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缆技术规格及熔接技术规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56531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35.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光缆技术规格及熔接技术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光缆技术规格及熔接技术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光缆技术规格及熔接技术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光缆技术规格及熔接技术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光缆技术规格及熔接技术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光缆技术规格及熔接技术规范.docx

《光缆技术规格及熔接技术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缆技术规格及熔接技术规范.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光缆技术规格及熔接技术规范.docx

光缆技术规格及熔接技术规范

光纤光缆技术规范

规范制订依据为YD/T901-2001及YD/T769-2003标准制订

1光缆中光纤技术指标

1.1本公司生产的光缆采用G.652DA级优质单模光纤,其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1.2模场直经

1310nm波长9.2±0.4um

1310nm:

1.4675

1550nm:

1.4681

1.7截止波长

入c(在2m成缆上测试):

<1250nm

入cc(在22m成缆上测试):

w1260nm

1.8光纤衰减系数

在1310nm处:

<0.35db/km

在1550nm处:

<0.22db/km

其中在1285~1330nm波长范围内,任一波长上光纤的衰减系数与1310nm波长范围上

的衰减系数相比,其差值不大于0.03db/km。

另外,在1480~1580nm波长范围内,任一波长

0.05db/km。

上光纤的衰减系数与1550nm波长的衰减系数相比,其差值不大于

1.9衰减不均匀性

在光纤后向散射曲线上,任意500m长度上衰减值与实测衰减值与全长度上平均

500m的衰减值之差的最坏值不大于0.05db

1.10色散系数

在1271~1360nm范围内,最大色散系数幅值v5.3Ps/(nm.km)在1550nm处色散系数v18Ps/(nm.km)

在1480〜1580nm范围内色散系数不大于20ps/nm.km

1.11宏弯损耗

对单模光纤(B1.1,B4),以37.5mm半经松绕100圈后在1550nm波长上测得的弯曲

附加衰减不大于0.5dB/km,当用于STMk64系统时,在1625nm波长上测得的弯曲附加

衰减也应不大于0.5dB。

1.12光纤光缆高低温度衰减特性

在-40~+80C时,衰减变化V0.05dB/km

1.13光纤在束管中为全色谱标识,光纤着色采用紫外光固化,可以做到颜色不迁移、不

褪色。

1.14偏振模色散

下列规定的各试验方法及其试验条件用于验证光缆的机械性能,其试验结果符合规定

引起的监测结果的不确定性应优于0.03dB。

试验中光纤衰减变化量的绝对值不超过0.03dB

时,可判为无明显附加衰减。

允许衰减有某数值变化时,应理解为该数值已包括不确定性在

内。

光纤拉伸宜采用GB/T15972—A7A规定的相移法进行监测,其系统的精确度应优于

e)

拉伸负载:

见上表;

f)

持续时间:

1min;

g)

验收要求:

在长期允许拉力下光纤应无明显的附加衰减和应变;

在短暂拉力下光纤附加

衰减应V0.1dB和应变V0.10%,在此拉力去除后,光纤应无明显的残余附加衰减和应变,

光缆也应无明显残余应变,护套应无目力可见开裂。

注:

水下光缆不进行此项试验。

2.8外套磨损

试验方法:

GB/T7424.1—E2A《护套磨损》;

验收要求:

光纤不断裂、外套不开裂且其完整性仍应符合规定。

2.9松套管弯折

试验方法:

GB/T7424.1—E14《套管弯折》;

 

3光缆环境性能试验

下列规定的各试验方法及其试验条件用于验证光缆的环境性能,其试验结果符合规定的验收要求时,判为合格。

3.1温度循环试验

0.02dB/km。

法》规定,在试验期间,监测仪表的重复性引起的监测结果的不确定性应优于

试验中光纤衰减变化量的绝对值不超过0.02dB/km时,可判为衰减无明显变化。

允许衰

减有某数值的变化时,应理解为该数值已包括不确定性在内。

B1.1类光纤的衰减变化监

测应在1310nm和1550nm两波长上进行,以两者中较差的监测结结果来评定温度附加衰

减等级,B4类光纤的衰减变化监测应在1550nm波长上进行。

3.2浸水试验

将光缆浸入水池中,两端向上露出水面约1m,其余部分完全浸在水下。

待浸泡24h后,

参照YD/T837.2—1996中的规定测试直流500V下的聚乙烯外套的绝缘电阻;参照YD/T837.2—1996中规定试验聚乙烯外套的耐直流电压水平。

试验时负极接水,正极接光缆中相互连接在一起的金属体。

3.3低温下U型弯曲试验

a)试验方法:

试样在温度(—20±2)C下冷冻不少于24h后取出,立即按GB/T7424.1—

E11B《弯曲》程序2规定进行U型弯曲试验;

b)样品长度:

几米短段;

注:

水下光缆不进行此项试验。

3.4低温下冲击试验

a)

试验方法:

试样在温度(—20±2)C下冷冻不少于24h后取出,立即在室温下按

GB/T7424.1—E4《冲击》规定进行试验;

注:

光缆有纵包钢带时,冲击点应在钢带搭接处;水下光缆不进行此项试验。

4聚乙烯护套应符合表2规定

表2护套的机械物理性能

单位

LLDPE

MDPE

HDPE

ZRPO

抗拉强度(老化前)

min

MPa

10.0

12.0

16.0

10.0

热老化前后变化率man

%

20

20

25

20

热老化处理温度

C

100±2

热老化处理时间

h

24X10

断裂伸长率热老化处理前min

%

350

125

热老化处理后min

%

300

100

热老化处理前后变化率

man

%

20

20

热老化处理时间

C

100±2

热老化处理温度

h

24X10

热老化收缩率

man

%

5

热处理时间

h

4

4

4

热处理温度

C

115±2

100±2

115±2

耐环境应力开裂

(50C)

T

失效数/试验数:

0/10

5识别色谱

层绞光缆按红绿领示色谱排列.中心束管光缆用全色谱分色

层绞式光缆可按用户要求提供全色谱,并符合表3规定

表3识别用全色色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颜色

绿

粉红

青绿

6光缆结构

2~12芯光纤,

6.1缆芯

缆芯结构主要有两种,松套层绞式和中心束管式,每种松套管内设

松套管内采用光纤用油膏填充,缆芯填充阻水缆膏。

光纤填充膏,具有良好的高低温特性和防潮性能,能保证光纤在允许温度范围内

活动自如,不受应力作用,保证光纤特性稳定。

6.2护套

6.2.1管道、架空光缆

双面涂塑铝带+PE外护套或双面涂塑皱纹钢带+PE护套或中心松套管缆芯+双面涂

6.2.2直埋光缆

内护套+双面涂塑钢带+外护套

7其它性能指标及要求

7.1光缆允许弯曲半经

外护层型式

无外护层或04

53型、54型、33型、

34型

333型、43型

静态弯曲

10D

12.5D

15D

动态弯曲

20D

25D

30D

7.2光缆预期使用寿命>25年.

7.3光缆的标准盘长

单盘光缆的标准盘长为2000、3000m,正偏差为10%负偏差为零,允许有不超过总长10%勺非标准盘长。

7.4光缆盘包装和运输

7.4.1光缆盘上有制造厂名称、光缆型号、光缆长度、毛重、制造时间等标志。

7.4.2光缆两端用红、绿二色分A、B两端。

7.4.3每盘光缆均严格检测,测试记录汇总交用户。

光纤光缆工程熔接技术规范

 

一、熔接、测试设备:

1、藤仓FSM-50S光纤熔接机

mm侈模),ds(色散位移),nz-ds(非零色散位移)250um:

8to16mm外包层直径介于250um-1000um:

8to16mm)

0.02db

fiber

g.652,

g.651andg.653

andiec

•光纤规格符合itu-t

规定的标准

•熔接时间:

平均9秒(标准

•回损>>60db;熔接损耗估算、纤心轴位移,

并进行分别测量,方法符合itu-t

径)

sm);加热时间:

平均35秒;

纤心变形andmfd误差(模场直

•衰减熔接方式:

自动衰减模式:

0.1dbto15db(0.1dbstep);手动衰减模式:

0.8umto20.0um(0.1umstep)

•熔接结果存储:

最近2000熔接结果存储并包含损耗估算、所选择熔接模式、日

期、熔接条件以及注释;

•光纤放大倍数:

147(x/y同时观测)or295(超大放大倍数)

•工作条件:

海拔0to5,000m,湿度0to95%rh,工作温度—10to50°c;

•机械特性验证:

约2n(标准)/约4.4n(可选)

•可用保护管长度:

60mm

adc-11:

100to240vac

•电池:

btr-06s:

dc13.2v

9.0ah,可熔接/加热最少120次。

•防风最大风力:

15m/s

•重量2.3kg

40mmand微型保护管;滑入式电源组件交流适配器

4.5ah,可熔接/加热最少60次;btr-06l:

dc13.2v,

;尺寸150(w)x150(d)X150w(h);

2、PK7500便携式光时域反射仪

主要测试功能:

单根光纤和光缆的衰耗;光连接器和光纤接头的损耗;光缆、光纤及光缆线路的长度;光纤连接器、光纤接头和光纤断点的位置。

PK7500主机指标:

获取距离范围

距离精度

距离读出分辨率

折射范围db线性度

损耗模式

显示屏储存方式重量尺寸

4,8,16,32,64,128,256

±0.8meters±0.01%X被测光纤长度

10.0cm

1.4000to1.70000.05db/db

2pt,lsa(db/km),自动,手动熔接损耗(db)

光功率(db,dbmwatts),回波损耗(db)对角线为9.4",黑白(彩色可选件),内存储器,1.44mb3-1/2"软盘驱动存储3.2kg(71b)

34.3cmX24.1cmX7.6cm(13.5inX9.5inX3.0in)

vga(640X480)Icd显示屏

 

电池寿命外加供电器

>6hours(可充电),

85-264vac/47-440hz

180次扫描

;10-15vdc

 

 

而光纤接头处的熔接损耗则与光纤则可增大光纤中继放大传输距离

二、光纤光缆的接续:

光缆一经定购,其光纤自身的传输损耗也基本确定,的本身及现场施工有关。

努力降低光纤接头处的熔接损耗,和提高光纤链路的衰减裕量。

光缆接续是一项细致的工作,特别在端面制备、熔接、盘纤等环节,要求操作者周密考虑,规范操作,努力提高实践操作技能,才能降低接续损耗,全面提高光缆接续质量。

光缆熔接时应该遵循的原则芯数相同时,要同束管内的对应色光纤;芯数不同时,按

顺序先熔接大芯数再接小芯数,常见的光缆有层绞式、骨架式和中心管束式光缆,纤芯的颜

色按顺序分为兰、桔、绿、棕、灰、白、红、黑、黄、紫、粉、青。

多芯光缆把不同颜色的光纤放在同一管束中成为一组,这样一根光缆内里可能有好几个管束。

正对光缆横切面,把

红束管看作光缆的第一管束,顺时针依次为绿、白1、白2、白3等。

在开剥光缆之前应去除施工时受损变形的部分,然后剥除长度为1〜1.3m的外护套,将

加固件和套管上的缆油擦干净后固定在接续盒内。

对于层绞式光缆的开缆法,一般用环割刀

割断光缆外护套,分别割两节每节50cm左右,然后拔出外护套。

对于中心束管式光缆,在

距缆尾1.2m处环割一刀,再在距此处20cm处再割一刀,剥去这20cm段的外护套,剪断加强钢丝,留其中两根稍长用于固定,然后剪断中心束管的套管,将光纤直接从光缆中抽出。

在剥除光纤的套管时要使套管长度足够伸进容纤盘内,并有一定的滑动余地,使得翻动纤盘

时不致于套管口上的光纤受到损伤。

光缆的加固件一般为钢绞线和粗钢丝,束管式光缆的钢绞线位于光缆两侧或四周,层绞

式光缆的钢丝光缆中间。

光缆于接续盒的固定一般以固定钢丝为主,但是光缆外护套的紧固

也是很重要,要用自粘胶布包好夹紧,使光缆不能转动。

如果光缆外护套固定不牢,在盘缆时会导致光缆旋转移位,使接续盒内部从光缆到容纤盘的一段松套管产生螺旋弯绕,严重时

还会牵扯到容纤盘上的光纤。

光纤熔接过程对于接头损耗至关重要,当光纤放入熔接机按下熔接键后,就会自动对纤、调整、清洗、熔接,所以对于熔接损耗产生的附加影响主要在熔接过程所处的环境、光纤断面的制备、熔接参数的调整和选择及熔接机的状态。

光纤断面的制备:

先将光纤涂覆层剥除,用脱脂棉花沾无水酒精反复擦试光纤,然后切割光纤,最后放入熔接机中准备熔接。

制备好的光纤不能在空气中放置太久,以免沾上灰尘或碰伤端面。

如果光纤在空气中曝露时间过长,光纤沾灰尘太脏,应重新切割光纤,以减少对熔接机电极的污染,确保熔接的成功率。

2.1端面的制备

光纤端面的制备包括剥覆、清洁和切割3个环节。

合格的光纤端面是熔接的必要条

件,端面质量直接影响到熔接质量。

2.1.1光纤涂层的剥除

光纤是圆柱形介质波导由纤芯、包层、涂层3部分组成。

光纤涂层的剥除,要掌握

平、稳、快三字剥纤法。

平,即持纤要平,左手捏紧光纤,使之成水平,防止打滑;稳,即剥纤钳要握得稳;快,即剥纤要快,剥纤钳应与光纤垂直,上方向内倾斜一定角度,然后用钳口轻轻卡住光纤,右手随之用力,顺光纤轴向平推出去,整个过程要自然流畅,一气呵成。

2.1.2裸纤的清洁

观察光纤剥除部分的涂覆层是否全部剥除,若有残留应重剥,如有极少量不易剥除的涂覆层,可用棉球沾适量酒精,边浸渍,边逐步擦除。

将棉花撕成层面平整的扇形小块,沾少许酒精(以两指相捏无溢出为宜),折成V形,夹住已剥覆的光纤,顺光纤轴向擦拭,

力争一次成功,一块棉花使用2〜3次后要及时更换,每次要使用棉花的不同部位和层面,

这样既可提高棉花利用率,又防止了纤芯的二次污染。

2.1.3裸纤的切割

切割是光纤端面制备中最关键的部分,精密、优良的切刀是基础,严格、科学的操作规范是保证。

操作人员应经过专门训练,掌握动作要领和操作规范。

首先要清洁切刀和调整切刀位置,切刀的摆放要平稳。

切割时,动作要自然、平稳,勿重、勿急,避免断纤、斜角、毛刺、裂痕等不良端面的产生。

裸纤的清洁、切割和熔接的时间应紧密衔接,不可间隔过长,特别是已制备的端面切勿放在空气中。

移动时要轻拿轻放,防止与其它物件擦碰。

在接续中,应根据环境,对切刀V形槽、压板、刀刃进行清洁,谨防端面污染。

22光纤熔接

光纤熔接是接续工作的中心环节,因此采用高性能的熔接机以及在熔接过程中科学操作十分必要。

熔接前,根据光纤的材料和类型,设置好最佳预熔主熔电流和时间及光纤送入量等关键参数。

2.2.1放电试验

一般自动熔接机的放电条件内存有30种,这对于得到较低的熔接损耗是非常重要

的。

因此,在熔接作业开始前要做放电试验。

使用前应使熔接机在熔接环境中放置至少15

min,特别是在放置与使用环境差别较大的地方(如冬天的室内与室外),根据当时的气压、

温度、湿度等环境情况,重新设置熔接机的放电电压及放电位置,以及调整V型槽驱动器复

位等,使熔接机自动调整到满足现场实际的放电条件上工作。

2.2.2光纤熔接

在施工中采用的是高精度全自动熔接机,它具有XY、Z三维图像处理技术和自动

调整功能,可对欲熔接光纤进行端面检测、位置设定和光纤对准(多模以包层对准,单模以纤芯对准),具体过程如下。

a.首先将2根同色标、端面制备完毕的光纤放入熔接机的V型槽中,保持15〜20卩m

距离,盖好防护盖。

启动熔接机的自动熔接开关进行熔接。

b.预热推近。

用电弧对光纤端部加热0.2〜0.5s,使毛刺、凸面除去或软化;同

时将2根光纤相对推近,使端面直接接触且受到一定的挤压力。

c.熔接。

光纤停止移动后,用电弧使接头熔化连接在一起。

放电时间为:

多模

4s,单模1s。

熔接过程中还应及时清洁熔接机V形槽、电极、物镜、熔接室等,随时观察熔接中有无气泡、过细、过粗、虚熔、分离等不良现象,注意OTDR跟踪监测结果,及时分析产生

上述不良现象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如果多次出现虚熔现象,应检查熔接的2根光纤的材料、型号是否匹配,切刀和熔接机是否被灰尘污染,并检查电极氧化状况,若均无问

题,则应适当提高熔接电流。

2.3熔接补强保护

让熔

由于光纤在连接时去掉了接头部位的涂覆层,其机械强度降低,因此,要对接头部位进行补强。

在施工中采用光纤热缩保护管(热缩管)来保护光纤接头部位。

热缩管应在剥覆前穿入,严禁在端面制备后穿入。

将预先穿置光纤某一端的热缩管移至光纤接头处,接点位于热缩管中间,轻轻拉直光纤接头,放入加热器内加热。

醋酸乙烯(EVA内管熔化,

聚乙烯管收缩后紧套在接续好的光纤上。

由于此管内有一根不锈钢棒,不仅增加了抗拉强度

(承受拉力为1000〜2300g)。

同时也避免了因聚乙烯管的收缩而可能引起接续部位的微弯。

2.4盘纤

盘纤是一门技术,科学的盘纤方法,可使光纤布局合理、附加损耗小、经得住时间和恶

劣环境的考验,且可避免挤压造成的断纤现象。

盘纤的方法:

先中间后两边,即先将热缩后

的套管逐个放置于固定槽中,然后再处理两侧余纤,如个别光纤过长或过短时,可将其放在

最后单独盘绕。

盘纤最重要一环就是尽量沿直径最大的位置盘绕,两圈能盘完的就不盘三圈。

如果遇到最后一圈太小,可以调整前几圈,放一些余量到最后一圈,使各圈大小均匀。

对盘有s形的光纤应使s形尽量的大。

也可以在熔接光纤之前先把各条缆的光纤在熔接盘上粗略盘一下,剪掉多余的尾纤,然后再进行熔接,经过这样处理后就比较容易盘纤。

2.5封接续盒

接续盒有炮筒式和卧式两种,在广播电视光缆工程中常用的主要是卧式的接续盒。

有二

进二出、三进三出等多种型号,容量有12〜144芯不等。

在封盖接续盒时,各个进缆口处的

光缆要用生胶包好,空余的进口也要用生胶堵死,接续盒的两条长边要放生胶粘好,然后才能封盒,做到接续盒密封不透气。

3光纤接续点损耗的测量

OTDR或熔接接头的

光损耗是度量光纤接头质量的重要指标,使用光时域反射仪(损耗评估方案等测量方法可以确定光纤接头的光损耗。

3.1使用OTDR

 

a.

b.

C.

头有无挤压。

熔接过程中对每一芯光纤进行实时跟踪监测,检查每个熔接点的质量。

每次盘纤后,对所盘光纤进行例检以确定盘纤带来的附加损耗。

封接续盒前,对所有光纤进行统测,以查明有无漏测和光纤预留盘间对光纤及接

d.封盒后,对所有光纤进行最后检测,以检查封盒是否对光纤有损害。

3.2熔接接头损耗评估

某些熔接机使用一种光纤成像和测量几何参数的断面排列系统,通过从2个垂直方

向观察光纤,计算机处理并分析该图像来确定包层的偏移、纤芯的畸变、光纤外径的变化和

其他关键参数,使用这些参数来评价接头的损耗。

依赖于接头和它的损耗评估算法求得的接

续损耗可能与真实的接续损耗有相当大的差异。

OTDR测试仪可以测试,光纤断点的位置;光纤链路的全程损耗;了解沿光纤长度的损耗分布;光纤接续点的接头损耗。

为了测试准确,OTDR测试仪的脉冲大小和宽度要适当选

择,按照厂方给出的折射率n值的指标设定。

在判断故障点时,如果光缆长度预先不知道,

可先放在自动OTDR找出故障点的大体地点,然后放在高级OTDR将脉冲大小和宽度选择

小一点,但要与光缆长度相对应,盲区减小直至与坐标线重合,脉宽越小越精确,当然脉冲

太小后曲线显示出现噪波,要恰到好处。

再就是加接探纤盘,目的是为了防止近处有盲区不易发觉。

关于判断断点时,如果断点不在接续盒处,将就近处接续盒打开,接上OTDF测试

仪,测试故障点距离测试点的准确距离,利用光缆上的米标就很容易找出故障点。

利用米标

查找故障时,对层绞式光缆还有一个绞合率问题,那就是光缆的长度和光纤的长度并不相等,

光纤的长度大约是光缆长度的1.01-1.02倍,利用上述方法可成功排除多处断点和高损耗

点。

三、接设备的保养

熔接机和切割刀具属于比较精密的仪器,如果所处的工作条件不好,也会影响熔接的质量,甚至引起故障。

刀头

对于切割刀具,主要在于刀头和光纤夹具的清洁并根据光纤的抗拉程度调整拉力如沾污物,会在切割时附在光纤端面上,夹具拉力太大,光纤容易被拉断或损伤;夹具拉力太小,会使光纤端面不平,产生毛刺和裂口。

此外还应定期调整刀口位置,以保持良好状态。

对于熔接机,应在每次使用完后用软布擦试机壳上的灰尘,用吹气球由内向外吹除留在夹具和v形槽上的粉尘和光纤碎末,注意防潮防雨、清洗电极。

在熔接机搬运过程中,一定要轻拿轻放,避免强烈震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