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矿山绿色开采技术的现状与展望.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51397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65.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化矿山绿色开采技术的现状与展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现代化矿山绿色开采技术的现状与展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现代化矿山绿色开采技术的现状与展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现代化矿山绿色开采技术的现状与展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现代化矿山绿色开采技术的现状与展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化矿山绿色开采技术的现状与展望.docx

《现代化矿山绿色开采技术的现状与展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化矿山绿色开采技术的现状与展望.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化矿山绿色开采技术的现状与展望.docx

现代化矿山绿色开采技术的现状与展望

1、概述

1.1绿色矿山的基本含义

1.2绿色矿山开发的意义

1.3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2、绿色矿山开发现状

2.1矿产资源利用非集约化现状分析

2.2开采方式非科学化现状分析

2.3生产工艺非环保化现状分析

2.4企业管理非规范化现状分析

2.5闭坑矿区非生态化现状分析

3、绿色矿山的整改措施

3.1煤炭资源浪费解决措施

3.2绿色开采技术措施

3.3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3.4企业绿色管理措施

3.5生态恢复与建设措施

4、绿色开矿展望

5、结束语

参考文献

照片

 

前言

煤炭是工业的粮食,它不仅是我国的基本燃料,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我国是世界煤炭资源蕴藏量较丰富的国家之一。

中国煤炭行业的迅速发展,为国民经济提供了主要能源。

近几年我国煤炭产量大大提高,建国以来,我国煤炭工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煤炭产量不断增长,目前已稳居世界第三位。

然而在这背后,我国煤炭企业还存在着让人不敢置信的现状,那就是我国煤炭行业资源利用非集约化、开采方式的不科学化、生产工艺的非环保化、企业管理非规范化和对闭坑生态环境所造成的不可恢复的影响,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最后得出行之有效的绿色开矿对策措施,实现矿产资源利用集约化、开采方式科学化、生产工艺环保化、企业管理规范化、闭坑矿区生态化、以达到资源的循环利用、开采安全化及环保的目的。

由于课题组员水平和时间有限,报告中缺点和错误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2012-5-31

1.绿色矿山开发概述

1.1绿色矿山的基本含义

绿色矿山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环境相和谐的矿山,实现了矿产资源利用集约化、开采方式科学化、生产工艺环保化、企业管理规范化、闭坑矿区生态化。

“绿色”贯穿于矿产开发的全过程。

坚持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同步,长远规划,合理布局,实现矿山开采科学有序;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强化依法管理,实现开采技术水平高,工艺设计新,“三废”处理好,资源利用率高;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

1.2绿色矿山开发的意义

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是整个环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矿山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是促进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必然要求,是资源循环利用的重要内容。

但是,长期以来,一些地方存在着重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轻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及其资源不能循环利用的问题,造成了矿区自然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

近年来,在全国把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要求纳入矿产资源地方性法规,创立了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治理备用金制度;在全国编制和实施矿产资源规划,建立了省、市、县三级矿产资源规划体系,矿山布局得到调整,关闭了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的矿山;全国探索采矿权配置制度改革,采矿权基本实现有偿取得;在全国实现矿业秩序全面好转;在全国开展“百矿示范、千矿整治”系列活动,有效地促进了生态建设。

然而,生产矿山的生态环境、矿产资源循环利用等问题还比较突出,为把矿产开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减少到最低程度,实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自然生态环境相和谐,使资源循环利用,创建绿色矿山已成为当务之急。

创建绿色矿山是文明开矿的尝试,对规范开采、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发展中华文明史和灿烂文化,服务于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绿色矿山开发现状

2.1矿产资源利用非集约化现状分析

我国煤炭储量居世界第三位,占全球已探明储量的13.9%,但由于开采量过大,储采比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未来可供持续开采的资源十分有限。

目前各国煤炭探明储量

排序

国家

探明储量(百万吨)

比重(%)

储采比(年)

1

美国

238308

28.9

224

2

俄罗斯

157010

19

481

3

中国

114500

13.9

41

4

澳大利亚

76200

9.2

190

5

印度

58600

7.1

114

6

乌克兰

33873

4.1

438

7

哈萨克斯坦

31300

3.8

273

8

南非

30408

3.7

121

9

波兰

7502

0.9

52

10

巴西

7059

0.9

>500

 

世界合计

826001

100

122

(数据来源:

BP能源统计,正略钧策研究)

从上表可以看我国煤炭资源储量丰富,但在实际开采中对资源的浪费也非常严重。

目前我国煤炭资源浪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煤炭资源保障程度低,采出率低,利用率低,资源损失浪费非常严重。

小煤矿的开采工艺落后,有些大矿弃薄丢瘦,资源采出率低,全国煤矿平均资源采出率约30%-35%,三分之一的煤白白损失掉了,浪费严重。

(2)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缺乏统筹规划,煤炭建设无约束扩张,产能过剩,影响可持续发展。

据调研统计,国家规划2010年煤炭产量为26亿吨,而各省区规划之和为34亿吨,大大高于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

煤炭行业结构矛盾突出,生产力落后,产业集中度低。

目前在建的煤化工项目有30多项总投资800多亿元,几乎所有的大型矿区和产煤地都着手煤化工和煤制油项目,这会造成新的结构失调。

一些煤矿资源富集地区投资办矿持续升温,煤矿建设项目多,规模大。

一些煤炭企业盲目扩张,资源消耗过大,特别是一些地区的小煤矿,借资源整合和核定能力之机,由小变大,随意增加能力,对可持续发展造成影响。

(3)矿产资源管理不到位,浪费资源问题十分严重,在煤炭资源十分丰富的内蒙、陕西一些国有大煤矿,在开采5、60米的巨厚煤层时,只从中间开采,所谓吃白菜心,其余的被丢弃,对煤层的破坏浪费十分严重,资源利用率十分低下,对薄煤层,地质构造复杂的煤炭资源,更是弃之不采。

2.2开采方式非科学化现状分析

我国是一个多煤少油的国家,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占世里煤炭储量的33.8%,可采量位居第二,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位,进出口量仅次于澳大利亚而居于第二位。

我国煤炭进口来源结构

我国煤炭出口对象组成

在我国煤炭1000米以浅保有储量约1万亿吨,其中探明可采储量1145亿吨。

按目前的生产和消费水平,可以开采使用100年以上,但是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仍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经过近30年的努力,我国矿产资源节约与合理利用领域已经取得了重大的进展,政策法规经过不断的充实调整和提高,正在逐步地完善,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从无序逐步走上有序和法制化的轨道。

上个世纪70年代,国家制订了综合勘查、综合评价、综合开发、综合利用的原则,矿产勘查的综合勘查、综合评价是在地质勘查阶段完成的,从实施的情况看是很有成效的,基本上都做到了。

但今勘查开发的体制性障碍仍未消除,综合开发、综合利用仍在矿产实际方案中未落实。

泛滥成灾的乱采乱挖已有所效遏制,但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总体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大部分中小型矿目前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粗放式的经营方式,因此从总体上看,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矿产的结构不合理,技术装备落后,能源、原材料消耗高,资源浪费大,综合利用低。

目前我国矿产能源的原材料耗比消费要比国外先进水平高30%-90%,有的大到一倍多。

黑色冶金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不到20%,有色金属矿综合利用率也只有30%-35%,而国外的先进水平都是在50%以上。

还有多种的有价金属没有充分回收,而国外有色金属的冶炼率达到98%以上,我国的非金属矿,中小企业占90%,技术装备水平比较低,大部分依靠采富济贫维持利润,采矿率相当低,最低只有20%-30%,煤炭的综合回收率只有30%,油田的平均采收率也只有32.7%。

其中稠油的油田产出率只有15%,天然气也只有65%左右。

(3)矿产资源节约开采与综合利用法律法规不够健全,有关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政策、法律法规不够系统,不够全面,还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矿产资源节约利用与综合利用管理体系和运作机制,没有明确的责权划分也不容易落实,也就仍然抓不出成效。

(4)优势矿产普遍存在过量开采、过量出口的问题。

近几年来,国内外的市场价格大幅上升,在高额利润的驱动下,生产总量控制难度加大,总量控制的指标难以得到严格的执行。

(5)开采综合利用的矿产比率比较低。

综合利用指数不高,目前我国综合利用搞的比较好的矿产只有30%左右,部分综合利用的矿产只有25%左右,完全没有进行综合利用的有达到45%左右,有十多万个集体的或者个体的矿产基本上不搞综合利用。

矿产资源综合回收的矿种只占可利用综合回收矿种的一半,综合利用指数50%,比发达国家要低30个百分点。

  

(6)综合利用技术没有完全过关,有不少复杂的煤矿开发不了,选不出或回收过低,目前我国的富矿基本上已经开采殆尽,有一些复杂矿,其综合利用工艺技术没有突破,难选矿处理方法有待补救,比如复杂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矿等,就使得这些本来应该开发的矿迟迟得不到开发利用,或者即使开发了,一些重要的共伴生成分也选不出来,即使我们综合利用了,但是它的回收率很低。

(7)资源开发所得的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高,有相当部分矿产企业的生产还属于低层次的原料生产和加工,产品档次较低。

(8)尾矿及固体废弃物资源的开发利用还处于起步阶段。

2.3生产工艺非环保化现状分析

  矿山环保化问题主要包括:

“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的防治、矿山土地复垦及采空区地面塌陷、泥石流、岩溶塌陷等灾害方面。

(1)废水的处理现状  

    我国矿山排放的废水种类主要有酸性废水、含悬浮物的废水、含盐废水和选矿废水等。

为防止对环境的污染,目前主要从改革工艺、更新设备、减少废水和污染物排放,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以废治废、将废水作为一种资源综含利用三个方面进行治理。

   煤炭采选业矿井水的处理和利用能力提高较快。

1990年外排达标率为90.56%,利用量为2.12亿吨;洗煤水排放量及煤泥流失量减少,实现洗煤水闭路循环的洗煤厂1990年为100个。

目前存在的问题,一是废水处理装置能力不足,据统计目前还30%左右的废水未经处理就直接外排;二是废水处理技术开发水平还不高;三是节约用水和废水治理的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的现状。

 

(2)废渣的处理现状

  矿山废渣的处理主要是综合利用,即废渣减量汇入资源化、能源化。

这是一项保护环境、保护一次原材料、促进增产节约的有效措施。

据1996年统计,国有重点煤矿利用煤矸石为3470万吨,占当年排出量的48.5%,其中用于发电、燃料800万吨,建材原料590万吨,筑路材料360万吨,充填材料990万吨。

  自1991~1997年间,随着工业的发展,固体废物排放量增加,但其综合利用率也有所提高;贮存总量自1996年后开始下降,占地面积自1996年后有减少趋势。

  总的看,矿业废渣占全国固体废物总量的一半,但处置利用率最低,对矿山环境的影响大。

(3)采空区土地及废渣场土地复垦

  土地复垦,是采空区造成的地面沉陷、排土场、尾矿堆和闭坑后露天采场治理的最佳途径,不仅改善了矿山环境,还恢复大量土地,因而复垦具有深远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近年代以来,我国一些矿山陆续开展复垦工作,近十年来复垦工作逐渐被各矿山所重视,并取得交明显成效。

但总的看,我国目前矿山土地复垦率还较低,只是局部性或零星地恢复利用,复垦率仅1%,其中冶金矿山较高,达10%,可见其复垦的艰巨性。

(4)泥石流的防治现状

  矿山泥石流通常发生在排土初期,随着排出的废弃物数量增加和强度的增高,排土场的边坡稳定性往往得以提高和加强,矿山泥石流也就逐惭减弱。

对矿山泥石流防治的关键是预防。

我国目前所采取的预防措施主要有,合理选择剥离物排弃场场址,慎重采用“高台阶”的排弃方法;清除地表水对剥离排弃物的不利影响;有计划地安排岩土堆置;复垦等。

对泥石流的治理,可采取生物措施(如植树、种草),但其时间长、见效慢。

目前除加强排土场和尾矿库的管理外,大多采用工程治理措施,主要是栏挡、排导及跨越措施。

 (5)矿山水均衡遭受破坏

   为防治和防止因疏排地下水而引起对矿山地区水均衡的破坏,保护地下水资源,并消除或减轻因疏排地下水引起的地面塌陷等环境间题,自70年代起,一些矿山相继采用防渗帷幕、防渗墙等工程、堵截外围地下水的补给,取得了显著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如淄搏黑旺铁矿采用防渗帷幕工程后,淄河水补给被大分被截住,堵水效果达61%。

但现状仍不容乐观。

2.4企业管理非规范化现状分析

矿山企业在发展经济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同时,也给周边地区带来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管理作为企业核心之一必须要从现实角度出发,将资源的有限性、社会效益、环境保护纳入企业管理中来,构建绿色管理模式,采取强有力的绿色管理措施,以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谋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实现矿山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绿色管理的源起与发展20世纪50年代,一些发达国家开始萌生“绿色思想”,随之而来的便是生态农业的悄然兴起。

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人们的绿色消费意识也因此开始大大增强,直至20世纪90年代,随着全球绿色思潮的兴起,绿色管理思想便应运而生,尤其是在追求低碳环保生活的今天,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这种绿色管理思想已经逐渐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

而管理作为企业核心之一,在新一轮环境危机的形势之下,更应该打破旧的管理模式,引入新的绿色管理观念,使之发展成为企业进行资金运作和资金管理的一种导向和理念。

由于矿山企业的生产特性和其独有的经营管理模式,使得矿山企业物资配置和合理利用的程度就成为决定矿山企业经营成败的重要因素。

企业管理现状分析:

(1)市场经济中的价值规律对有关社会生态平衡、环境保护几乎失效。

矿山企业物资是矿山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后勤保障,充分发挥物资供管效能,控制物资库存的储备量,提高物资的利用率,减少材料,备件的投入,降低产品成本,防止设备事故,保证矿山企业以最优的状态安全和高效运行,在市场经济体制中追寻高额效益。

然而因为市场经济是强调行为自立和利益主体的,而生态环境资源很难进行产权界定,这就使得社会生态环境的社会性同企业生产效益的个体性之间存在矛盾。

使的价值规律在生态平衡、环境保护方面的调节作用微乎其微。

(2)环境效益很难计量

因为现存企业管理相关书籍对环境因素和自然资源很难进行产权界定,与经济效益考核指标不具相关可比性,使得企业管理成为难题。

若想把环境效益的计量方式转换,统一量纲到衡量经济效益的货币计量方式上,目前看来很难实现,也很繁琐。

因此对环境效益的计量存在一些问题。

(3)企业绿色管理增加了企业的成本

企业实施绿色管理势必会增加企业的成本,而相应的环境效益却难以弥补相应成本,所以环境成本就转嫁给消费者,从而削弱了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由于科学技术落后,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本来就处于劣势,倘若再实行环境保护政策进行绿色管理,把环境因素考虑进生产成本,将更不利于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进而影响到发展中国家产品的出口的不利影响。

(4)社会支持不够

如今主要是政府部门使用环境资料信息来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以改善环境,而只靠法律力量并不能形成推动企业公布环境信息的强大动力,只有广泛的公众压力才能迫使企业公布其环境资料信息。

这样导致企业的管理在民众处于被动地位,得不到社会各界的有力支持的现状。

2.5闭坑矿区非生态化现状分析

在我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75%,煤炭在21世纪仍将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对国民经济增长提供重要的能源保障。

但随着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采,一方面满足了我国经济建设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题。

生产营运期的煤炭开采对生态的影响,则主要表现在采空区形成后引起的地表沉陷、地表水的渗漏、植物生长、土壤侵蚀强度的增强等多方面。

本专题通过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分析识别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因素,对可能存在的破坏因素采取削减措施,以保护建设项目周围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1)煤矿开采过程中引起的生态破坏,主要包括下述三个过程:

过程一,开采活动对土地的直接破坏,如开采会直接摧毁地表土层和植被,从而引起土地和植被的破坏;

过程二,矿山开采过程中的废弃物(如煤矸石、废弃泥土等)需要大面积的堆置场地,从而导致对土地的过量占用和对堆置场原有生态系统的破坏;

过程三,矿山废弃物中的有害成分,通过径流和大气飘尘,会破坏周围的土地、水域和大气,其污染影响面将远远超过废弃物堆置场的地域和空间。

对环境还存在一些潜在的影响,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二个方面:

a、由于一般矿山地处山区,局部的地表岩移、沉陷和跨落会从一定程度上加剧地表岩土侵蚀速度,增加边坡泻溜、泥石流灾害发生的危险性,所以开采完成后采空区的影响应引起注意;

b、一般矿山小型矿山开采较多,煤矸石堆未加设挡护墙,在—些高危边坡区,可能会有小型泻溜和泥石流发生。

修建挡护墙后,也存在着经不住特大暴雨、山洪冲击而形成大规模泥石流的潜在危险。

煤矸石堆不但存在着泻溜、滑坡,并构成发生大规模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危险,而且破坏了植被、生态景观。

通过上述对煤矿开采及开采期满后可能破坏生态环境的途径分析,该煤矿生产营运期间、闭坑后造成的生态负面效应对植被、动植物、土地利用和景观等方面的影响是比较突出的。

(2)对自然景观的影响

一般开采矿区为高度适宜的小山峰,植被生长季节表现为绵延起伏的绿色山峦。

煤炭生产是以矿井掘进的形式开采,不会对原有地貌景观造成较大的影响,但主平场地、道路及矸石场等地的建设改变原有地貌景观。

由于煤层开采后地表可能会发生移动,同时伴有裂缝及塌陷坑的产生。

矿区煤炭开发后的地貌形态为原有地貌与地表沉陷叠加的结果,但由于井田范围内的起伏较大的中低山区,地表下沉地形变化大,而且地表裂缝及塌陷坑规模都大,地貌形态的改变十分明显,所在区域层峦叠嶂的视觉景观发生变化。

(3)对矿区范围内地表塌陷的影响

地表变形深陷裂缝影响因素很多,涉及面广,既有自然因素的控制,又有人为因素的影响,但不论何种原因,最关键的是环境地质基础。

如果地质条件好,构造简单,岩性组合以坚硬岩层为主,单层厚度大,岩石力学指标强,则难以发生地质变形,即使发生,其影响程度也较轻,反之则易于发生,影响程度比前者严重。

未来采矿范围将都扩大后,地质条件和采矿工程与已采区的基本相同,且采深更大,采用类比法认为,未来采矿工程对地表造成破坏的可能性较大。

(4)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的影响

矿山一般在建设期已对原地表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植被进行彻底的破坏,开挖后形成的裸露面完全暴露,虽然开挖迹地最终裸露面为基岩,短期内无松散颗粒存在,无土壤流失源,但其中对径流入渗量及汇流时间的减少,极易造成径流量和径流侵蚀能力的增加。

矿山开采多年,多余的矸石堆放在矸石场,形成一个松散的堆积体,受降水渗入的影响及弃渣在自然沉降、人为活动的作用下,降低渣体摩擦角,易发生冲刷、滑塌等水土流失现象,若经降水冲刷流入下游农田中,会对种植的农作物产生较大危害,造成不良影响。

煤炭开采、施工带平整、道路开通、生产服务设施等工程,会造成施工区域内地表植被的完全破坏,使土壤的结构、组成及理化性质等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土壤的侵蚀状况,新增一定量的土壤侵蚀。

临时性占地,也将破坏植被和扰动原地表,使土壤变得疏松,以及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弃渣等,也将新增一定量的水土流失。

(5)对植被的影响

矿山开采造成地表植被的完全破坏。

弃渣、生活垃圾等构成的固废物,井下排水、生产生活污水,煤尘、粉尘土等,以及地表塌陷等,均会对周围的植被产生不良影响。

(6)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对动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地表沉陷破坏植被使陆生动物失去赖以生存的条件以及地表沉陷新朔地貌导致动物物种的改变。

因地表沉陷对植被的影响主要发生在非连续变形的区域,另一方面是施工人员的活动将会使施工区及周围一定范围内野生动物的活动和栖息产生一定影响,引起野生动物局部的迁移,使其群落组成和数量发生一定变化。

(7)对土壤的影响

煤炭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污染物通过自降和降水淋溶等途径进入土壤环境,从物理、化学和物理化学等方面影响周围土壤的孔隙度、团粒结构、酸碱度、土壤肥力及微量元素含量等,具体分析如下:

a、粉尘量较多,会改变附近土壤酸碱度;

b、粉尘中重金属元素含量高且易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因而对土壤和作物产生污染;

c、从静态分析,粉尘在土壤中累积会增强土壤粘结性,造成土壤板结,并且降低了土壤孔隙度,使土壤表层严重结壳,阻碍土壤与大气的气体交换,从而抑制土壤微生物活动,影响土壤地力正常发挥,降低了土壤肥力。

据安徽农学院研究,粉尘对土壤影响的实验结果,粉尘量达到每年每kg土壤接纳2g粉尘条件下,经过20年的积累,方对土壤产生明显影响,所以一般煤矿的开采排尘强度及其开采年数高于该数值,所以对土壤理化性质产生明显影响。

(8)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矿山开采对土地利用的影响主要是井田开挖、道路建设、和辅助系统等工程建设用地,这些设施对土地的占用使这些土地失去原有的生物生产功能和生态功能。

从而对局地的土地利用产生一定的影响,影响到当地的农、林用地。

采煤结束后,一般1年(对于耕地)或3~4年(对于灌丛林地)内基本上可恢复原有的土地利用功能,临时占地对整个区域土地利用和经济的不利影响是有限的。

(9)对区域环境功能的影响

生态环境类型由自然生态系统变为人工生态系统,由林地变为矿区,区域生物生产力降低,而人口将大幅度增加。

矿井服务期间,水源涵养及水质净化、生物多样性保持、景观及娱乐功能都有所减弱,大气污染及噪声功能发生变化。

即使矿井服务期满进行生态恢复后,植被覆盖率、乔、灌、草搭配协调度,物种多样性都有所减弱,各项环境功能有所降低。

(10)矿井报废期对生态环境影响

矿井在衰竭后期至报废期的时段内,与初采期和盛采期相比对自然环境诸要素的影响将趋于减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煤炭行业特有的地表变形环境问题,将随着开采活动的减少乃至停止而逐渐趋于稳定,不会再有新的沉陷区出现。

但是矿井闭矿时矿井采空区最大,地表沉陷也将达到最大值,因此在地表沉陷区,应采取土地重塑措施,恢复其土地的使用功能。

b、随着资源的枯竭,与矿井有关的煤炭开采、加工和利用的各产污设备也将完成其服务功能,因此这些产污环节也将减弱或消失,如井下及地面污废水的排放、设备噪声、环境空气污染物等,区域环境质量有所好转。

c、在矿井关闭之后,矿井矸石山不仅占用土地,还将继续污染环境,因此应对排矸场所占用的土地进行恢复其原有功能,如平整后覆土复垦或绿化。

之后,所贮存的固体废弃物的性质趋于稳定,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将逐步消失,填沟造地、复垦绿化的完成,形成区域新气象。

d、在闭矿后,矿井工业广场场地景观与自然景观不相协调,应对其平整,恢复植被以减轻对自然景观的影响。

e、矿井报废期还将会面临矿井有害气体继续溢出的环境问题,应采取有力措施予以防范。

3、绿色矿山的整改措施

3.1煤炭资源浪费解决措施

(1)对已有的煤炭企业,必须严格按煤炭生产许可证的发放条件办理生产许可,并按煤炭资源赋存情况和开发要求,增加对企业年生产能力、采出率的要求,不符合条件的想经营煤炭资源的组织、个人不发放煤炭生产许可证。

大力提倡节约能源,鼓励煤炭生产企业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对难采煤层和极薄煤层进行开采,努力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

(2)要健全与完善煤炭矿业权有偿取得制度,逐渐造就煤炭矿业权价款市场发现机制,要对煤炭矿业权价款评估办法进行规范,努力实现煤炭矿业权资产化。

煤炭矿业权资产化要与煤炭行业的科学合理的生产规划相结合,根据统一规划、集中开发、一次置权、分期付款的原则要求进行落实。

(3)应征收的资源税费的一定比例用于煤炭科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