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电测向培训教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60137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57.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线电测向培训教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无线电测向培训教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无线电测向培训教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无线电测向培训教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无线电测向培训教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无线电测向培训教材.docx

《无线电测向培训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线电测向培训教材.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无线电测向培训教材.docx

无线电测向培训教材

义乌市湖门小学科技社团活动方案

线

2016.09

无线电测向

第一节无线电测向训练的内容

无线电测向训练的内容包括室内训练、身体训练、外场训练三个方面。

1.室内训练

主要内容是学习无线电基础电论,研究、制作、维修测向运动中使用的器材;学习有关竞赛、训练的知识和文件;讨论和总结测向运动技术;记训练日记。

2.身体训练

任务是在全面发展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基础上,提高专项素质,为正确运动测向技

术,迅速提高测向运动成绩创造条件。

3.外场训练

训练运动员掌握测向技术和战术,以适应竞赛的要求,为在竞赛中创造优异成绩服务。

外场训练可划分为单项训练和综合训练两类。

(1)单项训练为提高某一种或几种专项测向技术而实施的训练叫单项训练。

它包括提高“瞄线”能力的训练、起点标图训练,记背地图等一种技术的训练;还包括近台区多台训练、提高到位率(包括远距离交叉定位,途中跑、道路选择,方位物选取等),定向越野等综合运用几项技术的训练。

单项训练的针对性强,组织实施比较方便,在初级训练中占有重要比例;对于技术成熟的运动员,单项训练也应占有相当比例。

(2)综合训练综合训练是指基本按照竞赛规则的要求,布置一套隐蔽电台

供运动员寻找,以全面发展运动员技、战术水平的训练。

综合训练不一定每次都计时和排定名次,这样有利于运动员根据教练员的意图和自己的实际情况,有计

划、有重点地进行实验,加深体会。

在适当的时候,按排计时和排定名次也是必要的,以便考察运动员的实际水平,锻炼实战能力。

每隔一个阶段,还应当通过组织模拟比赛和兄弟队间、不同年级间的比赛,请领导到场参观。

通过要求运动员赛前制定比赛计划、抽签决定出发顺序、赛后写小结等手段,对运动员施加心理压力,制造紧张气氛,培养运动员适应正式比赛的能力。

第二节技术训练的阶段划分

运动训练学认为,运动训练具有长期性、系统性、分阶段的特点。

无论一个竞技项目训练过程所包含的时间跨度有多大,它总是连续发生和不断进行的。

同时,每一个连续的运动训练过程又都可以分为若干阶段,每个阶段的训练任务、内容、方法、手段都各有自己的特点。

运动训练的连续性,要求训练工作应该不间断地、系统地组织实施。

应当根据专项特点和人们掌握技术技能的规律,通过连续的、系统的多年训练,逐步地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人体机能,以获得高度的竞技水平。

运动训练过程的阶段性,是指可以把一个完整的运动训练过程有顺序地组织实施,逐步地实现阶段目标,最后达到总的要求。

不同的运动项目,从各自的指导思想出发,有不同的阶段划分办法。

表3-1列举了阶段划分的3个实例。

无论阶段如何划分,有一些特点是共同的。

共同点是安排训练有长远打算,遵循先易后难,先打好基础再逐步提高,根据同同时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安排训练内容的原则,以期尽快达到较高的竞技水平,并在高水平上保持尽可能长的时间。

读者从本书第二章了解到,无线电测向技术是相当繁杂的,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全面掌握。

从各地训练少年运动员参加全国少年赛的实践可见,从初学到入门再到熟练,达到适应省一级竞赛的要求,大体需要二、三年时间。

在这一过程中,阶段是客观存在的。

表现为不同时期具备不同的接受能力和不同时期存在着不同的训练难点和技术难点,只不过不同的人有又各具有其特点。

例如对初学者来说,影响运动成绩的主要因素是近台区技术。

他们常常在电台附近往返奔跑,显得不知所措。

在全部由初学者参加的综合考核中,如果有谁碰巧在几个台的近台区都用时极少,可以顺利通过,那么,即使他在途中前进迟缓,或者找台顺序发生错误,却仍然可能成为优胜者。

然而,熟练的运动员在近台区所表现出的技术差异却不大,只要接近了电台,无论该台是深隐蔽还是浅隐蔽,都可以在一轮信号时间内找出。

对他们来说,差别主要是找台顺序的合理程度和途中耗费时间的多少了。

优秀运动员在近台区表现应付自如,只要不遇到特别严重的干扰和奇特的影响,可以“手到擒来”,找台顺序极少发生大的失误;由于识别和使用地图能力很强,道路选择发生失误的可能性也不大。

对他们来说,影响运动成绩的因素主要是到位技术和对特殊情况的处理能力。

他们需要提高远距离确定各台位置的能力,以求经过细致而慎重的估算后,能够恰好在电台发信前一刻准确进入近台区,趁势一举抓获。

优秀运动员在全过程中,极少松懈、犹豫,没有停顿和等待,表现出良好的“节奏”。

可见,测向技术训练中存在阶段是现实的、客观的。

在此基础上,对测向技术训练划分阶段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表3-2中对技术训练做出了概略的阶段划分,提出了不同阶段的任务、难点和要求,供安排训练时参考。

第三节初期训练

初期训练是指对初学者入门阶段的训练。

就无线电测向技术训练而言,初期训练的任务是初步了解无线电测向运动的知识,特别是竞赛的程序和竞赛办法;学会使用测向机,掌握基本测向方法;建立各种结束动作的规范化概念,为进一步的训练打好基础。

在80米波段,测向机的使用要复杂一些,近台区技术内容也更多一些,所以初期训练一般在80米波段进行。

这样在将来转入160米波段或2米波段训练时,困难就不会太大。

一、初期训练的一般步骤

1.持机训练

首先要训练运动员正确持机,了解测向机各种旋钮、开关的作用,学会听辨电台的呼号。

2.体会性的单台训练

选择对电波传播方向没有影响的简单地形,将一部电台放在明显位置连续发信,并尽量使发射天线垂直与地面,以获得良好的垂直极化波,保证测向机方向线正确。

指导运动员在已知电台位置的情况下做如下练习:

练习收听信号并体会测向机的方向性,加深对测向机“8”字形方向图和心脏形方向图的理解;练习测方向线(测双向)和定边(测单向);在距电台周围200米内的不同距离上,反复体会近台区内信号强度和测向机方向性的变化;闭上眼睛进行操作,睁开眼

睛检查测线误差,也可以蒙上眼睛边测边向电台方向前进。

通过体会性单台训练,使运动员熟悉测向机的饿性能,掌握测线、定边方法,增强对信号强度、方向线的感性认识。

3.简单的近距离找台训练

有了以上的体验,便可进行简单的近距离找台训练了。

方法是在公园、树林等地将电台简单隐蔽,连续发信,运动员在离电台百米左右开始运用已掌握的技术法则、去找,获得找台的初步体验。

简单找台时,可以只找一台,也可以连续找多台。

为训练运动员的调谐信号的能力,也可在多台训练时,使各台工作在不同的频率上。

4.单项技术训练

单项技术训练适用于不同技术水平的各个阶段。

初期训练中单项训练的重点是近台区技术,例如交叉定点、方向线跟踪、扫音量等。

关于如何进行训练,请阅读后续章节,从中可以受到启发,进而自行设计一些新的更好的训练方法。

5.寻找多台的训练

寻找多台的训练可以先在数百米的范围内进行,台间相距一、二百米,然后逐步扩大到数公里范围,台距也可设置为700米左右到3公里不等。

找台顺序由教练员预先规定。

二、初期训练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1.切勿忽视技术动作

初期训练中,运动员热情高,进步宽,但易犯急于找到电台而忽视技术动作的毛病。

这在打基础阶段是十分有害的。

为此,教练员要心中有数,要抓好苦练基本技术和动作规范化(包括持机方法,单项技术的动作过程和动作要领等)这两个重要环节。

2.不要设置刁台和怪台

初期训练中,运动员尚不具备综合运用各种测向技术的能力,对运动员的要求也限于掌握基本技术,并不希望他们有创新或形成自己的技术风格。

因此隐蔽电台的设置不宜太难,天线一定要垂直架设,使运动员按规范动作去做便能找到电台。

有收获、有进步,从而提高兴趣,坚定信心。

在此期间设置刁台、怪台,不仅无助于运动员动脑筋,反而容易使他们得出一些怪癖的“经验”,养成一些错误的习惯。

3.注意解决接近电台困难的问题

初学者在较长距离的多台训练中会觉得接近电台困难。

往往是电台发信时,可按测出的方向运动;一旦停止发信,就不敢前进,等待下次信号的出现或者误认为电台就在附近而提高搜索,而实际上距电台还很远。

应指导运动员按“宁可跑过电台,再返回找台”的训练;并加强各种距离下的信号强度感觉的训练。

4.多台训练比例不可过大

初期训练中组织多台训练的目的是加深体验,比例不可过大。

三、运动员要认真填写训练日记

做为一名运动员,认真学习他人的经验是重要的,认真地总结自己的经验同样也是重要的。

记好训练日记是对测向运动员的起码要求。

每次训练后必须填写的内容包括:

时间、地点、气象情况;训练内容、时间(必要时附图);身体反应和自我感觉。

女运动员还应记入月经情况。

不定期填写的内容包括:

综合训练中布台情况(角度、距离、地形、起终点),这种记录以草图加注释的办法是很方便、很清楚的;体会和经验教训;如果教练员对自己提出过特殊的训练要求,应极力就执行情况;同伴的长处。

此外,过一段时间,还应综合地写一次小结,努力运用掌握的知识,把近阶段的心得体会提高到理论上进行分析和总结。

第四节综合外场训练的组织

综合外场训练是技术训练的重要手段。

组织综合外场训练动用的人员、器材较多,每次训练占用的时间也长,比组织单项训练要困难一鞋。

在每次外场训练之前,教练员必须惊醒周密的计划,使训练收到较好的结果。

制定综合外场训练计划时应当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每次训练都应明确体现训练目的

训练中,教练员常常向晕高动员讲授新技术、新理论,还要向晕高动员指出存在的技术问题。

但仅靠理论指导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反复的训练去实现、去强化。

许多综合技术问题,例如到位、找台顺序等,都是必须在综合训练中才能解决的。

这就要求每次训练都应有针对性,有明确的目的。

例如发现运动员屡次发生找台顺序错误,以致认识混乱、信心不足,便可以在综合训练中按典型格局布台,降低找台顺序难度,帮助运动员树立信心,避免形成心理障碍。

当运动员中出现盲目地过早离开起点的倾向时,便可有意提高布台难度,巧妙的设计首找台位置,使运动员“吃亏”,提醒他们注意。

还要注意使训练的多个环节衔接紧凑合理。

2、要同试题训练综合考虑运动量

运动员的身体素质,特别是专项素质,在外场训练中能得到很好的发展,但同时体能消耗也较大。

值得注意的是,运动员在外场训练中,由于兴奋性强,虽付出体能较多而当时不易觉察,因而连续的高难度长距离外场训练很容易造成运动员的过度疲劳。

在综合训练中路程远近,道路难易,限时多少,都是调节运动量的重要方面,应当慎重考虑。

总的运动量应当与同期的身体训练运动量综合考虑。

如果必须连续安排高难度、长距离的综合训练,就需要适当减少身体训练的运动量。

3、训练场地的选择

无线电测向运动的特点要求在训练中经常改变训练场地。

但这在实际中很难做到,常常只是在考核或一些有特殊要求的训练时才使用新地形,在日常训练

中只能通过起终点有选择的变换来增添新鲜感。

起终点的选择要考虑到交通方便,减少环境对方向线的干扰。

初期训练中,还应规定终点外的第二集合地点,便于未能到达重点的运动员也能按时集中。

4、计时和排名次的考虑

应根据本场训练目的决定是否计时和排不排名次。

有时为了检查运动员到位和途中跑情况,还可以记录他们达到各台的时刻,计算运动员寻找各台的阶段时间。

5、认真做好器材准备工作

要对训练用器材:

例如信号源、天线、电池、测向机等进行仔细检查。

必要时可印发地形图。

还要考虑交通工具如何解决

6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方案中应当规定训练起止时刻、行动路线、集合地点,对参加训练的所有人员做出具体安排,并向运动员和电台操纵员做出简单而明确的要求。

第五节无线电测向运动员选材

一、运动员选材

随着现代竞技体育运动的发展,对运动员个人条件要求越来越高。

因此,体育发达国家对运动员选材问题都颇为重视,他们提出“要选天才,不要光选身

材”。

为此这些国家纷纷建立各种形式的选材制度,并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使经验

选材与科学选材相结合,从人体形态、生理机能、遗传因素、运动能力评价、运动水平发展潜力、心理素质等方面去观察和评价运动员,挑选天才,收到了显著

成就。

科学选材的成果显示出正确的选材等于成功的一半。

目前,运动员选材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少年运动员的定向培养;二是为集体项目组队;三是从现有运动员中为参加重大比赛物色选手。

选材的核心是

预测,即运用经验和现代的科学手段预测选材对象未来的竞技能力。

青少年测向

训练中的选材,主要是通过预测,选出适合于培养成为优秀测向运动员的后备人才。

目前,我过还是竞技体育发展中国家。

运动员选材学的研究刚刚起步。

关于无线电测向运动员选材,近几年已有人在神经类型、心理素质、人体形态、身体素质等方面进行过一些研究,但其结论尚待进一步的试验才能肯定。

此外,选

材研究也缺乏系统性,因而目前很难提供一套系统的办法或给出精确的模式。

面,仅集各地选材工作中带有普遍性的经验及比较一致的看法,提出以下意见。

一、测向运动员选材条件

1.身体形态

多倾向于选身咼但又不失灵巧而体轻者。

身咼有利于增大步幅,灵巧有利于适应复杂地形,体重较轻的人在越野跑中比较省力。

要求男子成年后身高1.72±3厘米,女子成年后身高1.62±3厘米。

对于14〜15岁的少年,应达到:

男子身高1.68〜1.71米,体重55〜60公斤;女子身高1.58〜1.62米,体重40〜47公斤。

体形要求匀称修长,骨盆较窄,臀部肌肉紧缩向上,膝踝关节较小,双腿纤细,键条清楚,足弓较高而弹性好。

青少年身高及体重发展趋势与遗传关系密切,为做好预测,应了解其父母的情况。

2.生理机能

要求生长发育良好,身体健康,各器官协调发展,无先天缺陷。

生理机能诸因素中,最重要的是心肺机能。

心肺机能主要受遗传因素制约,通过训练所获得的改善是有限的,因而在选拔少年运动员时,一定要把心肺功能指标做为最重要的条件,进行细致的反复观察和测试。

最简单可行而又颇能说明问题的机能测验是量脉搏,科目有:

(1)安静时的脉搏频率,安静时的脉搏频率最好在早晨起床前测量,其单位是次/分。

(2)负荷后即时脉搏频率。

此科目在运动后立即进行。

一般是以运动停止后最初15秒的脉搏数乘以4做为即时脉搏频率。

(3)负荷后3-5分钟脉搏频率,在运动后休息3-5分钟再测量。

安静时的脉搏频率,14〜15岁少年最好在60次/分以下。

负荷后即时脉搏频率也是低一些好。

负荷后3〜5分钟脉搏频率以回降较快者好。

可列表加以对照。

3.身体素质

测向运动员身体素质有耐力、速度、力量等,具体要求见本书身体训练一节。

一般用1500米跑测验耐力,以60米(或100米)跑测验速度,以立定10级跳远测验力量。

选材过程中需多次进行测验,并逐次逐项做好记录,以期通过比较做出尽可能准确的预测。

一般来说,初测的数据可以说明基础条件,经过一段训练后测得的数据可以说明发展的潜力。

4.心理素质

无线电测向运动不仅要求运动员具有超常的心肺功能,同时也要求运动员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选材时要相应考虑到对象的气质,性格等心理特征。

性格要活跃而沉着,有忍耐和钻研精神。

同时,要求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和不怕吃苦,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

在心理素质中,最为重要的是坚强的意志品质和顽强拼搏的精神。

关于神经类型,多数教练倾向于优先选择活泼型和安静型。

活泼型的人经过训练能国形成意志顽强,注意力集中,理解能力强,有创造性等优良品质。

安静型的人稳定沉着,行动简朴扎实,平时显深沉,暗中努力,有内秀而才华不易显露。

5.其它

视力好,无色弱、色盲。

家庭教育良好,品行端正,爱好无线电测向运动。

三、选拔办法

无线电测向运动员的选拔要经历泛选、筛选两个阶段。

泛选和初期训练是同期进行的。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群众性的人才发现过程。

教练员以目测和简单测量评价对象的身体形态和发育情况;通过向对象提问及家

长、教师的介绍了解对象的心理、性格特征及品行、学习成绩;通过身体素质测验了解对象的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

选其中较好者参加初期训练。

要尽量扩大选拔面,多吸收有兴趣和运动能力的少年从事初期训练。

在初期训练中,教练员可以更直接地了解选拔对象的心理、性格特征,了解其技术接受能力和身体素质发展情况。

泛选的要点在于“泛”,要力求广泛,这样才能避免或尽量避免漏掉人才。

有时,由于器材或精力限制,不可能同期训练和观察更多的选拔对象,可以分批进行,逐人逐项做好观察和测验记录,最后再作出综合的分析评价。

择优留队训练再进行筛选。

筛选是一个长期过程,往往要多次进行。

事实上几乎所有的优秀运动员都不是从小就已肯定必然成材,而是像沙里淘金那样在训练过程中反复筛选出来的。

要充分认识到训练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筛选过程,务求细里求精。

业余训练中的选材是一个重要而由困难的饿问题。

我们希望选材准确,但客观上只能做到尽可能准确。

因此必须在训练过程中及时进行淘汰和补充。

强调队员一旦进队就要负责到底,并不利于事业的发展。

学生流动性大是业余训练的显著特点之一,不能把这种运动员的进进出出视为选材无方或训练不力。

在选材过程中还应注意观察和发现运动员的潜能,特别注重对他们意志品质的观察。

人才的成长除了先天条件也已经具备的基础外,更有赖于训练和培养。

一些直觉印象“不像样”,但在训练中若刻苦耐劳、肯动脑筋,很快便表现出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信号反应能力,弥补了身体素质的某些不足,运动技术水平上升很快的选手,在优秀运动员队伍中大有人在。

因此,在选材过程中,不问基础条件随意吸收入队是不对的,按图索骥式的教条主义做法同样也是不对的。

泛选要重条件,看基础;筛选要重潜力,看发展。

第六节隐蔽电台的设置

一、隐蔽电台位置选择注意事项

每一个隐蔽电台位置的选择,都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符合竞赛规则,避免危及运动员的安全。

正在采掘的露天采矿采石区、陡岩、深沟的边沿等不能设台。

在山区、林区设台,应先向当地群众了解有无猛禽、猛兽及毒蛇,毒虫、阴雨天或雨后设台,尽量不设在山顶和陡坡上。

(2)设台要避免妨碍群众的生产和生活,不得损害群众利益。

因此,要尽量避免在果园、庄稼地里设台。

在居民区设台应事先征得同意。

(3)台位选择应有利于电波的辐射。

一般不在洞穴中和潮湿的低洼地设台;在这些地方,对电磁波的吸收衰减严重,将使该台电波有效服务范围大大缩小。

(4)隐蔽台周围应该有较多的遮蔽物,像树木、草丛等。

遮蔽效果除应能藏电台外,还应有电台操作员的藏身处,免得有运动员到达该台时,相隔很远的人都能看到。

(5)要避免把电台设在只有唯一进出口的通道深部,免得“走回头”,使进出运动员相遇。

例如将电台设在狭长谷地的深部时,找到该台的运动员必须顺原路返回到入口,而进入狭谷奔向电台的运动员很容易发现前面的运动员是从什么位置离开隐蔽电台的,拣到“便宜”,造成干扰,增加了偶然性。

(6)在桥梁少的大河附近藏台,运动员难于选择走哪一侧的堤岸;在墙高门少的大面积园林区藏台,把台藏得紧靠墙边,运动员很难决定该进园还是在外边

跑……在类似的地方藏台,容易发生难以防止的错误,事后又难予纠正,因而应该避免。

二、隐蔽电台设置对竞赛难度的影响

隐蔽电台设置简称“布台”。

在同一竞赛场地内,可以设计出许多电台设置方案,构成不同难度的竞赛。

竞赛难度对运动成绩具有直接的、相当明显的影响。

以具有2〜3年训练经历的少年运动员完成5公里距离(指按合理顺序找完4个电台,由起点到首找台再依次到达各台的直线距离)竞赛为例,当难度较低时,需要35〜80分钟,而当难度很高时,则需要60〜120分钟。

构成竞赛难度的因素有气候、道路、地形、电台设置等。

其中,电台设置是最重要、最富有灵活性的因素。

不仅可以通过距离(总距离、台间距)和找台顺序调节电台分布的自身难度,还可以通过台位选择、运动员主要通行路线的设计,使赛区的道路、地形难度在竞赛中得到不同程度的体现。

1.电台间距离

台间距离主要影响到位率。

多数运动员特别是少年运动员在找1公里左右

距离的电台时,觉得顺手,到位率也高。

台距短于800米时,容易跑过头,还难于计划自己在途中跑应用的时间;台距长于1.5公里时,容易过早停留等信号。

同1公里的习惯台距偏离越远,难度就越大。

例如总距离6公里布4个台,如果是1.5公里左右一个,找起来比较容易到位,而如果布置成800米-600米-4000米-600米,将给运动员到位带来很大困难。

2.找台顺序

隐蔽电台不同分布可以形成找台顺序难度的四个等级。

从易到难分别是:

(1)在起点不仅可以正确确定首找台,并且可以一次性确定全部找台顺序。

例如大角度布台而末号台明显偏于一侧,环形布台等。

(2)在起点可以正确确定首找台,但暂不能肯定找其余各台的合理顺序。

例如在图3-1所示情况下,可以确定2号台为首找台,但接下去是先找3号台还是先找1号台,需待途中进一步判断。

(3)在起点既无法确定首找台,又无法确定找台顺序,但尚可知离开起点后的大体前进方向。

例如图3-2所示情况。

(4)首找台、找台顺序均无法确定,又难于选择合理的前进路线。

例如,在图

3-3所示的布台情况。

运动员在起点可以测得电台分布属大角度布台,末号台方向线居中。

按理,运动员应当先沿末号台方向运动,再在途中判断首找台在左侧还是在右侧。

但是,地形条件不允许这样做,于是运动员只好凭猜测向一测试探前进:

发现猜错,再沿原路返回。

3.赛区地貌

在竞赛区域内,地表起优越多,高程差越大,运动员完成竞赛所耗费的体力越多,运动速度也越慢。

4.隐蔽电台所处位置的高度

台位与赛区地表平均高度差距越大,难度越高。

在一场竞赛中,如果全部电台部分设在山山和谷、沟底部,运动员在到位之后花在近台区测向上的时间就要增加许多。

5.道路通行的难易程度

道路通行的难易程度影响途中技术,

6.赛区中地物对视线的遮挡程度

遮挡物多,视线不良,不仅为采取交叉、无信号找台,方位物选取、按方位物行进带来困难,还有益于减少运动员互相间的干扰。

电台附近遮挡程度影响近台区难度。

道路遮挡程度影响途中测向难度。

三、隐蔽电台的设置

隐蔽电台的设置是竞赛组织工作和综合外场训练的重要内容。

具体实施时要主要

以下问题。

(1)要符合竞赛规则。

(2)所构成的难度要同运动员的技术水平相适应。

在训练中难度过低,运动员

体会少、收获小、训练效果差;难度过高,运动员难于完成,也会产生消极影响。

例如,在初期训练中电台隐蔽难度过高,运动员会在近台区聚堆,造成干扰。

(3)运动量安排要适当(见综合外场训练一节)。

(4)找台路线的设计应力求避免运动员之间的互相干扰、影响,要尽量减少运动员在途中相遇的机会。

(5)要尽可能减少找到电台和选准道路的偶然性,力求通过竞赛和训练反映运动员的实际水平。

第七节训练方法实例

无线电测向技术包含内容较多,爱好者学习和掌握这些技术必须经历系统的训练,特别是一些基本动作、基本技术的训练,需要多次重复,长期训练,打好基础才能熟练运用。

因而,在训练过程中,单项技术训练是经常的,也是大量的。

为了丰富训练手段,提高训练效果,这一节收集了全国各地、包括国家集训队的单项训练方法实例,供教练员安排教学时参考。

读者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造出更新更好的方法。

一、掌握测向机性能的训练

1•收测方向线的训练

(1)在空旷平坦的场地上,设发射机1部,连续发信。

运动员在距电台50〜100米处,原地闭目转圈后测定方向线,然后睁眼检验。

(2)场地及发射机工作方式同上。

运动员蒙目测定方向线后,边测边前进,直到达电台。

为避免互相碰撞,运动员应在不同方向上分批出发,并在电台附近配1工作人员,防止踩踏电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