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通化市第一中学BEST合作体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吉林省通化市第一中学BEST合作体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通化市第一中学BEST合作体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吉林省通化市第一中学BEST合作体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通化市第一中学BEST合作体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阅读题和表达题两部分共16题,共150分,共4页。
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交答题卡和答题纸。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中国古代星宿
当远古的人们第一次仰望星空时,就对这个世界的存在发出了疑问。
渐渐的,各个民族都形成了自己对星空的认识。
如今的我们似乎很习惯用西方的星座解读生活,却忽略了我们中华自己的智慧,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对我们头顶的星空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与探索。
我们中国古代的对星空的认识是在天上重新塑造了一个社会,地面上所有的东西能都在天上对应的找到,那里有皇帝,有皇后,有军队,还有房屋、马车……,在天上形成了一个与地面上类似的人间体系。
由于种类繁多,所以中国的古代星宿比较复杂,零乱。
但它是对纷扰世界的反映。
古人通常把天上的恒星几个几个地组合在一起,每个组合给一个名称。
这样的恒星组合称为星官。
各个星官所包含的星数多寡不等,少到一个,多到几十个。
所占的天区范围也各不相同。
在众多的星官中,三垣二十八宿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这样把所有的星星都划分到不同的星宿里,这不仅方便观测和测量这些恒星并且古人还有更重要的用途。
中国古代天文最重要的特点是经世致用,就是每一种星宿划分方法都有一定的用途。
通过对星空的观测,我们发展出了精确的历法。
还有占星术,它专以战争胜负、年成丰歉、王朝盛衰、帝王安危等军国大事为占测对象,在古代拥有强大的政治功能、军事功能和文化功能,并且由于与皇权的这种特殊关系,决定了它在政治运作中可能扮演重要的角色。
大体上我们把星空划分成了“三垣”和“四象”。
“三垣”是北天以北极星为中心的一大片星区,“垣”就是城墙的意思,三垣分别是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
而“四象”是黄道以及黄道附近围绕天区一周的星宿体系,分别是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
而进一步把每一象再划分成七宿,于是又形成了二十八星宿。
此外,古代的占星家为了用天象来占卜人间的吉凶祸福,分别将天上的星星与地面上的国州相对应,称为分野,具体就是将某个星宿作为某个州的分野,例如,王勃的《滕王阁序》中写道“星分翼轸,地接衡庐”中的翼轸就是说江西的南昌地处翼轸的分野之内。
在中国传统上,北极星有非比寻常的意义,例如公元前1097年周公时代称北极星为“微帝”等。
这是由于它看起来在天空中固定不动,被众星拥护,故被视为群星之主。
《论语·为政》记载“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而北斗七星是我们最熟悉的星宿之一,由于它醒目的形状和它重要的位置,所以它在中国古人的心目中的地位及其重要,它就像一个巨大的勺子悬挂在北方的天空。
随着历史的发展,北斗七星的地位一天比一天高起来,后来成了掌管人们生死的星宿,在道教中,北斗七星被称为七元解厄星君,居北斗星宫,根据人的出生时刻,人的生命可以被七个星君分管。
根据这个原理,我们就可以找到自己的主管星。
1.下列关于星宿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古代星宿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们的祖先对现实社会的认识。
B.由于强调星空和人间的对应,中国古代的星宿划分比较复杂。
C.三垣是以北极星为中心的星区,在二十八宿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D.星宿的划分方便对星空的观测,对制定精确的历法有很大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四象”是将黄道及其附近围绕天区一周的星空,按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划分星宿体系。
B.北极星因为在天空中特殊的位置,往往被古人视作统治者的象征,地位自然非比寻常。
C.北斗七星像一个巨大的勺子,形状十分醒目,地位十分重要,也是我们最熟悉的星宿之一。
D.道教将北斗七星称为七元解厄星君,认为是掌管生死的星宿,所以其地位越来越高。
二、古诗文阅读(41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光弼幼持节行,善骑射,能读班氏《汉书》。
少从戎,严毅有大略,起家左卫郎。
光弼以景城、河间兵五千入太原。
前此,节度使王承业政弛谬,侍御史崔众主兵太原,每侮狎承业,光弼素不平。
及是,诏众以兵付光弼。
众素狂易,见光弼长揖,不即付兵,光弼怒,收系之。
会使者至,拜众御史中丞。
光弼曰:
“众有罪,已前系,今但斩侍御史。
若使者宣诏,亦斩中丞。
”使者内诏不敢出,乃斩众以徇,威震三军。
至德二载,思明、希德率高秀岩、牛廷玠将兵十万攻光弼,时锐兵悉赴朔方,而麾下卒不满万,众议培城以守,光弼曰:
“城环四十里,贼至治之,徒疲吾人。
”乃彻民屋为摞石车,车二百人挽之,石所及辄数十人死,贼伤十二。
思明为飞楼车,障以木幔,筑土山临城,光弼遣人穴地颓之。
思明宴城下,倡优居台上靳指天子,光弼遣人隧地禽取之。
思明大骇,徙牙帐远去,军中皆视地后行。
又潜沟营地,将沈其军,乃阳约降。
至期,以甲士守陴,遣裨校出,若送款者,思明大悦。
俄而贼数千没于堑,城上鼓噪,突骑出乘之俘斩万计。
思明畏败,乃去,留希德攻太原。
光弼出敢死士搏贼,斩首七万级,希德委资粮遁走。
初,贼至,光弼设公幄城隅以止息,经府门不顾。
困解,阅三昔乃归私寝。
收清夷、横野等军。
与九节度围安庆绪于相州,大战邺西,败之。
光弼与诸将议:
“思明勒兵魏州,欲以怠我,不如起军逼之。
彼惩嘉山之败,不敢轻出,则庆绪可禽。
”观军容使鱼朝恩固谓不可。
既而思明来援,光弼拒贼,战尤力,杀略大当。
会诸将惊溃,各引归,所在剽掠,独光弼整众还太原。
帝贷诸将罪。
(节选自引《新唐书•李光弼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使者内诏不敢出内:
收起
B.乃彻民屋为摞石车彻:
拆毁
C.突骑出乘之俘斩万计乘:
趁着
D.希德委资粮遁走委:
放弃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思明为飞楼车,障以木幔,筑土山临城,光弼遣人穴地颓之。
(5分)
(2)思明勒兵魏州,欲以怠我,不如起军逼之。
彼惩嘉山之败,不敢轻出,则庆绪可禽。
(5分)
(二)诗歌鉴赏(12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海棠
郑谷
春风用意匀颜色,销得携觞与赋诗。
秾丽最宜新著雨,娇娆全在欲开时。
莫愁粉黛临窗懒,梁广丹青点笔迟。
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
注释:
莫愁,古乐府传说中的美丽女子,善歌谣。
梁广,唐代画家,工花鸟,善赋彩,为一时名手。
8.这首诗颔联从哪些方面描写了海棠花怎样的特点?
(6分)
9.诗歌后两联写到歌女“莫愁”、画家“梁广”和“蝴蝶”有什么作用?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10分)
10.①,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蜀相》)
②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
,。
(《梦游天姥吟留别》)
③,乾坤日夜浮。
(《登岳阳楼》)
④问君能有几多愁?
。
(《虞美人》)
⑤鸟雀呼晴,。
(《苏幕遮》)
⑥女娲炼石补天处,。
(《李凭箜篌引》)
⑦五更鼓角声悲壮,。
(《阁夜》)
⑧开琼筵以坐花,。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中国,只有一个陈寅恪
张昌华
①富有诗人气质的陈寅恪,本是一个纯正的学人。
他学问广博、精深,在宗教、史学、语言、人类学、校勘学、文学上的建树颇高,尤以中古史的研究卓尔不群。
②1902年,十三岁的陈寅恪随兄陈衡恪留学日本,后赴美在哈佛学习梵文、巴利文,1921年又赴德国,在柏林大学研究院研究梵文和其他东方古文字学。
旨趣在“以求知识为职志”。
他留学十多年却没有获得博士学位。
1925年,吴宓拟请陈寅恪为国学研究院教授。
清华校长曹云祥问梁启超:
“他是哪一国的博士?
”梁答:
“他不是博士,也不是硕士。
”曹云祥又问:
“他都有些什么著作?
”梁答:
“也没有什么著作。
”曹听罢摇头表示为难。
梁启超有点生气地说:
“我梁某人也没有博士学位,著作嘛,算是等身了,但总共还不如陈寅恪先生寥寥数百字有价值……”梁启超列举了柏林大学、巴黎大学名教授对陈寅恪的推誉之词。
曹云祥同意了。
③1926年,陈寅恪执教于清华国学研究院。
他上课喜欢用布包装着相关书籍资料,一进课堂便将布包摊在讲台上。
异趣所在是他备有一黄一黑两只布包,凡上佛经文学、禅宗文学必用黄布包,讲授其他课程则用黑的。
陈寅恪冬日喜欢穿长袍马褂,因体弱,有时严寒还加上件皮袍。
凡引征重要文句或参考书目,他都亲自抄在黑板上。
擦黑板本是脏活,学生要代劳,可他一概谢绝。
讲课讲到入神处,往往闭目而谈如入禅境,直至下课铃响,也不介意。
他倘有新的论文发表,必将单行本分给每个同学研读。
他上课从不点名,也不小考。
他不欣赏问答式的笔试,倡导学生提问题、有创新,以期对史识有新理解、新发现。
④他是一位“怪人”。
国文考试加试还是科举时代的方式——对对子,以此测试学生的读书博寡、语汇丰富与否及音韵学、逻辑学。
此举虽招致毁誉参半,但“寓意甚深”,可“测试作者的联想力和美感力”以及“表现文学的天才和造诣,而修辞的程度更可以从这里流露出来”。
他既开风气也为师,一面向学生提示可走的新路,一面指导学生如何去做。
出于他的声望,北大的学生为不失名师的教诲也来清华园听课。
那时陈寅恪不过三十多岁,还是单身汉。
虽已被人称为“教授的教授”,但他每周还要花两天时间进城跟人学西夏文和蒙古文。
他的勤奋令学生们脸红,也激发了学生们的勤勉精神。
⑤陈寅恪也不乏幽默。
研究院导师梁启超、王国维曾是帝师,他便送学生们一副对联:
“南海圣人再传弟子,大清皇帝同学少年。
”罗家伦出任清华校长时,送陈寅恪一本他编的《科学与玄学》,陈回赠一副对联:
“不通家法科学玄学,语无伦次中文西文。
”横批是“儒将风流”。
罗问作何解,他解释说:
“你在北伐中官拜少将,不是儒将吗?
又讨了个漂亮的太太,正是风流。
”这两副对联被传诵一时。
⑥陈寅恪与王国维私交甚笃。
1927年,王国维于昆明湖自沉。
在向静安先生遗体告别时,研究院的学生们在先,行的是三鞠躬,而陈寅恪行三跪九叩大礼。
他送挽联,撰《王观堂先生挽词》,赋诗言哀。
次年,他又应研究院众学生之请为王观堂先生撰写碑铭,于碑文中阐发观堂先生“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心曲。
⑦太平洋战争爆发时,陈寅恪一家在香港,食品奇缺,没有吃的。
一位日本学者写信给日军军部希望不要为难他。
军部行文给香港司令部,司令部派宪兵送去好多袋面粉,陈寅恪与夫人坚拒,不吃嗟来之食,面临行将饿毙,也不为五斗米折腰。
⑧1945年,季羡林留德已经十年,正准备回国,听说陈寅恪在伦敦治疗目疾,便写信向他汇报学习情况。
陈寅恪本不了解季的学业,一听说季的指导老师瓦尔德施米特竟是自己的同学,且季的师祖便是自己的导师,他马上复长函鼓励季羡林,并热情把他推荐给胡适,使季羡林一帆风顺地到北大当了教授。
后来陈寅恪读了季羡林的论文《浮屠与佛》大加赞赏,推荐给《中央研究院史语所集刊》,使季羡林“一登龙门,身价百倍”。
⑨胡适曾说:
“寅恪治史学,当然是今日最渊博、最有识见、最能用材料的人。
”傅斯年也说过:
“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个人而已。
”更有人在谈及他的受世之尊之地位时说:
“中国,只有一个陈寅恪!
”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虽已被人称为“教授的教授”,但陈寅恪每周还要花两天时间进城跟人学西夏文和蒙古文,这充分体现了他在治学上孜孜以求的勤勉精神,并想以此激发学生。
B.陈寅恪在清华国学研究院教学时采用的国文考试加试方式——对对子,以及在王国维去世时行三跪九叩大礼,都说明他的治学与人格受到传统文化精神的影响。
C.梁启超认为自己虽然著作等身,可在治学的境界上依然无法与陈寅恪相提并论,这其实是襄助陈寅恪顺利执教清华的过谦之辞,并非诚心之言。
D.文章灵活地运用语言、肖像、动作、心理等多种描写手法,从不同角度塑造了陈寅恪特立独行的学者形象。
E.作者引用傅斯年“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个人而已”这句话,对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一代学术大师陈寅恪的至高成就进行了褒扬。
(2)在本文第二段中,作者记述梁启超和曹云祥之间的对话,有什么作用?
(6分)
(3)你印象中的陈寅恪是个什么样的人?
请结合本文简要概括。
(6分)
(4)你如何理解“中国,只有一个陈寅恪”这句话?
它给你什么样的启示?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感受。
(8分)
第II卷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从表面上看,“傍洋品牌”是国内乳业的无奈之举,而实质上,却是国内乳业作茧自缚,咎由自取。
B.很多香港明星只有中学学历,却创造了娱乐和商业神话,令大陆很多手握大学甚至研究生文凭的明星望其项背。
C.朴实的莫言在公众场合表现出的谦逊赢得了大众对他的敬重。
他的微博中,满是热心粉丝的溢美之词。
D.大地经过栉风沐雨的洗礼,会散发出泥土的芬香,我那被泪水洗礼过的脸庞,亦会绽放出别样的色彩。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晨间听蝉,想其高洁。
,,,,
,。
蝉亦是禅。
①高据树梢,餐风饮露,不食人间烟火
②似远似近,又似有似无
③蝉该是有翅之族的隐士吧
④那蝉声在晨光朦胧中分外轻逸
⑤有一种“何处惹尘埃”的了悟
⑥一段蝉唱之后,自己的心灵也跟着透明澄净起来
A.④②①③⑥⑤B.④⑥②⑤③①C.③④⑤⑥②①D.③①④②⑥⑤
15.读下面一段文字,概括微信的优势。
每条不超过8个字。
(6分)
微信作为腾讯公司推出的一款免费聊天软件,相比其他聊天工具,主要有以下优势:
第一,。
微信不仅支持文字、图片、表情符号的传达,还支持语音发送。
如果你疲惫于打字发信息,那么就可以直接通过微信发个语音信息,十分方便、快捷。
第二,。
有这样一种说法,“微信1万个听众相当于新浪微博的100万粉丝”。
在新浪微博中,无关粉丝很多,而微信的用户却一定是真实的、私密的、有价值的。
第三,。
相比其他短邮,类似“米聊”的附近热点、握手、广播、校园PK等功能,微信的摇一摇、附近的人以及扫描二维码等功能更加实用。
五、写作(60分)
1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
剑桥大学至今仍保留着当年牛顿就学时住的宿舍,推窗可见一棵苹果树,据说就是砸在牛顿头上的那个著名苹果繁衍的后代。
经常有人慕名而来,而剑桥并没有把这里改建成一个收费参观景点。
这里现在仍旧是学生宿舍,唯一不同的是能住进去的都是最优秀的学生。
学生们都以能入住这个设施陈旧且并不舒适的百年老屋为荣。
这里也是每年入校的新生和众多游客必来瞻仰之地。
房屋的修缮由政府长期拨款。
材料二:
作家莫言“获奖”后,来“朝拜”的各色人等涌到他老家山东高密平安庄这个昔日的宁静小村。
为能沾一沾“灵气”,踏平了莫家大院,拔光了院子里的萝卜,莫言旧居旁的破屋被高价出租,众多手持罗盘的风水师也煞有其事地来此观察“龙脉”……小小的平安庄,已成了不少人的“发财圣地”。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二语文期中试题参考答案
【参考译文】
李光弼年幼即有良好的节操和品行,擅长骑马射箭,能通读班固的《汉书》。
年轻时即从军,严谨刚毅有大智谋,从左卫郎做起。
李光弼率领景城、河间兵马五千进入太原。
这之前,节度使王承业政务松弛混乱;侍御史崔众主持太原军务,经常轻慢王承业,李光弼向来为此不平。
到这时,皇帝下诏书命令崔众把军队交付李光弼。
崔众一贯狂傲看不起他人,见到李光弼只是长揖而已,没有马上交出军队,李光弼很生气,将他抓住关押起来。
恰好朝廷使者到了,授予崔众御史中丞之职。
李光弼说:
“崔众有罪,此前已关押,现在只杀侍御史。
如果使者宣读皇帝的任命诏书,也要杀了新任命的御史中丞,”使者收起诏书不敢拿出来,于是李光弼杀了崔众示众,威震全军。
至德二年,史思明、蔡希德率高秀岩、牛廷玠带领十万军队攻打李光弼。
当时,精锐军队全部开赴北方,李光弼手下兵士不到一万人,众人建议加高城墙来守卫,李光弼说:
“城墙周围四十里,叛军到了再整修它,白白地使我们的兵士和百姓疲顿。
”于是拆毁民屋造摞石车,摞石车由两百人拉动,发射的石头砸到之处常数十人死伤,结果十分之二的叛军被砸死砸伤。
史思明造飞楼车,用木板遮挡,在靠近城墙的地方筑土山,李光弼派人挖地洞使土山倒塌。
史思明在城墙下欢宴,歌女戏子在戏台上戏辱奚落天子,李光弼派人挖地道抓获了他们。
史思明非常惊恐,将主帅的营帐移走,远远离开,军队都选择地势纷纷后撤。
李光弼又暗中在敌军营地边挖出深沟,预谋使敌军陷入其中,就假装约定投降。
到约定时间,以精锐士兵守卫城上的矮墙,派遣副校将出城,好像送财物投降的人,史思明非常高兴。
不久,叛军数千人陷入深沟中,城上守军擂鼓呐喊,精锐骑兵出城追逐敌军,俘虏、杀死敌人按万计算。
史思明害怕失败,就率军离开了,只留下蔡希德进攻太原,李光弼派出敢死队与敌军搏击,杀敌七万人,蔡希德丢下粮草物资逃跑了。
当初,叛军刚到,李光弼在城中一角安置营帐来休息,经过府门不看一眼。
围困解除后,过了三晚才回家。
后来,又收编清夷、横野等地的军队。
李光弼与九节度使将安庆绪围困在相州,大战邺西,击败他。
李光弼与众将商议说:
“史思明陈兵于魏州不来救援,是想让我军懈怠,我们不如起军逼近他。
他接受于嘉山之败的教训,不敢轻意出兵,那么安庆绪就可擒获了。
”观军容使鱼朝恩坚持认为不可。
不久史思明来救援,李光弼抵抗敌军,战斗特别尽力,杀戮掳掠敌军与自身伤亡大致相当。
恰巧众将惊慌溃散,各自率军败退,到处抢劫掠夺,只有李光弼整治军队回到太原。
皇帝宽恕了众将的罪责。
启示:
以陈寅恪作为为人治学的楷模,摆脱功利的心态和浮躁的作风,志存高远,学求博深,继承并光大中国的文化传统,使中国学术的血脉得以承传,使中国学人的风尚得以延续,为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3分)(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
16【立意点拨】
这是一组多则材料作文。
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社会现象、社会热点的关注、思考、感悟能力。
多则材料作文的审题,简单地说其方法就是:
求同求异、辩证分析。
求同:
找到材料的共同点。
首先分析单个材料:
第一则材料,写的是剑桥大学对于牛顿住过的宿舍的态度:
“没有建成一个收费参观景点”“仍旧是学生宿舍”“能住进去的都是最优秀的学生”“经常有人慕名而来”。
第二则材料,说的是人们对莫言的家乡平安庄的态度:
“为沾一沾灵气”“拔光了院子里的萝卜”“旧居旁的破屋被高价出租”“风水师也来考察龙脉”“成了发财圣地”。
两则材料的相同点是:
都写了名人旧居、都写了人们对此的态度、都与金钱有关。
求异:
找到材料的对立点,在对比中提炼观点。
第一则材料,对名人旧居免费参观、让优秀学生入住,以此为荣。
说明:
他们更看重鼓励激励的作用,看轻金钱。
文化意识浓。
第二则材料,人们到来是为了沾”灵气”、此地成了”发财圣地”。
说明:
人们看重了物质,而忽视了文化的作用。
两则材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正一反。
对比两则材料,对待名人故居的态度,体现了人们的素质、文化修养、思想觉悟的差距、不同。
分析到此,可以立意了:
1.让名人发挥”正能量”(努力提高文化素质);
2.“名人热”应该走向理性(追“名人”什么);
3.正确处理好“名人故居”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4.名人故居是一种文化,合理地保护好;
5.让名人故居远离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