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晕轴向分带研究方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46442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23.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原生晕轴向分带研究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原生晕轴向分带研究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原生晕轴向分带研究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原生晕轴向分带研究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原生晕轴向分带研究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原生晕轴向分带研究方法.docx

《原生晕轴向分带研究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生晕轴向分带研究方法.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原生晕轴向分带研究方法.docx

原生晕轴向分带研究方法

3.原生晕轴向分带研究方法

(1)直观经验对比法

(2)分带性衬度系数法

(3)分带指数法

(4)浓集中心法

(1)直观经验对比法

主要直观对比各元素异常在剖面上的发育特征,包括异常发育程度、范围(面积)、异常强度。

其中,较为关键的是要作出各元素的浓度分带剖面图,对比各元素的浓度中心位置,异常未封闭的开口方向,收敛趋势。

从下图上可以清楚显示,主成矿元素异常面积最大,三级浓度清楚围绕矿体四周分布。

As、Ba则主要分布在主矿体之上,而Co、Bi异常分布在主矿体之下,互为“镜象”。

因此,初步可以对异常的分带性从矿上—矿体—矿下分为:

(As、Ba)—Cu—(Bi、Co)。

(2)分带性衬度系数法

H·H·索切诺夫(1964)提出的,所谓分带性衬度系数是指同一元素在上截面与下截面原生晕的线金属量比值。

它反映了不同截面间该元素富集的方向和富集的程度。

对比各元素的分带性衬度系数,就可以了解不同截面间各元素向上(或向下)富集趋势的大小。

实际计算时:

Ml=△X

苏联一个铀矿的原生晕分带

分带序列(由上到下):

Pb、Zn、Cu、U

(3)分带指数法

以表中数据为例,计算出各截面元素的线金属量,并标准化至同一数量级。

就得到所谓的分带指数。

每一元素的分带指数最大值所在的标高即为该元素在分带系列中的位置。

当两个以上的元素分带指数最大值同时位于剖面的最上中段或最下中段时,可以用变异性指数来直一步确定它们的相对位置。

变异性指数

Dmax—某元素的分带指数最大值;

Di—某元素在i中段的分带指数值(不考虑分带指数最大值所在的中段);

n—中段数(不包括分带指数最大值所在中段)。

表苏联某多金属矿床原生晕的线金属量数据(m·%)

对砷和锑来说,它们的Dmax同时位于地表,故可求得:

GAs>GSb说明砷自地表向下的变异性指数大于锑自地表向下的变异性指数,反映出砷比锑更具有向上积聚的倾向。

当多元素的Dmax位于中部中段时,可用△G的比较来确定它们在分带序列中的位置。

变异性指数梯度差△G=G上-G下(或G下-G上)。

在同一中段里,某元素的G上-G下越大,说明该元素倾向于向下积累。

反之亦然

(4)浓集中心法

本法以经验法浓集中心比较为依据,吸收了格里戈良分带指数法考虑不同截面数据的作用,借鉴其计算方法的基本程式,计算每一元素的浓集中心。

(1)表某金属矿床原生晕的线金属量(m·%)

(2)计算各元素在各中段的富集系数Ki

表浓集系数表

(3)精确计算同一中段同浓集中心元素的先后顺序。

对最上或最下截面的元素,用浓集系数变异指数(H)来衡量:

浓集系数变异指数

Kmax—某元素最大浓集系数;

Ki—某元素在i中段的浓集系数(不考虑最大值所在中段);

n—中段数(或截面数)。

HAs>HSb。

因此,在分带序列中,As排在Sb之前。

对于中部中段的元素,则用浓集系数变异差(△H)

来度量其浓集趋势差异:

浓集系数变异差△H=H上-H下

H上指浓集系数最大值所在中段以上的变异指数,

H下指浓集指数最大值所在中段以下的变异指数。

差值越大,反映该元素向下聚集的趋势越大,

则应越排在后面。

△HBi>△HCu,表明Bi向下聚集趋势越强,

分带序列中,Bi应排在Cu之后。

整个分带序列自上而下为:

As—Sb—Pb—Cu—Bi—Mo。

表各类矿床原生晕横向分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