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13 人口容量 教案第2课时高中地理必修二.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52533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8.8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13 人口容量 教案第2课时高中地理必修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湘教版13 人口容量 教案第2课时高中地理必修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湘教版13 人口容量 教案第2课时高中地理必修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湘教版13 人口容量 教案第2课时高中地理必修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湘教版13 人口容量 教案第2课时高中地理必修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湘教版13 人口容量 教案第2课时高中地理必修二.docx

《湘教版13 人口容量 教案第2课时高中地理必修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13 人口容量 教案第2课时高中地理必修二.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湘教版13 人口容量 教案第2课时高中地理必修二.docx

湘教版13人口容量教案第2课时高中地理必修二

高中地理《人口容量》教学方案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运用视频、示意图和图片等资源,引导学生理解和区分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2.运用实例,学会分析具体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大小及其原因,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知道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并学会分析其影响因素。

2.理解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教学难点】

1.运用实例,分析归纳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及其表现。

2.结合实例,分析具体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大小及其原因。

教学过程

【课程引入】

激趣导入,学生阅读资料《复活节岛的悲剧》,使学生认识人口的过快增长,人口数量过多,超过资源环境承受的极限,就会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最终影响到人类的生态和发展,从而激发起学生探究人口合理容量等人口增长知识的兴趣。

案例:

复活节岛的悲剧

复活节岛位于东南太平洋上,在南纬28°和西经108°交会点附近,面积约117平方千米,曾是一个美丽的小岛。

早期拉帕努伊人发现这是一块物产丰富的土地。

于是他们的人口在岛屿上快速地增长,大约在1680年人口膨胀到了8千到2万人。

但这个岛上可提供的食物,最多能养活2000人。

为了养活增长的人口,他们无节制地开发、使用资源。

早在公元800年,森林的毁灭已经开始。

随着森林的消失,所有的陆地鸟类和半数以上的海鸟种类全都灭绝了,人们已找不到木头建造船只,也就再也无法出海捕捉海豚。

他们只能在浅海捕鱼,使得浅海的生态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甚至连海贝也基本被吃光,而只能吃些小海螺。

拉帕努伊人从渔民变成了农民:

他们开始注重养鸡,鸡成了主要的蛋白来源;他们种植甘薯、芋、甘蔗,但是产量越来越低,因为森林的消失造成了水土流失,在风吹雨打日晒之下,土壤变得越来越贫瘠。

人们普遍处于饥饿之中,吃他们所能找到的任何东西,这除了老鼠,还包括岛上最大的动物——人。

为了补充蛋白质拉帕努伊人开始吃人肉……

原来颇为复杂的社会结构崩溃了,整个社会处于战乱之中。

在1700年左右,历经饥荒、混乱,岛上的人口只剩下了两千人左右。

在19世纪70年代幸存的拉帕努伊人纷纷搬到塔希提岛。

到1877年,由于种种原因岛上人口只剩下了111人。

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17世纪复活节岛上人口一度增长十分迅速,但为什么又会在较短的历史时期里走向衰落呢?

2.你觉得《复活岛的悲剧》最终反映了环境对人口的什么影响?

生:

(可能的答案)1.复活节岛由于自然环境的优越,人口数量较多,但这人口数量超过了当时生产力水平所能提供的食物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所以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不断恶化,最终导致人口减少。

2.资源的有限性——环境的限制性。

【讲授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世界人口不断增长的总趋势,目前世界人口仍在快速增长,但是地球的资源环境具有很强的限制性。

那么,人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地球上到底能够容纳多少人呢?

当人口数量达到或超过极限值后,会有什么后果呢?

你知道什么是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吗?

这些问题就是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和解决的问题。

(板书)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三节人口容量

三、人口合理容量

1.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学生阅读以下图文材料,区分人类本身的“占据空间”和“生存空间”。

人类的“空间”

人类本身所占据的空间并不算大,但人类的生存空间却要大得多。

有人曾计算出下列有趣的结果:

当前全世界所有的人口都可以放在英国的一个小岛——怀特岛上,而且人人有“立足”之地。

当前世界上所有的人,若按每人1.70米高、0.40米宽、0.30米厚计算,全都可以放进一个长、宽、高分别为1100米的大箱子里。

显然,人类是不能这样“零距离”生活的。

若世界人口按目前每年1.67%的自然增长率继续增长下去,地球上除南极洲以外的陆地,到2667年都将人满为患;假如南极洲也必须安排人的话,它也只能为7年内增长的人口勉强提供立足点。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小组讨论并回答:

1.什么是人口容量?

人口容量是怎么产生的?

其意义是什么?

2.什么是资源环境承载力?

它有何意义?

生:

(可能的答案)1.人口容量:

是指在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容纳的人口数量,又可分为人口合理容量、人口最高容量等。

产生原因:

人口容量是资源环境承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共同作用的产物。

意义:

人口容量是衡量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

2.资源环境承载力:

是指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资源、环境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

意义:

区域资源环境对人口和经济的支持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超越这一限度,就会造成资源和环境问题。

学生进行活动探究1:

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意义和作用。

议一议:

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所容纳的人口数量超过该国家或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可能会带来哪些影响?

生:

(可能的答案)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所容纳的人口数量超过该国家或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会导致本地区的资源短缺并因过度开发利用资源而导致环境的结构和功能被破坏,还会由此产生一系列社会问题,如粮食供应不足;教育、就业、医疗、住房问题突出;人们生活贫困化;人口素质偏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严重,等等。

【知识拓展1】“木桶理论”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

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的“木桶理论”告诉我们,一个木桶的容水量,不取决于桶壁上那块最长的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

显然,对地球上的人口发展而言,这一理论有很大的启迪意义。

1.假设各块木板代表不同的资源,木桶装的水代表资源环境承载力,那么该图提示了什么道理?

2.在以色列,短木板最可能代表哪一类资源?

原因是什么?

生:

(可能的答案)1.提示了资源是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大小的主要因素,而资源的“最短板”直接决定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

2.水资源。

理由:

以色列气候干旱,水资源严重短缺。

教师讲述:

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受很多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比如:

阳光、空气、淡水资源、土壤、生物、矿产等等,其中,淡水和土地是最重要的因素,并且各个因素起的作用是不相同的。

【知识拓展2】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

教师讲述:

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正面临着淡水资源不足的危机。

地球的流水“账”

70.8%:

地球上水覆盖的面积。

2.5%:

全球水资源中可饮用的淡水比例。

0.26%:

人类能利用的江河湖泊及地下水占淡水总量的比例。

65%:

约65%的水资源集中在不到10个国家,而约占世界人口总数40%的80个国家和地区却严重缺水。

11亿:

目前全球有11亿人生活缺水。

死亡数百万人:

联合国调查显示,全世界有数百万人死于饮水不洁所引起的疾病。

教师讲述:

就全球来说,一定时期、一定技术条件下,自然环境能够提供的资源是有限的。

教师讲述:

地球的环境承载力是不确定的和动态的,但地球的有限性(空间的固定性和资源利用的局限性)决定了人口的极限值是存在的。

学生进行活动探究2:

全球人口容量到底有多大?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上很多学者对全球人口容量进行了估算,但他们估算的结果大相径庭(如下图)。

阅读教材P21“活动2”材料,议一议,这三派人口观点,你同意哪一派?

试说明理由。

生:

(可能的答案)多数人同意中间派学者的观点。

因为乐观派和悲观派过于极端化。

人口容量是环境承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的产物。

结合人类发展史来看,每一个时期应该有各自的人口容量,这意味着当时科学技术水平条件下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但人类从未达到过最高的人口容量。

也可以乐观地相信,地球的人口增长不会达到自然环境的最高人口容量,因为科技水平在不断提高,新科技能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另外,人类对其自身与自然界的关系的认识不断加深,已能主动调节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

但是必须强调的是,乐观的态度并不表示忽视人口容量估计的意义。

在特定的时期和一定的科技发展水平下,过快的人口增长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是相当大的,对人类的发展也是有害的。

(板书)2.人口合理容量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小组讨论并回答:

1.什么是人口合理容量?

2.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哪些?

3.人口合理容量的特点是什么?

4.人口合理容量有何意义?

生:

(可能的答案)1.人口合理容量:

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2.主要影响因素:

自然资源环境、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开放程度、人均资源消费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3.人口合理容量有三个特点:

临界性、相对性、警戒性。

4.意义:

对于制定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着重要的意义。

教师运用图示法,引导学生理解人口合理容量的三个特点。

图示:

人口合理容量的特点。

【归纳总结1】人口最高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异同。

教师引导学生对以上所学人口容量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完成表1.比较人口最高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异同。

异同处

人口最高容量

人口合理容量

区别

含义

最大人口数量(人口极限值)

最适宜人口数量

参考角度

资源环境承载力

自然资源环境、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开放程度、人均资源消费水平等

意义

生存

发展

人口数量

共同点

制约因素不确定,历史时期不同,制约因素发生变化,使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但在具体时期,制约因素相对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对人口容量进行相对定量估计,即具有相对确定性

学生进行活动探究3:

人口合理容量的不确定性。

小组讨论:

为什么人口合理容量并不是一个具体的确定值?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展示表3.人口合理容量降低和提高的原因。

降低人口合理

容量的原因

原有生存环境的破坏(如火山爆发、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环境污染)

对较高生活质量的需求,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提高人口合理

容量的原因

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

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全面和谐、协调发展

【归纳总结2】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因素。

完成表2.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因素。

要素

相关性

影响

资源环境

呈正相关

资源越丰富,环境越优越,人口合理容量越大;反之越小

科技发展水平

呈正相关

科技发展水平越高,人口合理容量越大;反之越小

地区开放程度

呈正相关

地区对外开放程度越高,人口合理容量越大;反之越小

人均消费水平

呈负相关

人均消费水平越高,人口合理容量越小;反之越大

经济发达程度

呈正相关

经济越发达,人口合理容量越大;反之越小

人口受教育水平

呈正相关

受教育水平越高,人口合理容量越大;反之越小

【学以致用1】分析对外开放程度对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

讨论:

日本、荷兰、比利时等国家的土地、矿产资源都不足,但人口密度都高于每平方千米300人,且国民的生活水平很高。

为什么?

生:

(可能的答案)日本、荷兰、比利时等国家虽地狭人多,矿产等资源不足,但这些国家拥有优良的海港,海上交通便利,科技发展水平高,经济发达,对外开放程度高,利用外部资源的能力强,所以国民的生活水平很高。

【学以致用2】人口合理容量的地区差异及其原因。

讨论:

我国西北地区人口密度远远小于东南部地区,主要原因有哪些?

生:

(可能的答案)气候干旱,缺少淡水;土地资源生产量少;地形崎岖,交通不便,环境相对闭塞;科技不发达,与外界经济文化联系少。

学生进行活动探究4:

人口合理容量的地区差异及其原因。

材料一西藏自治区有十分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总人口2018年仅为300多万人,人口密度约为2.8人/平方千米,地广人稀特征十分明显。

材料二深圳将增辟存量人口“居住+社保”入户渠道,提高户籍人口比重,2018年在册户籍人口达到454万人。

深圳是我国外来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我国人口密度较大的城市。

1.分析材料,想一想,能否向西藏大规模移民,为什么?

生:

(可能的答案)1.不能。

西藏地区生态环境极为脆弱,资源环境承载力小,难以承受过多人口带来的环境压力,环境一旦破坏,难以恢复。

(问题承上)2.深圳市资源贫乏,目前已经严重超出了人口最高容量,这种说法对吗?

3.西藏和深圳因人口规模易出现的环境问题分别是什么?

生:

(可能的答案)2.不对。

资源虽是制约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容量还与其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开放程度、人均消费水平等多方面因素有关,如一个区域经济、技术力量强,利用外部资源多,也可以大大提高其人口容量。

3.西藏地区主要是生态破坏,深圳主要是城市化问题。

学生进行活动探究5:

人口容量及其影响因素。

人民网报道:

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9年中国经济数据,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14000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67万人。

1140005万人是一个忧虑的数字。

140005万人要吃饭、要穿衣、要上学、要就业、要住房……消费的需求乘以140005万人,就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中国的耕地、水资源、森林以及矿产资源本来就稀缺,再除以13亿,就少得可怜。

平均每人耕地面积只有1.4亩,水资源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4。

中国的耕地面积在不断减少,人口却不断增长,这一增一减,使得中国人均物质水平更加捉襟见肘,粮食安全、环境资源难以承受人口的增长。

下图为我国人口容量示意图。

1.上述材料反映我国面临什么样的问题?

2.分析图中字母A、B分别代表的含义是什么?

3.探讨我国谋求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是什么?

生:

(可能的答案)1.我国面临着严重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

2.A表示资源环境承载力;B表示人口合理容量。

3.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努力提高科技水平,保护好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率和资源管理水平,使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等。

学生进行活动探究6:

人口容量及其影响因素。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清朝以前,中国人口一直保持在1亿以内,到乾隆年间,人口增加到3亿。

开发边陲,推广种植高产作物番薯、玉米,中国人多吃粮食少吃肉的生活习惯等,都有助于极大限度地养活人口……

1.乾隆年间的中国能养活今天中国的十几亿人口吗?

为什么?

2.中国人若有少吃粮食多吃肉的生活习惯,乾隆年间的3亿人口可能会怎样变化?

这说明了什么?

1.不能。

资源种类和数量少(粮食产量低),科技水平低,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够,对外开放程度低,国外资源流入很少等。

2.可能会变少。

说明了人口消费水平对人口容量有重要影响。

学生进行活动探究7:

人口容量及其影响因素。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目前,有些工业化历史较早的国家,如英国,已基本上用完了本国的矿物资源,而不得不完全依赖进口,美国也将面临同样的问题,日本和意大利的铁矿石也已完全依赖进口。

材料二农业社会每个人只需要几千克铜铁制作简单的农具和生活用具;工业社会对矿物资源的需求却大得多,20世纪70年代平均每个美国人每年要消费钢铁9.4吨、有色金属6吨、砂石3.55吨、水泥227千克、黏土91千克、盐91千克。

1.英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如果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其环境承载量会有何变化?

为什么?

2.如果全球所有国家都达到美国20世纪70年代的消费水平,地球环境人口容量如何变化?

会产生哪些影响?

生:

(可能的答案)1.环境承载量会减小。

原因:

开放程度降低,只能依靠本国资源。

2.环境人口容量会变小。

环境、资源承受压力过大,形成尖锐的人地矛盾和严重的环境问题。

学生进行活动探究8:

占里侗寨人口数量长期稳定不变的原因。

阅读教材P23“活动1”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1)分析占里侗寨人口长期保持在700左右的原因。

(2)占里侗寨寨规规定一对夫妇最多只能生育两个孩子的依据是什么?

生:

(可能的答案)

(1)严格遵循计划生育意识,有效控制了人口过快增长,自然增长率几乎为零。

(2)根据当地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等自然资源的实际状况。

【课堂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