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电工程超临界机射线检验作业指导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68954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37.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火电工程超临界机射线检验作业指导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火电工程超临界机射线检验作业指导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火电工程超临界机射线检验作业指导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火电工程超临界机射线检验作业指导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火电工程超临界机射线检验作业指导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火电工程超临界机射线检验作业指导书.docx

《火电工程超临界机射线检验作业指导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火电工程超临界机射线检验作业指导书.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火电工程超临界机射线检验作业指导书.docx

火电工程超临界机射线检验作业指导书

四川华电珙县电厂一期2×600MW工程

2#机组射线检验作业指导书

 

四川电力建设二公司

珙县电厂工程项目部

 

2#机组射线检验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

受控状态:

批准:

年月日

审定:

年月日

会签: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审核:

年月日

编写:

年月日

 

生效日期:

年月日

1.工程概况…………………………………………………………………1

2.编制依据…………………………………………………………………3

3.资源配置…………………………………………………………………4

4.劳动力组织及进度安排…………………………………………………4

5.一般通用要求……………………………………………………………5

6.工艺检测要点及具体要求………………………………………………7

7.底片质量要求与评片规定………………………………………………12

8.射线检测质量及控制措施………………………………………………14

9.职业安全健康及环境管理………………………………………………16

10.强制性条文……………………………………………………………19

附录1:

X射线探伤机曝光曲线……………………………………………21

附录2:

射线检验工艺卡……………………………………………………22

附录3:

射线检验报告………………………………………………………23

附录4:

重要环境因素及控制计划清单……………………………………24

附录5:

重大风险因素分析及控制计划清单………………………………25

 

射线检验作业指导书

1工程概况

1.1工程概述

四川华电珙县电厂一期2×600MW工程由国家电力公司西南电力设计院负责设计,四川电力监理有限公司担任工程监理,我公司负责承担#2机组的安装任务。

1.本期工程选用2台600MW东方集团生产的国产引进型机组,三大主机经过招标确定。

锅炉由东方锅炉厂有限公司设计制造,型式:

超临界参数、W火焰燃烧。

一次中间再热,单炉膛、平衡通风,固态排渣,燃煤锅炉。

〔1〕锅炉铭牌参数(B-MCR)

过热蒸汽

最大连续蒸发量:

1900t/h

出口蒸汽压力:

25.4MPa(g)

出口蒸汽温度:

571℃

再热蒸汽

蒸汽流量:

1607.6t/h

进/出口蒸汽压力:

4.71/4.52MPa(g)

进/出口蒸汽温度:

320/569℃给水温度:

284℃

2.汽轮机由东方汽轮机有限责任公司设计制造,型式:

超临界、一次中间再热、三缸四排汽、单轴、双背压、凝汽式汽轮机。

〔1〕额定工况:

(TRL工况)

额定功率:

600MW

高压汽门前蒸汽压力:

24.2MPa(a)

高压汽门前蒸汽温度:

566℃

高压汽门前蒸汽流量:

1810t/h

中压联合汽门前蒸汽压力:

4.02MPa

中压联合汽门前蒸汽温度:

566℃

中压联合汽门前蒸汽流量:

1525t/h

排汽压力:

11.8KPa(a)

冷却水温:

32.5℃

给水温度:

280℃

3.发电机由东方汽轮发电机有限公司设计制造,型式:

水氢氢冷却,隐极式同步发电机。

额定容量:

667MVA

额定功率:

600MW

最大连续输出容量:

660MVA

额定电压:

20kV

额定功率因数:

0.9(滞后)

额定频率:

50Hz

额定转速:

3000r/min

额定氢压:

4bar(g)

效率99%

冷却方式:

水、氢、氢

励磁系统:

静态励磁

1.2射线检验工程概述

1.锅炉受热面管子接头按技术标书上100%射线检验的规定执行。

2.由于结构、环境条件、射线设备等方面限制,检测的某些条件不能满足100%射线检验,经合同各方商定,形成书面材料,方可更改其检验方法。

3.对于锅炉本体受热面管道范围外的其它管道按设计要求或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规定的检验比例及方法的要求进行无损探伤。

4.锅炉部分受监焊口约43440个,其中受热面中小径薄壁管约42068个,中大径厚壁管约737个;锅炉附属管道635个,中小径薄壁管约98个,中大径厚壁管约537个。

5.汽机部分受监焊口约8000个,其中四大管道主蒸汽87个;再热热段92个;再热冷段82个;高压旁路68个;高压给水277个;中低压管道约7000个。

2编制依据

2.1有关工程文件

2.1.1《四川华电珙县工程2#机组施工组织总设计》

2.1.2本工程的初步设计和施工图纸及技术说明文件

2.2有关标准、规范

2.2.1《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DL/T869-2004

2.2.2《承压设备无损检测》JB/T4730-2005

2.2.3《钢制承压管道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验技术规程》DL/T821-2002

2.2.4《电力建设工程(火电)金属试验室资格认证管理办法》〔2005〕55号

2.2.5《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建设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工作规定》〔2003〕168号

2.2.6《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

2.2.7《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火力发电厂部分)DL5009.1—2002

3资源配置

3.1射线检测仪器及设备的配置

序号

设备名称

型号

单位

数量

备注

1

X射线探伤机

RD-2805

3

2

X射线探伤机

XXQ-3005CDHG

2

3

X射线探伤机

XXQ-3205CDHG

3

3

γ射线探伤机

TS-1A

3

4

γ射线探伤机

TS-1S

1

5

黑度计(含有标准黑度片)

TD-210

2

6

冷光源观片灯

TH-100A

4

7

恒温加热器及加热棒

XP-Ⅳ

1

8

X-γ辐射仪

JB4000(A)

1

3.2射线检测辅材的配置

合理优化配置适应本工程射线检测工作的检测辅材。

4劳动力组织及进度安排

4.1劳动力配置

序号

名称

人数

资格等级

备注

1

检测责任工程师

1人

RTⅢ

2

班长

1人

RTⅡ

2

技术员

2人

RTⅡ

3

检验员

10人

RTⅡ

4

非持证辅助人员

8人

班组培训

4.2金属检验及试验人员的资格及数量完全满足电建质监[2005]55号文件中关于电力建设工程(火电)金属试验室的项目派出机构持证人员数量的要求。

4.3检验进度安排

由于射线检验工作的特殊性和专业性,主要目的是跟踪焊接质量.严格受制于受检对象的施工进度和焊接进度的影响,因此,每日检验工作任务是在接到焊接检验委托书后,焊缝射线透照工作应在当晚进行,次日8点钟以前完成。

检验评定结果也在次日10点半以前报送委托部门。

5一般通用要求

5.1表面状态要求,在射线检测之前,对接焊接接头的表面应经外观检测并合格。

表面的不规则状态在底片上的影像不得掩盖或干扰缺陷影像,否则应对表面作适当修整。

5.2除非另有规定,射线检测应在焊后进行。

对有延迟裂纹倾向的材料,至少应在焊接完成24h后进行射线检测。

5.3胶片的选择与应用

5.3.1本工程管道焊缝检验一般采用爱克发C4型和爱克发C7型胶片。

或者根据检验对象工况情况、材质裂纹倾向性及材质强度选择柯达、阿克发、或富士等高对比度、超微粒的胶片。

5.3.2胶片制造商应对所生产的胶片进行系统性能测试并提供类别和参数。

胶片处理方法、设备和化学药剂可按照GB/T19384.2-2003的规定,用胶片制造商提供的预先曝光胶片测试片进行测试和控制。

5.3.3对于外径小于或等于89mm、壁厚大于6mm的管子对接接头,选用X射线透照时,采用异速双片法,以弥补透照厚度差导致检出范围减小的不足。

5.4观片灯的选择与应用

5.4.1观片灯的主要性能应符合JB/T7903的有关规定,应有足够的光强度,能满足评片的要求,观片灯至少每年自检一次。

5.4.2观片灯的亮度应连续可调,性能稳定,安全可靠,且噪声应小于30dB。

5.4.3观片时用遮光板应能保证底片边缘不产生亮光的晕眩而影响评片。

5.5黑度计的选择与应用

5.5.1黑度计应具有读数准确,稳定性好,能准确测量4.5以内的透射样品密度,其稳定性分辨力为±0.02,测量值误差不超过±0.05,光孔径要求小于等于1mm为佳。

5.5.2黑度计至少每6个月校验一次,标准黑度片至少应每两年送法定计量单位检定一次。

5.6增感屏的选择与应用

5.6.1射线透照采用金属铅增感屏,X射线透照时,金属增感屏厚度选择0.03/0.03mm,γ射线透照时,金属增感屏厚度选择0.1/0.1mm。

5.6.2异速或同速双片法时,应采用0.03mm的中屏进行额外增感的补偿。

5.6.3要求胶片与增感屏紧密贴合。

可使用真空包装胶片或通过施加一定压力来达到这一要求。

理论和实验数据均表明,随着贴紧程度的提高,射线照相的灵敏度也同步提高。

5.7象质计选择与放置

5.7.1外径大于89mm的管道对接接头选用R10系列象质计,应放在射线源一则的管道外表面上被检焊缝区的一端(被检区长度的1/4部位)。

金属丝应横跨焊缝并与焊缝垂直,细丝向外。

当射线源侧无法放置象质计时,也可以放在胶片侧,但要做对比试验(或者提高一级)确定合适象质指数。

象质计放在胶片侧工件表面时,应附加“F”标记以示区别。

5.7.2外径小于或等于89mm的管子选用Ⅰ型专用象质计。

5.7.3Ⅰ型专用象质计应放在射线源的一侧管子正中的表面上,金属丝应横跨焊缝并与焊缝方向垂直。

5.7.4中心周向曝光透照曝光时,象质计应每隔90。

放置一个。

5.7.5当透照呈排状的管子、要使数个管子焊缝透照在同一张底片时,象质计应放在最外侧的管子上。

透照方法

透照厚度

外透法

单壁透照法

T+h

双壁单投影法

2T+h

双壁双影倾斜法法

0.8[(D-T)T]1/2+T

双壁双影倾垂直法

0.8[(D-T)T]1/2+T+h

内透法

中心全周透照法

T+h

偏心透照法

T+h

5.7.6透照厚度TA应根据透照方法确定,见下表

5.7.7象质指数应按透照厚度确定,并根据标准的规定进行准确的选择。

5.8深度对比块的选择与放置

5.8.1小径管的焊接对接接头的未焊透和内凹深度测定,应采用Ⅰ型专用对比块,管径大于89㎜的管子透照采用Ⅱ型对比块。

对比块应平行于焊缝位置,且距焊缝边缘大于或等于5mm。

6工艺检测技术要点与具体要求

6.1透照方法及透照布置

6.1.1双壁单影法:

外径大于89mm管道的接头采用双壁单影法,射线源与管子外表面的距离当小于或等于15mm时,可分为不少于3段的透照,即每段对应的中心角应小于或等于120°;当大于15mm时,至少分4段透照,即每段对应的中心角小于或等于90°。

(注:

射线源对管子外表面的距离,对于X射线是指X光机靶的焦点与管子表面的距离;对于γ射线是指射源与管子表面的距离)透照方式见图一

图一

6.1.2双壁双影法:

外径小于或等于76mm管道的对接接头透照采用双壁双影法。

上、下焊缝在底片上的影像呈椭圆显示,其间距一般为3~10mm

图二

为宜,最大间距不超过15mm。

透照管排时,为了提高工艺(减少几何不清晰度,提高底片质量等)所以焦距不应小于600mm。

透照方式见图二

6.1.3外径大于76mm且大于或等于89mm管道,其对接接头透照采用双壁双影法时,至少分两次透照,透照角度每次偏转小于或等于90,偏转透照角度时应当在底片上标识A、B以示区别。

6.1.4中心全周透照法:

使用γ射线源时,射线源置于钢管环缝纵向切面中心位置,胶片放置在钢管外表面对接接头上,并与其贴紧。

透照方式见图三

6.1.5偏心透照法:

射线源置于钢管内环缝纵向切面中心以外位置,胶片放置在钢管外表面相应对接接头的区域上,并与其贴紧。

透照方式见图四

6.2射线源及能量的选择

6.2.1射线能量的选择取决于透照工件的材料种类、透照方式和透照厚度TA,在保证最大穿透力和检出范围的情况下应尽量采用较低的射线能量,从而提高透照影像的对比度。

6.2.2X射线透照排管时,高电压、短时间的透照工艺中对应透照厚度的允许使用最高管电压,应选择低于此上限的管电压值。

6.2.3对于γ射线源的选择,应适应工程现场的需要,小径管属于透照厚度差较大的工件,当透照厚度TA≥10mm时,即可使用Se75源透照,此时其透照灵敏度并不比x射线差,而检出范围却较x射线有较大的提高。

6.2.4对外径小于或等于76mm的管子,其焊缝采用双壁双投影法透照时,允许一次透照并应选择较高管电压,曝光量宜控制在7.5mA.min以内,管子内壁轮廓应清晰地显现在底片上。

6.2.5标准中规定的γ射线源的透照厚度范围的下限是限定值,上限是一个参考值。

6.2.6γ射源的机动性、无需电源、适宜狭窄位置作业等优点则更为突出

6.2.7当小径管壁厚>6mm时,用x射线透照需采用感光速度不同的双胶片技术,以保证检出率,这样既增加了工作量,也增加了检验成本,而采用适宜的γ源透照则不受此限制。

6.3透照几何条件的控制及规定

6.3.1射线源至工件表面距离可由下式确定,L1≥10dL22/3,单壁和双壁单影透照时,L2=T+h,双壁双影透照时,L2=D+h,在工艺制订和现场检测,焦距的确立必须按这一重要参数加以控制。

6.3.2由于结构、环境、射线设备等方面限制,L1不能满足上式的最小控制距离,经检验方技术负责人批准,在采取有效的补偿措施如提高胶片类别,最佳透照方式,提高底片黑度,最大限度控制散乱射线的前提下,通过对比试验,若底片的像质计灵敏度达到标准要求,可由合同各方书面确认,方可实施。

6.3.3一次透照长度以透照厚度比K控制。

不同级别射线检测技术和不同类型对接焊接接头的透照厚度比,控制横向裂纹检出率不同,即环缝K≯1.1;纵缝K≯1.01。

6.3.4对较大直径Φ219以上管道对接接头射线透照检验,为提高横向裂纹检出率,应选用周向X射线机或γ射线源,采用中心透照法;若采用其它透照方法,则应对透照度比K加以控制,并严格按计算出数量及次数的分段透照。

6.3.5当透照有内壁螺旋槽的锅炉加热面管子、易产生裂纹材质对接接头及重点检查根部裂纹或未焊透时,宜采用垂直透照,即前、后壁焊缝重叠,以提高裂纹的检出率。

6.3.6当检验管排焊口透照时,应按规程要求保证底片长度≥300mm。

6.4无用射线和散射线的屏蔽

6.4.1为尽可能减少散射线的影响,应采用金属增感屏、铅板、滤波板、准直器等适当措施,屏蔽散射线和无用射线,限制和缩小照射场范围。

6.4.2对初次制定的检测工艺,或使用中检测工艺的条件、环境发生改变时,应进行背散射防护检查。

6.4.3在γ射线透照中,当采用射线源置于工件内部、暗盒置于工件外表面的透照工艺时,应在暗盒外覆一层2~3mm的铅板,以避免射线源进出工件时对胶片额外曝光,而增加底片的灰雾度。

6.4.4为检查背散射线的影响,可在暗盒背面贴一个“B”字铅字标记,其高度为13mm,厚度为1.3mm。

按检测工艺的规定进行透照和暗室处理,若在较黑背影上出现“B”的较淡影象,就说明背散射线屏蔽不够,应采取有效措施重照,如在较淡背影上出现“B”字的较黑影像,此影象则不能作为底片判废的依据。

6.5定位标记和识别标记

6.5.1定位标记:

对接接头透照部位一般应有中心标记(↑),分段透照或抽查时还应有搭接定位标记(↑)。

当抽查时,搭接标记称为有效区段透照标记。

采用中心全周透照法和双壁单投影法时,可用铅质标尺代替搭接定位标记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且使定位更加准确。

6.5.2识别标记:

被检的每段焊缝附近均应有下列铅字识别表示:

工件编号、对接接头编号、部位编号、焊工代号和透照日期;外径小于或等89mm的管子被检焊缝附近,至少应有工件编号、部位编号和焊口编号。

返修后的对接接头透照部位还应有返修标记R1、R2……(其数码1,2……指返修次数)。

加倍抽查的焊缝应有“JB”标志。

6.6胶片的暗室处理程序

6.6.1胶片的暗室处理应按胶片的使用说明书的规定进行。

6.6.2胶片冲洗宜采用手工槽浸方式

6.6.3可采用定期添加补充液的方法来保持显影性能的恒定,添加补充液的总量不得超过原显影液体积的三倍。

7底片质量要求与评片规定

7.1底片质量的要求

7.1.1底片的质量是透照工艺的综合反映,,是评定焊接质量的依据,凡不符合下属条款的底片,均应视为废片,不得作为质量评定的依据。

7.1.2底片上必须显示出像质指数对应的最小钢丝线径,Ⅰ型应显示三根及三根以上;且能清晰地看到长度不小于10mm的像质计钢丝影像。

7.1.3底片应清晰地显示出像质计、定位标记和识别标记。

7.1.4底片有效评定区域不应有因胶片处理不当引起或其它妨碍评定的不应有的假缺陷。

7.1.5有效评定范围内底片的黑度,X射线应控制在1.5~3.5范围内;γ射线应控制在1.8~3.5范围内。

7.2评片的要求

7.2.1评片应在专用评片室内进行,要求评片室应独立、通风和卫生,应配有空调,室内光线应柔和暗淡,室内照明用光不得在底片表面产生反射。

7.2.2评片室内噪声应控制在小于40dB为佳。

7.2.3评片人员在评片前应经历一定的暗适应时间。

从阳光下进入评片的暗适应时一般为5min~10min;从一般的室内进入评片的暗适应时间应不少于30s。

7.2.4底片评定范围的宽度一般为焊缝本身及焊缝两侧5mm宽的区域。

7.2.5评片时可用放大倍数小于5倍的放大镜观察底片的局部细微部分。

7.3对接焊接接头质量分级

7.3.1根据DL/T821-2002第六节进行对接接头质量分级与评定。

7.4检验报告及底片保存

7.4.1检测报告采用规定的格式,内容完整,经批准后方可使用。

7.4.2检测报告应逐项填写,字迹清楚,表达明确,用数字表达的检测项目应填写实测数据,计量单位均应采用法定计量单位。

7.4.3检验报告应当签上评片员、审核者的名字及技术资格等级,应按有关规定经审核和批准签字,并盖单位检验印章。

7.4.4检测报告、评片记录、原始记录、工艺卡应按有关规定存入档案室,由专人保管,并建立台账以便查询。

7.4.5底片评定后,理顺编号,分装在底片袋中,放在专用的资料柜中。

建立台账,以便查询和调阅。

底片存放一般将底片垂直放于架上,不得平放或堆叠,以防受压变形变质,室内的温度湿度应适宜以防霉变。

8射线检测质量及控制措施

8.1射线检验质量目标

8.1.1无重大射线检测质量事故;

8.1.2射线检测正确率≥99%;

8.1.3射线底片一次抽检合格率≥99%;

8.1.4不合格缺陷处理率达100%;

8.1.5确保水压试验一次性成功;

8.1.6为创焊接优质工程提供条件;

8.1.7符合公司及项目部质量目标管理的要求。

8.2射线检验质量控制措施

8.2.1射线检测人员

8.2.1.1从事射线检验的人员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良好职业道德,树立为用户服务,对用户负责的思想,通过系统专业培训,并通过法定部门考核取得相应的检验人员资格证和卫生防疫部门颁发的放射性工作人员证。

8.2.1.2不同技术等级的检验人员,只能从事与该等级相应的无损检测技术工作,并负相应的技术责任。

8.2.1.3射线检测人员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远近视力不低于5.0,从事评片的人员应每年检查一次视力。

8.2.1.4射线检测责任工程师,应由具有电力工业无损检测Ⅱ级及以上资格者担任,有责任保证本作业指导书规定的工艺标准在检测中的正确实施。

8.2.3国家强制性规定的送检设备、仪器必须经国家有关机构认可的检验机构校验合格,并在强检有效期内使用。

8.2.4非强制送检自行检定、校准的仪器设备,也应根据相关校准规程的进行自检,检定完毕后应做好自检记录,并在自检有效期内使用。

8.2.5对使用中的曝光曲线,每年至少应校验一次。

射线设备更换重要部件或较大修理后应及时对曲线校验或重新制作

8.2.6射线检验技术人员按作业指导书要求给检验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检验人员必须根据工艺卡的技术要求进行检验。

8.2.7射线检测工程中受现场环境条件或工件结构的制约,某些检测条件不能满足技术标准或产品设计工艺文件的要求,不能应用规定的检测方法、工艺、工艺参数或工艺措施实施检测例外检测时,必须编制例行专用工艺方案,报监理业主审批后方可施行。

8.2.8原始记录的填写保证真实性,透照条件记录必须是实际操作的数据,不得抄录工艺卡上规定的数据。

原始记录与检测报告应具有一致性。

8.2.9胶片暗室处理时,胶片在初放入显、定影液中要进行抖动。

8.2.10严格控制药液温度,不允许显影时使用红灯观察来调整曝光参数不足对底片的影响。

8.2.11外观不合格和不符合无损检测要求的焊缝,检验人员应拒绝进行无损检测;需做热处理的焊缝,无损检测应在热处理后进行。

8.2.12胶片本底灰雾度应不大于0.3。

9职业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

9.1职业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目标

9.1.1不发生轻伤及以上事故;

9.1.2不发生触电事故;

9.1.3不发生高空作业人身伤害事故;

9.1.4不发生射线辐射伤害事故;

9.1.5不发生放射性环境污染事故;

9.1.6杜绝未遂事故和“三违”行为;

9.2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保证措施

9.2.1安全监督组织机构及人员配置

9.2.1.1安全管理配置专职安全管理员和兼职安全监管员各1人。

9.2.1.2建立健全安全责任保障网络体系和安全技术保障网络体系。

9.2.2安全管理保证措施

9.2.2.1全面贯彻和落实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政策和规定,在项目部的领导下制定切实可靠的安全保证措施并严格执行。

9.2.2.2全面落实班组安全文明施工责任制,建立健全安全风险机制。

明确班组各级责任人的安全文明施工责任,并通过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实行相互监督其责任的落实情况。

9.2.2.3坚持每周一次的班组专业性检查,强化全方位、全过程的安全监察。

对查出的问题和隐患执行“三定”原则,限期整改。

9.2.2.4每周由工地组织班组施工人员参加的安全工作例会,班组执行每天站班会制度,在技术交底的同时进行安全工作交底,做到“三交”、“三查”。

9.3施工现场通用安全技术措施

9.3.1坚持高空作业必须有安全技术施工措施,严格执行规定的审批度,施工前必须作好交底并签字后才能进行施工,无措施、无交底严禁布置施工。

9.3.2高处作业人员必须进行体检合格,未经体检或体检不合格的人员严禁高处作业,严禁酒后作业。

9.3.3高处作业必须系好安全带并应挂在上方的牢固可靠处。

9.3.4高处作业人员应佩带工具袋,手持的工具应系好保险绳,严禁抛掷工具和物料。

9.3.5制订高空作业防事故紧急预案,有专人进行全过程监督。

9.3.6在光线不足的场所或夜间检测时,应保证足够的照明和道路的通畅。

9.3.7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杜绝习惯性违章,认真开展施工班组“三查”活动,把安全施工列入整体考核的内容,直接与承包的经济效益挂钩,奖惩逗硬。

9.3.8安全管理员深入现场以杜绝“三违”为重点,及时制止违章违纪行为,对危及人身设备安全的行为有权停止施工,实行安全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广告传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