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考作文素材 名人雅士的描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67664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9.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高考作文素材 名人雅士的描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语文高考作文素材 名人雅士的描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语文高考作文素材 名人雅士的描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语文高考作文素材 名人雅士的描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语文高考作文素材 名人雅士的描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高考作文素材 名人雅士的描写.docx

《语文高考作文素材 名人雅士的描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高考作文素材 名人雅士的描写.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高考作文素材 名人雅士的描写.docx

语文高考作文素材名人雅士的描写

名人雅士的观察与描摹

名人雅士是指古今中外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力,有较高文化涵养,能带给人们积极精神指引的人。

他们都是某一领域的佼佼者,大都有着不同寻常的人生。

他们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极富个性的形象历来是写作青睐的素材。

由于名人雅士素材带来的陌生感,距离感,雅致感,这也是中学生作文摆脱低幼化的一种很好的选择。

写名人,尤其是写文化名人,若能借助其独特的文化魅力,文章就能够收到文采飞扬、下笔动人的效果。

如写李白的时候,可以引用“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等佳句,这些句子,不仅能展示其豪放不羁的个性,还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情怀。

由于名人雅士与一般人特别是中学生有着或时间或空间的距离,中学生很难与他们有“亲密接触”,所以阅读相关书籍材料,尽可能多地掌握与之相关的材料,是写作名人雅士作文的第一步。

鲁迅先生谈评价历史人物时,曾强调要顾及“全人”的这一规则。

王瑶先生谈学习文学史时也曾提到可以“抱住一棵大树”的方法。

他的意思是,与其琐屑地掌握一部零碎的文学史,不如先找一位创作宏富、文学史地位较高、人生轨迹较长、与各派人物关系较广较杂的作家,在短时间内(比如用几个月到半年的时间)将其读全读通。

因为是大树,必然主干粗壮,枝叶茂盛,枝杈繁多。

学习文学史如此,积累名人素材也应如此。

我们不仅要通读名人本人的著作(特别是文学家),还要阅读人物传记,人物叙写评论文章,以及其他散落在各处文章中描写此名人的语段。

常读常思常用,写作时方可得心应手。

其次写名人和其他写人的记叙文一样,以传神细节刻画人物形象为主,静静地走近名人们神奇而平常的生活,从微小的事件和细节中挖掘出生命的意义与人格的美丽,写其专业领域的贡献应点到为止,不可赘述。

刻画人物形象应注意:

一、细微之中见真淳

 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征是通过一件件具体的事例反映出来的,所以,写人一定要抓住最能表现人物品质的典型事例来写,才能使人信服,活灵活现。

“轰轰烈烈”的大事是典型事例,看似平凡实则包含着人物不平常品质的小也是典型事例。

俗话说: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

”通过一件典型的事写人,是“写人”作文的基本要素之一。

二、言与行中显个性“言为心声”。

一个人的语言表达是展示一个人性格特征的镜子,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人的语言“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

所以,写人一定要重视语言描写,选择他有代表性的语句,来刻画他的内心世界,表现他的个性和思想。

语言要符合人的身份。

作文中的人物的真实语言尤为重要,千万不可凭想像“张言李腔”。

除语言外,人的行为也是受人的思想感情支配的。

动作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品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描写人的行为,就必须细心观察人物的动作,精心选择最准确、最恰当的词组。

 三、表里如一才是真用真情真言写人,首要的就是“真”。

要把人写真,就要对所写的人物进行观察分析。

如何观察分析?

除了对描写对象进行语言、行为和外貌的判断外,有时还要对他的内心活动进行一番推敲。

这样,就可以表里如一地刻画出人物的品格。

有了心理描写,作文就活起来了。

 四、千人不可一面

 写人,常常要描写他的外貌。

外貌的内容很广,如体态、容貌、衣着、神情等。

抓住人物特点写好外貌,才能把人物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描写人物的外貌,要抓住最突出、给人印象最深刻的特征。

有些同学写人时缺乏真情实感,把别人写过的东西背出来便用。

描写写人的外貌往往千人一面。

什么“圆圆的脸蛋,水汪汪的眼睛,乌黑的头发”。

不管男女老少都一样。

同学们如果对所写人物外貌进行认真的“捕捉”,就会发现,世界上没有两外貌相同的人。

描写因人而异,“千人一面”让人乏味。

写名人还要把握好虚实之间的关系,名人往往有着非同寻常的人生经历与震撼人心的情感。

若能放飞想象的翅膀,将名人们这些精彩的生活画面与动人的故事展现在读者眼前,文章自然会魅力非常。

如写屈原的时候,大家自然就会想起他独立寒江、投江殉国的情景,文章若是能够将汨罗江畔的风雨描写得真真切切,人物形象自然会栩栩如生。

又如写感动中国人物邰丽华的时候,若能对她及同伴表演“千手观音”的场面进行一番精雕细琢,人物形象自会美丽动人。

要把叙写人物和评价人物精神世界融合起来,采用叙议(或抒情)结合的方式。

具体而言,既可以运用第二人称,也可以运用第三人称,相比较而言,第二人称的运用应该更有利于作者和历史人物的情感交流、思想碰撞;而第三人称的运用则更有利于冷静地评析。

 

经典例文:

草堂的情思

王英

穿过满是牛粪的陋巷,我来到你的小院。

哲人般的窑洞,蹲在笔架山的腹部。

“吱呀”一声门响后,是一千二百年的寂静。

岁月沉默着与院中的老枣树共守着当年的秘密。

门后,有一只蟋蟀在悄吟……

空无一物的窑洞盛满了苍茫如水的时光,渡我,渡我到遥远的大唐,去追寻那凤凰的足迹。

辉煌的昨日,幽丽的往事,公孙大娘的舞姿和曹将军霸的丹青,都被装入诗的信封寄回后世。

你,独自留在那漫漫孤旅。

当李青莲在酒杯里酿造他的狂草的诗与人生时,你正在帝国的阴影里跋涉,所以你永远也不会有谪仙甩一只靴子给高力士的潇洒。

你是一棵贡植于孔子坟前的柏树,一笔一划,都写得那么认真,那么艰难。

难民、伤兵、胡马、羌笛,坠在你的每一首诗上,压弯了凝重的枝桠。

以至千年后,那些故作深沉的所谓的“诗人”加起来,也扛不起你树上的一枝重柯。

树边的道路上有深深的车辙,就是顺着这条自古以来无数读书人走过的路,你踌躇满志走向长安,然而为时晚矣,长安已是一台大戏的尾声。

虽然曲江水边丽人如云,五陵酒肆高朋满座,但“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那匹瘦驴驮着你的理想和抱负,在大雁塔下踯躅徘徊,碰到的都是紧闭的门户,无论是寄食富门还是卖药市上,都早将一个书生的自尊戳得鲜血淋漓。

为何,为何你不像你诗中遨游万里的白鸥,鼓翅离去?

长安,究竟是什么系住了你的心,使人魂牵梦绕,永难释怀?

在生命的最后回归之时,你无限眷恋地回过头,仍是“愁看直北是长安”。

多柳的长安啊,宫墙何其高!

而我们,中国的文人一代又一代,都将自己的一生,在这墙外打了个死结。

“长安”,在他们就是国家社稷,就是山河家园,就是神圣的图腾。

这是一个永远的梦!

屈大夫做过,诸葛亮做过,你的好友李白做过,虽然只是梦,却火一样映红了你们的人生。

夏天的雨,你的诗句乘云而来,骤然间雨点般纷落,淋湿了我无边的思念。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第一次诵读这两句诗,我的热泪便止不住与“里巷”共流。

好迂的诗人啊,你为何这样执迷不悟!

一介布衣,衣食无着,你却“穷年忧黎元”;“老妻衣百结”,“幼子饿已卒”,你却“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

茅屋为秋风所破,你想的是广厦万间,大庇天下寒士;自己身陷敌城,你悲的却是“四万义军同日死”。

一个又一个子夜,你在如豆的青灯下披衣而坐,咀嚼着时代的苦难,任那种叫做“愁”的植物,在心中疯狂生长,瘦削的肩头,便有推不掉的重量。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三十五岁的你就如此透彻,为什么就是迷途不返呢?

笔架山已寂寞千载,你之后,谁又能有如椽大笔搁置其上呢?

然而又是什么使你文而不贵,运交华盖以致连饭都不足呢?

既然“文章憎命达”,何不去掉劳什子文章?

可你又怎么能!

在你,“文章千古事”,它是你的灵魂、你的生命,是你与缪斯终生的契约。

从“朱门”到“路边”,这中间千山万水,你跨过了,便从“诗人”走向“诗圣”。

然而,我们对于夫子的热情和追求总过于“诗”,于是你仍处陋巷,但一切都会死去,只有你的“诗”活着,并将永远活下去。

点评:

 我们还记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里的杜甫,还记得“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里的杜甫。

从追求功名到关注民生,这是一个艰难的转变过程,杜甫跨越了这个过程,就从一般诗人成为了诗圣。

全文以第二人称行文,以浓烈的抒情色彩,抒发了作者对诗人的不幸人生的同情和对诗人高尚人格的热情赞美。

文章语言优美,可谓辞藻华茂,对杜甫诗歌的直接引用和化用不仅揭开了杜甫内心的世界,更增添了文章的文采。

生长在历史中的青藤

 王敦贤

我此来绍兴,是拜谒青藤书屋,凭吊饱受世间苦难的明代文学艺术大师徐渭的。

走进书屋大门,迎面是一个小小的冷清的园子。

园子尽头是一间后人重建的前后两室的老式瓦房。

前室正中悬挂着明末大画家陈洪绶题写的“青藤书屋”匾额和徐渭画像。

眼前的书屋与徐渭自己所画的“青藤书屋图”已大相径庭。

徐渭的画上,是几间排列不规则的草屋,正如他在画上所题,“几间东倒西歪屋”。

而据他题词的下句“一个南腔北调人”来推断,徐渭的晚年直至去世都是在那几间草屋中度过的。

尽管书屋为后人重建,但确是在青藤书屋的故址上,这是毋须怀疑的。

书屋旁的小天井里,那十尺见方、徐渭所称“天池”的小水池还在,天池正中竖有一方形石柱,上刻“砥柱中流”四字,也是徐渭手笔。

靠墙,青砖砌成的花坛上,那一棵郁郁葱葱的青藤虽为后人补植,但在那同样的位置,徐渭手植的一棵青藤也确实蓊郁过。

倔强孤傲长于顽石之中而终年葱绿的青藤,正是徐渭的精神象征,无怪乎他以“青藤”作为自己的别号了。

我在这徐渭狂啸过、痛哭过的青藤书屋里久久地低徊默想,一阵阵寒意透进骨髓。

这位旷世奇才,诗文书画俱佳的艺术大家,并非恃才傲物的狂狷之士,仅从他的《镜湖竹枝词》即可看出,他是热爱世俗生活的啊!

可世俗生活却怎么也容不下他。

一只看不见的手,在他刚刚成年时就给他预设了种种打击,直到他去世。

徐渭少年时便才华显露,可却连续八次乡试未中。

他当过幕宾,参加过抗倭斗争并立了功,参加过反奸相严嵩的斗争,曾六次坐牢。

他一生穷困潦倒,晚年靠卖书画度日。

为了生存,数千卷心爱的藏书也变卖一空,最后在贫困交加中离开了人世。

这便是天才的命运吗?

我想,设若命运改变一下徐渭的品格,他的人生又将是怎样一种境况呢?

假如他不那么张扬个性,以他的才华,在科举考试中会一路顺利,那也就成了几品大员,锦衣玉食、宝马香车少得了吗?

即使科举不中,随和一些,隐忍一些,找关系,托门子,拿自己的作品当礼送,在哪家权贵门下做个清客,总是可能的吧,也可衣食无忧,免遭冻馁啊!

当我踱进展室,看见《黄甲图》和《墨葡萄图》时,立即否定了自己荒唐的设想。

徐渭笔下的汪洋恣肆,乃是一个天才画家内心深度焦虑的宣泄。

正是这种宣泄,构成了他艺术的精魂。

他是那样的孤高,那样的自信,那样的卓尔不群,那样的反叛正统。

要这样的艺术天才、反传统的斗士去迎合世风、摧眉折腰是不可想象的。

如果他真的放弃坚守,出卖自己,他还能做这水墨淋漓、恣肆放纵的画吗?

还会有强心铁骨、才横笔豪的书法吗?

还会有血气奔涌悲声如诉的诗文吗?

不,不会有了。

那就不会有我们现在称道的徐渭了。

往深里想,命运也是公正的。

在他那神秘之手的一再敲打下,徐渭落魄、困顿、遭受诟辱,在贫病中死去;但同是这敲打,又造就了徐渭独特的、后人难以企及的艺术品格。

命运之手敲打过古人,也敲打着今人。

我本是来凭吊徐渭的,本以为能在凭吊之后走笔行文,痛斥龌龊的世俗,给徐渭以真挚的悲悯,不想倒是徐渭先生悲悯了我。

尽管我未遭冻馁,但我有属于我自己的哪怕一小片精神领地吗?

有徐渭那种“深山无人收,颗颗明珠走”的坚信自己是明珠的自信吗?

我站在书屋前,久久地、久久地凝视着眼前的青藤。

这株在人们心目中存活了400多年的青藤啊。

时间的推移,只会使它愈益葱茏。

这株青藤已生长在人类的历史中了。

点评:

本文是游记式的叙事写人散文,作者写人记事,缘像明情。

主线是由青藤书屋的所见(布局、设施、种植),写到所思(徐渭遭遇困境的精神品格),再以物(青藤)喻人。

结构通透,内蕴丰富。

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以物喻人,青藤终年葱绿、倔强孤傲正是徐渭精神的象征;运用对比手法,以园子“小小的”“冷清的”和园子内蕴对比反差巨大;大胆想象,设想徐渭的生活境况。

北向之痛——悼念钱钟书先生

黄永玉

  钟书先生活了八十八岁。

他生于一九一○年,大我十四岁。

我荣幸地和他一起在一九四七年的上海挨一本只办了一期、名叫《同路人》杂志的骂。

骂得很凶,很要命,说我们两个人在文化上做的事对人民有害,迟早是末路一条……

钟书先生是有学问的人,底子厚,他有恃无恐;我不行,我出道才几年,受不了这种惊吓,觉得在上海混生活很不容易了,不应该受到这种蛮横的待遇。

害我难过了起码半年。

既然是一起挨骂,倒去找了好几本钱先生的书来读,在同辈朋友中间开始引用钱先生的隽语作为谈助。

那种动荡的年代,真正的学问和智慧往往是黑夜里的星星。

五十年代在北京和钱先生、季康夫人有了交往,也曾提起过那本《同路人》杂志,钱先生说:

“……老实说,我真希望今天他们福体安泰……”

有一晚下大雪,我跟从文表叔、钱先生在一个什么馆子吃过饭,再到民族饭店去看一位外地前来开会的朋友。

那位朋友住在双人房,不久同房的人回来了,是位当红的学者。

他穿着水獭皮领子黑呢大衣,原也是沈、钱的熟人,一边寒暄一边拍抖大衣上的雪屑:

“……就在刚才,周扬同志请吃饭……哎呀!

太破费了,叫了那么多菜,就我们三个人,周扬同志坐中间,我坐周扬同志左边,红线女坐周扬同志右边……真叫人担心啦!

周扬同志这几天患感冒了,这么大的雪还要抱病请我吃饭,真叫人担心啦……”。

探访朋友的时空让这位幸福的学者覆盖了。

钱先生嫣然地征求我们的意见:

“我看,我们告辞了吧!

受访的朋友挽留不住,在房门口握了手。

下楼梯的时候,钱先生问我;“记不记得《金瓶梅》里头的谢希大、应伯爵?

……”

  “文革”后,听说那位学者也是个“好人”,几十年的世界,连做好人都开始微妙起来。

五十年代末,有一回在全聚德吃烤鸭。

那时候聚在一起吃一次东西是有点负疚的行为。

钱先生知道我是靠星期天郊区打猎来维持全家营养的。

他从来没有这么野性地生活过,有兴趣问我这样那样,提一些担心的外行问题。

他说他虽然不可能跟我去尝试一次这样的壮游,倒是能给我开一张有关打猎的书目。

于是顺手在一张长长的点菜单正反面写了近四五十部书。

这张东西“文革”之前是在书里夹着的,后来连书都没有了。

 

他还说到明朝的一本笔记上记载的汉人向蒙古人买兽皮的材料,原先订的契约是一口大锅子直径面积的兽皮若干钱,后来汉人买主狡辩成满满一大锅子立体容量的兽皮若干钱了。

他说:

“兄弟民族一贯是比我们汉族老大哥守信用的。

  “四人帮”覆亡之后,钱先生和季康夫人从干面胡同宿舍搬到西郊三里河的住处,我有幸也搬到那里,正所谓“夫子宫墙”之内。

打电话给他这么说,他哈哈大笑:

“缘分!

缘分!

又绑在一起了!

 房子是好的,名气难听。

“资本主义复辟楼”。

后简称为“复辟楼”,这是因为那时大家的居住条件不好,而一圈高高的红围墙圈着可望而不可及的十八幢漂亮的楼房,恰好冲着来往于西郊必经之路上,大家见了有气。

那时时兴这样一种情绪:

“够不着,骂得着。

”后来缓和点了,改称“部长楼”,也颇令人难堪。

  院子大,路也好,每个门口都可以泊车。

有不少绿阴。

早上,一对对的陌生和面熟的老夫妇绕着院子散步,互问早安。

钱先生和季康夫人都能见得到;还有金山夫妇,俞平伯夫妇……天气好,能走得动的都出来了,要都叫得出名字的话,可算是一个盛景。

二十多年来,相距二百米的路我只去探访过钱家一两次。

我不是不想去,只是自爱,只是珍惜他们的时间。

有时南方家乡送来春茶或者春笋,先打个电话,东西送到门口也就罢了。

  钱先生一家四口四副眼镜,星期天四人各占一个角落埋头看书,这样的家我头一次见识。

  家里四壁比较空,只挂着一幅很普通的清朝人的画,可能画家与钱家有值得纪念的事。

钱先生仿佛讲过,我忘记了。

书架和书也不多,起码没有我多,问钱先生:

你的书放在哪里?

他说:

图书馆有,可以去借。

有权威人士年初二去拜年,一番好意也是人之常情,钱家都在做事,放下事情走去开门,来人说了春节好跨步正要进门,钱先生只露出一些门缝说:

“谢谢!

谢谢!

我很忙!

我很忙!

谢谢!

谢谢!

那人当然不高兴,说钱钟书不近人情。

事实上,钱家夫妇是真在忙着写东西,有他们的工作计划,你是个富贵闲人,你一来,打断了思路,那真是伤天害理到家。

人应该谅解和理会的。

 “四人帮”横行的时候,忽然大发慈悲通知学部要钱先生去参加国宴。

办公室派人去通知钱先生。

钱先生说:

“我不去,哈!

我很忙,我不去,哈!

 “这是江青同志点名要你去的!

 “哈!

我不去,我很忙,我不去,哈!

 “那么,我可不可以说你身体不好,起不来?

 “不!

不!

不!

我身体很好,你看,身体很好!

哈!

我很忙,我不去,哈!

 钱先生没有出门。

钱先生和季康夫人光临舍下那是无边地欢迎的,因为起码确信我没有打扰他们。

于是就喝茶,就聊天。

  有一次,钱先生看到舍下墙上挂着的太炎先生的对联。

我开玩笑地说:

“鲁迅的对联找不到,弄他老师的挂挂。

于是钱先生开讲了太炎先生有趣的掌故。

八十年代我差点出了一次丑,是钱先生给我解的围。

 国家要送一份重礼给外国某城市,派我去了一趟该市,向市长征求意见,如果我画一张以“凤凰涅槃”寓意的大幅国画,是不是合适?

市长懂得凤凰火里再生的意思,表示欢迎。

我用了一个月时间画完了这幅作品。

  我工作的地点在玉泉山林彪住过的那幢房子。

画在大厅画,原来的摆设一点没动;晚上睡在林彪的那张大床上。

有人问我晚上怕不怕,年轻时候我跟真的死人都睡过四五天,没影的事有何可怕?

  眼看代表团就要出发了。

团长是王震老人。

他关照我写一个简要的“凤凰涅槃”的文字根据,以便到时候派用场。

我说这事情简单,回家就办。

没想到一动手问题出来了,有关这四个字的材料一点影也没有。

《辞源》、《辞海》、《中华大辞典》、《佛学大辞典》,《人民日报》资料室,遍北京城一个庙一个寺的和尚方丈,民族学院,佛教协会都请教过了,没有!

这就严重了。

三天过去,眼看出发在即,可真是有点茶饭不进的意思。

晚上,忽然想到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救星钱先生,连忙挂了个电话:

“钱先生,平时绝不敢打扰你,这一番我顾不得礼貌了,只好搬师傅下山。

‘凤凰涅槃’我查遍问遍北京城,原以为容易的事,这一趟难倒了我,一点根据也查不出……”

  钱先生就在电话里说了以下的这些话:

“这算什么根据?

是郭沫若一九二一年自己编出来的一首诗的题目。

三教九流之外的发明,你哪里找去?

凤凰跳进火里再生的故事那是有的,古罗马钱币上有过浮雕纹样,也不是罗马的发明,可能是从希腊传过去的故事,说不定和埃及、中国都有点关系……这样吧!

你去翻一翻大英百科……啊!

不!

你去翻翻中文本的《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第三本里可以找得到。

”我马上找到了,解决了所有的问题。

  有一回,不知道怎么说到一位也写理论文章的杂文家:

“……他骂从文,也骂我,以前捧周扬,后来对周扬又不怎么样。

看起来,我们要更加努力工作了,他们才有新材料好骂,我们不为他设想,以后他怎么过日子……”

  跟钱先生的交往不多,我珍惜这些点滴。

他的逝世我想得开,再高级、再高级的人物总是要死的,不过,我以为钱先生这位人物真不平常,读那么多书都记得住,作了大发挥,认认真真地不虚度时光地劳作,像这样的人剩下的不多了。

  祖国的文化像森林,钱先生是林中巨树。

人要懂得爱护森林,它能清新空气,调节水土。

摧残森林、图一时之快的教训太严峻了。

我写了首诗悼念钱先生,并问候季康夫人。

  哭吧!

森林!

  该哭的时候才哭!

  不过,你已经没有眼泪。

  只剩下根的树不再活,

  所以,今天的黄土是森林的过去;

  毁了森林再夏禹治水何用?

  更遥远的过去还有恐龙啊!

  今天,给未来的孩子只留下灰烬吗?

  孩子终有一天

  不知道树是什么,

  他们呼吸干风!

  树,未来的传说。

  那一天,

  如果还有一种生命叫做孩子的话……

 点评:

一代“鬼才”黄永玉先生用风趣且另类的语言给我们讲述他相识的那些“比他老的老头”:

钱钟书、沈从文、李可染、张乐平、林风眠、张伯驹……。

如今,老友或前辈们都已远去,黄永玉守着抹不掉的回忆,用蘸满感情的笔,画出深刻在脑中的音容笑貌。

对逝去的时光,感慨、痛恨、深深地怀想、远远地追忆,黄永玉自有一种表达情感的力量。

嬉笑怒骂也好,快意恩仇也罢,反正这老头有种落拓不羁的劲头,下笔成文自出机杼,一路洋洋洒洒,兼工带写,见文如见人。

文中看似平淡的聊天,细微之处也一笔带过,粗略一读,你觉得文笔平平,细读下去则是"素处在默,妙机其微"。

寥寥几笔,形神兼备,仿佛国画中的写意,只是轻松几下提按,就将人物的神态勾勒得活灵活现!

如文中通过几句答语,就把那种蕴含在平静幽默下的锋芒给激活了。

“谢谢!

我很忙”,“哈!

我很忙”,钱老绵里藏针的功夫,令某些人近身不得。

此外,黄永玉也似乎不那么注重布局谋篇和文字的承接,但看似不经意选择的场景,尘封在回忆里的琐碎杂事,实际是对老派人物的追思,是对回忆迫不及待的重整,这才是生活焠炼后的雍容仪态,另有一种直舒胸臆大气磅礴的美。

文中虽提及苦难岁月,但老头文笔曲折,随手一转,事情豁然开朗,竟然可以笑出声儿来。

其画其文,皆张扬肆意,自由洒脱。

在这些美好回忆的侧面折射着那个时代残酷的白光,让人心酸不已,但我们依然读到先生对美好人性的渴望。

 

才子赵树理

汪曾祺

赵树理是个高个子,长脸,眉眼也细长,看人看事,常常微笑。

他是个农村才子。

有时赶集,他一个人能唱一台戏,口念锣鼓,拉过门,走身段,夹白带做还误不了唱。

他是长治人,唱的当然是上党梆子。

严文井说赵树理五音不全,其实赵树理的音准是好的,恐怕倒是严文井有点五音不全,听不准。

他爱“起霸”①,也是揸②手舞脚,看过北京的武生起霸,再看赵树理的,觉得有点像螳螂。

他能弹三弦,不常弹。

他会刻图章,我没有见过。

他的字写得很好,是我见过的作家字里最好的。

字是欧字底子,结体稍长,字如其人。

他的稿子非常干净,极少涂改。

他写稿大概不起草。

我曾见过他的底稿,只是一些人物名姓,东一个西一个,姓名之间牵出一些细线,这便是原稿了。

考虑成熟,一口呵成。

赵树理衣着不讲究,但对写稿有洁癖。

他痛恨人把他文章中的“你”字改成“妳”字(有一个时期有些人爱写“妳”字,这是一种时髦),说:

“当面说话,第二人称,为什么要分性别?

——‘妳’也不读‘你’!

”他在一篇稿子的页边批了一行字:

“排版,校对同志请注意,文内所有‘你’字,一律不准改为‘妳’,否则要负法律责任。

赵树理是《说说唱唱》副主编,实际上是执行主编。

他是负责发稿的。

有时没有好稿,稿发不出,他就从编辑部抱了一堆被审掉的稿子回屋里去看,不好,就丢在一边,弄得一地都是废稿。

有时忽然发现一篇好稿,就欣喜若狂。

他说这种编辑方法是“绝处逢生”。

陈登科的《活人塘》就是这样发现的。

有次实在没有好稿,康濯就说:

“老赵,你自己来一篇吧!

”,赵树理关上门,写出了一篇名著《登记》(即《罗汉钱》)。

赵树理吃食很随便,随便看到路边的一个小饭摊,坐下来就吃。

后来是胡乔木同志跟他说:

“你这么乱吃,不安全,也不卫生。

”他才有点选择。

他爱喝酒。

每天晚上要到霞公府间壁一条胡同的馄饨摊上,来二三两酒,一碟猪头肉,吃两个芝麻烧饼,喝一碗馄饨。

他和老舍感情很好。

每年老舍要在家里请市文联的干部两次客,一次是菊花开的时候,赏菊;一次是腊月二十三,老舍的生日。

赵树理必到,喝酒,划拳。

老赵划拳与众不同,两只手出拳,左右开弓,一会儿用左手,一会儿用右手。

老舍摸不清老赵的拳路,常常败北。

赵树理很有幽默感。

赵树理的幽默和老舍的幽默不同。

老舍的幽默是市民式的幽默,赵树的幽默是农民式的幽默。

他爱给他的小说里的人起外号:

翻得高、糊涂涂……他写的散文中有一个国民党小军官爱训话,训话中爱用“所以”,而把“所以”联读成为“水”,于是农民听起来很奇怪:

他干嘛老说“水”呀?

他写的“催租吏”为了“显派”,戴了一副红玻璃的眼镜,眼镜度数不对,深一脚浅一脚地在农村的土路上走。

他抨击时事,也往往以幽默的语言出之。

有一个时期,很多作品对农村情况多粉饰夸张。

他回乡住了一阵,回来做报告,说农村情况不像许多作品描写得那样好,农民还很苦,城乡差别还很大,说,我这块表,在农村可以买五头毛驴,这是块“五驴表”!

他因此受到批评。

【注】①起霸:

戏曲表演程式之一,即武将上阵前所做的整盔、束甲等一套舞蹈动作。

②揸:

把手指伸张开。

点评:

文章井然有序条分缕析地描述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