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指导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59435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514.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指导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实验指导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实验指导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实验指导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实验指导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验指导书.docx

《实验指导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指导书.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实验指导书.docx

实验指导书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

实验指导书

(下册)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建筑环境实验中心

 

学生实验守则

为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使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方法和科学实验技能,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特制定学生实验守则如下:

1、上实验课前必须进行充分预习实验指导书中有关内容方可进行实验操作。

2、不准迟到、早退、旷课,因故缺课必须履行请假手续,并应按指定时间及时补做,旷课不准补做,本次实验成绩按零分记。

3、注意维护实验室整洁,实验室内严禁吸烟、吃东西和乱扔废纸等。

4、遵从教师指导,严守课堂纪律。

实验室内不准大声喧哗,注意保持肃静。

严禁在实验室进行与实验无关的活动。

5、爱护仪器设备,未经教师允许不准擅自动用仪器设备。

在使用仪器前,应了解其性能及操作方法,遵守操作规程,注意安全。

6、发现所用仪器设备等有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指导教师处理,学生不得调换或动用非本组实验仪器设备,发现仪器设备损坏或丢失,要报告指导教师并进行登记。

凡违纪造成损失需按规定赔偿。

7、必须实事求是地做出记录。

实验记录必须经指导教师审查签字,并将仪器设备按原样整理完毕,清扫实验室并得到教师允许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8、课后必须认真完成实验报告,在规定时间内将实验报告与实验原始记录一并交给指导教师批阅。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建筑环境实验中心

 

目录

实验序号实验项目名称页次

«供热工程»

03030017热水供暖系统模拟实验∙∙∙∙∙∙∙∙∙∙∙∙∙∙∙∙∙∙∙∙∙∙∙∙∙∙∙∙∙∙∙∙∙∙∙∙∙∙∙∙∙∙∙∙∙∙∙∙∙∙∙∙∙∙∙∙∙∙∙∙∙∙∙∙∙∙∙∙∙∙∙∙∙∙∙∙∙∙∙∙∙∙∙∙∙∙∙∙∙∙∙∙∙∙∙∙∙∙∙3

03030018散热器热工性能测定∙∙∙∙∙∙∙∙∙∙∙∙∙∙∙∙∙∙∙∙∙∙∙∙∙∙∙∙∙∙∙∙∙∙∙∙∙∙∙∙∙∙∙∙∙∙∙∙∙∙∙∙∙∙∙∙∙∙∙∙∙∙∙∙∙∙∙∙∙∙∙∙∙∙∙∙∙∙∙∙∙∙∙∙∙∙∙∙∙∙∙∙∙∙∙∙∙∙∙∙∙∙∙5

03030019热网水压图实验

«锅炉及锅炉房设计»

03030020煤的工业分析(见锅炉习题实验教材)

03030021煤的发热量测定(见锅炉习题实验教材)

03030022烟气分析(见锅炉习题实验教材)

«工业通风»

03030023通风管道风压风速风量测定∙∙∙∙∙∙∙∙∙∙∙∙∙∙∙∙∙∙∙∙∙∙∙∙∙∙∙∙∙∙∙∙∙∙∙∙∙∙∙∙∙∙∙∙∙∙∙∙∙∙∙∙∙∙∙∙∙∙∙∙∙∙∙∙∙∙∙∙∙∙∙∙∙∙∙∙∙∙∙∙∙∙10

03030024局部排风罩性能的测定∙∙∙∙∙∙∙∙∙∙∙∙∙∙∙∙∙∙∙∙∙∙∙∙∙∙∙∙∙∙∙∙∙∙∙∙∙∙∙∙∙∙∙∙∙∙∙∙∙∙∙∙∙∙∙∙∙∙∙∙∙∙∙∙∙∙∙∙∙∙∙∙∙∙∙∙∙∙∙∙∙∙∙∙∙∙∙∙∙∙∙∙∙14

03030025旋风除尘器性能测定∙∙∙∙∙∙∙∙∙∙∙∙∙∙∙∙∙∙∙∙∙∙∙∙∙∙∙∙∙∙∙∙∙∙∙∙∙∙∙∙∙∙∙∙∙∙∙∙∙∙∙∙∙∙∙∙∙∙∙∙∙∙∙∙∙∙∙∙∙∙∙∙∙∙∙∙∙∙∙∙∙∙∙∙∙∙∙∙∙∙∙∙∙∙∙∙∙∙17

03030026粉尘性质的测定∙∙∙∙∙∙∙∙∙∙∙∙∙∙∙∙∙∙∙∙∙∙∙∙∙∙∙∙∙∙∙∙∙∙∙∙∙∙∙∙∙∙∙∙∙∙∙∙∙∙∙∙∙∙∙∙∙∙∙∙∙∙∙∙∙∙∙∙∙∙∙∙∙∙∙∙∙∙∙∙∙∙∙∙∙∙∙∙∙∙∙∙∙∙∙∙∙∙∙∙∙∙∙暂缺

«空气调节»

03030029空气源热泵冬季工况能效比测定∙∙∙∙∙∙∙∙∙∙∙∙∙∙∙∙∙∙∙∙∙∙∙∙∙∙∙∙∙∙∙∙∙∙∙∙∙∙∙∙∙∙∙∙∙∙∙∙∙∙∙∙∙∙∙∙∙∙∙∙∙∙∙∙∙∙∙∙∙∙∙∙∙∙∙暂缺

03030030空气调节系统性能测定∙∙∙∙∙∙∙∙∙∙∙∙∙∙∙∙∙∙∙∙∙∙∙∙∙∙∙∙∙∙∙∙∙∙∙∙∙∙∙∙∙∙∙∙∙∙∙∙∙∙∙∙∙∙∙∙∙∙∙∙∙∙∙∙∙∙∙∙∙∙∙∙∙∙∙∙∙∙∙∙∙∙∙∙∙∙∙∙∙∙∙∙∙∙22

03030031空调机组性能测定∙∙∙∙∙∙∙∙∙∙∙∙∙∙∙∙∙∙∙∙∙∙∙∙∙∙∙∙∙∙∙∙∙∙∙∙∙∙∙∙∙∙∙∙∙∙∙∙∙∙∙∙∙∙∙∙∙∙∙∙∙∙∙∙∙∙∙∙∙∙∙∙∙∙∙∙∙∙∙∙∙∙∙∙∙∙∙∙∙∙∙∙∙∙∙∙∙∙∙暂缺

«制冷技术»

03030032制冷循环演示及制冷量测定∙∙∙∙∙∙∙∙∙∙∙∙∙∙∙∙∙∙∙∙∙∙∙∙∙∙∙∙∙∙∙∙∙∙∙∙∙∙∙∙∙∙∙∙∙∙∙∙∙∙∙∙∙∙∙∙∙∙∙∙∙∙∙∙∙∙∙∙∙∙∙∙∙∙∙∙∙∙∙∙∙∙∙∙24

03030033压缩式制冷机性能测定∙∙∙∙∙∙∙∙∙∙∙∙∙∙∙∙∙∙∙∙∙∙∙∙∙∙∙∙∙∙∙∙∙∙∙∙∙∙∙∙∙∙∙∙∙∙∙∙∙∙∙∙∙∙∙∙∙∙∙∙∙∙∙∙∙∙∙∙∙∙∙∙∙∙∙∙∙∙∙∙∙∙∙∙∙∙∙∙∙∙∙∙∙∙∙29

«燃气供应工程»

03030034燃气相对密度的测定∙∙∙∙∙∙∙∙∙∙∙∙∙∙∙∙∙∙∙∙∙∙∙∙∙∙∙∙∙∙∙∙∙∙∙∙∙∙∙∙∙∙∙∙∙∙∙∙∙∙∙∙∙∙∙∙∙∙∙∙∙∙∙∙∙∙∙∙∙∙∙∙∙∙∙∙∙∙∙∙∙∙∙∙∙∙∙∙∙∙∙∙∙∙∙∙∙34

03030035燃气热值的测定∙∙∙∙∙∙∙∙∙∙∙∙∙∙∙∙∙∙∙∙∙∙∙∙∙∙∙∙∙∙∙∙∙∙∙∙∙∙∙∙∙∙∙∙∙∙∙∙∙∙∙∙∙∙∙∙∙∙∙∙∙∙∙∙∙∙∙∙∙∙∙∙∙∙∙∙∙∙∙∙∙∙∙∙∙∙∙∙∙∙∙∙∙∙∙∙∙∙∙∙∙∙∙∙∙36

03030036煤气全分析∙∙∙∙∙∙∙∙∙∙∙∙∙∙∙∙∙∙∙∙∙∙∙∙∙∙∙∙∙∙∙∙∙∙∙∙∙∙∙∙∙∙∙∙∙∙∙∙∙∙∙∙∙∙∙∙∙∙∙∙∙∙∙∙∙∙∙∙∙∙∙∙∙∙∙∙∙∙∙∙∙∙∙∙∙∙∙∙∙∙∙∙∙∙∙∙∙∙∙∙∙∙∙∙∙∙∙∙∙暂缺

03030037燃气灶具热效率及热负荷测定∙∙∙∙∙∙∙∙∙∙∙∙∙∙∙∙∙∙∙∙∙∙∙∙∙∙∙∙∙∙∙∙∙∙∙∙∙∙∙∙∙∙∙∙∙∙∙∙∙∙∙∙∙∙∙∙∙∙∙∙∙∙∙∙∙∙∙∙∙∙∙∙∙∙∙∙∙∙∙∙∙40

 

热水供暖系统模拟实验

(实验序号03030017)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为配合“供热工程”课堂教学,使学生直观地了解热水供暖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其不同管路系统的特点。

观察系统充水时空气排除过程,观察不同系统形式的放热效果。

二、实验装置

该演示装置如图17—1所示,主要由电热锅炉1,水泵2,膨胀水箱3,集气罐4,除污器5,排水箱6以及二十五组玻璃散热器等部件,按照不同的管路系统连接而成。

锅炉的水温可由水银电接点温度计T,电子继电器D。

电加热器R来控制,该装置可分别进行机械循环系统(水泵工作)和自然循环系统(水泵不工作)的演示实验。

三、实验步骤

1、熟悉玻璃模型供暖系统,了解各部件的位置,作用及不同供暖系统连接形式的特点。

2、系统充水

打开自来水管上的阀门,向系统充水。

同时打开各排气阀门,使系统中空气排出。

待系统中充满水后再将排气阀关闭。

3、系统充满水后,将水银电接点温度计T调至需要的温度(一般调至45~50℃即可)。

接通电源电加热器开始加热。

若采用机械循环时,可启动水泵,使锅炉内被加热的水经供水管道流至散热器,再经回水管流入锅炉,如此不断地循环即可达到供暖的目的。

同时也可以观察到整个供暖系统的工作状况。

用手接触不同系统形式的散热器进行散热效果比较。

4、泄水,如停止供暖需要进行泄水时,将泄水阀及全部排气阀打开,该系统内的水即可全部泄掉。

四、注意事项

1、在系统未充水前及锅炉未充满水时,禁止启动电加热器。

2、系统运行时,注意及时排除系统中的空气。

五、思考题

1、垂直式供暖系统,按干管布置位置可分为哪几种系统形式?

各有什么特点?

2、机械循环系统膨胀水箱的膨胀管应接到何处?

为什么?

3、水平跨越式系统散热器的支管连接方式有几种?

不同形式的优缺点是什么?

4、下供下回双管系统的排气是如何实现的?

5、跨越式系统中跨越管的用途是什么?

6、膨胀水箱的用途是什么?

它上面都有哪些连接管?

每根连接管的用途各是什么?

每根管是否都可以装阀门?

7、实际工程中,下供上回(倒流式)系统除特殊情况外很少采用,为什么?

8、简述本演示系统排除空气有哪几种方式,并画出其它简图。

 

 

图17-1热水供暖系统玻璃模型演示实验装置图

 

 

 

散热器热工性能测定

(实验序号03030018)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测定散热器热工性能的方法,了解低温热水散热器热工性能试验台。

2、测定散热器的散热量Q,了解散热器的散热量Q与热媒流量G和温差ΔT的关系。

3、掌握有关仪表的正确使用方法。

二、测试原理

试验台的测试原理是在稳定条件下测定出散热器的散热量

Q=Gp(h1-h2)………………………………………………

(1)

Q——散热器的散热量,W;

Gp——热媒的平均流量,kg/h;

h1——散热器进口处热媒的焓,J/kg;

h2——散热器出口处热媒的焓,J/kg;

对于低温水:

(W)……………………………

(2)

tg,th——散热器进口和出口水温,℃。

水的平均比热Cpm=4.1868kJ/(kg·℃)

三、试验台的构造及组成

试验台的平面布置如图18—1,它由测试室,通风与热媒制备室、制冷室及控制测量室组成。

被测散热器1挂在(或立在)测试室一面墙上。

通风及制冷系统将散热器散发给测试室的热量带走,维持测试室内温度场稳定。

控制室内设有电源、控制与测量系统及部分散热器水循环系统。

由通风与热媒制备室内的上、下水箱进行稳压及热媒制备,并由水泵供给散热器稳定的热媒(低温水)。

 

图18-1散热器热工性能实验台设备平面图

1、试验间

试验间由内外层组成。

内层构成测试室,外层与内层之空间构成补偿围护层及闭式循环风道。

补偿围护室使测试室及围护层处于不受外界自然条件干扰的特定环境中。

a、测试室

国际标准要求测试室的尺寸为4±0.2×4±0.2×2.8±0.2(高)m,六个面具有相同的热阻(允许偏差为20%),室内无明显的气流交换。

测试室六个面分别由厚度为320mm的风道构成,风道兼有补偿围护层的作用。

内部尺寸为4.0×4.0×2.8m。

为了使小室外侧空气温度的变化能迅速影响到室内侧,测试室六个面热阻及出入门的热阻相同并能通过12个角边上的送、回风道循环均匀送风进行冷却。

小室具有良好的气密性,测试室全部用δ=2.5mm钢板焊制加工。

b、补偿围护层及补偿围护室

国际标准要求测试室与补偿围护层之间空气的循环应由均匀的送风系统及排风系统控制;该测试室设在实验楼底层阴面房间内,北侧取消外窗并由配电室组成外围护,三面内墙均为240mm砖墙。

由此构成了围护室,围护室内的原供暖系统的两组散热器的入口阀门关闭。

其出入门在实验时关闭,所以围护室内的温度较稳定。

在测试间的外侧另设一层用δ=2mm的钢板焊制的六面体与测试室的间距为320mm(标准要求此层不少于300mm,均匀送风的风速≯0.5m/s),本实验台设计为320mm厚的补偿围护构成6个送风面,循环风量为7000m3/h,最大送风速度不大于0.3m/s。

2、散热器水循环系统

供给散热器热媒的水循环系统能与电测控制系统配合提供稳定的流量及给水温度,保证试验台的测量结果有足够的精度,有良好的复现性和可调性,能适应规定范围的测量要求。

设计的水循环系统,如图18—2所示。

低位水箱2的水由循环泵3注入高位水箱1,水在高位水箱中加热到所需温度后送入散热器4,散热器把热量散发给测试室,散热器的回水通过冷却器6,转子流量计7(转子流量计为DN15及DN10各一支,根据流量大小选用打开其中的一支)流入钟控换向器8,取样测量流量时回水进入电子天平上的容器进行计量质量流量,其余大部分时间回水经钟控换向器将回水回流至低位水箱2。

冷却器用过的冷却水(自来水)排入低位水位,低位水箱溢流管将系统多余的水排除,并且维持循环水泵的几何扬水高度不变。

循环泵注入高位水箱的水量大于散热器,回路需要的流量,多余的水直接由高位水箱堰壁溢流回到低位水箱。

而分流管11主要是加大高位水箱至二次加热器的流量以减少热媒沿管路的温降(根据试验情况而确定阀门22的开度)。

本实验台设在海拨高度较高的张家口市,其开水温度为

97℃,为了保证散热器进水温度tg达到95℃,在接近散热器4的进水管路上设二次加热器5。

3、通风及制冷系统

风机入口的空气冷却器(图18—1)和风机出口送风管道上的电加热器用来控制和调节送风温度,以便保持小室内温度维持在一定水平。

送风管与测试室壁及测试室外侧的12个棱边并增加了外侧的送回风道组成了送、回风系统。

总送风管及回风管道为500×400及500×500。

测试室的各壁面的送风口及回风口经过计算,预先确定,以保证各壁面之间的送风量按照设计要求,达到各壁面温度差≯0.5℃。

 

图18-2循环系统流程图

 

机采用台佳SJC—05H型风冷热泵冷水机组。

经过对该机组进行改造,将制冷冻水改为直接蒸发式,对系统的循环风进行冷却,以维持测量室的室温在设定的范围内。

四、稳定条件及各量的量测

从测试原理知,必须在稳定条件下进行试验。

但是绝对的稳定是没有的,只是测量时间内物理量的波动值较小,稳定性越好。

此外,试验台作为散热器热工性能的计量装置,对测量值本身必须有一定的精度要求。

1、稳定条件

散热器供热条件的稳定由散热器进口、出口水温度及流量来控制;散热器散热条件的稳定由测试室内外温度场来检测。

为了监视稳定条件的确实达到,一个试验点稳定时间在一小时以上,稳态下各个量的允许波动值(最大或最小值与平均值之差)必须在标准规定数值内。

2、流量的测量

试验台流量测量精度要求高(±0.5%),本试验台采用重量法计流量。

…………………………………………(3)

G——通过散热器的水的重量流量kg/h

t——接水时间s

M——在t秒内接水重量kg

称重用JA31002型上皿电子天平。

计时器用JSK—A型流量计时换向控制仪。

接水时间根据流量大小选择取1秒~99分99秒。

一般选取6、10秒。

流量计量精度应符合国标要求,误差小于±0.5%,流量稳定性符合国标要求,波动值小于±2%。

测流量时换向器动作。

3、温度的测量

温度的测量及温度控制系统在实验室介绍此部分内容。

实验原始数据记录于附表18-1。

五、数据整理

在稳定状态下,流过散热器的水的放热量等于散热器传给试验小室的热量。

散热器的传热量:

Q=A(tp-tn)B=AΔTB………………………………………(4)

试中:

tp——散热器内热媒的平均温度,℃

tp=(tg+th)/2

tn——小室内参考点温度,℃

A、B由实验数据整理得出的系数。

式(4)中Q由附表1记录的tg,th,G,根据式

(2)算出。

Δt=tg-th及Δt由附表18-1得到,将几个点的试验结果填入表18-1。

散热器热工性能实验数据汇总表

表18-1

实验点号

实验日期

及时间

流量

G(kg/h)

计算温差

ΔT(℃)

进出口水温差Δt(℃)

散热量

Q(W)

备注

由几个实验点的Q、tp、tn的数据(按照标准要求,试验点数应不少于3个)用最小二乘法整理出该散热器的A、B之值,见表18-2。

散热器实验结果整理汇总表

散热器名称生产单位

整理者姓名实验日期年月日表18-2

实验

次数

Q(w)

y=lnQ

ΔT(℃)

x=lnΔT

x·y

x2

备注

Σ

 

注:

A、B值小数点后均保留3位有效数字。

如果上述公式是在流量G不变时,改变tp则建立起来的是Q=f(ΔT)关系。

如果ΔT不变,改变G,同样得到Q=f(G)关式。

由于测定一个点需要的时间很长,测定Q=f(ΔT)或Q=f(G)曲线需要时间更长。

所以参加本实验时要求至少测定一个实验点,其它点的数据可由实验室人员提供,由学生汇集在一起整理出公式并绘出曲线。

六、讨论

1、分析Q=f(ΔT),Q=f(G)变化规律。

2、试验台测定散热器热工性能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3、为什么不建立K(散热器传热系数)与ΔT或K=f(G)公式,而用Q代替K?

 

通风管道风压、风速、风量的测定

(实验序号03030023)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要求能掌握用毕托管与微压计来测量风管中风压、风速和风量的方法,并了解微压计的工作原理,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二、实验用仪器

毕托管、倾斜式或补偿式微压计、温度计、动槽水银气压计。

三、测定前的准备

1、测定断面的选择

测定断面应选择在气流平直,扰动少的直管段上,这样可减少扰动对测量结果的影响,若在现场进行通风系统的测定时通常应将测定断面选在弯头、三通等异形部件前面(相对于气流运动方面而言),大于3倍管径(或矩形风管大边尺寸)或选在上述异形部件后面大于6倍管径(或矩形风管大边尺寸)处,调节阀前后应避免布置测定断面。

2、测定断面上各测点位置的确定

①对于矩形风管,可将断面划分为若干个面积相等的小截面并尽可能接近于正方形,一般面积不应大于0.04m2,小截面的边长为200mm左右。

如图23-1所示,至于测孔开设在风管的大边或小边,应以操作方便为原则。

 

图23-1图23-2

②对于圆形风管,应将断面分为若干个面积相等的同心圆环,测点布置在各圆环面积的等分线上,而且应在相互垂直的两直径上开设两个(或四个,视风管直径而定)测孔。

风管断面所划分的圆环数与风管直径有关。

参见表23-1。

按风管直径划分的圆环数表23—1

园形风管直径(mm)

200以下

200~400

400~700

700以上

园环数

3

4

5

7

注:

该表与有关资料分环数有出入、环数偏多,但为了测得准确,故采用。

各测点距风管中心的距离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

R——风管的半径mm;

Ri——风管中心到第i点的距离mm;

i——从风管中心算起的圆心环顺序号;

n——风管断面上划分的同心环数量(按表23-1取值)圆形断面测点的布置如图23-2所示。

四、测定内容(实验系统见图23-3)

1、风管内风压的测定

风管内的风压(全压、静压与动压),可用毕托管与不同测量范围和精度的微压计相配合而测得,毕托管是测量风压的一次仪表,它用作把风管内的压力传递出来,而微压计则是用来显示风压大小的二次仪表(风压过大已超过微压计的量程时,可采用U型压力计)。

测定前,应根据测定断面是处于风机的吸入段还是压出段,以及所测压力是动压、静压还是全压,将毕托管与微压计正确地加以连接,如图22-3所示,然后,根据计算出的测点位置,依次进行测量并记录下各点的压力值(全压、静和动压)。

测定断面上的平均静压(Pj),平均全压(Pq)可按下式计算:

测定断面上的平均动压(Pd),通常按均方根动压求得:

若各测点的动压值相差不大时,也可用动压的算术平均值计算:

上面式子中的n为断面上测点的总数。

在测量动压时,有时会碰到某些测点的读数为零值或负值的情况(特别是较大些的风管,有时很明显),这表明该断面上气流很不稳定,产生了涡流。

但通过该断面的流量并没有改变。

在计算平均动压时,宜将负值当作零值处理,但测点的总数包括动压为负值及零值在内的全部测点。

2、风管内风量的确定

根据测定断面上的平均动压(Pd),可按下式求得该断面上的平均流速与流量

m/sL=V·Fm3/s

式中:

ρ——空气的密度kg/m3;

F——风管测定断面的面积m2;

L——风管内风量m3/s

空气的密度可按下式计算:

ρ=Pa/[9.807R(273+ta)]kg/m3;

式中:

Pa——大气压力Pa;

 

 

图23-3风管内风量、风压测定实验系统

 

 

ta——被测空气温度℃;

R——空气空气常数,R=29.4kg·m/kg·℃(t﹤40℃时)

本实验系流园形风管内径240mm,壁厚10mm,方形风管内径为240×240mm,壁厚6mm。

五、测定步骤

1、熟悉测量风压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检查测定断面位置是否正确,用内径卡尺测量风管的直径。

2、根据测定断面上已开好的测孔,将毕托管与微压计正确地加以连接,计算出各测点到管外壁的距离,并标记在毕托管上。

3、启动风机,分别在测定断面的水平及垂直方向上测出各测点的全压、静压和动压值,并记录在附表23-2上。

注:

风机出口段(即正压段),测量全压、静压时毕托管接微压计“+”风机吸入口段(即负压段),测量全压、静压时毕托管接微压计“-”测量动压时,不分正压及负压段,全压接“+”静压接“-”

4、第一次测定完毕后,用管路上的调节阀改变风量(注:

当调节阀改变到一定程度时,方形风管内会出现负压),重复测定几次,每调一次风量,在测定前、后都要用温度计读出气流的温度取其平均值,同时测出大气压力,求出空气的密度。

5、关闭风机,整理好仪器,并计算测定结果。

六、记录表格

实验数据记录于附表23-2。

 

局部排风罩性能测定

(实验序号:

03030024)

一、实验目的

局部排风罩的性能主要是指排风量和阻力两项。

在现场测定局部排风罩的风量时,往往由于排风罩与干管相连接的管段很短,又有弯头,三通等部件,不易找到气流稳定的断面,使得用测量动压的方法获得排风量产生一定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可在排风罩的接管处开设测孔,通过测定静压的方法经计算求出排风量。

为此,必须事先知道该排风罩的流量系数。

该实验的目的,就是进一步掌握毕托管和微压计分别测量风管内动压和静压的基本方法,来求得排风罩的流量系数进而计算排风量,求得排风罩的阻力系数。

二、实验装置和仪器

图24-1排风罩性能测定实验台

图24-1所示为排风罩性能测定实验台,排风罩的形式,一个为伞形,另一为方形,在排风罩接管邻近处设有静压测定环及侧孔各一个。

所用仪器有:

毕托管、微压计、热球风速仪、温度计等。

三、实验原理

图24-2为排风罩测定原理图

根据流体力学写出Ⅰ—Ⅰ、O—O断面的气体能量方程式,因排风罩进口处是急变流,所以将O—O断面划在距罩口较远的大气中,流速近似取于0,即:

ρυ02/2=0,压强为大

气压Pa,其相对压力值P0=0。

P0+ρυ02/2

=P1+ρυ12/2+ΔP

则,阻力损失:

(P1+ρυ2/2)=-(P1j+P1d)

=|-Pq|=PqPa

由于Ⅰ—Ⅰ断面距排风罩接管

长度很短,沿程阻力略去不计,则:

图24-2排风罩测定原理图

ζP1d=Pq

………………………………………

(1)

ζ——即为排风罩阻力系数。

四、实验步骤

1、测定之前应熟悉实验装置各部分的性能,仪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需要检查一下微压计是否水平,并将静压环与微压计正确地连接。

2、按照管道风量,风压的测定方法和测定步骤(为测得准确可将风管分为2环)测定,本实验风管内径152mm,管壁厚5mm。

3、用闸板阀调节风量,每测一个工况,同时要记下大气压力和空气温度的数值,列入表格。

4、实验结束,关闭风机,整理仪器。

五、实验数据的整理与计算

1、风管内的风量(动压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