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一整十数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49240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9.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一整十数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课题一整十数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课题一整十数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课题一整十数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课题一整十数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题一整十数加.docx

《课题一整十数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一整十数加.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题一整十数加.docx

课题一整十数加

课题一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6~58页例1、例2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初步理解并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会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口算。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探究不同的口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体验学习带来的成功和喜悦,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每个学生准备10捆小棒。

  【教学过程】

  一、教学单元主题图

  教师:

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在我们的教室里也有不少的数学问题。

请看这样一幅图。

  多媒体课件出示第56页单元主题图。

  教师:

你能从图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列出算式。

  学生看图,汇报图中的信息,根据所提的信息写出加减法算式,并让学生发现这些算式全都是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算式。

  教师:

用我们原来学习的20以内的加减法能不能解决图中提出的问题?

  学生:

不能。

  教师:

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用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在这个单元,我们主要研究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这节课我们就从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最基础的知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学起。

  教师板书课题。

  二、教学例1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1的情景图,但不出现“每盒10支”这句话。

  教师:

从图中你知道些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这是三个小朋友在商店购买铅笔,卖铅笔的叔叔告诉他们,左边有4盒,右边有2盒。

  教师:

要求一共有多少盒铅笔?

应该怎样列算式呢?

  学生:

4+2=6(盒)。

  教师:

能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吗?

  指导学生说出因为4和2组成6,所以4+2=6。

  教师:

如果用一捆小棒表示一盒铅笔,你能用小棒摆出4盒铅笔加2盒铅笔等于6盒铅笔吗?

  学生摆后,多媒体课件出示下图。

  教师:

这个问题用我们原来学过的知识就能解决,下面我们再来看这幅图,注意它有什么变化。

  多媒体课件再次出示例1的情景图,加上“每盒10支”这句话。

  教师:

和前面的图比,有什么变化?

让学生明白多了“每盒10支”这句话。

  教师:

不仅多了这句话,问题也发生了变化,现在不是让你求一共有多少盒,而是求一共有多少支,应该怎样列式呢?

  指导学生说出40+20这个算式。

  教师:

为什么要这样列呢?

  引导学生这样思考,每盒10支,4盒就是40支,2盒就是20支,要求一共有多少支,就应该用40+20。

  教师:

和前一个问题相比,发现了什么变化?

  引导学生发现单位发生了变化,原来是“盒”为单位,现在是以“支”为单位。

  教师:

求一共有多少盒的时候,用4+2=6就解决了,现在用支作单位,要算40+20,同学们以前学过这样的算式吗?

  学生:

没有学过。

  教师:

这个算式怎样计算呢?

我们看看你们摆的小棒图,同桌商量一下,怎样计算40+20。

  学生讨论后,抽学生汇报。

估计学生有一捆一捆地数的方法,从40数起,50,60,所以40+20=60;教师肯定这种算法以后,追问学生还有没有其他的算法,如果学生能回答出想4个十加2个十得6个十,所以40+20=60,教师则进一步追问,你怎么想到了这种算法呢?

前面我们的学习对你有没有启发呢?

促使学生把现在的算法与前面的算法联系起来思考,沟通两部分内容的联系。

如果学生不能想出这种算法,教师则作如下的追问。

  教师:

刚才小朋友们用数小棒的方法算出了40+20=60,但是每一次都来数小棒方便吗?

对了,这种算法虽然比较简单,但也比较麻烦,你能不数小棒,直接想40+20怎样算吗?

如果学生还是说不出来,教师则作进一步的启发。

  教师:

我们想一想前面的学习内容,4盒+2盒=6盒,这里的4盒是几个10支呢?

2盒呢?

6盒呢?

  引导学生说出4盒就是4个10支,2盒就是2个10支,6盒就是6个10支。

  教师:

所以我们把4盒+2盒=6盒,说成用“支”来计算的算式,可以怎样说。

  指导学生对照上面的算式说出4个十+2个十=6个十,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做如右图的板书。

  教师:

想4个十加2个十等于6个十能计算40+20吗?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4个十加2个十等于6个十,所以40+20=60。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进一步完善板书。

  教师:

比较一下,4+2和40+20在计算方法上有哪些地方相同?

哪些地方不同?

  学生讨论后回答,让学生理解不管是计算4+2还是算40+20,都要想4+2=6,不同的是4+2是4个一加2个一等于6个一,而4个十加2个十等于6个十。

  多媒体课件随学生的回答出现下图。

  教师:

这样一比较,小朋友们就更清楚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了。

因此,小朋友们在计算整十数加整十数时,实际上是在想一位数加一位数的加法,只是把它们的计数单位带着走就行了。

下面我们一起用这个方法来试一试。

50+30怎样算?

  学生讨论后回答:

想5+3=8,所以50+30=80。

  教师:

30+60呢?

  学生:

想3+6=9,所以30+60=90。

  教师:

同桌的两个小朋友练一练,由一个小朋友说一道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加法算式,另一个同学算出结果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学生相互说算式并算出结果。

[点评: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巧妙地抓住了“盒”与“支”这样两个不同的计量单位,让学生在同一个学习情景中体会一位数加一位数与整十数加整十数的联系,通过计量单位与计数单位的对比,让学生理解在计算整十数加整十数时还是要想一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不同的是算出的结果不是几个一,而是多少个十。

这样突出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系,能促进学生有效地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来推动新知识的学习,不仅能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同时还沟通了知识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学生形成整体认知结构。

]

  三、教学例2

  教师:

刚才我们研究了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加法,下面我们再来研究整十数减整十数的减法,先来看这样一个问题。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2情景图。

  教师:

要求还剩多少支铅笔,应该怎样列式呢?

  引导学生说出算式,教师板书算式:

60-10=

  教师:

60-10等于多少呢?

请你们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

看看你能想出几种不同的算法?

  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找出不同的算法,教师巡视做指导。

有了先前加法的经验,学生可能很快地想到刚才类似的方法,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然后抽学生汇报交流。

  教师:

哪位小朋友能来给我们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学生有可能说:

6捆小棒去掉1捆,还剩下5捆,也就是50;6个十减去1个十得5个十,就是50;从60起一十一十地倒着数;用加法10+50=60来想60-10=50。

  教师:

在这些算法中,你最喜欢哪种算法呢?

为什么?

  学生陈述自己的理由,逐步引导学生用想一位数减一位数的减法来计算整十数减整十数的减法和想加法算减法这两种计算方法上来。

  教师:

和整十数加整十数一样,小朋友们也可以想一位数减一位数的减法来计算整十数减整十数的减法,下面请小朋友用这种方法算一算90-40。

  学生:

因为9-4=5,所以90-40=50。

  教师:

同桌的两个小朋友练一练,由一个小朋友说一道整十数减整十数的减法算式,另一个同学算出结果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学生相互说算式并算出结果。

[点评:

有了前面的学习基础,这个教学环节就处理得比较简单,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尽可能地用前面掌握的知识来学习新知识。

]

  四、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第59页课堂活动。

  

(1)摆一摆,填得数。

学生看书上的图,摆小棒,填得数。

并让学生说说10+40=□与50-40=□之间的联系。

  

(2)口算游戏。

同桌两人一组,有一人说算式,一人说得数。

  五、课堂小结

  教师: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有哪些收获?

还有什么问题?

  学生进行自我总结。

  六、课堂作业

  学生独立完成数学书60页练习七第1,2,3小题。

(重庆市江津区余勇曌、张健)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教学片断)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7~58页例1~2及课堂活动。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动画演示例1的主题图

  3个小朋友到王叔叔的文具店去买文具,王叔叔笑眯眯地说:

“我要考考你们,看看谁最聪明,左边有4盒铅笔,右边有2盒铅笔,每盒10支,一共有多少支?

  教师:

应如何列式计算一共有多少支?

  学生:

40+20=

  2提问

  教师:

40+20等于多少呢?

请同学们先用小棒摆一摆,再数一数、算一算,看谁先算出答案。

  3动手操作、独立探索

  学生动手操作摆学具,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想好的同学再开动脑筋,看有没有别的方法。

  4抽学生交流自己的摆法(边摆边说)

  教师:

谁来说一说自己的方法?

  ①一十一十地数,40,50,60。

  ②4个十加2个十,等于6个十,即40+20=60。

  ③4个十加1个十是5个十,5个十再加1个十是6个十,即40+20=60。

  5点拨、提高

  教师对每一种算法做出适当点评,对学生探索出不同的算法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梳理学生的不同算法,使之更清晰。

  (动画演示)王叔叔夸奖小朋友学得好。

[简评:

该教学重视问题情境创设以及小组合作学习,整个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合作、交流中展开,注重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去体现算法多样化。

(本案例由何茜提供)

课题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并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提高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掌握水平。

  2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的解题方法,会用这个解题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能从具体情景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从而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的问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片、三角形、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60+30=10+50=80-40=30+20=70-50=90-60=50-30=50+20=

  2.提问

  教师:

60+30,70-50怎样算?

选其中的一个算式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二、教学新课

  1引入新课

  教师:

我们在一年级上期学习了同样多,下面请同学们先在第一排摆5个圆片,再在圆片下面摆与圆片同样多的三角形。

  学生操作的同时,请一个学生在视频展示台上操作,并说一说自己对同样多的理解是,一个对着一个,刚好对完,上下的图形就同样多。

  教师:

如果在下排再摆一个三角形,圆和三角形还同样多吗?

  学生:

不同样多。

  教师:

这时候可以怎样说?

  引导学生说出三角形比圆多或者圆比三角形少。

  教师:

当两种图形不一样多时,我们可以说多的图形比少的图形多,也可以说少的图形比多的图形少。

这节课我们就用同学们掌握的这些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

[点评:

在复习引入中,重点复习了同样多和多些、少些的概念,特别强调“一个对着一个”的比较方法,这些概念和方法的复习,有助于推动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

]

  2教学例3

  教师:

老师有40个黄色乒乓球(多媒体课件出示4盒黄色乒乓球),还有30个红色乒乓球

  (多媒体课件出示3盒红色乒乓球)。

注意教师在出示40个黄色乒乓球和30个红色乒乓球时每盒要一一对应。

  教师:

看看黑板上的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如果提:

一共有多少个?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并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如果提:

黄色乒乓球比红色乒乓球多多少个?

红色乒乓球比黄色乒乓球少多少个?

教师就应该抓住问题引导学生这样去分析。

  教师:

不管是求“黄色乒乓球比红色乒乓球多多少个”还是求“红色乒乓球比黄色乒乓球少多少个”都是求两种颜色的乒乓球相差多少个。

所以这两个问题虽然提法不一样,实质是一样的,下面我们研究怎样比较两种颜色的乒乓球相差多少个?

我们先从图上来看一看,请同学们看教科书第59页的乒乓球比较图,现在两种颜色的乒乓球谁多谁少呢?

  让学生说出黄乒乓球多,红乒乓球少。

  教师:

刚才我们复习了同样多的概念,你能把多的黄乒乓球分成两个部分,使它的一部分与红乒乓球同样多,另一部分是比红乒乓球多的黄乒乓球。

  学生在书上分后,抽学生的书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让学生说一说哪一部分是与红乒乓球同样多的部分,哪一部分是比红乒乓球多的部分。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出示下图。

  教师:

现在明白怎样解决这种两个数量比较多少的问题了吗?

  指导学生说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是把多的数量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与少的数量同样多的部分,另一部分就是比少的数量多的部分。

  教师:

这种思路实际上就是采用了“抵消”的方法,用黄乒乓球“抵消”与红乒乓球同样多的部分,就是黄乒乓球比红乒乓球多的部分。

这种“抵消”的思路用数学的方式表示出来应该用什么方法来表示?

  引导学生说出用减法表示。

从40中减去30,就是表示在40中“抵消”30的意思。

  教师:

请同学们写出一个算式来表示从40里面“抵消”30。

要求学生写出40-30。

  教师:

会计算出结果吗?

请同学们计算出结果,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计算后,抽学生回答40-30的计算方法是想4-3=1,所以40-30=10。

  教师:

我们再来看一个问题,班上有30个男同学,20个女同学,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

可以提男同学比女同学多多少人或女同学比男同学少多少人。

  教师:

怎样列式呢?

学生回答30-20时,教师追问:

“为什么要这样列式?

  引导学生回答这是男同学和女同学比较人数相差多少,要这样想,把男同学的人数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和女同学人数同样多的20人,另一部分就是男同学比女同学多的人数。

所以要用30-20。

  教师:

请同学们算出结果。

  学生算出结果,集体订正。

[点评:

在“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的探讨中,一是注意“黄色乒乓球比红色乒乓球多多少个”和“红色乒乓球比黄色乒乓球少多少个”这两个问题是提问题的角度不同但实质是一样的,都是求两个数相差多少。

这样揭示问题的实质,沟通知识的联系,能加深学生对这类问题的理解,为后面的学习作好准备;二是注意用乒乓球图来直观地呈现学生的思维过程,强调把多的部分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与较少的数同样多的部分,另一部分是比较少的数多的部分,学生能在直观图上清楚地看到这两个部分,有助于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三是在学生直观地理解了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用“抵消”把学生获得的直观表象与计算过程联结起来,这样可以使学生的直观表象更好地作用于学生的思考过程,通过学生的思考掌握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

  教师:

请你用你刚才学的方法,填写好数学书59页上的题。

  学生看书,并填写好,集体订正。

  教师:

翻到书60页,看看课堂活动第3题,你能看图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自由地提出问题。

  教师:

多的一本书的价钱可以分成哪两部分?

哪部分是和较少钱的那本书的价格相等?

哪部分是比它多的?

学生回答略。

  教师:

列式并把这道题解答出来。

学生解答,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学生汇报交流。

  三、课堂小结

  教师: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知识?

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回答略。

  四、课堂练习

  教科书第61页练习七第4,5,6,7题。

(重庆市江津区张健、余勇曌)

课题三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

(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2页的例1、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不进位)计算方法的过程,感受算法的多样化,能用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2使学生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以及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和积极的数学情感。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教师:

前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用这样的方法完成下面的练习题。

多媒体课件出示下面的练习题。

40+50=20+30=40+50=3+3=11+5=12+6=

  抽学生回答,并让学生说说自己用的是什么方法,是怎么想的。

  教师:

看来同学们前面的知识掌握得不错。

这节课我们就用这些知识来学习新的内容。

  二、新课教学

  1.教学例1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1的月饼情景图。

  教师:

从图上知道些什么?

  引导学生说:

左边有2盒和3个月饼,每盒10个月饼,2盒就是2个十,就有20个月饼,加上3个,就是23个,右边有3个月饼。

  教师:

问一共有多少个月饼,怎么列式?

  学生:

23+3=教师追问:

你是怎么想的?

  指导学生回答:

求一共有多少个月饼就是求左边的月饼和右边的月饼的和。

  教师:

怎样求23+3等于多少呢?

能看图说一说计算过程吗?

  引导学生看图说:

左边2盒月饼表示的是2个十,先把左边的两盒月饼放在旁边,用左边的3个月饼加上右边的3个月饼,3+3=6,最后加上左边的2盒月饼就是20+6=26。

  教师追问:

为什么不用左边的2盒去加右边的3个月饼呢?

  指导学生回答:

左边是2盒,表示的是2个十,右边的3是3个一,2个十是以十为计数单位,3个一是以一为计数单位,它们的计数单位不一样,所以不能加在一起。

  教师继续追问:

为什么左边的3个能和右边的3个加在一起呢?

  指导学生回答:

左边的3个月饼和右边的3个月饼,它们都是表示3个一,它们的计数单位是一样的,所以这两个数能合并起来。

  教师:

对了,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出,左边的2盒月饼表示的是2个十,左边的3个月饼和右边的3个月饼都表示3个一,它们的计数单位相同,计数单位相同,它们的数位就相同,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

我们从图上可以看出,3个月饼和3个月饼合起来是6个月饼。

6个月饼再和20个月饼合起来,就是26个月饼。

  教师一边总结一边板书,如下图。

  教师:

我们还可以从数的组成来理解23+6,我们可以这样想,把23分成20和3,然后怎样加呢?

  引导学生说出3+3=6,20+6=26。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如右图)。

  教师:

我们还可以用在计数器上拨珠的方式,验证23+3是不是等于26。

  学生计数器计算23+3等于多少,教师巡视,并做相应

  指导。

抽学生汇报。

  教师:

谁能来说说你的结果?

  学生:

结果是一样的,23+3是等于26。

  教师:

你是怎样用计数器计算的?

  引导学生说:

先在计数器上拨23,2拨在十位上,表示2个十,3拨在个位上,表示3个一,然后再加上3,3表示的是3个一,所以3应该加在个位上。

最后十位上有2颗算珠,表示2个十,个位上有6颗算珠,表示6个一,就是26。

  教师:

加的3为什么要在个位上拨,而不在十位上拨呢?

  引导学生说:

个位上的3表示的是3个一,十位上的3表示的是3个十了,题中只要求加3个月饼,没有要求加3盒月饼,所以就只能在个位上拨3个一。

  教师:

说得真好,我们也来像他一样一起说说,拨拨。

我们先在计数器上拨23,注意,十位上的2表示两个十,在十位上拨2颗算珠,个位上的3表示3个一,在个位上拨3颗算珠;再加上3,3在个位上,表示3个一,所以我们也要在个位上拨3颗算珠,拨好了吗?

  学生:

拨好了。

  教师:

是多少呢?

  学生:

是26。

  教师:

上面我们采用了看图说23+3的计算方法,想数的组成说23+3的计算方法,拨算珠说23+3的计算方法,这些思考的方式虽然不完全相同,但是在计算时我们都关注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同学们知道在计算23+3中哪一点最重要吗?

  引导学生说出个位上的数对着个位上的数相加地最重要。

  教师:

对!

只要遵照这样的计算方法,就能正确地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算式。

我们用这个方法来算一算23+4,42+6,5+21,73+5。

抽学生计算,并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强调个位上的数对齐相加。

[点评: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采用了看图计算、想数的组成计算和在计数器上计算等多种方式,探讨23+3的计算方法。

这样既体现算法的多样化,又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加深学生对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理解;教学中还采用了实物图、算珠图、数的分解、算式并列板书的方式,让学生体会这些内容的联系,把抽象的算理直观化;教学中还关注月饼“盒”这个单位与计数单位“十”的联系,借助月饼图这个表象帮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

  2.教学例2

  教师:

同学们已经掌握了23+3的计算方法了,现在老师想把题改一改,你还能计算吗?

  学生:

能。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2情景图。

  教师:

现在老师把3个月饼换成了3盒月饼,你又能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说:

左边有23个月饼,右边有30个月饼。

  教师:

同样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月饼”,又该怎样列式呢?

  学生:

23+30=

  教师:

想一想,怎样算23+30呢?

你能用刚才的方法在图中看出来吗?

  引导学生说:

把左边的2盒和右边的3盒放在一起,加起来就是5盒,把单独的3个月饼放在一起。

5盒就表示5个十,3个表示3个一,所以50+3=53。

  教师:

是这样的吗?

(出示下图)

  学生:

是。

  教师:

和上一道一样,除了看图计算,我们还可以采用在计数器上计算和想数的组成来计算的方式来算23+30,下面请同学们选一种喜欢的方式来计算,然后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计算后,抽学生汇报,先抽用计数器计算的学生汇报。

让学生说出用计数器算23+30,先在计数器上拨上23,再在十位上拨上3,这时计数器上的结果是53。

  教师追问:

你第二次为什么要在十位上拨3而不在个位上拨3呢?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第二个加数30是3个十,所以要拨在十位上。

  教师:

有想数的组成算23+30的吗?

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引导学生说:

把23分成20和3,先用20+30=50,再用50+3=53了。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如右图)。

  教师:

不管用哪种方法计算23+30,在计算的时候都要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要注意十位上的数要对着十位上的数相加。

  教师:

刚才我们学习了23+3,现在又学习了23+30,比较这两道题,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是两道题都是23加几,不同的是一个是23加一位数,另一个是23加整十数。

  教师:

对,我们今天学习的也就是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

  板书课题

  教师:

那在计算23+3与23+30有什么不同?

学生说出两道算式之间的不同。

  教师:

在计算这两道加法的时候,都是拨的是3颗算珠,这3颗是一样的吗?

  引导学生说:

不一样。

前3颗算珠是表示3个一,拨在个位上;后3颗算珠是表示3个十,拨在十位上。

  教师:

对了,所以在做这样的加法时,要个位上的数对着个位上的数加,十位上的数对着十位上的数加,也就是说,要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相加。

  教师板书:

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相加。

[点评:

这个教学环节和上个教学环节相比,明显地要放手一些,其主要设计意图是充分应用上个例题的影响,让学生把上个例题的计算方法和探讨方法作用于这个例题的探讨中,再通过两个例题的对比比较,让学生较好地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