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六年级下册主题三做一名地球卫士教学反思北师大课标版严丽娴南朗云衢小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63167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想品德六年级下册主题三做一名地球卫士教学反思北师大课标版严丽娴南朗云衢小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思想品德六年级下册主题三做一名地球卫士教学反思北师大课标版严丽娴南朗云衢小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思想品德六年级下册主题三做一名地球卫士教学反思北师大课标版严丽娴南朗云衢小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思想品德六年级下册主题三做一名地球卫士教学反思北师大课标版严丽娴南朗云衢小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思想品德六年级下册主题三做一名地球卫士教学反思北师大课标版严丽娴南朗云衢小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思想品德六年级下册主题三做一名地球卫士教学反思北师大课标版严丽娴南朗云衢小学.docx

《思想品德六年级下册主题三做一名地球卫士教学反思北师大课标版严丽娴南朗云衢小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想品德六年级下册主题三做一名地球卫士教学反思北师大课标版严丽娴南朗云衢小学.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思想品德六年级下册主题三做一名地球卫士教学反思北师大课标版严丽娴南朗云衢小学.docx

思想品德六年级下册主题三做一名地球卫士教学反思北师大课标版严丽娴南朗云衢小学

《地球属于谁》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知道地球不仅属于人类,也属于地球上的其他生命。

通过对物种、生物链的了解,知道人类没有权利为了自己的私利随意践踏地球上的其他生命。

应该平等地对地球上的其他生灵,保护物种的多样性,精心保护生命的绿色,对地球怀有珍惜感恩之心,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谋求到人类自身与地球的和谐关系,才能够真正形成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教材不是教学的唯一资源,学生的生活世界、直接经验、感知体验都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

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实教学内容”和“拓展教学空间”的要求,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克服脱离儿童生活实际、说教式的教育方式。

在教学中,我尽力做到把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本课的设计导入部分,让学生欣赏熟知反映人与地球和谐相处的图片,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引出学习课题,地球属于谁。

然后引导学生探究问题。

书本上的材料是有限的,在教学中,让学生敢于冲破教科书及教师讲授的狭小范围,鼓励他们在教材基础上大量阅读有关课外知识进行补充、延伸。

因此课前的资料收集、调查都要鼓励学生做好充分准备。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从欣赏人与地球和谐相处图片,到感受人类对地球的破坏导致物种灭绝,配上悲情音乐,感染学生情绪,从思想上受到震撼,接着以“看到这些数字你想说些什么?

可联系实际在自己的家乡有没有这样的动植物,也可联系所收集的资料来谈自己的看法。

”小组内交流再汇报。

引发学生对我们人类所做进行独立思考,擦出思想上的火花,达到了思想教育的目的,突破了教学难点。

食物链的学习,制作了课件,从课件演示中明白了每个食物链中都有制约关系。

链条中每一物种的灭绝都可能影响到其他物种的存在。

各链条之间的联系并非是单向的,食物链的联系是复杂多样的。

再设计自由辩论,从辩论中引发讨论,思考“害”与“益”的相对性,学生逐步认识到自然界不同事物之间普遍的相互依赖关系,思考并且形成人类对自然界的正确态度。

这环节不但拓展了教学空间。

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丰富了学生的感知体验,在真实丰富的情感体验中,进行自我教育。

最后,通过小结点拨、追问明白了地球属于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学生的情感在爱、责任中进一步升华。

这节课,学生的反映热烈,想说敢说,上课效果明显。

不足之处,是对学生的辩论没有点拨。

板书,没有提炼到最贴切的词语。

总之《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要回归生活,强调以儿童现实生活为课程基础。

在品德教学中我们要特别关注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现实生活,做到有实效性、针对性。

以达到思想教育。

 

《水的危机》教学反思

第一次教学

我校六年级有6个班级,我任教其中的3个班。

今天在六1班进行了第一次的教学,教学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现反思如下:

本次教学,我共分成五大部分,第一部分“导入水”,第二部分“引出水的危机”,第三部分“探究造成水危机的原因”,第四部分“解决问题”,第五部分“总结并布置课外练习”。

第一部分的导入简单而顺利,通过“黄河是我们民族生息繁衍的地方,黄河水哺育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人类的文明是从河两岸开始的。

所以我们常常这样说:

生命的源泉是——。

”简单的提问就引出了水。

第二部分,我通过一段视频,里面出现了各种水的危机,引出了“水的危机”这个主题。

但视频的时间比较长,而且内容有些重复,有部分不是很突出主题,引起了后面环节没有时间完成。

第三部分是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我先让学生阅读书本,并找出导致水危机的原因。

然后根据学生的汇报顺序,适时地探讨相对应的问题。

当学生说到是因为气候变化时,我在学生充分举例说明的基础上,播放有关的视频,并介绍厄尔尼诺现象;当学生说到是因为人口增长的原因时,在学生充分举例说明的基础上,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人口增长比例图,人口增长快,用水多呀,吃穿、日用就增多、耗水也多,以生产粮食为例,展现所需水的庞大数字,给学生以心灵上的震惊。

当学生说到是因为环境污染时,在学生充分举例说明的基础上,教学我国的水源质量标准,以及引导学生探讨2003年中国七大水系的水质显示图。

这部分的教学比较流畅,但是让学生举例说明时,提问的数量太多了,致使教学时间不足;另外,引导学生分析水质显示图时引导得不够好,只是把结论告诉学生,而且花费的时间太长。

课件在这个环节的超链接也设置得不好,单击时会到下一张幻灯片而不是连接到该到的幻灯片。

在第四部分,我先让学生讨论有什么办法节水?

护水?

在小组汇报的基础上,让学生小组合作设计出具体的方案(方法)。

由于前面环节所花的时间太多,致使学生都来不及展示已经下课铃响了。

纵观整节课,教学效果并不是十分的好。

但也有一些好的地方,首先是教学的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其次是丰富的素材图片、视频、数据都能让学生直观感悟;还有就是基本做到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主导。

这节课有待改进的地方是

1、教学时间的分配。

2、视频还需要截取重点、精华部分。

3、引导学生分析中国七大水系的水质显示图时,要设计指向性更明确的问题来引导。

4、部分环节还没有做到让学生探讨得出结论,而是教师包办。

5、让学生产生要节水、护水的感悟并下决心付诸行动,是本节课的重点之一。

由于教学时间的不足,本次的教学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期待通过学校思品组的教研活动,下一个班的教学效果会有效提高。

 

《水的危机》教学反思

第二次教学

今天在六4班进行了《水的危机》的第二次教学。

在这次的教学中,各个环节的时间分配更准确了,现反思如下:

本次教学,我仍然分成五大部分,第一部分“导入水”,第二部分“引出水的危机”,第三部分“探究造成水危机的原因”,第四部分“解决问题”,第五部分“总结并布置课外练习”。

第一部分的教学与上一次教学一样,简单而顺利。

但导入语有所改进,通过“同学们!

我们的母亲河是——,黄河是我们民族生息繁衍的地方,黄河水哺育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人类的文明是从河两岸开始的。

所以我们常常这样说:

生命的源泉是——。

板书:

水”简单的提问就引出了水。

第二部分,教学时,我不用视频,而用多媒体课件出现一些典型的图片,并配以简要的解说。

比起第一次教学,不但节约了时间,而且更典型,让学生体验更深刻。

这样便引出了“水的危机”这个主题。

第三部分是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我先让学生阅读书本,并找出导致水危机的原因。

然后根据学生的汇报顺序,适时地探讨相对应的问题。

当学生说到是因为气候变化时,我在学生充分举例说明的基础上,播放有关的视频,并介绍厄尔尼诺现象;当学生说到是因为人口增长的原因时,在学生充分举例说明的基础上,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人口增长比例图,人口增长快,用水多呀,吃穿、日用就增多、耗水也多,以生产粮食为例,展现所需水的庞大数字,给学生以心灵上的震惊。

当学生说到是因为环境污染时,在学生充分举例说明的基础上,教学我国的水源质量标准,以及引导学生探讨2003年中国七大水系的水质显示图。

这部分的教学比第一次教学顺利。

让学生举例说明时,我提问的学生数量比上次少了,腾空了教学时间。

另外,引导学生分析水质显示图时,我不像上次那样,让学生自由分析,而是设置了指向性的提问“纵观整个中国的七大水系来说,可饮用水多还是不可饮用水多?

”。

课件的超链接也设置得好了,教学更流畅。

在第四部分,我先让学生讨论有什么办法节水?

护水?

在小组汇报的基础上,让学生小组合作设计出具体的方案(方法)。

由于前面的时间腾空了,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回报。

第五部分总结,让学生齐读了体验性更强的话“别让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

”并布置了课外练习。

比起第一次的教学,教学效果好了。

教学的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其次是丰富的素材图片、视频、数据都能让学生感深刻悟;基本做到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主导;时间的分配更加准确,各个环节的教学都能完成。

这节课有待改进的地方是

1、引导学生分析中国七大水系的水质显示图时,学生的感受性还不够高。

2、部分环节还没有做到让学生探讨得出结论,而是教师包办。

期待通过学校思品组的教研活动,下一个班的教学效果会更好。

 

《水的危机》教学反思

第三次教学

今天在六5班进行了《水的危机》的第三次教学。

在这次的教学中,各个环节的时间分配更准确了,也处理了之前做得不够好的地方。

现反思如下:

本次教学,我仍然分成五大部分,第一部分“导入水”,第二部分“引出水的危机”,第三部分“探究造成水危机的原因”,第四部分“解决问题”,第五部分“总结并布置课外练习”。

第一部分的教学与上一次教学一样,简单而顺利。

导入是“同学们!

我们的母亲河是?

黄河是我们民族生息繁衍的地方,黄河水哺育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人类的文明是从河两岸开始的。

所以我们常常这样说:

生命的源泉是——。

板书:

水”,这样简单的提问就引出了水。

第二部分,教学时,我先我设计了一个辩论赛“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是吓唬我们。

你认为呢?

认为吓唬我们的请举手,认为不是吓唬我们的请举手。

通过让学生的简单辩论后,再用多媒体课件出现一些典型的图片,并配以简要的解说。

这样让学生自己得出“水的危机”这个主题,而不是强加给学生。

第三部分是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我先让学生阅读书本,并找出导致水危机的原因。

然后根据学生的汇报顺序,适时地探讨相对应的问题。

当学生说到是因为气候变化时,我在学生充分举例说明的基础上,播放有关的视频,并介绍厄尔尼诺现象;当学生说到是因为人口增长的原因时,在学生充分举例说明的基础上,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人口增长比例图,人口增长快,用水多呀,吃穿、日用就增多、耗水也多,以生产粮食为例,展现所需水的庞大数字,给学生以心灵上的震惊。

当学生说到是因为环境污染时,在学生充分举例说明的基础上,教学我国的水源质量标准,以及引导学生探讨2003年中国七大水系的水质显示图。

引导学生分析水质显示图时,我不像上次那样,让学生自由分析,而是设置了指向性的提问“纵观整个中国的七大水系来说,可饮用水多还是不可饮用水多?

”。

而且我用多媒体课件把七大水系各类水质的合并在一起,形成一个竖向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更直观地体验我国的水系比较差,不乐观。

在第四部分,我先让学生讨论有什么办法节水?

护水?

在小组汇报的基础上,让学生小组合作设计出具体的方案(方法)。

让学生汇报时更充分,指导得更好。

第五部分总结,让学生齐读了体验性更强的话“别让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

”并布置了课外练习。

比起第二次的教学,教学效果好了。

教学的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其次是丰富的素材图片、视频、数据都能让学生感深刻悟;基本做到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主导;时间的分配更加准确,各个环节的教学都能完成。

通过我校品德教研组的教研,这一课时的教学效果更理想了。

 

《播种绿色播种希望》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地球真美丽》的主题是帮助学生了解关于世界的一些情况,本单元主题三《做一名地球卫士》,告诉我们地球不仅属于人类,也属于地球上的其他生命。

本课《播种绿色播种希望》是让学生懂得树木森林与自身生存的关系经历过许多曲折,了解沙尘暴问题与人类行为之间的关系及人们为恢复环境所做的努力。

环境的问题在当今社会已经不是陌生的问题,学生对于环境变得恶劣的原因有所了解,本课意在在学生搜集有关沙尘暴的资料基础上,引导学生去获取知识信息、整理和分析各种信息,学会思考和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能力培养方面,进一步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和分析各种信息的能力;培养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时我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一、充分体现学科特点

不难看出教学中的各环节,我都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贴近现实社会:

如谈出自己听说或经历沙尘暴的感受;启发学生谈学习收获,引导学生自觉养成环保行为,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谈谈“追寻春天的脚步”种树活动,唤起绿化环境光荣的美好情感;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宣传环保,增强环保教育效果,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锻炼学生的创造力,等等。

将品德教育的内容和学生的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触动了学生的心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拓宽了教学空间

教学不拘限于课本和老师的传授,而是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借助各种渠道拓宽学习的空间,使学生冲破时间、空间、课本的局限,通过视觉(影像资料)、听觉、感觉(对不同环境的感受,爱护环境楷模的不平凡的事迹)等大量的资料,使学生在探究中解决问题,达成教学目标。

还把《品德与社会》和《科学》学科进行整合:

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植被对土壤的作用,从而明白树木和植被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从而深刻明确树木植被对保护土地的重要性。

三、灵活创新教学形式

开头运用情景教学法,用收集的一些视频和图片来补充扩展学生没有真切感受沙尘暴的体验,接着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生成一连串探究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沙尘暴的形成原因”、“沙尘暴的危害”、“沙尘暴的治理和预防措施”等一系列探究问题,如果在课堂上由老师讲授,则比较枯燥乏味,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

因此我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完成任务,组织四个“释疑小组”分别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去探究,然后在班上汇报,接受同学们的质询。

这样“释疑小组”就成为了“专家”。

四个小组之间也要进行评比,看哪个小组是最专业的专家。

学生最喜欢挑战,有上进心,肯定能在比赛中很好的完成任务。

“播种希望宣传小组”——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宣传环保,增强环保教育效果,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锻炼学生的创造力。

 

《生活中的垃圾》教学反思

《生活中的垃圾》这主题选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教材《品德与社会》中的第五个单元“地球真美丽”。

本单元分5个主题,《生活中的垃圾》是第4主题。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环境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了解环境污染的现状。

因此在这个模块主题里,我们就让学生学会面对垃圾污染,我们不是束手无策,垃圾分类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方法。

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垃圾分类的重要,并形成垃圾处理的正确态度,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中。

反思本课,总结以下以点:

一、兴趣教学,活跃课堂。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所以本课教学,本人在导入环节选用形成鲜明对比的图片,引起学生的注意。

而在说明垃圾数量的庞大问题上,用了数据法,让学生一起来算一算,每户家庭一年所产生的垃圾,估算全镇一年所产生的垃圾,从而在好奇与兴趣的吸引下,感受到垃圾对环境所造成的危害以及环境污染的现状。

在拓展环节中,本人还采用游戏的方法,使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增强环保的意识。

二、联系生活,帮助理解。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

道德寓于儿童生活中,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

因此,联系生活的活动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提高他们的道德感受能力。

为了让学生感受垃圾污染的现状,课前布置学生调查学校或家庭一周的垃圾情况,用事实说明问题,学生在每天的记录中感受垃圾的数量与种类,最后通过学习,反思自己在垃圾回收问题上,自己做得不够的地方,从而得到更深的感悟。

垃圾分类游戏与制作宣传标语环节就是为了更好地使学生明白在环境保护活动中,我们除了要做到垃圾分类,我们也能用各种的宣传方式,提高社会、小区以及身边人的环保意识。

三、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的能力。

当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去,知识就可能被真正领悟、能力就可能得以真正锻炼和提高,情感就可能被真正触及和调动,态度价值观就可能真正改变或形成。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当导的地位,从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前,学生们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记录每户家庭每周所产生的垃圾数量,同时通过上网、看书、看报纸、问家长等方式收集有关垃圾的危害、种类以及分类的知识。

课堂上,设计了讨论、答题、小组汇报等形式反馈学生课前活动的情况。

在这过程,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

同时结合教材内容设计了垃圾分类活动,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并在探索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整个活动过程给学生创造了直接经验的机会,在体验、合作中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是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本节课中,本人注重学习的引导,与孩子一起从图片中发现垃圾为生活带来不好的一面,让孩子通过算术感受垃圾污染的严重性,从而激起学生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欲望。

然后,以“假如你是环保人员”这一情景,带领同学为垃圾处理,出谋划策,同时,老师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补充。

最后,以垃圾分类以及制作宣传标语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到环保活动中,让他们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将环境保护的理念泛化到周围人的身上,这也是活动的最终目的所在。

在教学中也存在以下不足,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努力,争取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1、学生所收集资料不够具体、且学生没经理解照搬。

如在垃圾的危害这一调查中,大多学生都会照本宣读,从而导致其他学生没耐心听下去。

而没有经过思考,提炼而所收集资料,对学习所起的作用不大。

2、学生在讨论、交流、回答时,答案比较单一、片面缺泛创新与综合性。

如在垃圾的处理方法上,学生一般只说到填埋与焚烧,很少能说到“综合利用、卫生填埋、焚烧发电、堆肥、资源返还”等方法。

当然这主要和学生的生活阅历有关。

但出现这样问题我自己也有很大的原因,如果在上课时能用图片或观看视频,这样学生的理解可能会广,更深。

3、学生对于垃圾的处理流程图不太理解。

在讲解垃圾回收可循环利用的过程时,如果能利用视频或多媒体技术将图文并茂,相信孩子将会更清楚这一过程,将提高孩子的感性识,效果会好一些。

 

 

让自主教育贯穿于品德课堂

——《净化空气保护环境》教学反思

“自主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一种学生能自我管束,自我操纵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而老一套的教学模式中,从事思品课教学的教师都会深切地体会到,思品课教学长期因循“填鸭式”教学模式,教师通过“讲授---板书---讲授”近乎一成不变的教学手段,把知识灌输给学生。

应试教育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已严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妨碍了其作为德育主渠道功能的发挥,更是与素质教育的发展不相适应。

在《净化空气保护环境》一课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

一、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引导课前充分预习

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过程中,我意识到:

教师是外因,要通过学生这个内因才能起作用。

我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而仅仅我有“学生是主体”的认识是远远不够的。

我要加强教育,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是主体”。

所以我十分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前去预习去准备。

这一课中,“空气质量”“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是我们时常接触但却陌生的专业名词。

如果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我没有去引导他们在课前预习的话,毋庸置疑,这节课必定又是老一套的“填鸭式”教学。

我会讲得口干舌燥但学生却听得一头雾水。

相反,因为我的学生有了自主的意识,而由于学生在课前做了充分的预习,使我们的课堂顺畅而高效。

二、创设最佳的学习氛围,课上畅所欲言

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是很重要的。

学生的心理是在外界环境影响下建立起来的。

我非常注意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我尽量让自己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给学生感到可亲、可信,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激励学生不断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让学生产生兴奋和愉快感。

在这一课的授课中,我的表情丰富,哀乐形于色,当感受到环境污染的严重和危害时我很哀伤,但看到学生的智慧火花以及他们课上的出色表现时我能转悲为喜,在我营造的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学生也完全融入到学习中。

在辩论这个环节中,学生表现异常出色,直抒胸意,擦出了智慧的火花,甚至质疑老师的观点,这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小主人。

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愿学、乐学、学习的效率自然很高了。

三、课上其乐融融、课后锻炼能力

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以学生为本,处处为学生着想,努力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热情高涨地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学习知识,巩固知识,拓展知识,学生才能不断独立,不断自主地学习新知。

也只有让学生积极参与,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这一课的设计中,我不仅设计了让学生动口辩论还设计了让学生动手制作,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与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闪现出了令我们欣喜的智慧火花。

尤其是许颖这一组的多格漫画,她们构思出一个刚出生的婴儿来到这个世界,她睁开眼睛看到浑浊的世界,嘴里竟然说“我要回到妈妈的肚子里”,这样别出心裁的构思着实让我们听课的老师都觉得很新颖,纷纷感慨孩子脑袋里的智慧是无穷的。

一节课的结束正是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的开始。

在课上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美化他们的作品,我鼓励学生在课下继续完成。

完成后还要按照设想的进行实践活动。

在实践活动中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如社交能力、交际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等。

如此自主的实践学习,避免了放牛人(老师),紧紧拉住栓着牛(学生)鼻子的绳子,让牛既失去自由又“吃不饱”的危险。

相反,他们在这样的自主实践中能成为学习的主人,自己的主人,让个性得到最好的发展让能力得到最好的锻炼。

在新课改下的召唤下,我们要转变教学观念,牢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才能真正做到尊重学生,实现教学民主,给学生以更多的学习自主权;而学生也只有具备主动探索的精神并有自我调控的能力,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自主学习”。

任教《品德与社会》五年多,我一直坚持在这一学科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而我学生也在不断的锻炼中真正成为了学习的小主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其它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