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70169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24.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

《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

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县(市)一中期末联考高中二年

历史试卷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

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3、主观题的作答:

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

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5、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6、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第I卷单项选择题(25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全球通史》在记述中国战国时期某学派时说:

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人民群众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商人和学者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

这一学派

A.主要代表人物是墨子

B.其思想蕴含有发展观、法制观

C.主张“顺其自然”

D.其思想成为西汉王朝治国理念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信息“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商人和学者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体现出反对贵族和抑商的思想,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法家主张。

法家思想中蕴含有发展观、法制观,故B项正确;法家主要代表人物是韩非子,墨子是墨家代表人,故A项错误;道家主张“顺其自然”,故C项错误;黄老之学和儒家先后成为西汉王朝的治国理念,故D项错误。

2.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力”“节葬”“节用”,注重认识论、逻辑学、数学、光学、力学等学科的研究。

墨家是战国时期有重大影响力的学派,秦汉以后却走向式微。

A.导致了中国古代科技逐渐落后

B.起因于汉代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

C.体现了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D.反映了统治政策影响文化走向

【答案】D

【解析】

【详解】在秦汉以后中国的古代科技没有走向落后,故A错误;墨家思想逐渐式微的起因不是汉代儒学占据统治地位,而是由于随着社会的发展,墨家失去了存在的现实基础,并且有秦、汉两朝的文化专制政策等,故B错误;生产力的发展应推动了思想文化的繁荣,而不导致其衰落,故C错误;秦朝的“焚书坑儒”、汉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些文化专制政策使得一些不受统治者重视的思想学派走向衰微,体现出统治政策影响了文化走向,故D正确。

3.清朝学者赵翼说:

“西汉开国,功臣多出于亡命无赖;至东汉中兴,则诸将皆有儒者气象。

”出现“儒者气象”主要是因为

A.主流思想发生了变化

B.民间向学之风兴起

C.选官制度发生大变化

D.社会环境走向安定

【答案】A

【解析】

【详解】汉初采用的道家思想休养生息,西汉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得到汉武帝的支持,确立了儒学独尊地位,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故选A;民间向学之风兴起是在确定儒学独尊地位后引发的,B错误;依据材料所述为汉初的功臣多出自于平民,到东汉中兴是则主要是儒家知识分子,由此可见儒家知识分子的地位有所提升,而西汉、东汉的选官制度均为察举制,C错误;社会环境不是出现“儒者气象”的主要原因,排除D。

4.朱熹认为“理”在心外,提倡“格物致知”以通“天理”;王阳明强调“理”在心中,主张“致良知”以知“天理”。

这一变化

A.颠覆了传统儒学的信条

B.不利于理学精神的推广

C.强化了儒学的价值观念

D.否定了天理涵盖的内容

【答案】C

【解析】

【详解】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是理学的表现形式,都信奉天理,即传统儒家伦理,排除A;朱熹和王阳明从不同角度阐释获得天理的方法,有利于理学推广,排除B;王阳明强调心获得天理,有利于强化儒学对个人思想的影响,故选C;材料反映朱熹、王阳明对获得天理的途径有分歧,而非对天理的内容有分歧,排除D。

5.有人认为,黄宗羲是传统政治体系的“掘墓人”。

得出这一见解主要是因为黄宗羲

A.始终将民众的利益放在首位

B.对传统的程朱理学进行批判与继承

C.主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反对专制暴君政治,倡导早期民主

【答案】D

【解析】

【详解】A只能说黄宗羲具有民本思想,而且“始终将民众的利益放在首位”说法错误;C反映黄宗羲的思想体系与传统的程朱理学的关系,与“传统政治体系”无关,排除;C是梁启超对顾炎武“亡国”与“亡天下”观点的阐发,排除;“传统政治体系”指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掘墓人”指他的反对君主专制的观点,故选D。

6.“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嫌(细绢)帛者谓之为纸。

嫌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

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

”这主要说明了()

A.蔡伦为造纸术的工艺改进做出了巨大贡献

B.文字记载是我们得出历史结论的唯一依据

C.社会生活的需要往往是推动科技进步的原因

D.造纸术的发明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发展与进步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材料“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可以看出,绢帛等原料因贵重无法全面推广,竹简有特别笨重,社会的需要催生了技术的变革。

故C正确。

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不是材料主旨,故A项错误。

除了文字记载以外,考古实物资料也是研究历史的重要手段,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造纸术对于世界文化影响,故D项错误。

7.下图为中国邮政发行的主题为“中国古代文家”的纪念邮票,包括生活在同一时代的四个人物贾谊、司马相如、扬雄和班固。

将他们列为一组是因为他们的作品

A.以华丽的辞藻描绘气势恢弘的时代

B.特别重视主观意识和感情的抒发和表达

C.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

D.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受到市民的欢迎

【答案】A

【解析】

【详解】图片中“贾谊、司马相如、扬雄和班固”为汉赋四大名家。

汉赋的特点是以华丽的辞藻描绘气势恢弘的时代特征,故选A;汉赋篇幅冗长,辞藻堆砌,存在缺乏情感的缺陷,排除B。

《诗经》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排除C;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受到市民的欢迎的是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等,排除D。

8.美国史学家威尔·杜兰特在论“中国画的特质”时说:

除了它那种成卷或成轴的形式外,“诚如诗人发现逃避都市的竞争的最好去处是自然,哲学家在自然里寻求道德的典范和人生的指引,画家也在悠悠的溪旁沉思,在深山中忘怀了自己,感到这种莫名的精神在这些无言而永恒的事物中,比在纷扰的人生和人们的思维中,表现得更清楚。

”该学者认为中国画的特质最有可能是

A.理性至上

B.类型多样

C.抒情写意

D.崇尚自然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材料“诚如诗人发现逃避都市的竞争的最好去处是自然”可知杜兰特认为中国画的特质是崇尚自然,故D正确;材料未体现理性至上的观点,故A错误;材料面写的是山水田园画,未体现类型多样,故B错误;抒情写意是元明清文人画的特点,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材料与文人画不符,故C错误。

【点睛】本题主要是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诚如诗人发现逃避都市的竞争的最好去处是自然”可知杜兰特认为中国画的特质是崇尚自然。

9.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

下列言论属于洋务派的是

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答案】A

【解析】

【详解】A项含义为“中体西用”,主张只学习西方器物而沿用中国制度,为洋务派观点,故A正确。

B项主张用中华文明拯救西方文明,贬低西方文明的价值,反对学习西方文明,故B项错误。

C项反对洋务派“中体西用”的观点,主张全方位的向西方学习,此为维新派观点,故C项错误。

D项强调科学的重要性,结合所学知识,新文化运动以“科学”和“民主”为两大旗帜,该项观点应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张,故D错误。

10.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人物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

1865年

李鸿章说:

“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1894年

郑观应说:

“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1903年

章太炎说:

“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1913年

梁启超说:

“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

 

A.实现中国工业化

B.实行民主政治

C.推动中国近代化

D.挽救清王朝

【答案】C

【解析】

【详解】李鸿章、郑观应的主张有利于经济近代化;章太炎的主张有利于政治近代化;梁启超的主张有利于政治、思想近代化。

材料中的人物虽然主张不一样,涉及领域也不一样,但是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故答案为C项。

只有李鸿章的主张涉及近代工业,也只有他的主张是为了挽救清王朝,排除A、D项;材料没有民主政治,排除B项。

【点睛】比较型选择题是把两个以上的历史人物、事件或现象放在一起,让考生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出其相同点或不同点,以考查他们的分析、比较能力。

从试题形式上可分为类比和对比两种,前者是将同一类性质的事件、人物和观点进行比较,主要考查它们的相同点;后者是将不同性质的事件、历史现象或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空间的表现进行比较,主要考查这些历史事件在性质、影响等方面的不同。

本小题属于类比型试题,解答此题首先要看各自体现出的特点,再找出共同点。

解答本题一定要审准试题的比较点和要求,注意根据材料信息逐一辨析备选项,然后选出正确答案。

11.古代文书不加标点,会给未加训练者造成阅读困难,因此1919年胡适等人联名提出了《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是用白话和新式标点写作的第一部“新书”。

标点符号的使用,表明

A.近代出版业开始蓬勃发展

B.“尊孔复古”逆流受到批判

C.白话文完全取代了文言文

D.“文学革命”的影响力扩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无法体现近代出版业的发展情况,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尊孔复古”逆流受到批判,排除B;C中“完全取代”太绝对,排除;新文化运动提倡新文学,提倡白话文,而胡适是提倡新文学的代表。

材料中胡适用白话文和新式标点写作是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的影响,故选D。

12.毛泽东在《农村调查》一文中指出,要做一件事,“没有眼睛向下的兴趣和决心,是一辈子也不会真正懂得中国的事情的”,“东张西望,道听途说,决然得不到什么完全的知识”。

据此可知,毛泽东强调

A.理论指导实践

B.提高理论素养

C.密切联系群众

D.实事求是精神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材料“由没有眼睛向下的兴趣和决心,是一辈子也不会真正懂得中国的事情的”,“东张西望,道听途说,决然得不到什么完全的知识”,体现了毛泽东重视调查研究的实事求是精神,故选D;AC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材料中毛泽东主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不是提高理论素养,排除B。

13.1956年,毛泽东表示不能同意“巴甫洛夫是社会主义的,摩尔根、孟德尔是资产阶级的,李森科、米丘林是社会主义的”这样的说法。

他认为,把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帽子套到自然科学上去是错误的。

这一思想

A.正确分析了社会主要矛盾

B.体现了“双百”方针的主旨

C.具有左倾错误的思想倾向

D.始终得到有效的贯彻及实施

【答案】B

【解析】

【详解】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当时社会主要矛盾,排除A;1956年,为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即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文学艺术上“百花齐放”,材料正是这种思想的体现,故选B;“双百方针”是符合我国文化事业发展的正确的方针和根本保证,排除C;由于“左”倾的错误的干扰,“双百方针”没有得到有效的贯彻及实施,排除D。

14.1970年4月,《参考消息》上刊登的一封贺电:

“……打破了苏美这样的超级大国垄断核和空间科学技术的神话。

伟大的中国人民掌握的新知识将把人类从这些超级大国制造的恐惧情绪中解放出来。

”此贺电肯定的是中国

A.载人航天技术工程突破

B.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首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D.不同于美苏的独立外交

【答案】C

【解析】

【详解】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是1999年启动的,排除A;B是1964年,排除;材料“1970年4月”“打破了苏美这样的超级大国垄断核和空间科学技术的神话”反映我国首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世界先进国家行列,故选C;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就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排除D。

15.1988年,中国政府先后批准建立了53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又先后制定了“星火计划”、“863计划”、“火炬计划”、“攀登计划”重大项目攻关计划、重点成果推广计划等一系列重要计划,并建立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制度。

这主要表明我国

A.科技发展新格局逐步推进

B.优先发展航天和国防科技

C.体制改革向科技领域扩展

D.“科教兴国”战略得到贯彻

【答案】A

【解析】

材料中的各个项目都是与科技有关的,说明中国科技发展出现了新的格局,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

B选项错误,53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并不只是航天和国防科技;C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改革的内容;D选项错误,“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于1995年。

16.美国《时代》杂志曾把某一年的年度人物称号送给了所有潜伏在网络的“你们(you)”,准确地说,应该指我们。

根据最新统计,中国的上网人数每年多达数亿人次,位居世界前列。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A.家庭电脑的普及

B.网络信息丰富而且可靠

C.网络技术的发展

D.中国已经实行改革开放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电脑和互联网技术逐渐传入中国,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电脑的普及使人们上网变得快捷和方便,中国的人口众多也使中国成为“网民大国”,故ACD符合实际情况,但不符合题意,排除;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网络信息丰富但存在虚假信息,故B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故选C。

17.某教师在讲授“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单元时,为便于学生理解人文主义演变历程,将其内容通俗化表述,下列表述不恰当的是

A.希腊先哲——回答人应该怎样对抗自然界

B.文艺复兴——回答人应该过怎样的生活

C.宗教改革——回答人应该过怎样的宗教生活

D.启蒙运动——回答人应该过怎样的政治生活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

希腊先哲关注的重点是人本身,故选A。

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关注人自身的发展。

因此回答人应该过怎样的生活符合这一特征,故排除B;宗教改革提倡简化宗教仪式,指导人们如何过宗教生活,故排除C;启蒙运动提出了理想社会的蓝图,指出一系列先进的政治制度,指导人们过民主、平等的政治生活,故排除D。

18.苏格拉底认为,单单掌权还不是王者,不算治国者,只有具备治国的专门知识的人才是王者。

据此可知

A.苏格拉底反对雅典的民主政治

B.苏格拉底为奴隶制度做辩护

C.苏格拉底要求统治者具备治理才能

D.苏格拉底主张实行君主政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苏格拉底认为雅典民主政治下的参政方式容易引发集体暴政,不能选拔出真正具备专业知识的治国人才,所以提出“只有具备治国的专门知识的人才是王者”,故C正确;雅典实行的是民主政治,苏格拉底赞成雅典的民主政治,故A错误;苏格拉底并未对奴隶主贵族的统治辩护,故B错误;苏格拉底主张民主政治,故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苏格拉底的政治观点,苏格拉底主张精英政治,即要求具备治国专门知识的人才是王者。

19.美国历史学家罗伯兹说:

“16世纪早期,一场深重的危机令西方基督教世界大为震动。

它永久性地破坏了旧有的中世纪信仰统一,加快了王权的整合。

”这段话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A.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展开

B.新航路促进基督教传播

C.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兴起

D.英国发生清教革命运动

【答案】C

【解析】

【详解】意大利文艺复兴冲破了基督教神学的桎梏,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唤起了人们的进取精神和创造精神,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没有实现“加快了王权的整合”,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新航路促进基督教传播,排除B;宗教改革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打破了天主教会一统天下的局面,有利于西欧民族国家的兴起与发展,故选C;清教革命运动是1642年至1651年在英国议会派与保皇派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武装冲突及政治斗争,排除D。

20.“西方近代发生了两次思想解放运动,十六世纪是文艺创新的世纪,十八世纪则是思想创新的世纪”。

后者与前者的最大不同是

A.宣扬人的地位和价值B.提出资本主义政治构想

C.追求现世生活的幸福D.促进了近代社会的转型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

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十六世纪的文艺创新指的是文艺复兴,十八世纪的思想创新指的是启蒙运动。

宣扬人的地位和价值和追求现实生活的幸福都属于人文主义的内容,是文艺复兴宣扬的主要内容,在启蒙运动中也有所体现,并不是二者最大的不同,故排除A、C项;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都推动了近代社会的转型,故排除D项。

与文艺复兴相比,启蒙运动中的启蒙思想家们在追求理性和社会公平上大大前进了一步,构建了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蓝图,这是二者之间最大的不同,故选B。

21.牛顿力学认为时间是绝对的,空间也是绝对的;爱因斯坦相对论则认为“物质告诉时空怎样弯曲,时空告诉物质怎样运动”,时间、空间和物质是一个有机整体。

这表明

A.牛顿力学更加能被世人所理解

B.相对论革新了牛顿力学时空观

C.爱因斯坦相对论提出了时空观

D.爱因斯坦否定了牛顿力学理论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的主旨不是说明牛顿力学更加能被世人所理解,排除A;相对论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19世纪末出现的经典物理学的危机,打破了经典物理学绝对化的思维模式,革新了牛顿力学时空观,故选B;爱因斯坦相对论是发展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排除C;爱因斯坦相对论是对牛顿力学理论的发展,排除D。

22.叙事长诗《菲洛斯特拉托》(约1338年)和《苔塞伊达》(1340—1341)赞颂纯洁的爱情、高尚的友谊,展示人世间生活的美和友情的欢乐,在古典的题材中注入了现代的情感。

这两部作品开了8行体诗的先河。

这反映了

A.天主教会宣扬的价值观念

B.14世纪是诗歌的开创时代

C.新兴的资产阶级追求自由民主的政治权利

D.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特征

【答案】D

【解析】

【详解】叙事长诗《菲洛斯特拉托》和《苔塞伊达》是薄伽丘的作品。

从材料“赞颂纯洁的爱情、高尚的友谊,展示人世间生活的美和友情的欢乐,在古典的题材中注入了现代的情感”来看,作品主题是宣扬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想人文主义,体现了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特征,故选D。

天主教会宣扬禁欲思想,压抑人性,排除A;显然,14世纪以前也存在诗歌,排除B;C是启蒙思想家的主张,排除。

23.1960年美国举行大选。

电视台首次直播两位总统候选人的辩论场景。

当时,民主党候选人肯尼迪给电视机前的选民留下年轻有为整洁干练的形象;展现在荧幕上的共和党候选人尼克松因疾病缠身,显得老气横秋神情疲惫。

最终肯尼迪以微弱优势当选总统。

这反映了

A.科技发展影响了政治生活

B.民主党比共和党更得人心

C.美国民主制度的虚伪本质

D.电视辩论决定了大选结果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民主党候选人肯尼迪给电视机前的选民留下年轻有为整洁干练的形象;展现在荧幕上的共和党候选人尼克松因疾病缠身,显得老气横秋神情疲惫。

最终肯尼迪以微弱优势当选总统”,说明科技发展影响了政治生活,故选A;材料没有涉及两党的民意测试,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美国民主制度的虚伪本质,排除C;D说法太绝对,排除。

24.“试图用美丽的理想去代替那不足的真实。

”这是德国作家席勒对某一文艺流派创作风格的概括。

下列文学作品中,最符合这种创作风格的是

A.《十日谈》

B.《人间喜剧》

C.《唐璜》

D.《战争与和平》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浪漫主义文学。

根据“试图用美丽的理想去代替那不足的真实”并结合所学可知,席勒概括的这一文艺流派指的是浪漫主义流派。

《十日谈》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作品,宣扬的人文主义;《人间喜剧》和《战争与和平》都是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故排除A、B、D项;《唐璜》是英国浪漫主义作家拜伦的代表作之一,故选C。

【点睛】乔治·戈登·拜伦是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唐璜》是其最具有代表性、战斗性,也是其最辉煌的作品。

《唐璜》中描述了西班牙贵族子弟唐璜的游历、恋爱及冒险等浪漫故事,揭露了社会中黑暗、丑恶、虚伪的一面,奏响了为自由、幸福和解放而斗争的战歌。

25.法国艺术评论家丹纳说:

“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和风俗概况。

”毕加索的名画《格尔尼卡》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精神

A.夸张和浪漫主义的情怀B.反传统和追求正义的精神

C.批判现实主义精神D.对人文主义和理性的追求

【答案】D

【解析】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图片的解读能力。

《格尔尼卡》是毕加索的名画,它反映了1937年德国空袭西班牙北部的格尔尼卡,描绘了战争带给居民的伤亡和恐惧,通过一系列变形的图案组合,控诉了法西斯德国空军轰炸西班牙城市格尔尼卡的罪行,反映了现代主义美术的主要特征——叛逆和反传统精神危机。

故B正确。

其它选项与题意无关,均排除。

第II卷非选择题(3小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3小题,其中26题18分,27题20分,28题12分,总分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牛顿(1643—1727年)在哲学思想上主要受培根、霍布斯的唯物主义经验论的影响。

在研究了伽利略、开普勒等人的力学成果后,明确地提出了一套力学概念。

借助广泛的实验、观察与分析,发现万有引力运动定律及牛顿力学三定律。

随着其机械自然观的最终形成,牛顿把自然界的所有作用都规定为力的作用,指出“哲学的全部任务,看来就在于从各种运动现象来研究各种自然之力,然后用这些方法去论证其他的现象”。

从这一宗旨出发,1687年写作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在这一著作中所讨论的自然现象的普遍性,以及他所用的数学方法的严谨性,使这一著作无愧成为经典力学的奠基之作,经典力学体系初步建立起来。

——摘编自《宇宙探险》

(1)根据材料一,概括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写作背景及特点。

材料二这部著作论述了:

在很长的时间里,通过自然力量的选择,即通过最适者的生存……一切生物彼此之间以及与它们的物理的生活条件之间互相适应的美妙而复杂的关系,也是没有止境的。

……一些被称为社会达尔文主义者的理论家抓住这一完全应用于生物学领域的观点,用其解释人类社会的发展。

英国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