充分考虑其影响?

答:

地下水下降,降水使地基中原水位以下的有效资中应力增加与降水前比较犹如产生了一个由于降水引起的应力增量

,它使土体的固结沉降加大,故引起地表大面积沉降。

  地下水位长期上升(如筑坝蓄水)将减少土中有效自重应力。

1、 若地下水位上升至基础底面以上,它对基础形成浮力使地基土的承载力下降。

2、 地下水位上升,如遇到湿陷性黄土造成不良后果(塌陷)

3、 地下水位上升,粘性土湿化抗剪强度降低。

4-4.基底压力分布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简化直线分布的假设条件是什么?

答:

基底压力的大小和分布状况与荷载的大小和分布、基础的刚度、基础的埋置深度以及地基土的性质等多种因素。

  假设条件:

刚性基础、基础具有一定的埋深,依据弹性理论中的圣维南原理。

4-5.如何计算基底压力P和基底附加压力P0?

两者概念有何不同?

答:

基地压力P计算:

     (中心荷载作用下)

                  

 (偏心荷载作用下)

 基地压力P0计算:

 P0=P-γmd

  基地压力P为接触压力。

这里的“接触”,是指基础底面与地基土之间的接触,这接触面上的压力称为基底压力。

  基底附加压力

为作用在基础底面的净压力。

是基底压力与基底处建造前土中自重应力之差,是引起地基附加应力和变形的主要原因。

4-6.土中附加应力的产生原因有哪些?

在工程实用中应如何考虑?

答:

由外荷载引起的附加压力为主要原因。

需要考虑实际引起的地基变形破坏、强度破坏、稳定性破坏。

4-7.在工程中,如何考虑土中应力分布规律?

答:

由于附加应力扩散分布,他不仅发生在荷载面积之下,而且分布在荷载面积相当大的范围之下。

所以工程中:

1、 考虑相邻建筑物时,新老建筑物要保持一定的净距,其具体值依原有基础荷载和地基土质而定,一般不宜小于该相邻基础底面高差的1-2倍;

2、 同样道理,当建筑物的基础临近边坡即坡肩时,会使土坡的下滑力增加,要考虑和分析边坡的稳定性。

要求基础离开边坡有一个最小的控制距离a.

3、 应力和应变是联系在一起的,附加应力大,地基变形也大;反之,地基变形就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因此我们在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时,“沉降计算深度

”用应力比法确定。

4-9、某构筑物基础如图4-30所示,在设计地面标高处作用有偏心荷载680kN,偏心距1.31m,基础埋深为2m,底面尺寸为4m×2m。

试求基底平均压力P和边缘最大压力Pmax,并绘出沿偏心方向的基底压力分布图。

解:

(1)全力的偏心距e

因为

出现拉应力,故改用公式

(3)平均基地应力

4-10、某矩形基础的底面尺寸为4m×2.4m,设计地面下埋深为1.2m(高于天然地面0.2m),设计地面以上的荷载为1200kN,基底标高处原有土的加权平均重度为18kN/m3。

试求基底水平面1点及2点下各3.6m深度M1点及M2点处的地基附加应力σz值。

解:

(1)基地压力

(2)基地附加压力

(3)附加应力

M1点分成大小相等的两块

l=2.4m,b=2m,

=1.2

=1.8

查表得:

ɑc=0.108

σz·M1=2×0.108×131=28.31kPa

M2点做延长线后进行分块

对于大块l=6m,b=2m,

=3,

=1.8

查表得ɑc=0.143

对于小块l=3.6m,b=2m,

=1.8,

=1.8

查表得ɑc=0.129

σz·M2=2ɑc·M2P0=2(ɑc大-ɑc小)P0=2(0.143-0.129)×131=3.7kPa

 

基地附加应力

地基附加应力

 

第五章

5-1.通过固结试验可以得到哪些土的压缩性指标?

如何求得?

答:

压缩系数压缩指数压缩模量

  压缩系数

       压缩指数

  压缩模量

5-2.通过现场(静)载荷试验可以得到哪些土的力学性质指标?

答:

可以同时测定地基承载力和土的变形模量

5-3.室内固结试验和现场载荷试验都不能测定土的弹性模量,为什么?

答:

土的弹性模量是指土体在侧限条件下瞬时压缩的应力应变模量。

他的变形包括了可恢复的弹性变形和不可恢复的残余变形两部分。

而室内固结实验和现场载荷试验都不能提供瞬时荷载,它们得到的压缩模量和变形模量时包含残余变形在内的。

和弹性模量有根本区别。

5-4.试从基本概念、计算公式及适用条件等方面比较压缩模量、变形模量与弹性模量,它们与材料力学中杨氏模量有什么区别?

答:

土的压缩模量Es的定义是土在侧限条件下的竖向附加应力与竖向应变之比值。

  土的压缩模量是通过土的室内压缩试验得到的,

  土的变形模量Eo的定义是土体在无侧限条件下的应力与应变的比值。

  土的变形模量时现场原位试验得到的,

  土的压缩模量和变形模量理论上是可以换算的:

E0=β·Es。

但影响因素较多不能准确反映他们之间的实际关系。

  土的弹性模量E的定义是土体在无侧限条件下瞬时压缩的应力应变模量。

  土的弹性模量由室内三轴压缩试验确定。

5-5.根据应力历史可将土(层)分为那三类土(层)?

试述它们的定义。

正常固结土(层)在历史上所经受的先期固结压力等于现有覆盖土重。

  超固结土(层) 历史上曾经受过大于现有覆盖土重的先期固结压力。

  欠固结土(层) 先期固结压力小于现有覆盖土重。

5-6.何谓先期固结压力?

实验室如何测定它?

天然土层在历史上受过最大固结压力(指土体在固结过程中所受的最大竖向有效应力),称为先期固结压力,或称前期固结压力。

  先进行高压固结试验得到e-lgP曲线,在用A.卡萨格兰德的经验作图法求得。

5-7.何谓超固结比?

如何按超固结比值确定正常固结土?

在研究沉积土层的应力历史时,通常将先期固结压力与现有覆盖土重之比值定义为超固结比。

当超固结比OCR=1~1.2时,视为正常固结土。

5-8.何谓现场原始压缩曲线?

三类土的原始压缩曲线和压缩性指标由实验室的测定方法有何不同?

现场原始压缩曲线是指现场土层在其沉积过程中由上覆盖土重原本存在的压缩曲线,简称原始压缩曲线。

室内压缩试验所采用的土样与原位土样相比,由于经历了卸荷的过程,而且试件在取样、运输、试件制作以及试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不同程度的扰动,引起试样中有效应力的降低。

因此,土样的室内压缩曲线不能完全代表现场原位处土样的孔隙比与有效应力的关系。

施黙特曼提出了根据土的室内压缩试验曲线进行修正得到土现场原始压缩曲线。

5-9.应力历史对土的压缩性有何影响?

如何考虑?

在同等压力下,欠固结土的压缩性最大,而土层的超固结程度越高,土层的压缩性越小。

5-10.某工程钻孔3号土样3-1粉质黏土和3-2淤泥质黏土的压缩试验数据列于下表,试计算压缩系数

并评价其压缩性。

 压缩试验数据

垂直压力(kPa)

0

50

100

200

300

400

孔隙比

土样3-1

0.866

0.799

0.770

0.736

0.721

0.714

土样3-2

1.085

0.960

0.890

0.803

0.748

0.707

解:

土样3-1:

因为0.1<ɑ1-2=0.34<0.5Mpa-1,故改土属于中压缩性土

土样3-2:

    因为ɑ1-2=0.87>0.5Mpa-1,故改土属于高压缩性土

 

第六章

6-1.成层土地基可否采用弹性力学公式计算基础的最终沉浸量?

不能。

利用弹性力学公式估算最终沉降量的方法比较简便,但这种方法计算结果偏大。

因为E0的不同。

分层总和法在计算中假定地基土无侧向变形,这只有当基础面积较大,可压缩土层较薄时,才较符合上述假设。

一般情况下,将使计算结果偏小。

另一方面,计算中采用基础中心点下的附加应力,并把基础中心点大沉降作为整个基础的平均沉降,又会使计算结果偏大。

再加上许多其它因素造成的影响,如土层非均匀性对附加应力的影响等等。

规范法引入经验系数对各种因素造成的沉降计算误差进行修正,以使结果更接近实际值。

所以,规范法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比分层总和法所得结果更接近实际值

 

6-2.在计算基础最终沉降量(地基最终变形量)以及确定地基压缩层深度(地基变形计算深度)时,为什么自重应力要用有效重度进行计算?

固结变形是由有效自重应力引起。

 

6-3.有一个基础埋置在透水的可压缩性土层上,当地下水位上下发生变化时,对基础沉降有什么影响?

当基础底面为不透水的可压缩性土层时,地下水位上下变化时,对基础有什么影响?

答:

当基础埋置在透水的可压缩性土层上时:

地下水下降,降水使地基中原水位以下的有效资中应力增加与降水前比较犹如产生了一个由于降水引起的应力增量

,它使土体的固结沉降加大,基础沉降增加。

地下水位长期上升(如筑坝蓄水)将减少土中有效自重应力。

是地基承载力下降,若遇见湿陷性土会引起坍塌。

当基础埋置在不透水的可压缩性土层上时:

当地下水位下降,沉降不变。

地下水位上升,沉降不变。

6-4.两个基础的底面面积相同,但埋置深度不同,若基底土层为均质各向同性体等其他条件相同,试问哪一个基础的沉降大?

为什么?

引起基础沉降的主要原因是基底附加压力,附加压力大,沉降就大。

(γm<20)

因而当基础面积相同时,其他条件也相同时。

基础埋置深的大时候基底附加压力大,所以沉降大。

当埋置深度相同时,其他条件也相同时,基础面积小的基底附加应力大,所以沉降大。

6-11、某矩形基础的底面尺寸为4mX2m,天然地面下基础埋深为1m,设计地面高出天然地面0.4m,计算资料见图6-33(压缩曲线用例题6-1的)。

试绘出土中竖向应力分布图(计算精度:

重度(kN/m3)和应力(kPa)均至一位小数),并分别按分层总和法的单向压缩基本公式和规范修正公式计算基础底面中点沉降量(p0<0.75fak)。

 

基本原理:

(1)假设土层只发生竖向压缩变形(一维课题),设备侧向变形,因此可用室内侧限压缩试验得到的参数(e,a,Es)计算沉降量;

(2)按土的特性、应力状态及地下水位将地基可能受到的压缩层分为若干层,分别计算各分层的沉降量Si;

(3)将各分层的沉降量按下式总和起来得地基最终沉降量。

求解步骤:

(1)计算与绘制基础中心点下地基中的自重应力与附加应力分布曲线。

(2)分层计算变形量

(3)确定受压层下限、计算最终沉降量

 

6-12.由于建筑物传来的荷载,地基中某一饱和黏土层产生梯形分布的竖向附加应力,该层顶面和底面的附加应力分别为

,顶底面透水(见图6-34),土层平均

试求①该土层的最终沉降量;②当达到最终沉降量之半所需的时间;③当达到120mm沉降所需的时间;④如果该饱和黏土层下卧不透水层,则达到1230mm沉降

所需的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简洁抽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