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三校联考金陵中学海安中学南外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64569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63.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三校联考金陵中学海安中学南外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江苏省三校联考金陵中学海安中学南外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江苏省三校联考金陵中学海安中学南外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江苏省三校联考金陵中学海安中学南外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江苏省三校联考金陵中学海安中学南外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三校联考金陵中学海安中学南外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docx

《江苏省三校联考金陵中学海安中学南外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三校联考金陵中学海安中学南外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三校联考金陵中学海安中学南外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docx

江苏省三校联考金陵中学海安中学南外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

江苏省三校联考(金陵中学、海安中学、南外)2019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这个世界的幸福有很多种,其中之一就是语言文字所酿造的的艺术美酒。

当一篇篇令人的文章在我们眼前一一呈现时,就像一坛坛陈年老酒被缓缓启封,你只觉得芳香扑鼻,满室流韵。

A.品鉴沁人心脾赏心悦目

B.品尝沁人心脾赏心悦目

C.品尝感人肺腑心旷神怡

D.品鉴感人肺腑心旷神怡

【答案解析】B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本题中,品尝:

仔细地辨别;尝试(滋味)。

品鉴:

评定鉴别。

后边的宾语是“美酒”,从搭配的角度出发,应用“品尝”;沁人心脾:

指呼吸道新鲜空气或喝了清凉饮料使人感到舒适。

现也用来形容欣赏了美好的诗文、乐曲等给人以清新、爽朗的感觉。

感人肺腑:

使人内心深受感动。

此处形容“艺术美酒”给人以清新、爽朗的感觉,很明显,应用“沁人心脾”;赏心悦目:

因欣赏美好的情景而心情舒畅。

心旷神怡:

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这里形容“文章”,应用“赏心悦目”,故选B。

2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基于儒家论调的看法中,一个人的品格比他留存下来的遗迹作品更重要。

,,。

,,,成为个人的一种艺术表达形式。

①而书画用以表达诗的未尽之意

②在诗书画三种依赖笔和墨的艺术中,画最不重要

③文章用来治世

④当然比表达个人感受的诗歌更有地位

⑤说明画最终获得承认

⑥但它被纳入这个系列

A.③①②⑥④⑤B.③④①②⑥⑤C.②①⑤③④⑥D.②①⑤⑥③④

【答案解析】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

连贯性,属于语句的排序题。

从题干来看,这是属于有语境的排序题,且从所给语境来看,六个句子分布在六个地方,故考生要结合每一处的前后语境进行选择。

第一处,前面说“作品”,应对应“文章”,所以③放在第一处;第二处④与“诗歌”作比较,①引出“书画”,紧接着②说“画”的地位,而⑥⑤说明“画”的得到认可。

故选B。

3

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A.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B.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C.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D.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答案解析】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然后结合常考修辞的特点进行辨析。

本题中,B、C、D三项都是借代,B项,“牙璋”“凤阙”“铁骑”“龙城”采用的都是借代修辞手法。

“牙璋”代指奉命出征的将帅。

“凤阕”代指长安宫阙。

“铁骑”代指精锐的唐军。

“龙城”代指敌人的要塞。

C项,“红”代指花,“翠”代指叶子。

D项,“金戈铁马”代强劲精良的兵马。

A项,“孤蓬”一词运用了借喻的修辞,借喻远行的朋友。

故选A。

4

下列对“中国节能产品认证”标志理解不恰当的的一项是

A.标志由“energy(能源)”的第一个字母“e”构成圆形图案,缺口的外圆可看作“CHINA”的第一字母“C”。

B.标志中,“节”的上半部简化成一段古长城的形状,与下半部构成一个烽火台的图案一起,象征着中国。

C.标志中间包含了一个变形的汉字“节”,寓意为节约——节能、节水等,呼吁全社会增强节约能源的意识。

D.标志中“节”的下半部是“能”的汉语拼音第一字母“n”。

整个图案中包含了中英文,以利于国际接轨。

【答案解析】C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徽标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考生需认真观察图标,由构成要素体会其寓意。

本题中,C项,“标志中间包含了一个变形的汉字‘节’,寓意为节约——节能、节水等”表述错误,这是“节能产品认证标志”,与“节水”无关。

故选C。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清薛敬轩先生瑄

黄宗羲

薛瑄字德温,号敬轩,山西河津人。

自幼书史过目成诵,父贞为荥阳教谕,闻魏、范二先生深於理学,俾先生与之游处。

讲习濂、洛诸书,叹曰:

“此问学正路也。

”因尽弃其旧学。

宣德初授监察御史,三杨欲识其面,令人要之,先生辞曰:

“职司弹事,岂敢私谒公卿?

”三杨嗟叹焉。

正统改元,出为山东提学佥事,先力行而后文艺,人称为“薛夫子”。

时中官王振用事,问三杨:

“吾乡谁可大用者?

”皆以先生对。

召为大理寺少卿。

三杨欲先生诣振谢,不可。

又令李文达传语,先生曰:

“德远亦为是言乎?

拜爵公朝,谢恩私室,某所不能为也。

”已遇振于东阁,百官皆跪,先生长揖不拜,振大恨之。

都御史王文承振意,劾为故出。

先生廷折文,文言囚不服讯,系狱论死,先生读《易》不辍。

覆奏将决,振有老仆者,山西人也,泣于下,振怪问之,曰:

“闻薛夫子将刑,故泣耳。

”振问:

“若何以知有薛夫子?

”曰:

“乡人也。

”具.言其平生状。

振惘然,立传旨戍边,寻放还家。

景泰初,起南京大理寺卿。

苏、松饥民贷粟不得,火有粟者之庐。

王文坐以谋叛,先生抗疏辩之。

文谓人曰:

“此老崛强犹昔。

”中官金英奉使,道出南京,公卿饯于江上,先生独不往。

英至京言于众曰:

“南京好官惟薛卿耳。

”壬申秋,以原官召入。

英庙复辟,迁礼部右侍郎,兼翰林学士,入内阁。

于忠肃、王宫保就刑,先生谓同列曰:

“此事人所共知,各有子孙。

”石亨奋然曰:

“事已定,不必多言。

”上召阁臣入议,先生言:

“陛下复登宝位,天也。

今三阳发生,不可用重刑。

”同列皆无言,诏减一等。

先生退而叹曰:

“杀人以为功,仁者不为也。

正统四年,南安知府林竿言:

“比者,提学薛瑄以生员有疾罢斥者,追所给廪米。

以为不幸有疾,罢之可也。

至于廪给,糜费于累岁,而追索于一朝,固已难矣。

父兄不能保子弟之无疾,今惩偿纳.之苦,孰肯令其就学!

”上是之。

先生出处大节,岂后学所敢轻议,而尽美不能尽善,所云连得间矣。

成化初,谥文清。

隆庆五年,诏从祀孔庙,称先儒薛子。

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令人要之要:

邀请,约请

B.职司弹事司:

掌管,主管

C.具言其平生状具:

详细,细致

D.今惩偿纳之苦纳:

缴纳,交付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薛瑄出任山东提学佥事期间,把努力处理公务放在前面,文学写作方面的事放在后面,时人称他为“薛夫子”。

B.薛瑄深为三杨所欣赏,宦官王振执掌政权时问“三杨”谁是可以被重用的人,三杨都回答说是薛瑄先生。

C.先生对王文不满,在朝廷上撕碎文书,王文说这个囚犯不肯接受审讯,把先生囚禁在狱中,并定为死罪。

D.王振对自己的老仆听说薛瑄将要被处决而流泪感到奇怪,询问后知道老仆清楚同是山西人的薛瑄的情况。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振惘然,立传旨戍边,寻放还家。

(2)同列皆无言,诏减一等。

先生退而叹曰:

“杀人以为功,仁者不为也。

(3)至于廪给,糜费于累岁,而追索于一朝,固已难矣。

8.文中王文对人说“此老崛强犹昔”,文中所说“崛强”体现在哪些事情上?

请简要概括。

【答案解析】5.D6.C

7.

(1)王振若有所失,立刻传旨改发配薛瑄到边疆,不久就放了薛瑄让他回家。

(2)同僚们都不出声,皇帝下诏降罪一等。

先生退朝,哀叹道:

“把杀人当作功绩,是仁者不会做的事情。

”(3)至于膳食津贴,几年的消耗却要在一时(一下子)归还,确实已经很难了。

8.

(1)不同意三杨让他拜谢王振;

(2)遇王振长揖不跪拜;(3)当廷斥责王文不服审讯;(4)上书为苏州饥民辩护;(5)不去为宦官金英饯行。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文言实词中的含义设题,然后把加点词的现代意思代入句中,看能否讲得通。

本题中,D项,“纳”应是“归还”之意。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

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

本题中,C项,“先生对王文不满,在朝廷上撕碎文书”错,应是“先生当廷职责王文”,而非“在朝廷上撕碎文书”,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

本题中,第一句中,“惘然”,若有所失;“寻”,不久。

第二句中,“皆”,都;“退”,退朝;“为”,做。

第三句中,“廪给”,膳食津贴;“固”,确实。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文中王文对人说‘此老崛强犹昔’,文中所说‘崛强’体现在哪些事情上?

请简要概括”,考生要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进行归纳概括。

本题中,原文“三杨欲先生诣振谢,不可”的意思是:

三杨想让先生拜谒王振表示感谢,先生不同意。

可见:

先生的倔强体现在不同意三杨让他拜谢王振;原文“已遇振于东阁,百官皆跪,先生长揖不拜,振大恨之”的意思是:

不久,在东阁遇到王振,百官都下跪,先生却只是拱手作揖不肯跪拜,王振很痛恨他。

可见其倔强之处:

遇王振长揖不跪拜;原文“都御史王文承振意,劾为故出。

先生廷折文”的意思是:

都御史王文秉承王振的旨意,捏造了故意纵容他人脱罪的罪名弹劾先生。

先生当庭指责王文。

由此可见其倔强之处:

当廷斥责王文不服审讯;“王文坐以谋叛,先生抗疏辩之”的意思是是:

王文定苏州饥民以谋逆反叛罪,先生向皇帝上书直言,为饥民辩护。

可见其倔强之处:

上书为苏州饥民辩护;“中官金英奉使,道出南京,公卿饯于江上,先生独不往”的意思是:

宦官金英奉命出使,从南京离开,公卿在江上为他饯行,只有先生没去。

可见其倔强之处:

不去为宦官金英饯行。

【点睛】参考译文:

薛瑄字德温,号敬轩,山西河津人。

小时候阅读经史典籍即可背诵。

父亲薛贞是荥阳教谕,听说魏、范两位先生在理学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便让薛瑄和他们交往。

研习濂、洛两个理学派别的书籍,感叹道:

“这才是故学问的正道啊。

”于是就全部放弃了之前所学习的东西。

宜德初年,被授于监察御史,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为明代“台阁体”诗文的代表人物)想要认识他,派人去遂请他,先生推辞说:

“上级主管谈论弹勍之事,我怎敢私下里拜谒公卿呢?

”三杨对此很感叹。

正统元年,先生出京担任山东提学佥事,不仅勉力从事任职,而且在文学写作方面很有学问,人称“薛夫子”。

当时宦官王振执掌政权,问三杨:

“我们这儿谁是可以重用的人?

都回答是先生。

先生被征召为大理寺少卿。

三杨想让先生拜谒王振表示感谢,先生不同意。

又让李文达传话,先生说:

“德远你也是来说这样的话的吗?

朝廷拜官授爵,却去向私家谢恩,这样的事我下干。

”不久,在东阁遇到王振,百官都下跪,先生却只是拱手作揖不肯跪拜,王振很痛恨他。

都御史王文秉承王振的旨意,捏造了故意纵容他人脱罪的罪名弹劾先生。

先生当庭指责王文,王文说这个囚犯不肯接受审讯,把先生囚禁在狱中,并定为死罪,先生在狱中不停地读《易经》。

将定为死的判决向皇帝禀报,将要处决,王振有一个老仆,是山西人,流下眼泪。

王振很奇怪,就问他,他说“我听说薛夫子将要被处决,所以哭泣。

”王振问:

“你怎么知道有薛夫子呢?

”老仆回答:

“我们是同乡。

”就把先生平时的的情形详细地告诉王振,王振怅然失意,立刻传旨让他充军边疆,不久就把他放回家了。

景泰初年,先生被起用为南京大理寺卿。

苏州、松江的饥民无处借粮,就说火烧了有粮食的人家的房屋。

王文定苏州饥民以谋逆反叛罪,先生向皇帝上书直言,为饥民辩护。

王文对别人说:

“这个老头还是像住日一样倔强。

”宦官金英奉命出使,从南京离开,公卿在江上为他饯行,只有先生没去。

金英回到京城对众人说:

“南京的好官只有薛瑄。

”壬申年秋天,以原来的官职征召入朝。

英宗复辟,升迁为部右侍郎,兼翰林学士,进入内阁。

于忠肃、王宫保被处决的时候,先生对同僚说:

“这件事是众所知的,他们各有子孙后代。

”石亨激愤地说:

“事情已经定下,就无需多言。

”皇上召内阁大臣入朝商议,先生说:

“陛下再次登上皇位,是天意。

如今正月三阳万物生长之际,不可以用重刑。

”同僚们都不出声,皇帝下诏降罪一等。

先生退朝,哀叹道:

“把杀人当作功绩,是仁者不会做的事情。

正统四年,南安知府林竿说:

“近来,提携薛瑄因为生员有疾病被罢退,追偿官府按月发给在学生员的粮食。

我认为,不幸染有疾病,罢退他们是可以的。

至于膳食津贴,几年的消耗却要在一时归还,本来己经很难了。

父兄不能保佑年轻后辈不生病,如今罚他们受偿还归还之苦,谁还会让他们的子来上学呢?

”皇上为他的话是对的。

先生行止有高尚的节操,怎是我们后辈敢随意议论的,但是他尽美却不能尽善,我所说的前后也不够连贯。

成化初年,赠谥号文清。

隆庆五年,下诏于孔庙附祭,称先儒薛子。

6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宿上清宫

陆游

永夜寥寥憩上清,下听万壑度松声。

星辰顿觉去人近,风雨何曾败月明。

早岁文辞妨至道,中年忧患博虚名。

一庵傥许西峰住,常就巢仙问养生。

注:

上清宫是四川青城山上的道观。

9.简要赏析颔联的表现手法和作用。

10.结合全诗看,诗人的心境有怎样的变化?

【答案解析】9.反衬。

以感到星辰靠人近,写青城山上上清宫的高;以风雨不掩明月,反衬月光的皎洁;为下文诗人的抒怀做铺垫。

10.先是以松涛反衬上清宫的宁静,星近月明,诗人内心宁静平和;触景感怀,联想到早岁和中年的遭际,诗人在修道之地不由得生止息之心,流露出渴望回归宁静访仙问道的情怀。

【9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把我是个表现手法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考生须明确,鉴赏表达特色题,须从三方面建立起模式:

构建起关于表达特色(表达技巧、艺术表现)的知识网络系统模式。

如常见的描写技巧、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每一方向下的任何一种手法技巧的辨认及表达效果,都应在头脑中建立并储存起来。

把握思维模式,从五个角度切入思考。

①修辞手法(优先);②表现手法(次之);③表达方式(其次);④文章章法;⑤语言表达(④⑤两个角度考查时,一般有明确的提示)。

本题中,颔联“星辰顿觉去人近,风雨何曾败月明”的意思是:

感到星辰靠人很近,风雨掩不住月亮的皎洁。

很明显,诗人用了反衬的手法,突出了青城山上上清宫的高和月光的皎洁。

从结构上来讲,引起下文“早岁文辞妨至道,中年忧患博虚名”,为下文诗人的抒怀做铺垫。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结合全诗看,诗人的心境有怎样的变化”,然后理解全诗的意思,分析诗人的情感变化。

本题中,颔联“星辰顿觉去人近,风雨何曾败月明”的意思是:

感到星辰靠人很近,风雨掩不住月亮的皎洁。

诗人运用反衬的手法,突出了青城山上上清宫的高和月光的皎洁。

颈联“早岁文辞妨至道,中年忧患博虚名”的意思是:

早年联想到早岁和中年的遭际,诗人在修道之地不由得生止息之心,表达了自己渴望回归宁静的心境。

7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__________,此亦飞之至也。

(庄子《逍遥游》)

(2)举酒属客,__________,歌窈窕之章。

(苏轼《前赤壁赋》)

(3)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4)想当年、_________,气吞万里如虎。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________。

(诸葛亮《出师表》)

(6)箫鼓追随春社近,________。

(陆游《游山西村》)

(7)________,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

(8)潮平两岸阔,_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

【答案解析】

(1)翱翔蓬蒿之间

(2)诵明月之诗(3)猿猱欲度愁攀援(4)金戈铁马(5)恢弘志士之气(6)衣冠简朴古风存(7)仁以为己任(8)风正一帆悬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

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

“翱翔”“蓬蒿”“猿猱”“恢弘”,学生记忆时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点睛】古诗词默写年年必考,近年来理解性默写题的考查比例渐渐加大,难度比直接型默写稍大,灵活性更强,需要学生不仅要准确、熟练掌握名句名篇内容,还要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理解,并且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背诵,要做到“三清”“三不”:

“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

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8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百合花

茹志鹃

一九四六年的中秋。

这天打海岸的部队决定晚上总攻。

部队上的被子还没发下来,但伤员流了血,非常怕冷,所以就得向老百姓去借。

我们走进老乡的院子里,只见堂屋里静静的,里面一间房门上,垂着一块蓝布红额的门帘,门框两边还贴着鲜红的对联。

我们只得站在外面向里“大姐、大嫂”的喊,喊了几声,不见有人应,但响动是有了。

一会,门帘一挑,露出一个年轻媳妇来。

我看她头上已硬挠挠的挽了髻,便大嫂长大嫂短的向她道歉,说刚才这个同志来,说话不好别见怪等等。

她听着,脸扭向里面,尽咬着嘴唇笑。

我只好硬了头皮,讪讪的向她开口借被子了,接着还对她说了一遍共产党的部队,打仗是为了老百姓的道理。

这一次,她不笑了,一边听着,一边不断向房里瞅着。

我说完了,她看看我,看看通讯员,好像在掂量我刚才那些话的斤两。

半晌,她转身进去抱被子了。

通讯员乘这机会,颇不服气地对我说道:

“我刚才也是说的这几句话,她就是不借,你看怪吧!

……

我赶忙白了他一眼,不叫他再说。

可是来不及了,那个媳妇抱了被子,已经在房门口了。

被子一拿出来,我方才明白她刚才为什么不肯借的道理了。

这原来是一条里外全新的新花被子,被面是假洋缎的,枣红底,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

她好像是在故意气通讯员,把被子朝我面前一送,说:

“抱去吧。

我手里已捧满了被子,就一努嘴,叫通讯员来拿。

没想到他竟扬起脸,装作没看见。

我只好开口叫他,他这才绷了脸,垂着眼皮,上去接过被子,慌慌张张地转身就走。

不想他一步还没有走出去,就听见“嘶”的一声,衣服挂住了门钩,在肩膀处,挂下一片布来,口子撕得不小。

那媳妇一面笑着,一面赶忙找针拿线,要给他缝上。

通讯员却高低不肯,挟了被子就走。

回到包扎所以后,我就让他回团部去。

他精神顿时活泼起来了,向我敬了礼就跑了。

走不几步,他又想起了什么,在自己挂包里掏了一阵,摸出两个馒头,朝我扬了扬,顺手放在路边石头上,说:

“给你开饭啦!

”说完就脚不点地的走了。

我走过去拿起那两个干硬的馒头,看见他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那些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

他已走远了,但还见他肩上撕挂下来的布片,在风里一飘一飘。

我真后悔没给他缝上再走。

现在,至少他要裸露一晚上的肩膀了。

天黑了,天边涌起一轮满月。

一会儿,我们的炮响了,天空划过几颗红色的信号弹,攻击开始了。

不久,断断续续地有几个伤员下来,包扎所的空气立即紧张起来。

前面又下来一个重伤员。

屋里铺位都满了,我就把这位重伤员安排在屋檐下的那块门板上。

担架员把伤员抬上门板,但还围在床边不肯走。

只见新媳妇端着水站在床前,短促地“啊”了一声。

我急拨开他们上前一看,我看见了一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原来棕红的脸色,现已变得灰黄。

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

“这都是为了我们,……”那个担架员负罪地说道,“我们十多副担架挤在一个小巷子里,准备往前运动,这位同志走在我们后面,可谁知道狗日的反动派不知从哪个屋顶上撂下颗手榴弹来,手榴弹就在我们人缝里冒着烟乱转,这时这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

……”

新媳妇低着头,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

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

“不用打针了。

”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

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

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

“不要缝了。

”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

我想拉开她,我想推开这沉重的氛围,我想看见他坐起来,看见他羞涩的笑。

但我无意中碰到了身边一个什么东西,伸手一摸,是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

……

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

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

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

卫生员为难地说:

“被子……是借老百姓的。

“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

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盖上了这位平常的青年人的脸。

1958年3月

(有删改)

12.请简析画线句子“不想他一步还没有走出去,就听见‘嘶’的一声,衣服挂住了门钩,在肩膀处,挂下一片布来,口子撕得不小”一段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13.小说中的通讯员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请根据文本加以赏析。

14.探究小说以“百合花”为标题的用意。

【答案解析】12.①表现了通讯员的慌张,引出新媳妇的假气恼与通讯员羞涩尴尬;②为下文通讯员牺牲后新媳妇一眼认出做伏笔,推动情节发展。

13.①没借到被子:

直率;②枪筒内插花:

爱美;③为我开饭:

体贴人;④掩护老乡:

有牺牲精神。

14.①象征纯洁的感情;②作线索;③表现人物的和美、善良;④礼赞军民鱼水情谊。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记叙文中各种表达方式的作用的理解。

文文中划线句子是什么描写,就需要从两个角度考虑,一是人物描写,二是环境描写,很显然,划线句子是对人物的描写,考生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围绕推动情节发展、、烘托人物形象;为下文情节做铺垫以及突出深化主题的作用回答。

本题中,从内容的角度入手,前文有“我只好开口叫他,他这才绷了脸,垂着眼皮,上去接过被子,慌慌张张地转身就走”,因此通讯员划破衣服可见其慌张程度。

从结构上来讲,这一部分的描写为下文通讯员牺牲后新媳妇一眼认出做了铺垫,推动了文章的情节发展。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小说中的通讯员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请根据文本加以赏析”,然后要到小说中圈出直接描写人物言行举止的内容,还可以圈出对该人物起到衬托作用的内容,最后根据这些内容概括人物特点。

本题中,由语言描写“我刚才也是说的这几句话,她就是不借,你看怪吧”可见其直率;由“我走过去拿起那两个干硬的馒头,看见他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那些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可见其:

爱美;从“走不几步,他又想起了什么,在自己挂包里掏了一阵,摸出两个馒头,朝我扬了扬,顺手放在路边石头上”可以看出:

体贴人;从“可谁知道狗日的反动派不知从哪个屋顶上撂下颗手榴弹来,手榴弹就在我们人缝里冒着烟乱转,这时这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可见其:

有牺牲精神。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探究小说以‘百合花’为标题的用意”,然后明确标题的内容,再看这一内容与小说情节、人物形象、小说主旨之间的关系。

本题中,文章的标题是“百合花”,这是以物象为题,物象为题一般是文章的线索,从文中来看,多处出现“百合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